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世博中心

时间:2024-03-07 15:05:18 编辑:阿旭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世博中心的评价

通过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使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化安排,世博中心将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的运营、使用与发展。建成后的世博中心以其富有现代感的外立面和高科技智能型“绿色”建筑,将成为上海城市、黄浦江边又一个新地标。自然光照明、太阳能、LED照明、冰蓄冷等国际领先的高新技术将一一体现于“世博中心”。“世博中心”建成后,与周边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馆、演艺中心等交相辉映,待2010年世博会后,这一建筑群有望成为上海新崛起的“会议、展览、贸易、文化”核心集聚区。

上海世博会简介资料

一、上海世博会介绍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本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区域,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包括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围栏区范围约为3.22平方公里。二、主题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副主题:1、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2、城市经济的繁荣3、城市科技的创新4、城市社区的重塑5、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三、吉祥物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吉祥物,于2007年12月18日20时揭晓。吉祥物由巫永坚设计,命名为“海宝(HAIBAO)”,即取“四海之宝”意,主体为蓝色“人”字造型。四、形象大使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有了三位新的形象大使,由他们联袂演出的一首名为《城市》的歌曲音乐录影带在此间首发。成龙参加了在此间为当年世博搬迁居民的文艺表世博、在全世界推广世博,动员身边的人参与世博,他和所有市民一样期待着上海世博会的到来。姚明在片中向世界说出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愿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让上海更精彩;你我,让世博更成功!” 在成龙、姚明、郎朗之前,张韶涵、BOBO组合、潘玮柏、英国歌唱家莎拉·布莱曼、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以及谷村新司、小筱顺子等一批海内外名人受聘担任上海世博会海外推广形象大使。扩展资料:上海世博会热门场馆中国馆自然是最受欢迎的展馆,世博开园第一天,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外国场馆中的热门馆依次是瑞士、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意大利、沙特阿拉伯、英国、韩国、 美国。一、中国馆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二、瑞士馆展馆由底层展厅营造的都市空间和馆顶的自然空间组成。观光缆车往返其间,给人以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悠游的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整个建筑充分体现了城市和乡村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关系,强调人类、自然与科技的完美平衡。三、法国馆展馆被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网“包裹”,仿佛“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宫殿”,尽显未来色彩和水韵之美。馆内,美食带来的味觉、庭院带来的视觉、清水带来的触觉、香水带来的嗅觉以及老电影片段带来的听觉等感性元素,将带领参观者体验法国的感性与魅力。四、德国馆开放状的建筑外形轻盈而飘逸,似乎在向参观者们发出真挚的邀请。“严思”、“燕燕”——两位特殊的虚拟讲解员,将陪伴每一位参观者穿行于各个展馆。穿越了一条充满典型德国都市画面的“动感隧道”后,参观者们便会踏入“和谐都市”内设计布置奇妙的体验空间。五、西班牙馆展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外墙由藤条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来支撑,呈现波浪起伏的流线型。阳光可透过藤条缝隙,洒落在展馆内部。展馆内设“起源”、 “城市”、“孩子”三大展示空间。六、日本馆展馆爱称“紫蚕岛”,馆外覆盖超轻的发电膜,采用特殊环境技术,是一幢“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对环境友好的建筑”。馆内通过实景再现和影像技术,展现2020年的未来城市生活,介绍日中两国的文化渊源、与自然共生的日本人生活、充满活力和时尚的日本当代城市、为解决水资源和地球环境问题而开发的先进技术。七、意大利馆展馆设计灵感来自上海的传统游戏“游戏棒”,由20个不规则、可自由组装的功能模块组合而成,代表意大利20个大区。整座展馆犹如一座微型意大利城市,充满弄堂、庭院、小径、广场等意大利传统城市元素。八、沙特馆展馆形似一艘高悬于空中的“月亮船”,在地面和屋顶栽种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馆内介绍沙特阿拉伯地理、人口、历史、政治等内容,重点展示四种类型的城市:能源之城、绿之城、文化古城、新经济之城,揭示水、石油和知识是沙特阿拉伯城市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九、英国馆英国馆的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展区核心“种子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间;夜间,触须内置的光源可照亮整个建筑,使其光彩夺目。十、韩国馆展馆外立面以立体化的韩文和五彩像素画装饰,以“沟通与融合”为元素,展现韩国风情。一层是按比例缩小的韩国首尔,通过影像展现“我的城市”;二层展示“我的生活”,用高科技手段演绎文化、科技、人性和自然;“我的梦想”展区展示未来技术,并预展2012年丽水世博会的美妙画卷。图为上海世博会韩国国家馆亮相世博园区。十一、美国馆展馆外观宛如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 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展馆是未来美国城市的缩影,包括了清洁能源、绿色空间和屋顶花园等元素,通过多维模式和高科技手段,引领参观者在四个独特的展示空间踏上一段虚拟的美国之旅,讲述坚持不懈地创新以及社区建设的故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海世博会

