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以后会大爆炸吗?
地球目前的寿命是46亿岁,至于未来地球能存在多久,这还是一个未知数。以下是参考资料。 地球的寿命有多长? 据推测,地球已存活了46亿年.但它到底能活多久呢? 科学家们认为,若任凭地球自由自在地运转,恐怕它会永远存在下去,但要是有别的外来因素干扰它,地球就可能有寿终正寝之时。 外来因素首先是太阳,因为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能够在右地球命运的星球.也就是说,地球上一切能源、动力都来自太阳,太阳一旦有三长两短,势必殃及地球。本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太阳总有一天会燃尽炼绝,由白转橙再变红,最后变成一颗万籁俱寂的黑暗星体,了却其灿烂辉煌的一生。到了本世纪30年代,当物理学家了解到了太阳发光发热的奥秘后,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原来,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它的热核反应,太阳的一生将度过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以及致密星阶段。其中主序星阶段是太阳的稳定时期。这一阶段将持续100亿年。目前太阳只度过一半时间,正处于中年时期。一旦太阳到了红巨星阶段,那么地球的末日也就来临了。当然,这是几十亿年以后的事。 除了太阳对地球的干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有的科学家认为,太阳可能有一个兄弟-一太阳的伴星,这颗伴星日夜不停地绕日运行,每隔2600万年,就会转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来"兴风作浪",它的强大引力将引起众多慧星的大扰动,有10亿颗慧星将在太阳系内因横冲直撞,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将成为这些慧星的"靶子"。如果与地球相撞的慧星的质量足够大,那后果就不堪设想:轻者生物灭绝,生态剧变;重者山崩地裂,地球"粉身碎骨"。然而,这颗可能会给地球带来不测的太阳伴星并没有被人们发现,不过许多科学家是相信它的存在的
地球会不会大爆炸?
地球不会爆炸。
地球仅是颗行星,没有那么大的能量。
但有可能被别的大天体如:恒星太阳,吸走合为一体;
也可能被别的小天体如:流星,撞击后地表环境恶化。
人类会灭绝。
我们应该认识到,地球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生物统治,如:三叶虫、恐龙、人类,其间存在着进化关系。
可以这样理解,人类将被自身进化的物种所取代。
我个人认为,统治阶级的物种取代并非易事,从三叶虫、恐龙、人类的演变来看,须有地球表面发生灾难,环境、食物等溃乏,老物种不能生存,能生存的物种得到发展,直到站在统治阶级。
地球什么时候会爆炸爆炸
宇宙可能因发生第二次大爆炸而毁灭,这一结论是由俄罗斯科学院宇宙研究所的专家做出的.研究者预测130亿年前发生的宇宙大爆炸将再次上演,但是不同的是,那次爆炸结果是宇宙由此诞生,而这一次是它的末日.但这一悲观的论调遭到很多人反对.世界末日论是在莫斯科举行的一次关于宇宙在初级发展阶段的形成及未来演变大会上做出的.对于现代宇宙学的一个篇章——天文学来说,近年来的一个传统问题是关于暗能量和暗物质.有一种理论说,宇宙是产生于大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而银河系和所有的行星也是从所谓的某个神奇一点而产生的,在该点中存有宇宙的所有反物质.该观点认为宇宙产生后不断膨胀,银河也慢慢彼此脱离.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脱离”慢慢停止.但是,几年前研究者发现宇宙膨胀在加剧.学者认为,该力量产生了特别的宇宙能量,可以吸引所有的银河.这种宇宙力量学者称之为“暗力量”,第一次大爆炸时,大部分以特有能量形式存在的物体在那一时刻转化为了物质,构成了现在可观察到的宇宙的开始.暗能量的发现意味着第一次大爆炸有一部分能量并没有转变为物质.剩余的力量既可以在任何时候转变为物质,也可以形成第二次世界大爆炸摧毁这个宇宙.至于何时会发生,这是个偶然现象,因为暗能量体系现在处于非常不稳定状态.有学者反对这一观点,因为暗能量也许会出现,但那也不会早于数百亿年以后,而地球是否在那个时候还存在还是个问题.网络上目前流传着世界末日论,他们汇集了各种宗教预言和科学假设,甚至预言2020年将出现《圣经·启示录》中的12个预言.流传最广的关于“世界末日论”的名单中提到2008年将出现混乱,如果幸运,地球可以走过2020年.2008年——地球将会被直径超过800米的行星撞击.2009年——诺查丹马斯《诸世纪》预言应验,哈米吉多顿将发生(译者注:这是指世界末日之时善恶对决的最终战场,只一次出现在《新约圣经·启示录》) 2010年——石油耗尽,世界爆发能源大战,或者是地球离开太阳.但是这只是短暂的“末日”; 2011年——玛雅人日历周期结束; 2012年——发生一系列的事件; 2013年——开始审判日; 2014年——形成宇宙尘云,清扫一切; 2015年——文明消亡; 2016年——有学者曾预言所有冰川将消融,大陆将被淹没; 2017年——按照体系灾难力量,世界末日到来; 2018年——核战争爆发; 2019年——比较老的版本,与2002 NT7行星相撞; 2020年——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根据《启示录》预测世界末日就在这一年
