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富兰克林的故事

时间:2024-03-03 14:18:04 编辑:阿旭

富兰克林的故事有哪些?

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
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
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
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富兰克林的小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


富兰克林的故事有那些?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州的波士顿。他的父亲原是英国漆匠,当时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生有十个孩子,富兰克林排行第八。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所以,他到十岁时就离开了学校,回家帮父亲做蜡烛。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这两年书。十二岁时,他到哥哥詹姆士经营的小印刷所当学徒,自此他当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学习从未间断过,他从伙食费中省下钱来买书。同时,利用工作之便,他结识了几家书店的学徒,将书店的书在晚间偷偷地借来,通宵达旦地阅读,第二天清晨便归还。他阅读的范围很广,从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通俗读物到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
就是在当学徒的这段时期里,富兰克林把在学校曾两度考试不及格的算术学了一遍,又读了赛勒和舍尔梅的关于航海的书,从这些航海的书里,他接触到了几何学知识。他还读了洛克的《人类的悟性》和波尔洛亚尔派的作者们写的《思维的艺术》。富兰克林的学习日渐深入。
1723年富兰克林离开了波士顿,到费城的基未尔印刷所和英国伦敦的帕尔未和瓦茨印刷厂当工人。1726年秋,富兰克林回到费城,这时他已掌握了精湛的印刷技术,开始独立经营印刷所,印刷和发行《宾夕尼亚报》,并出版了《可怜的李查历书》,当时被译成十二种文字,销行于欧美各国。1727年秋,在费城他和几个青年创办了“共读社”,组织了小型图书馆,帮助工人、手工业者和小职员进行自学。每星期五晚上,论讨有关哲学、政治和自然科学等问题。这时富兰克林还不到三十岁,通过刻苦自修,已经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和启蒙思想家,在北美的声誉日益提高。在富兰克林的领导下,“共读社”几乎存在了四十年之久,后来发展为美国哲学会,成为美国科学思想的中心。
1736年,富兰克林当选为宾夕尼亚州议会秘书。1737年,任费城副邮务长。虽然工作越来越繁重,可是富兰克林每天仍然坚持学习。为了进一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外国语,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他广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先进成果。为自己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捕捉雷电
1746年,一位英国学者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住了。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在十八世纪以前,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识之士曾试图解释雷电的起因,但都未获成功,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认为雷电是“气体爆炸”的观点。
在一次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健康。这虽然是试验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维敏捷的富兰克林却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电。他经过反复思考,断定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并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但富兰克林的伟大设想竟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富兰克林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静电学方面,他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在数学方面,他创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这两种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尚为学者称道;在热学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称为“富兰克林炉”;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戴上这种眼镜既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也可看清远处的东西。他和剑桥大学的哈特莱共同利用醚的蒸发得到负二十五度(摄氏)的低温,创造了蒸发致冷的理论。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
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富兰克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用了不少时间去从事社会活动。富兰克林特别重视教育,他兴办图书馆、组织和创立多个协会都是为了提高各阶层人的文化素质。
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实验仪器,积极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从1757到1775年他几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巨星陨落
富兰克林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是在亲人环护中度过的。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那时,他的孙子谭波尔和本杰明正陪在他的身边。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本杰明.富兰克林就这样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静静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他的墓碑上只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


介绍下富兰克林(英文介绍)

