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声音的传递需要介质,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传播,但这种振动离不开介质,这个介质可以是空气,水,固体。真空中因为没有物质的存在,声音就不能传递出去。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反抗平衡力有关,反抗平衡力就是当物质的某个分子偏离其平衡位置时,其周围的分子就要把它挤回到平衡位置上,而反抗平衡力越大,声音就传播得越快。铁的反抗平衡力大于水,水的反抗平衡力大于空气,所以声音传播速度是铁大于水大于空气!总结来说声音的传递就是以波的形式去推动物质中的分子产生震动发生位置偏移,从而将声音向四周或某个固定的方向传递出去。同样是波,为什么声波传递需要介质,而光波的传递就不需要呢?简单来说,光是电磁波,声波是机械波。光波是电磁性质的能量释放,声音是振动介质的机械运动。光波及电磁波既是波又是一种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声波就单单是一种波,它不是一种粒子,它传递过程是逐渐衰减的,直至为零。而电磁波在理想的环境中可以无限制的传递下去。这样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观测到几百亿光年以为的星系的原因。而当我们隔了几十米元以后相互就无法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声音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波动,需要靠介质传播才能听到。发出声音的物体被称作“声源”,声源依靠自身的振动来产生声音。声源振动会撞击和它接触的空气微粒,引起周围空气微粒振动。振动的空气微粒又引起周围的空气微粒振动,逐渐将这种振动能量传递下去。于是空气微粒以声源为中心,疏密相间分布,并将这种疏密变化的振动传递到远方。当这种振动传递到我们的耳膜,我们就能听到声源发出的声音了。
声音是怎么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在液体中第二,气体排第三。(软木是例外,软木细胞壁薄,内部气泡多)
(3) 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左右,温度越高声的传播速度越快。
(4)声波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反射,形成回声。人耳要想区分原声和回声,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s以上。如果不到0.1s,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能使原声加强。
(5)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如测海有多深,离障碍物有多远。(这是一种仿生技术,出自蝙蝠,海豚一类)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