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帝王谷 百度云
《东方帝王谷》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7DbB7YYIvNcVuUg9BkT-iw 提取码: xasi 《东方帝王谷》是由中央电视台、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陕文投集团联合出品,陈方平担任总导演的历史纪录片,计划制作20集,已播出8集。该片以陕甘地区境内帝王陵、历史现场、文物为基本资源,探索墓主的命运沉浮、王朝兴衰,以及王朝所演绎的文明更迭,从而折射中华文明的原动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展现中国历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该片于2015年6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首播。
《东方帝王谷》免费在线听mp3音频资源,求百度网盘
《东方帝王谷》免费在线听mp3音频百度网盘资源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1HcxmSIrP8dE2r079SXj5Q?pwd=t6yn 提取码: t6yn 在中国的西北,有这么一座帝王谷。它位于渭河两岸的山谷之中,周、秦、汉、唐,中国早期最重要的四个王朝都在这里崛起,在这里定都,有数不清的历代帝王埋葬在这里,至今有迹可考的仍有72座王陵,多于埃及帝王谷。
“东方帝王谷”究竟是古埃及岩穴墓 还是关中十八唐帝陵?
帝王谷,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18到20王朝(大约从公元前1539年到公元前1075年)时期的法老和贵族主要陵墓区。帝王谷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法老们的安葬之地,这个时期早已不修建金字塔了。在这处位于开罗以南700公里、尼罗河西岸7公里、荒无人烟的石灰岩峡谷中,目前已发现62座崖洞墓穴,但并非都是法老的陵墓。从图中可以看出它的规模,长度也就一公里。墓室规模也并不大。 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帝王谷始于法老图特摩斯一世。图特摩斯有感于先人的陵寝大都不免遭受盗墓人的侵害,把自己的陵墓同殡葬礼堂分开。这在埃及法老中还是没有先例的。他命依南尼在底比斯山西麓隐蔽的断崖下,在那石灰岩壁上开凿了一条坡度很陡峭的隧道作为墓穴,并将遗体(木乃伊)放在那里。从此以后的500年间,法老们就不断地在这个山谷里,沿用这种方式构筑自己的岩穴陵墓。后来希腊人看到那通往墓室的长长的隧道,觉得很像牧童吹的长笛,就把这种岩穴陵墓叫做“笛穴”。 陕西西安咸阳周边以西汉九座帝陵和唐代十八座帝陵为代表的古代帝王陵墓群,也经常被媒体称作“东方帝王谷”。事实上并没有任何峡谷,但是其范围跨度更超过200公里。唐代帝陵依山为陵,气势雄伟,呈扇形环绕在京都长安周围。 “依山为陵”一方面是为了显示气势雄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盗。继隋而起的大唐,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创造了高度繁荣的物质、精神财富,在中国建筑史上也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尤其是皇家建筑,无论是宫殿还是陵寝,规模的宏大,气派的雄伟,均堪与汉代相媲美。 此处并不是拔高我国古代的墓葬文化和建筑文化,年代久远的法老木乃伊、巨石修筑的神庙,以图坦卡蒙墓为代表的古埃及文明,都是让世人惊叹的。但是我们也大可不必非用“东方某某”的造句,来证明自己国家的历史遗迹。再说了,两者并无关联和相似点,除了都是“坟”。
西安又发现墓地了!西安风水有多好,竟然能发现那么多墓穴?
陕西有句顺口溜叫“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陕西”。所以到陕西旅游,你肯定不会错过的就是地下景观。(夕阳下的明城墙)在中国这片热土上,你可能再也找不到像陕西这样可以在地底下找出如此诸多文明古物的省份。自古以来,陕西就是许多王朝的起源,发家和定都之地。一、陕西,被称为“东方帝王谷”根据当前的数据统计,陕西有80余座帝王陵,被称为“东方帝王谷”,比著名的“埃及帝王谷”的数量还多,为世界第一帝王谷。( 西安明城墙 )作为陕西的省会,西安更是以各种考古文物出名,比如著名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很多人去陕西,逛西安,通常喜欢扎堆于民街这样的地方,吃美食,尝遍各种甜的、香的、糯的饼、面呀等等。同时,还喜欢去看看秦始皇陵兵马俑之类的历史古迹,毕竟这些都实在是太出名了。不过有些人觉得,那些地方也没多少的看头,还不如在西安古城内走走、吃吃。但总的来说,大凡去过陕西的人,基本都会为那里的诸多帝王陵墓以及各种大大小小的历史遗址而感到“目瞪口呆”。比如陕西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又如秦穆公墓,号称“东有始皇陵,西有秦公墓”,当时,这一公墓出土时,还曾掀起了不小的闹腾。又如刘彻茂陵,汉武帝,也算大Boss级人物,西汉帝陵当中最大的。据考古学家分析,刘彻茂陵被盗高达五次,但仍有无数的宝藏,所以,要说这是一座金字塔也不为过。(西汉帝陵)总言之,陕西这个地方,光是帝王将相等陵墓大大小小加起来,就已经有几十将近百个,包括先秦帝王陵、秦代帝陵、汉代帝陵、十六国北朝帝王陵、隋代帝陵、唐代帝陵和明代藩王墓等等,其他的陵墓就更不用说。所以,当你目之所及,看到的都是“山头土包”时,千万别感到惊奇。毕竟,在陕西这个历史古都之上,啥都不多,就是坟头、陵墓多。二、西安,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早在上百万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了人类聚落的印迹。1957年,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就建成在西安。整个博物馆面积大约3000平方米,这里出土的包括半地穴式的房屋、窖穴、圈栏及起防护和泄洪作用的大围沟等遗迹,便是半坡原始社会村落的原貌。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历史遗址复原了。(西安半坡博物馆景观图)当然,说到西安,说来说去,秦始皇陵墓总是绕不过去的,必须得具体提一下。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开始着手给自己修建陵墓,且野心勃勃,“沟壑难填”,其所修建的陵墓,堪比一个宫殿。为此,当人们坐在飞机上去俯视秦陵封土时,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正方形锥体。对此,据说还有美国人称它为“黄土金字塔”。航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秦始皇陵墓其实,美国人错了,秦始皇陵要比他们想象中的金字塔大得多,甚至比埃及胡夫金字塔要大。