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门楼牌坊

时间:2024-03-05 19:30:05 编辑:阿旭

山门、牌坊、牌楼的区别??

山门
寺院正面的楼门。这是因为过去的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所以又称"三门"。今之寺院或仅有一门,也可称之为三门。
寺院的一般称呼。因为以前寺院多筑于山林之间,故以山门为寺院的别名。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又改灵星为棂星[36]。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图4-5-92),景观性也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
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四类: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图4-5-89)。如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四世宫保”牌坊,是明朝万历皇帝为当时新城人兵部尚书王象乾所建。王象乾文韬武略,威震九边,加功晋爵太子太保,追赠曾祖、祖父、父亲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之衔,故额题“四世宫保”。 [37] 二是贞洁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在安徽歙县有许多这类牌坊。云南楚雄黑井镇有一座节孝总坊,是清朝末年由慈禧太后下令建造的,表彰本地的节烈妇女(图4-5-88)。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图4-5-91)。四类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

牌楼
一种有柱子像门形的建筑物,一般比较高大。旧时多见于路口或要道,以为装饰。现在一些大的庆祝活动中,也有用竹、木等扎彩搭成的临时牌楼。牌楼是北京古城的独特景观,又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载体。北京现存明清时期的牌楼有65座,其中有琉璃砖牌楼6座、木牌楼42座、石牌楼17座。现存街道上的牌楼仅有6座,即国子监街上的4座牌楼、朝阳门外神路街东岳庙前的琉璃砖牌楼、颐和园东宫门前的牌楼。
在老北京的街道上,曾横亘着不少牌楼,最著名、最典型的有东单牌楼、西单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东、西长安街牌楼,前门五牌楼等。这些牌楼多在五十年代因妨碍交通而拆除。
牌楼也叫牌坊,最早见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


农村牌坊有什么象征意义

  在我国很多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我国人民生活文化意识的需求,现在很多的社区或者农村都开始在自己的社区门口或者村口建立一座石雕牌坊,农村牌坊一是能起到标志的作用,同时还点缀了整个村庄的环境,乡村牌坊让整个地方更加的具有古风古韵,增加了村庄的艺术气息,提升了一个农村的形象,让那些从这个村庄经过的人们都对这个村庄有了更好的认识和欣赏。


牌楼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牌楼也叫牌坊,汉族传统建筑之一。最早见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一种有柱门形构筑物,一般较高大。旧时牌楼主要有木、石、木石、砖木、琉璃几种,多设于要道口。牌楼曾作为多届世博会中国馆的门面建筑,吸引了世人的视线。其中一八六七年世博会中国馆牌楼使用木、竹和麦秆等材料,造型简单,令人赏心悦目;一八七六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以一座精心雕凿、涂饰的全木牌楼为正门,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参观者和各国参展官员;一九零零年巴黎世博会的中国牌楼外形仿造国子监琉璃牌楼,气势恢弘。



liugendong摘编,资料来源于网络


牌坊与牌楼有什么区别?