Benjamin Franklin (January 17, 1706 [O.S. January 6, 1705] – April 17, 1790) was one of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 noted polymath, Franklin was a leading author and printer, satirist, political theorist, politician, scientist, inventor, civic activist, statesman, and diplomat. As a scientist, he was a major figure in the Enlightenment and the history of physics for his discoveries and theories regarding electricity. He invented the lightning rod, bifocals, the Franklin stove, a carriage odometer, and the glass 'armonica'. He formed both the first public lending library in America and first fire department in Pennsylvania. He was an early proponent of colonial unity and as a political writer and activist he, more than anyone, invented the idea of an American nation and as a diplomat during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he secured the French alliance that helped to make independence possible. Franklin is credited as being foundational to the roots of American values and character, a marriage of the practical and democratic Puritan values of thrift, hard work, education, community spirit, self-governing institutions, and opposition to authoritarianism both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with the scientific and tolerant values of the Enlightenment. In the words of Henry Steele Commager, "In Franklin could be merged the virtues of Puritanism without its defects, the illumination of the Enlightenment without its heat." To Walter Isaacson, this makes Franklin, "the most accomplished American of his age and the most influential in inventing the type of society America would become." Franklin became a newspaper editor, printer, and merchant in Philadelphia, becoming very wealthy, writing and publishing Poor Richard's Almanack and the Pennsylvania Gazette. Franklin was interested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gained international renown for his famous experiments. H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establishing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nd Franklin & Marshall College and was elected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Franklin became a national hero in America when he spearheaded the effort to have Parliament repeal the unpopular Stamp Act. An accomplished diplomat, he was widely admired among the French as American minister to Paris and was a major fig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Franco-American relations. From 1775 to 1776, Franklin was Postmaster General under the Continental Congress and from 1785 to 1788 was President of the Supreme Executive Council of Pennsylvania. Toward the end of his life, he became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abolitionists. Franklin's colorful life and legacy of scientific and political achievement, and status as one of America's most influential Founding Fathers, has seen Franklin honored on coinage and money; warships; the names of many towns, countie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namesakes, and companies; and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after his death, countless cultural references.


本杰明.富兰克林英文简介

本杰明.富兰克林英文简介:Benjamin Franklin (17 January 1706 - 17 April 1790) was born in Boston, Massachusetts, USA, an American politician and physicist.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Benjamin Franklin is also a publisher, printer, journalist, writer, philanthropist, and an outstanding diplomat and inventor. 本杰明·富兰克林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He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leaders in the 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participated in the drafting of many important documents, and served as the U.S. Ambassador to France. He succeeded in winning France's support for American independence.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Benjamin Franklin has carried out many experiments on electricity and invented lightning rods. He first proposed the law of charge conservation.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并且发明了避雷针,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He also invented bifocal glasses, frog shoes and so on. Benjamin Franklin was elected academician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ngland. He was the first Postmaster in the United States.他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本杰明·富兰克林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他曾是美国首位邮政局长。Benjamin Franklin is one of the three greatest found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He was ranked sixth among the 100 people who influenced the United States by the authoritative American magazine Atlantic Monthly.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利坚开国三杰之一,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6名。扩展资料人物贡献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摇椅,避雷针,改进了路灯。发现了墨西哥湾的海流。制定了新闻传播法。最先绘制暴风雨推移图。发现人们呼出气体的有害性。最先解释清楚北极光。被称为近代牙科医术之父。最先组织了消防厅。创立了近代的邮信制度。创立了议员的近代选举法。他发现了感冒的原因。发明了颗粒肥料。设计出夏天穿的白色亚麻服装,设计了最早的游泳眼镜和蛙蹼。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他还发明了玻璃琴(Glass Harmonica),于1763年发明,它是一组放置于水平纺锤中的玻璃器皿,经由演奏者的脚踏板使纺锤中充满水,再经由手指精巧的摩擦而发出声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本杰明.富兰克林

