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三子,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康熙十三子胤祥,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病故,死后令享太庙,上谥号为“贤”资料链接:1、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实为22子),满洲正蓝旗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弟兄间,惟与雍亲王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死后令享太庙,上谥号为“贤”,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满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2、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胤祥病故,年仅四十四岁。雍正万分悲痛,在八年九月初六的上谕中曾说:“朕因忆吾弟怡贤亲王在日,八年以来诚心协赞,代朕处理之处不可悉数。从前与吾弟闲谈中,每常奏云,圣躬关系宗社至为重大,凡臣工可以办理者皆当竭诚宣力以代圣躬之劳,臣心实愿将己之年龄进献,以增圣寿。彼时闻之,深为不悦,以此言为非。今日回思吾弟八年之中辅弼劻襄,夙夜匪懈,未必不因劳心殚力之故伤损精神以致享年不久。且即以人事论之,吾弟费八年之心血而朕得省八年之心血,此即默默中以弟之寿算增益于朕躬矣。”
康熙十三子,最后什么下场?
由于在康熙在位的时候就因为萧蔷之争被管压了十二年,身上落下残疾,雍正继位以后,操劳过度吐血而死 (1686—1730)清康熙帝第十三子,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胤禛念国储关系民生,即位不久,命领户部,管理三库事务。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天下浮粮,害民甚剧,在胤禛支持下,竭力剔除,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 三年(1725),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因官吏徵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 七年(1729),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廷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 一心济人利物,为国为民。经其奏准,宽免了雍正三年以前天下“积逋”,恢复了一切“诖误”。存心忠厚,听断公明。曾奉命讯鞫大案,审讯中,不用重刑,坚持以诚感人,以理服人,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虽涉及人众,而不株连无辜,使数十件大狱,件件处理平允。 精于骑射,每发必中。诗词翰墨,皆工敏清新,可惜遗存甚少。临危不惧,猝变不惊,曾随康熙围猎,猛虎突出林间,张牙舞爪,直面扑来,面不改色,从容操刀,一击而毙,见者无不称其“神勇”。他如汉侍卫之管理,守卫圆明园八旗禁兵之督领,养心殿用物制作,雍邸事务,诸皇子事务,雍正陵寝,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其一人筹划料理,而且“无不精详妥协”,甚合皇上心意。 莅事八载,精白一心,从不居功,又极谦抑,如此事君,皇上待他也非寻常,死後令享太庙,谥号曰“贤”,以褒众美,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谥法之上,以示宠褒。还特於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报。
十三爷的后代结局怎么样?他和雍正的关系有多好?
十三爷的后代承袭了他的爵位,在雍正的统治之下生活的非常滋润,吃喝不愁,每天不用工作也有大笔银子可以让他们挥霍,出入都有很多的随从跟随着他们,那场面是也相当的大。雍正还赐予了他们官位在朝中担任比较重任的官职,得到了雍正的重用,也算是人生志得意满,十三爷和雍正虽然不是同一个母亲生的,但是他们志同道合,脾气非常合得来,雍正在九子夺嫡过程中就是靠了十三爷的帮助才能夺得最后的胜利,十三爷也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最忠实的追随者,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雍正治理清朝。雍正和十三爷其实性格上有很大的出入,雍正更像是一个政治家,他的性格非常沉稳内敛,城府很深,总让人觉得琢磨不透,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步要干什么,十三爷的性格就比较直率,豪爽,行侠仗义,仗剑走天涯,更像是一个江湖上的侠客。他这样的性格也让康熙非常的喜欢,曾经也想把他立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后来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导致十三爷被关入宗人府,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在康熙的后代只有十三爷是支持雍正的。十三爷的才能非常的突出。在所有的王爷中他的军事才能十四爷不相上下。他们两个都是未来大清王朝的中流砥柱,有十三爷爷的帮助雍正才能在军事上取得优势,才能坐稳自己的位子。在雍正继位之后,八爷党多次对雍正进行了打击。每次雍正在危险的边缘的时候,都是老师三出手相救,帮助他化解了危机。
雍正和胤祥的关系有多好?胤祥的后代结局怎样?
