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王全斌

时间:2024-03-08 12:03:40 编辑:阿旭

关于宋朝消灭南唐,后蜀的路线问题

十一月,赵匡胤发兵5万(一说6万),分两路攻蜀。令王全斌、崔彦进为西川行营凤州路正副都部署,王仁赡为都监,率北路步骑3万,自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沿嘉陵江南下;令刘光义为西川行营归州路副都部署,曹彬为都监,率东路步骑2万自归州(今湖北秭归)溯江而上。两路分进合击,直指成都。孟昶为抵御宋军,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率兵3万自成都北上,扼守利州(今四川广元)、剑门(今剑阁东北)等要地;另以韩保正、李进为正副招讨使,率兵数万趋兴元(今陕西汉中),加强北面防御;东面仍由昭武节度使高彦俦等扼守夔州(今四川奉节)。十二月中旬,宋北路军进入蜀境,攻克兴州(今陕西略阳),败蜀军7000,继克石圌、鱼关(约在今略阳与勉县间)等20余城寨。蜀将韩保正闻兴州失守,弃兴元,移师西县(今勉县西),以数万人依山背城,结阵自固。宋马军都指挥使史延德率军乘胜进攻西县,击溃蜀军,擒韩保正、李进等,继越三泉(今宁强西北阳平关),直趋嘉川(今四川旺苍嘉川镇),俘杀甚众。韩、李余部为阻宋军南进,烧断栈道,退保葭萌(今剑阁东北)。时王昭远、赵崇韬率军据守利州城及其以北的大、小漫天寨诸要点,阻击宋军。利州在嘉陵江东岸,群山环绕,地形险峻,是入蜀的咽喉要地。王全斌鉴于栈道断绝,难以直进。命崔彦进率兵一部抢修栈道,进克小漫天寨;自率主力由嘉川东南的罗川狭径迂回南进。两路军于深度(小漫天寨南嘉陵江渡口)会师,并夺占桥梁。旋又分兵三路夹攻大漫天寨,大败蜀军精锐,俘义州刺史王审超等。王昭远、赵崇韬率兵出战,三战皆败,遂于桔柏津(今广元西南嘉陵江渡口)渡江,焚浮桥,退保剑门。宋军占利州。是月下旬,刘光义率东路军,入三峡,连破三会(今四川巫山东北)、巫山等寨,杀蜀将南光海等,擒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弘,歼水、步军1.2万余人,夺战舰 200余艘,乘胜向夔州急进。夔州为巴东之咽吭,蜀军于城东设锁江浮桥,上置木栅三重,夹江列炮,防御甚严。刘光义军进至浮桥东30里处,为避实击虚,舍舟登陆,夺取浮桥,水陆配合,一举攻破蜀军防线。夔州节度使高彦俦认为宋军涉险远来,利在速战,当坚壁固守。监军武守谦不从,率所部千余人贸然出战,大败而归。宋马军都指挥使张廷翰率军追击,突入城内。高彦俦力战失败自焚。宋军占领夔州后,沿江西上,收降万、开、忠、遂(今四川万县市、开县、忠县、遂宁)等州,直逼成都。三年正月初,孟昶闻王昭远等败,惊惧之余,遂命素不习武的太子孟玄喆为元帅,率甲兵万余,增援后蜀的重要屏障剑门。时宋北路军已占剑州(今剑阁)以北的益光(今广元西南昭化镇)。王全斌知剑门天险,不易强攻,命史延德率兵一部,经城东南来苏小径迂回至剑门南,自率主力从正面进攻。王昭远闻宋军将至,仅以偏将守剑门,自率主力退保汉源坡(今剑门东南)。宋军前后夹击,速克剑门,并趋汉源坡。王昭远惊惧,战守无方。赵崇韬布阵迎战,战败被俘,损兵万余。王昭远亦被宋追兵俘获。宋军乘胜占领剑州。孟玄喆至绵州(今绵阳东北),闻剑门已失,弃军仓皇逃回成都。宋军两路先后进抵成都。十九日,孟昶见大势已去,举城降,后蜀亡。宋灭南汉后,置南唐于三面夹击之中。南唐后主李煜为求自保,明臣服,暗备战,在遣使向宋请受策封的同时,将兵力部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宋军进攻。宋太祖赵匡胤志在统一江南,加紧作战准备。开宝七年五月,下令在荆湖建造大舰和黄黑龙战船数干艘,以备架设长江浮桥之用。九月,赵匡胤以李煜拒命来朝为辞,发兵10余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东路吴越王钱做为升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自杭州(今属浙江)北上策应,并遣宋将丁德裕监其军;中路曹彬与都监潘美率水陆军10万由江陵(今属湖北)沿长江东进;西路王明为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牵制湖口(今屑江西)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 开宝七年十月十八日,中路军曹彬部沿江北岸东下,令八作使郝守溶领舰船跟进。南唐军误为宋军例行巡江,未加阻截,致曹彬军顺利通过湖口。二十五日,曹彬率军突然袭占峡口寨(今安徽贵池西)。闰十月初五,轻取池州(今安徽贵池)。十三日,于铜陵(今属安徽)击败南唐军一部,获得战舰200余艘。连克芜湖(今属安徽)、当涂(今属安徽),于采石矶(今安徽当涂北采石)击败南唐守军2万余人,俘获马步军副都部署杨收、兵马都监孙震等千余人,抢占要隘。遂命郝守溶率兵丁工匠于采石矶架通跨江浮桥,保障后续部队渡江。李煜闻讯,急派镇海节度使郑彦华率水军万人和天德都虞侯杜真领步兵万人阻击,与宋军遭遇,在新寨(今江苏江宁附近)战败(参见采石之战)。 开宝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西路攻鄂州(治江夏,今湖北武昌),击败南唐3000余人。东路军围攻常州(今属江苏),攻占利城寨(今江苏江阴)。 开宝八年正月初八,各路全线出击。黄州兵马都监武宁谦等渡过长江,攻占樊山寨(今湖北鄂城西);行营左厢战棹都监田钦祚率军破溧水(今属江苏),击败南唐军万余人,杀其都统李雄。十七日,曹彬率大军攻南唐都城江宁。南唐水陆军10余万人前依秦淮河、背靠江宁城列阵防守。潘美为不失战机,不待渡河船只齐备,即令步骑兵涉水进攻;行营马军都指挥使李汉琼亦率部渡过秦淮河,以大舰载芦苇,对南唐水寨实施火攻,歼灭南唐军数万人,进逼江宁城下(参见秦淮河之战)。未几,南唐军再次反击,企图溯江而上夺取采石浮桥,又被潘美率军击破,神卫都军头郑宾等被俘。 开宝八年正月二十日,宋太祖命京西转运使李符益调运荆湖军粮到江宁城下,补给宋军。至五月,宋军占领袁州(治今江西宜春)、白鹭洲(今江苏南京西南)、江阴(今属江苏)等州地。东路军亦攻占常州。王明所部在武昌江州(治湓口,今江西九江)、击败南唐军万余人,夺取战舰500艘。宋军围城数月,李煜知形势危急,调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率湖口兵10万赴援。朱令赟恐王明军从背后切断粮道,迟迟不敢东进。 开宝八年六月初二,曹彬军于江宁城下打败南唐军2万余人,缴获战舰数千艘。八月,丁德裕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击败南唐军5000人,并于九月初九与吴越军合势攻占润州城。经李煜再三催促,朱令赟方于十月率兵15万,搭乘百米长的木筏和可容干人的大舰出湖口顺流东进,欲冲断采石浮桥。时逢长江水浅,航道狭窄,大船不能并行;加上屯驻独树口(今安徽安庆附近)的王明军在江边竖立船桅形木桩,致使朱军不敢贸然轻进。二十一日,朱令赟孤军乘大舰行至皖口(今安徽安庆西南,皖水入江口),遭宋行营都指挥使刘遇部阻截,遂用火油攻击,适风转向,火势反烧,朱军不战自溃,混战中朱令赟被烧死,战棹都虞侯王晖等被俘,数万件兵器为宋军缴获(参见皖口之战)。十一月十二日,曹彬大军从三面攻击江宁城,李煜率5000兵夜袭宋军北寨,未果。二十七日,宋军破城,守将呙彦、马诚信、马承俊等在巷战中战死。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宋太祖赵匡胤究是怎样攻灭后蜀平定江南的

