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赵高简介

时间:2024-03-10 14:09:53 编辑:阿旭

介绍一下历史对赵高的评价

赵高制造的多起秦朝宫廷政变,加剧了秦朝内部的动荡;赵高屡进谗言、滥杀无辜,致使秦朝损失大批文臣武将,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历史上大都对赵高的人品及其所作所为持否定态度,例如:1、李斯评价赵高: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齐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韩玘为韩安相也。2、汉昭帝时的贤良文学评价赵高:昔赵高无过人之志,而居万人之位,是以倾覆秦国而祸殃其宗,尽失其瑟。3、曹丕:“昔伊戾费忌,以无宠而作谗;江充焚丰,以负罪而造蛊。高斯之诈也贪权,躬宠之罔也欲贵,皆近取乎骨肉之间,以成其凶逆。”4、孔融评价赵高:且被刑之人,虑不念生,志在思死,类多趋恶,莫复归正。夙沙乱齐,伊戾祸宋,赵高﹑英布,为世大患。5、陈琳评价赵高: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减,污辱至今,永为世鉴。 扩展资料赵高身世有争议,其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隐宫”,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 秦始皇听说他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蒙毅不敢违背不遵守律法,要按律处他死刑,赵高巧言令色,最终使秦始皇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高

谁能简述一下,赵高这个历史人物的主要经历。

赵高早年在秦始皇手下任中车府令,在此期间侍奉公子胡亥,教授他刑狱之学。秦始皇在沙丘宫平台驾崩时,赵高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合谋更改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帝并矫诏赐,死公子扶苏,囚,禁蒙恬。秦二世登基后,赵高升任郎中令,怂恿秦二世清洗宗室及大臣,其中包括蒙恬、蒙毅兄弟和沙丘之变的主谋李斯。李斯死后,赵高出任中丞相,独揽朝政,因惧怕秦二世追究关东农,民,起,义,军之事遂发动望夷宫之变,逼杀秦二世后立秦王子婴,最后被子婴派宦官韩谈刺杀而死。
一般认为赵高引发的多次秦朝内部宫廷混乱是造成秦朝加速灭亡的原因之一,但历史上对赵高是否为宦,官以及制造秦朝宫廷混乱的动机都尚存争议。司马迁著《史记》时没有为赵高单独立传,赵高的事迹主要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和《史记·蒙恬列传》中。
赵高是赵国的疏远宗室子弟,家族流亡至秦国。他的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秦朝官府专门设立的收,容,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隐官,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赵高因为自己的出身而地位卑贱,但秦王政听说他办事干炼坚忍又精通于刑,狱,法,令,于是破格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在此期间赵高侍奉公子胡亥,教授他决,断,讼,案。赵高曾犯,下,重,罪,秦王政让蒙毅依法惩处,蒙毅判处赵高死,刑并剥夺了他的官籍,但秦始皇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
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山,并沿海北上到达琅邪山,期间公子胡亥、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随同前往。同年八月,秦始皇巡游到平原津时患病,到达沙丘宫平台时已经病危。秦始皇立遗诏召公子扶苏回咸阳为其主持葬礼,遗诏还没交给使者发出时秦始皇已经驾崩,随行者只有公子胡亥、李斯和赵高以及五六个亲信宦官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驾崩,国内储君未定,应当封锁消息,于是将秦始皇的遗体安放在一辆既保温又通风凉爽的车子中,百官奏事及进献饮食还和往常一样,又派一名宦官假扮秦始皇批阅奏折。
