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括哪些
渔具按结构特点和作业原理分为4种类型。
网渔具
世界上使用网渔具捕获的水产品的占总渔获量的80%以上。网渔具由网片、绳索、浮子、沉子等组成。根据捕捞对象和作业方式不同,渔具又分为刺网、围网、拖网、张网、大拉网、敷网、抄网、掩网、陷阱等 9类。
钓渔具
通常由钓钩、钓饵、钓线等组成,有些还装上浮子、沉子、钓竿或其他附件。钓钩是结缚在钓线上起钩刺作用的部分。分倒齿结构和无倒齿结构两类。钓饵的选择常是影响渔获丰歉成败的关键,可分为真饵和拟饵两种。真饵按来源不同可分为动物性饵和植 物 性饵 。在海洋钓捕中一般用鱼类 、头足类、甲壳类等动物性鱼饵;淡水中则用蚯蚓和昆虫为主。植物性饵用于诱捕淡水鱼类,主要用米、麦、番薯等制品。拟饵系利用羽毛、布片、橡皮、木材、金属及塑料等制作。伪装成钓捕对象喜爱的动物性饵,或制成足以刺激鱼类捕食反应的其他诱惑物。
耙刺类
具有耙挖、突刺等性能的渔具。前者带有锋利齿爪的耙,将潜于泥沙底中的捕捞对象耙挖而捕获;后者包括鱼镖、炮锯、长柄钩等投射器和空钩等,作业时瞄准捕获对象射入体内而捕获,或利用空钩尖刺捕获。
笼壶类
利用某些捕捞对象喜欢钻穴的习性,在其经常栖息逗留的水域设置带有小孔的笼、罐、海螺壳等,引诱其潜入而捕获。如鳝鱼笼、虾笼、海螺笼等。
鱼具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渔具的定义,我国的渔具种类数量众多,目前,共分为十二大类,如果加上养殖网箱的话,就要成为十三大类。类下面分型,型下面分式。目前存在的渔具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最起码有几十种,但就使用量最多,产量所占比例最大有:拖网、张网、流刺网、围网、钓具和养殖网箱。制作这些渔具的材料主要有:网线、网片、绳索、浮子、沉子和其他一些属具。 渔具规格 1.拖网渔具 网口结附网衣部分的纲索长度(或结附网衣的桁杆长度)×网衣纵向拉直总长度。 2.围网渔具 结附网衣的长网长度×网衣拉直最大高度。 3.刺网渔具 每片网具结构附网衣的长纲长度×.网衣拉直高度。 4.张网渔具 网口面积×网衣纵向拉直总长度。 5.网箔类渔具 引箔结附网衣的长纲长度×引箔的拉直高度——行箔墙结构附网衣的长纲长度。 6.抄网渔具 结附网衣的长纲长度×网衣最大拉直高度。 7.地拽网渔具 结附网衣的上纲长度×网衣最大拉直高度。 8.掩网类渔具 结附网衣的沉子纲长度×网衣纵向拉直长度。 9.敷网类渔具 干线长度×支线长度——钩数。 以上长度单位均为米。 五、网线、网目的表示方法 1.棉线 纱支数/单纱数×股数——目大(毫米) 如21/2×3——20 表示21支棉纱,每股2支单纱,3股,目大20毫米。 2、锦纶综丝(即胶丝) 直径(毫米)——目大(毫米) 如d=0.15—80 表示胶丝直径为0.15毫米,目大80毫米。 3、尼龙线 台克斯/每股的结构数×股数——目大(毫米) 如23tex/6×3——100 表示单丝为23台克斯的尼龙线,每股结构数为6,3股,目大100毫米。 4、聚乙烯线 台克斯/每股的单丝数×股数——目大(毫米) 如42tex/4×3——50 表示单丝为42台克斯的聚乙烯线,每股4根单丝,3股,目大50毫米。 六、增减目的表示方法 1、剪裁网片 一次增减目周期的纵向目数:一次增减目周期的横向目数。 如6:4 表示纵向间隔6目,横向增(或减)4目。 2、手工编结网片 纵向增减目道数(罗马数字)×每周期纵向间隔目数(阿拉伯数字)±横向一次增减目数,括号内纵向 共增减目次数(阿拉伯数字)。 