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人格的含义

时间:2024-03-07 00:40:45 编辑:阿旭

人格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人格 含义我们不要心随物转。今天看见人家有钱了,我们马上像狗一样地跟在人家后面,尾巴翘翘,嘴巴叫叫,这是多么没有人格啊。我们今天也不做那些看见穷人,就看不起他,真的像狗眼一样的,看人低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随境转了。看见有钱人,他的心就转了,实际上他有他的钱,他又不会给你,你看见他没有必要在后面翘翘尾巴,嘴巴里还叫叫。这就是一面镜子,把你 的 人格照得很低啊。对不对呀?所以,大家要守住自己的本性,我们不随境转,我们不随物转。你今天再有钱,我也没有什么,我还是这样;你今天再没钱来的人,我也是这样对待你,这就叫守住自己本来的天真。这个天真不是小孩子的天真烂漫,而是天生出来的真如,天生出来的真 实。很多听众都很喜欢《白话佛 法》这个栏目,因为白话 佛法涵盖着人生的哲理,把非常深奥的佛法 理论来融会贯通于我们人间的生活之中。很多人学了佛法之后,他们的性格都变得非常的温柔。也有很多的人学了白话佛 法之后,变得越来越努力和精进。也有很多人学了佛法之后,人变得越来越慈悲。所以我们说,学佛的人,应该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我们要以观世音菩萨为榜样,大慈大悲、救 度众生。当一个人有悲悯心的时候,当一个人有慈悲心的时候,他是不会恨人家的,因为他看到了别人的可怜之处,因为他看到了人的本性,因为他看到了人有劣根性,那是在今世和累世积累的,并不代圝表这个人的良心是坏的,因为他的本性还是好的,他现在的很多习性、习惯,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所以,他就不能看到他的本性,而用他不好的习惯性,养成的恶 习遮住了他的本性,所以,他在身 体上、语言上、肢 体上表现的手法,就是吵啊,闹啊,或者嫉妒,或者瞋恨人家。这些就是还没有学佛人的可悲之处。我们因为有本性,汝之本性,实际上是圆 明净妙的,也就是说,我们人的本性良心啊,非常的好。从小生出来,看见人家杀鸡、杀鸭,很多小孩子都会哭的,觉得这么可怜,你们为什么要把它杀了?但是,等到爸爸妈妈跟他说,你看看,这个凤爪多好吃啊,你看看,这个鸡肉多好吃啊,那个时候,小孩子已经不是原来的本性了。所以,他就不会觉得杀鸡很可怜了,他觉得他吃到后来,还要吃活鸡、活鸭,这就是人在社 会上被一些孽根性所困扰、所迷惑,他的本性就得不到圆 满,也得不到干净。所以,台长在这里跟大家讲,我们学佛,要懂得把心变成圆 明净妙。妙是什么?妙实际上就是指人的本性智慧。因为现在很多人不学佛,整天跟着人家吃喝玩乐,整天不知道上进,整天不知道救 度众生,整天就只知道名利,所以,他的本性,妙也没了,就是说,智慧没了;净也没了,干净也没了;也不明亮,也不明白事理了;那么圆融、包容之心也没了。我们本来的心是圆 明净妙的。现在呢,因为太多的名利,把自己的本性给遮住了,所以,我们的心就不能安静了。圆 明净妙说的就是你本性初衷的东西。我们学佛,就是应该把本性给亮出来,把自己原有的、圆融的本性、明白的本性、干净的本性和妙有智慧的本性,都如如不动地显化出来。这样的话,我们就犹如一面干净的镜子一样,在镜子面前,我们可以照到所有的事物,我们又可以看到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本性。这就是为什么要用本性来看每个事物。也就是说,当你心里明白之后,你知道了很多的道理,你就不会去跟人家争吵了。当你要选一个领 导的时候,你看到了,其他人选上去之后,我也不一定能选上去,我就不去跟他争了。就算他选上去之后,他也就是当两年的官,说不定他又下 台了呢?这样的想法,这样的看法,看得比较正,然后想想,我不要争,我如果有此能力来帮助大家,那么大家会选我的,如果我没有这个缘分,我也不要去争,因为争来的是假的。所以,要明白,在你的眼前,在你的心境当中,有时候是了无一物,有时候是有物当前。有物当前,就是说,就算你是一块很干净的镜子,你还是看得见人间很多的烦恼啊,瞋恨心啊,看得到人间很多的麻烦。但是,如果你的心很明净、很明白,你有办法,你无不彻照,就是说,没有在你眼前看不透的事情,彻底地照亮,彻底地明白,这就是,不管你看见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情,实际上,你都能把它看穿,都能看清事实的真 相一样。就像我们现在学佛人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实际很可怜,就这点时光,等到走的时候,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我们就明白了,实际上,这就叫了无一物。那么,运用自己的本性,所以我们才能够无不彻照,就是彻底地照亮、照明白人间一切的真如本性。听众朋友们,有时候,我们活在人间,一个事情来了,我不拒绝,一个东西来了,我不拒绝。但是,这个事物走了,我也不留它,叫“物来不拒,物去不留”。这样的话,就守住我的本真,就是我本来就是很真 实的一面。所以,当你碰到外境给你影响的时候,你也就随缘,当这个事情去了之后,你也不要把它留住,这就是台长经常跟大家讲的,心中要没有罣碍。这个好事来了,你就顺其自然,等到这个好事没有了,你也不要难过,这样的话,你才能守住你自己的真如本性。所以,我们不要心随物转。今天看见人家有钱了,我们马上像狗一样地跟在人家后面,尾巴翘翘,嘴巴叫叫,这是多么没有人格啊。