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国画竹

时间:2024-03-03 22:40:59 编辑:阿旭

中国画竹子画法

别看竹子的画法很简单,就由竹竿和叶子组成,但要画得洒脱自如,着实要下一番苦工夫。
画竹子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一笔一笔把一节一节竹竿画出来,再添上竹叶就行了。
画竹子有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每一节竹竿要一笔画成。
第二,竹叶要两头小中间大,靠叶柄一端较叶尾一端略微钝点。竹叶一般呈“个”字型或叠加的“个”字型排布。
第三,竹竿和竹叶要浓淡相映。竹叶要疏密有致,构图要简洁明快。
做人也和画竹子一样,要养成一种好的品格,至少也要花上二十年。
您如果喜欢画竹子,建议你买一本画竹子的书读读,悉心捉摸,多看看竹子的实物,多画。


国画竹子,小鸟图寓意

竹,有着不一般的中国传统文化含义,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竹子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竹是中国美德的物质载体,是君子的象征,为无数仁人志士喜爱,古今文人墨客对竹充满了赞美,留下了大量的咏竹诗和竹画。中国人最早的竹情节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之后,竹从一种文化意义演变到了一种民俗的意象,例如“竹报平安”常用来祝福平安吉祥。国画中的竹常以水墨表现竹的形象与气韵,墨竹画在写意花鸟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笔墨特征是以书入画、骨法用笔,画竹要“成竹在胸”,才能在运笔用墨时挥洒自如,表现出竹的神韵与气节。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青,且“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有君子之风。画竹的关键在于对竹枝叶的取舍、概括,用笔自然、一气呵成,表现竹的无限生机,浓淡相映、妙趣横生。在国画中,竹与梅花、喜鹊画在一起,有爱情长久、幸福美满的美好的寓意。转载 希望对您有帮助

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

竹子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   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轻;春天(春山)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谦虚。品格虚心 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有意、强项风雪、偃而犹起,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 节,视为气节的象征。唐张九龄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和黄门卢侍郎咏竹》)。淡泊、清高、正直,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元杨载《题墨竹》: “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而在日本,竹子则是真实与奉献的标志。整个东方各个地区都将竹子用作书写工具,对于 佛教和道教作家、艺术家来说,竹子笔直的线条和中空的结构本身就有极其深刻的象征含义。南美土著部落用竹子当刀斧,砍削其他物品,也用竹子制造吹火枪和吹 奏圣乐的乐器。有些高大的竹子极受人们崇拜,被奉为生命之树。在非洲,竹子也具有很神圣的象征地位,因为人闪用竹子来为男性行割礼。芦苇在日本关于伊泽的创世神话中是心灵得到净化的象征,原因可能在于芦苇与水有关。日语中“芦苇草原”一语意指人间世界。凯尔特民族眼中的芦苇 也有净化心灵的作用,而且人们迷信地认为芦苇可以降伏女巫。在中美洲,芦苇是生殖繁衍的象征,而在希腊和罗马传统中则是畜牧神潘和音乐的代表(因为潘发明 的“排箫”由芦苇制成)。芦苇还让人联想起耶稣受难图,因为耶稣殉难时,曾有人用一根芦苇绑着海绵,蘸上醋,去碰耶稣的嘴。芦苇同时也代表了施洗礼者圣约 翰。冬青象征着希望与欢欣。罗马深冬季节举行的农神节中,冬青也是人们所持常青植物中的一种,但只有条顿人在圣诞节期间使用冬青,他们每年12月份喜欢用冬青装饰房屋。 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竹子大豆的家乡――中国 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竹子 饮中佳品――茶1993年6月,我国发行一套《竹子》邮票,全套邮票介绍了毛竹、紫竹、佛肚竹等五种我国特产的竹子。这套邮票的发行充分说明了竹子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古往今来,竹子曾被多少诗人、画家所称颂。它不仅四季青翠,而且枝干挺拔,既是高风亮节、刚直不阿的性格象征,又有风度翩翩的君子之誉。古语说:“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用以比喻人的气节。竹子是禾本科竹亚科植物,杆木质、多年生;叶有箨叶和枝叶的区别,枝叶具短柄,且和叶鞘连接处有关节,故易脱落。竹子从生长状况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较原始的“丛生竹类群”,其地下茎短缩,竹杆密集丛生,主要产于热带和低海拔的高温多湿的环境,如龙竹、弯钩刺竹、青皮竹、佛肚竹等等;一类是较进化的“散生竹类群”,地下茎细长、横走,竹杆生长稀疏、散生,主要生长于较低温度和干燥有风的亚热带和温带环境中,如毛竹、刚竹、淡竹、苦竹、紫竹等等。竹子是禾本科植物中的一个大家族,全世界约有70属1200余种,竹林面积达1400万公项,主要产于亚洲热带,以东南亚季风区为世界竹子分布中心,该中心占世界竹林面积的90%,世界竹种总数的80%,非洲次之,拉丁美洲更少,澳大利亚只有两种乡土竹,美国仅产1种,而整个欧洲大陆均不产竹子。我国竹子种类很多,约40属300余种,北起秦岭、汉水,南至海南岛,东起台湾,西至西藏,均有竹林分布。全国约有竹林330万公项,其中毛竹林占80.%,约有280万公项。我国对竹子的栽培和利用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浙江余姚沙姆渡文化层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在原始社会遗址内出土有竹制遗物。关于竹的文字记载更多,最早在《诗经》的《卫风?竹竿》篇中记载:“磺磺竹竿,以钓于淇”,即用竹竿在淇水边钓鱼。公元265年,晋戴凯之写成我国第一部关于竹子的专著《竹谱》,全书以四字一句的韵文,记述70余种竹的性状和产地。元代的《竹谱详录》更详细地记载了我国300余种竹类。以后历史均有关于竹子的记载。竹子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雨后春笋”形象地说明了竹子生长快的特点。由于竹子属间分生组织的分裂和细股的不断生长,竹子生长速度惊人,在春雨之后,一昼夜最快能长高1―2米,50天左右就可长成高达20余米的新竹,再经4―6年的加固生长,就可采伐利用了。竹子产量高,生长较好的竹林,每亩可产竹材达1500―2000公斤,超过一般速生树种林的年生长量。