赵高扣留了秦始皇的遗诏,对胡亥说:“皇帝去世了,没有诏书封诸子为王而只赐给长子扶苏一封诏书,扶苏到达咸阳后就登基,而你却连寸土的封地也没有,你准备怎么办?”胡亥说:“我听说过圣明的君主最了解臣子,圣明的父亲最了解儿子。父亲临终既然未下令分封诸子,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赵高说:“并非如此,如今天下的形势,都在你、我和丞相李斯的手里掌握着,希望你三思。更何况驾驭群臣和向别人称臣,统治别人和被别人统治能一样吗?”胡亥说:“废长立幼,这是不义;不服从父亲的诏命而惧怕死亡,这是不孝;自己的才能浅薄而依靠别人的帮助勉强登基,这是无能,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天下人也会不服我,我自受其害,国家也会因此而灭亡。”赵高说:“我听说过商汤、周武王杀死他们的君主,天下人都称赞他们的行为符合道义,不能算是不忠。卫君杀死他的父亲,而卫国人称颂他的功德,孔子记载了这件事,不能算是不孝。更何况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行大德也用不着再三谦让,顾忌小节而忘记大事,日后必生祸害;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将来一定会后悔,希望你按我说的去做。”胡亥长叹一声说:“现在皇帝去世还未发丧,丧礼也未结束,这样怎么去求丞相呢?”赵高说:“时间太短都来不及谋划,我是唯恐错失良机。”
成功说服胡亥后,赵高指出计划要想成功必须得到丞相李斯的同意,并向胡亥推荐自己亲自前去说服李斯。赵高对李斯说:“皇帝驾崩,遗诏未送出,没人知道这件事,皇帝赐给扶苏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你看这件事该怎么办?”李斯说:“你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这不是你我做为人臣应当议论的事!”赵高说:“您和蒙恬相比,谁更有本事?谁的功劳更高?谁的谋略深远不失误?天下百姓更拥戴谁?与长子扶苏的关系谁更好?”李斯说:“在这五个方面我都不如蒙恬,但您为什么这样苛求于我呢?”赵高说:“我在秦宫管事二十多年,还未曾见过被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能传给下一代的,结果都是以被杀而告终。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刚毅而且勇武,即位之后一定要用蒙恬担任丞相,您最终也是不能怀揣着通侯之印告老还乡了。我受皇帝之命教育胡亥,教他学,习,法,律已经有好几年,还没见过他有什么过失。他慈悲仁爱、诚实厚道、轻视钱财、尊重士人、心里聪明但不善言辞、竭尽礼节尊重贤士。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没人能赶得上他,可以立为继承人,您考虑一下再决定。”李斯说:“我李斯只执行皇帝的遗诏,自己的命运听从上天的安排,有什么可考虑决定的呢?”赵高说:“看似平安却可能是危险的,危险又可能是平安的。在安危面前不早做决定,又怎么能算是圣明的人呢?”李斯说:“我李斯本是上蔡街巷里的平民百姓,承蒙皇帝提拔,让我担任丞相,封为通侯,子孙都能得到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所以皇帝才把国家安危存亡的重任交给了我,我又怎么能辜负了他的重托呢?忠臣不因怕死而苟且从事,孝子不因过分操劳而损害健康,做臣子的各守各的职分而已。请您不要再说了,不要让我李斯也跟着犯,罪。”赵高说:“我听说圣人并不循规蹈矩,而是适应变化、顺应潮流,看到苗头就能预知根本,看到动向就能预知归宿,事物的发展规律本来就是如此,哪里有什么一成不变的道理呢?现如今天下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里,我赵高能猜出他的心志。更何况从外部来制服内部就是逆乱,从下面来制服上面就是反,叛。所以秋霜一降花草随之凋落,冰消雪化万物随之重生,这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您怎么连这些都没看到呢?”李斯说:“我听说晋献公更换太子,晋国三代不得安宁;齐桓公兄弟争夺君位,哥哥公子纠被杀,死;商纣王杀,死比干,又不听从箕子、微子的劝谏,都城夷为废墟,随着危及社稷。这三件事都违背天意,所以才落得宗庙没人祭祀。我李斯怎么能参与这种阴,谋呢?”赵高说:“上下齐心协力,事业可以长久;内外配合如一,就不会有什么差错。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一定有仙人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孔子、墨子那样的智慧。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相机而动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想该怎么办吧。”李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了,何处将寄托我的命运呢?”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李斯赞同了赵高和胡亥的计划。赵高回报胡亥说:“我是奉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的,他怎么敢不服从命令呢?”
