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孙立群

时间:2024-03-07 21:33:26 编辑:阿旭

席慕容的详细介绍

生于四川,幼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一九九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

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

年表

一九四三年农历十月十五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于南京入小学一年级。

一九四九年迁至香港,入同济中学附小。

一九五一年得校内四年级组作文比赛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被选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一年级。

一九五四年迁至台湾,参加联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试,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级。得国科巢静老师、董秀老师及美术科杨蒙中老师之鼓励甚多。开始在日记本上写诗。购得第一本诗集为余光中的《蓝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得校内初三组国文阅读比赛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正式开始习画,启蒙老师为孙立群老师、周瑛老师。三年内皆参与《北师青年》之编辑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笔名发表散文及诗。在校外教育刊物上发表诗作,投稿《自由青年》,亦获发表。校内演讲、辩论及论文比赛均曾获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入师大艺术系。素描从陈慧坤、袁枢真老师,水彩从马白水、李泽藩老师,油画从李石樵、廖继春老师,国画从林玉山、吴咏香、黄君璧、张德文老师。

一九六○年水彩《静物》一幅入选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得台北妇女协会举办全省青年美术比赛水彩第三名。师大毕业美展油画第三名,水彩第二名。师大毕业,任教北市仁爱初中。参加皇冠难忘人物征文,以萧瑞为笔名,《纪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六四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因入学成绩优异,直接升入二年级就读,从师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作品入选巴黎七十届独立沙龙,并参加八十一届女画家联合沙龙,十届国际妇女绘画展等。同年应邀参加比京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举办之“中国当代画家展”。

一九六六年二月得教授推荐,在比京艾格蒙画廊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比国七大报画评均予以评介。应邀参加三十一届海洋画家展览。七月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得最佳优等第一奖、杜特龙?德?特利基金会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颁发之金牌奖及比利时王国金牌奖。

一九六七年进入克劳德?李教授之铜版画画室,专习蚀刻铜版画一年。参加在比京举行之“欧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在瑞士佛利堡大学举行个人画展。在瑞士温特吐城举行个人画展。在比京可口可乐厂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六八年在比京艾格蒙画廊及号角画廊同时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六九年以萧瑞为笔名,在《中央副刊》发表作品。

一九七○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一九七四年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回台后第一次个人画展。

一九七六年参加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以千华为笔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一九七七年在台中美国新闻处举行个人画展。十月在皇冠杂志上开始发表《诗的画,画的诗》专栏。

一九七九年四月开始研究激光绘画。五月在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七月《画诗》同皇冠杂志社出版。十一月开始在《女性》杂志撰写幼儿美术教育专栏《写给年轻母亲的信》。十二月在台北太极艺廊举行个人画展,为台湾首次激光绘画之展出。诗作开始在《联合副刊》发表。

一九八○年继续研究激光绘画,发表论文,并以版画及油画之形式展出。七月长诗《我母、我母》在幼狮文艺发表。开始画三百号油画《荷》。

一九八一年一月以激光版画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之激光艺术联展。诗作发表于《联合副刊》、《中国时报》、《中华日报》、《幼狮文艺》、《台湾时报》、《台湾日报》、《自由小报》、《中华文艺》及《阳光小集》。四月长诗《爱的名字》在《台湾时报》发表。六月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个人画展,为父亲七十寿辰之贺礼。展出《镜子连作》及三百号之《荷》。九月诗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个月内再版。十月应邀担任全省美展油画 部评审委员。十二月《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

一九八二年三月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雷射艺术导论》由台湾雷射推广协会出版。

一九八三年二月诗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七月与晓风、爱亚合著《三弦》小品文集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十月散文集《有一首歌》由洪范书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开始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用针笔、铅笔、淡彩及粉彩作记录。开始作雷射雕刻之实验。

一九八五年三月与刘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六月在阿波罗画廊及皇冠艺术中心举行画展,于阿波罗画廊展出四年来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人体等油画。于皇冠艺文中心展出二十年来油画及素描作品回顾展。七月应邀赴港参加文艺夏令营。十月散文集《写给幸福》由尔雅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六年继续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登石门山初识台湾高山植物。四月与陈其茂、楚戈作三人巡回联展,于数县市文化中心展出。七月应香港浸会学院之邀,赴港演讲。八月开始写作三百行长诗《夏夜的传说》。十月开始作单色《山水系列》之油画。

一九八七年元月诗集《时光九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四月《时光九篇》获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五月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于台北敦煌艺术中心并出版《山水》画集。五月母逝。六月底应美西华人学会年会之邀赴洛杉矶演讲。七月参加旧金山东风书店书展“以文会友”座谈会。十月开始作《荷的连作》系列油画。

一九八八年三月诗及散文合集《在那遥远的地方》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林东生之作品。七月赴印尼 里岛作荷花写生。九月应邀赴新加坡《南华早报》“读书月”之演讲。

一九八九年一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圆神出版社出版。三月散文及素描集《写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四月在阿波罗画廊举行个展,并应邀赴新港展览。八月与女芳慈赴欧洲游览。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九月起应主编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国时报》人间版,发表还乡系列——《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共十篇。十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阅读蒙古现代诗人的作品及蒙古历史。