屡遭打击的富兰克林主要内容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父亲若西亚·富兰克林(Josiah Franklin)生于1657年,是英格兰北安普顿郡的一个铁匠家庭之子。母亲艾比亚·富尔家(Abiah Folger)则是在1667年时出生于一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学校教师家庭。若西亚·富兰克林于1677年在英格兰首次结婚,生下数名儿女后,在1683年举家离开英格兰移居波士顿,以售卖杂货为生。之后他首任妻子去世,再娶的妻子艾比亚在波士顿生下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他的父亲原是英国漆匠,当时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生有十七个孩子,富兰克林是最小的儿子。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所以,他到十岁时就离开了学校,回家帮父亲做蜡烛。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这两年书。十二岁时,他到哥哥詹姆士经营的小印刷所当学徒,自此他当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学习从未间断过,他从伙食费中省下钱来买书。同时,利用工作之便,他结识了几家书店的学徒,将书店的书在晚间偷偷地借来,通宵达旦地阅读,第二天清晨便归还。他阅读的范围很广,从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通俗读物到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都是他阅读的范围。[3] 1736年,富兰克林当选为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秘书。1737年,任费城副邮务长。虽然工作越来越繁重,可是富兰克林每天仍然坚持学习。为了进一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外国语,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他广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先进成果。为自己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杰明·富兰克林1743年开始筹备一家学院,八年后学院成立,即为宾州大学的前身。与此同时,他开始研究电及其他科学问题。1748年:本杰明·富兰克林退出了他的印刷生意,不过他仍然能从他的合伙人手中分得印刷店可观的利润,亦因此有时间进行他各项发明和研究,当中包括了他对电的研究。他发现电荷分为“正”、“负”,而且两者的数量是守恒的。据称在1752年,富兰克林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在雷雨天气中放风筝,以证明“雷电”是由电力造成。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试验,事实上,同时期有其他科学家进行类似的实验时被电击致命(参见格奥尔格·威廉·里奇曼)。至今仍有不少人对于本杰明·富兰克林当年是否真的进行了这样的实验,或实验到底是如何进行,还心存疑虑。事实上,美国Discovery频道《流言终结者》节目在第4季第5集利用实验证明了如果本杰明·富兰克林真的把手靠近导下了雷电的钥匙,他将会被直接杀死。但没有争议的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伦敦皇家学会(英国)亦为表扬富兰克林对电的研究,在1753年选他为院士。除了研究电以外,本杰明·富兰克林对气象学亦有所贡献。为了替他的报章寻找新闻,他经常到农夫市场去收集消息。他发现风暴经常在某地出现,然后在别的地方亦有风暴。他相信两者可能其实是同一个风暴,因此提出风暴会移动,最后衍生了日后出现的天气分析、天气图,改变了单纯依靠目测预报的方法。1751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宾夕法尼亚州成立了一家医院。这医院实际上是圣殿骑士团的活动基地,富兰克林本人此时已经是圣殿骑士的高级成员。本杰明·富兰克林同时是一名出色的公职人员。不过他亦因为曾以权力替亲人谋求进升,使他的公务生涯蒙上污点。他最重要的政治成就包括改革北美的邮政系统,以及出任外交职位,分别代表北美殖民地与宗主国英国打交道,以及之后出使法国。1754年,他率领宾夕法尼亚州代表参加在纽约州奥尔巴尼举行的殖民地大会,提出各殖民联合的计划。虽然当时计划没有被接纳,但当中的不少内容之后被放进了美国宪法内。1757年,他代表宾夕法尼亚州人到英国向英王陈述,居住了五年,期间向英国人民及政府官员阐述了殖民地的状况和意见。牛津大学因为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在这段时间颁赠他荣誉博士学位。他亦是在这段时间为William Franklin奔走,使他成功当上新泽西州的州长。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美国独立战争的势头愈演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实验仪器,积极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从1757到1775年他好多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独立战争爆发后,他还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以及《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1787年,他积极参加美国宪法的制定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富兰克林在55岁那年准备退出政坛,悉心研究科学,但是宾夕法尼亚立法机关派他去伦敦解决一起有关土地征税的争端。