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生活与健康

时间:2024-03-07 11:52:19 编辑:阿旭

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几乎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都可包括在内。
生活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和不同职业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受制于他的思想意识,又会反作用于他的思想意识。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身心健康,这已尽为人知,但要真正做到则又不容易。因此自古以来,许多经验,人们不是不知道,就是做不到,更不能持之以恒地贯彻终身,只有到健康出了问题,才去找医生。
从医学角度言,合理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健康和长寿关系至为密切。从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展的一项大面积调查结果发现,在影响死亡的诸因素中,生活方式(包括消费类型、职业危害、有害健康的业余活动)占37、3%,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心理、身体环境)占19、1%,保健服务因素(医疗、预防、康复)占10、9%。此结果与美国1977年调查结果相似。尤其是生活方式中的消费类型,即不懂卫生知识,不会花钱的行为(如不懂营养卫生,把钱花在抽烟、喝酒上,喜吃肥肉、吃盐过多、偏食等)被称为“自我制造的危险”,与大多数死因间关系密切。职业危害中的不正当竞争,有劳无娱、有张无驰“奔马式”的工作,超负荷地承受心身压力,也对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引发疾病。故应及早警惕,防患于未然。


生活方式与健康有什么关系?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常见的生活方式病,又称为生活习惯病,便是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引发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不良的生活方式是21世纪引发人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的科学家研究认为,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容易患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癌症,而且还可造成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诱发多种疾病。临床医学也指出:生活不规律的的人患消化性溃疡的机率会比生活规律的人高3倍以上;过度疲劳、睡眠不规律、生活无节制的人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比生活方式良好的人可下降20%左右;不吃早餐的人比坚持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可高4倍以上;每周1次运动都不参加的人,患肝病的危险要比经常运动的人要高出3倍左右;每天吸烟多的人患呼吸道疾病与消化性溃疡的系数会增多,患心血管疾病的机会也会增加;每天喝酒多的人,会损害肝脏的解毒功能并可造成肝脏疾病;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人患肝病的可能性与患老年痴呆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每天喝5次以卜咖啡的人,腰痛的发生率会大幅度提高;每天摄取食盐过多的人,患高血压的机会也会增多……临床医学还发现,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45岁以后的死亡率比良好生活方式的人群要高出数倍。因此,人们在生活中必须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在饮食、睡眠、工作、学习以及生活起居制度等诸多方面的良好习惯,并改掉、戒除一切不良的嗜好与恶习,并保持始终如一,这对人们的健康长寿大有裨益。下面便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制度,的确是祛除疾病、保证健康的最好方法,读者从中也许可悟出些道理。例一:从前,在成尼斯有一个富翁,名叫路易吉·科尔纳罗。这个人凭着自己的财富天天大吃大喝,荒淫无度,起居无常,行为放纵,毫无节制,结果刚到35岁就得了不治之症,很多医生都无能为力。但有一位医师得知他得病的原因后,为他开了一张处方,这张处方开的不是药物,而是一张生活制度表。这个富翁便严格地遵守这份生活制度表,结果他逐渐恢复了健康,活到了80多岁。为启示别人,他还写了一本《如何活到百岁》,叙述他生活放纵的恶果及生活有规律后所得到的好处。例二:美国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在80多岁时还在进行科学研究,这要归属于他有一个好身体。他之所以有健康的身体,与他生活有规律大有关系。他每天都按时起床,准时站在阳台上做操,并脱去外衣进行空气浴和日光浴。房东老太太称赞说:“富兰克林先生的生活就像我家的钟表一样准确无误。”例三:俄国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一生虽患过多次重病,但他仍活到了82岁。这也得益于他的生活有规律,托尔斯泰的朋友和医生回忆说:“托尔斯泰最使我们惊奇的就是那始终不渝的自我克制,他强迫自己定时散步,强迫自己按时起床、睡眠。”托尔斯泰总结自己战胜疾病的经验时,曾写过一篇《生活的规律》的文章。文章中告知人们,生病并不可怕,只要生活得有规律,便可获得一些保健经验,使疾病得以好转甚至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