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家乡话

时间:2024-03-04 13:40:32 编辑:阿旭

为什么福建这么多方言,看看有没你的家乡话?

福建方言,在全国来说,无论种类,使用人数,覆盖范围,都是首屈一指的。可以这么说,一个外地人来到福建,他会觉得自己是外国人。闽语在其他国家有相当规模的影响力,在海外华人里的影响力仅次于粤语。当今以各种闽语为母语的总人口数大约在7500万以上,比粤语使用人口还要多。福建方言从一级方言划分,可分为闽北语、闽南语、闽东语、闽中语、莆仙语是互不统属的五种汉语一级方言。国际学界则公认它们是汉语族下属的五个语种。闽东方言主要分布于福州,宁德。闽东方言又大体分为南北两片。南片是闽江下游流域,以福州音为代表;北片是交溪流域,福安音较有代表性。(今天向同事请教宁德的方言,福安、霞浦还有其他县各有不同,欢迎补充)闽南方言分布在唐代中期后的泉州、漳州,闽南方言北部口音以泉州府城音为代表。闽南方言南片口音以漳州的芗城音为代表,西片口音里的龙岩方言保留了最完整的闽南语古词汇。后起的城市厦门则集南北片的特点(泉、漳口音)成为全区的代表方言。总之,闽南话影响深远,不仅成为台湾的家乡话,甚至在全国来说,都成为福建方言的代表。闽中莆仙方言分布在莆田市区、莆田市仙游县、泉港北部、东部、本来属于莆田县的新厝乡在1956年被从莆田县划到福清、渔溪镇西部本来属莆田县,称为苏田里,东张乡西部也本来属莆田县,称为安香里。传说,福建人里面普遍觉得莆田话最难懂,最难学,大家觉得呢?闽北方言主要分布于唐代的建州,也就是建瓯。分布在除了邵武市、光泽以外的南平大部地区、以旧府城建瓯音为代表。闽北方言分为东西两片口音。东片以建瓯音为代表,西片以建阳音为代表。闽赣方言区属于富屯溪流域和建溪上游,邵武市、光泽、建宁、泰宁、将乐,以府城邵武口音为代表。其附属的过渡片(将乐等县)原是南剑州及后来的延平府(今永安、沙县、三明部分、1970年划给三明的尤溪部分),属于建溪流域。永安方言区分布在永安、沙县、三明部分、尤溪部分,沙溪贯穿其中。永安、沙县分别为南北两种不同口音的代表。其实写完这么多,还是觉得有很多方言遗漏的,大家的家乡都在哪,说哪些话呢?

现在宝宝都说普通话,学方言有哪些好处?

现在儿童都讲普通话,长大成人以后,因为工作需要会全国各地走,语言到处通行,应该说是一件大好亊。但是从小方言都不会讲,并不是好事,换句话来说,应该说是非常不好的事,这是全国多年来,全面推广普通话的结果。我觉得不管是教普通话还是方言,要坚持家里的语言环境是一致的,单一的,这样能够让小孩迅速进入到模仿角色,从而打开后面仿说的学习语言的大门。而现在年轻父母基本都是有自己工作的,很多小朋友可能不到学龄阶段就送去托班,托班哪一家讲方言?而去托班的小朋友,比如说小女生,她们在语言能力方面的发育较快,不少也会讲话了,基本上也是讲普通话,所以她们在玩的时候也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会指使你的小孩做什么怎么玩。按照我家小孩的情况,我还是执意让小孩把普通话给学了,后续再考虑学习别的方言。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觉得方言就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吧,统一语言很有必要,我小孩5岁以前跟我父母呆在农村,那家乡话说得比我还好,5岁后带在身边,现在已经不会说我们家乡话了,听得懂。但他跟同学学会了当地的家乡话,偶尔冒出几句。孩子一直说普通话,不会说家乡话,我觉得这件事可以证明孩子跟上了大部分孩子的节奏。毕竟全国各地都推广普通话,如果一个孩子只会讲家乡话,不会讲普通话,那么就会在人际交往上出现问题,毕竟家乡话还算是小众的,而普通话算是大众传播的,因此,孩子讲普通话,我觉得是好的。全国都在推广普通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普通话是要考级的。等孩子们到了大学以后就知道了,普通话需要考级,拿下一个证书,才证明你的普通话讲的很标准。因此我觉得孩子从小推广普通话,对于他长大以后和别人的交往是绝对有好处的。周围有很多小孩在他们成长的路上,他们的父母都很舍得花钱,而且长辈们对孩子的语言影响,他们认为也是很重要的,不会让方言很重的长辈来带孩子来影响孩子。

