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冯占海

时间:2024-03-03 12:46:18 编辑:阿旭

履历与简历的区别

1、履历和简历的最根本区别就是:履历是作为用人单位提升或选拔作为参考的前提;简历是应聘求职的“敲门砖”。2、简历是单位还没录用你时你要交的东西,履历是单位已经录用你时你要交给单位的存档的文件。相对而言,简历的自主权大一些,可以刻意回避一些不好的缺点,履历一般要注重事实,如果虚报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3、履历和个人简历的内容不是不同的。履历表注重的是以时间为线索该人员的职务变迁。而简历不光有履历表的内容,还有自我评价和特点介绍等。4、履历要比简历篇幅长,内容也要更详细。它还包括求学经历、教学研究经验、发表的文章、作过的演讲、获得的奖励和荣誉, 专业协会会员资格以及其他一些信息。简历则不同,它可以非常的简短,因此人们可以很快地读完它,从而有助于初次筛选应聘者。简历对于那些非国有产业的公司的招聘更为合适,它一般无需写明发表的文章和所从事的研究。扩展资料:编辑简历时的注意事项:1、内容要完整一份完整的简历应该至少包括个人简介、完整的个人信息、教育情况,工作与求职经历、职业技能、个人爱好等。其中个人基本信息应当尽量详尽、工作与求职经历应该以实际情况为主。完整的建立能够快速帮助面试官建立起你的第一印象。2、针对岗位,制作特定的简历各行各业的招聘条件有很大差别,个人简历也应该根据专业类型单独制作。“对症下药”很关键,切忌不可一份简历通用,可以根据你需要投递的职位专门制作一份个人简历。3、逻辑清晰,有条理在书写个人简历时,要注重逻辑和条理。逻辑清晰,条理清楚的人给HR的感觉便是这人逻辑性强,有能力。而那些连个人简历的逻辑和条理都不能整顺的话,他们的简历就会无情地被HR所打入冷宫。4、真实可靠简历的内容应当真实可靠,不应过分夸大自身的能力。尤其是在一些获得的荣誉、成果上,应该根据事实情况描述。在学历上切勿造假,面试官可以通过各类网站对你的学历、成果进行查证,如果有发现简历中含有造假的成分,基本上也就告别了这一次的面试5、要有个人特色简历不应该千篇一律,千遍一律的简历模板令人乏味,此时要是出现一个独出新裁的个人简历倒是可以令人眼前一亮。所以说,制作一份新颖独特的个人简历也是你赢得面试机会的法宝。在面试过程中,简历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既是面试官对你最直接最有效的了解手段,也是对个人经历所作的书面介绍。简历是有针对性的自我介绍的一种规范化、逻辑化的书面表达。对应聘者来说,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但是一份好的简历也并不能直接为你带来工作,只有提高自身技能实力,才能找到满意合适的好工作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个人简历百度百科-履历

九一八事变有哪些英雄事迹

九一八事变的英雄事迹:1、张占元张占元,字冠一,一九零六年出生,锡伯族,任东北军张学良卫旅连长。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军按照蒋介石“绝对不抵抗”的命令退入关内。但是,年仅二十五岁的张占元,仍然身先士卒率部向日军发起进攻,身中三弹,英勇殉国。张占元给张家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后人,他战死后,妻子一直守寡,直到去世。2、何香凝何香凝,原名谏,又名瑞谏,别号双清楼主,汉族,中国国民党左派杰出代表。九一八事变后,目睹蒋介石不顾民族大义,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发动政策,她痛心疾首,怒火万丈。她取出一条自己的裙子,奋笔疾书写下:“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吾妇女们,愿赴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为中日战争赠蒋介石及中国军人以女服有感而作”。并附寄一副续范亭的对联:“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蒋介石遭此辱骂,咬牙切齿却不敢公然报复,只好悻悻作罢。3、杨靖宇1932年,杨靖宇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日军对他的身体进行解剖,发现附中除了棉花和树叶再无其它东西。4、赵一曼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赵一曼被派到东北地区领带革命战斗。日军为了从她这里获得情报,对其连夜进行审问。面对凶残的日本人,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者伤痛,怒斥侵略军的各种罪行,日军见状,使用更严酷的刑罚进行折磨,最终还是壮烈的死在了日本人的枪口之下。5、马占山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二十多万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放弃东三省。作为曾经的东北军,马占山此时已就任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并兼军事指挥,一手掌控黑龙江的军政大权。他不顾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告诉手下的士兵,只要有敢犯我疆土者就不惜全力出击,保家卫国。

东北的抗日英雄都是谁?