这也由此可见,咱们古代的西安人,雄心多大。修个陵墓,不做到“历史之最”,仿佛都有些对不起西安这片热土。只是可怜了那些苦工的劳动人民。三、西安(陕西)为什么那么多陵墓?有人可能会拿什么风水之类的东西来解释,这显然是迷信的说法。西安(陕西)之所以那么多陵墓,这主要还是由历史、环境等因素造成的。众所周知,西安是我国古代十三朝的古都,所以但凡脑子不进水,掰个脚指头想想都知道,这肯定会让西安的墓穴要远比其他城市要多。所以,也正因如此,偶尔挖个地、翻个土、修个地铁啥的,若是挖出个古墓来,也实属正常不过。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那么多朝代在此定都?这其实和气候、环境等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最早时期,“天府之国”其实不是称四川的,而是指关中。早在古代,关中地区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森林茂盛,运河四水纵横,是农耕文明的发达地区,所以比较适宜人居。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西安倚黄河、秦岭,据通往西北的交通要地,三面环山,群山环抱构成一个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是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塞,所以不少帝王都喜欢在此建都。为此,这里就成了许多帝王定居生活的地方,也因此而遗留了许多的陵墓。
海南省东方市的历史
东方于1952年建县,是将原昌感、乐东、白沙、儋县部分黎区划设的。因境内黎峒有东方、中方、西方三村,当时设治于“东方村”而得名。1958年为适应“大跃进”的需要,将昌感、东方、白沙三县合为东方县(大县),治所设在宝桥(叉河),不久迁驻八所镇。1961年分县,恢复白沙县,以昌化江为界划分昌江、东方两县,昌江居北,东方居南。1987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东方县,设立东方黎族自治县。1997年3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东方黎族自治县设立东方市(县级),其管辖范围不变。3月30日举行撤县设市挂牌仪式。
1995年底,东方黎族自治县总面积2256.27平方千米,总人口33.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54万人,非农业人口7.06万人;城镇人口5.90万人,农村人口27.70万人。少数民族6.84万人(其中黎族6.71万人)。辖9个镇、8个乡(其中少数民族乡镇8个),186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229个自然村,境内有3个国有农场。县城八所镇。
1996年底,东方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西南部,西濒北部湾,北、东、南与昌江县和乐东县接壤。总面积2256.27平方千米,总人口34.16万人,其中黎族7.19万人。辖17个乡镇、180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228个自然村,境内有3个国有农场。县城八所镇。
1997年底,东方市位于海南岛西南部,西濒北部湾,北和东与昌江县接壤,南靠乐东县。陆地面积2256.27平方千米。人口34.53万人,其中黎族7.34万人。辖17个乡镇、180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228个自然村,境内有3个国有农场。市政府驻地八所镇。
1998年底,东方市陆地面积2256.27平方千米。人口34.96万人,其中黎族7.45万人。辖17个乡镇(罗带乡、中沙乡、大田乡、广坝乡、江边乡、公爱乡、三家乡、天安乡、八所镇、东方镇、新街镇、墩头镇、四更镇、新龙镇、感城镇、板桥镇、抱板镇)、187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境内有3个国有农场。市政府驻地八所镇。
1999年底,东方市位于海南岛西南部,西临北部湾,北和东北隔昌化江与昌江县相望,东南与乐东县毗邻。陆地面积2256.27平方千米。人口35.41万人,其中黎族7.58万人。辖17个乡镇、11个居委会、187个村委会、228个自然村,境内有3个国有农场。市政府驻地八所镇。
2000年底,东方市陆地面积2256.27平方千米。人口36.55万人,其中黎族7.7万人。辖17个乡镇、11个居委会、184个村委会。境内有3个国有农场。市政府驻地八所镇。 (以下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东方市总人口358318人,各乡镇人口: 东河镇 17711 抱板镇 12156 板桥镇 22654 感城镇 38907 八所镇 68638 新街镇 13955 墩头镇 5647 四更镇 23889 新龙镇 16351 天安乡 6055 公爱乡 5806 广坝乡 3378 江边乡 6128 大田乡 12204 中沙乡 7598 罗带乡 32681 三家乡 31603 国营广坝农场虚拟铮 7472 国营红泉农场虚拟镇 5546 国营公爱农场虚拟镇 2735 国营东方华侨农场虚拟镇 6720 八所港务总公司虚拟镇 5825 海南铁路总公司虚拟镇 4659 www.xzqh.org
2001年底,东方市陆地面积2256.27平方千米。人口37.04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82285户、总人口37044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114人。),其中黎族7.8万人。辖17个乡镇、11个居委会、185个村委会,境内有3个国有农场。市政府驻地八所镇。
2002年,新街镇、墩头镇、罗带镇、八所镇合并,设立八所镇;中沙乡、板桥镇合并,设立板桥镇;抱板镇、大田乡合并,设立大田镇;广坝乡、东河镇合并,设立东河镇;公爱乡、天安乡合并,设立天安乡;撤销三家乡,设立三家镇。年底,东方市陆地面积2256.27平方千米。人口37.77万人,其中黎族7.98万人。辖8个镇、2个乡(八所镇、感城镇、三家镇、板桥镇、四更镇、新龙镇、大田镇、东河镇、天安乡、江边乡),11个居委会、185个村委会,境内有3个国有农场。市政府驻八所镇。
2003年底,东方市陆地面积2256.27平方千米。人口38.17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88121户、总人口38167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9881人。),其中少数民族占21.2%。辖8个镇2个乡、7个居委会、185个村委会,境内有3个国有农场和1个华侨农场。市政府驻八所镇。(行政区划一览)
2004年底,东方市陆地面积2256.27平方千米。人口38.69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91224户、总人口3869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5005人。),其中少数民族占21.2%。辖8个镇、2个乡,7个居委会、185个村委会,境内有3个国有农场和1个华侨农场。市政府驻八所镇。
