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带鱼是不是海里面最长的鱼?
不是,海里面最长的鱼应该是鲸鲨。皇带鱼:Regalecus glesne,又称布伦希尔蒂,俗名龙宫使者、白龙王、龙王鱼、大带鱼、大鲱鱼王、摇桨鱼、胖鱼、买牛、蛮、猪精、百牛、地震鱼,皇带鱼中体型最大的属鲱王皇带鱼,平均身长4—6米,重达150—200公斤!但普遍为约3米。而鲱王皇带鱼体长最大纪录为7.6米,最重可达272公斤。其次是勒氏皇带鱼,平均体长3—6米,而儒氏皇带鱼体型相对较小,但平均身长也可以达到3米以上!重超过100公斤!别看他们很大,嘴并不大。鲸鲨:Rhincodon typus (Smith, 1828),鲸鲨科鲸鲨属的鲨鱼。鲸鲨仅1科1属1种。身体庞大,全长可达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体表散布淡色斑点与纵横交错的淡色带,有如棋盘。鼻孔位于上唇的两侧,出现于口内。牙多而细小,排成多行。鳃裂5对,鳃裂基大,几乎达身体的背缘与腹缘,最后1对鳃裂位于胸鳍基部的前方。
皇带鱼好吃吗?
好吃皇带鱼为辐鳍鱼纲月鱼目皇带鱼科的其中一种。广布于热带深海。它是海洋中最长的硬骨鱼,体亮银色;腹鳍红色,桨状,故英文原意为“桨鱼”。背鳍亦呈红色,很长,有两层楼那么高,始於头顶如鬃冠。很少见于水面,有人偶尔见到,误为“海蛇”。人们通常认为它们是横扫海底,摧毁一切的怪兽。扩展资料:皇带鱼体型蜿蜒呈长带形的大型鱼,学名为Regalecus glesne。广布于热带深海。长约可达9公尺(30.5尺),重约300公斤(660磅)。体亮银色;腹鳍红色,桨状,故英文原意为“桨鱼”;背鳍亦呈红色,很长,有两层楼那么高,始於头顶如鬃冠。带鱼 属于脊索动物门下脊椎动物亚门中的硬骨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又叫刀鱼、裙带、肥带、油带、牙带鱼等,性凶猛。青岛、日照黄海沿岸城市称鱽鱼。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呈黑色,带鱼头尖口大,至尾部逐 渐变细,身高为头长的2倍,全长1米左右。性凶猛,主要以毛虾、乌贼为食。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国的黄海、东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和大黄鱼、小黄鱼及乌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
被称为海里最长鱼的皇带鱼,可以长多长?
被称为海里最长鱼的皇带鱼,通畅身长十米左右是比较正常的,但是目前发现的最长的皇带鱼可以长到15米到18米左右。这样的体型是非常吓人的,而且皇带鱼的重量也是非常惊人的,普通的海皇鱼一般都在三百公斤左右,而最大的皇带鱼可以长到接近五百公斤,也就是一条皇带鱼有接近半吨的重量,可能需要几十个人才可以抬得动。皇带鱼其实在生活中是非常少见的,因为这种鱼其实是生活在深海之中,很少有这种鱼会出现在海面上或者浅滩上,但是一旦这种鱼被人发现的话,往往都预示着有事情会发生。因为皇带鱼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地震鱼。因为曾经有人在海域中发现了皇带鱼的踪迹,这种深海鱼突然出现在海面上是非常奇怪的,果然紧接着就发生了地震。因此只要人们在浅海区发现皇带鱼,就预示着有自然灾害正在发生。皇带鱼这种鱼背脊是红色的,在海里游走的时候很象是一条龙的造型,因此有段时间传说中在海里看到了龙的踪迹,又或者看到了海怪,其实都是皇带鱼。皇带鱼由于身长体宽,它在深海中是属于比较凶猛的一种鱼类,它的牙齿跟黛玉一样都是密密麻麻的小锯齿,如果被咬一口肯定非常的痛。在深海里面皇带鱼都是以乌贼和小的鱼虾为食物的,由于它的体型实在太大了,在深海里面也可以称为一霸。跟鲨鱼这样的动物比较起来,它的体型也不算小,而且重点是它特别的长,可以缠绕,这也算是它的一个攻击特征。皇带鱼由于基本上都在深海活动,所以其实人类对于皇带鱼的了解其实并不多,目前发现的最长的皇带鱼是在十八米左右,但是至于还有没有更长的皇带鱼,依然是一个谜。
皇带鱼一般能长到多少米?