赵高与李斯合谋更改秦始皇的遗诏,改立胡亥为太子,又派使者矫诏以戍边无功和诽谤不孝的罪名赐,死扶苏;以为臣不忠的罪,名赐死蒙恬,将兵,权交予副将王离。扶苏得到诏书后自杀,蒙恬不肯自,杀,被,囚,禁于阳周。胡亥、李斯、赵高三人得知消息后大喜,率巡游部队从井陉山经九原郡返回咸阳。因途中路程较长遇到暑季,秦始皇的尸,体,开,始,腐,烂,变,臭,李斯、赵高等命随从官,员每车装载一石鲍鱼,来掩盖尸,体,散,发的臭,气。巡,游,部,队回到咸阳后为秦始皇发,丧,胡亥正式登基为帝,为秦二世,赵高因功加封为郎中令,在宫中辅佐皇帝。秦二世即位后又采纳赵高的建议,仿效秦始皇巡游天下、立碑刻石,威服海内。
蒙毅因先前依法严厉惩处赵高而遭到他的怨恨,等到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日夜在秦二世面前毁谤蒙氏兄弟,搜罗罪状来弹劾他们。蒙毅曾在沙丘秦始皇病重时被派去祷告山川神灵,等到他返回时,秦始皇已经驾崩。赵高趁机向秦二世进谗言说蒙毅曾经阻挠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建议立即处死蒙毅。秦二世不听子婴的劝谏,先将蒙毅囚禁于代郡,后派御史曲宫杀,死蒙毅。蒙恬先前被囚禁于阳周,扶苏自,杀,身,亡,后,胡亥曾经想释放蒙恬,但在赵高的挑唆下,蒙恬最,终,服,毒,自,尽。
有一次秦二世在宫中闲来无事向赵高感慨说“人生就如同驾驭着六匹骏马从缝隙前跑过一样短暂”,又向赵高请教如何满,足,声,色方面的一,切,欲,望,享受所能想象到的一切乐趣,使国家安宁、百姓欢欣、永保江山、颐享天年的方法。赵高趁机对秦二世说:“对于皇帝您登基的合法性,各位公子和大臣都有所怀疑,而这些公子都是您的兄弟,这些大臣都是先帝所安置。现在陛下您刚刚登上皇位,这些人都心有怨恨很不服气,恐怕他们将来要闹事。我之所以提心吊胆,是害怕会生,祸,乱,陛下您又怎么能尽,情,享,乐呢?”他建议秦二世疏远骨肉兄弟和前朝重臣,实行严,酷,刑,法将其中犯,法的和受,牵,连的全,部,杀,死,甚至灭,族,然后重新任,命自己的亲信。这样就能杜绝祸患,宗族和大臣也能对皇帝感恩戴德,陛下也可以高枕无忧的纵,情,享,乐了。秦二世十分赞同赵高的观点,于是重新修,订,法,律,命赵高审,讯,处,理,宗,族及群臣。赵高借,机,杀,死与自己有旧,仇的大臣正先等人,并将秦二世的十二个兄弟在咸阳街市斩,首,示,众,十个姐妹在杜县处以车,裂,肢,解之刑,其财,物全部没收归皇帝所有,诸公子和群臣中被,连,同,治,罪的不计其数,朝廷上下人人自危。
赵高的滥,杀,无,辜造成与很多人结,怨,他害怕有人在秦二世面前揭,露,他的罪,行,于是以“天子之所以尊贵,在于大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见到他的面容,所以才自称为‘朕’”、“陛下还很年轻,未必什么事情都懂”为由劝秦二世不要上朝,以免将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大臣,使皇帝显得不够圣明。他还劝秦二世深居宫中,与他和熟悉法律的侍中们在一起,等到公文呈上由他们批奏决定,这样皇帝可以纵情享乐,大臣们也不敢把疑难的事情呈报,天下的人就能称皇帝为圣明之主了。秦二世正耽,于,声,色,犬,马,懒于处理政事,于是不再上朝,赵高独揽朝政。
赵高独揽朝政的行为招致了李斯等大臣的不满,赵高得知后怀恨在心,假意对李斯说:“现在函谷关以东的盗,贼很多,而皇上却加紧遣发劳役修建阿房宫,搜集狗马等没用的玩,物,我想劝谏但因为我的地位卑贱,可是您贵为丞相为何不劝谏呢?”李斯老早就想劝谏秦二世,但无奈秦二世常居深宫之中,想劝谏苦于无人传达,没有面见圣上的机会。赵高便在李斯面前推荐自己,说等皇帝一有空闲就立即通知他,可以趁机劝谏。于是赵高趁秦二世在与美女玩乐的时候,派人转告李斯说皇上正好有空闲,可以进宫奏事。李斯于是就到宫门外求见,接二连三都是这样,搞得秦二世大为扫兴,赵高趁机向秦二世进谗言说李斯在朝,廷,外,权,利比皇帝还大,他参与了沙丘密谋却因为地位待遇没有得到提高而心生不满,他真正的愿望是想裂土封王。赵高又诬陷担任三川郡郡守的李斯的长子李由与楚地的强盗陈胜等人有旧交,当盗贼经过三川郡时,李由只是守城而不出击,又说他们之间有书信往来。秦二世于是派人调查李由与关,东,起,义,军勾结的情况。
