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个文学题目关于(《印度之行》,和《奥斯汀书会》,)
分析《印度之行》中阿苔拉小姐最后的选择其意义与价值有哪些。
小说以印度城市为背景,写治安法官的母亲与未婚妻阿拉德到印度去看他,在一次历游山洞时,阿拉德在幽暗的山洞里恍惚中感到有人侮辱了她,从而引起纠纷,使印度医生阿齐斯蒙受了不白之冤。这部小说展示了英国与其殖民地印度两个民族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充满辛辣的讽刺、优美的抒情、含义深远的象征和富有哲理的预见。
现代英国文学是什么?
十月革命后,工人阶级占领政治舞台,无产阶级文学开始蓬勃发展。除了写《穿破裤子的慈善家》的特莱塞尔,还有工人阶级作家奥凯西(1884~1964),他早年与著名的诗人叶芝(1865~1939)和著名的剧作家沁孤约翰·辛格(1871~1909),发动了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20世纪30年代加入共产党,他的戏剧《星星变红了》(1940)反映了爱尔兰无产阶级的斗争。此外吉本(米契尔,1901~1935)的三部曲《苏格兰人的书》的第三部《灰色的花岗石》(1934)。考得威尔(1908~1937)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矿工作家刘易斯·琼斯(1897~1937)写威尔斯工人阶级斗争的自传体小说《我们的生活》(1939)、索麦菲尔德(1908~)的《西班牙志愿军》(1937)、苏格兰诗人麦克迪尔米德(1892~)献给列宁的诗,都是无产阶级文学的硕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产阶级现代派文学在诗歌与小说中发展。托马斯·艾略特(1888~1965)是现代英美著名诗人,他的《荒原》(1922)用象征和多种文化因素表现战后空幻的危机感。20、30年代英国出现“意识流”小说。詹姆斯·乔伊斯(1882~1841)的《尤利西斯》(1922)和吴尔芙(1882~1941)的《达罗卫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等揭示人物潜在的心理状态,表现了绝望与混乱的情绪。劳伦斯(1885~1930)虽也用现实主义写法,但在《儿子和情人》(1913)、《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年)中用精神分析法描写了性心理。《天演论》作者的孙子阿尔多斯·赫胥黎(1894~1963)写科幻的“概念小说”,表现科学将毁灭人类的悲观思想,表达“迷惘的一代”的情绪。
20世纪前40年最有成就的还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除了萧伯纳和高尔斯华绥两位大师,卓有成就的作家与文学名著非常之多。本涅特(1867~1931)用巴尔扎克手法描写了小市民的生活,他的《老妇人的故事》(1908)、《克莱汉格》(1910~1915)三部曲等如实展示了英国社会现实。毛姆(1874~l965)的小说以东方为背景,写海外英国人与当地人的生活。他的《月亮和六便士》(1919)及上百的短篇,既有异国情调,又表现了殖民主义者的卑劣。福斯特(1870~1970)的名著《印度之行》(1924)也以东方为背景,但侧重揭示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意识的不同。著名女作家曼斯菲尔德(l888~l923)是“英国的契诃夫”,小说集《鸽巢》(1923)、《幼稚》(1924)等写黑暗社会妇女不幸。克罗宁(1896~)被称为“20世纪的狄更斯”,他的《群星俯视》(1935)、《城堡》(1937)表现了矿工的悲苦与斗争。奥尔丁顿(1892~1962)的长篇《英雄之死》(1920)写了知识分子对帝国主义战争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绝望。此外著名的还有批评家普里斯特利(1894~1984)批判社会、同情群众的小说《天使人行道》(1930)、衣修午德(1904~)反法西斯的《再见吧,柏林》(1939)等等。
工人阶级的文学,除了奥凯西后期的创作,主要成就在杰克·林赛(1900~)的《被出卖了的春天》(1953)等4部小说中。“具有杰出才能的无产阶级一位小说家”格温·托马斯(1913~)写了反映威尔斯工人运动的《众叛亲离》(1949)。工人出身的兰伯特(1922~)的小说《他应当如此生活》(1956)、《没有时间休息》(1957)写了共产党员领导的工人斗争。西利托(1928~)的《火上的一棵树》(1967)写毛泽东思想信仰者参加阿尔及利亚的反法解放革命斗争的故事。
