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金刚腿

时间:2024-03-04 16:58:54 编辑:阿旭

金刚腿的相关传说

据说,金刚腿原有两条,另一条在北岸,与现存这条隔江相望。古时福州万寿桥有座桥墩塌了,投了许多石料都被湍急的江水冲走,想了许多方法都建不起来。后来一位高僧认为此处水流湍急,寻常石块当然无从存身,只有将具有神力的金刚腿凿来沉入江底,方能镇住江水。后来人们将那条金刚腿凿下来投入江中后,桥墩果然很容易就修复了。此事载于《长乐县志》。至2013年仍存留的这条金刚腿上方有我国著名海军宿将萨镇冰题的“金刚濯足”四字石刻。 金刚腿和闽江口的五虎礁、南北龟、皇帝井等同列为“闽江七景”。周边景点还有:渔人码头、郑和广场、月亮湾、郑和雕像、琴江满族村、三江口水师营房旧址等。

有关河北省“三年大变样”工程举行中学政治方面的解析

  路过。。能告诉你这么强悍的问题怎么解决 。我就入党做领导了 下面转了别人一个建设家乡的论文 你看看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论文)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福州为了改善城市园林绿化面貌和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最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在城市的滨水区域,建成大量的公共绿地。这些绿地来看各有特色,服务对象不同,已形成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也不尽相同。回顾这些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现状,颇有收益。

  (1)为住宅小区居民服务的滨水供给绿地,往往紧。邻城市住宅新村,绿地宽度小。如白马河公园滨水绿地,宽度一般只有几十米、二十几米,最多也只有30~40m,沿着河岸建设,地势平坦。建成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一些景观小品,景观特色多小巧玲珑;再如1990年建成的福州白马河公园,面积5.82h㎡,紧邻黎明新村、上海新村;1991年建成的福州晋安河公园,面积15.51h㎡,紧邻洋下新村、浦下新村、王庄新村。这些新村与滨河公园,只隔着宽七八米马路,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其服务对象是新村居民。这类绿地面积83.7h㎡,约占滨水公共绿地的24.5%。

  (2)城市滨河道路绿地,一般都跟随城市道路而延伸,绿地宽窄不一,或宽不足10m,或宽40~50mk,滨水绿地环境多是城市河边荒地、杂居地。经改建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也都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且都注意使用景观小品。例如1988年建成的福州仓前公园,面积1.5h㎡;1996~1997年建成江滨大道的公共绿地,沿路长26km,宽度8~15~20m不等,面积近28h㎡,作为街头开放性道路公共绿地,空间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这类绿地面积60.3h㎡,约占滨水公共绿地的17.7%。

  (3)滨水区域大面积拆迁危旧房,建成公园绿地。近年福州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对沿江几万平方米的违章搭盖及破旧危房进行拆迁。新建成的滨水区域,如闽江公园,北岸线长5.5km,河岸绿地宽100~200m,面积47.5h㎡;南岸线长7km,河岸绿地宽150m左右,面积达6.5万㎡,使福州滨水城市空间景观得道改造提高,美化了城市景观形象。

  (4)利用滨水滩涂自然绿地,建成可供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这类绿地的沿岸植物生长茁壮,绿化景观良好,并能较好地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原貌。例如,现在正在建设的福州金山公园,位于福州金山新区南部,三环路一期东侧,东邻城市旧防洪堤――建新南堤,西界规划道路。公园建设基地,自然景观资源条件优越,大树成荫,物种丰富。还有很多体现福州榕城地方特色的古榕树,白鹭纷飞。河湾水面宽阔稳定,宽达100~200m,公园景观具有浓郁的村野湿地自然生态风貌。

  (5)把滨水的采矿迹地建成滨水观光风景游览区。这类公共绿地沿江河两岸透迤而下,原地貌荒凉破败,经整治后,迅速改变了滨水区域开放空间景观,成为优美的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地。如长乐市沿闽江口金刚褪附近3km的江岸,原是采掘花岗岩石材的坛口迹地,开采了几十年,岩壁陡峭,植被残缺,土壤流失,自然生态被破坏。经过长乐市近两年的整改,利用了滨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资源,使滨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资源,使滨水采矿坛口迹地得到再生利用,建成为优美的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地。