李斯得知秦二世派人调查自己的消息后急忙上书弹劾赵高,指出赵高就是篡国弑君的子罕和田常,秦二世看到奏书后不以为然,并将调查李斯的任务交予赵高。赵高将李斯投入大牢,并将其亲属宾客全部逮捕,又派人拷打李斯近千下,李斯不堪酷刑被迫招供。但李斯没有自杀,他还幻想通过上书打动秦二世。李斯的奏书呈上之后,赵高让狱吏丢在一边不上报,恨恨地说:“囚犯怎能给皇帝上书?”赵高又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秦二世委派的御史、谒者和侍中,轮流复审李斯。当李斯想翻供时,赵高就让人严,刑,拷,打。后来秦二世果然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还以为是赵高的阴,谋,不敢再翻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赵高将判,决,书呈给秦二世,秦二世很高兴地说:“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等到秦二世所派使者到达三川郡调查李由时,他已经被项羽杀,死。当使者返回时,赵高就捏造了一整套李由谋,反的罪,状。
前208年,李斯被判处受五刑,在咸阳街市腰,斩。李斯临死前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这又怎么能办得到呢?”然后与其子抱头大哭,李斯父子随后被,杀,同时被诛,灭,三,族。
李斯死后,秦二世任命赵高任中丞相,封安武侯,朝中大小事务皆由赵高决断。赵高虽然大权在握,但仍害怕群臣不肯服从,于是就牵着一只鹿在群臣面前献给秦二世,并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以为赵高在和自己开玩笑。赵高又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缄默不语;有的说是马,来阿谀迎合赵高;有的说是鹿,最后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暗中迫害,朝中大臣越来越畏惧赵高,这就是成语“指鹿为马”的来历。
前207年,巨鹿之战爆发,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被项羽所击败,秦二世派使者斥责章邯,章邯心生恐惧,派长史司马欣前去请示。赵高不肯接见,司马欣害怕被杀于是逃走,赵高派人追捕但没有追上。司马欣回报章邯说赵高在朝中操,纵,大,权,将军无论有无战功都要被,杀,章邯被迫投降项羽,秦朝失去了最后的一道屏障。此时六国都已复国,函谷关以东都不归秦朝所控制,赵高害怕秦二世发怒而遭到杀,身,之,祸,于是称病不去上朝。
此时秦二世正被分不清是鹿是马的事情所困扰,晚上又做梦梦见有白虎咬死他座驾左面的马,秦二世心中闷闷不乐,于是命太卜占卜。太卜说这是泾水的水神在作祟,于是秦二世前往上林苑斋戒,成天在上林苑中游玩射猎。一次有个行人走进上林苑中,秦二世亲手将他射,死。赵高于是让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出面举报,说不知是谁杀,死,了,人,把,尸,体搬入上林苑中。赵高趁机劝秦二世说:“天子无缘无故杀死没有罪的人,这是天帝所不允许的,鬼神也不会接受您的祭祀,上天将会降下灾祸,您应该远离皇宫去祈,祷,消,灾。”秦二世于是离开皇宫搬到望夷宫去居住。
秦二世打算祭祀泾水的水神,于是派人向河中沉入四匹白马,又派使者责问赵高关东盗贼的事情,赵高心中大为恐惧,于是暗中联络阎乐和弟弟赵成发动政,变,想要废秦二世另立公子子婴。赵高先派郎中令作为内应,声称有盗,贼,作,乱,又命阎乐发,兵,抓,捕,盗,贼。赵高同时派人劫持阎乐的母亲,安置在自己家中作为人质。阎乐率吏卒一千多人包围望夷宫,杀,死卫令后攻入宫中。他们一边攻击一面射箭,群臣内侍大为惊慌,有的逃窜,有的上前搏斗,参与搏斗的几十人都被杀,死。郎中令和阎乐一起进入秦二世的住所,用箭射向秦二世坐息的帷帐。秦二世大怒,召唤左右侍从,侍从们都因恐惧而四散奔逃,不肯上前搏斗,秦二世身边只有一个宦官随同,没有逃跑。秦二世逃入宫中,责怪宦,官为何不早通报现在的状况,宦,官说:“我能活到现在就是因为什么也不敢说,假如我早说了,哪能活到现在?”
