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设计需要考虑哪些要素?
邮票有十大要素,其中前3个要素是必要条件:
1)邮票十大要素之铭记:
印在邮票上表示发行国家、地区、发行机构的标记,用文字、缩写字母或特殊记号进行表示。邮票铭记是邮票最重要的一个要素之一,可以确定一枚邮票的发行单位。
2)邮票十大要素之面值:
印在邮票上的邮资金额及货币单位,以表明邮件使用人纳付的邮资金额。世界各国大多以金额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
3)邮票十大要素之图案:
邮票图案即邮票的票面,一般由与邮票发行目的相关的主图、文字、和边饰三部分组成。邮票图案的内容包罗万象,人们通过欣赏、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百科知识。因此,邮票图案是集邮爱好者研究的主要对象。
4)邮票邮票十大要素之志号:
邮票志号是我国邮政部门独创,为新中国的一大特色,是印在邮票底边上的标号,一般表示票种、发行年份、套号、枚号等。
5)邮票十大要素之票名:
邮票名称也成为票题、票名,表示邮票内容、发行目的。邮票名称通常由邮票发行部门确定,并在邮票上印有表示相关内容、发行目的的文字。
6)邮票十大要素之齿孔:
邮票边沿上的空洞称为邮票齿孔,为便于分割邮票而凿打,凸出的部分称齿,凹进的部分称孔,是邮票外观的一个重要特征。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没有齿孔,是有邮局工作人员用剪刀将整张邮票逐枚剪开销售,一位名叫亨利.亚策尔的爱尔兰年轻人,研究发明了能在邮票上打出齿孔的凿孔机。
7)邮票十大要素之背胶:
涂刷在邮票背面的胶层,便于将邮票粘在邮件上,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上便已经有了背胶。
8)邮票十大要素之材质:
印制邮票所采用的材料,一般分纸质和非纸质材料两大类。印制邮票的材料以纸质为主。1955年,匈牙利发型了用铝箔制作的邮票,开了采用非纸质材料印制邮票之先河。
9)邮票十大要素之刷色:
邮票图案的颜色。邮票刷色从早期的单色、双色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绚丽多彩、美不胜收。世界邮票目录的刷色译文对照表有240多项,刷色分的又多又细,仅绿色就有10多种之多。
10)邮票十大要素之水印:
水印是指印刷邮票的纸张中的潜影图文,在造纸过程中,用钢质水印辊滚压初步脱水的纸浆,水印辊上的图文在纸浆上压出纹印。干燥后迎后迎光透视可见纸中的潜影图文。
如何设计邮票?
一、准备工具、材料
图画纸(16开或A4)
卡纸
绘画工具 如:铅笔、油画棒、彩色笔等
二、确定主题
或人、或景,只要健康向上,无所不可
三、表现形式
图画、文字都可以设计到邮票上
①画种不同,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油画棒要比蜡笔的色彩要饱和、醒目、视觉效果好些;
剪纸具有浓厚的民俗,工艺精细等特色;
撕纸贴画富有妙手神功之效,更能表现出作者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电脑彩喷作品以色彩过渡自然,色块均匀,幻彩效果非常好。
②邮票的外形
长方形或正方形,是常规的邮票形状
圆形或三角形、半圆形、扇形、菱形等更富有个性。
四、突出邮票的要素
①齿孔
先用铅笔画出邮票的外形,再在周边画出齿孔(实际上是画有一定间隔距离的半圆形,弧线朝内,直线[直径]向外),如果16开大小的图稿,画半圆形时可用矿泉水瓶盖。
画直径为1.5—2厘米的半圆比较合适。
当然,可以考虑采用五星、椭圆、菱形等异形齿孔。
②主题图画
根据主题进行的绘画,是邮票最重要的要素。它反映出作者的审美取向,美术功底,色彩调配能力,它是邮票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创作。
总之,设计图稿要大胆用色,构图要饱满。
③国铭与面值
邮票,一定有它的发行国家或地区的名称,我国邮票国铭是“中国邮政”及CHINA。因为贴用邮票表示用邮者预付了邮资,所以每枚邮票都要体现邮资费用,即面值。如现在我们寄一封本城(埠)平信要80分,外埠平信要120分,那么设计邮票时可标注80分或120分,当然还可以其他面值。需要注意的是:标注国铭及面值,要坚持“既醒目又不妨碍主题图案的表现”的原则,可把它们设计在靠边的地方。
请问设计邮票的几个要素包括什么?
邮票设计 邮票图稿设计不同于一般绘画和其它美术创作,它有其自身的规律性,邮票设计艺术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邮票属于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有价票券,政治性很强。它要求设计者一定要按照既定的主题进行创作,画面构 思必须明确表现主题的思想内容。
第二,邮票是一种知识性很强的小型艺术品,对某些主题形象的刻画应该把科学性和艺术性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邮票艺术创作要具有民族风格。
第四,设计人员必须懂得印刷工艺。
总之,邮票所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坚实的绘画功底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邮票设计家?