如ⅩⅡ×3+1(8) 表示纵向分12道题目,纵向每隔3目横向增1目,共增8次。 七、钓钩规格的表示法 钩形/钩的伸直长度×制作钓钩的铁丝直径(毫米)。 如长形钩/80×1.6 表示长形钩,钩的伸直长度为80毫米,制钩的铁丝直径为1.6毫米。 八、质量单位等的表示方法 1、文中长度以公里、米、厘米、毫米表示。重量用吨、公斤、克表示。 2、图、表中常用材料、术语及度量单位均用代号表示: KM 表示公里,M 表示米,CM 表示厘米,MM 表示毫米(图、表中一律不标注) PA 表示锦纶综丝,PAM 表示锦纶综丝,PE 表示聚乙烯(乙纶),COT 表示棉, CI 表示铸铁,PB 表示铅,TIN 表示锡,FE 表示铁,PL 表示塑料,BAM 表示竹, WD 表示木,G 表示重量,S 表示右燃,Z 表示左燃,d 表示绳索、网线直径, ∮ 表示其他构件直径,i 表示长度,b 表示宽度,h 表示高度,T 表示横向网目 N 表示纵向网目 ——————————————————很多的哦。
古代钓鱼具的种类有哪些?
钓渔具也是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的捕鱼工具。陕西省半坡、山东省大汶口、黑龙江省新开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湖北省宜昌等地新石器时期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就出土有相当数量的鱼钩,其形制有内逆刺、外逆刺、无逆刺和卡钓等,其质地有骨或牙、贝等,制作精致。铜质鱼钩也已在早商时期的文化遗存中发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铁业的进步和铁制技术的提高,铁质鱼钩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使用。我国古代钓渔具的形式主要有手钓类、竿钓类和网钓类。手钓类出现最早。竿钓在《诗经》中也已出现。晋代人说到钓车和唐代人又说到钓筒这两个重要部件。钓筒,一般截竹而成,作为标漂用,俗称“浮子”,使鱼钩在水域中保持一定的深度。宋代竿钓渔具已具备了竿、纶、浮、沉、钩、饵6个部件,在结构上已趋于完备。纲钓类即绳钓。以长绳作为纲,纲上每隔适当距离系一支线,支线上系以鱼钩,钩上着饵,使鱼呑饵遭捕。纲钓法最迟在清代中期前已出现,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已记述其在海洋钓捕带鱼的情况。箔筌渔具是用竹竿或篾片、藤条、芦秆或树木枝条等所制成,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地,其形式和功能也多种多样,有的起源也很早。如笱在原始社会文化遗址中已有发现。罩、罶、椮等在先秦汉代文献中时有记载。箔筌渔具按其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大致分为栅箔类、笼箅类两种。栅箔类是以竹木及其制品编织成栅帘状揷在水域中拦捕鱼类的一种渔具。栅箔始自鱼梁。鱼梁也是以拦截方式捕鱼的,但鱼梁主要以土或石筑成,工程难度大、耗费多而且效果不佳。唐代称栅箔类渔具为篊、沪或簖。笼箅类以竹篾藤条等编织成小型陷阱、潜藏处所或作盛贮水产品的渔具,以及作为捕捞用的笱、罶、篓、笭箵等通常设置在江河缓流处,湖、海近岸浅水场所或杂草边缘,使鱼虾入内。