阎乐来到秦二世面前,历数秦二世骄,横,纵,恣,屠,杀,吏,民,众叛亲离的罪,状,责令秦二世立即自,杀。秦二世说想见一下丞相赵高,阎乐说不可以;秦二世又请求退位做个一郡之王,阎乐不同意;秦二世退一步说想做个万户侯,阎乐仍不答应;最后秦二世绝望的乞求想和那些公子们一样,与妻子儿女成为平民百姓。阎乐说:“我受命于丞相,替天下百姓处,死,你,虽然你说了很多话,我不敢向丞相报告。”于是指挥他的士卒发,动,攻,击,秦二世被,迫,自,杀。
秦二世死后,赵高想自立为帝,当他登上大殿时突然感觉地动山摇,赵高知道天意不可违,群臣也不会答应他做皇帝。他还派使者联络攻破武关的关,东,起,义,军首领刘邦,约定与关东诸侯共同瓜分秦朝,自立为王,但遭到刘邦的拒绝。赵高于是召集秦朝群臣和诸公子,打算立公子子婴为君。赵高认为山东六国都已经复国,秦朝疆域日益缩小,称帝徒有虚名,应像过去一样称王,子婴于是在赵高和群臣的迎立下登基,为秦王子婴,随后用百姓的礼仪将秦二世埋,葬在杜县南面的宜春苑中。
赵高让子婴斋戒,然后到宗庙祭拜祖先,接受秦王印玺。子婴斋戒了五天和他的两个儿子商量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死秦二世,害怕群臣讨伐他,就假装以大义为名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和关东诸侯有约定,由他消灭秦国宗室,然后在关中称王。现在让我斋戒,参拜祖庙,这是想趁我在祖庙的时候杀死我。我就推脱说有病去不了,丞相一定亲自来我这里,当他来的时候我们就趁机杀,死他。”赵高多次派人催促子婴前往,子婴坚决推辞,赵高果然亲自来请子婴,说:“国,家,大,事,你怎么能不亲自前往呢?”子婴就在斋戒的宫室里派宦,官韩谈刺杀了赵高,同时下令诛,灭,赵,高,三,族,在咸阳示,众。
关于流传甚广的赵高是否为宦,官的说法尚存争议,唐代之前的史书并未指出赵高为宦,官。赵高被认为是宦,官的依据有两处,一是“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一词。《史记正义·秦始皇本纪》将隐宫解释为受,宫,刑,者疗养康复的下,蚕,室;《史记集解·蒙恬列传》引徐广曰将隐宫解释为“为宦者”;《史记索隐·蒙恬列传》引刘氏云更是详细的描述为赵高其父因犯,罪,被,处以宫,刑,其母被官府罚作奴婢后与他人苟合生下赵高兄弟,继承其父的赵姓,赵高兄弟出生后又被处以宫,刑。现代学者马非百根据《睡虎地秦简》考证“隐宫”一词乃是“隐官”的误写,隐官是秦朝官,府,设,立的手工作坊,收容刑满释放后身体有残缺的受刑者作工。赵高其母因触,犯,刑,律,遭,处,刑,后被收入隐官,在此生下赵高兄弟,并无赵高兄弟受过宫,刑一说。而《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中明确地指出隐官一词不仅指收,容,刑,余,者的官,府手工作坊,更用来指被收容于隐官的刑,余,之,人。赵高是宦官的说法是根据误字的望文生义。二是《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二世曾说“夫高,故宦,人也”,《史记·蒙恬列传》也记载赵高有“宦籍”。马非百认为此处宦,人应理解为老师,即赵高曾作为胡亥之师教授其刑,狱之学;而宦籍应理解为官籍。裘锡圭认为“宦”本是为人臣仆的意思,郎官、谒者的官职本是门廊近侍,类似于家臣,故以“宦”称。李开元认为宦籍是内侍出入宫中的门籍,与赵高否是宦,官没有必然的联系。最后,如果赵高真为宦官,有女婿阎乐也于情于理讲不通,但明代学者郎瑛所著《七修类稿》认为赵高的女儿为养女。
此外,李开元从沙丘之变赵高与李斯的对话“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中结合史料推断赵高以史学童身份进入学室,后通过考试选拔成为尚书卒史后进入秦宫任职,并推算赵高出生于前258年,寿命52岁,但此观点缺乏其他史料的佐证。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决定统一各国文字为小篆,于是令李斯作《仓颉》七章、赵高作《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七章作为全国规范字帖,皆取材于周宣王时期的大篆《史籀》十五篇。西汉时期,闾里书师将三篇以六十字为一章合并为《苍颉篇》,共五十五章。西汉时期又称《仓颉》、《爰历》、《博学》为三苍。但因种种原因《苍颉篇》文字大都失传。
赵高制造的多起秦朝宫,廷,政,变,加剧了秦朝内部的动荡;赵高屡进谗言、滥,杀,无,辜,致使秦朝损失大批文臣武将,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历史上大都对赵高的人品及其所作所为持否定态度,例如:
李斯评价赵高: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齐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韩玘为韩安相也。西汉的儒生评价赵高:昔赵高无过人之志,而居万人之位,是以倾覆秦国而祸殃其宗,尽失其瑟。孔融评价赵高:且被刑之人,虑不念生,志在思死,类多趋恶,莫复归正。夙沙乱齐,伊戾祸宋,赵高﹑英布,为世大患。陈琳评价赵高: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减,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唐太宗评价赵高:至如赵高之殒二世,董卓之鸩弘农,人神所疾,异代同愤。柳宗元评价赵高:胡亥任赵高而族李斯,乃亡,旧不足倚也。元稹批判赵高:彼赵高者,诈宦之戮人也;而傅之以残忍戕贼之术,且曰恣睢天下以为贵,莫见其面以为尊。是以天下之人人未尽愚,而胡亥固已不能分兽畜矣。赵高之威慑天下,而胡亥固已自幽于深宫矣。苏轼评价赵高:始皇致乱之道,在用赵高。夫阉尹之祸,如毒药猛兽,未有不裂肝碎胆者也。梁启超评价赵高: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侘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无足比数。
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著《陔余丛考》指出赵高本为赵国公子,因痛惜自己国家被秦国所灭,不惜残害自己的身体自宫后进入秦宫引发秦朝内部一系列争斗,杀尽秦朝宗室,灭亡秦朝,赵高的所作所为志在复仇,并指出此段资料来源于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根据此段资料多有诗歌赞美赵高为国复仇之举:屈大均有诗赞美赵高: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赵高生长赵王家,泪洒长平作血死。报赵尽倾秦县郡,报韩只得博浪沙。吕星垣有诗赞赵高:赵高赵国诸王孙,求为秦贼肢体残。赵高名在列仙传,何得仙家滥其选?索引戋言颇辩冤,鹿马计胜长平战。日中白虹匿无迹,王孙本是邯郸客。颇死牧废无英雄,山河西吞惜无策。颠覆咸阳志已酬,组糸子婴尔力。《咏赵高》一诗赞美赵高:当年举世欲诛秦,那计为名与杀身!先去扶苏后胡亥,赵高功冠汉诸臣。大贾灭嬴凭女子,奇谋兴汉讵萧曹。留侯椎铁荆卿匕,不及秦宫一赵高。现代学者李开元也称赞赵高是“第一流的书法家、文字学家,也是精,通,法,律的专才,他体魄高大强壮,骑术车技精湛,武艺非同寻常,是秦帝国宫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材。”


赵高的介绍

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一说并非宦官)。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1,入秦宫为宦官(一说赵高为“宦官”乃后世曲解),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2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3又据《赵正书》赵高是被秦将章邯而非子婴所杀。4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故陆贾叹曰:“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指秦朝灭亡)”而《战国策》的编者刘向更是直言不讳:“秦信同姓(即宗室,这里指赵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国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另外,赵高还是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云:“赵高作《爰历篇》,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三朝书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赵高。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谓赵高“善大篆”。唐·张怀瓘《书断》卷上《大篆》日:“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著有《爰历篇》六章。

赵高简介 赵高是什么出身他有什么优点吗

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一说并非宦官)。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1] ,入秦宫为宦官(一说赵高为“宦官”乃后世曲解),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2] 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3] 又据《赵正书》赵高是被秦将章邯而非子婴所杀。[4]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故陆贾叹曰:“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指秦朝灭亡)”而《战国策》的编者刘向更是直言不讳:“秦信同姓(即宗室,这里指赵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国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