  (6)利用原有湿地地貌建成湿地保护区。例如,在闽江口,还未被人为严重破坏的自然湿地,就有鳗鱼洲湿地、道庆洲湿地,还有在福州金山新区堤外建成的湿地公园,它们都是利用滩涂沙地植被与水滨等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形成保护自然生态景观板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廊道。

  以上6种市域滨水区域,有效地提高了滨水绿地生态空间景观水平,改善了群众居住、休闲、娱乐、健身等环境。

  2.滨水绿地设计创意理念及形成空间景观效果

  2.1 创建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景观

  处在城市居民新村附近的内河滨水开放空间,规划设计考虑为新村居民服务。这类滨水绿地的服务半径在500m之内,要求创建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景观,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创意理念,并通过各种设计措施来达到目的。

  在滨水公共绿地空间中,设计按照人体行为工程学原理,安排多种健身设施与器具,创造舒适休闲建身空间环境。游步道宽1.2~1.5m,以便两个人相向步行,能宽松地通过在林荫下漫步。路面铺装应平坦,尽量在临水面安排铺装广场,设置较舒适的坐椅,让人近水观赏,游赏水景。

  2.2 追求园林植物群体美景观,发挥大自然生态群落效应

  园林植物群体美,是现代风景园林美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通过相近植物与同种植物按园林艺术美的韵律节奏与比例协调关系的组合布局,表现植物群体规模,以体现景观的气势雄伟,并且表现组合植物景观美。园林植物按生态规律布局,最大限度发挥植物自然生态群落效应,改善生态环境;并为城市输送大量氧气,成为“城市绿肺”,最大限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如晋安河公园、光明港公园的绿化。现着重论述晋安公园植物群体景观。晋安河公园位于晋安河两岸,开辟出宽20~30m的带状滨水开放公共绿地,长约7km。公园岸边有丰富的观赏立面,林冠线起伏变化,色彩与季相变化丰富,最主要的是晋安河公园追求壮观的园林植物群落,体现群体美的景观特色,从南到北,有葵林景区,南洋杉景区(爱乡园),椰林春月景区。

  葵林景区位于晋安河公园王庄新村河岸段,沿河长200多m的滨水绿地。疏密相间,自然群植高3~8m的大蒲葵林。设计布局三五成丛,数丛成群,株间距4~8m,并安排3块200~300㎡的林间疏林草坪。葵林边缘及河岸边还配置有成丛的美丽针葵、七姐妹、南迎春、扶桑、九里香球等灌木花卉,为葵林景区增添了色彩变化,丰富了层次与季相的变化。昂扬挺立的蒲葵林,令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怀,其葱绿茂密的蒲葵林纯林之景观,充满了浓郁的亚热带南国风光。

  爱乡园景区位于福马路北晋安河东岸200多m的河岸绿地。自然群植有92株高几十米的南洋杉林,主要树种是塔形南洋杉、肯氏南洋杉和毕氏南洋杉,形成开放式滨水公共绿地空间景观。岸边及绿地边缘植有马樱丹、南迎春、榕树球、扶桑及红花羊蹄甲等植物,形成南洋杉林。柔和的水平线与南洋杉的雄伟垂直线形成鲜明对比,在水中呈现出优美的垂直倒影。

  椰林春月景区,在晋安河桥北、晋安河西岸近长1km的河岸开放式绿地。设计种植棕榈科混交林,植有蒲葵、华盛顿蒲葵、美丽针葵可、假槟榔、皇后葵、丛生鱼尾葵、长穗鱼尾葵、大王椰子、散尾葵、棕竹等棕榈科植物30多种,还有黄金叶、小蜡球、红刺林投、象腿丝兰、南迎春等植物。大量的乔灌地被草坪植物组合,形成自然群落,成为城市生态廊道,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具有滨水带状绿地群体美的植物景观,还有光明港的蒲葵混交林、羊蹄甲混交林带。