国画竹子技法要怎么学

竹文化是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汉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
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


画竹先画竿
画竿时注意中间部分的竹节较长, 上下两端的竹节较短。点节时笔墨较重,行笔如写书法,不要完全地重复,注意浓淡干湿变化。

在主要的竹竿上加分枝时,不要只加一边,以免画面重心不平衡。小枝的形态如鹊爪。而画风,雨竹时,会有相应的变化,请留心观察。
画竹的用笔如同写书法的用笔。画竹根及主干时如“楷书”笔法,稳健而力透纸背;画小枝杈时则用“草书”笔法,行笔流畅,一气呵成。初学画竹,还是要求笔笔送到,不求速度,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追求更高要求。


一幅画面中如出现几根或几十根竹,要注意各根竹和竹节处,不要在一条水平线上。画竹竿时应有笔墨变化,通过竹竿的粗细,用墨的浓淡干湿等来营造出虚实关系和空间感。


画竹叶
前人总结了许多方法,最基本的组叶形式有“个”字,“介”字和“分”字。这些组叶形式多以字取名,如“女”字,“人”字,两个人字为“重人”,还有三笔并排下垂,一笔横提画出的为“一川”等等。也有以象形命名的,如“鱼尾”,“落雁”等。
不同的组叶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状态的竹叶特点。例如,“一川”的形式适合表现风竹,“重人”形式则适合表现晴竹,“分”字形式比较适合表现雨竹等。画一根竹子和竹叶时,可选择一两种相近的组叶形式,相互叠加,既有变化又较统一。选择的形式太多,会使画面混乱,不好收拾。

掌握了这些基本组叶形式后,在实际绘画中还要灵活运用。组叶的相叠相破,会使画中的叶子富有生命力。
画竹的顶端或枝梢称为“结顶”,可以说是亮相的地方。如何“亮相”?没有一定之规,还是要把基本组叶形式画好,以生动为原则。多到大自然中写生,多观察,多体会。