根据捕捞对象的特性,有的在笼内放置芳香物、重膻味的饵料;有的以彩色,阴影等引诱;也有的将鱼笼编成细长状,口成喇叭形,口颈部装有逆须,放在河流鱼虾通道上拦截,导其就范,入不敷出。杂渔具则是除上述种类之外的许多结构各异、功用不一的渔具,如猎捕刺射用的、抓耙水底用的和窝诱用的渔具等。在钓鱼方面,创造出网罩钓梁筌叉射沪椮等,不管什么水域,什么水层,都能展现身手。在古代条件下,创造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渔业生产。从历史上看,古代单人钓鱼主要有无钩钓、直钩钓、铁鱼钩、车钓、拖钓和滚钩钓等多种方法。无钩钓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在西安半坡遗址之中曾经出土过骨鱼钩。当然,半坡遗址中出土的也不是最早的钓鱼方法。最早的钓鱼方法应该是无钩钓。在无钩钓之后,经历过一个直钩钓的阶段。所谓直钩钓是一种鱼卡,它用兽骨磨制,成棒形,两端尖利,中间钻孔穿线。鱼儿呑之,会卡于口鳃。鱼卡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而鱼卡、骨鱼钩与无绳钓也共同存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来发明了铜器铸造,又与上述三种钓鱼方法共存。铁鱼钩出现于春秋时期,至西汉时期完成大换代。在钩、线、饵竿等方面已经掌握了相当先进的技艺。车钓出现于晋代,主要产生于长江流域。先人制一钓车,将长线缠绕于车上,鱼儿上钩膈,用钓车收线取鱼。这种车钓,是线轮的始祖。还有一种筒钓,出现于唐代。它截竹为筒,不系线和钓钩;钓时定置于适当水域,无人看守,隔一定时间收线取鱼。唐代诗人韩偓诗写道:“尽日风扉从自掩,无人筒钓是谁抛?”描写的就是这种筒钓。拖钓出现在北宋时期南海海域。北宋时期地理学家朱彧在《萍洲可谈》中描述南海海域的拖钓:“渔人用大钩如臂,缚一鸡鹅为饵,俟大鱼呑之;随行半日方困,稍近之;又半日方可取,忽遇风则弃之。取得之鱼不可食,剖腹求所呑小鱼,小鱼一腹不下数十条、数十斤。”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宋代的钓鱼出现大的飞跃。一是钓具走向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可在海上捕获大鱼。滚钩钓是在一根竿上附结许多支线,支线再结大量钓钩,通常用于江海底层大鱼。这种钓法创于南宋时期,盛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鳣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无鳞大鱼也……渔人以小钩近千沉而取之。一钩着身,动而护痛,诸钩皆着。”
钓鱼要用那些工具(要全套)
现将钓鱼的主要装备--竿、线、钩、轮、坠、漂
等作个概要介绍。
一、渔竿
渔竿是钓具的主体部分,渔线、渔钩、铅坠、浮漂等,都是与渔竿相配套而联
结为一体的。近年来,传统的竹、苇竿或竹苇混合制成的渔竿已基本不再使
用,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渔竿,如玻璃钢竿、碳素竿及玻璃纤维与
碳素纤维混合制造的渔竿等。这些渔竿的特点是重量轻,弹性好,韧性大,耐
弯曲,抗水性强,不怕虫蛀,操作灵便,外形玲珑美观。另外还有电脑全自动
钓鱼器和可调式渔竿架等,深受钓者喜爱。
渔竿有手竿、海竿、手海两用竿三种。6米以上的为长竿;2.5米以下的为
短竿;介于二者之间的为中长竿。长竿可远投,有利于放长线钓大鱼,适合身
