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三国时期姜维这个人?
其实姜维是三国里争议比较大的人物,除了他出身就是后期执掌蜀汉军权时作为与诸葛丞相的对比使得后人对他评价不一,但是因为记载不多尤其早年包括降蜀经历所以各家各言。想来大部分从小听三国评书的国人来讲都不自觉将蜀汉以正统居,所以对蜀汉人物作为有包容,更何况这位弃暗投明的丞相接班人。关于姜维的评价1.为何降汉227年诸葛亮初次北伐,曹魏自刘备去世后一直未把西线当回事,所以长安西的雍州地区一下子被冲出山沟的汉军震惊,天水、安定、南安三郡一齐叛魏应亮。姜维就是当时天水郡属官,只是正跟随郡守巡视不在属地,在不同的记载中都是郡守马遵惊吓中抛弃属官逃跑,姜维等人在时局逼迫下降蜀。不曾想战局突变,马谡街亭失守,诸葛亮仅迁走祁山附近千户居民和降将,姜维连母亲都没来得及带走。(窃以为)姜维如此选择与所在雍凉之地有关。晋时太原人孙盛写杂记说,姜维跟随诸葛亮与母失散,后来收到母书,“令求当归”,姜维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有说法说姜维粗知学术,应该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意思是姜维不至于对母亲不孝。但我觉得这样的推论都是想当然尔,因为“粗知学术”就推出“不出此言”?这句话很能解释姜维留在蜀汉的原因,“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2.文才武略陈寿在最后评价姜维时说他粗有文武,与诸葛亮对这位接班人的高度评价截然不同。如果真要评价的话,恐怕要在陈寿与丞相之间打个对折,姜维没有那么不堪但也并非高才。249年高平陵之变,夏侯霸投蜀,姜维二次北进,筑城被郭淮、陈泰、邓艾击败,句安、李歆降魏。250年姜维假节三次北进,西绕凉州攻西平不下,虏郭修。3.领军治国253年春节,费祎在汉寿同僚聚会时被降人郭修刺杀。有阴谋论文章说郭修实则与姜维有莫大关系,史料太少,这样的联想纯属臆断。但的确这次事件让姜维少了保守制约,接掌蜀汉外围军队,成都的政事完全回归于皇帝刘禅(诸葛亮逝后不置丞相蒋琬后不置大司马)。但246年底董允病逝后,黄皓顿时解放,251年陈祗升任尚书令,黄皓上下逢源,任黄门令,到258年陈祗死,黄皓一跃成为中常侍兼奉车都尉。所谓常侍,就是在皇帝身边应对的顾问,太监被称为中人,所以任的官叫中常侍,以前东汉末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两汉时的皇帝并非日日早朝,很少朝会和群臣议事,刘禅这样的皇帝估计一个月能有一次就不错了。而黄皓在蜀汉的任职估计和东汉也相同,从他日后的行为来看,他的中常侍就是负责传宣旨意,并向刘禅通报外部消息的职能。而奉车都尉是执掌皇帝车马的内官,这样一来,黄皓成了刘禅的耳舌和四肢:皇帝在哪里,说些什么,知道些什么——都得捉摸这位黄公公的意思了。4.为人作为一个敌国降将,这么多年的征战已经让所有人疲惫不堪,没有人相信孱弱的蜀地能够复兴汉室,姜维就像一个在从不属于自己的目标下卖力奔跑,旁人看的辛苦,也扼腕叹息,但终归是个悲剧。但这不妨碍所有人对姜维个人品性的褒奖,蜀汉学者郤正后来著文评论姜维说,姜维是孤独的。263年八月,魏司马昭三路伐蜀,姜维孤掌难鸣,钟会破汉中进逼剑阁,邓艾突破阴平进逼成都,刘禅投降。在剑阁守备的姜维听到这个消息时居然没有放弃,暂降钟会,静待钟会进成都后与邓艾翻脸,得知钟会彻底叛变的姜维激动不已,在他心底有了一个复国大计。他给刘禅密书写道,“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写魏氏春秋的东晋人孙盛在80多年后到蜀地,还见到了当年姜维给刘禅的密书。听蜀地人说姜维当年想假降钟会,再找机会杀之以复蜀土,可惜没能成功,遂至泯灭。264年正月十八,钟会反叛失败被乱军所杀,63岁的姜维也死在乱军中。一句话,姜维是个悲剧人物。
姜维简介 三国演义里姜维怎么死的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姜维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中说姜维是自刎,史书记载姜维是被乱兵杀死。
司马昭参军卫灌念其忠心,厚葬姜维。
姜维(202-264),字伯约,蜀汉后期的领军人物。开始在曹魏天水关效力。但中了诸葛亮离间计,无奈之下只得投奔蜀汉。后其母书信让他回归曹魏,但姜维认为自己在曹魏难有发展,便回绝了母亲。母亲知其心有大志后便不再多说了。诸葛亮杀了马谡后,姜维便成为了诸葛亮最赏识的人。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临死前将一生所学《兵法二十四篇》传授给姜维,让他作自己的继承人。253年,蜀汉大将军事费祎遇刺身亡,姜维于次年继任为大将军,从而掌握了军权。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继续北伐。但由于实力终不及曹魏,每次都失败了。由于朝内黄皓专权,姜维被迫退往汉中。263年,司马昭令邓艾、钟会二人伐蜀。钟会与姜维在剑阁对峙,结果邓艾趁机偷渡阴平成功,进攻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刘禅让姜维投降钟会,姜维从之。姜维投降后,为复兴蜀汉,力主钟会谋反。钟会从之,结果被司马昭镇压,姜维死于乱军之中。司马昭参军卫灌念其忠心,厚葬姜维。
姜维最后是怎么死的?
姜维被魏军所杀。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治兵关中,上表刘禅,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黄皓听信鬼神,告诉刘禅敌军不会到来,而蜀汉群臣也不知道此事。魏军五路伐蜀,等到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时,刘禅才派廖化支援沓中,张翼与董厥支援阳安关口。姜维被邓艾所牵制,退驻阴平,钟会围攻汉、乐二城,又另派军进攻关口,蜀将傅佥格斗至死,而蒋舒却开城投降。而此时邓艾却在由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击破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姜维军士各个都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发泄心头的愤怒,但无可奈何,姜维率军向钟会投降。姜维投降钟会后,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设法杀害魏将,钟会一方面陷害邓艾,一方面准备起兵造反,但事情败露,姜维、钟会及蜀将张翼等都被杀害,邓艾也被田续杀害。扩展资料: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