当时佩恩家族拒绝为他们占有的大片土地缴税。富兰克林本来估计这只是一次短暂的旅行,没想到一走就是7年。当他返回美国时,正值费城进行州议会选举。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14年担任州议会的议员,但这一次他却落选了,因为领主佩恩家族极力要毁掉他的政治前途。富兰克林和其他人决定向英王请愿,把宾夕法尼亚变成英国的直辖殖民地,从而永久地剥夺佩恩家族的控制权。尽管已经不是议员,可州议会还是委托富兰克林前往英国交涉,这次旅程历时达10年之久。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又陷入了另一场纠纷中。1765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案,要对殖民地的各种印刷品征税,由于付税凭证是一枚印花,因此这一法案被称为《印花税法案》。在英国本土早就开始征收相似的税种,富兰克林几年前也曾提出这一建议。但是1765年的政治气氛已经发生变化。《印花税法案》在美国街头引起了骚乱,民众纷纷发表激烈的反对演讲,斥责这一专制行为。由于当时富兰克林的儿子威廉已经担任了新泽西州的州长,所以不少人认为富兰克林是《印花税法案》的罪魁祸首之一。在费城富兰克林位于市场街的寓所,他的妻子德博拉由于害怕民众的愤怒情绪爆发甚至为自己配备了手枪。富兰克林一开始企图与英国政府达成某种妥协,但执政者置之不理。当他明白《印花税法案》将影响英美间的关系后,坚定地提出必须废除这一法案。1766年2月13日,富兰克林来到众议院论述废除《印花税法案》的理由。在长达4小时的时间里,面对着众议员富兰克林答复了174个问题。后来英国哲学家伯克描述了这场戏剧性的答辩,说那就像是一位大师在回答一群学生的提问。富兰克林提醒议会,美国人一直把自己视为英国人,只要他们受到尊重就会一如既往地支持英国。几星期后《印花税法案》被废除,美国人把富兰克林视为英雄。但是英国并没有放弃向殖民地征税的想法,不久新税种又出现了。为了强制征税,英国甚至派遣部队进驻美国,费用自然由殖民地居民承担。局势再度紧张。富兰克林预料形势将会恶化,一场殖民地居民和英国人之间的战火即将点燃。不久波士顿人和英国士兵之间发生了口角,双方先是互掷雪球,结果最后冲突发展过大致5人丧生。波士顿人被激怒了,他们将600磅的英国茶叶倒入港口。几年前美国人几乎不会想到“独立”这种字眼,但这时宣告独立似乎成为唯一可行的办法。富兰克林一直希望不要出现这样的局面。马萨诸塞州聘请效忠英国的富兰克林担任驻伦敦代表,但托马斯·哈钦森州长却否决了这项任命。当时富兰克林断言,派遣更多的英军去波士顿,只能证明英国对殖民地的敌意,后来他获知这些部队都是哈钦森州长要求部署的。哈钦森曾多次写信给英国的官员,批评马萨诸塞州的局势,并建议剥夺殖民地区所谓的英国式自由。几年之后,也就是1772年,这些信件传到了富兰克林手中。他把它们交给马萨诸塞的朋友看,请他们在殖民地官员中秘密传阅,但不要公开。他的这种要求显然过于天真,结果这些信件被公开出来,自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愤怒的波士顿人写下请愿书,要求罢免哈钦森,让富兰克林代表他们向英王请愿。富兰克林接受了这项使命。而哈钦森则要求捍卫他的名誉。这件事传到伦敦后也引起了一场混乱,英国人想弄明白究竟是哪个叛徒把这些私人信件交到了殖民地居民的手中。他们排出了几个可疑分子。富兰克林自然不希望暴露自己。但当他的一位朋友也被列为嫌疑人时,富兰克林感到自己有必要站出来承认是他公开了这些信件。1774年1月11日,在富兰克林68岁生日前6天,他接到一份来自伦敦枢密院的邀请。邀请信措辞友好,富兰克林以为枢密院将考虑接受民众的请愿,请他接替哈钦森州长的职务。但是3个星期后,当富兰克林走进枢密院时才发现他要面对的是有关泄露哈钦森信件的调查。枢密院里坐满了议员和旁听者,高尔勋爵主持听证会。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富兰克林站在那里接受副检察长韦德伯恩的训斥。热衷辱骂的韦德伯恩是个苏格兰人,他对富兰克林进行了肆意恶毒的人身攻击。听证会结束后,富兰克林镇静地走了出来,一语未发。过去富兰克林的殖民地同胞批评他过于倾向英国,而英国人却谴责他过于美国化。在富兰克林准备离开英国时,他收到了妻子德博拉去世的消息。这让他非常痛苦,尽管他曾经劝妻子到伦敦与他团聚,但德博拉不愿漂洋过海。多年来在他们两地分居,漫长岁月中正是她那些执着的信维系着他们的婚姻。1775年3月,从英国伦敦回到北美洲。之后于费城,他被选为英国北美殖民地大陆会议的成员,协助起草《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富兰克林被派到法国任代表美国的专员,一直至1785年。其间他很受法国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有些富有的法国家族甚至流行以他的画像装饰画廊。本杰明·富兰克林出使法国十分成功,取得对初生美国来说非常重要的法、美军事同盟,以及谈判签订了1783年的《1783年巴黎条约》。当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85年回到美国时,他对美国独立所作出的贡献只在华盛顿之下。本杰明·富兰克林亦是反对蓄奴的先驱。他从法国回国不久后即成为一个反对奴隶制,寻求释放被非法禁锢的黑人的组织主席。1787年,已经退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出席了修改美国宪法的会议,成为唯一同时签署美国三项最重要法案文件的建国先贤。这三份文件分别是:《独立宣言》,《1783年巴黎条约》,以及1787年的《美国宪法》。在这一年,富兰克林捐款修建了以他命名的富兰克林·马歇尔大学。富兰克林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是在亲人环护中度过的。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那时,他的孙子本杰明·谭波尔正陪在他的身边。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印刷工富兰克林”。


