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情景》
童年情景》之梦幻曲 钢琴曲,完成于1838年,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童年情景》是作者于1838年创作的一组音乐小品的总题目,是钢琴艺术史上的一部极为独特的作品。虽然按内容来说是描写儿童生活的,但这部作品不只是为儿童所写,也是为成人所作,表现成年人对童年时光的回忆。作品手法洗炼,形象刻画生动准确,心理描写逼真,欢快动人,饶有情趣,但也流露出一种因为童年逝去而产生的惆怅感。
舒曼《童年情景》分段解析
舒曼在1938年创作了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他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天真烂漫,充满各种离奇幻想的岁月,以此来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美好的童年回忆。
这部作品描述了舒曼心目中的童年生活,也是一个成年人对童年情景的一种缅怀。他向人们展示了他儿童时代的深刻经历。这部作品创作手法简练,形象刻画准确、鲜明,心理描写细腻。《童年情景》组曲共有l3首小曲。各曲标题为《异国和异国的人们》、《奇怪的传说》、《捉迷藏》、《孩子的请求》、《无限的快乐》、《重要事件》、《梦幻曲》、《火炉边》、《骑竹马》、《过分认真》、《惊吓》、《孩子入睡》、《诗人的话》。
1、异国和异国的人们:小朋友,当你们第一次听到遥远的异国故事时,是不是也是这种诧异好奇的神情?
2、奇怪的传说:天真的孩子们正在兴趣盎然地听爷爷讲一个稀奇古怪的故事,故事情节一定深深地印刻在他们脑海里了!
3、捉迷藏:你猜,孩子们在玩什么游戏?——对,是捉迷藏。
4、孩子的请求:孩子依偎在母亲的怀中,撒娇地诉说自己的愿望:“答应我吧,好妈妈!”
5、无限的快乐:孩子的心最容易满足,一件小小的礼品,一句简单的夸奖都足以让他们美美地甜上好一阵子。
6、重要事件: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大事,让孩子如此严肃,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在孩子心目中却是“重要事件”。
7、梦幻曲:人们都说孩子是多梦的年代,你能回忆起自己童年的梦想吗?
8、火炉边:你见过壁炉吗?孩子们围坐在壁炉旁,听妈妈唱歌,听爸爸讲故事,多温暖啊!
9、骑木马:听,象不象好动的男孩子在骑木马?
10、过分认真:家里到底出了什么事?孩子好像百思不得其解,却又一定想知道,似乎真的太认真了!
11、惊吓:你们听过老人们讲鬼怪的故事吗?哦,好吓人呢!
12、孩子入睡:你能不能走进孩子们那个星光闪烁的梦乡?
13、诗人的话: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一连串叹息的音调,有谁会不怀念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呢!
《童年情景》是作者于1838年创作的一组音乐小品的总题目,是钢琴艺术史上的一部极为独特的作品。
虽然按内容来说是描写儿童生活的,但这部作品不只是为儿童所写,也是为成人所作,表现成人对童年时光的回忆。
作品手法精炼形象,刻画生动准确,心理描写逼真,欢快动人,饶有情趣,但也流露出一种因为童年逝去而产生的惆怅感。
克拉拉·舒曼的第一个情人
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由十三首小品组成,这部套曲说起来知道的人不少,但熟悉全部内容的不会太多,一般人们只是熟悉其中的第七首《梦幻曲》。这是一首美丽温馨的小品,如同摇篮曲一般恬静安详,它的曲调在世界各国家喻户晓,即使不太关心音乐的人,听到《梦幻曲》也能随著哼唱,人们常说的脍炙人口,大约就是这个境界。《童年情景》之所以成为一部名曲,主要利益于《梦幻曲》的流行。套曲《童年情景》是一部很私人化的作品,确切地说,是舒曼写给他热恋中的情人克拉拉.维克的情书。舒曼18岁从家乡茨维考到莱比锡大学法律系学习,同时,跟钢琴家弗里德利希.维克学钢琴,这时维克的女儿克拉拉只有9岁,父亲的精心培养下,钢琴已经弹得很出色了。两年以后,舒曼的母亲不再阻挠他学习音乐,舒曼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他住到老师维克先生家里,专注于钢琴演奏。在维克先生家的日子是愉快的,维克对这位入室弟子视为己出,舒曼与克拉拉也结成兄妹般的友谊。他们在钢琴上弹四手连弹,做有趣的音乐游戏,一起读书、郊游,舒曼还给她讲离奇的故事。舒曼每写出新钢琴小品,就由克拉拉试奏。随着年龄的增长,克拉拉与舒曼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友谊变成了爱情,这时的克拉拉16岁,已经是颇具才华的青年钢琴家了。维克先生觉察到女儿的感情变化,不禁勃然大怒,他禁止女儿与舒曼有同学之外的任何感情,他要女儿成就为一位伟大的钢琴家,而感情游戏将毁掉一个人的远大前程。维克粗暴地干涉女儿的爱情还有一个说不出来的原因,舒曼此时已愚蠢地弄伤了手指,完全不可能成为演奏家了,不得已他开始走上创作道路,而作曲家显然是个很没有保障的职业,多少有才华的作曲家,甚至是公认的大师往往一生贫困潦倒,维克先生不能把自己的掌上明珠交给一个待成名的作曲家。