我们今天也不做那些看见穷人,就看不起他,真的像狗眼一样的,看人低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随境转了。看见有钱人,他的心就转了,实际上他有他的钱,他又不会给你,你看见他没有必要在后面翘翘尾巴,嘴巴里还叫叫。这就是一面镜子,把你 的 人格照得很低啊。对不对呀?所以,大家要守住自己的本性,我们不随境转,我们不随物转。你今天再有钱,我也没有什么,我还是这样;你今天再没钱来的人,我也是这样对待你,这就叫守住自己本来的天真。这个天真不是小孩子的天真烂漫,而是天生出来的真如,天生出来的真 实。所以,当一个人被心所迷惑了之后,他就会慢慢地逐境,就是追逐那种境界了。因为你的心被迷惑了,因为你知道能够赚点钱了,你就开始逐渐地随着境转了。现在很多人就是利 用佛法在赚 钱,台长说了,等到他赚到了钱,晚年生癌症的时候,他这点钱看病还不够,而还要承受着心理和身 体的压力和痛苦,最后还要折寿。他就是去拿这些佛的钱,抽佛身上的血,你知道是什么样的结果吗?所以,当这些人贪 财,连人家做功德的钱,他都敢拿,这个人,我看他是真的不要命了。所以,大家要知道,迷心啊。就是这个心如果迷乱 了,他就会顺着境界走了,这个是名“愚夫”。也就是说,是一名非常愚蠢的凡夫啊。听众朋友们,背尘合流,便入圣流。就是说,我们要背弃、要舍弃那些尘埃,我们要知觉,我们要觉 悟啊。如果我们觉 悟了之后,我们就会舍弃那些尘埃啊。大家想想看,我们现在生活当中,有多少灰尘啊,一对人家好,马上想想,他对我没有利益,我为什么要对他好?你马上就背上了尘埃啊。所以,你要背弃你的尘埃,你才能知觉,你才能觉 悟啊。这样的话,你才能进入圣流啊,也就是说,像大海的波涛一样,进入了圣海,圣 人之海,这样,你才能进入圣流。如果人若知此,心病便愈。如果人人都明白,我们要舍弃那些尘埃,我们心中有很多的疾病,原来就是我们不懂,原来就是因为我们身上没有背弃那些尘埃啊。我们把那些灰尘全部留在了心中,我们把忌恨人家、嫉妒人家、骂人家,被人家曾经侮辱过,我现在一定要报复的心和瞋恨的心,全部交织在一起,想想看,你的心病怎么会痊愈呢?人若知此,心病便愈。如果人人能够明白这些道理,你的心病也就没了,你也就成为一个非常知书达理,聪明而且有智慧的人,这就是圣 人。听众朋友们,大家想一想,有时候,我们如果没有心病的话,身 体的病就没有根了。大家知道不知道,身 体上的病,很多都是心里的病,心是根由啊。比方说,经常烦恼的人,时间长了,他就会生病。经常不注意自己身 体的人,他也容易生病啊。这些都是病根。所以,心病对一个人来讲,它是一种病根啊。如果这个人的心没有病了,他的身 体一定就没有病根。就算身 体偶尔有些伤风感冒、寒热感触,它也不会有危险的。这是表面的现象,因为它根里没有这些表现,所以,它这棵树还长得大。而很多人,因为他知道,这棵树可以遮风挡雨,我呢,应该明白,如果把这些树枝砍下来之后,我可以把它们当柴火烧。殊不知,当你砍下柴火之后,而你真正的慧命就会越来越没了,而且,当你砍下这些树枝之后,如果你到任何地方去做任何事情,实际上,你还是带有一些危险性的,因为你的感触在里面,因为你的心想得太多了,你的身 体就一定会生病。所以,我们的心既得其正,身随之而正。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平时的良心很正,我们的身 体也会很正。我们的心邪念一动,我们的身 体马上就会去做各种淫 荡之事。这就是为什么,心要想着善 念,在家里我们就要心念正,其实就是为了孩子能够随之而正。孩子就是随着你的心而来的。所以,心一定要正,你的身 体才会正啊。大家要明白,我们要没有贪瞋痴的情念。因为我们不懂,贪瞋痴,这是三毒啊,这是害死人的三毒。当你有贪念的时候,你会越来越不开心,因为你想得到一些东西,而没有得到。当你瞋恨人家的时候,对你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当你恨人家的时候,人家一定知道,你在恨他。只要你跟他接 触过,他就知道你是怎么回事了。你骂他之后,如果你没有一种感受能够来化解它,你骂他,实际上,就是让他将你顶在额头上,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你自己。听众朋友们,大家要知道,有时候我们有杀、盗、淫之孽行,我们杀生、偷盗、邪 淫啊,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吗?并不是。真正地还原身 体的本性,并不是说上辈子,也不是说这辈子谁生了你的问题,而这是一个理念和一个逻辑性的问题,也是今生业报,而且当你有杀盗淫之罪行的时候,天地人均知啊。好,听众朋友们,我们今天跟大家讲的,台长觉得非常重要的。因为当一个人有杀盗淫的时候,他偷盗了,不管在陆地、在空中、在海上,他都会有这种心。当一个人有淫 乱之心的时候,他不管人家年纪多大,他都会有淫 乱之心。当他想杀生的时候,不管是小动物,还是大动物,他都会有这种孽行出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怎么样来改变自己,我们要戒贪瞋痴,又要戒杀盗淫,这样的话,你 的 人才会越来越干净,人才会如是啊。人各如是,则人 民大众、屋宇、所有的事物和你所经历的事物,才能一视同仁的,又何有争名争利呢?没有去要求把人家的土地占为己有,也没有必要把人家的地域占为己有,所以,在世间互相残杀这些孽障也会随之而消失。台长希望听众朋友们好自为之,好好地修心修行,那是最重要的。我们做人也是这样,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听人家说,很多人做人不想听人家说,这就是他走向错误一面的根据之一。听众朋友们,因为时间关系,台长今天的白话佛 法节 目就到这里结束了,感谢收听。