海南省东方市的历史渊源
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置九龙县,县治设在九龙山(今感城镇入学村西侧海滨),隶属儋耳郡。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儋耳郡并入珠崖郡,九龙县改隶属珠崖郡。西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废珠崖郡,置朱卢县,废九龙县,九龙旧地属朱卢县,隶属合浦郡。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43年),废朱卢县,置珠崖县,九龙旧地隶属珠崖县,属合浦郡。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三年(239年),复置珠崖郡,九龙旧地隶属珠崖郡。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珠崖郡并入合浦郡,九龙旧地隶属合浦郡。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复置珠崖郡,九龙旧地隶属珠崖郡。梁武帝大同年间(535年至541年),置崖州在儋耳之地,九龙旧地隶属崖州。陈朝(557年至589年),九龙旧地仍隶属崖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置感恩县(县治在原九龙县治旧址上),废崖州,复置珠崖郡,感恩县隶属珠崖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感恩县隶属儋州。北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感恩县隶属儋州。五代十国南汉时期感恩县仍隶属儋州。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废儋州置昌化军,降感恩县为镇,隶属昌化军;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复置感恩县,隶属昌化军。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感恩县隶属琼州。绍兴十四年(1144年),复置昌化军,感恩县隶属昌化军。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废昌化军置南宁军,感恩县隶属南宁军。元朝(1271年至1368年),感恩县仍隶属南宁军。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改南宁军为儋州,感恩县隶属儋州。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废儋州置崖州,感恩县隶属崖州。明正统五年(1440年),感恩县治从九龙县治旧址迁中和乡(今感城),隶属琼州府。清世祖顺治十三年(1656年),感恩县隶属琼州府至清末。
东方帝王谷是哪里?
东方帝王谷是洛阳盆地。坐落于河南省的洛阳盆地一共有105座帝王陵,是中国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堪称“东方帝王谷”,甚至比著名的“埃及帝王谷”数量还多,乃世界第一帝王谷。而陕西关中地区一共有72座帝王陵,次于洛阳盆地。但陕西省委宣传部却出品纪录片《东方帝王谷》,将自己封为“东方帝王谷”,甚至大言不惭地称自己帝陵最多、世界第一帝王谷。无底线地吹捧也就罢了,而且这个所谓的关中72帝陵其实是算上了陕西全省的,甚至夹带了诸侯国君(像郑桓公、秦穆公这类公侯都被算上了),更甚至连传说时期的也算上了(如炎黄帝喾),水分较大。而洛阳105帝陵只算了洛阳盆地自己的,并没有算河南全省的,也没有夹带诸侯国君(如韩王),也没有算传说时期(其实炎黄二帝都有葬在河洛地区的说法,但人家没算),总体来说更为靠谱。洛阳盆地帝王陵
与金字塔齐名的帝王谷是什么样的?
在埃及,除了闻名世界的金字塔以外,还有一处另无数旅游者向往的地方,这就是帝王谷。帝王谷位于尼罗河西岸,是古代埃及新王朝时期十八到二十王朝时期法老和贵族的陵墓区。帝王谷处在一片荒无人烟的石灰岩峡谷中。法老们为什么选择将自己的遗体安葬在隐秘的断崖之下呢?根据目前比较权威的说法,帝王谷始于法老图特摩斯一世,他鉴于先人的陵墓曾经遭受侵害,所以决定把自己的陵墓同殡葬礼堂分开。他命人在卢克索的尼罗河西岸山谷的断崖处开凿了一条坡度很陡的隧道做为自己的墓穴。此后的500年间,法老们就不断的在这个山谷里沿用这种方式构筑自己的陵墓。帝王谷做为一个墓葬群,埋葬了64位法老,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塞梯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等著名法老,其中最著名的是图坦卡蒙。图坦卡蒙名声斐然主要是因为他的墓志铭。“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头上。”这种诅咒对于20世纪的现代人没有任何震慑作用,于是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带人对图坦卡蒙的陵墓进行了挖掘。墓中数不尽的珍宝曾经轰动一时,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人们却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在图坦卡蒙的陵墓被挖掘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先后有22名参与挖掘工作的人员意外死亡,不知是不是因为诅咒应验。加上一些影视剧和小说的渲染,人们对图坦卡蒙诅咒充满了恐惧。虽然环境恶劣,也许还有危险,但是古埃及的神秘感还是吸引了无数的爱好者前往,帝王谷也和金字塔一样,成了埃及的标志性古建筑。
写《东方帝王谷》小论文500字
如何写好专题小论文500字
一、知识解读
我们所说的专题小论文,实际上是指同学们对在学习、生活或科学文化等领域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后写成的成果总结类文章。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看法;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见解;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查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这里“专题”的意思是指一篇文章只就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探究,不能一会儿写这个问题,一个儿写那个问题,显得漫无主题。我们所说的“小论文”,不同于专业科研工作者写出的专业性很强的研究论文,它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宜太长。它在格式方面也不作统一要求,只要能把问题说明白即可。