屡遭打击的富兰克林发生了什么?

◆文/佚名富兰克林是18世纪的美国人,是著名的科学家,同时还是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曾经参与起草了美国的《独立宣言》,为美国的独立自由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出生在一个世代打铁的工匠家庭,由于家里孩子多,父母很难靠打铁来维持家里的生活。十二岁的小富兰克林看到父母整天为了生计发愁,就想为家里做些什么。父亲这时除了打铁之外还做蜡烛。后来他的哥哥在城里办了一家报纸,富兰克林到他哥哥那里当学徒,在印刷所里学习排版。他哥哥对他非常刻薄,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责骂他,有时候还毒打他。这使富兰克林不堪忍受,不久就离开了那里,到别的印刷所找工作。但是他哥哥非常坏,告诉城里所有印刷厂的老板都不要聘请富兰克林。富兰克林不得不到别的城市寻找工作。他流落到费城,有一个叫凯谋的人让富兰克林帮他管理他开的印刷铺子,许诺可以给他很高的薪金。富兰克林暂时找不到别的工作,就答应了。当时富兰克林已经是一个熟练工人,而凯谋雇佣的其他工人都是对印刷、排版、装订不怎么了解的人。凯谋付给这些人的工资非常低。聪明的富兰克林看到这种情况,就猜到凯谋是想让他把这些廉价雇佣来的工人练成熟练工人,然后再把自己赶走。凯谋在当地的名声很坏,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个阴险狡猾的小人。尽管富兰克林已经猜到凯谋的心思,可是他想,既然答应接受这份工作,就应该尽力做好,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不能因为老板不好,就影响自己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于是,他就每天教这些工人一些技术,甚至把自己发明出来的制作字模的方法也传授给了这些人。凯谋最初对富兰克林还很客气,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廉价雇佣来的工人已经基本掌握了排版印刷技术,于是就开始无缘无故地找富兰克林的麻烦,无端地克扣他的工资。有一次,凯谋竟然指着富兰克林的鼻子骂他是蠢猪。富兰克林非常生气,并且说:“只有蠢猪一样的老板,没有蠢猪一样的工人,像你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做老板。”凯谋正想把富兰克林赶走,就挖苦地说:“上帝又没有挽留你这个天才在这里工作,你可以像乌贼一样溜走。”富兰克林早就不想干了,就当着工人们的面说:“凯谋,别绕弯子了,你请我来就是为了给你训练工人。现在他们都是熟练的工人了,你就可以赶我走了,我早就猜出你的心思了。不过,你放心,我富兰克林做人向来讲求诚信,不会因为你的卑鄙就传播给他们错误的技术,将来你解雇他们的时候,他们凭借自己的手艺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工作。”说完,富兰克林收拾行李就离开了铺子。人生箴言《爱的教育》的作者亚米契斯说:“要坚强,要勇敢,不要让绝望和庸俗的忧愁压倒你,要保持伟大的灵魂在经受苦难时的豁达与平静”,如果你想成功,不管自身条件如何,都不能坐等和指望苍天,一切都取决于自己。

富兰克林的贡献和发明创造故事有哪些?