强力壮者选用。短竿操作灵活,携带轻便,是钓近水或养鱼塘的适用渔具,尤
其适合老年钓友选用。中长竿兼有长、短竿的特点,施钓范围广,老中青年钓
友都适用。
在选购渔竿时,要注意把好三关:一是外观完好无硬伤,带划痕、凹坑或挤变
形的不能要;二是结构严紧配件齐全,尤其是抽拉式、插接式等多节竿,凡衔
接部位松动、易脱节并存有潜在裂缝的不能要;三是总体强度和韧性符合要
求,不坚挺柔韧、不耐弯曲或有其他折竿征兆的均不能要。
若参加钓鱼比赛,必须选购制式渔竿,一般是每人一只手竿、一只海竿,或任
选其一。平常垂钓,也可以自选材料、自制渔竿,自己用着得心应手就行。
二、渔线
渔线的粗细、拉力的大孝透明程度以及染色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上钩率。目
前市售渔线,多是单丝尼龙线。按照垂钓需要,应分为三种:一是人工合成渔
线--尼龙线。包括单丝尼龙线、多股锦纶线。单丝尼龙线抗拉力强,韧性大,
不吸水,耐腐蚀,透明度高,应用极为广泛。但在寒冷季节垂钓,线会变硬发
脆;长期在阳光下曝晒易老化。锦纶线质地柔软,耐压抗碰,耐磨抗冷。但线
径较粗,不透明,隐蔽性差、抗拉力低,除少数钓者用其冬钓外,通常用它制
缆绳、养鱼网箱,编抄网和渔护等。
二是天然纤维渔线。包括蚕丝线和棉线,既柔软又耐低温,是冬钓的适用线。
尤其是蚕丝线,具有天然浅黄色,隐蔽性好,抗拉力强,用它作脑线,一般淡
水凶猛鱼不易将其咬断。
三是金属渔线。包括铜线、镍线等。目前市售很少,可以自筹。如报废的铜芯
细电线、多股电话线等,剥掉绝缘层取出细丝即可使用,主要用作脑线,以适
应垂钓凶猛鱼类的需要。
在选购渔线时,最好实际测试其拉力。方法是用布袋装沙子,拴线吊起,把线
抻断时的沙子重量就是该线的实际拉力,将其与标定的标准对照,即可判定是
否合格。另外,将线揉成团,用双手挤压,松开后看其能否在瞬间自动复原,
很快复原无褶痕的,说明该线柔韧性好。同时,还要观察有无硬伤、松劲现
象。如是彩色花线,要用手捻一下,看是否掉色。经过检查,只要发现残次品
征兆,就不要购买。
三、渔钩
渔钩的基本要求就是钩尖锋利,刺鱼有力,钩条坚韧富有弹性,钩帽适宜拴
钩,钩弯适度,倒刺与钩体角度应在25°~30°之间。
按照使用目的,可分为生产性捕钩和娱乐性垂钓钩两大类。前者钩条粗、钩门
大;后者钩条细、钩门校渔钩由钩柄、钩底、钩尾三部分组成。
四、绕线轮
绕线轮与海竿相匹配,为深水远钓之利器,也是钓具登上新台阶的一个重要标
志。所以越来越受到广大钓者的重视。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一)电动式绕线轮
特点是操作灵便,钓力大,有数字显示器,鱼上钩后能自动接通电源,从而驱
动绕线轴自动旋转收线。但价格很贵,体积较大,不便携带。
(二)旋压式绕线轮
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操作简便,投竿阻力小,收线速度也比较快,物
美价廉,但结构比较复杂。
(三)密封式绕线轮
其工作原理同旋压式绕线轮。在绕线盘顶部镶嵌一轻金属外壳,留有出线孔。
特点是不乱线,泥沙不易进入,有利于保护渔线和绕线盘。
(四)盘式绕线轮
形状像圆形马蹄表。优点是坚固耐用,钓力大,重量轻,不会发生与鱼“拔
河”现象。但制作粗糙,投竿阻力较大,没有旋压式轮灵活(此轮系俄制,在
满洲里、绥芬河边界口岸贸易市场有售)。
(五)袖珍式摇线轮
日本产,为纯娱乐性绕线轮,工作原理同旋压式绕线轮。
体积小,重量轻,适宜与手海两用竿匹配钓小鱼。
