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俊彩星驰

时间:2024-03-04 20:06:29 编辑:阿旭

“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是什么意思?

“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指洪州境内的建筑如云雾排列,到处都是。雄州,大州;有才能的人士如流星一般奔驰驱走。俊采,指有才华的人。出自于《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如何理解?

《滕王阁序》是公认的传统名篇,但对文中“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两句的注释、翻译,一直未见到有让人满意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给“雄州雾列”的注释是:“指洪州境内的建筑如云雾排列,到处都是。雄州,大州。”给“俊采星驰”的注释是:“有才能的人士如流星一般奔驰驱走。俊采,指有才华的人。”人教版的高中《语文》(必修五)给“雄州雾列”的注释是:“雄伟的大州像雾一样涌起。这是形容洪州的繁盛。州,指洪州。”给“俊采星驰”的注释是:“杰出的人才像星星一样。形容人才之多。俊采,指人才。星驰,众星是运行着的,所以说‘驰’。”两部教材给这两句所作的注释、翻译,其中对“雄州(州)”、“俊采”的注释是可以理解的,其他的注释、翻译,有的不完全准确,有的实在没有可取之处,也不合逻辑。苏教版教材注释中的“建筑”是增字为训,句中哪有词语包含“建筑”的意思?“云”也是无中生有。还有,把建筑比作“如云雾排列”也是极不合理的。“云”是翻卷漂浮着的,“雾”是浓密的,“建筑”与“云雾”怎么能有联系呢?笔者利用电子书在《二十五史》中检索“雾”的使用情况,没发现有将“雾”比喻为“建筑”的。


“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是什么意思?