一篇专题小论文的写作,大致分为选择题目、搜集材料、提炼观点、安排结构、起草修改几个步骤。
1、科学选择题目
写作小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的对象,考虑研究什么问题,这就是选题。有人说,选择好题目就等于完成小论文的一半,可见小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选择题目要注意“实用性”、“可行性”、“创造性”和“趣味性”。
“实用性”就是选择的课题要在生产、生活或科学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即研究成果有可能进行移植应用,为人类服务,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可行性”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根据自己平时对某种问题或现象的观察、研究,选择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适合自己水平、条件的题目,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选题宜“小”,切忌“大”而“全”。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这样有利于深入到问题的实质。
“创造性”就是选择的课题要新颖,有新的设想,(美丽秋天的作文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在研究的方法上有所创新,不要简单地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实验。这样有利于写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认识、新成果。
“趣味性”是指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干自己想干、愿意干的事,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学习、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及时发现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研究。选好选准题目,是做好研究和写出高质量小论文的保证。
2、全面搜集材料
搜集材料有多种途径: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搞实地调查、采访,或上网搜寻所需材料。不管采用哪种途径,都要注意材料的准确性。必须核实查阅报刊书籍所得到的资料、例证;核实观察、实验、调查、考查所得到的事实数据;核实网上查询到的各种资料。做到去伪存真,以免材料出现差错而影响论文的科学性。还要注意材料的新鲜性,尽力搜集自己所能发现的同研究题目有关的第一手材料。掌握材料要力求全面,要根据题目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搜集尽可能多的材料。保证材料有充足的选择余地,才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
3、准确提炼观点
提炼观点,就是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是对观察、实验中新发现、新创造的归纳总结,也可以是对调查、考查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论述,还可以是在某门学科学习、钻研过程中形成的创造性见解。要对搜集到的材料加以分类比较,仔细筛选,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归纳,研究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找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形成正确的合乎科学性的观点。观点的表述,要准确、清晰、简练,不能含糊费解。
4、合理安排结构
整理了材料,提炼出了观点,下一步就是安排结构,开始撰写论文了。安排结构,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专题小论文灵活掌握。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常见的小论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l)开头部分(或称“引言”),提出问题,或紧扣题目对全文内容作一概括介绍。
(2)主体部分,分析问题,说明有关的观察、实验、调查、考查、制作、设想等情况,为归纳科学的结论作准备,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写作应注意: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各种现象都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
(3)结尾部分(或称“结论”),解决问题,作出结论。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小论文的结构可以是“总—分—总”的格式,也可先分层论述、说明有关情况,后总结观点的“先分后总”式,还可以先总说观点,后分层论述、说明的“先总后分”式。
结构是为恰当地组织材料、鲜明地提出观点服务的,无论怎样安排,都应当注意条理清楚,观点与材料一致,反映出科学论证的过程,使论文具有说服力。证明观点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要坚决舍弃。为了使结构合理,拟个详细写作提纲是很有必要的。
5、精心起草修改
起草修改,按照提纲写出初稿并修改,不仅是细致的语言表达工作,而且是研究深入化和思维周密化的过程,要力求准确和严密。跟写一般的说明文、议论文相比,专题小论文写作中的表述和修改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专题研究活动是十分复杂精细的,反映专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不能粗心大意。要认真起草,认真琢磨,反复修改,一丝不苟。看开头是否简明扼要,观点是否正确、可靠;看论据是否典型真实,数据和引文是否准确;看结构是否合理、段落是否衔接自然;看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论证是否符合逻辑;看语言是否准确、通顺、简明、连贯、规范,图、表是否清晰、适用。方方面面都要花力气认真检查,仔细推敲,逐步完善。
关於埃及帝王谷的详细资料和历史意义?
