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有哪些
1、王金根王金根现年八十二岁,上海南汇人,1996年5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5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专业委员会评为德艺双馨雕刻大师,现任中国民协雕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其石雕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被爱好收藏家所收藏、及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二十多个国家通过政府机构邀请其出席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为祖国人民争得了荣誉。2、张德和张德和,1955年出生浙江象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根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竹工艺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省根艺美术学会副会长、省工艺美术学术委员会副会长、浙江省竹根雕专业委员会主任。代表作有《眷恋》、《洪荒时代》、《人之初》、《醉》等,共有40余件作品在省、全国和国际展览中获金奖。数百件作品被国内外行家、名人及博物馆、艺术馆收藏。3、郑胜宁郑胜宁1943年生,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1962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于"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从艺40余年,擅长黄杨木雕的人物、动物雕刻。共创作黄杨木雕、根雕作品数百件(套),曾赴加拿大、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考察访问,学术交流,技艺表演。4、周钟体周钟体一级根雕艺术家,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天缘"根雕艺术馆馆长。他的根雕创作由因物像形升华到大象无形的空灵境界,其作品形成了龙、火、孔、雀、仙鹤、人物、根书、自然景观等系列,加上独特的造型,优良的材质,深受大众喜爱,获全国展金奖6个,获省级金奖4个。5、李淑英李淑英出生于广东潮州,祖辈四代人从事刺绣艺术,祖父李锦泉在清末潮州西马路,李锦泉是潮州铁枝木偶的著名作坊,木偶产品远销东南亚和闽南粤东各地,称"木偶李"。李淑英八岁随父亲李文龙学艺,现擅长粤榜传统刺绣艺术又拿手木偶制作技艺。退休多年来,坚持不懈从事刺绣工艺美术,自筹资金办刺绣工场,整理频于失传的潮绣针法技艺,并将个人整理的技艺汇集成编,发表论文"论潮绣的针法技艺"。
抚州一中的老师怎么样
此有一人回答的,我看了认同
转载于此:
夏尘未末 | 二级
抚州一中的老师都是奇葩啊,想进抚州一中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起码要研究生学历,去年我老师讲重点大学研究生,硕士都不少,基本上几十个抢一个位置。你要进抚州一中,要做好充足准备啊,工资待遇不怎么高,我班主任是全国高级教师工资也就3000多,但学校的补贴福利不错,压力嘛,那就看个人的吧,感觉我老师都是很轻松的,经常老师聚会什么的,升迁当然看个人能力,还有你带的班升学率之类的。总之要有学历,还要实力。真的想去就去报名试试吧。
原文地址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0835169.html
李登峰的学术简介
在经济管理决策与对策、运筹与管理、优化方法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撰写出版学术专著4部、编著与教材4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与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EI各收录50多篇,他引3000多次(SCI期刊他引500多次)。发表于JCSS、INS、ASOC等期刊上的多篇论文成为期刊连续多年下载次数最多前25篇。负责或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多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18项。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首批资助对象、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金获得者、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资助对象。获全军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评审专家、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评议专家等。IEEE SMC、OMEGA、EJOR等50多家国际著名期刊和40多家国内核心期刊审稿人。
洛阳市国土资源局伊洛分局
伊洛产业聚集区(伊洛工业园区)管委会于2007年经洛阳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目前整体代管偃师市诸葛、李村、庞村、佃庄、寇店5个乡镇、106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人,辖区总面积280平方公里。2010年2月,伊洛工业园区更名为伊滨区。伊滨区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属伊洛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貌条件良好。境内有酒流沟、掘山、九贤等新石器文化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魏故城遗址、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东汉太学遗址、中国最早的天文观测台——灵台遗址、东汉帝陵南兆域等历史文化遗存。伊滨区是洛阳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的新城区,城市区规划面积为52平方公里,是未来十年洛阳市发展的龙头、洛阳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是“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明日新城。2010年,伊滨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总投资53亿元,伊洛大道、开拓大道、伊河大桥等6条主干道及桥梁已经贯通,伊滨公园、中央商务区、安置小区建设有序推进,中信重机、烟厂、麦达斯铝业等高端工业项目相继入驻,城市建设已初具成效。