关于霍金的地球大爆炸
他认为宇宙有限但无界,就象是一个圆环里面的空间有限但如果在这里面运动却找不到边际因为你会做圆周运动最后回到起点,只是宇宙太大我们不可能飞行一周又回到起点,这就象我们在二维空间地球最近的距离是2点间的直线,无论是修路 飞行我们都先则直线,可是如果在三维空间看的话(立体 地球外空)其实我们是走歪路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而我们一直认为是直线。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其实在另一维空间看又是直线运动。这就象是宇宙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做圆周运动只是宇宙太大我们看不到自己在做圆周运动。宇宙没有创生,没有毁灭,只有存在。黑洞会发光,2个正反粒子相互泯灭只留下能量但有些粒子会溢出,它们不会逃脱黑洞但可以待在黑洞事件视界之外,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地方(黑洞吸收所以光源 所以看不到任何东西但有一区域叫事件视界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他统一了量子引力论,他还提出了虫洞理论认为是做时间旅行的最佳途径!他有很多贡献被公认为是继爱因斯坦以来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所以一时也不能说明白你买他出的书看看《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
宇宙“大爆炸”后氢原子形成时的温度是多少度?
教科书上讲,构成我们这个大千世界的基本物质是原子。也许你很好奇,原子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元素周期表上有100多种化学元素,每种元素都对应有一种原子,如氢原子、碳原子、铁原子等。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对地球、陨石、太阳、恒星、星云等各种天体的元素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在宇宙中氢的相对存在量最多,氦次之,再次为碳、氮、氧……,并且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存在量迅速减少,但铁是一个例外。科学家注意到,不同原子在宇宙天体中的分布规律与天体的演化形态有关。一般说来,在早期形成的恒星中只有氢,而恒星的年龄越老,含有较重原子的比例越高。为了解释此现象,科学家们先后提出了平衡过程假说、中子俘获假说、聚中子裂变假说等,但都难以令人信服。直到1957年,美国科学家福勒等人在“大爆炸”宇宙学的基础上,提出恒星中生成元素的假说,此后又经过不断改进,能够圆满解释现有宇宙中元素的分布规律。福勒因此荣获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根据这个假说,在原始宇宙“大爆炸”后的极短时间内产生了夸克、胶子、电子等物质,最初的物质形态是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此后当温度下降到约1万亿℃时,夸克之间开始通过胶子结合成质子和中子。随着宇宙温度继续降低,质子和中子开始结合成氚和氦原子核。大约经过38万年,此时宇宙的温度降到约2300℃,电子和原子核结合成为氢和氦原子,这也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两种原子。此后,氢和氦原子作为原始星际物质,通过引力凝聚形成最古老的恒星,也称第一代恒星。恒星内部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700万℃以上时,开始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恒星开始发光并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当恒星核心的氢全部转为氦后,恒星外壳膨胀,变成红巨星,当核心温度升高到1亿℃时开始了新的氦聚变为碳的热核反应,然后又生成氧。如果恒星质量足够大,还将继续发生碳和氧聚变成硅、钙的热核反应,此后硅原子核通过光解生成高能α粒子,α粒子又与别的原子核结合生成铁和镍。当恒星演化到老年阶段时,核心的温度已达到40亿℃,铁原子核转变为氦和中子,一些重原子核连续俘获中子,形成比镍更重的多种元素。当大质量恒星生命终结时会出现超新星爆发,这时内部高密度的中子会连续撞击其他重原子核,生成铀、钍甚至更重的放射性元素。随后,这些物质被抛入太空,成为新的星际物质,在合适的时机又会重新形成第二代恒星。事实上,正是由于我们的太阳属于第二代恒星,才会形成各大行星,地球才会拥有这么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并最终孕育出生命,这些都要归功于前一代恒星留给我们的“遗产”。
地球会不会大爆炸?