求上海世博会世博文化中心介绍

功能定位 世博期间 各类 综艺表演、庆典集会、艺术交流、学术研究、休闲娱乐、旅游观赏的多功能演艺场所。外观特色 整体造型 呈 飞碟状,在 不同角度 与 不同时间 会呈现出 不同形态 白天如“时空飞梭”、似“艺海贝壳”;夜晚则 梦幻迷离,恍如“浮游都市”。位置规模 中心位于两桥之间、浦江南岸的世博核心区,北与世博展览馆隔江相望,西与世博公共活动中心呼应。 以西北侧 卢浦大桥 作为底景 集中式布局,柔和的 建筑形体 融于 滨江公园 绿地之中; 与 世博庆典广场 有机结合、形态交融;与 万人庆典广场 室内外互动、转换与衔接; 与西侧的 世博轴、世博中心 和 南侧的 中国馆 相呼应,相协调。 用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约为2万平方米。 轨道交通 8号线 和 西藏南路越江隧道 在 中心 地下相通。设计特征 设计方案 要求有 鲜明的 文化 演艺 娱乐 特征,能充分体现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 总主题, 反映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主体演艺空间要求能容纳3500名观众, 演艺设施能与万人庆典广场进行室内外互动、转换与衔接。周边娱乐设施 面向 来自世界各地的 参观者, 提供超乎寻常的现代娱乐体验,满足世博期间演出庆典需求,并保证后续长期使用运营, 成为国际文娱交流中心,成为中外流行时尚文化交流场所及 影响力辐射东亚地区 的综合性演艺娱乐场所。 中心的“飞碟”外形,寓意着面向未来,昂扬向上的豪迈气概,标志着伟大的时代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任务使命 世博期间,世博园区 上演 约2万场 世界各地文化演艺活动,中心 承担 其中的 大型演出 和 活动。 中心 更着眼于长远持续发展,其功能角色是“上海文化娱乐的新地标”及“永不落幕的城市舞台”。 世博期间,每天两场演出,周末有大型演唱会等活动。三大创新一 综合性功能显著 1.8万观众席,集影院、音乐厅、展厅、沙龙及各种商业、旅游设施于一体,符合现代理念的文娱集聚区;二 全天候运营特点 世博会后可实现全天24小时运营,充分发挥每个功能组成部分的不同功能,为“不夜的上海”再添魅力;三 文化科技大融合 内部舞台和观众容量可调整,飞碟状外形时尚现代,又充满未来气息,犹如黄浦江畔的一只“艺海贝壳”。 观众席可从4000座逐步调整为1.8万座,舞台可配合演出 在大小、形态 甚至在360度空间进行三维组合。 采用 光电幕墙系统、江水源冷却系统、气动垃圾回收系统、空调凝结水 与 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程控绿地节水灌溉系统等多项环保节能技术,注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其目标是成为“绿色生态建筑”。 中心总建面12万平米、360°多功能场馆、每年250场演出、音乐俱乐部、电影俱乐部、文化娱乐集聚区, 无疑将成为上海全新的时尚文化地标。 中心的弧形外观不只是为了凸显这座文化新地标的时尚感,其中也蕴藏着精妙的环保构思。 下层圆弧表面形成自遮阳体系,在高温季节避免阳光直射,同时为玻璃屋顶的地下空间进行自然采光。 中心外养眼的绿坡--屋顶覆土技术的应用使中心完美融入周边水景,为 场馆外延地下空间 保温隔热。活动隔墙 中心 以大型中央舞台 为主体、拥有18000座观众席的大型多功能室内演艺场馆 及 相关配套设施, 是一个符合现代理念的文化娱乐集聚区。 据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汪孝安介绍: 中心设计极具创意:独特之处是可根据不同演出需求改变场馆规模和舞台位置,以适应各种演出及活动。 中心设有电脑控制升降隔墙,当隔墙隐藏于吊顶内时,可形成360度大型活动场馆,容纳18000个座位; 而活动隔墙降下后,可分别转换为12000座、10000座、8000座、5000座、4000座的剧场。 使之既能举行超大型庆典、演唱会,又能举办篮球比赛、冰上表演甚至冰球比赛。 舞台可以根据演出内容在大小、形态、甚至在360度空间中进行三维组合, 给出无限的舞台设计空间和艺术创意、想象空间,这样的设计为国内首创。多能组合 除主场馆外,文化中心里还设有音乐俱乐部、影剧院、溜冰场、世界各国美食街、安徒生儿童乐园、 NBA互动馆,以及近两万平方米的商业零售、文化休闲娱乐区。节能理念 中心注重 内部功能与外部形式 统一完美结合,设计上尽量采用 创新建筑技术,体现 节能环保理念。 中心项目设计按照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利用江水冬暖夏凉的特点,引入黄浦江水 形成 新型高效节能的水空调系统。 顶部设有雨水收集系统,循环利用雨水浇灌与道路清洁。 场馆表面采用低耗能的环保材料,LED新型光源代替传统照明,使得建筑比传统模式耗能大大降低。 采用光电幕墙、江水冷却、气动垃圾回收、空调水与雨水收集、程控型绿地节水灌溉系统, 并通过多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能源和水消耗,室内空气质量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多方面进行控制, 使中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绿色生态的建筑基座、节能环保的建筑表皮等处理手法使中心融于滨江公园自然的形态之中, 体现出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总主题。时新地标 中心主演区的功能配置灵活多变,满足了多功能高规格的演出需求。 而配套文化休闲娱乐空间,则构成对中心功能的补充。 餐饮服务、电影俱乐部、音乐俱乐部、艺术展示、游艺、主题酒吧 --- --- 这些配套设施都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止静介绍说,中心在定位上注重凸显文化内涵, 项目围绕 主体演出空间 设置相关衍生功能,形成大型的、独特的文化娱乐集聚区。 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娱乐空间,也将使文化中心成为24小时持续运营的功能齐备的文化娱乐场所。 世博文化中心在建筑布局及其衍生功能上力求达到场馆的后续利用和长期高效运营的使用目标; 中心 将引领上海文化发展,并作为 未来 上海文化娱乐的时尚地标 和 城市文化的示范区, 展示和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总主题。 祝你好运!