老邮票设计师著名的有:孙传哲 邹建军 杨白子 万维生 卢天骄 黄里 张克让
吴建坤 许彦博 邵柏林等他们大多参与了文革邮票和编号邮票 j t邮票92以前的
邮票设计。近年比较出门的有王虎鸣 李庆发 陈全胜 吕胜中等 。
一般文革系列邮票和编号邮票增值潜力巨大。 还有t46猴票 更是升值空间巨大。可以购买92年以前的t票 适合收藏 。92年开始以后的邮票投机性太大 不宜大量购买。
我也是集邮爱好者 有问题可以到我的空间联系交流。
http://hi.baidu.com/%D3%DA%BA%A3%BD%A8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邮票设计家??拜托了各位 谢谢
中国著名邮票设计家——孙传哲 孙传哲(1915-1995) 中国著名邮票设计家。字南雁,浙江宁波人。1936年,在上海沙洛斯基画室任助理画师时,首次承担了国营招商局75周年纪念邮票的设计。同年考入中华邮政总局驻沪供应处任专职邮票设计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转入邮电部邮政总局邮票科工作。1952年后历任邮电部邮票发行局专职邮票设计师、邮票设计室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1956年,曾被评为全国邮电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出席全国先进工作者大会。曾任政协北京市七届委员会常委、民革北京市委委员。享受国务院给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邮票设计工作。为中华邮政总局设计过孙中山像金圆邮票、无面值单位邮票和防痨附捐邮票;为华东邮政管理局设计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周年纪念邮票和毛主席像普通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参与设计了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并设计了特1国徽邮票和天安门图普通邮票。50年来,孙传哲设计或参与设计的邮票达150余套。他设计的邮票,多以线条和工笔画为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造诣。在1980年评选出的30套建国三十年最佳邮票中,孙传哲设计的邮票占三分之一。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梅兰芳舞台艺术、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二组)黄山风景、台湾风光、苏州园林—留园、金鱼等邮票,在国内外邮坛享有盛誉。 1981年赴奥地利参加WIPA国际邮票展览会,获大会授予的荣誉证书。1985年,应联合国国际和平大会邀请,代表中国参加为1986年国际和平年设计宣传画的活动,荣获三等奖。经邮电部推荐,先后为联合国邮政总局设计了世界人口年邮票、海洋安全年邮票、和平与发展邮票。 孙传哲退休之后,常常记起吴作人对他说过的话:“你所从事的事业是高尚的,你把艺术和人民联系在一起”。他参加了北京市老年集邮会,为顾问。他为邮会多次设计纪念封、纪念戳,并参加邮展。自1986年始,他的邮票作品先后在苏州、扬州、无锡、杭州、宁波、上海、深圳等地巡展,后来还在香港展出过。
我国最早的邮票是什么邮票?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 分三次印刷发行。 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
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 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祝你好运,祝你发财!
世界上和我国 最早的邮票分别是哪个? 哪个时期?
世界最早发行邮票是英国,一八四○年英国发行第一枚邮票,以维多利亚女王像为图案。面值一便士,刷黑色,被称为「黑便士」,因为英国人叫这枚邮票做「PENNYBLACK」之故。根据记录,最早的邮票发行日期是一八四○年五月六日,但过了一百多年后,瑞士一位邮商大卫·费莱汶发现一枚黑便士实寄信封,盖上的邮戳竟然是一八四○年五月一日,比官方记录的发行日子早了五天,当然是早产封,也可见当年首次发行邮票,大家都没有经验,管理得不好,有些马马虎虎了。
黑便士邮票没有齿孔,当年尚未发明邮票打孔机器,所以邮局柜台职员售卖邮票时,只好用剪刀逐枚剪开,而设计邮票时没有考虑剪开的问题,两枚邮票的图幅之间,只有一毫米宽,工作忙时不免剪得马虎一点,往往剪入图案。现在收集到黑便士邮票,不论新旧,或贴有黑便士邮票的实寄信封,能找到四边都有白边,没有剪入图案的已经算是好品相了。
苏富比拍卖行的联号南非的史蒂芬·惠斯公司在南非举行珍邮拍卖会,有一对横双连黑便士新票,第一次版,字母排列轨号为「KH-K1」,背胶完整,三边宽阔,左边一枚下端稍为贴近图案,但未剪入,这样的一对黑便士邮票是较为稀罕,有英国皇家集邮学会证书,目录参考价为一万一千英镑,拍卖估价为五万南非兰特,仅为目录参考价之一半,相信与经济不景有关。
已使用的黑便士旧票存世尚多,新票较少,但相连或大方连的甚少,颇为珍贵。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 分三次印刷发行。 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
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 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