大意为: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全文为: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意为: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打开雕花精美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对偶工整,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近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俊才星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啊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出自《腾王阁序》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给“雄州雾列”的注释是:“指洪州境内的建筑如云雾排列,到处都是。雄州,大州。”给“俊采星驰”的注释是:“有才能的人士如流星一般奔驰驱走。俊采,指有才华的人。”人教版的高中《语文》(必修五)给“雄州雾列”的注释是:“雄伟的大州像雾一样涌起。这是形容洪州的繁盛。州,指洪州。”给“俊采星驰”的注释是:“杰出的人才像星星一样。形容人才之多。俊采,指人才。星驰,众星是运行着的,所以说‘驰’。”两部教材给这两句所作的注释、翻译,其中对“雄州(州)”、“俊采”的注释是可以理解的,其他的注释、翻译,有的不完全准确,有的实在没有可取之处,也不合逻辑。
有人认为可以这样理解:“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运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合起来说就是“雄州俊采雾列星驰”,以此来比喻洪州城中的人才多且为国家大事急速奔波。这样理解的根据何在呢?
先说“雄州”。《汉语大词典》把“雄州”释为“地大物博人多,占重要地位之州”,并举有三个语例,分别是:①南朝梁何逊《与建安王谢秀才笺》:“夫选重雄州,望隆观国。”②唐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遇饯崔使臣序》:“凭胜地,列雄州,城池当要害之冲。”③清黄景仁《颍州西湖》诗:“昔时赋诗传盛事,文献相续夸雄州。”《滕王阁序》中的“雄州”当取这个意思。
  次说“雾列”。《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未收“雾列”一词,在许多典籍中也未见有使用的。因此,要解释这个词得分别从“雾”和“列”入手。我们知道,“雾”是雾气。由此可比喻为“浓密、盛多(《汉语大词典》)”。还由于“雾”可聚可散,所以“雾”与其他动词组合,可以用来比喻众多的人或聚或散。如:
  ①蒯通曰:“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于时云兴之将带州,猋起之师跨邑,哮阚之群风驱,熊罴之族雾合。(《晋书·陆机传》)
  ③晋余黎民,将云集雾聚。(《宋书·索虏传》)
  ④宾僚雾集,教义风靡。(《隋书·潘徽传》)
  ⑤武夫奋略,战士讲锐。电骇风驰,雾散云披,变诈乖诡,以合时宜。(《后汉书·蔡邕列传》)
  ⑥宜选敢悍数千,骛行潜掩,偃旗裹甲,钳马衔枚,桧稽而起,晨压未阵,旌噪乱举,火鼓四临,使景不暇移,尘不及起,无不禽铩兽詟,冰解雾散,扫洗哨类,漂卤浮山。(《宋书·袁淑传》)
  ⑦所以周无上算,汉收下策,以其倏来忽往,云屯雾散,强则骋其犯塞,弱又不可尽除故也。(《隋书·梁睿传》)
  ⑧神来何从?馺然灵风。神去何之?杳然幽踪。伊神去来,雾散云烝。(《宋史·郊祀志》)
  从以上所举的8个语例中可以看出,“雾”是用来比喻人多的。所谓“雾集”比喻“天下之士”像雾聚集一样(归来)。例②③④可以以此类推。所谓“雾散”比喻那些人像雾散去一样消失。
  那么,“雄州雾列”中的“雾列”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雾列”当与“雾集”、“雾聚”的意思相近,“雾”比喻人多;“列”取“密布”的意思。《广雅·释诂三》:“列,布也。”“雾列”指人才像浓雾密布一样多。王勃为什么不选用常见的“雾集”、“雾聚”、“雾合”这类说法,而仿造一个“雾列”呢?这正反映了王勃用词的讲究、灵活与准确。王勃在这里是赞美洪州城中的人才多,不包含自己。如果选用“雾集”这类说法,就包含自己了,因为他自己也是从别处到洪州城中的,所以他才会把“雾集”这类说法换做“雾列”。
  笔者在《二十五史》中检索用“雾”比喻人的使用情况时有个有趣的发现,自《旧唐书》以后,就不见有用“雾”来比喻人的语例了。上面例⑧是《宋史》中的语例,但是用来比喻神的。这或许是今人为什么忽略了用“雾”比喻人的原因之一吧。
  再说“星驰”。《汉语大词典》中收有“星驰”这个词,并列出3个义项,分别是:①如流星飞奔。②连夜奔走。③犹竞争。其中第③个义项与本文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所以不作述说。“俊采星驰”中的“星驰”如果直接照字面义去翻译,像苏教版教材注释那样处理,很显然不好理解。有才能的人为什么要像流星那样奔走呢?王勃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些疑问都不好回答。那么,这里的“星驰”该如何理解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典籍中使用“星驰”一词所要表达的意思。
  ①近者王如乱北,杜弢跨南,二征奔走,一州星驰,其余郡县,所在土崩。(《晋书·陶侃传》)
  ②今遣行护军将军臧质等,赍皇帝玺绶,星驰奉迎。(《宋书·范晔传》)
  ③陛下欲百官羽仪,星驰推奉,臣前后固执。(《宋书·文五王传》)
  ④臣即日便应星驰归骨辇毂。(《宋书·顾琛传》)
  ⑤及丁文皇帝忧,时为齐随王谘议,随府在荆镇,仿佛奉闻,便投劾星驰,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梁书·武帝纪下》)
  ⑥跃马裹粮,星驰电发,扑讨虔刘,肆陈斧钺。(《魏书·高允传》)
  ⑦即遣尚书邢峦总精骑五万,星驰电驱。(《魏书·田益宗传》)
  ⑧王将命驾致请,佐史前后星驰报之。(《北齐书·冯伟传》)
  ⑨永进曰:“此贼既无城栅,唯以寇抄为资,安则蚁聚,穷则鸟散,取之在速,不在众也。若星驰电发,出其不虞,精骑五百,自足平殄。(《周书·段永传》)
  ⑩胡悉贪而信之,不告始毕,率其部落,尽驱六畜,星驰争进,冀先互市。(《隋书·虞世基传》)
  以上所举的10个语例中的“星驰”,不管怎么翻译,都是描写迅速奔走的。或为军事,或为政事,或为其他的要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再回到《滕王阁序》原文中看“星驰”,就好理解了。原来王勃所说的“俊采星驰”是说洪州城中有才能的人都在像流星飞奔一样(为国家的政事而奔波)。这样理解和文中的描写正相吻合。如下文所描写的“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通过以上的分析论述,我们可以把“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译为“地大物博的洪州城中英俊的人才像浓雾密布一样到处都是,像流星飞奔一样(为国家的政事而奔波)。”
  这样理解,也许有人会认为与文中的语言环境前后脱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前面的句子是“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后面的句子是“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这两组句子中的前一分句是写物、地,后一个分句是写人的。而中间的“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前后两个分句只是单一写人的,与前后的语境不协调,这该如何解释呢?其实,王勃这样安排正显示了他行文的高超与严密。从形式上看,“雄州雾列”是写地方的,内容同下一句合在一起理解才是写人的,这正像诗歌中的“借对”,形式上相对,内容上可以另作理解。如此理解,文理就自然通畅了。
  还需补充说明的是,由于“雾列”和“星驰”这两个词,有时可以理解为主谓结构,有时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所以有人会误认为这里的“雾”和“星”是名词作状语。其实不然。这里的“雾列”“星驰”是主谓结构,是用来表比喻的,不能理解为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翻译

雾列——形容气势浩盛。俊采——有才能的官吏。星驰——形容人才众多。这两句意思是地势雄壮,人物兴盛。台隍——亭台,城堑。这里指代城池。枕——占据。夷——荆楚一带,古称蛮夷之地。夏——中原地区。这一句意思是,城池据于中原与南夷的交界之处。尽——用作动词“包括”。美——优秀。这一句意思是,宾主包括了东南地区最优秀的人物。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翻译

译文: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一、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二、译文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三、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扩展资料:赏析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遇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渲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 上一篇:军嫂网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