四大东北抗日英雄人物:杨靖宇、周保中、冷云、赵尚志

  东北四大抗日名将
  杨靖宇
  1940年2月22日,弹尽粮绝、孑身一人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在辽宁省濛江县(现靖宇县)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路上,拦住四个进山砍柴的中国人,与其中一名叫赵延喜的人谈了话,请对方回到山下给自己买双棉鞋和一些吃的。这个叫赵延喜的中国农民答应了,回到屯子里,迎面碰上日本特务李正新,后者也是个中国人,不过是个日夜都想帮助日本人抓到杨靖宇以领取赏金的人。赵延喜一见李正新就害了怕,把发现杨靖宇的消息讲了出来,李正新马上带他去日本警察所。第二天早上日军赶到,杨靖宇壮烈殉国。
  时常想念的不是英雄的死。英雄死去已六十余年矣!时常会设身处地地想到将军死前的内心。他肯定是觉得应当相信中国人才主动走出来与赵延喜见面的。他可以选择离开,但是他没有。他有理由怀疑这个中国人是否可以信赖,但他没办法怀疑每一个中国人。这一刻,这一个中国人就成了他为之奋斗牺牲的所有的中国人。可偏偏这个中国人没有给他带来棉鞋和食物,却引来了日本人。
  周保中
  时不时地会想起周保中。1937年冬,数万日军对东满和下江(松花江下游)地区的抗联第二路军展开大围剿。周保中指挥第四军第五军向西突围,自己则率领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向东走,潜入乌苏里江东岸的密山。过了一些日子,因为西征部队失利回到勃利,他又率领自己的小队伍在一天一夜之间,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风雪严寒,从密山走回了勃利。
  不看地图的读者不明白,我为什么会时常想起这件事。看地图你就明白了,从密山到勃利,是从黑龙江省的东部走到中部,直线距离就有二百公里。
  老实说开头我从一位老抗联口中听到这件事怎么也不相信。因为即使你是个身强力壮的男人,要在一天一夜间走完二百公里山路也是难以想象的。我不相信这件事,就到《周保中游击日记》里去查证。果然,我在一则写于1939年11月的日记里查到了同样的记载。
  周保中将军真是个奇人。哪怕是日寇围困得铁桶一般、第二路军的前途最黯淡的日子里,也没有中断逐日写日记的习惯,他仍然坚持记下当日的战况、军情甚至自己对许多事情的思考。这样一个人,生死肯定早已置之度外,却在记日记这件事上头,认真、执拗得令人惊讶。
  可以想象他根本不是为自己写日记。置身于每日生死未卜的战争中,他和与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不需要这些日记,他要写给的只能是时间和历史。
  冷云
  冷云是八女投江中的八位女烈士之一,是她们的领导者。1938年5月,七万名日寇对抗联第二路军实施“重点讨伐”,抗联第四军和第五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局,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决定两军由吉东地区向西方五常一带作长途突围。第四军和第五军的女同志也被合编成一个妇女团,随主力西下。冷云以她渐渐表现出来的干练和坚定,当了这个团的指导员。
  冷云她们经历困难突破敌人的重围,到达了自己的根据地边缘。可就在第二天拂晓,日本人包围了她们的宿营地。一个名叫葛海禄的汉奸向日寇告了密(又是汉奸)。但是日本人首先发现的并不是冷云等八姐妹,而是和她们隔开一段距离宿营的以师长关书范为首的男同志。这时冷云她们只要自己不暴露,或许就有机会脱险。但是冷云没这么做,八姐妹决定将日本人引开。原因是很简单的:关书范是师长,他所在的地方就是师的指挥所,面对敌人时,她们有责任保护师长和他的指挥所。于是她们首先向日本人开了枪,日本人被引过来,将八姐妹逼到了江边。关书范被枪声惊醒,带着男同志突围出去。冷云八姐妹子弹打完之后,在投降、被活捉和投江之间,冷云带着她的姐妹们选择了后者。
