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送别 朴树

时间:2024-03-07 20:08:14 编辑:阿旭

《送别》完 整 歌 词

歌名:《送别》外文名:Songbie所属专辑:百年经典1:秋水伊人歌曲原唱:龙珣填词:李叔同歌曲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草碧色,水绿波,南浦伤如何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浓)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送别》是由李叔同于1915年填词的歌曲,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1936年,百代公司发行了北师附小学生龙珣独唱的灌录唱片[2],该版本后被中国唱片2004年出版的专辑《百年经典1:秋水伊人》收录。

送别朴树 歌词

演唱:朴树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情千缕
酒一杯
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汐昕」


阎维文的《送别》 歌词

送别演唱:阎维文送军送到大路旁军的恩情永不忘农友乡亲心里亮隔山隔水永想望送军送到大树下心里几多知心话出生入死闹革命枪林弹雨把敌杀但见五千川水流革命的友谊才开头哪有利刀能劈水哪有利剑能斩愁送军送到江水边知心话儿说不完风里浪里你行船我持梭镖望军还http://music.baidu.com/song/477939


《送别》的歌词是什么?

《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拓展资料:李叔同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歌曲简介:(约翰·庞德·奥特威、李叔同创作歌曲)《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 ,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 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送别的歌词(李叔同)

《送别》谱曲:约翰·庞德·奥特威编词: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扩展资料创作背景:《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社会影响:1、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2、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现在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3、1997年中国摇滚乐队唐朝乐队在其第二张专辑《演义》中对《送别》作了改编演唱。4、1990年代电视剧《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别》作为插曲。5、2010年电影《让子弹飞》片头使用歌曲《送别》,用以说明该电影所述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6、2013年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电影插曲为歌手朴树翻唱的版本《送别》,朴树的版本采用了完整版的歌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别

送别的歌词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送别 长亭外》的完整歌词

送别(广泛版本)词: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丰子恺手抄本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送别》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有人说此书在1921年出版,是错误的。此书的歌词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书写之人正是编者丰子恺。扩展资料歌曲鉴赏:《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送别

  • 上一篇:宋组儿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