陈菊红 局长(女)马辉 副书记孙连华 副局长李志伟 副局长陈菊红简介:女,汉族,河南新安人,197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90年11月参加工作;1996年1月~2000年9月,任偃师市地价评估事务所所长;2000年10月~2001年11月,任偃师市土地局副主任科员;2001年11月~2004年4月,任偃师市国土资源和城市规划局党组成员;2004年4月~2005年9月,任偃师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副主任科员;2005年9月~2006年12月,任偃师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09年8月,主持伊洛工业园区国土资源管理机构的筹建工作;2010年1月至今,任洛阳市国土资源局伊洛分局局长,兼任偃师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机构设置】洛阳市国土资源局伊洛分局成立于2009年12月。根据洛市编〔2009〕36号文件精神,伊洛分局规格为正科级,核定行政编制7名,其中领导职数1正2副。内设综合办公室、土地管理办公室、法规信访办公室、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执法监察办公室、重点项目办公室6个机构,下辖诸葛、李村、庞村、寇店、佃庄5个国土资源管理所。【土地资源】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统计数据,伊滨区总面积27994.36公顷,耕地面积16872公顷,其中水浇地11148公顷,旱地572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4375.88公顷,其中建制镇面积838.11公顷,村庄面积3178.31公顷,采矿用地面积335.59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面积23.87公顷。园地面积为83.38公顷,林地面积为1025.09公顷。交通用地面积720.74公顷,其中铁路用地面积35.84公顷,公路面积149.81公顷,农村道路面积535.09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746.01公顷,其他土地面积1489.8公顷。【矿产资源概况】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石英石、沸石、大理石等。其中,煤炭探明储量8917.83万吨,石灰石储量13000余万吨,钾长石矿储量1000万吨,石中珍品“牡丹石”储量0.5亿立方米。全区水资源总量1.3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0.4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0.88亿立方米。【建设用地报批】2010年围绕伊滨区开发建设,积极与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沟通,最大限度地争取用地指标,为伊滨区开发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全年共计完成15批次、15537.7亩建设用地报批组卷任务,全部已获省政府批准征收,涉及诸葛镇、李村镇33个行政村。有力地保障了伊洛大道、开拓大道、协和路等八条道路及水厂等基础设施项目、职教园区、安置小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为伊滨区的开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土地征收】从伊滨区开发建设全局和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出发,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稳步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一是做好征地拆迁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树立和谐的征地拆迁理念,保障被征迁群众利益,争取群众对伊滨区建设的理解和支持。二是严格按照“两公告一登记”程序,发布征地公告和征地补偿方案,依据省政府土地征收批复,全年征收土地10208.192亩。三是按照洛撤办〔2010〕14号文件标准,完成职教园区、CBD核心区、中信重机、洛阳烟厂、伊洛大道等八条道路项目10440亩地面附属物清点、计价工作。四是补偿资金及时兑付,全年累计拨付土地、青苗、附属物等征地补偿资金3.9亿元。由于在土地报批、征迁工作中的优异表现,伊洛国土分局及所辖的诸葛、李村两镇国土资源所被伊滨区管委会授予“征地拆迁突出贡献奖”。【执法监察】2010年,结合全国卫片遥感执法监测工作,加大土地执法巡查力度,有效遏制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积极维护辖区内良好的土地管理秩序。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年执法工作中,始终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土地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让土地基本国策深入人心,努力营造积极的执法氛围。二是加强巡查力度。督促乡镇国土所按照执法巡查制度,严格履行国土资源监管职责,坚持开展土地执法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力争将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全年累计巡查1800余人次。三是做好卫星遥感检查工作。国家第10次卫星遥感检查涉及五镇共有91个图斑,积极配合偃师市国土资源局对照图斑,逐一进行实地调查核实,查处到位。四是坚持土地协管员制度,落实各村土地协管员责任,对违法占地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维护良好用地秩序。【信访稳定】2010年,共调查、协助办理省、市、区交办件和群众来信共计23件,市长热线和主任公开电话转办案件共计76件,答复上级部门转发的媒体监督事项和群众网上发帖事项32起,接待群众来访151次,对社会关注事项及时作出回应,维护了伊滨区社会稳定大局。(马永辉)
洛阳市国土资源局老城分局