  故事讲到这里,都是众人皆知的情节。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并且因此时常让我想起冷云的是:正是这西征归来途中的最后一场战斗,击垮了师长关书范的信心,回到二师不久,他就下山和日本人谈判,接受收编。同时还自告奋勇地回到队伍里来,要说服第五军军长柴世荣和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也和他一起接受日本人的收编,也就是投降!
  一直难以释怀的正是这件事:冷云八姐妹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出的竟然是一个变节分子。这是她们事先绝对不会想得到的。如果冷云八姐妹死后有知,她们会后悔吗?她们是不会问这个问题了,问这个问题的是我们。我们这些后人原来也鲜有人知道这个,可是自从读了些史料,知道了真相,这颗心就不可能不为这个问题一直疼着了。于是我就再也忘不了冷云八姐妹的牺牲。
  赵尚志
  1938年1月1日凌晨,在我北满抗联西征嫩江遭受重大损失、五万名日伪军加紧布置对北满联军的最后一次“讨伐”的前夜,北满抗联总司令(时称东北抗联总司令)、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赵尚志越过冰封的黑龙江,前往苏联方面“求援”,随即被扣押,从此失去自由。一年六个月之后,他终于被释放,率领一支小部队返回东北,而此时整个东北的斗争环境和我军内部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赵尚志因“犯有严重错误”而被开除党籍。
  赵尚志怎么办呢?赵尚志可以有许多选择。他可以选择申诉,向当时代表中共中央领导东北抗联的中共驻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团申诉。他也可以破罐子破摔,既然你们东北抗联不要我,我干脆就这样待下去好了。凭他的威望和功勋,没有人会不让他继续待下去。当然还有最后一种选择,那就是你们可以不要我,但是我却不能不抗日!
  赵尚志没有选择申诉,也没有自暴自弃,性如烈火的他选择了后者。他在攻击鹤立县日伪梧桐河警察署时误入日伪特务的包围圈,壮烈牺牲。
  赵尚志直到最后,也没有实现随着他的归来,东北人民会一呼百应,再次掀起一波新的抗日大浪潮的愿望,却实现了自己的另一个心愿。这个心愿是:就是死,我也要死在抗日战场上!
  赵尚志死后被运到日伪鹤立梧桐河警察署,日本人欣喜若狂,叫来了当时已经投降日寇的原东北抗联第九军军长李华堂辨认尸体。李华堂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曾是赵尚志抗日路线的追随者和赵尚志本人的崇拜者。在一间冰冷的房子里,李华堂一眼就认出了面前的死者就是他矢志追随多年的抗日英雄赵尚志。尽管有不少日本人跟着,他还是哭了,大声喊道:司令,你也这么着了吗?你也这么着了吗?他大哭号啕,被日本人强拉出去。
  时常想起这一次的会见。李华堂当时要对赵尚志表示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他有没有想到过,赵尚志才是真正的英雄,虽死犹生,而他自己虽然活着,其实已经死了吗?
  一天走在长安街上,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在我们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下面,是不是都躺着一个我们时常想念却又时常想要告别的烈士。如果他们的鲜血没有渗入地下并且也不会凝固,我们这块土地上是不是早就血流成河,我们的也包括我自己迈出的每一步是不是都会在这条血河里激起汹涌的浪花。