一九九○年七月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王行恭之作品。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八月与子安凯赴欧洲游览。九月重返蒙古高原,谒圣祖成吉思汗之陵。九月底前往蒙古乌兰巴托和林故都。十月乘火车横渡戈壁,正逢农历八月十六月圆之夜。

一九九一年在师院有一年之休假。四月在清韵艺术中心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并出版《花季》画集。五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范书店出版。六月应德国柏林艺术文化宫之邀赴柏林朗诵诗作。并应邀前往德国汉堡大学现代中国文学课程演讲。七月陪同台湾文化访问团一行十六人,应蒙古文化部之邀请前往乌兰巴托参加建国七十年庆典活动。七月获蒙古文化部长颁发之文化奖章。八月《江山有待》大陆版授权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并获悉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蓉诗集发行已逾150万册。九月与北京中华版权代理公司签约,委托代为处理大陆各省盗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严重侵权行为。九月再赴蒙古,访问当地艺术家,并赴蒙古北部之库苏古泊采访、摄影。

一九九二年二月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策划已久之《蒙古文学专辑》。二月发表《细看蒙古》之幻灯片,并与汪其楣、樊曼侬、王行恭及蒋勋作蒙古之专题演讲。四月邀请蒙古民间音乐工作者来台访问录音。五月应邀参加在台北举行之《蒙古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从诗的创作看蒙古当代知识分子》。六月在台北清韵艺术中心个展,并出版《涉江采芙蓉》画集。六月诗集《河流之歌》由东华书局出版。


无怨的青春

在年青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她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麽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一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著感谢
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意
长大了之后 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 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悲歌

今生将不再见你
只为
再见的
已不是你

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
再现的
只是些沧桑的
日月和流年

爱 你

在我心中荡漾的 是一片飘浮的云

你尽管说吧 说你爱我或者不爱
你尽管去选择那些难懂的字句
把它们反反复复地排列开来
你尽管说吧 朋友
你的心情 我都会明白

你尽管变吧 变得快乐或者冷漠
你尽管去试戴所有的复杂的面具
走一些曲折的路

你尽管去做吧 朋友
你的心情我都会明白

人世间 尽管有变迁
朋友里 尽管有难测的胸怀

我只知道
朋友
你是我最初和最后的爱

在迢遥的星空上
我是你的 我是你的

永远的流浪者
用漂泊的一生
安静的守护著
你的温柔 和你的幸福

可是 朋友
漂流在恒星的走廊上
想你 却无法传递

流浪者的心情啊
朋友 你可明白
爱你 永远

乡 愁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莲的心事


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也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
也不惧

现在
正是
我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
太迟


历 史 博 物 馆
--人的一生,也可以象一座博物馆吗

最起初 只有那一轮山月
和极冷极暗记忆里的洞穴
然后你微笑着向我走来
在清凉的早上 浮云散开
既然我该循路前去迎你
请让我们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定居
我会学着在甲骨上卜凶吉
并且把爱与信仰 都烧进
有着水纹云纹的彩陶里
那时候 所有的故事
都开始在一条芳香的河边
涉江而过 芙蓉千朵
诗也简单 心也简单


雁鸟急飞 季节变异
沿着河流我慢慢向南寻去
曾刻过木质观音浑圆的手
也曾细雕着 一座
隋朝石佛微笑的唇
迸飞的碎粹之后 逐渐呈现
那心中最亲爱与最熟悉的轮廓
在巨大阴冷的石窟里
我是谦卑无怨的工匠
生生世世 反复描摹

可是 究竟在哪里有了差错
为什么 在千世的轮回里
我总是与盼望的时刻擦肩而过
风沙来前 我为你
曾经那样深深埋下的线索
风沙过后 为什么
总会有些重要得细节被你遗漏
归路难求 且在月明的夜里
含泪为你斟上一杯葡萄美酒
然后再急拔琵琶 催你上马
那时候 曾经水草丰美的世界
早已进入神话 只剩下
枯萎的红柳和白杨 万里黄沙


去又往返 仿佛
总有潮音在暗夜里呼唤
胸臆间满是不可解的温柔
用五彩丝线绣不完的春日
越离越远 云层越积越厚
我斑驳的心啊
在传说与传说之间缓缓游走

今生重来与你重逢
你在柜外 我已在柜中
隔着一片冰冷的玻璃
我热切地等待着你的来临
在错谔间 你似乎听到一些声音
当然你绝不可能相信
这所有的绢 所有的帛
所有的三彩和泥塑
这柜中所有的刻工和雕纹啊
都是我给你的爱 都是
我历经千劫百难不死的灵魂

在暮色里你漠然转身 渐行渐远
长廊寂寂 诸神静默
我终于成木成石 一如前世
廊外 仍有千朵芙蓉
淡淡地开在水中
浅紫 柔粉
还有那雪样的白
像一副佚名的宋画
在时光里慢慢点染 慢慢湮开