简介 有人说,克莉奥佩特拉是“尼罗河畔的妖妇”,是“尼罗河的花蛇”;有人说,克莉奥佩特拉是世界上所有诗人的情妇,是世界上所有狂欢者的女主人;罗马人对她痛恨不已,因为她差一点让罗马变成埃及的一个行省;埃及人称颂她是勇士,因为她为弱小的埃及赢得了22年的和平。公元前30年,屋大维进攻埃及,克丽奥佩特拉自杀身亡,埃及并入罗马,古埃及文明从此走向终结。 编辑本段生平 克丽奥佩特拉七世[1](Cleopatra VII,公元前69—前30),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位女王。她才貌出众,聪颖机智,擅长手腕,心怀叵测,一生富有戏剧性。特别是卷入罗马共和末期的政治漩涡,同恺撒、安东尼关系密切,并伴以种种传闻逸事,使她成为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著名人物。克丽奥佩特拉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托勒密王朝册封的君主之一。她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奥莱特,指定他的长子托勒密十三世和她共同执政(依照当时的法律,克丽奥佩特拉必须嫁给自己的弟弟,即托勒密十三世),统治埃及。公元前51年,克丽奥佩特拉登上王位。克丽奥佩特拉在古埃及无疑是一位焦点人物,在后人的记述里,这位埃及绝世佳人凭借其倾国倾城的姿色,不但暂时保全了一个
王朝,而且使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君王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卖命。但丁、莎士比亚等都将这位传奇女人描述为“旷世的性感妖妇”;而萧伯纳也称她为“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克丽奥佩特拉七世是埃及国王托勒密十二世和克丽奥佩特拉五世(即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的姐姐)的女儿,生于公元前69年,从小在骄奢淫靡的宫廷中长大。公元前51年其父去世,留下遗嘱指定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和她的异母兄弟托勒密十三世(公元前63~前47年)为继承人,共同执政。但他们两人因派系斗争和争夺权力而失和。克列奥帕特拉七世于公元前48年被逐出亚历山大里亚后,在埃及与叙利亚边界一带聚集军队,准备攻入埃及。 此时,适逢恺撒追击庞培来到埃及,对埃及的王位之争进行调停。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得此消息,乘船于夜间潜入亚历山大里亚,以毛毯裹身,由人抬到恺撒房门前。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突然出现于恺撒面前,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的勇气和美貌深深打动了恺撒。她很快就成了他的情妇。而托勒密十三世却在对恺撒的亚历山大里亚战争中遭到了失败,溺死于尼罗河。克丽奥佩特拉七世依恃恺撒,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了埃及实际的统治者。而在名义上则按照埃及的传统,与另一异母兄弟托勒密十四世(约公元前59~前44年)结婚,共同统治埃及。为了取悦于恺撒,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百般逢迎,盛宴款持,陪伴他乘坐游船溯尼罗河而上,观赏风光。不久,恺撒因战事去小亚细亚,后转回罗马。其时,克丽奥佩特拉七世为恺撒生下一子,取名托勒密·恺撒或恺撒里昂。
公元前45年,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和托勒密十四世一起应邀前往罗马,备受殊荣,住在第伯树对岸的恺撒私人宅邸。恺撒实践誓言,在罗马建造了一座祭祀其尤利乌斯族系祖先的维纳斯的神庙,还把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的黄金塑像竖立在女神之旁。眼看她就要成为罗马世界的第一夫人,不料恺撒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被刺身亡。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的美梦顷刻化为泡影,黯然离开了罗马。 克丽奥佩特拉七世返回埃及后,毒死托勒密十四世,立她和恺撒所生之子为托勒密十五世,共同统治埃及。其子被宣布为阿蒙神之子。 恺撒死后,安东尼称雄于罗马。他在腓力比战役中最后击败共和派领袖布鲁图斯和喀西约的军队后,按照与屋大维的协议巡视东方行省,筹措资金。公元前41年他到达西利西亚的塔尔苏斯,遗使埃及,召见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对罗马政局和头面人物颇为了解,认为这又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巧作安排加以利用。据说,克丽奥佩特拉七世乘坐一艘紫帆银桨的镀金大船,从埃及出发,先到西利西亚,再经后德诺斯河抵达塔尔索斯。这艘船上挂着用名贵的推罗染料染成的紫帆,船尾楼用金片包镶,在航行中与碧波辉映,闪发光彩。女王打扮成爱神阿佛洛狄忒的模样,安卧在串着金线,薄如蝉翼的纱帐之内。美丽的童子宛如朱必特一般侍立两旁,各执香扇轻轻摇动。装扮成海中仙子的女仆,手持银桨,在鼓乐声中有节奏地划动。居民们见此情景,疑是爱神阿佛洛狄忒乘着金龙来此与酒神(安东尼)寻欢作乐。人们奔走相告,观者如潮。安东尼被邀至船上赴宴,看到克丽奥佩特拉七世迷人的风姿,优雅的谈吐,神魂颠倒,不知所措。他非但把责问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在共和派反对“三头”战争中的暖昧态度的问题抛到九霄云外,而且当即一一答允她所提出的要求,甚至答允她杀害埃及王位的继承人和竞争者、当时避难于以弗所的异母妹妹雅西斯。不出数日,这个武夫完全成了她的俘虏,跟随她一起到埃及去了。他们在埃及一起度过了公元前41~前40年的冬天。 公元前40年夏,安东尼回到意大利。此时,安东尼和屋大维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他娶了屋大维的姐姐奥克塔维娅为妻,以罗马传统的联姻方式巩固政治上的联盟。到公元前37年安东尼和屋大维的矛盾加深,安 埃及艳后画像 雕像 复原像(18张)东尼回到东方,准备远征帕提亚。他以征途艰辛,不宜安置于军营为理由,把奥克塔维娅遣送回罗马。而当安东尼到达安条克,即邀请克丽奥佩特拉七世会面,并且,违反罗马的传统习惯同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结婚。 安东尼和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的结合,并非全由情欲所驱使,而是具有政治目的。安东尼企图稳定罗马的东方行备,准备远征帕提亚,以及同屋大维进行斗争,亟需得到埃及在财政上的支援。而克丽奥佩特拉七世正当埃及托勒密王国发生深刻的社会危机之时,她施展种种手腕,包括运用迷惑安东尼的方式,以图在罗马的强权之下,维护和发展托勒密王国,加强和扩大自己的统治权力。