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lgg4

时间:2024-03-01 12:02:56 编辑:阿旭

IgG的基本概述

IgG是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的缩写。根据结构的不同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种,IgG是人的免疫球蛋白之一,其他还有lgA、lgM、IgD和lgE.。IgG是血清主要的抗体成分,约占血清Ig的75%。其中40~50%分布于血清中,其余分布在组织中。根据IgG分子中的r链抗原性差异,人IgG有四个亚型:IgG1、IgG2、IgG3、IgG4。IgG主要由脾、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以单体形式存在。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机体合成IgG的年龄要晚于IgM,在出生后的第三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年人的水平。40岁后逐渐下降。

医学检验lgg4是什么意思

你说的是IgG4吧,是IgG的一种亚型,属于一种免疫球蛋白,其相关性疾病是一种与IgG4淋巴细胞密切相关的慢性、系统性疾病,该类疾病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以及IgG4阳性细胞浸润多种器官和组织为特征,常见受累器官包括泪腺、胰腺和腹膜后间隙等,累及的器官或组织由于慢性炎症及纤维化进程可导致弥漫性肿大。该类疾病对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不同的IgG4相关性疾病谱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1、米库利兹病以双侧对称性唾液腺肿胀为主要表现,可伴眼干、口干及关节肿痛,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可与其他脏器病变同时存在,抗SSA及抗SSB抗体多为阴性;2、AIP常出现于中老年男性,可表现为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腊肠型胰腺肿大;3、腹膜后纤维化则表现为腹膜后纤维组织增生,可导致腹腔内空腔脏器梗阻、腹主动脉周围炎等症状;4、垂体炎主要表现为内分泌调节紊乱,影像学表现为垂体弥漫性肿大。

IgG4相关性疾病的历史

IgG4相关性疾病相关性疾病的发现可追溯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首先于1995年由Yoshida等提出,并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和自身免疫性因素相关。AIP与IgG4相关性疾病阳性浆细胞的关系于2001年首次被介绍并提出,AIP常合并其他器官和组织,如唾液腺、胆管和腹膜后组织等的类似病变,而这些器官和组织的(包括AIP)典型活检标本显示,有大量IgG4相关性疾病阳性淋巴细胞浸润。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Kamisawa等于2003年首次引入IgG4系统性病概念,即IgG4相关性疾病,又称为lgG4多器官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2010年,在AutoimmunRev杂志上宣布该种疾病的诞生。

硬化性胆管炎如何治疗哪一家医院效果好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疾病概述 又称狭窄性胆管炎,实质上不是一种化脓性疾病。是一病因不明,以肝内外胆管的慢性纤维化狭窄和闭塞为其特征。临床上较少见。它不同于胆管结石,肿瘤或胆管损伤后继发的硬化性胆管炎(或称为继发性胆管狭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一般无胆石,亦无胆管手术史,不少病例同时伴有溃疡性结肠炎。少数人还伴有纤维性甲状腺炎及后腹膜纤维化等疾病。发病年龄多数为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目前认为细菌和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以及某些先天性遗传因素是本症可能的发病因素。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因病理 80%的病变累及包括胆囊在内的整个胆道系统,20%仅局限于肝外胆道系统。一般以肝管汇合部受累最为严重。受累的肝外胆管的外径变化不明显,但由于胆管壁增厚,管腔明显狭小,其内径可小于2mm,但胆管内胆汁大多仍澄清;肝内胆管可产生类似变化,后期可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症。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表现 主要是梗阻性黄疸,呈进行性的缓慢过程。一般无上腹绞痛病史,仅有上腹不适和用痛,伴有明显的皮肤搔痒,有食欲减退、恶心和乏力等,少数病人可畏寒和发热。白细胞检查见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增多,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酯酶和r-谷氨醯转肽酶值均有升高,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IgM高于正常。部分病人的抗核抗体和平滑肌抗体为阳性,抗线粒体抗体为阴性,肝和尿含铜量增高。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鉴别 以往仅在手术探查时见到胆管呈硬索状改变才得以确诊。术中胆管造影显示胆管呈弥漫性不规则狭窄,胆管壁活检排除胆管癌肿存在。结合有进行性梗阻性黄疸表现,无胆石和无胆管手术史,即可确诊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但最终诊断还必须经过至少5年时间的随访,如无胆管恶性肿瘤出现,才能最后确诊。由于胆管癌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鉴别诊断困难,即使活检无癌肿,有时也难以完全除外胆管癌。近年来,ERCP和PTC的广泛应用已有可能在术前作出诊断。在梗阻性黄疸病人,特别是伴有溃疡性结肠炎者,要考虑本病的可能性,通过ERCP检查,能显示出肝内外胆管呈弥漫性串珠样带状狭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