四大东北抗日英雄人物都有谁

1、杨靖宇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赵尚志赵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汉族,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25年之后,赵尚志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3、周保中1932年4月,到东北牡丹江地区发动抗日武装斗争。8月,应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聘请为救国军总参议,前方司令部参谋处长,将一部分愿意坚持抗日斗争的救国军将领和部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与当地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组建成绥宁抗日同盟军。1933年1月9日,周保中和王德林指挥救国军守卫东宁阻击日军第八旅团进犯。4月,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往宁安,创建抗日武装。9月6日,协调救国军余部与东满游击队联合攻打东宁县城三岔口。4、李兆麟李兆麟,男,汉族,辽宁省灯塔市铧子镇小荣官屯人。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代理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5、冯仲云冯仲云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曾任中共东北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秘书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兼珠河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政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尚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靖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保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兆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冯仲云

国军十三军军长石觉管哪三个师

编制一直再变~你自己看吧 1943年初国民党军在整训中,将13军第110师改隶第85军,同时将原属第89军的第117师改隶第13军。同年5月,石觉实任军长,吴绍周、王毓文、王公亮、舒荣任副军长,张纯玺任参谋长。 此时,该军下辖:第4师,蔡剑鸣任师长;第89师,舒荣兼任师长;第117师,刘漫天任师长。 1944年5月,暂编第16师调归该军编制序列,参加了豫中会战。同年9月,该军第117师改隶暂编第1军,另将新编第8军暂编第16师改隶第13军。同年底,第13军奉命调往贵州,据守贵阳。1945年2月,第13军所属暂编第16师被裁减,另将被撤消建制的第9军第54师改隶第13军。同年4月至5月,该军参加湘西会战和收复桂林之战。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军由秦皇岛海运东北地区,隶属东北行营,为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的前锋军。于1945年冬,该军先后进占山海关、九门口、锦州等地。1946年1月,该军主力沿锦(州)承(德)一线,向热河解放区大举进攻,企图夺取承德和赤峰等要点,并在华北国民党军的配合下,占领整个热河省,发起了进攻热河战役。但在此次作战中,该军被人民解放军歼灭2000余人。同年2月中旬,该军第89师孤军冒进进占了辽西秀水河子地区。人民解放军在侦得这一情报后,当即将其严密包围,集中兵力于2月13日黄昏对其发起攻击。被围的国民党军拼死抵抗,双方激战至14日晨,将其第266团和第265团1个营、师属山炮连、汽车连全部被歼灭,毙俘1400余人。7月,该军驻热河承德,隶属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主要担任热河地区的守备和局部地区机动作战任务。同年冬,该军开至东北。此时,下辖:第4师,骆振韶任师长;第54师,史松泉任师长;第89师,万宅仁任师长。同年12月至1947年4月,该军先后参加了对南满解放区进攻的临江进攻战(解放军称四保临江战役)第4次作战、松花江以南防御解放军进攻战役(解放军称三下江南作战)的第3次作战和1947年的东北夏季防御作战等。其第89师在对临江的第4次进攻作战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师长万宅仁化装潜逃。 1947年秋,该军第54师调出,与新6军第14师及新建的暂编第59师合编为新编第3军。在此同时,该军将收编的地方保安团队编成的暂编第63师列入该军序列。其后,参加了东北秋季战役(解放军称东北秋季攻势作战)、东北冬季战役(解放军称东北冬季攻势作战)。 1948年5月,国民党军调整作战部属,热河省划归华北“剿总”管辖,第13军随之改隶华北“剿总”指挥,参加了冀热察战役(解放军称出击冀热察战役)。同年11月,军长石觉调第9兵团任兵团司令职。另以第9兵团副司令骆振韶兼任军长,胡冠天任副军长,全英任参谋长。此时,该军下辖:第4师,骆振韶兼任师长(后邓邦捷接任师长);第89师,刘建章任师长(后胡冠天、潘如涵接任师长);暂编第63师,(后改番号为第297师)欧孝全任师长。同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后,该军隶属冀热辽边区司令部,曾由承德出兵增援辽西。辽沈战役结束后,华北国民党军收缩兵力,该军由承德撤到北平附近地区,并大肆扩编队伍,第155师和第299师此时隶属该军序列,使其所辖军队达到5个师。1949年1月,该军第155师两个团、第297师1个团在密云被人民解放军全歼。1月21日,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该军军长骆振韶、副军长胡冠天、参谋长全英及师以上军官等,由北平乘飞机逃走南京,留在北平的部队接受人民解放军的和平改编


杨靖宇是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吗?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概述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经过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经过:
1926年7月,北伐开始。
两湖战场:北伐军占领湖南、连克湖北军事要地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
江西、福建、浙江、江苏战场:歼灭孙传芳主力,占领南昌。进占福建、浙江。占领南京,进驻上海。
二期北伐:吴、孙溃败时,张作霖进军河南。北伐军从武汉北上,连战连捷,与冯玉祥部队会师郑州。从南京北上的北伐军占领徐州。


中国近代军事历史

中国近代军事历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个时期中国所从事的军事活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很多战争、政治运动和军事变革。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很多战争,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等。这些战争对中国军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运动也对军事产生了影响。如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内战等。这些政治运动都导致了军事力量的重新组合和政治格局的变化。在这个时期,中国还经历了军事变革。如清朝的洋务运动、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混战、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民革命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等。这些变革都促进了中国军事的发展。


中国国防的历史有哪些

中国国防的历史有:1、洋务运动。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2、北洋水师的成立。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3、黄海海战。1904年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的鱼雷艇偷袭驻旅顺口外锚地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爆发。双方在旅顺港外都制定了相应的水雷封锁战术,双方有多艘战舰触雷沉没。4月18日俄太平洋舰队的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触雷沉没,舰队司令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遇难,从此俄军丧失了争取黄海制海权的自信心。 4、威海之战。日本鱼雷艇屡屡偷袭成功。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结果日本获得决定性胜利,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京畿地区顿时门户大开,位于旅顺的日军也展开进攻,连破凤凰、营口、海城、牛庄等地,清军全线溃败。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和谈。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甲午中日战争结束。5、虎门销烟(1839年6月)。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政签订的。虎门销烟间接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给华夏人民带来的伤害(割地赔款)。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国际禁毒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虎门销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海卫之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海海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水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 上一篇:冯亚军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