为了满足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的野心,安东尼把埃及、科埃雷-叙利亚和塞浦斯路,赠给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克丽奥佩特拉七世支持安东尼远征帕提亚,结果未能获胜。公元前34年,安东尼出征亚美尼亚得胜后,不是在罗马而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按照埃及的礼仪来举行凯旋式,两人同登黄金做成的王座,克丽奥佩特拉称为“诸王之女王”,其子托勒密十五世称为“诸王之王”。安东尼在东方的所作所为,特别是他与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的关系,始而受到罗马人的非议,继之激起了他们的恼怒。他们斥责安东尼将罗马的征服地赠与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及其子女,准备迁都亚历山大里亚另建新王朝。在罗马,人们对克丽奥佩特拉七世恨之入骨,认为她是除了汉尼拔以外构成对罗马最大威胁的女王。这就使安东尼威信扫地,丧失了国内的有力支持。这一点被屋大维利用,也是造成安东尼在与屋大维斗争中失败的原因之一。 公元前32年安东尼和屋大维的矛盾趋于尖锐,完全决裂了。安东尼应克丽奥佩特拉七世之求,正式修书遗弃其妻奥克塔维娅。屋大维也发誓为其姐所受的侮辱报仇。他不顾冒犯罗马的传统习俗从维斯塔贞女手中取得安东尼放置于神庙中的遗嘱,公布于众。安东尼的遗嘱记述了他对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及其子女的领土分配,还指令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将其遗体安葬在亚历山大里亚。遗嘱一公布,舆论哗然,群情激愤。据此,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特里布斯大会”以侵占罗马人民财产为由,对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宣战,并剥夺了安东尼的执政官职务以及其他一切权力。 公元前31年,安东尼和屋大维大军会战于阿克提乌姆海角[亚克兴海战]。正值战斗方酣,安东尼舰队受挫之时,克丽奥佩特拉七世乘坐之船突然撤离战场,驶回埃及,原因至今众说纷纭。安东尼随即追赶而去,抛下战斗部队任其遭受歼灭。公元前30年,屋大维进攻埃及,包围亚历山大里亚。安东尼看到大势已去,伏剑自刎。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近,早就研究各种自杀的方法。她躲进了墓堡,但为屋大维所智擒。当屋大维去看望自己的俘虏时,她还施展手腕,千方百计哄骗和迷惑屋大维,然而未能奏效。屋大维生擒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的目的,是要把她带回罗马,在举行凯旋式时示众。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得知后,陷于绝望,万念俱灰,忠诚的侍女们把一条叫做“阿普斯” 的毒蛇装在无花果的篮子里送到她面前,她抓起小蛇放到自己的丰乳上,结束了神奇、浪漫的一生。据传说,尽管她被严加看管,她还是设法得到一个农民送来的一篮无花果,内藏有一种名叫“阿斯普”的小毒蛇,她让毒蛇咬伤手臂昏迷而死。屋大维满足了她临死之前的要求,把她和安东尼埋葬在一起。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和恺撒所生的儿子恺撒里昂以及她和安东尼所生的长子亚历山大,均被屋大维下令处死。 随着克丽奥佩特拉七世之死,长达300年的埃及托勒密王朝也告结束,埃及并入罗马,成为元首的私产。 编辑本段最新发现 据《青年参考》报道:在历史上诸多赫赫有名的女性当中,“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无疑是一位焦点
埃及艳后
人物。这位埃及绝世佳人凭借其美丽,不但暂时保全了一个王朝,而且使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帝王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卖命。虽说野史、传说和文学作品总能见到这位“埃及艳后”神秘的影子,但有关她本人的文物资料却是少之又少。 然而,考古学家近日却有了惊人的发现,他们找到了“埃及艳后”当年亲笔签署的政令和她曾经居住的古城这些文物足以证明,这位古埃及女王远非只靠美貌和情欲,而是靠智慧治国安邦的。 (一) 发现“埃及艳后”亲笔签名的政令纯属偶然。如果不是荷兰历史学家彼得·万·明尼心细如发的话,也许谁也不会发现,德国柏林博物馆一具古埃及木乃伊身上居然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这是柏林博物馆内一具普通不过的埃及木乃伊,所以在被收藏入馆的100多年间。从来没有引起考古学家或者研究人员的注意。 当比利时草纸考西学家简·比根获得特别的批准对柏林馆藏木乃伊进行全面研究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木乃伊的布片里夹着一张古老发黄的草纸。明尼的心狂跳了起来,凭他的第一感觉,这绝对是古埃及某个时代的文件。当他小心翼翼地从木乃伊身上一点点剔出那片16开大小的草纸的时候,他的心跳再次加快———草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古埃及文字。 如获至宝的比根把这张宝贝纸片“请”进了特别鉴定室。只需借助普通放大镜,比根就识别出这是一份古埃及某个王朝的正式公文,上面还有收件日期。非常遗憾的是,比根研究到此就急不可待地把其成果发表在10月的考古权威月刊上,武断地认定其为埃及某个农民与“×先生”之间的普通合同。 (二) 当荷兰历史学家万·明尼看到这篇研究论文后,立即察觉到可疑之处:光从发表的图片来看,这份文件绝非私人间的合同,而是地地道道的古埃及政府文件。明尼当即向出版社要来了放大的文件照片,当他把这张照片输入电脑时,明尼“在30秒钟内”就断定这是埃及王宫的文件。 古埃及历史学家立即将文件抬头的年份换算了出来———公元前33年2月23日。公元前33年,这不正是“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统治下的托勒密王朝吗考古学家们失声惊叫了起来。 更让人吃惊的发现还在后头。文件的内容显然是手写的,而且从笔力来看,似乎出于一名男性官员之手。文件的具体内容,是埃及国王答应给罗马帝国大将军卡尼迪斯以优惠的商品进出口关税———允许他每年免税向埃及出口1万袋小麦,进口5000安普耳的上好埃及美酒。 这份文件的末尾有一个娟秀的单词,显然跟文件内容的字体完全不一样,而且明显是女性的笔迹。 当那个单词在40倍的专业放大镜下纤毫毕现的时候,明尼失声惊叫了起来:genestho不就是古埃及国王签署法令时的希腊用语同意的意思吗?埃及国王、公元前33年、罗马帝国大将军,加上女性签定———这不就是“埃及艳后”的亲笔签名吗? (三) 有关“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的任何遗迹和新说法,总是能引起世人关注的。