这位固执的德国老头挖空心思拆散年轻的一对,他带着女儿离开莱比锡,不准他们会面,禁止他们通信,甚至不准克拉拉弹舒曼写的曲子,舒曼这时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了。有一次克拉拉在德勒斯登演出,舒曼偷偷跑去与她见了一面,维克知道后立即宣布,他们要是再敢见面,就要用手枪干掉舒曼。这件事在当时的音乐界几乎成了一桩丑闻,在经历过启蒙运动并呼喊着个性解放的欧洲,如此粗暴地干涉年轻人的爱情会被认为是极不道德的。维克带克拉拉到巴黎演出时,肖邦对此事表示了不满,维克的好友李斯特竟宣布与之绝交,抗议他的暴行,在莱比锡的门德尔松也向舒曼表示同情。1837年到1838年,舒曼到维也纳居住了一段时间,他想在这座音乐名城感受一下维也纳乐派的文化氛围,但是在贝多芬、舒伯特去世之后,维也纳的音乐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典音乐传统遭到冷落,四处弥散的上兰纳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当局需要这类歌舞生平的音乐,当局也禁止言论,舒曼在维也纳出版《新音乐杂志》的申请没有获准。这时舒曼很久没有克拉拉的音讯了,克拉拉的情况他一无所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克拉拉在演奏会上演奏了他的作品,这无异于发出一个信号,克拉拉还在等着他。希望重新燃起,回忆起与克拉拉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舒曼便写下了几十首钢琴小品,这些小品像一幅音乐素描,记录着舒曼最初与克拉拉相识时的生活片段,那时克拉拉还是只有9岁的小女孩。根据舒曼自己的说明,他当时共写了30首小品,从中挑选13首,每首都加上标题,合成一集,取名《童年情景》。浏览一下套曲里13首小曲的标题,就知道音乐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如《木马骑士》、《惊吓》、《捉迷藏》、《奇怪的传说》,等等,这些都是普通儿童生活场景。但是,舒曼在描绘这些情景时,是有很具体的生活事件为根据的,作曲家不说,外人是无论如何无法猜测的,只有舒曼和克拉拉两人在弹起这些小品时才会在妙趣横生之处彼此送上会心的一笑。所以前面提到,这是一部私人化作品,舒曼把它寄给远方的克拉拉,提醒她不要把爱人遗忘。有一些音乐赏析文章说《童年情景》充满了童稚之趣,这话自然不假,但接着说这是作曲家回忆童年生活的作品,就失之不察了。这部套曲大致描写的是克拉拉9岁到13岁之间的生活,是舒曼以兄长般的眼光对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观察印象。套曲里到处都是克拉拉的影子,套曲的第10首《过分认真》,是舒曼回想起克拉小时候整天淘气和傻笑,有时却忽然躲进墙角,故作深沉地扮出一副认真思索的样子。舒曼后来对成了他妻子的克拉拉说:「由于回忆起你的童年,我在维也纳写下了这部作品。」《童年情景》的13首短曲从各个侧面描写儿童生活,有的是游戏场景,有的只描写一个神态,有的描写孩子的心理活动,合起来便构成了一个生动的儿童世界。生动的形象是整部套曲的主要特点,例如第9首《木马骑士》,用切分音和低音节拍模仿小孩子摇木马的「格登登」的节奏,既形象又生动,栩栩如生地勾勒出孩子骑在木马上前后摇摆的动态。又如《捉迷藏》,快速跳跃闪动的旋律刻画出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心情地欢乐。全部作品里流行最广的当然要属《梦幻曲》,这首曲子常拿出来单独演奏,并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于合奏,它的旋律非常简单,便于记忆,乐曲起伏回转,富裕浪漫的幻想,有一种朦胧美妙的憧憬蕴含其中。当克拉拉与舒曼突破重重困难终于走到一起后,舒曼创作了a小调《钢琴协奏曲》, 乐曲主题鲜明,表现了作者的生活理想以及为之而斗争的信念。虽然在外表上与古典的协奏曲相比并不显得新颖,但实质上这是一首极具浪漫主义特色的钢琴协奏曲。
舒曼的作者简介
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1810-1856),德国著名作曲家,在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音乐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继承了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血统,在钢琴音乐、抒情歌曲、室内乐、协奏曲和交响乐等方面都有丰硕的成果,为音乐的形式和内涵带来可贵的创新。舒曼在音乐评论方面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创办的《音乐新期刊》在当时的音乐界影响广远;他的著作《音乐与音乐家评论文集》更是成为作曲家论音乐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