  2.3 充分利用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展现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特色

  结合地形改造,发掘利用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历史人文景观。这一设计理念,是福州滨水开放绿地空间又一景观特色。

  例如,长乐闽江出海口,历史上曾是明朝郑和7下西洋船队候风与补给驻泊地。长乐市为了开发建设闽江出海口风景旅游观光带,建成长3km的滨水开放公共绿地空间。为了纪念郑和7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壮举600周年,把其中一段以前曾是闽江船运码头滨水的长800m的绿地景区,开辟为“郑和广场”,面积近4.5h㎡。充分利用郑和船队7下西洋,以长乐为出发驻泊地的历史,建成祭海誓师台、三宝亭、了望台、郑和兵营、亲水船平台、郑和史迹纪念馆以及郑和雕像,配置各种树木、花卉、草坪。对过去的采石坛口、砂石地,覆土0.50~1.00m,并清理岩壁,种植各种榕树、芒果、棕榈科乔木,以及垂直攀援植物和时令花卉,形成优美的滨水公共绿地。开放之后,游人络绎不绝。

  再如,两年前建成的闽江北园闽风园,面积5.81h㎡。在防洪堤外侧,利用当地原有造船厂遗址,突出展现福州2000多年的古城历史文化与船政文化景观。精美的“闽都春秋”巨型浮雕,向人们述说福州的许多壮阔伟业,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长廊,并成为中外游人的必到之处。

  2.4 根据亲水性的设计理念,创造各种亲水景观

  亲水是人类的特性;水是园林的灵魂。因此,充分展现人和水的景观关系,是滨水开放空间的又一设计理念。

  江滨公园闽水园,面积1.5h㎡。以闽江文化为主线,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技法,表达“闽水长闽江清”的设计理念,体现人与水之间共生互利的情感关系。“闽水谣”“浮雕”,叙述了闽江两岸风土人情和闽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水文化景观。“闽水魂”雕塑,体现闽都儿女激流勇进的奋斗精神,升华人与水相依共存的造园思想。临水是形成滨江水公园空间最大的特点,要把壮阔的闽江风光组织到公园临江风景的观赏透视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让游人观赏透视中。为了最大限度的让游人观赏闽江风光,并满足群众晨练及傍晚的休闲活动,江滨各个公园景区都安排大面积的临水铺装广场。

  如台江江滨公园规划了近8000㎡的铺装广场;在仓前公园也辟有3700㎡的铺装广场;在缤纷园、闽水园、闽风园等景区,都把广场延伸到水边,做各种标高的平台,让游人能与水亲密接触,满足人们对亲水性的要求。而在金沙园、西河园,则把踏步平台改为一望无垠的沙滩,让游人能在3万多㎡的沙滩,尽情嬉戏,在金沙碧水之间,沐浴阳光,享受大自然赐予的闲适放飞心情。

  而在福州长乐郑和广场,由于闽江出海口风浪较大,在其临水船形平台,加栏杆、坐凳,让人感受郑和船队万船竟发的壮观气势,也是一种绝妙的亲水性做法。

  2.5 利用自然地理生态资源建造滨水旅游观赏景观

  在滨水开放空间中,有的地段对自然地理生态资源是可资利用、充分发掘,为风景旅游光事业服务。例如在长乐闽江出海口的金刚腿景区。金刚腿原是半山上的巨岩,延伸到闽江水岸边,形成大条岩,形如天生的金刚大腿。腿弯之下空悬,如一座拱桥,脚如穿靴,脚尖翘起,自古以来就被俗称为“金刚腿”。腿上方,半山岩壁,有中国海军宿将萨镇冰题的“金刚濯足”4字石刻。在日本《福州考》一书中,把金刚腿称为仙人脚。金刚腿和闽江口五虎礁、南北龟、皇帝井等,并称为“闽江口七景”。据历年水文测定,金刚腿靴底标高4.83m,腿踝标高8.42m。而60年以来,福州马尾平均水位标高仅2.76m,最高水位仅6.48m。历来无论闽江大水,还是海潮大潮,都不会淹过金刚腿的腿踝。所以俗语有“大水淹不到金刚腿”。建成的金刚腿公园,专门在滨水岸边勒石,记述金刚腿采石坛口开拓为公园的事迹简介,以及金刚腿的历史、自然地貌传说。