牌坊,又名牌楼,古时又叫绰楔,绅楔等。随着时代不同,逐渐发展出牌楼的形式,牌楼可以看作牌坊的高级形式,前面已提到了两者区别,但是两者在称呼上没有严格的界定,往往可以通用。关于绰楔,绅楔,“绰”《辞海》释义为宽、缓。“绅”《辞海》释义为古代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借指士大夫、官宦之家。“楔”《辞源》释义为门两旁的木柱。所以绰楔、绅楔的意思是家境宽绰的,如士大夫、官宦之家,其家大门所立的木柱,这包含了一种旌表的意思,折射出牌坊非一般之物。目前,学术界关于牌坊的起源没有形成统一看法。关于起源时间上,有说“起源于汉代”、有说“始建于唐代”、还有说“牌坊起于宋而盛于清”,而又有学者根据衡门推断牌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中叶。牌坊的产生和中国传统的户籍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商朝时期出现井田制,到西周时期井田制发展成熟。井田是将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或转让井田,并要交纳一定赋税。在井田制这种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的社会里,人们逐渐产生了伴随井田制的基本组织“邑里”。《墨子·尚贤中》已有邑里的相关记载,“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邑里,即为乡里。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乡村便有可能出现了经纬向的布局形式。随着铁制农具的出现,人们的生产力逐渐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产生了闾里制。人们以闾为基本的居住单位,在闾里,有十几到几十户人家。这些人家被闾里的外墙包围着或者是这些人家的住房坐落成了一个组团。随着都城建设的日趋完善,闾里制度逐渐成为我们所熟知的里坊制度。里坊一般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命名,如唐长安时期的“永安坊”“开明坊”,这些名字都会写于坊门上。而根据表闾制度,歌功颂德之时要把事迹和名字刻在木牌上挂在坊的门上。此后这种表彰形式一直沿用下来。到了明清时期,所谓的里坊制度早已不复存在。而作为表彰形式的重要载体与角色的坊的门留了下来。并且此事得到了大力弘扬,各种装饰也追加了上去。在群体关系上,通常位于建筑群体前部作为标示性建筑,或群体内部作为聚集性场所。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牌坊了。北京民俗/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北京民俗版权作品转载与合作及交流民俗,请加微信:beijingminsu

农村门楼牌坊有什么寓意

石牌坊是汉族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用石材修建的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牌坊更被海外当作汉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引用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tDgn8Oqug5fDYcV9BdIdAw6VGOiGy_N9IZkjxx5r5I1DYpl0tAuxtpfO70jeLB40gT2JA-gjjNwSsWakbDG_6h6tbBb8ORmyUloJfgSIp-Bw5BCgKa9dfvdSSSvBnxg

立牌坊有什么意义?

在松阳县城看“明代詹宝兄弟进士牌坊”的时候,当地文物干部感叹,松阳县原来牌坊众多,如今倒的倒、拆的拆,只剩九座了。其实,这种保存状况算是好的,很多地方,全无牌坊的影子。临安县於潜镇有个村庄,名叫“牌坊边”。所谓牌坊,只存在老人的记忆里。据说,当地原有两座牌坊:一为翰林坊,立在村口的道路中央;一为节孝坊,立于村庄里头。老人说,功名是天下之公器,所以翰林坊适合建在热闹的地方;道德是个人的私事,故节孝坊只能躲在角落里。这样的解释,可能不准确。但如老人所言,过去数目浩瀚的牌坊,大概可分以下几类:功名坊,旌表文治武功;节孝坊,表彰烈妇孝子;百岁坊,尊崇人瑞寿星。总之,大凡值得夸耀的东西,皆可树坊纪念之。当官的人,以为功名利禄,最可夸耀。平民百姓,日常行谊,乏善可陈,又通常活不过百年,只好专在道德上做文章。这不奇怪,古人认为道德可宝,节孝坊自然特别多。倒不是说古人格外高尚,就像今天我们认为致富光荣,马路上的奔驰宝马也就越来越多。如今,牌坊日渐稀少,原因是天灾。作为立面式的建筑,三开间的牌坊也就是一字排开的四条腿,马步扎得再好,也不及“三足鼎立”稳当,容易倒掉。除此,也是人祸。牌坊宣扬旧道德、旧价值观,是标准“四旧”,这些年来,拆了很多。我时常想,有的旧道德,譬如节孝,从内心否定就够了,不必处处跟古人较劲。何况牌坊的主人,多半为孝子烈女,他们是以当时的道德高标准行事处世的人。各地的旧县志中,有成千上万的烈女名录。

阆中威德牌坊中的威德什么意思?为啥要立这牌坊?