上海世博会简介资料

最佳答案你好
上海世博会概述
举办国家:中国
举办城市:上海
举办时间:2010年5月1日~2010年10月31日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吉祥物:海宝
目标:邀请200个国家、国际组织参展,吸引7000万参观人次.
场地:上海世博会场位于南浦大桥之间,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世博园的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围栏区域[收取门票]范围约为3.28平方公里.总投资180亿人名币;基建投资:90亿;场馆投资:90亿.

上海世博会会徽
[编辑本段]
会徽是集中反映理念的视觉符号。上海世博会会徽是通过全球征集、专家评审而产生的。

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
[编辑本段]
2007年12月18日晚8点,万众嘱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终于掀开了神秘面纱,蓝色“人”字的可爱造形让所有人耳目一新。

海宝,以汉字“人”字为核心创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他的欢笑,展示着中国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他挺胸抬头的动作和双手的配合,显示着包容和热情;他翘起的大拇指,是对来自世界各地朋友们发出的真诚邀请。
上海世博会申办过程
[编辑本段]
1999年12月,在国际展览局第126次全体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

2000年3月17日,中国政府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时任国务委员吴仪担任主任委员。2001年5月,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请函。2002年1月30日,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报告。

2002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并作申办陈述。

同年12月3日,经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表决,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
上海世博会举办意义
[编辑本段]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至今,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

具有悠久东方文明的中国,是一个热爱国际交往、崇尚世界和平的国度。中国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将是注册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

中国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为世界人民奉献什么?毫无疑问,中国人民将为五湖四海的宾客奉上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中的55%将居住在城市。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则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上海世博会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一方面,她将努力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以最为广泛的参与度载入世博会的史册。另一方面,我们将始终以全球的视野来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最大限度地争取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的参与、理解和支持,从而使上海世博会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还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上海世博会闭幕前将发表《上海宣言》。这一世纪性的宣言将汇集各国人民在世博会上的真知灼见,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这将是上海世博会为世界人民留下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着手6个月、着眼60年——中国政府将竭尽全力举办一届既传承历史、又继往开来的世博会。我们期待着一切向往和平的国家一如既往地关注上海世博会、支持上海世博会、参与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主题诠释
[编辑本段]
主题精髓

和谐城市是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精髓。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

“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礼记》在描绘“大同社会”时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的社会。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说,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而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

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城市政府为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和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和谐,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和谐城市”的理念将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世博会副主题解析

1、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从发端之日起,城市就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关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识别性。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面临着来自多方的冲击。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多元文化同时意味着历史和未来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一个兼顾了历史和未来,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以及融合之中的个性,即鲜明的文化识别(cultural identification),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2、城市经济的繁荣