  在金刚腿景区,还有一个自然地貌景观,即金刚腿刚好处于闽江入海口谈水和海水的分界线上。故腿股内外,水有咸淡之分。闽江上游的漂木和浮物,由于海潮顶托作用,也都在金刚腿附近水面打转。2002年,金刚腿公园特在此辟建海水、淡水分界碑,以此体现金刚腿自然地理景观。

  上述的滨水自然地貌景观,都是自然历史遗留和演替形成的,经过人为加工整理、再生利用,形成著名自然地貌景观。还有一类滨水自然地貌景观,是大自然赋予的,要加以保护,才能永续利用——即滨水自然湿地景观。

  目前,福州市区域闽江滨水自然湿地,有多类近城滨水区域已进行开发保护。如金山湿地公园只是在清理原有自然地貌的基础上,种植各种乔灌木,利于自然湿地的保护。

  还有一类是面积较大的湿地,自然原生地貌离城稍远,人为扰动较少。此类湿地要依法严加保护,严禁开发利用。如道庆洲自然湿地景观,严禁开发利用。如道庆洲自然湿地景观、鳗鱼洲自然湿地景观等,只有严加保护,才能成为永久的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斑块。这类湿地一经开发,则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破坏作用。

  道庆洲湿地面积约2.3k㎡,距离市区不足10km,是最靠近福州城区的大型湿地,位于闽江、五龙江、白龙江3条江汇合处。涨潮时几乎看不见,退潮时才能见道洲地。

  目前,道庆洲湿地自然条件好,各类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种子植物85种。附近水域有鱼类39种,各种浮游生物多达110种。在宽阔的潮间带滩涂,还有丰富的鱼虾,特别是甲壳类和双壳贝类等,这些都是鸟类的主要食物。由于条件适宜,在不同季节还吸引了白鹭、苍鹭为主的30多种水禽群体,到那里栖息、觅食和繁衍,曾一度成为当地独特的生态景观。

  道庆洲湿地景观的再生利用、保护,目前已引起有关的再生利用、保护,目前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民间资金及组织,参与了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2.6 根据规划设计理念建设充满寓意的滨水造型景观

  一般园林设计者,通过各种设计思维活动创立理念,运用各种园林植物、园林景观小品和构筑物,及各种规划构图等,建成隐含各种意念的造型景观,即意象景观。“九洲方圆”是为纪念第三十一回旅日福建同乡访华恳亲团在榕举行,而规划设计的。位于晋安河公园中段爱乡园内,南有南洋杉草坪,北有樱花园,主景点是20m x 20m方圆叠加的花坛平台。底层方形平台上的花坛,种有梅花、樱花、腊梅各9株,以及反映榕城乡土特色的榕树球、茉莉花;上层圆形平台中心,是高6.3m的“环球同凉热”不锈钢雕塑,雕塑基座呈九角形,磨光花岗岩贴面,圆形平台地面划分9个弧形地块,按图案铺及火烧板与磨光花岗岩板。精雕细琢9个梅花浮雕图案,象征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上下两层平台踏步9级,“九洲方圆”,寓意中日两国人民传统以友谊如日中天,如梅花一样高洁,如樱花一样灿烂好。

  闽江公园的望龙园景区大门口,是望龙造型是全园标志性景观,是根据福州唐末闽王王延钧在江滨钩白龙,飞舞上天的历史传说设计的。巨龙昂首远望、腾飞起舞。

  能容纳2500人的露天演歌台,为缤纷园景区的主景物,围绕演歌台,为缤纷园景区的主景物,围绕演歌台有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水景,还有螺旋式、错落式的看台和5组帆形钢架造型,宛如江中乘风破浪的白帆,蔚为壮观。