这也难怪,这位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皇,她那传奇般的绝世美貌,她与恺撒、安东尼等英雄人物的情缘,曾经激发过历代诗人、作家、画家和艺术家们的丰富想象力,如但丁的《地狱》、莎士比亚的《恺撒大帝》等,都曾将其描述为一个“旷世的肉感妖妇”;而萧伯纳也称她为“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不过,却也有史书记载说,她的美“并不出众,也不惊人”。也有考古学家打趣道:“如果她的鼻子不那么高的话,恐怕世界史便会因此改写了。” 在好莱坞巨片《埃及艳后》中,克丽奥佩特拉更是被描绘成凭着色相诱使恺撒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助其击溃亲生胞弟而出掌王位;恺撒遇刺后,她又吸引安东尼为其效力。可是天不从人愿,安东尼的作为激起了罗马市民的愤怒,在与罗马人交战中彻底败北之后,克丽奥佩特拉眼见大势已去,不得已以毒蛇噬胸自杀,时年仅38岁。 (四) 正因为“埃及艳后”有如此传奇的色彩,所以任何有关她的历史文物的发现都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特别是在考古学界。发现“埃及艳后”亲笔签署的政令的消息传出后,世界考古学界为之振奋。对荷兰历史学家明尼的学术水平深感佩服的大英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深信,明尼发现的手稿绝对是克丽奥佩特拉亲笔签署的,因为明尼的研究从来没有错过。大英博物馆希腊与罗马古董馆副馆长苏珊·沃尔克十分肯定地说:“这肯定是克丽奥佩特拉亲笔签名,因为文件的内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3年,正是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统治时期这是埃及艳后留下的唯一笔迹。”沃尔克进一步分析认为,这份手写文件不仅仅是一份政府公文,更是“埃及艳后”政治手腕的具体体现。 (五) 根据古希腊著名的传记作家兼散文家普卢塔克在其名著《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中记录的史实,“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在恺撒死后,急欲求得安东尼的庇护,但却碰了一个软钉子。于是,克丽奥佩特拉马上把主攻方向转向安东尼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卡尼迪斯,以贿赂的手段最后买通了这位影响力非凡的罗马大将。卡尼迪斯后来说服了安东尼,让他同意庇护克丽奥佩特拉,而安东尼也从此陷入埃及艳后的温柔陷阱中不可自拔”。 虽说普卢塔克把一切说得有声有色,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从来没有发现可能证明这些史实的确凿证据。而这次发现的克丽奥佩特拉的亲笔签名文件,却是“埃及艳后”收买罗马帝国大将的铁证。 不过,两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前31年,卡尼迪斯加入了讨伐“埃及艳后”和安东尼的行列,这位罗马帝国陆上兵团的总司令与奥古斯都指挥的海上力量联手,打败了“埃及艳后”和她的情人安东尼。 另一位埃及远古史学家阿兰鲍曼表示:“这份文献的发现,说明‘埃及艳后’决非只凭美色来保家卫国,捍卫自己王位的。她运用的技巧跟我们现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两样。这才是‘埃及艳后’美丽与智慧的真正体现。” 实际上,在克丽奥佩特拉统治时代,古埃及仍保持着极度繁荣。今年初当美国考古学家戈迪奥和他的埃及同事潜入亚历山大港外海海底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一条又一条的街区、一座又一座的雕像,那就是“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最后一个情人迈克·安东尼共筑的爱巢———亚历山大城。使这座极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家古城获得重生的,是海洋探险家弗兰克·戈迪奥和他的考古探险队,他们的惊人发现,都证明了古埃及历史上那段仍然繁荣的历史,当然也证明了“埃及艳后”不仅是位美丽的女王,而且还是有着出众才干的女王。 专家质疑木乃伊是埃及艳后还是男人 美国东部时间8月31日(北京时间9月1日)消息,埃及古文物学会秘书长扎哈-哈瓦斯(Zahi Hawass)8月30日表示,一名英国籍埃及古文物学家此前称,她发现了古代埃及艳后奈弗尔提蒂的木乃伊,但实际上,这个木乃伊更像是一个男人。 奈弗尔提蒂是古代埃及法老王阿肯那顿的妻子。长期以来,她一直被认为是古代埃及最美丽最有权力的女人。今年六月,来自英格兰约克大学的一位木乃伊专家杰恩-弗莱彻(Jo ann Fletcher)表示,她的研究小组很有可能在卢克斯特的古代埃及法老王坟墓里出土了奈弗尔提蒂的木乃伊。《探索》频道在六月份的电视节目中也公布了这一发现。但是,埃及古文物学会最高会议秘书长哈瓦斯对这一发现表示了怀疑,并表示这个木乃伊的性别分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哈瓦斯在开罗称:“我确信,这个木乃伊不是一个女人。”约克大学探险队负责人丹-布拉斯威尔(Don Brothwell)在提交给埃及古文物学会最高会议的一份报告中也谈到:“在这个木乃伊的性别方面的确有一些模糊不清的情况。”但是,这份报告的结论称,这个木乃伊是一个女性,原因是她没有男性生殖器。 哈瓦斯称,在耳朵上打孔的现象在男女木乃伊中都存在,但是在埃及艳后奈弗尔提蒂所生活的年代,在耳朵上打孔的木乃伊更多的是男性。他表示:“所有的王后都是在她们的假发上佩戴耳环,并不是扎在耳朵上。”哈瓦斯已经在这个领域工作了35年。他补充说,在这个所谓的奈弗尔提蒂的木乃伊旁边发现的一个男性木乃伊的耳朵也被扎了孔。并且,奈弗尔提蒂生过六个孩子,所以她的臀部应该很宽大,但是这个木乃伊的臀部却非常窄小。 美洲大学的的埃及古物学教授萨利马-伊卡姆(Salima Ikram)在开罗表示,对约克大学探险队带回的木乃伊进行X射线透视,就可以确认这个木乃伊是否生育过。伊卡姆在一次电话采访中说:“根本没有证据显示,这个木乃伊就是奈弗尔提蒂。通过对这个木乃伊进行X射线透视,就可以很明显地分辨出,她是否生育过,这是说明她是否就是奈弗尔提蒂的一个最明确的标记。”哈瓦斯称,奈弗尔提蒂至少活到35岁,但是布拉斯威尔的探险队报告称,这个木乃伊的年龄在18岁到30岁之间。 按照传统记载,一般认为,克列奥帕特拉七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近,早就研究各种自杀的方法。她躲进了墓堡,但为屋大维所智擒。当屋大维去看望自己的俘虏时,她还施展手腕,千方百计哄骗和迷惑屋大维,然而未能奏效。屋大维生擒克列奥帕特拉七世的目的,是要把她带回罗马,在举行凯旋式时示众。克列奥独特拉七世得知后,陷于绝望,万念俱灰,忠诚的侍女们把一条叫做“阿普斯” 的毒蛇装在无花果的篮子里送到她面前,她抓起小蛇放到自己的丰乳上,结束了神奇、浪漫的一生。据传说,尽管她被严加看皆,她还是设法得到一个农民送来的一篮无花果,内藏有一种名叫“阿斯普”的小毒蛇,她让毒蛇咬伤手臂昏迷而死。屋大维满足了她临死之前的要求,把她和安东尼埋葬在一起。克列奥帕特拉七世和恺撒所生的儿子恺撒里昂以及她和安东尼所生的长子亚历山大,均被屋大维下令处死。 随着克列奥帕特拉七世之死,长达300年的埃及托勒密王朝也告结束,埃及并入罗马,成为元首的私产。 可是,根据近年研究,却证明关于克里奥帕特拉之死的说法存有诸多疑点。 历史上,埃及艳后用毒蛇自杀的故事全都来自于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叙述。尽管这是一个让许多后人洒泪的悲情故事,但它的真实性如今得到了法理学家和犯罪专家的广泛质疑。
