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贤街的介绍
成贤街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东侧,北到北京东路,南到珠江路,南北长约一公里。在巷子的北头往北看过去,大约二百米外就是南京市政府行政所在地。路的西边,从北京东路开始往南,有东南大学,南京银行,政府机关等。路的东边,有机关医院,杨廷宝故居以及东南大学医院等。巷子不是很宽,巷子起源于明代,在明代可能算是宽阔的马路了。成贤街的名字来自于明朝,明朝在此建立了最高学府——国子监,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最高学府,当时通往国子监的道路,由于是即将准入仕途的学生使用,故此路被称为“成贤街”。成贤街两旁绿树成荫,店铺林立,最著名的是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旧址)了。成贤街与东南大学相得益彰,互相增辉,东南大学当时是国子监主要组成部分,成贤街不仅出现了出了很多贤人、名人。还是南京三大历史名街之一。
国子监街的简介
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因国子监,故名。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国子监街,元时已然形成。明时称“国子监孔庙”。清时称成贤街。民国以后称国子监。1965年称国子监街。国子监街立有四座牌楼,街口的东西两座,额枋曰“成贤街”,“文革”之中一度改名红日北路九条,后恢复原称。国子监街多平房民居,保存着旧京街巷风貌。1984年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街。其周围的胡同,不少与国子监相关,诸如国学胡同,箭厂胡同等。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国子监街上还有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祀灶王爷的灶君庙。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当时的人如果能在国子监上学,那就算是光宗耀祖了。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元代的著名学者许衡便做过这里的祭酒。他手植的柏树存活了好几个世纪。孔庙,元大德六年(1302)开始营建,十年(1306)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在旧址重建。清乾隆二年(1737)易为黄色琉璃瓦。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祭孔为大祀。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内有进士碑林,共有石碑198座,上刻元、明、清三代进士5万余人的姓名,袁崇焕、曾国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孔庙内也有不少柏树。有一株位于大成殿西侧,相传明时的奸相严篙代嘉靖皇帝祭孔,行至树下,被树枝掀掉了帽子。于是相传柏树有知,称此树为“除奸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