; ;;;;;;;;; 立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历史上苏州街巷中也多立牌坊,可惜解放后大量拆除移建。;;;;;;;;;; 还有女人立牌坊:是封建社会对死了丈夫而又能守贞节的女人的一种表彰,立牌坊的女人受到人们敬重。婊子:即娼妓,从事卖淫活动的女人。字义解释:既要去卖淫,又要别人为她立牌坊。引深义:指那些暗地做坏事,表面要得到好名声,还要为他歌功颂德的人。多用于贬义。


古代的牌楼、牌坊构造上有什么特点?

牌楼的种类,依材料性质,大致可分为木、石、琉璃几种;依外观轮廓有柱出头(一般叫冲天牌楼)和柱不出头二式。这里,介绍一下木牌楼的构造。1.木牌楼的平面柱列北京城区所见牌楼平面多作一字式,在河南、甘肃也有,后一形式左右次间的柱、枋、楼与明间轴线成45°,可起支戗作用。2.木牌楼的垂直结构试以北京城区的三间四柱七楼为例:这种牌楼的承重柱架由四根柱子(两根中柱,两根边柱)和三根横枋(中央是一根龙门枋,次间是两根大额枋)组成。承重框架需要考虑两方面的荷载:把上方明楼、次楼的屋顶荷载依垂直向传递到地基,同时,也要抵抗住水平来的风力,以免倾倒。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木牌楼的四根柱子,伸入地下部分约为露明柱高的一半,边柱柱头以上做灯笼榫,通过额枋斗拱直插到边楼檩条里,中柱上榫也插到龙门枋里,以加强主要构件的联接;此外,在露明柱身的下半部还用夹杆石包住柱身,增进横向的稳定性。在明间龙门枋上和次间大额枋上,各立一对高架柱,柱头设额枋,枋上立头科,各覆以庑殿式瓦顶,明间叫明楼,次间叫次楼,较低处又有边楼、夹楼七个高低不同的瓦顶,四根凌空柱子,更加上一些镂空透雕的花板、龙凤板,形成玲珑秀丽的外貌,使牌楼建筑成为优美的街道点景标帜。石牌楼和木牌楼,除了材料不同,其结构形状则大体仿佛。在北京北海大西天,还可以看到一种琉璃牌楼,其构造法是在石台基上砌筑六尺或八尺厚的砖墙,墙下部发券形成圆门三间,上部柱枋雀替花板及明楼次楼都用黄色或绿色琉璃材料,仿木牌楼式样锒实铺严。如果冲天牌楼上面的斗栱屋檐一律除去,只是柱头间连以横枋,叫做牌坊。牌坊柱间如果安装门扇的话,又有另外一种称呼——棂星门。《营造法式》记有:“造乌头门之制(俗谓棂星门),高八尺至二丈二尺,广与高方若,高一丈五尺以上,如减广不过五分之一,用双腰串。

徽州石雕牌坊有什么特点

徽州石雕牌坊的审美教化功能在徽州,除了那些纯粹作为标示地理位置的标志性牌坊,其它的牌坊建筑(尤其是功德牌坊和贞洁牌坊)在记述、族表某位族人光宗耀祖事迹的基本用途外,对于当地的村民往往还具有独特的思想教化作用在徽州地区,牌坊的教化功能之影响程度往往因被族表人的美誉度大小而相区别。石雕牌坊的选址、建筑样式、装饰特点从另一方面推动了石雕牌坊建筑教化功能的发挥。

1. 石雕牌坊的审美教化-徽州城内的许国石坊是徽州地区为数极少的生前牌坊之一,被徽州人视为活生生的教化版本。我们可以从许国石牌楼的选址、形制样式、装饰特点等方面来分析其教化功能和作用。

首先,许国石雕牌坊的选址占据了古徽州全城最繁华的地段,且处于城内交通要冲处,这是便于过往人们观瞻的位置。

形制样式方面,许国石雕牌坊属于口字型八脚牌楼式,这是徽州地区前所未见的牌坊形制。石雕牌坊平面围合成长11. 54米,宽6. 77米的长口字型,通高11. 4米,此建筑尺度在徽州地区的牌坊中属于规模较大的。