东方帝王谷见证文明观后感
大气磅礴 弘扬正能量
大型历史纪录片《东方帝王谷》近日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热播,这部片子之所以叫《东方帝王谷》,是针对“埃及帝王谷”而言的。在埃及尼罗河西岸一条山谷的悬崖峭壁上,埋葬着古埃及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间的64位法老,他们并没有为自己修建宏伟的金字塔,而选择这里集中安葬,因此这条山谷被称之为“帝王谷”,在世界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其实,我们陕西的关中地区也是一处帝王谷,有众多的中国帝王埋葬在这里,至今有迹可考的就有72座帝王陵,多于埃及的帝王谷,因此把这里称为“东方帝王谷”。
统观《东方帝王谷》首期播出的前八集,我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场面宏大,气势磅礴。纪录片《东方帝王谷》大量采用了航拍技术,把整个陕西的地貌特点完整地呈现出来,对关中地区帝王陵墓的分布情况也一一清楚地标绘出来,使观众对东方帝王谷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此外,还采取了三维重现的方法,给观众以气势磅礴的观感。为了表现古代战争万马奔腾、波澜壮阔的作战场面,纪录片借用了许多电视、电影的相关场景,同时又采用了鸟瞰的手法拍摄了古战场地理地貌,获得了十分震撼的艺术效果。
第二,内容丰富,解读细密。关于西周历史,片子介绍了周部族在周太王古公亶父的率领下发展壮大,周文王励精图治、不断崛起,周武王以少胜多、击败商朝,周公旦制礼作乐,开启了此后三千年中国文明历史。片子以六集的规模详细拍摄了秦人是如何在西部崛起,从一个小小的部族发展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的全过程,尤其是对秦人早期的活动情况和生活环境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三,传播历史知识,弘扬正能量。这部纪录片不仅通过对历史的回溯,说明关中地区作为人类文明中唯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发祥地值得深入地发掘,同时也向世界重述了古老中国发展历程,以探寻中华文明的复兴之源。而且,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评述和分析,描述了周、秦先民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改革、发展生产的精神,达到了发现中华民族原初生命力的目的,弘扬了历史正能量。
东方帝王谷观后感300字
《东方帝王谷》计划拍摄二十集,此次播出的是前八集,内容为西周至秦代的历史状况以及围绕着这一时期帝王陵的考古情况。这部纪录片既然称《东方帝王谷》,故其只能围绕着各个历史时期帝王陵的寻找与发掘情况拍摄,与此同时将发生在这些时期的历史故事,包括一些历史之迷的解读,一一呈现给广大观众。统观前八集的拍摄,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场面弘大,气势磅礴。这部纪录片大量地采用了航拍的技术,从空中俯拍关中大地、巍峨葱郁的秦岭山脉以及连绵起伏的北部高原,把整个陕西的地貌特点完整地呈现出来。对于关中地区帝王陵墓的分布情况,也采取了这种手法,将其一一清楚地标绘出来,从而使观众对东方帝王谷的情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此外,在拍摄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 1 号大墓、秦始皇陵时,采用这种拍摄手法的同时,还采取了三维重现的技法,给观众以气势磅礴的观感。从西周至秦统一全国,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各种战争频繁发生。为了表现古代战争万马奔腾、波壮阔的作战场面,借用了许多电视、电影的相关场景,同时又采用了鸟瞰的手法拍摄了古战场地理地貌,配合相关考古图像资料,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如历史上著名的秦赵长平之战的拍摄就是如此,获得了十分震憾的艺术效果。
第二,内容丰富,解读细密。关于西周历史,介绍了周部族在周太王古公亶父的率领下发展壮大,周文王厉精图治,不断崛起,周武王以少胜多,击败强大的商朝,周公旦制礼作乐,开启了此后的三千年中国文明历史。片子以六集的规模详细拍摄了秦人是如何在西部崛起,从一个小小的部族发展为强大的诸侯国,又进而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的全部过程。尤其是对秦人早期的活动情况和生活环境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对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两座大墓、两座车马坑以及 200 多座中小型墓葬的考古发掘,揭开了秦早期都城西犬丘和最早的王陵———西垂陵园之谜。对秦始皇陵宏大的规模和结构,片子通过考古发掘,一步一步地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类似这样的内容还有许多,如秦人养马、雍城考古、秦公大墓、黄肠题凑、宣太后其人、二世亡国等,都具有同样的特点。
第三,传播历史知识,弘扬正能量。电视片这种生动而灵活的形式,不仅受众面广,而且容易使人们接受和理解历史知识。这部电视片不仅发挥了这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拍摄者还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评述和分析,向广大人民群众灌输了正确科学的历史观,从而发挥了历史的鉴戒作用。通过对历史的回溯,说明关中地区作为人类文明中唯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发祥地,历史积淀深厚,值得深入的发掘,同时也向世界重述了古老中国的发展历程,以探寻中华文明的复兴之源。这部片子用了大量的考古资料,描述了周、秦先民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改革、发展生产的精神,从而达到了“寻找民族复兴之源”,发现中华民族原初生命力的目的,弘扬了历史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