  在长乐闽江口风景旅游观光区,有一个“吉祥公园”景区。根据吉祥长乐的主题,按照中国传统吉祥寓意,进行石刻浮雕组景,其主题是“万象更新”雕塑。在榕树、竹林丛中,小路蜿蜒向前,设立组雕巨石景观序列;一帆丰顺、四海升平、八卦太极、万象更新等,表达了和平幸福、吉祥安康的美好意愿。

  当然,福州市域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有的住宅新村紧挨内河边,绿化带很少;有的大江边的滩涂沙洲湿地,正逐步被改造成生活居住地。因此,开发与保护滨水区域的矛盾还很严重。滨水区域开放空间的保护与再生利用,还是一项艰巨的历史课题,有待我们去研究。


闽江口金刚腿的传说?

号称闽江七景之一的“金刚腿”。说起“金刚腿”沿江两岸都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 古时候在闽江口,有一条白鱼精和一条青鱼精。它们为了争夺地盘,率领部下在江里厮杀、搏斗,兴风作浪危害两岸的父老乡亲。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就派一尊护法金刚用双腿各踩一条鱼精,闽江口才得以风平浪静。 到了元朝,福州城要建一座跨闽江的万寿桥,桥建到中间的时候,工匠们四处找不到一块适合做主横梁的石料,而官府对造桥有时限,如果不能按时完工,他们就要杀掉这些工匠。 这时有一个叫王法助的头陀,为了救这些工匠就狠心截下金刚的一条腿,说也奇怪“金刚腿”没有截下时他们量的尺寸刚刚好,但截下运到福州时却发现变短了一些,但还能免强装的上去,然而,那条被截去“金刚腿”的地方,却流了七天七夜的红色血水。桥是按时建成了,建桥的工匠得救了。 这座万寿桥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被一场洪水冲垮,那只救命的“金刚脚”永远浸到了桥下。由于金刚少了一条脚,白鱼精趁机逃脱,从此闽江又开始风起浪涌,幸好还有一条腿踩住青鱼精,江面上才不至于发生狂涛巨浪。但不管白鱼精如何兴风作浪。它掀起的浪涛都不能超过“金刚腿”的脚面,所以闽江无论发多大的洪水,洪水都只能在“金刚腿”的脚底。由于有“金刚腿”的保护闽江极少泛烂成灾。“金刚腿”这地方是闽江水和海水的交汇处,这是金刚为造福他大腿以西的广大人民,使他们能更方便地使用闽江水,迫使海水不许越此雷池半步。 “金刚腿”是一块天然奇石,它像一条巨大的人腿从山岭直伸江滨。岩石面上有几条又宽又大的石纹,像一块块鼓起的肌肉,给人以一种力大无穷,法力无边的感觉。腿部下的岩石是悬空的,留出一片又大又宽的空隙,这空隙使“金刚腿”的轮廓更加清晰,形象更加逼真。腿部岩石是黑色的,与四周采石场开采后的白色形成鲜明的对照,就像金刚穿上了黑色的长靴子。 在“金刚腿”有两处摩崖石刻,一处刻着“金刚腿”,一处刻着“金刚濯足”分别是民国十年福建督军李厚基和北伐时期海军总司令萨镇冰书刻的。可见历史名人对民间美好的传说也是深信不疑和敬仰的。这美好的传说寄托着劳动人民斩妖除魔永享太平的美好心愿。