洛阳市老城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中东部,“前直伊阙(龙门)、后据邙山、左瀍右涧、洛水贯其中”。全区辖1镇、8个办事处、21个行政村,总人口13.5万人。洛阳老城在历史上曾数度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以其悠悠的帝都历史承载了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历史文化名人灿若星汉:蔡伦造纸、张衡制仪、司马氏治典、许慎作《说文解字》,李白、曹植等都在洛阳留下了千古诗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隋朝的周公庙,唐朝的明堂,宋代的文峰塔,元代的府文庙,明清时期的鼓楼、山陕会馆。近年来,老城区依托洛阳雄厚的工业和科研基础,工业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邙山镇更是被国家首批命名为“中国牡丹之乡”,其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使发展牡丹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牡丹经济已成为老城区经济增长点。张建国 局长姚保中 书记侯光剑 副局长付帮才 副局长张建国简介:安徽省芜湖市人,汉族,大学学历,现任洛阳市国土资源局老城分局局长。1981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9月~1996年10月,在部队历任中队长、正营职作试参谋;1996年10月~2004年7月,在洛阳市国土资源与城市规划局历任科员、瀍河分局副局长;2004年7月~2005年12月,任洛阳市国土资源局瀍河分局副局长;2005年12月起任现职。【机构设置】洛阳市国土资源局老城分局前身是洛阳市土地规划管理老城分局,1998年3月成立。2004年7月,按照洛阳市机构编制体制改革文件精神,成立洛阳市国土资源局老城分局。2005年9月,依据洛市编〔2005〕32号文件精神,正式更名为洛阳市国土资源局老城分局。2010年,有干部职工20人,编制6人。【土地资源】截至2010年底,老城区土地总面积5757.51公顷,农用地面积2314.77公顷,其中耕地1871.30公顷,园地134.49公顷,林地264.55公顷,牧草地44.43公顷;建设用地3229.51公顷,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820.2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74.3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34.92公顷;其他土地213.23公顷。【耕地保护】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五不准”制度,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2010年,共整理上报用地19.3071公顷,其中耕地10.0639公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涉及耕地全部在异地实施了耕地占补平衡,保证了辖区耕地面积在全市范围内的总量动态平衡,确保了基本农田稳定在599.3公顷。【规划修编】通过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协调配合和有效沟通,完成了老城区邙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编工作,新规划已通过市政府审批,并已开始实施。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及成果上报,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对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进行汇总登记,做到合理补划和调整。【土地利用管理】坚持把节约集约用地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2003年省投老城区邙山镇土地整理项目通过洛阳市专家组竣工验收,项目涉及邙山镇冢头村。通过综合整治,该项目共完成土地平整101.34公顷,实现新增耕地11.78公顷,新增耕地率达到10.16%。【地籍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洛阳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城市区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积极开展土地登记审核工作,通过开展为残疾、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送证上门活动,进一步树立了国土资源部门的良好形象。同时,认真做好城区项目建设用地挂牌前、摘牌后土地权属地籍调查49.5万平方米,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设用地管理】坚持把“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作为工作开展前提,积极做好农用地转用审批及批后跟踪管理工作。2010年,完成10.0639公顷新增建设用地组件、23.3333公顷中心城区用地计划编报和郑州航空站等用地征收前地面附属物清查工作,同时,加强协调沟通,确保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费用及时上缴到位。【来信来访】积极稳妥处理涉土信访纠纷。建立来访登记处理台账制度,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针对群众反映的有关土地信访问题认真调查处理,并及时答复。2010年,共接待来人来访45起65人次,处理各类信访纠纷62件,办结率、反馈率达100%。【土地收益金管理】加强土地收益金征收管理。加强领导,提前筹划,在加强政策法规宣传的同时,积极开展调查走访,摸清底数。2010年,共征收土地收益金73.0416万元,占年度责任目标的104.35%。【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严格落实土地日常巡查制度和周报月报制度,将“关口”前移,变事后监察为事前监管。2010年,共发《土地巡查简报》15期,下达《停止违法行为通知》57份,立案查处违法占地行为19宗,收缴罚款121万元。完成第十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52个图斑的核实、拍照及资料整理工作,核查面积826.5亩,违法图斑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的4.9%。有力地打击了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维护了良好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国土资源乡所建设】坚持从最具体细节抓起,将最基础的工作抓好,使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前沿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规范政务管理、服务群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了180平方米办公场所设置,配备了电脑、传真机、数码相机等办公设备。2010年,所属邙山镇国土资源所被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评定为优秀国土资源所。(宋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