对于地球会不会大爆炸呢之话题,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地球本身是不会自然发生大爆炸现象的情况。但如遇到行星撞击地球现象或本系物质运动周期结束,地球物质回归到太阳残骸之中时,就会发生大爆炸现象。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地球是太阳系唯一能储能储热的星球,是通过无机物向有机物转换并形成生物圈持续诞生与进化生存的自然手段,来逐步实现可燃有机能量物质的生产、制造和累积。因此,地球是太阳系无机物向有机物转换的基地,是太阳系生产、制造可燃能量物质的园地,是太阳系储藏能量物质的天然仓库。目前在地球地幔和地核圈层之中所积累的可燃核能物质,都是历来由生物圈持续产生和制造可燃能量物质所积累渐变形成的表现结果。虽然,地球内核拥有巨大的核能量,但其先天具有储能性和储热性的情况,而不是一种释放能量的情况。是以固态的地壳圈层和地表上稳定液态水体(海洋)的围封保护下,所获得的储能性和储热性物理现象。因而,地球的本身是不会发生大爆炸现象的情况。但是,随着时间之箭的推移,在太阳系物质周期循环运动与变化的自然发展规律下,每隔一亿年左右都会有一次与拥有一定质量的行星天体发生相互拼撞自然现象,当地球此现象的发生,就会呈现出大爆炸现象。此外,当太阳系本周期物质循环结束时,太阳系太空中的所有卫体物质,都会还原到太阳期未的残骸之中,地球也不例外,实现太阳系物质周期性的总还原,在实现太阳系物质本周期循环运动结束的同时,又开始太阳系一个新周期的轮回。当地球物质回归到期末的太阳残骸之中时,地球与太阳之间合二为一的表现过程,就会自然发生大爆炸现象。不知这样的回答是否准确?
地球会不会发生大爆炸
地球目前的寿命是46亿岁,至于未来地球能存在多久,这还是一个未知数。以下是参考资料。 地球的寿命有多长? 据推测,地球已存活了46亿年.但它到底能活多久呢? 科学家们认为,若任凭地球自由自在地运转,恐怕它会永远存在下去,但要是有别的外来因素干扰它,地球就可能有寿终正寝之时。 外来因素首先是太阳,因为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能够在右地球命运的星球.也就是说,地球上一切能源、动力都来自太阳,太阳一旦有三长两短,势必殃及地球。本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太阳总有一天会燃尽炼绝,由白转橙再变红,最后变成一颗万籁俱寂的黑暗星体,了却其灿烂辉煌的一生。到了本世纪30年代,当物理学家了解到了太阳发光发热的奥秘后,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原来,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它的热核反应,太阳的一生将度过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以及致密星阶段。其中主序星阶段是太阳的稳定时期。这一阶段将持续100亿年。目前太阳只度过一半时间,正处于中年时期。一旦太阳到了红巨星阶段,那么地球的末日也就来临了。当然,这是几十亿年以后的事。 除了太阳对地球的干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有的科学家认为,太阳可能有一个兄弟-一太阳的伴星,这颗伴星日夜不停地绕日运行,每隔2600万年,就会转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来"兴风作浪",它的强大引力将引起众多慧星的大扰动,有10亿颗慧星将在太阳系内因横冲直撞,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将成为这些慧星的"靶子"。如果与地球相撞的慧星的质量足够大,那后果就不堪设想:轻者生物灭绝,生态剧变;重者山崩地裂,地球"粉身碎骨"。然而,这颗可能会给地球带来不测的太阳伴星并没有被人们发现,不过许多科学家是相信它的存在的记得采纳啊
大自然中的灾害是地球的自我调节吗?
【地球人的思想创造了地球人的气候】自从数千年前成千上万消极的人们就发出了负面的思想,把它强加于地球,而他们以次方式来获得自由,这就是之所以地球有糟糕的天气,地震,洪水,火山爆发海啸的原因,地球不仅承受着废气污染还承受着思想污染,思想就是能量,能量对宇宙一直起着作用,因为生存界的一切都是互相关联的,这就是高等科学,试着给你们的思想补充积极的能量,如果你们可以,那就把能量集中于友好而不是憎恨,你们有能力那样做吗? 如果你内心里有消极的想法,那么你们周围混乱的东西就会加大,你的意识在创造你的环境。因为它们感觉到了你消极想法。如果要想把混乱从地球上排除,试着给自己补充正面能量吧,你们有能力做到吗
地球会爆炸吗?