进步的现实主义作家在揭露批判现实方面继续作出贡献。女作家多丽斯·莱辛(1919~)的《青草在歌唱》(1950)和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1952~1969)抨击了南非殖民主义者。奥尔德里奇(1918~)的《外交家》(1949)、《荒漠英雄》(1954)写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格莱姆·格林(1904~)的《沉静的美国人》(1955)写了越南战争中帝国主义的重重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戈尔丁(1911~)在《蝇王》中,女作家艾丽斯·默多克(1919~)在《一个砍掉的头》(1961)、《黑王子》(1973)中用寓言探讨人生的存在,女诗人西特韦尔(1887~1964)在战后的《诗集》中表现了对核战争的恐惧。英国现代派文学,突出表现在“愤怒的青年”的创作中,韦思的《每况愈下》(1954)、艾米斯的《幸运儿吉姆》(1954)、布莱思的《向上爬》(1957)、西利托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上》(1958)、伯吉斯的《带发条的桔子》(1962)反映了一代青年对社会的不满与颓废精神,其中奥斯本(1929~)的《愤怒的回顾》(1956)影响了戏剧的新浪潮。自法籍爱尔兰人贝克特(1906~)的《等待戈多》(英文版,1954)在伦敦上演轰动,1962年英国评论家出一版《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在英国也风行开来。其代表作家是品特(1930~),他的《生日晚会》(1958)、《看房者》(1960)等写下层人失去“自我”的迷惘与恐惧。故他的荒诞戏又名“威胁戏剧”。
70年代以后,现代派文学衰落,特雷弗的《代思茅斯的孩子们》、安东尼·鲍威尔的《听见了秘密的声音》等又塑造起典型人物和描绘中产阶级的现实主义生活画面来。
求分享《印度之行(1984)》百度网盘资源,主演是朱迪·戴维斯
链接:提取码:8gm7《印度之行APassagetoIndia(1984)》导演:大卫·里恩编剧:大卫·里恩、桑塔·拉马·劳、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主演:朱迪·戴维斯、维克多·班纳杰、佩吉·阿什克罗福特、詹姆斯·福克斯、亚历克·吉尼斯、奈杰尔·哈弗斯、迈克尔·卡尔佛、萨伊德·杰弗瑞类型:剧情、历史、冒险制片国家/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印度语上映日期:1985-07-11片长:164分钟又名:印度之旅、印度之路英国女子艾德娜(JudyDavis饰)与未来的婆婆摩尔夫人远赴印度,此行既为了探望艾德娜在印度做地方法官的未婚夫朗尼,亦可同时拓展视野。艾德娜的心思不在白人之间的交际活动,而是更渴望了解印度的异域风情,并因此与当地医生艾斯结识,艾斯对英国人充满纯洁的敬佩之情,虽然偶有失望,但他仍然为摩尔太太的优雅气质赞叹、时常帮助白人解围不惜让自己陷入尴尬。好心的艾斯为了满足艾德娜的愿望,担任向导带领艾德娜与摩尔太太参观郊外的马拉巴山洞,岂料两名女士在山洞中倍感不适,艾德娜更是浑身伤痕的跑出了山洞……此行引起轩然大波,英方认为艾斯对艾德娜欲行不轨,将其监禁。艾斯的命运,此刻掌握在了艾德娜的手中。本片根据E.M.Forster小说改编,获1985年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奖等十余项专业褒奖。
电影《印度之行》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于是阿齐兹和阿德拉带着向导,继续向更高的洞窟攀去。阿德拉还和阿齐兹闲聊开
来,问起了他的家庭生活和他的妻子。这些话无意间勾起了阿齐兹的痛苦。他很爱他的
妻子。但不幸的是妻子已早作故人。到了山上的洞口,阿齐兹还未恢复平静,他让阿德
拉和导游先在洞口休息一会儿,自己蹲在崖边抽了一会儿烟。可是好动的阿德拉并没有
安心等着,一个人钻进了洞里。她擦着了火柴在洞里摸索着,脚步发出很响的回声。这
时,洞外的阿齐兹突然发现阿德拉不见了,禁不住焦急地大声喊叫起来:“凯斯苔特小
姐!”没想到这喊声传进洞里,发出令人惧怕的、强烈的回声。阿德拉手中的火柴已经
熄灭了,黑暗中这回声像狂风一般朝她扑过来,她慌乱了,四处奔跑着寻找洞的出口。
她终于冲出了洞窟,不顾一切发疯似的朝山崖下奔跑。当阿齐兹看到她的身影,她已经
跑上了公路。这时,卡连达夫人的车正好开到这里,阿德拉顾不得和赶来的费尔廷库校
长打个招呼,就慌张地跳上卡连达夫人的车走了。
《书虫》高中版的简介内容
三级:1000生词量,适合初三、高一学生,分上、下两册,共21本。上册:共10本,附赠MP3光盘一张1、《弗兰肯斯坦》2、《野性的呼唤》3、《秘密花园》4、《曾达的囚徒》5、《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记》 6、《风语河岸柳》7、《神秘幻想故事集》8、《铁路少年》9、《三个陌生人》10、《伊桑·佛罗姆》 下册:共11本,附赠MP3光盘两张1、《圣诞欢歌》2、《多里安·格雷的画像》3、《勃朗特一家的故事》4、《牙齿和爪子》5、《星际动物园》6、《诱拐》7、《公正》8、《化学秘密》9、《劫机!》10、《小镇传奇》11、《查尔斯·布拉沃的死亡之谜》 四级:1500生词量,适合高一、高二学生,分上、下两册,共18本。