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诗词有哪些?
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3、《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4、《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5、《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6、《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7、《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8、《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9、《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0、《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五律诗词有哪些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每句五字为五言律诗。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例如 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有很多的 自己搜来学习吧
什么叫做五律,七律
1.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句式——每句五言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2.五律是五言律诗的简称,属于近体诗中律诗(格律诗的意思)的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成为长律或排律.排律,一般都是五言的,句数不定,但必须超过八句,句数是偶数,如十句,二十句,一百句,至二百句以上.
3.七言绝句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类: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4.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什么是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厉声教的《辛卯季春谒厉杭二公祠》等。五言律诗从五言古诗中继承了每句五个音节、全篇两句一组、总句数为偶数的基本特征,同时增加了对偶和平仄的规则;而这些规则是从骈体文中借鉴过来的;骈体文则是由楚辞到汉赋而产生的;因此,说到底五律是五古和骈体文嫁接的产物。
什么是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律诗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
什么是五言律诗诗词知识
五言诗,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属于吸收汉族民歌的形式而成。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五言、五律、五绝”有什么区别?
五言:五字一句,古体诗,今体诗都有五律:指今体诗中五字一句的,一般八句,超过八句的称排律。五绝:今体诗,五字一句,四句而绝,故称“绝”。五言诗: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五律诗:《·喜闻捷报》毛泽东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五绝诗:《鹿柴》王维【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送别》王维【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五绝诗”“七绝诗”“五律诗”“七律诗”有哪些?
如下:七绝诗:1、《鹧鸪天》 曾约江湖共做家,卿为金鲤我莲花。西风秋夜凉侵水,微露春晨絮染霞。缘未尽,命才斜,忽然月夜不闻琶。从今卿化轻云去,只影徒留向岸沙。2、《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五绝诗:1、《受戒》 雪域斜阳尽,云山晚课新。灵童初转世,浪子远红尘。十六字令·仓央嘉措活佛禅。悟尽灯花影自单。将真爱,倾注在人间。2、《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五律:1、《秋心》冷夜寒风摧,秋澜水皱眉。新月残光淡, 旧友离别醉。此去经年渺,相逢在何岁?旦枕明朝日,丹心永世垂。2、《从军行》——王昌龄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七律诗:1、《醉春》和风拂柳枝如丝,细雨涤尘露似珠。灿灿虹桥天边挂,翩翩彩蝶花间舞。雨后镜湖蛙声脆,春回秀草绿意足。弃橹离舟人归岸,入亭临风酒一壶。2、《齐安郡晚秋》——杜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四句的五言古诗
1、鹿柴【作者】王维 【朝代】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白话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2、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白话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3、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话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4、竹里馆唐代: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白话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静夜思5、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话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四句的五言诗大全
四句的五言诗:《杂诗》、《登黄鹤楼》、《江雪》、《悯农》、《梅》。1、《杂诗》唐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2、《登黄鹤楼》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3、《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译文: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4、《悯农》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5、《梅》宋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五律诗有哪些
1、正月十五夜【作者】苏味道 【朝代】唐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白话翻译: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2、咏蝉 / 在狱咏蝉【作者】骆宾王 【朝代】唐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白话翻译: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穷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 【朝代】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白话翻译: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4、题大庾岭北驿【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白话翻译: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 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 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 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 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 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5、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白话翻译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 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关于五律的诗歌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每句五字为五言律诗。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例如 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有很多的 自己搜来学习吧
什么是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诗体格律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与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但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依然有首联用对仗的例子。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〇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三种格式:首句入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四种格式:首句不入韵平起式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诗体格律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第一种格式
平起首句入韵
〇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第二种格式
平起首句不入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酬乐天扬州(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第三种格式
仄起首句入韵
〇仄平平仄仄平,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四种格式
仄起首句不入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山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传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五言绝句
简称五绝是出现于汉朝,成熟于唐代的一种近体诗。四句,每句五个字。现时,五绝被认为近体诗中最难写的体裁,因为它字数最少,表达的意思不可太多,要言简意赅。
诗体简介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
五绝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五言绝句也称五绝,有四种常见格式。(〇表示可仄可平)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
示例: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〇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
示例:
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示例:
夜宿山寺(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感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平平仄仄平
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示例:
听鼓(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
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
时无祢正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七言绝句又称为七绝,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每句七个字的绝句。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七言绝句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夜读范至能(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
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
亦逢汗节解沾衣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苏台揽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关于爱情的五言古诗
1,《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原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白话文释义: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2,《白头吟》两汉:卓文君原文: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白话文释义: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 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3,《和项王歌》两汉:虞姬原文: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白话文释义:汉军已经占领我楚军阵地,汉军军营传来的楚歌歌声四面缭绕。大王(项羽)您的霸王气概都已不复存在(准备血战而死),我还有什么理由抛弃你而独自苟且偷生呢。4,《无题·八岁偷照镜》唐代:李商隐原文: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白话文释义:八岁小姑娘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十岁到野外踏青,想象着荷花做自己的衣裙。十二岁开始学弹筝,套在手指上的银甲一直没脱下来。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5,《古怨别》唐代:孟郊原文: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白话文释义:在秋风萧瑟,满眼凄凉的季节,一双相濡以沫的夫妻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含怨辞别。在这令人肝肠寸断的时刻,两人眼含热泪,面面相视,想要向对方说点什么,可尚未开口已是泣不成声。心中早有千言万语,可是在此刻,因悲痛至极而无法诉说。分别后天各一方,相思之情能与谁人说,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天涯两地共赏一轮明月,寄托无尽的相思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