中文学名:皇带鱼 拉丁学名:Regalecus glesne 别称:Oarfish(桨鱼)或Ribbon Fish(带鱼) 界:动物界 目:月鱼目 科:皇带鱼科 分布区域: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东部和地中海 大小:10-50英尺(3-15.2米) 栖息深度:深及3,000英尺(914.4米)
皇带鱼体型蜿蜒呈长带形的大型鱼,学名为Regalecus glesne。广布于热带深海。长约可达9公尺(30.5呎),重约300公斤(660磅)。体亮银色;腹鳍红色,桨状,故英文原意为“桨鱼”;背鳍亦呈红色,很长,有两层楼那么高,始於头顶如鬃冠。很少见於水面,有人偶尔见到,误为“海蛇”。人们通常认为它们是横扫海底,摧毁一切的怪兽,也曾被东南亚误认为传说中的“龙”。
带鱼生长在多少米深的海里
带鱼生长在水下60-100米。 带鱼是深海鱼类,但是不能笼统的问生活在多少深的海里。我国是带鱼的故乡,东海白带鱼占世界产量百分之八十以上,我国的东海带鱼白天浮在海水中层(大约六十米),晚上就降到海底(一百米深)。冬至时,水温降低,带鱼又游向水深处避寒。带鱼的种类分布1、叉尾深海带鱼:叉尾深海带鱼体甚延长,侧扁,呈带状,尾极长,向后渐变细,但末端不成细长鞭状,头窄长,头背面几平直,前端尖锐,吻尖长,眼中大,口大,平直,下颌长于上颌,齿发达锐利,侧扁而尖,排列稀疏,上颌前端具倒钩状大犬齿3对,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及大西洋区在45°N-30°S间之海域。2、卜氏窄颅带鱼:卜氏窄颅带鱼主要栖息于海底山脊附近,偶游至近海,以中大型鱼类,如大眼鲷和圆鲹等为食,分布于西印度洋之模里西斯及西北太平洋的日本琉球海域,台湾小琉球曾捕获幼鱼。3、条状窄颅带鱼:条状窄颅带鱼为底层大洋性洄游鱼类,主要栖息于大陆棚陡坡附近,偶游至近海,以中大型鱼类如大眼鲷和圆鲹等为食,分布于西大西洋的加勒比等、巴西南部外海等及西北太平洋的日本琉球及中国东海海域,台湾东部曾捕获此鱼。4、沙带鱼:沙带鱼的栖息深度可达100米,缺腹鳍及尾鳍,色彩是具有金属反射的钢铁般的蓝色,白色尖细的一部分,肛门缘苍白,通常的尾鳍鳍膜白色,双颚尖且黑色,鳃盖内和肩带的前一部分淡黑色,体长可达100厘米,栖息在沿海,属肉食性,以甲壳类、乌贼、鱼类等为食,可做为食用鱼,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东至澳大利亚、北至日本琉球以及中国南海、台湾海峡等海域。带鱼的生活习性带鱼游泳能力差,白天浮在海水中层,晚上就降到海底。静止时头向上、身体呈垂直,只靠背鳍及胸鳍的挥动,眼睛注视头上的动静,若发现猎物时,背鳍就急速震动,身体弯曲,扑向食物。带鱼具有结群排队的特性,每年春天回暖水温上升时,带鱼成群游向近岸,由南至北于生殖回游,是为捕捞季节;冬至时,水温降低,带鱼又游向水深处避寒。
“地震鱼”究竟是什么?为啥留给日本的时间不多了?
“地震鱼”是生活在海洋深处的一种大型带鱼,书面称呼为皇带鱼,是地球上体型最长的硬骨鱼类,一般身长在3米多,最长的能够长到十几米。日本人习惯把这种鱼看作是不祥之兆,认为它们从海底来到海岸可能预示着会有地震发生,所以每当日本沿海地区出现这种皇带鱼的时候,很多日本人就会惶恐不安,以为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皇带鱼皇带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温暖海域深处的大带鱼,它们性情凶猛,除了吃其它的鱼类之外有时还会自相残杀。皇带鱼的身体长度一般在三四米左右,少数的能够达到八九米,不过历史上也有人在墨西哥浅水海域看到过几条长达十五六米的大型皇带鱼。由于皇带鱼体型大身体长,有时候会被迷信的人们误认为是海底之龙,所以来自深海的皇带鱼自带一定神秘色彩。不祥之兆由于日本岛处在太平洋上两大地震板块的交接处,所以地质状况很不稳定,总是有地震发生的危险,所以日本文化中传说海底有怪兽的存在,会给日本带来灾难。由于皇带鱼出现之后经常随之而来会发生地震或者海啸等灾害,所以他们也把皇带鱼称为“地震鱼”,视为不祥之兆。而且不止日本,在许多航海人的心里皇带鱼的出现往往也代表着不吉,国外不少人就称之为“恶魔的使者”。以往的经验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人们把皇带鱼称为地震鱼也是有其经验积累的。皇带鱼在近10年内出现过多次,日本的大小地震也接连不断,所以在民间还是有很多人相信地震鱼这个说法的。从科学角度来讲,生活在深海的地震鱼罕见出现在了沿海浅水地区,也能说明深海地区出现了环境变化,迫使地震鱼来到了海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