另外,还可以选择木料或其他材料,自制个人喜欢、适用的绕线轮。
通常情况下,是长竿配大轮,短竿配小轮。在选购绕线轮时,应配竿试验,各
个部位都要检查到,以免购买残次品。
五、渔坠
渔坠的作用主要是凭借钓者的投掷力量带动饵钩远投,并将其固定在欲钓水域
的某个水深层次。主要品种有海竿坠、手竿坠和抛砣法重坠。
(一)海竿坠
分活坠和死坠。前者中心部为线条状空心,拴线后可自由滑动,多与各式集团
钩搭配,钩在前,坠在后。死坠则无空心,尾部有易拴线的金属环,坠在前,
钩在后。各式诱鱼器,多属死坠。
(二)手竿坠
全为死坠。根据渔漂浮力配重的坠,多为0.5~2克。有些特殊钓法--戳
孔、钓拱、近岸钓鲇鱼等,都不使用渔坠。
我国习惯钓法,多用绿豆粒大的铅坠,夹在鱼钩上方5~7厘米处,可单钩
钓,也可双钩钓。台湾地区,多用立柱形两头带金属环的铅坠。根据渔漂浮
力,在两环中间立柱上增减铅皮(用牙膏皮也行),直至与漂坠搭配适当。
(三)抛砣法重坠
与海竿坠大同小异,只是重量应加大,以便抛砣时能形成较大离心力和惯性
力。为此,一般都选用80~120克的重坠。拴坠时,可在坠与主线之间加
一个能转动的联接器,这样不仅拆卸方便,而且可使拧扭的渔线自动回复。
六、渔漂
渔漂是钓者的耳目。不同鱼种咬钩,渔漂就有不同的动态反应,从而为钓者采
取相应措施提供了信息。同时,借漂的浮力,可探明水深、水底地貌概况,又
是选择钓位的助手。
主要品种有直漂、圆漂、蜈蚣漂和荧光漂等。可根据自己视力强弱、渔竿长
度、近钓与远钓特点等加以选择。
目前钓鱼有什么先进的工具或智能的钓具
1、怎样才能少跑鱼?
造成跑鱼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提竿时机掌握不准。一般都是提竿过早,没有钩牢就提竿而造成跑鱼。提竿过迟,鱼儿吐钩也会跑针,但这种情况较少。
二是钓钩的大小不合适,钩太小,钓到大鱼扎不进去,钩不牢;钩尖不锐,倒刺角度偏小,钩不牢鱼体,也易跑鱼;也有拴钩的方法不对,口线的结不在钩柄的内侧。
三是饵料装得过嫩、或过长、过大。鱼儿碰到饵料不是一触即落,就是鱼未含牢就脱钩了。
解决的办法是:
(1)做到适时提竿。浮漂开始微动时不要提竿,要等鱼漂上浮或下沉之后,才是鱼儿吞食之时,这是提竿最为合适。
(2)如钓钩不适合,应及时换钩,调整结扎部位。钓钩用几次后,要有时打磨。好的钓钩应有粘感。
(3)将饵要合适,如蚯蚓一般在钩外只宜留半寸,冬季宜短,春、夏季稍长。面饵要有一定粘性,以免鱼儿刚吃就落。
2、大鱼上钩如何起钓?
大鱼在水中力量大。很容易断线、脱钩,一般鱼在水中的力量大于其体重的2倍-3倍。钓大鱼方法如下,用手竿钓时:
(1) 手感到是大鱼后,首先双手握竿,一手在前,一手在后,把竿竖成60度左右,或横向左右两侧,始终使竿保持弓形,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钓竿、竿尖的弹力。此时千万不能把竿倒向鱼逃的方向,如果把鱼竿放直,不是断线就是断钩。人也要双脚站稳,腰部尽量稳直(切不可弯下或蹲下),否则容易失误。如此稳住一段时间,再伺机遛鱼。
(2) 遛鱼的方法是顺着鱼游方向,自左向右引动鱼儿,使其消耗体力,直到鱼儿精疲力竭、身体侧倒再起鱼。
(3) 起鱼时如果鱼儿只有三五斤,可把鱼拉近岸边,将鱼头引出水面,让其吸空气、喝水,灌水后慢慢引到岸边,用抄网把鱼抄上岸。如果鱼很大,就不能灌水,鱼不动时便要引动,鱼动时顺其方向牵引,直到鱼肚朝天,再将其引向岸边起鱼。起大鱼一定要用助捞器或抄网、搭钩。也可顺势拉到滩上搁浅,然后用双手卡住腮部,鱼就跑不掉了。
3、鱼不咬钩怎么办?