人格平等的人格是什么东西,谢谢了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前者是心理学定义,后者是社会学定义。谈人格平等中的“人格”主要指后者。
人格平等又指哪些方面的平等?平等应是各个领域的平等.包含教育的平等、机会的平等、劳动的平等、权利义务(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的平等,法律面前的平等等方面。
用两则故事说明什么是人格平等。
故事一:总理、作家与出租司机
当今以色列著名作家奥兹激烈主张巴、以和解、和平,强烈反对政府的强硬政策。某日,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邀请他喝咖啡,讨论问题。以我等观念,即使平日有政见不合,在政府首脑面前总还要唱唱赞歌,赞颂总理“英明决策”吧。谁还敢当面与国家总理唱对台戏?可奥兹同总理喝咖啡喝了一个多小时。却是激辞一场,然后扬长而去。就是这位作家在乘车的时候.出租车司机认出了这位作家名人,明确表示“不同意你的意见”.且滔滔不绝阐述自己的观念.而作家只有老老实实听的份儿。
从国家总理到名作家.再到一个普通劳动者.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却自然地以平等的态度来交流和讨论内心真正的思想。这位作家有一段话说得很深刻,“以色列强大的秘密就是怀疑和辩论”。他说出了以色列之所以强大的根本。这就是植根于以色列民族灵魂深处的真正人格平等观念呀。
故事二:一个小孩的墓地
1797年,美国的一个5岁孩子不幸身亡。孩子的父亲把他葬在一块自己的土地上。为了减轻丧子的痛苦,他决定卖掉全部土地。迁往他乡。他在转让土地的契约里.写明土地的新主人必须把孩子的墓地保留下来,不能私自拆迁和铲除。以后。美国格兰特总统逝世.恰恰看好孩子墓葬的这块土地。人们把总统坟墓建造在这里,但这孩子的坟墓不仅未曾移动.而且还重新修缮一番。
1997年.格兰特总统逝世100周年。政府决定拨款重修。距离那个孩子的不幸死亡整整200年了。为了不影响人民对格兰特总统的拜谒,200年后把孩子坟墓铲平.照理应是“大局”。天经地义。但政府却在修整总统坟墓的同时。也修整了孩子的墓地。美国前总统里根在格兰特墓前说.孩子“也应该享受和总统一样的待遇”。


