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黄少雄

时间:2024-03-04 09:38:30 编辑:阿旭

时代的人物简介

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九)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中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截止2009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中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
  2004年年底,袁隆平获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十大人物之一。
成就贡献
  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不过并非世界首创,日本新城长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产。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从1971年至今,他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他先后发表论文60余(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为什么把7.16称为周杰伦日~~~

把7.16称为周杰伦日原因:周杰伦发行《叶惠美》专辑时,当时首播主打《以父之名》就是在7月16日首播的,当时全世界有50多个电台同时首播这首歌,影响力很广,全亚洲超过五十家电台同步首播《以父之名》并有八亿人收听,因此将每年的7月16日定为“周杰伦日”。周杰伦的父亲周耀中很内向,于是周杰伦为父亲创作了这首叫《以父之名》的歌曲。扩展资料:周杰伦日:周杰伦日为每年的7月16日。2003年7月16日,全亚洲超过50家电台同步首播新专辑《叶惠美》中的主打歌《以父之名》,之后每年7月16日为周杰伦日。第二个周杰伦日由2010年的美国库比蒂诺(Cupertino)市长黄少雄订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最后的一天,即2010年12月31日为【周杰伦日】。在洛杉矶度假的市长黄少雄专程赶回湾区观赏周董(周杰伦)的演唱会,也颁发贺状,祝贺并表彰周董对华人音乐界的巨大贡献,正式宣布当天为库比蒂诺的周杰伦日。

“716杰伦日”什么意思啊?

“716杰伦日”是表彰周杰伦对音乐界的贡献的日子。因为2003年7月16日,8亿人同时收听 《以父之名》所以大家将这每年的这天定为“716周杰伦日”以表彰周杰伦对华语音乐的贡献。2003年7月16日,全亚洲超过50家电台定7月16日为“周杰伦日”。扩展资料:2003年7月16日,全亚洲超过50家电台同步首播新专辑《叶惠美》中的主打歌《以父之名》,并超过有八亿人同时收听,之后每年7月16日为周杰伦日。第二个周杰伦日由2010年的美国库比蒂诺(Cupertino)市长黄少雄订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最后的一天,即2010年12月31日为【周杰伦日】。在洛杉矶度假的市长黄少雄专程赶回湾区观赏周董(周杰伦)的演唱会,也颁发贺状,祝贺并表彰周董对华人音乐界的巨大贡献,正式宣布当天为库比蒂诺的周杰伦日。

福建历史发展历程

历史沿革
福建简称“闽”。唐开元21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始称“福建”。南宋设有1府5州2军,故又称“八闽”。福建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伊斯兰教等重要文化发源地和商贸集散地,福州、厦门曾被辟为全国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闽江口的马尾港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和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
福建在历史上曾经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在宋、元时期,随着港口的对外开放,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福建与海外贸易往来频繁,进入经济鼎盛时期,在全国占据重要的位置。明清两代,福建的丝织业、制糖业、制茶业、造船业、造纸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自从封建统治阶级实行闭关自守的“海禁”以后,福建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近代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以后,福建经济每况愈下,基础脆弱,结构畸型,到1949年已处于全国沿海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省份之一。


福建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属于古越族的一支,被称为“东越”。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兵所败;越国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成为“闽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福建设闽中郡,第一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出现在中国版图上。唐朝中期设福、建、泉、漳、汀5州。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设“福建经略使”。始有“福建”一词。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据闽成立闽国基本上奠定了后来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闽” 之称,南宋时福建设l府5州2军,府、州、军为同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称“八闽”。宋后基本延袭旧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设台湾府,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单独设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县6厅。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除府、州制,设省、道、县三级制,几经调整,至解放时止,全省设2市、7个行政督察区,共有67县。1949年福建解放后,全省设2市、8专区,共有67县。1951年,增设泉州、漳州2市,委托专署领导。此后20多年间,行政区划又曾数次调整。开革开放以来,福建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了行政区划,地区改为地级市,形成市带县体制。至2o00年底,全省设9个省辖市,共有14个县级市、25个市辖区、46个县(含金门县)。
福建历史源远流长,科学文化曾盛极一时。5000年前,先民们就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可与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昙石山文化。三国时因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达,福建成为孙吴的一个水军基地和对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通商关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驻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从福建扬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间,在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和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工业的摇篮。福建历史上人才荟萃,涌现出一批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天文学家苏颂,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学家李贽,音韵学家陈第,学者、书法家黄道周、蔡襄,文人严羽、杨亿、柳永,史学家郑樵、袁枢,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林纾,铁路建设专家詹天佑等。他们以自己的胆识和献身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上福建人民为反压迫、反侵略进行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福建人民贡献出万千优秀儿女,作出了卓越贡献。福建是全国重点老区省份之一,老区分布遍及的62个县(市);其中有46个老区县(市)、518个老区乡(镇)、7772个老区行政村、2919个革命老区基点村。


  • 上一篇:黄培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