中国共有七大方言,你的家乡话属于哪一种方言有必要保留方言吗?

其实关于方言的分类,至今争议颇多,其中认可度比较高的有七大方言、八大方言、十大方言等几种分法。以上这些都是指方言大区,一个大方言区内部仍存在语言差异,因此方言之下又分次方言,次方言内部还可以再分为若干土语。有的方言大区内部的次方言是有很多的共通性的,但是有的方言大区内部分歧本身就极大,虽然是一个方言大区,但是内部彼此沟通都十分困难,最极端的例子就是闽语(闽方言),粗略的可分为闽北、闽南、闽中、闽东,往下细分还能分出十几种,但是彼此交流困难极大。所以呢,无论是七大方言、十大方言等哪种分法,都是为了进行一个基本的初级分类,方便进行文化发掘和研究。我本人呢,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北方人,生于黑龙江鹤岗市,爷爷是河南人,奶奶是山东人,外公是吉林人,外婆是黑龙江人,正八经的四省混血。大学呢是在西安读的,工作后足迹遍布中国北方,出差路过的城市不算,在当地生活、工作半年以上的城市就有合肥、潍坊、青岛、唐山、天津,现在在天津成家、生活。给我的感觉就是北方方言,无论是东北话、山东话、河南话、陕西话、甚至是四川话,最大的区别就是声调上的差异,所以只要是慢点说,仔细听,互相之间沟通基本不会有什么障碍。而方言可以说是进行历史研究的活化石,尤其是民族大迁徙方面。历史上,我国分别在西晋、北宋、明末等时期遭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进而引发了大批北方汉人南迁。而到了清末,我国国力直线下降,普通民众民不聊生。底层农民为了生活,纷纷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又引发了三股民族迁徙大潮。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交恶,又正好赶上自然灾害,而我的爷爷奶奶就是那时候从老家去到东北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大学时候,我一室友梁某家是齐齐哈尔市下面的农村的,我还有一室友王某是山东潍坊的。大学里平时都是说普通话,而晚上一般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说一说刚到大学的生活,跟家里人打电话嘛,当然说家乡话了。而这时候,我听到梁同学和王同学竟然都说山东话,虽然自己听个大概意思,但是他们的发音相似的让我惊讶。而后来隔壁寝室的一个吉林来的万某,给家里打电话竟然操着一口皖北方言。这说明在很多东北地区的农村,祖上闯关东来到这里的方言保留了下来。

中国的七大方言是什么?

七大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其中,官话方言又称“北方方言”,其他六大方言可以合称“南方方言”。总体来说,官话方言内部差异较小,使用不同官话方言的人能够互相通话;南方方言和官话方言以及南方方言内部分歧较大,使用南方方言和使用官方方言的人以及使用不同南方方言的人往往无法通话。一个大方言区内部仍存在语言差异,因此七大方言之下又分次方言,次方言内部还可以再分为若干土语。例如,闽方言分为以下七区:闽东区、闽南区、闽北区、闽中区、莆仙区、邵将区和琼文区。闽南区又可再分为泉漳、大田、潮汕、雷州四片。扩展资料:中国的语言学家对于汉语语言的划分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把汉语划分为七大语言,有人划分为五大语言,也有人分为六大语言、八大语言,甚至九大语言。但是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划分方式,这些"大语言"内部的使用者有时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语言区,人们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差别。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方言参考资料:中国网—中国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