宋平荆池后,即部署攻蜀。后蜀主孟昶闻讯,欲依托川陕险要地势,严兵拒守,同时遣使约北汉共同反宋。赵匡胤获后蜀叛将赵彦韬,得知蜀军兵力部署,遂下令出兵。
公元964年(乾德二年)十一月,命分兵两路:北路以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三万出凤州(治梁泉,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廷让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两万出归州(治湖北秭归),溯长江西进。两路分进合击,约期会攻成都。孟昶得知,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率兵数万北上扼守利州(治绵谷,四川广元)、剑门(四川剑阁东北)等关隘。十二月,北路军占领利州。
公元965年(乾德三年)正月初,突破剑门险要,大败蜀军,俘王昭远,继占领剑州(治普安,四川剑阁)。东路刘廷让军突破巴东咽吭夔州(治四川奉节东白帝),连克万(治南浦,四川万县)、开(治开江,四川开县)、忠(治临江,四川忠县)、遂(治方义,四川遂宁)等州。两路直逼成都,孟昶举城投降,后蜀灭亡。
荆湖、后蜀灭亡后,南唐、吴越臣服,唯南汉主刘鋹拒绝附宋。公元969年(开宝二年)六月,赵匡胤以右补阙王明为荆湖转运使,做出战物资准备。
公元970年(开宝三年)九月初一,命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行营兵马都部署,率十州兵长驱南下,中间突破,直趋贺州(治临贺,广西贺县东南贺街)。潘美声言沿贺水东取兴王府(广州),以诱歼南汉军主力。及刘鋹派大将伍彦柔率舟师溯郁江、贺水西上增援,宋军伏击获胜,杀伍彦柔,占领贺州。
十二月,进至韶州(治曲江,广东韶关),南汉都统李承渥率兵十万于莲花峰(韶关东南)下,列象阵迎击宋军,宋军以强弓劲弩破其阵,占领韶州。
公元971年(开宝四年)正月,宋军攻克英(广东英德)、雄(治浈昌,广东南雄)州。二月,进至马径(广州北),以火攻破南汉招讨使郭崇岳六万兵,继攻陷兴王府,刘鋹降,南汉灭亡。
宋灭南汉后,南唐后主李煜,明臣服以求自保,暗备战以防宋军进攻。赵匡胤志在统一江南。经两年准备,于开宝七年九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为异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偕都监潘美,统领十万大军出荆南,调吴越军出杭州(屑浙江)北上策应;并遣王明牵制湖口(属江西)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十月十八日,曹彬率军顺长江东下,水陆并进,攻破池州(治秋浦,安徽贵池),占领采石(安徽当涂北)。
于十一月中旬,在采石架通长江浮桥,保障大军渡江,继续向东推进。八年正月初三,宋军破溧水(属江苏),继与十万南唐军激战于秦淮河(江苏南京西)。
大败南唐军,直逼江宁(江苏南京)城,在西路王明军和东路吴越军配合下,全歼南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率领的十万救援军,于十一月二十七日攻破江宁,李煜降,南唐灭亡。


  • 上一篇:王庆龙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