最早的城市是从集市发展而来的。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城市的集聚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创业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基于其研究实力,但更多来源于人与人之间富有创造性的互动。创业能力固然和城市的财富有关,但其实更多地植根于鼓励创业的文化传统,而城市是否具备优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备吸引一流人才的能力,又直接关乎一个城市的经济前途。此外,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服务业,也是城市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

毋庸讳言,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存在冲突。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倡导减少生产中的资源利用(reduce)、产品反复多次使用(reuse)、以及废弃物再利用(recycle)的3R原则,最终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总之,未来城市的经济将更充满活力,而这种活力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的,一是市民的创新和创造力,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是人类科技创新的巨大舞台。城墙之内,各种创新要素汇聚交融,创新思想由于人们的密集沟通和互动而得以迸发。与此同时,城市的研发和生产设施又使得创新的火花快速转化为技术,进而变成造福人类的产品和服务。

20世纪以来,科技的突飞猛进令大规模城市化成为可能。同时,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提高在城市得到集中体现。科技大大改进了人类的日常生活,而这种物质生活命也在人类的文化精神生活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未来城市中,科技将在保护不可再生资源、集约利用能源、保护物种多样性、创造可持续的人居模式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4、城市社区的重塑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人最通常生活空间形式。健康的“细胞”才能造就健康和谐的城市。文化融合、经济繁荣,无不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实现的。

城市社区的建设和重塑一直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最直接的任务。如何才能让贫困社区从城市的社会地图上消失,曾经是城市发展史上最鲜明最持久的困惑。当今时代,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结构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空前增长令这项任务更为繁重。联合国人居组织在其《千年宣言》中提出了建设“无贫民窟城市”的目标,力争在2020年使世界城市中的一亿贫民区内居民的生活获得重大改善。

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21世纪城市社区的重塑意味着必须创造“均衡社区”,而“均衡社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合理的居民构成、合理的房屋所有权结构、完善的基础设施、宜人的居所环境,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以及深厚的社会凝聚力。

5、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自从城市诞生的那天起,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就是相互依存的。农村居民通过向城市销售产品谋生,而城市的繁荣也依靠了农村腹地的资源和需求。

城市的扩张给不可再生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规划的新思想、建筑和能源科技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这种压力。同时,大量农村人口的流入给城市管理提出了艰难的课题。一方面,城市社区的建设和改造将赋予城市化人口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另一方面,小城市和集镇的建设,也能有效减轻大城市所承受的人口和就业压力。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一些国家的农业地区丧失了竞争优势,良好的城乡互动能够帮助农民成功地转换经营、重谋生计,或者重塑农业生产结构,恢复农业的竞争力。如何协调在城乡间的人员流、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与城乡能否和谐同步发展紧密相关。

目前全世界人口的近一半生活在农村,发展中国家城乡间的差异促使有关国际组织呼吁充分利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互补作用和相互联系,在设法消除城市贫困的同时,努力消除农村贫困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上海世博场馆设置A区:中国馆,外国国家馆[除东南亚外的亚洲国家]
B区:主题馆,东南亚和大洋洲部分国家馆,国际组织馆,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
C区:外国国家馆[欧洲,美洲和非洲国家],国家组织馆.
D区:企业区.
E区:企业馆,世博会博物馆和文明馆,城市最佳实践区.

上海世博会组委会要员
[编辑本段]
主任委员:吴仪 国务院副总理
第一副主任委员:韩正 上海市市长
副主任文员:
万季飞 中国贸促会会长
徐绍史 国务院副秘书长
高虎城 商务部副部长
崔天凯 外交部部长助理


怎么查一个地址属于哪个区的哪个街道?

您好!根据地址查找所属街道办事处一直很棘手,但是您在邮编库可以轻松查到想要的答案,您在邮编库任意页面搜索框内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地址,即可得到该地址对应的街道办事处名称(为了提高查询的准确性,请尽量输入完整的准确地址)例如:想查询武汉市硚口区融侨锦城小区属于哪个街道?通过上图可以得知,该地址对应的街道办事处为:韩家墩街道,希望能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在哪个区

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在浦东新区。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2211号。地图详情: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原名为世博演艺中心,于2010年2月12日更名为上海世博文化中心,是世界一流水准的现代文化演艺综合场馆;集综合演艺、艺术展示、时尚娱乐于一体的文化集聚中心区;上海、华东、中国、世界的 文化娱乐新地标、都市旅游新亮点。参考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3365273.htm。

  • 上一篇:史丰收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