鱼不咬钩的原因主要有:
(1) 所用饵料不适合。
(2) 钓位不当。
(3) 水的深浅、肥瘦、浑浊度、水温等项中有不宜鱼儿活动的情况。
(4) 钓场周围来往人群频繁,干扰大。
(5) 所设钓点多次被钓翁使用,鱼儿产生了适应性,老不咬钩。
遇到上述情况:
第一, 出片前要多准备几种饵料,到钓点后,每种饵料试用一下,大红每20分钟换一次,从中找出最合适的饵料,如所带的饵料都不行,还可就地取材,临时找一些,总之一定要找准适宜饵料才好。
第二, 在一个钓位上,若2小时均无鱼上钩,则应根据当时、当地环境、气候情况调换钓位。但调换钓位不宜过于频繁。
第三, 认真分析水情(水的深浅是否适宜,水的肥瘦、浑浊度、水温等),根据水情准确确定钓位。
第四, 排除干扰。钓点周围尽量避免走动和声响。
第五, 在钓饵质量上下功夫,选用鲜活或香味浓郁(包括酸、臭、香、甜)的饵料使鱼失去警惕。
4、肥水中垂钓如何使上钓率增高?
肥水体饵料生物多,缺氧,水的透明度低,鱼儿很难上钓。在肥水水域中垂钓应把握以下要点:
(1) 在肥水水域中垂钓应采用钓浮,不钓底。因为肥水水域的中上层浮游生物多,溶氧量大。鱼儿大多集中在中上层活动。一般应遵循钓浅、不钓深、长竿短用、海竿近用的原则。
(2) 选择雨天出征。因为在肥水水域中,雨天水中溶氧增加,鱼儿活跃。
(3) 肥水水域水温升高快,降温也快,夏季更为突出,中午与早晚相比,温差很大,骤冷、骤热的天气也会使上下层水温温差加大,上下层由于水温温差形成对流,使水体中溶氧增加,所以夏季在肥水水域垂钓,应钓早不钓晚,钓冷不钓热。一般上钓率的高峰是早晨3点-8点。
(4) 肥水水域垂钓应选择素饵,同时更应注意其加工质量,使味道更加浓郁,并增加一定数量的添加剂。
总之在肥水中垂钓,要遵循浅不钓深;长竿短用,海竿近用的原则。
5、鱼钩被障碍物挂住怎么办?
在自然水体中垂钓,常常会遇到鱼钩被障碍物挂住的现象,如遇此情况,千万不能性急、硬拉、硬扯,否则容易造成线断、竿折、钩毁、浮漂弃等正确的做法是:
(1) 把竿放在水面上,使挂物的鱼钩变换位置,再轻轻向自己所站的方向拉,这样也许可排除挂物障碍。
(2) 可借助邻近农户的长竿,以帮助排除挂障。
(3) 也可先放松鱼线,轻拉、轻?,反复几次,鱼钩可能从障碍物上脱出。
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能奏效时,可将鱼线和鱼漂绕在竿上,再使劲拉,这样就算线断、钩落,也还可以保住鱼竿和浮漂。
6、好钓翁应有哪些特点?
