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金花详解
洋金花
Flos Daturae
(英)Upright Datura Flower
别名 南洋金花、风茄花、醉仙桃花。
来源 为茄科植物白曼院罗Datura metel L.的花。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近无毛。叶互生,茎上部近对生,卵形或宽卵形,长30~200cm,近无毛。叶互生,茎上部近对生,卵形或宽卵形,长5~19cm,宽4~12cm,先端尖,基部不对称,全缘、微波状或每边具3~4短齿;叶柄长2~7cm。花单生,花冠漏斗状、白色,檐部5裂,栽培品常有重瓣;雄蕊5~15。蒴果扁球形,直径约3cm,表面疏生短硬刺,成熟后不规则开裂。花果期4~11月。
栽培,主产江苏,广东、浙江、安徽亦产。
采制 4~11月花初开放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花多皱缩成朵状,完整者长9~15cm。花萼筒状,长为花冠的2/5,灰绿色或灰黄色,先端5裂,基部具纵脉纹5条,表面微有茸毛;花冠喇叭状,淡黄色或黄棕色,先端5浅裂,裂片有短尖,短尖下有3条纵脉纹,雄蕊5(~15),花丝贴生于花冠筒内;雌蕊1,柱头棒状。烘干品质柔韧,气特异;晒干品质脆,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多种莨菪烷类生物碱,以东莨菪碱(scopolamine)含量较高,莨菪碱(hyoscyamine)少量。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平喘止咳,镇痛,解痉。用于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外科麻醉。
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的意思
“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出自宋代陆游所作《眉州郡燕大醉中间道驰出城宿石佛院》一诗。全诗如下:
玻璃春作江水清,紫玉箫如雏凤鸣。
漏声不闻看灺烛,侠气未减欺飞觥。
单车万里信有数,二年三过宁忘情。
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酒酣忽作檀公策,间道绝出东关城。
清歌未断去已远,回首楼堞空峥嵘。
貂裘狐帽醉走马,陌上应有行人惊。
径投野寺睡正美,鱼鼓忽报江天明。
诗中的“玉茗”即白茶花,这是陆游在赞美白茶花。在陆游看来,所谓琼花也不过徒有虚名,哪里比得上玉茗(白茶花)妙绝天下。
音乐和文学有什么联系吗
文学是音乐植根的土壤;音乐是文学的翅膀。它们亲如兄弟,行同手足。一、唐诗与音乐诗歌的创作至唐代达到很高的水平,代表了当时文学艺术的顶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王之涣,一代杰出诗人的创作,给后人留下了数万首佳章妙句。唐人有选词度曲的传统,好的诗作无不被人乐人们争相传唱,所以唐代的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以《竹枝》《浪淘沙》《杨柳枝》等绝句为词的歌曲家喻户晓,李白、白居易、元稹、王之涣、王维、李益等人的诗句更是多为知音者协同作歌,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二、在音乐与文学两个领域中翱翔的人音乐爱好者与文学爱好者兼具的大有人在: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鼻祖与先贤。音乐在孔子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他在音乐生活中的实践和理论,对后世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孔子会唱歌、弹琴、鼓瑟、击磬、作曲,可以说是一位音乐的通才,他为《诗经》正乐时,能够合着伴奏唱完三百零五首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歌曲。他之所以有超乎寻常的能力,就在于他能够不断地学习。孔子还是一位作曲家。孔子离开卫国之后,本想渡过黄河,去投奔晋国的赵简子。在黄河之滨,他听说赵简子杀了过去帮他从政的两位贤大夫,便打消了去晋的念头,并把对两位被害者的同情,凝聚在一首叫做《陬操》的琴曲中。扩展资料:孔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的影响:首先,孔子把音乐看得非常重要,认为礼乐对国家来说,是治国平天下的要策,对个人来说,是修身立世的根本。这种思想,贯穿在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正统观念中,因而,也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由始至终的统治思想。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我觉得,这种教化的作用,至今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次,是把重乐的观点,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落实在教育实践里。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兼顾德、智、体、美的。他所教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音乐居第二位。他的门生子路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完人。他回答说:“要有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廉洁,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在这些之上,再加上礼和乐的修养,也就可以称为完人了。”他甚至认为人不学民间歌曲,就象面壁而立的痴人一样,是毫无前途可言的。他对自己的儿子伯鱼就说过“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他曾经教门徒鼓瑟,从他对子路鼓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的评价来看,他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他对音乐的推崇,还可以从他的这句名言中体现出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一个人的修养,是开始于“诗”、建立于“礼”,而最终完成于“乐”的。也就是认为音乐是人的最高修养。他对《诗经》音乐的整理工作,是应当给以充分肯定的。作为一个音乐鉴赏家和评论家,孔子也是空前伟大的。他提出的一系列美学标准和美学命题,不但在当时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今天还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准确把握音乐的实质,并用最准确的话把它概括出来。他用“洋洋乎,盈耳哉”来描述太师挚演奏音乐的开始部分和《关雎》这首曲子的结束部分。对难得的音乐来讲,他是一个难得的知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著名传说,充分、鲜明地刻画出这位艺术痴人,如何融化在音乐之中,达到一种物我两忘、超凡脱俗,甚至因为听觉器官的高度兴奋、高度专注而使其他感官的职能相对退化的地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文学
为什么说词属于音乐文学?
词为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宴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最初流行于民间,此因该是在隋代已经产生,唐代才开始兴盛起来,繁华的大都市是词发展的社会环境。词由于配合乐曲的乐句、曲度、节拍,词的句式多为长短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组合的丰富多样,又影响到词的声情风格的变化多样,进而形成不同于诗歌的独特风貌。词的声韵格律也于音乐有关。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不同的要求,词调音乐曲度不同,韵位也就不同。词对声律的要求比律诗更细、更严,不仅区分平仄,还要辨四声。词的曲谱大多失传,后人根据前人作品的声律整理出的字句的平仄声韵谱作为填词标准,称为“词谱”。扩展资料词为一种以乐为主、依乐谱填词歌唱、字数固定、格律化的长短句抒情诗。每首词都有一个词调。词调的名称叫词牌,它标明一首词的乐谱曲调。每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依据乐曲对字数、句法、平仄、韵脚作出基本规定。不同词调,意味着乐曲的旋律节拍、声调风格不同。词调的乐曲有令、引、近、慢等区别。这些都曾是唐代大曲中的一部分。“令”最短,大约起源于唐代大曲中的酒令;“引”为歌唱开始的部分,相当于后来的引子;“近”亦称近拍,是慢曲以后,在又慢渐快的部分所用的曲调;“慢”即慢曲子,指曲调慢长,节奏舒缓的曲子。简单的分,词调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