雍正和胤祥的关系非常的好,在九子夺嫡的时候康熙察觉到胤祥有动静的时候,他一人承担了所有的事情,没有把雍正爆出来,宁愿自己被康熙处罚冷落,也要保雍正周全。当然雍正也是记得胤祥这份恩情的,所以在雍正当上君王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胤祥封王,并且重用胤祥,让他协助自己处理军机大事。而胤祥也算是对雍正忠心耿耿,可以说是用自己全部的力量来辅助雍正。就算他的权势越来越大,但是从来没有做过危及到雍正的事情。而且当雍正要给他各种爵位和赏赐的时候,他都一一拒绝。胤祥这样全心全意的为雍正效劳,他都是记在心里的,所以对于胤祥的家人也是非常的庇护。当初雍正登基以后,知道胤祥的母亲的地位很低,所以也是连升两级,把她的母亲封为皇贵妃,还允许死后可以和康熙合葬,这是非常大的荣耀。胤祥去世以后,雍正让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并且还下令说胤祥的荣亲王的爵位可以时代相传,还给了他铁帽子王的称号。并且胤祥的四儿子也被封为了宁郡王,他的其他的儿女以及家人全部都受到了雍正的庇护,一辈子都是衣食无忧,过得非常的不错。只不过后来在一次政变中,荣亲王受到了牵连,所以爵位也被废除了,因此荣亲王的爵位就没有办法时代相传了。但是雍正还是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保证了他的儿女后代一世的平安。雍正和胤祥是在皇室中难得的两个兄弟感情如此好的例子,虽然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但是却非常的要好。
康熙十三子.十四子的详细资料
允祥其人
怡贤亲王允祥,圣祖第十三子。
康熙三十七年,从上谒陵。自是有巡幸,辄从。
六十一年,世宗即位,封为怡亲王。寻命总理户部三库。
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十一月,谕:“怡亲王于皇考时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朕御极以来,一心翊戴,克尽臣弟之道。从前兄弟分封,各得钱粮二十三万两,朕援此例赐之,奏辞不已,宣谕再四,仅受十三万;复援裕亲王例,令支官物六年,王又固辞。今不允所请,既不可;允其请,而实心为国之懿亲,转不得与诸弟兄比,朕心不安。”下诸王大臣议。既,仍允王请,命王所兼管佐领俱为王一等一员、二等四员、三等十二员,豹尾枪二、长杆刀二,每佐领增亲军二名?属,加护。二年,允祥请除加色、加平诸弊,并增设三库主事、库大使,从之。
三年二月,三年服满。以王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于诸子?中指封。八月,加俸银万。京畿被水,命往勘。十二月,令总理京畿水利。疏言:“直隶河与汶河合流东下。沧、景以下,春?河、淀河、子牙河、永定河皆汇于天津大直沽入海,河?多浅阻,伏秋暴涨,不免溃溢。请将沧州砖河、青县兴济河故道疏浚,筑减水坝,以泄之涨;并于白塘口入海处开直河,使砖河、兴济河同归白塘出海;又浚东、西二淀,多开引河,使脉络相通,沟浍四达;仍疏赵北、苑家二口以防冲决。子牙河为滹沱及漳水下流,其下有清河、夹河、月河同趋于淀,宜开决分注,缓其奔放之势。永定河故道已湮,应自柳义水所归,应逐年疏浚,使浊水不能为患。?口引之稍北,绕王庆坨东北入淀,至三角淀,为又请于京东滦、蓟、天津,京南文、霸、任丘、新、雄诸州县设营田专官,募农耕种。”
四年二月,疏言直隶兴修水利,请分诸河为四局,下吏、工诸部议,议以南运河与臧家桥以下之子牙河、苑家口以东之淀河为一局,令天津道领之;苑家口以西各淀池及畿南诸河为一局,以大名道改清河道领之;永定河为一局,以永定分司改道领之;北运河为一局,撤分司以通永道领之:分隶专官管辖。寻又命分设京东、京西水利营田使各一。三月,疏陈京东水利诸事。五月,疏陈畿辅西南水利诸事。皆下部议行。七月,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榜,谕曰:“怡亲王事朕,克殚忠诚,职掌有九,而公尔忘私,视国如家,朕深知王德,觉此八字无一毫过量之词。在朝诸臣,于‘忠勤慎明'尚多有之,若‘敬诚直廉',则未能轻许。期咸砥砺,以副朕望。”
七年六月,命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十月,命增仪仗一倍。十一月,王有疾。
八年五月,疾笃,上亲临视,及至,王已薨,上悲恸,辍朝三日。翌日,上亲临奠,谕:“怡亲王薨逝,中心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今朕素服一月,诸臣常服,宴会俱不必行。”越日,复谕举怡亲王功德,命复其名上一字为“胤”,配享太庙,谥曰贤,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上。白家甿等十三村民请建祠,允之。拨官地三十馀顷为祭田,免租赋。命更定园寝之制,视常例有加。又命未殡,月赐祭;小祥及殡,视大祭礼赐祭;三年后,岁赐祭。皆特恩,不为例。乾隆中,祀盛京贤王祠。命王爵世袭。
《清史稿 列传七 诸王六》
康熙十四子的所有资料
允禵(满语:ᠶᡡᠨ ᡨᡳ,穆麟德:yūn ti;1688年1月16日-1756年1月13日),满洲爱新觉罗氏,原名胤祯(满语:ᠶᡳᠨ ᠵᡝᠩ,穆麟德:yin jeng;和雍正帝胤禛的名字相似)改名为胤禵,康熙皇帝第十四子,母亲乌雅氏,雍正皇帝同母之弟,受爵恂勤郡王。康熙晚年夺嫡时期势力较大,任大将军,曾与雍正帝竞争。雍正即位后,令胤禵留东陵为康熙守灵,避帝名讳改为允禵。大事年表康熙二十七年正月九日:出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固山贝子雍正元年五月:封多罗郡王雍正三年十二月:降为固山贝子雍正四年四月:革爵乾隆十三年正月:封多罗恂郡王乾隆二十年正月六日:薨,谥勤[编辑]家庭[编辑]妻妾嫡福晋完颜氏 侍郎罗察之女侧福晋舒舒觉罗氏 员外郎明德之女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 二等护卫石保之女庶福晋伊尔根觉罗氏 典卫西泰之女妾吴氏 常有之女。[编辑]子女第一子弘春,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九月初一日子时生,母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已革多罗泰郡王。第二子弘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四月初三日寅时生,母嫡福晋完颜氏,多罗恭勤。第三子弘映,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十一月十九日戌时生,母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散秩大臣。第四子弘暟,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十二月初八日未时生,母嫡福晋完颜氏,都统、散秩大臣。第一女,康熙四十四年乙酉正月二十七日酉时生,母为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第二女,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十月二十日巳时生,母为侧福晋舒舒觉罗氏,郡主。第三女,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卯时生,母为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县君。第四女,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月十三日巳时生,母为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县君。第五女,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七月十一日未时生,母为侧福晋舒舒觉罗氏,郡主。第六女,乾隆二年丁巳正月二十三日酉时生,母为侍妾吴氏常有之女。第七女,乾隆十八年癸酉十月初五日子时生,母为庶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县主。[编辑]恂郡王世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