许国石雕牌楼的装饰宏伟而精致,丰富的装饰题材和内容既包含了对许国功绩的夸耀,又包含了流传于民间的吉样口彩。最具有教化意义的装饰内容是石坊的匾额题词:边楼中央字牌以对称双龙护佑“恩荣”二字。前后两面中坊上分别镌刻“先学后臣”

和“上台元老”。“先学后臣”说明许国是科举登第后步入仕途的;“上台元老”是指“三台”(上台、中台、下台)之一,“三台”又象征“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下杨四面分别书写“大学士”三个字;前后两面下坊上镌刻有“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字样。石坊两边还刻有当地地方官员的姓名、职位及纪年。这些内容炫耀了许国身为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元老”、曾荣历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参赞机务、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等官职、集诸多恩宠于一身的显赫地位。

此外,精心安排的雕刻从侧面折射了许国本人的仕途经历,包含着教化后人的涵义。像石坊东面外侧雕刻的“石雕麒麟”寓意许国的科举及第;东面内侧雕刻的“豹”和“喜鹊”表示对许国仕途升迁的“报喜”:西面内侧的“石狮子”和“鹰”暗含许国身居武英殿大学士的地位……。

不仅是石雕牌坊实物本身具有教化的功能,徽州地区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许国本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的编撰和流传与许国石坊一起被徽州人用于子孙教化。例如有一则故事为了说明读书入仕的重要无所谓年龄早晚,就描述了许国青年时候因为家境贫寒而不事科考,直到三十八岁方蟠然悔悟,一举考取进士,从此平步青云。许国石坊上的石雕“鲤鱼跳龙门”就反映了对许国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取功名,跃入仕途的比拟的夸耀。

石雕牌坊匾额的文字教化我们再从徽州的几座著名的石雕牌坊匾额内容及附属装饰来了解石牌坊建筑的布局特色及教化内容主旨。

鲍象贤尚书坊—立面上坊中央雕饰双龙“恩荣”,两侧镂空雕刻对称的石雕貔貅图案。

中坊中央正面书写“官联台斗”,背面书写“命涣丝纶”,意为对皇上的浩命忠心不二地执行,以称道其忠。中仿两侧镂空雕刻云纹。下坊中央书写赠言“族表孝行赠兵部尚书鲍象贤”。

鲍逢昌孝子坊—坊立面上坊中央雕饰双龙“圣旨”,两侧镂空雕刻石雕大象献瑞图图案。中坊中央正面书写“天鉴精诚”,背面书写“人钦真孝”,下坊中央书写赠言“族表孝子鲍逢昌”。

鲍文渊妻节孝坊—中坊中央正面书写“节劲三冬”,背面书写“脉存一线”。下坊中央书“族表故民浩赠朝议大夫鲍文渊之继妻浩封恭人吴氏节孝”。

鲍淑芳父子义行坊—立面上坊中央雕饰双龙“圣旨”,两侧镂空雕刻对称几何图案。中坊中央正面、背面均书写“乐善好施”,下坊中央书写赠言“族表浩授通奉大夫议叙盐运使司鲍淑芳同子即用员外郎鲍均”。

鲍文龄妻节孝坊—中坊中央正面书写“矢贞全孝”,背面书写“立节完孤”。下坊中央书“族表故民鲍文龄妻汪氏节孝”。

慈孝里坊—边楼中央字牌作三分,中间“御制”二字表明牌坊的成因,两旁分别镌刻永乐皇帝御诗一首。左旁诗曰:“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有子诣前代求死,此身遂保百年期。”右旁诗曰:“救父由来孝义深,顿令强暴肯回心;鲍家父子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边楼下杨正中书写“慈孝里”,意为对孝道之礼赞。

鲍灿孝子石牌坊—顶楼下杨中央字牌两面镌刻“族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边楼下杭置隔间斗拱,杨上用高浮雕手法雕饰石雕狮子戏绣球图案。

由上可见,除了形制与样式上的宏伟肃穆,必要的文字宣教也是促使人们向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