人格的基本含义

人格的基本含义有3种解释,具体如下:1.个人的道德品质:~高尚。2.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健全的~。3.按照法律、道德或其他社会准则应享有的权利或资格:尊重~一、人拼音: rén 释义: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2.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4.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5.别人:~云亦云。待~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送到医院~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 人才:~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9.(Rén)姓。二、格拼音:gé 释义:1.格子:方~纸。把字写在~儿里。四~儿的书架。2.规格;格式:品~。~律。合~。别具一~。3.品质;风度:人~。风~。性~。4.阻碍;限制:~于成例。5.某些语言中名词(有的包括代词、形容词)的语法范畴,用词尾变化来表示它和别的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例如俄语的名词、代词、形容词都有六个格。6.姓。7.推究:~物。8.打:~斗。~杀。扩展资料汉字演变:相关组词:1.格子[gé zi] 隔成的方形空栏或框子:打~。~布。2.方格[fāng gé] 方正而有标格。3.格言[gé yán] 熟语的一种。含有教育意义的精练的定型语句。在书面语中可以找到其出处。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4.格外[gé wài] 表示超过寻常:久别重逢,大家~亲热。国庆节的天安门,显得~庄严而美丽。5.合格[hé gé] 符合标准:质量~。检查~。~产品。

人格是什么?

人格(personality)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又称个性。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一个人的人格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包括个人的认知能力的特征、行为动机的特征、情绪反应的特征、人际关系协调的程度、态度和信仰的体系、道德价值的特征等。扩展资料:特征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2、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3、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当人格功能发挥正常时,表现为健康而有力,支配着人的生活与成败;当人格功能失调时,就会表现出懦弱、无力、失控甚至变态。4、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什么是人格,特征是什么?

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特征: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2、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3、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当人格功能发挥正常时,表现为健康而有力,支配着人的生活与成败;当人格功能失调时,就会表现出懦弱、无力、失控甚至变态。4、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其影响因素:家庭因素对个性的影响,是指家庭的经济与政治地位、父母的文化素养和言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其父必有其子”,就形象地说明了家庭因素对人的个性的影响。 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包括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的不同的影响。学校教育对人的性格的形成,特别是人对社会、事业、人的看法和态度的形成,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理想、奋斗目标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对人的影响不同于家庭和一般社会环境,不是偶然的、零碎的,而是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学校的文化知识、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的教育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来自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班集体的风貌、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

人格的涵义是什么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一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词汇,我们经常说“他具有高尚的人格”、“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他具有健全的人格”等。人格一词涵盖了法律、道德、社会、哲学等领域。实际上,人格(Personality)一词最初来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是指演员的面具,面具会随着角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把面具与人格联系起来,有两层含义。(1)一个人在生活舞台上的种种行为。(2)一个真实的自我。它是人的外在显现之外的某些内在的、隐藏在表象背后的东西。心理学中的所谓人格,又可称个性,简单地说,每个人的心理、行为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解释为:“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特性(或特征)的有机结合,人格使一个人区别他人,包括遗传和后天获得的成分,并可通过他与环境和社会群体的关系表现出来”。关于人格的定义多种多样,据美国心理学家澳尔波特1937年统计,人格定义已达50多种。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给人格下的定义是: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一)人格(Personality)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思想品质。
(二)人格是指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源于个体内部的人际过程。
(三)查尔德认为人格是使个体的行为保持时间的一致性,并且区别于相似情境下的其他个体行为的比较稳定的内部因素。
(四)人格是“稳定的”、“内部的”、“一致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品质。人格存在于个体内部并不等于外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