记得有首歌 是我有金刚腿 你有铁头功 哪是什么歌啊

歌名:少林功夫好演唱:周星驰,黄一飞作词:秦小站作曲:秦小站歌词:少林功夫好啊,真滴好少林功夫棒啊,真滴棒我是铁头功,无敌铁头功你是金刚腿,我是金刚腿少林功夫好耶,真是好咦咦咦咦,少林功夫好耶太棒了,少林功夫够劲顶呱呱呀,我是金刚腿金刚腿,他是铁头功哇吼哇吼哇吼,哇你个头扩展资料:《少林功夫好》是电影《少林足球》中的插曲,由周星驰,黄一飞,在落魄时在酒吧打工所演唱的曲目。歌词朗朗上口传唱度高,当时广为流传。《少林足球》是由周星驰自编自导自演,赵薇、吴孟达、谢贤、黄一飞等联合出演的喜剧片。该片于2001年7月12日在中国香港上映。影片讲述了穷苦潦倒却心怀功夫的星自创少林足球队,并取得成功的故事。其他版本:歌名:少林功夫好演唱:AV大久保作词:AV大久保作曲:AV大久保歌词:少林功夫好,真是好少林功夫棒,真的棒你有金刚腿,我有金刚腿我有铁头功,嗷嗷我有金刚腿,嗷嗷我拳拳虎虎声风,虎虎声风我掌掌黯然销魂,黯然销魂愿你我惩强扶弱,惩恶除奸扬我国威,我佛慈悲少林功夫好,真的好少林功夫棒,真的棒你有金刚腿,我有金刚腿我有铁头功,嗷嗷我有金刚腿,嗷嗷我拳拳虎虎声风,虎虎声风我掌掌黯然销魂,黯然销魂愿你我惩强扶弱,惩恶除奸扬我国威,我佛慈悲

有关于海洋的资料

1、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2、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3、世界各大海洋的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3.5%,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4、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冷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扩展资料:海洋资料——洋流分布:各大洋洋流的分布和流动的方向虽然很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1)在赤道至南北纬40°或60°之间,形成一低纬度环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成逆时针方向。每个环流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属于寒流。(2)在北纬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纬环流。其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环流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季风洋流。冬季吹东北季风,表层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洋

如何管理海洋资源?