富兰克林在电学理论方面也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提出了著名的“电荷守恒”概念,创造了许多电学用语,这些专业词汇在现代电学中仍然使用,例如:正电、负电、电池、电容器、充电、放电、电击、电工、导体等等。此外,他还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尤其是改进了火炉,发明了老年人戴的双焦距眼镜。他设计了一种结构合理,既可节省燃料又容易散热的新式火炉,后来被命名为“富兰克林式火炉”。火炉发明后,专利局的人诚恳地对他说:“您为人类造了福,所以您应该拥有专利,作为我们对您的酬谢。”富兰克林回答道:“不!该受我酬谢的人多着呢,难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别人的发明还少吗?我觉得,要是我做出了一点小小的发明,我就应该把这个发明慷慨地献给大家,作为我享受别人发明的酬谢。”

富兰克林的故事

富兰克林是美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1706年1月27日生于波士顿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英国移民,从事肥皂和蜡烛制造。由于家庭贫寒,从8岁起只上了两年学就辍学当了学徒,从12岁起到他大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以后长期从事印刷工作。他刻苦自学,他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他常常去找别人或书店借书,利用深夜读书,清晨就去归还。他曾以笔名Richard Saunders投稿,报纸编辑以为文章“出自名家手笔”。他不仅从书本上学习各种知识,还辗转到纽约、伦敦、费城等地流浪,在社会生活中学习。21岁时,他在费城创办了北美第一个青年自学团体“共读社”,组织工人、技师、鞋匠、瓦匠、诗人等每周星期五来讨论哲学、科学、技术、文艺问题。这个团体后来发展为1743年创立的美利坚哲学会。1769年他被选为该会的会长。25岁时他又在费城创办了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以后发展为北美公共图书馆。45岁时,他又创办费城学院(即后来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作为政治家,在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有许多重要事件与富兰克林有关。他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是美国的创建人之一,参与了起草《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1776~1785年他出使法国,他的科学声誉和广博的知识,十分有利于他的外交使命,在他的努力下,1778年缔结了美法联盟。1787年当选为制宪会议代表,担任宾夕法尼亚州最高行政议长。他积极反对压迫和奴役黑人,积极主张废除黑奴制度。

在他的一生中,获得过许多荣誉。1753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科普利奖章,同年获得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荣誉学位。175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72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的外国院士,1789年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的外国院土。

他的主要科学工作是在电学方面。这在他的一生中只占十年左右。1743~1744年间,富兰克林在费城和波士顿看到了来自苏格兰的斯宾塞(A.SPence)博土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所做的简单的电学实验时,心中激起强烈的探求欲望。他买下了全部展品,一位他在伦敦英国皇家学会结识的朋友柯林森(Peter Cdlinson)得知后,又给他寄来了大批书籍、电学著作和某些摩擦起电的设备。富兰克林和费城哲学会的朋友们一起进行了许多电学实验和理论探索。

富兰克林在电学上有许多重要贡献通过实验,他对当时许多混乱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转移、感应、存储、充放电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清理。他曾把多个莱顿瓶联结起来,储存更多电荷。他用实验证明莱顿瓶内外金属箔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1747年5月25日他在给柯林森的信中,提出了电的单流质理论,并用数学上的正负来表示多余或缺少这种电流质。他还认为摩擦起电只是使电荷转移而不是创生,所生电荷的正负必须严格相等——这个思想后来发展为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电荷守恒定律。他利用这一理论说明了带介质的电容器原理。

富兰克林的第二项重大贡献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彻底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恐惧。1749年,他的夫人丽达在观看莱顿瓶串联实验时,无意碰到莱顿瓶上的金属杆,被电火花击倒在地,卧病一周,使他更坚定了探讨雷电实质的决心。他一方面列举了12条静电火花与雷电火花的相同之处,一方面通过岗亭实验和风筝实验(1752年6月)给予实验证明。他的一封封书信通过柯林森在英国皇家学会宣读,开始时受到的是嘲笑、怀疑,后来他的论文集《电学实验与研究》出版,特别是风筝实验的报告轰动了欧洲,使人们看到电学是一门有广大前景的科学,避雷针也成了人类破除迷信征服自然的一项重要技术成果,推动了电学、电工学的发展。

富兰克林对大自然有着广泛的兴趣。他研究过物体(尤其是金属)的热传导、声音在水中的传播、利用蒸发取得低温的方法;他还研究过植物的移植、传染病的防治;在横渡大西洋时,他观察了海湾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测量了海水的流速和温度等等。