据有经验的钓友介绍,一个优秀的垂钓者,应具备以下特点:
(1) 到达钓场,通过分析各种情况后,应当机立断,迅速确定钓位、钓点及钓法。切忌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2) 下钓后,如果老是无收获,而其他钓友不断上鱼时,应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切忌东一?头,西一棒子;切忌见异思迁。
(3) 一个钓翁每次出片最多使用两根竿,如果多了,分散注意力,反而上钓率不高。有经验的钓翁常说:垂钓切忌四处落钓。
(4) 垂钓时,应保持钓场周围安静,否则会惊走鱼儿,为此,垂钓时切忌高声喧闹,来回跑动。
(5) 鱼儿活动的规律是随天气、水温、水情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经常下钓的地方,其钓点更不宜固定不变,切忌死守一点,要经常更换钓点、钓位。
(6) 每次出征,最好邀约2个-3个伙伴,切忌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以便临时有事,互相照应。
(7) 钓到大鱼后,应按书中介绍有关钓大鱼的方法起钓,切忌硬拉、硬扯,否则容易造成断线跑鱼。
(8) 水域肥瘦各异、鱼种不一样,鱼儿的食性也不一样,应根据不同情况施用不同饵料,切忌无的放矢。
(9) 钓点选定之后,不要经常移动,一般在一个钓点应坚持1小时-2小时,切忌频繁更换钓点。
7、手竿垂钓如何确定提竿时机?
钓翁一般都是根据浮漂的沉浮来判断鱼儿吃食、吞钩的情况,以确定是否提竿。鱼儿吞钩,浮漂一般有以下规律:
(1) 立漂反应
小送漂:浮漂在水面徐徐上升1厘米左右,然后停止不动,预示有鱼吞钩,应及时提竿。
大送漂:浮漂在水中急剧下沉,又慢慢从水面上升,直到整个浮漂横在水面,预示鱼儿已被钩住,应及时提竿。
拉漂:浮漂在水中急速下沉,此时,应及时提竿。
追漂:浮漂在水面上下不停地抖动,是小鱼啄食,但鱼儿并未上钩。此时不能提竿。
(2) 卧漂反应
小送漂:水下的浮漂升出水面一二粒后,又停住,此时应及时提竿。
大送漂:水下浮漂全部伸出水面,应及时提竿。
拉漂:卧在水面的几粒浮漂,急剧地沉入水中,应及时提竿。
逗漂:水下浮漂不停地上升或下沉,应及时提竿。
8、钓回的鱼如何存放?
(1) 在鱼嘴里滴几滴白酒,然后置于阴暗处,盖一层能透气的东西,这样即使在盛夏也能使鱼活两天。
(2) 用一个大点的盛水器装水,钓回的鱼可放在盛器内。其盛器大小,视鱼的数量和大小而定,以鱼能来回游动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当鱼有浮头现象时就要注意换水。
(3) 用两小块浸湿的薄纸片贴在鱼的两眼上,可使活鱼离开水存活3小时-4小时。
9、冬天如何钓鲫鱼?
(1) 应选择晴好天气出钓,冬天鱼儿虽处于半休眠状态,但在阳光充足的晴好天气,也会到向阳水域里去游走。
(2) 诱饵香味一定要浓,因为冬天鱼儿处于半休眠状态食欲不佳,如果饵料香味不浓郁、不适口是不会咬钩的。
(3) 饵料一定要新鲜,如用蚯蚓一定要活的,鱼钩沉底后,蚯蚓来回摆动,才能引诱鱼儿咬钩。
(4) 冬天鱼儿吃食张嘴不大,所以冬天钓鲫鱼钩要小,线要细,一般用直径0.1毫米-0.2毫米的细线,提竿时也一定要轻,以免惊跑鱼儿。
10、为什么春钓也要避南风?
池塘一般是死水,四周有树木、农户、猪圈等,枯枝败叶飞落塘里,经过整个冬季,数月沤变水质过肥,吹南风时水温升高,水体中缺氧,鱼儿食欲不好;如东风拂水,加之毛毛细雨,水体中溶氧量增加,此时垂钓定有获胜。
11、如何选择窝子?