上册:共9本,附赠MP3光盘一张1、《巴斯克维尔猎犬》2、《不平静的坟墓》3、《三怪客泛舟记》4、《三十九级台阶》5、《小妇人》6、《克兰福德》7、《华盛顿广场》8、《织工马南》9、《化身博士》 下册:共9本,附赠MP3光盘两张1、《双城记》2、《格列佛游记》3、《金银岛》4、《黑骏马》5、《红字》6、《极限之旅》7、《吉姆老爷》8、《洛娜·杜恩》9、《劝导》五级:2000生词量,适合高二、高三学生,共8本,附赠2张MP3光盘。1、《大卫·科波菲尔》2、《远离尘嚣》3、《远大前程》4、《呼啸山庄》5、《园会》6、《理智与情感》7、《纯真年代》8、《沙洲之谜》六级:2300生词量,适合高三、大学低年级学生,共8本,附赠2张MP3光盘。1、《简·爱》2、《雾都孤儿》3、《傲慢与偏见》4、《苔丝》5、《白衣女人》6、《巴彻斯特教堂尖塔》7、《名利场》8、《印度之行》扩展资料:书虫简介:1、“书虫”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共同奉献给广大英语学习者的一大精品。书虫在英语中大概是颇可爱的形象。想象一下,有那么一只勤勉的小虫,它如痴如醉地沉迷于书卷,孜孜不倦地咀嚼着字母……。2、如今这只“书虫”漂洋过海,轻盈地落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掌中。“书虫”首先将给你以自信,即使你目前只有几百词汇量,也可以不太费劲地阅览世界名作了。书虫还会用它细细的鸣叫声不停提醒你:要坚持不懈地读下去,要广泛而丰富地读下去。3、书虫系列已于2014年出版47本新增品种,其免费增值服务也已于2013年上线。参考资料来源:书虫-百度百科
介绍一下乔布斯印度之行的详细信息?
不是你想的那样,那个年代嬉皮横行,都是去找free sex和hemp的,所谓的一些冥想和开悟其实是一些幌子,失去人生目标的年轻人在那里混日子。jobs是比较有意思的,但是依我看4个月的印度之行的意义不过如此,他只是印证了些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
至于你问的“你怎么看美国的嬉皮士文化的,他有没有在中国生存的必要?” 这个问题的问法有问题,这个不是一种必要,而是无法避免的历史阶段,现在很多所谓的背包客除了不敢嗑药其他不也是很像了么?中国现在发生的一些事和5,60年前欧美的状况似乎有些不谋而合。
谁读过小说《A passage to India》(印度之行)的?
《印度之旅》是爱德华.摩根.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年—1970年)最后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作者在这部作品里把“联接起来”的思想扩大到不同的民族。
福斯特的小说属于英国风俗小说的传统。它的思想内容是人文主义在20世纪的反映。他以此为武器,讽刺、批评英国社会,并相信实现了“爱的原则”,社会矛盾就可以和解。作者善于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往往幽默而微带讽刺。文字优美精练,常用一些象征手法,耐人寻味。
两个传统的英国贵族女子,摩尔太太和桂斯特决定展开印度之旅,希望藉著旅程,了解这个神秘的地方,从而广阔眼光。但到达后才发现当地的种族歧视十分严重,一切并非心中所想。幸运地,她们遇上热心的亚薛思医生,更请缨带领她们参观神秘的马拉巴古洞,直到满身伤痕的桂斯特突然惶恐地从洞内逃跑出来,将这个愉快的旅程完全扭转。而他们身上的肤色,会否是牵起一场种族间斗争的关键?
印度之行的剧情简介
20世纪20年代,住在伦敦的穆尔夫人带着少女阿德拉前往印度去看望她的儿子、阿德拉的未婚夫罗尼。二人都渴望通过此行能加深对印度的了解。然而,抵达后,她们才发现当地的种族歧视十分严重,一切并非心中所想。穆尔夫人感觉到儿子已变得官气十足,完全不把印度人放在眼里,这使她很反感。所幸她们遇到热心的印度穆斯林医生阿齐兹。出于热情和友谊,阿齐兹组织了不少人陪同两位客人前往当地名胜马拉巴山洞游览。但是,满身伤痕的阿德拉突然惶恐地从洞内逃出来,将这个愉快的旅程完全扭转。扩展资料:《印度之行》的角色介绍:1、阿德拉·奎斯特:阿德拉·奎斯特天真纯洁、富于幻想和好奇心而又优柔寡断的英国少女,对异国风情颇为好奇。到印度后,她见未婚夫已变得官气十足。不由得对于自己的婚约产生了动摇。与此同时,与英国文化迥然不同的印度文化亦使她在心理上受到影响,以至于在山洞中产生幻觉。2、阿齐兹:阿齐兹热情善良的穆斯林医生。他受过西式教育,笃信爱与平等,对于代表先进文明的英国人表示友好与崇敬,非常努力地跨越信仰和文化差异。试图与英国人交朋友。但是,在和同胞在一起时,他也会吐露对那些傲慢的英国人的不满。3、穆尔夫人:穆尔夫人是英国老妇人,年过七旬却思想开明,对印度不抱偏见,渴望了解真正的印度。她认为上帝是博爱的,对全人类有着完全平等的热爱,对所有信仰都表示尊重和敬畏。然而,马拉巴山洞之旅让她对以往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和不确定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度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