作为发明家,他发明了高架取书器、老年人使用的双焦距眼镜、三轮钟等。

1790年4月17日他在费城逝世,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只自称“印刷工富兰克林”而绝口不提后半生的重要职务。但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Ann-Robert Jacques Turaot)却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赞语:“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富兰克林·罗斯福 (Franklin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00年至1904年就读于哈佛大学,190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参加了纽约律师考试合格后即辍学。 1910年任纽约市参议员,1912年连任。1913年任海军副部长。1921年8月休假期间患脊髓灰质炎症,仍为民主党积极分子,由其妻代为参加会议。

罗斯福努力促进民主党内城、乡两派的团结。1920年作为詹姆斯·考克斯的竞选伙伴参加总统竞选失败。 1920年至1928年在纽约任律师。 1928年任纽约市长;由于对农民实行减税,大得人心,1930年连任。1932年竞选总统,提出“新政”计划,以压倒多数选票获胜。
1933年就职时,美国大多数银行纷纷倒闭,工业生产水平比1929年下降了56%,失业人数达1300万,农民极为贫困。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表达了他对复兴国家经济的决心。因而怀抱各种不同政见的人都成为他的同盟者,其“新政”得以顺利实施。罗斯福使其政府成员在地理上、政治上均保持平衡,其中有自由派民主党员,也有保守派民主党员;有三位共和党员,还有一位女部长。他的立法计划面向广大选民,设法帮助美国经济中主要的利益集团,并争取共和党员的支持。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农业调整总署,提高农产品价格,恢复农业繁荣;向大中企业贷款,刺激商业;建立专门机构,对失业工人提供救济和就业机会。1936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得到农民、工人和一般下层社会人民支持。第二届执政期间,尽管小有挫折,其新政中许多改革仍然受到大多数人欢迎。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请国会召开特别会议,修改中立法,允许交战国在“现购自运”的条例下从美国购买武器。1940年法国战败,罗斯福积极作防御准备,决定用参战以外的一切方式援助英国。为英国提供50艘超龄驱逐舰以换取西半球8个基地。
1940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和另一位候选人均表示美国不介入国外战争。但主张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者均支持罗斯福,结果罗斯福获胜连任第三任总统。他提出的租借法案在国会通过。这一法案使美国可在财政上对英国及其盟国给予援助。1941年8月,他和英首相丘吉尔会于军舰上,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大西洋宪章》,包括民族自决、扩大经济机会、消除恐惧与匮乏、海上自由、裁军等内容。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偷袭珍珠港。美国国会应罗斯福之请求,于12月8日开会,4小时内通过对日宣战的决议。12月11日,德、意对美宣战。参战后,罗斯福动员了全部工业积极从事军事生产。此时美国的军工生产约为德、日之总和;1944年则达到轴心国生产之两倍。战争期间,他将精力专注于战略问题,与盟国磋商未来之和平规划。1943年1月,宣布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一原则。他认为战争与和平之维护有赖于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1943年罗斯福、丘吉尔与斯大林在德黑兰会晤。罗斯福与斯大林相处颇为融洽。1945年2月三巨头再度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会晤,那时欧洲战场战争已近尾声。美国预计日本能再战一年半左右。原子弹虽在制造,但美未曾预计其威力能达到后来实际发生的巨大程度。罗斯福及其军事顾问急欲争取苏联在亚洲出一臂之力。斯大林许诺了对日作战。罗斯福、丘吉尔也在远东向苏联作出让步。罗斯福希望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以维护战后和平。他原拟参加预定于1945年4月27日在旧金山开幕的联合国成立大会。但自1944年以来健康情况每况愈下。 1944年在总统竞选中,罗斯福曾发挥其最后活力,战胜杜威州长,第四次连任总统。任职后不久即赴温泉休养,1945年4月12日因脑溢血逝世。

作为政治家,他在美国历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憎恨。他的政敌认为他浅薄、无能、狡猾、独裁;而其拥护者则称他是美国经济的救星,认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卫者。一般人都承认:作为政治领袖,他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纳了各种观点的领袖人物。许多专家认为:尽管偶尔有混乱现象,总的说来,罗斯福政府的行政效率毕竟是很高的。


  • 上一篇:富兰克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