活水中障碍物附近、宽窄河道的交界处容易形成漩涡,如果在漩涡处打窝效果较好,因为:
(1) 漩涡处饵料旋转下沉到底,水中其他饵料也在此旋转降落,饵料丰富,鱼儿多。
(2) 静水中打窝,应在有水草的地方;因为水草丰盛的地方有天然饵料,鱼儿也便于躲藏。如果塘中无水草,则可扎几个草把子用砖石等重物系住抛入塘中,代替天然水草也比无草好。
(3) 若满河覆盖水草,则窝子应选在草缝中,或在水草丰厚的地方,开几个大洞,并经常撒些饵料也收效甚佳。
12、在什么地方撒窝才会提高上钓率?
撒窝应选在鱼儿相对较多的地方,钓翁常把鱼儿必经之地称为鱼道。浅水域中鱼道多在其较深的地方;深水域中鱼道多在其深浅连接处;水面宽的地方,鱼儿多在其较狭窄的部位;在平整的岸边,鱼儿又多在凹凸不平的部位;有湍急流水的地方鱼道在流速稍慢的一边。在鱼道撒窝,上钓率肯定较其他地方高。
13、在鱼道撒窝有什么好处?
鱼道就鱼儿的必经之道,有经验的钓翁多在鱼道上撒窝,因为:
(1) 鱼道上的鱼源多,无论上游、下游的鱼都经过这里,鱼源多,上钓率也就高一些。
(2) 鱼道是鱼儿必经之道,有时脱钩跑鱼会惊走鱼儿,但过不了多久,鱼儿又来了;影响是暂时的,如不在鱼道上惊走鱼儿,就大不一样了,脱钩将鱼儿惊走后,会很久无鱼来。
14、初学钓鱼应掌握哪些要点?
垂钓必须有的放矢,掌握鱼儿的活动规律,根据它们的生活规律出征下钓,才有可能事半功倍。
(1) 根据季节变化,选择出征的地方、钓位、钓具、垂钓方法等。
冬天:鱼儿处于冬眠状态,一般不进食,这个时期是不宜垂钓的。
春天:万物复苏,水中各种浮游生物慢慢生长起来,鱼儿开始由深水区转入浅水区域寻觅各种食物,并逐渐进入旺食阶段,这时是垂钓的好时机。
夏天:天气炎热鱼儿很少进食,只有在阴凉天气,或背荫的地方或雨后、夜间才大量活动。
秋天:正是鱼儿准备越冬前的旺食期,鱼的皮下脂肪增厚,是最肥的时期,此时正是垂钓好时机。
(2) 初学者到一个水域后首先要根据水情确定该水体中是否有鱼?为此,一要看水面有无从水里泛出的圆形波纹;这是鱼儿游动、扰动水体而引起的。二要看水面有无逆风而行的微波。三要仔细查看水里有无鱼儿排泄的粪便。四要闻一闻水是否有腥味,如具备以上条件是可以垂钓的。
(3) 具备上述条件后,就要准确地选定钓位;选钓位时应仔细查看周围有无垂钓者的足迹和撒窝留下的痕迹,把钓位设在有痕迹的地方,比自己无根据的新设钓位收获量要大得多。因为初学者无经验。
(4) 一定要撒窝钓鱼,把鱼聚集拢来后再垂钓,是增加收获量的有效措施。
(5) 根据鱼儿在一天中的摄食规律,守时垂钓。要做到这点,就要调查研究,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15、在小溪垂钓应采用什么方法?
(1) 野外小溪溪底石头多,如采用底钓,溪底的乱石容易将鱼钓卡住;钓饵在乱石缝中也不易被鱼儿发现,所以去野外溪钓应用浮钓(但夜晚钓鲶鱼需用底钓)。
(2) 因为溪水是流动的,钓钩和浮漂会随水流而移动,为此需经常将钩提起,往上游抛。
(3) 溪中的鱼咬钩往往是碰两下就走了,所以必须待浮漂下沉时才能提竿。
(4) 溪水往往不是太深,如经常有人来垂钓,有可能鱼不咬钩,遇此情况应躲起来,候鱼上钩。
(5) 在溪流中迎流水的一面,鱼多一些,下钓应选这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