推荐有关中国历史比较好的纪录片

说起纪录片,真的只有震撼,震惊可以形容了,国之强大,让我真的太震撼了,推荐几部给你看看,希望你喜欢、《河西走廊》该片以位于中国西部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河西走廊为讲述对象,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现了从汉代开始直至今天,河西走廊及其连接的中国 西部 的历史,以及它对中国历史和文明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是贯穿全篇的主题。《我在故宫六百年》纪录片聚焦古建修缮保护,记录宫墙之内悉心呵护故宫的匠人,展现宫墙之外的天下人与这座城池发生奇妙的关联,讲述紫禁城青春永驻的故事。《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玄奘之路》玄奘法师,可谓当今中国最为著名的僧侣。但他的出名不是因为其上求佛法的献身精神以及莫测的修为,而是源于那部声名远播的古典名著《西游记》。《迁徙的鸟》当鸟儿用羽翼去实现梦想,翱翔在我们永远无法凭借自身企及的天空,人类又该赋予他们怎样的赞叹呢?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Hue9hEA7hUTBuDdz03UxQ?pwd=1234 提取码:1234

帮我介绍一下南开大学孙立群教授

孙立群,1950年4月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天津市人。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所开课程有“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士人史”、“中华文明史”等。 所在教研室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本人曾多次获教学质量优秀奖、优秀教师奖。主讲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中国古代史”为南开大学示范精品课、天津市精品课。招收魏晋南北朝史方向的研究生。

主要论著
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民教育出版 2006年2月)
主编《新编中国历朝纪事本末·魏晋南北朝卷 》 (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6月 )
《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商务印书馆? 2003年12月
《中华文化通志.社会阶层制度志》(与李治安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10月 该书获1999年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史记选注》(合著 齐鲁书社 1998年4月 )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秦汉卷》( 合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6年6月 )
《士人与社会·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合著 第一作者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2年9月)
《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4月)
《中国古代史》(合著 人民出版社 1979年)
《魏晋南北朝帝王评说》(东晋南朝时期)《天津日报》2005年11月14日“文史版”
《魏晋南北朝帝王评说》(西晋十六国时期)《天津日报》2005年10月24日“文史版”
《魏晋南北朝帝王评说》(三国时期)《天津日报》2005年10月10日“文史版”
《汉武帝之后西汉如何走向衰亡》《天津日报》2005年3月7日“文史版”
《汉武帝身边的人们》《天津日报》2005年1月24日“文史版”
《雄才大略汉武帝》《天津日报》2005年1月17日“文史版”
《赞叹之余的反思——纪念秦兵马俑发现20周年》《秦文化论丛》(13辑),2005年7月陕西人民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雷海宗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中华书局2005年3月
《编写全新古代史? 教学质量上水平》《教材周刊》2004年11月10日)
《学史贵会通——讲授中国古代史通论的体会》《历史教学》2004年第6期
《论魏晋士人的觉醒及其社会背景》,《中国中古史论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
《论魏晋士人“贵适意”的生活方式》(《明清人口婚姻家族》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2年9月)
《全球化下中国城市文化现状与展望——以天津为例》(《全球化下中华文化的发展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 2002年6月)
《魏晋隐士及其品格》 《南开学报》2001年 5期
《论魏晋南北朝的区域经济与胡汉交融》 (《区域 社会 文化》 重庆出版社 2000年8月 )
《论魏晋士人的觉醒》(《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 1期 )
《魏晋士风》 (《中国社会史论》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8月 )
《大学历史课与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 1999年7期)
《天津大胡同地区商业老字号的过去、现状与未来的发展》(《天津史志》 1998年5期)
《天津商业一条街的过去、现状与未来的发展》 ( 《天津史志》 1998年1期)
《略论中国古代文人及其生活》 (《南开大学历史系系庆论文集》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年1月 )
《关于天津商业老字号与城市规划的调查报告》 (《天津史志》 1997年5期)
《世族、士族与势族》 (《历史教学》 1997年2期)
《士族的衰落》(《历史学习》1996年3期)
《士族制度》(《历史学习》1996年2期)
《可喜的探索 有益的尝试——谈96年高考历史试题》 ( 《历史教学》 1996 年10期 )
《魏晋南北朝士族的形成》(《历史学习》)1996年1期)
《轻徭薄赋? 发展生产——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历史学习》1995年10期)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研究的可喜成果》(《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5期)
《西晋社会风气》 (《文史知识》1992年12期)
《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南京大学学报》1987年增刊)


有什么好的纪录片可以了解中国历史,要特别详细的。

《故宫的至宝》系列
《丝绸之路》系列
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国十大王朝》:
它以独特、生动的切入点,用大量历史资料和最新考古发现,从多侧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十大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让历史自己来说话,深刻揭示中国社会由乱到治、繁荣昌盛的内在规律,全片共100集,讲述了大秦王朝、大汉王朝、大唐王朝、大宋王朝、大元王朝、大明王朝、大清王朝等十大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政治变幻,文化更迭,艺术发展,经济盛衰等方面的内容,深刻的再现了历史浮沉中,各个朝代、君王、文臣武将等的历史传奇命运。


  • 上一篇:孙国良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