宇宙中万物都要经历诞生、成长、衰老直至消亡的过程。人类赖以生存的乐园地球也不例外。但地球不会在最近的将来就走向灭亡,更不会发生爆炸。爆炸是物体发生剧烈变化的一种形式,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能量,并造成物体自身的解体。地球并不存在发生这种变化的条件。 依赖对地震波的研究,人类对地球的内部结构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大致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青藏高原的地壳厚65公里以上,海洋下只有5~8公里。地壳下地幔直至地表下2900公里处,其绝大部分呈固体状态,只有其中软流圈中的1%--10%呈熔融状态。在长期持续高温、高压条件下,地幔像一种粘性极大的物质。地核又分外地核和内地核,外地核呈液态,内地核则是固态。地球的这种分层结构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现在流行的看法是地球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经过微星的集聚、碰撞和挤压使其内部变热,以后则是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使地球内部进一步升温,约在40-45亿年前当温度上升到铁的熔点时,大量融化的铁向地心沉降,并以热的方式释放重力能,其能量相当于一千多次百万吨级的核爆炸。大量的热使地球内部广泛融化和发生改变,逐步形成了分层结构,其中心是致密的铁核,熔点低的较轻物质则浮在表面,经冷却形成地壳。这种分异作用,一开始就可能使气体逸出,形成大气圈和海洋。地球经过许多亿年的演化才呈现出现在的面貌。但地球从形成以来,就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和运动之中,并保持着动力学上的平衡状态。即使在演变过程中,释放出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也没有发生过爆炸,在其内部结构,已相对稳定的今天,就更不可能发生爆炸了。 要发生爆炸,总需具备一些内在条件。我们知道能释放出巨大能量的不外乎是核爆炸。原子弹利用了放射性物质发生核裂变的链式反应,氢弹是通过氢元素的核聚变来释放大量能量的,在地球上并不存在自然产生这两种核爆炸的条件。具有放射性的铀、钍等元素在地球上的丰度很低,只有百万分之几,而且以纯度不高的状态散布。人们要制作原子弹必须利用高科技手段使其浓缩,然后才能触发出裂变链式反应,在自然条件下根本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反应。同样,氢元素的核聚变也需要特定的条件。我们知道,太阳能辐射出大量的能量由核聚变维持的。由于太阳大气中氢含量极高,约占71%。太阳的质量很大,是地球的33万倍,其中心压强极高,处于太阳中心的气体具有极高的温度(1.5×107K),太阳气体中的氢元素通过质子一质子反应和碳氮循环就能使质子聚变成α 粒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地球上包括其内部都没有与此相适应的天然条件。可见地球并不存在爆炸的任何条件。当然,地球上的火山爆发、地震、造山运动等释放了相当惊人的巨大能量,但这只不过是地壳的构造活动,它能部分改变地壳的现状,造成地壳的隆起和沉陷,使沧海变成高山,平地变为海洋,但并不能造成地球爆炸。这种地壳构造活动自地壳形成以来从来就没有停歇过,地球都没有发生过爆炸,今后也不会发生。 某些外因虽然也可能诱发地球解体,但这与地球爆炸绝不相同,而且这样的外因也并不存在。如果有一个质量极大的天体运动到地球附近时其巨大的引潮力有可能造成地球破裂。目前并没有发现有任何巨大的天体闯到太阳系中来,更不用说接近地球了。由于宇宙空间中巨大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相当大,要使它们相遇并接近的概率微乎其微,这一可能目前是完全可以排除的。足够大的天体对地球的碰撞也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但也不会发生地球的爆炸。可能正是受到彗木相撞事件的启示,人们对可能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正给予密切的注意。以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来看,人们完全有把握像预报彗木相撞事件那样,对行星际空间内天体与地球相撞作出准确的预报。最近的研究发现只有个别小行星的轨道与地球公转轨道有一定程度的接近,这与轨道相交是有区别的。即使是轨道相交,地球和小行星通过该交点的时间不同也不会发生碰撞。如此苛刻的碰撞条件也不是轻易就会出现的。即使会出现,天文学家们也会准确作出预报,人类也会设法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我们完全不必杞人忧天。 可见,地球并不存在爆炸或解体的内外部条件,我们仍然可以在这片人类生存的乐土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