当务之急,应加大执法力度,理顺海洋管理体制。近20年来,我国先后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二十几项,为加强海洋资源开发与综合管理打下了基础。但也应该看到,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有些法律、法规在执行上显得滞后。应根据海洋经济的发展,切实执行《中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海洋岛屿开发管理法》、《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法》等海洋法律。同时,还要加快与国际法接轨,扩大海洋立法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尽快完善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法律体系。此外,应加强海上执法队伍建设。面对我国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我国应加大投资,组建一支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综合一体化的执法队伍,增强执法合力,提高执法效率,优化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法治化机制,真正做到依法治海。为了全面掌握中国海域海洋资源、环境状况,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各省开展了全国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综合调查和多次海洋环境污染基线调查。同时,建立起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区环境监测中心和海洋环境监测站为主体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及其业务技术支持体系;组织并领导了由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门监测机构组成的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和沿海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环保部门、海洋部门、海事部门、渔业部门按照法律分工,加强了对陆源污染、海洋倾废、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船舶排污的控制与管理,为防治海洋环境污染,遏制环境恶化势头,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建立并实施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防止了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损害。为加强海洋倾废管理,我国不断完善倾废管理制度,积极履行《1972年伦敦倾废公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了38个海洋倾倒区,对海洋倾废活动进行了规范,有效地控制了海上倾废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我国重视海洋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环境的保护,专门制定了《渔业水质标准》,建立了休渔区、休渔期和限量捕捞制度,重点对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养殖场进行了保护。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人民政府加强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海洋局颁布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目前已建立各种类型海洋自然保护区59个、海洋特别保护区2个,为保护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做出了贡献。为实施依法治国的伟大方略,扭转海洋环境恶化趋势,我国修订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新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较完备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和较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为依法管海、护海提供了法律保障。针对渤海资源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状况,国家海洋局从1996年开始,开展了对渤海综合整治的研究,现正在国家计委的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渤海综合整治规划”,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使渤海的资源与环境功能得到恢复。所谓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力求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来维护海洋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海洋资源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含3个特征:1.持续性。体现在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两个方面。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建立在海洋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之上,要求海洋生态系统构造完整和功能齐全。只有维持生态构造的完整性,才能保证海洋生态系统动态过程的正常进行,使海洋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强大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海洋资源的多用途引发的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以及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理念、方式和方法,都直接关系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正确解决资源质量、可利用量及其潜在影响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利用资源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资源种群多样性、资源遗传基因多样性,并要在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前提下整合资源方式,减少资源利用中的冲突和矛盾,提高资源的产出率。2.协调性。首先是海洋资源的利用应与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保持协调与和谐,表现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协调、陆地系统与海洋系统以及各种利益之间的协调,以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公平性。即当代人之间与世代人之间对海洋环境资源选择机会的公平性。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性要求任何一种海洋开发活动不应带来或造成环境资源破坏,即在同一区域内一些人的生产、流通、消费等活动在资源环境方面,对没有参与这些活动的人所产生的有害影响;在不同区域之间,则是一个区域的生产、消费以及与其他区域的交往等活动在环境资源方面,对其他区域的环境资源产生削弱或危害。世代的公平性要求当代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对后代人对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造成不良影响。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达到以下目标:1.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海洋开发和海洋服务领域的技术水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海洋经济增加值;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发现新资源,利用新技术,形成和发展海洋新产业,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对海洋可再生资源而言,要改善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既要尽可能多地对其进行利用,又要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和维持其可持续再生产能力;对海洋不可再生资源要有计划地适度开发,不要影响后代人的利益。3.优化配置海洋资源,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4.海陆一体化开发,统筹制定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逐步形成临海经济带和海洋经济区,推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5.开发与保护协调。制定海洋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规划,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执法管理;重点加强陆源污染物管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防止破坏海洋环境。6.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统一协调的海洋开发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各种海洋开发活动的协调管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多种多样,既有典型的红树林生态系、珊瑚礁生态系、河口生态系,也有数量庞大的港湾,成为中国近海生物繁衍、生长的摇篮,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我国管辖海域的资源和环境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海洋经济以及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由于中国人均海洋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又日益增多,使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科技和教育等手段,对海洋开发活动进行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和监督,以保证合理利用海区的各种资源,促进各行业协调有序发展,提高整个海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要重点强化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最终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建立大海洋生态系监测与保护体系和环境预报服务体系;建立布局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并加入国际海洋自然保护区网络,在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提高沿海居民生活水准,开展大洋、极地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公海生物资源。为防止海洋生态系的退化,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强生物物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计划地建立相当规模和数量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保留区,形成区域性、国际性海洋自然保护区网,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改善及完善各种有效的开发利用技术措施,合理利用经济鱼类;完善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加强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维护海洋生态系的良好状态,形成养护、研究和管理的国际合作机制。海洋和海洋资源具有一定的公有性,因此许多海域和海洋资源各国都可以利用。世界海洋总面积的35.8%以领海大陆架的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的形式划归沿海国家管辖,其他64.2%(约合2.3亿平方千米)的区域仍为世界公有。在划归沿海国家管辖的水域内,船舶航行仍是自由的,因此也具有公有性质。即使是各国的领海,其他国家的船舶也有无害通过的自由。公海和国际海底的资源是世界共有的,各国都有权开发利用。各国通过交纳一定的养护费可以获得别国管辖海域渔业资源的捕捞权,内陆国可以在沿海国管辖海域内获得一定数量的剩余捕捞量,这些规定与陆地资源利用存在很大差别。因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必须树立全球意识,加强国际合作。我国政府一贯主张沿海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护海洋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但经济发达国家负有更大的责任;加强国际合作要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处理海洋环境问题应当兼顾各国现实的实际利益和世界的长远利益。中国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沿海和海洋环境的同时,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为保护全球海洋环境这一人类共同事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国支持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系统开展的环境事务,是历届联合国环境署的理事国,与联合国环境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已缔结和参加了多项国际环境条约,涉及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条约和协议主要有《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72年防止倾倒废弃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1973/78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和《197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