仔细观察竹子,会发现许多生动有趣的地方。所谓“平尖”与“尖尖”是指在竹枝梢端,有生长成熟的叶子,表现整体外形较平,称为“平尖”;而刚刚长出的小叶芽,尖尖的,直直的,则称为“尖尖”。
竹叶的组合,要有主次,虚实,前后,多少等变化。主体部分叶子较多,通常用重墨画出,机时次要部分,与主体呼应起辅助作用的叶子,通常画时会在重墨中加些水分,把它们处理略虚一些,有加紧主体。这样还可以使画面富有变化并和谐统一。
画竹讲究构图,讲究聚散关系。一幅画中竹叶的布局有聚有散,不可均匀对待。哪里为聚,哪里要散,哪里留白,都应在作画之前有所考虑,有所计划,正所谓“胸有成竹”。
“二蚕抵首”的组叶画法
“二蚕抵首”的组叶形式能较清晰地表现出叶子与枝的生长结构。其画法是从叶柄、叶根部位起笔,需有藏锋的动作,而后按笔、行笔、提笔、虚收笔。起笔的样子很象蚕的头部,而叶相对,很具张力。
“分”字的组叶画法
运用“分”字组叶形式画竹叶,较多是表现雨竹。画时注意在叠加“分”字时,每组都有小的角度上的差异,不能完全重叠一处,黑作一团。注意叶片之间的小的留白,同样讲究聚散和疏密的关系。
“四鱼”的组叶画法
“四鱼”的组叶形式适合表现晴竹,一组叶中有正面叶子、侧面叶子,形态舒展,使画面有较强的空间感,同时能准确地表现出竹子生机盎然的状态。
在组织竹叶的聚散关系时,可以用“个”字来破。密的地方不可含混,疏的地方不要太空旷。
“高飞孤燕”的组叶画法
“高飞孤燕”与“四鱼”的组叶形式有相同之处,但还是有它的用笔特色。“高飞孤燕”的用笔力度较大,更适合表现茁壮生长时期的竹子,成熟而稳健。
学习画竹叶时,练习组织竹叶的聚散关系很重要。练习相叠加的竹叶要有致有形地相叠,不能混乱。

竹笋的画法
画竹的佳作很多,画竹笋的作品相对较少,常常出现在蔬菜、小品画作当中。而细心观察竹笋的生长,也会别有迷人之处。画竹笋与画竹从造型和笔墨运行上完全不同。要多进行观察写生,方能画出生动的作品。


晴竹的画法
画晴竹多用“人”字和“重人”组叶的形式较适合。落笔需要干净利索,让竹叶之间的关系明确。

风竹的画法
用“一川”的组叶形式表现风竹。用笔要劲利,实按虚起,一抹而过。落笔不能迟疑,少停留。

画风竹注意风势的控制,根据风的大小,画出竹叶相应的形态。同一画面中的各部分竹叶,也要强弱和主次关系,以及各组叶的动态。画好风竹,更要求多观察生活,多体会。

雨竹的画法
画雨竹多用“分”字的组叶形式,也可用“重人”形式相辅助、穿插。雨中竹叶为下垂之势,用墨可以水分大些。表现不同状态的竹,用好相对应的笔墨,是要经过反复练习、摸索的,所以多看、多画、多体会,方能掌握娴熟的技法。


《春绿新篁》新竹画法步骤
考虑好构图,先用淡墨画出枝干。

晴竹要用“鱼尾”组叶形式画出,注意整体的疏密关系。

用重墨向不同方向画重墨竹枝,注意重墨竹枝和淡墨竹枝的对比、搭连、疏密关 系,要空手有致。用重墨画出竹叶,要注意前后之间虚实相生。
再仔细检查不足之处,用浓淡墨色补足。最后题款、钤印。

《落落不俗》露竹画法步骤
画竹之前应对纸深思,直到构思好整体画面,胸有成竹后方可动笔。一阴一阳谓之道,画要分阴阳虚实,知白守黑,故先画淡墨竹枝,便于发展和收拾。

用淡墨画竹叶,以叠“个”字为主,注意整体的疏密关系。

用重墨画出前面的竹枝,注意前面竹枝的穿插和连带关系。
用重墨画出前面的竹叶,感到合适为止。调整画面,有不适的地方要加以补足。最后题款、钤印。


国画的竹子怎么画要简单一点的百度图片

1、首先准备工具,是画好竹子的第一步:毛笔选择狼毫或专用的大兰竹笔;书画墨或书画墨汁;宣纸采用生宣;还要铺上一条专用的画画的毡毯,便于保持墨色而不会吸收和沾染。2、画竹先画杆,干的生长特点是,竹竿上下节短,中部较长些。画杆前把毛笔用清水洗净,然后用毛笔中锋蘸墨。中锋蘸少许浓墨,毛笔以卧侧法,画出粗竹杆,画出的竹竿有明显的浓淡色调和明暗效果。3、竹节的钩法。点摁下,后提笔锋,再摁下(也称顿下)后再上提钩。画该节时一般画竹的上部,因为人的视觉是俯视的感觉。整个竹节的画法提、顿有非常明显的变化。4、竹枝的画法。竹枝画法与竹杆画法有些不同,竹枝一般用长锋的小毛笔画,使用中锋,笔要竖直,使用毛笔的笔尖中锋运笔。在画两根竹竿、竹枝时要注意要避免竹节平行对等,画竹时要画出参差的变化,如浓淡、粗细、长短等。5、竹叶的画法。画竹叶先画“个”字法,如汉字的个字形,再学“分”字法,如分字的草书写法。6、最后国画竹子画好如下,如果想画得栩栩如生要多去观察真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