另外,赵高还是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云:“赵高作《爰历篇》,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三朝书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赵高。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谓赵高“善大篆”。唐·张怀瓘《书断》卷上《大篆》日:“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著有《爰历篇》六章。
中文名
赵高
国 籍
秦朝
民 族
华夏族
出生地
赵国
逝世日期
前207年
职 业
宦官、丞相
代表作品
《爰历篇》
主要事迹
沙丘政变、望夷宫政变
结 局
为子婴所杀
评 价
亡秦祸首
爵 位
安武侯
相关典故
指鹿为马


秦朝历史上的赵高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复仇之雄--赵高

历史上的赵高以“指鹿为马”而出名,是个遗臭万年的大宦官。
但是又有谁知道,赵高是一个真正的复仇之雄!为了灭掉秦王朝,他
不惜身背万世恶名。他复仇时下的决心,以及复仇的手段,和最后得
到的效果,就连素以卧薪尝胆而闻名的越王勾践也只能瞠乎其后,自
叹不如。
当年秦赵长平一战,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身为赵国贵族
的赵高从此沦为奴隶。他的父亲兄弟皆战死沙场,母亲被卖到秦国做
奴婢后受尽屈辱而死。他则幸运地被送入秦宫做最低级的苦役。
这对儿时享尽荣华富贵的赵高来说,刺激是何等巨大。在秦宫,
他受尽了各种欺凌,遭受了很多非人的磨难。从这时起,他的心里,
就已经暗暗植下了灭秦大志。
但要灭强秦,谈何容易!六国合纵也不过大败而回,何况他只
是个秦宫杂役,手边既无一兵一卒,也无任何关系可依仗。如果是一
般人,在牢骚一番后,也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但赵高不是普通人,他坚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发誓,
有生之年,必灭秦王朝。这时,他只有十五岁。
长期在磨难中长大,赵高很早就懂得怎样利用自己的聪明机灵
去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很快,他就摆脱了杂役工作,转到文书部门
处理文字事宜。他开始了解秦国历史,并读了很多关于秦王朝的书籍。
尤其对于秦国的法律,几乎能背得滚瓜烂熟。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他
将来的复仇做打算。
由于他的能干,不少人对他另眼想看。他在秦宫中名气渐响。
这年,他十九岁。娶了一个同是来自赵国的女子,两人婚后恩爱非常,
并于次年生下一女。
然而,生活的快乐并不能减少赵高对秦朝的仇恨。报仇就是他
的生命,他的一切。他时时刻刻小心而又执着地等待复仇的机会。
可是像他这么一个奴隶升上来的小文书,是根本没任何机会接
近秦宫的最高权力机构。如果不能进入这个圈子直接和秦王打交道,
复仇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赵高只能等待。然而他不是消极等待,而
是更为积极。他在秦宫中的工作越发努力,获得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
评。
机会女神必然青睐于有心人,也许是赵高能干之名确实很大,
以至于上动天听。秦王赢政开始注意到这个崭露头角的年轻人。秦王
此时尚未统一六国,对人才的聘用还是比较开明的。于是,便有用他
之意。但听说他是来自长平战役的赵国幸存者,很有些放心不下。
就放出风声,大意是除非赵高肯做宦官终身事秦,否则永不录用。在
当时,只要做了宦官,那就表示和以前的关系全部断绝,等于重新做
人一样。
这下,摆在赵高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如要进入秦宫最高机构,
必先引刀自宫!二是珍惜身体,和妻子儿女安享悠闲生活。
一个风雨之夜,赵高在屋内思前想后。他想到温柔淑德的妻子,
活泼可爱的女儿,舒适温馨的家庭,这一切,让他实在难以割舍。毕
竟他此时才二十二岁,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锦绣人生在他面前
平坦光明又充满了诱惑力。他数度想放弃复仇之念,做一个普通而快
乐的人。
就在此时,天边炸起一道惊雷,把他从幻梦中惊醒!一刹那,
他仿佛回到了杀声震天的长平战场上,看到自己的父兄,姐妹倒在血
泊中哀号,辗转,被秦兵的大剑长戈疯狂的屠戮,宰杀。数十万赵国
士兵被活埋,千里白骨,腥风血雨。家仇和国仇在瞬间让他清醒了!
他拿起桌上烈酒,一口气喝了三大杯!随后拔出解腕尖刀,一
横心,手起刀落!
就是这一刀,创造了历史!也注定了强横一世的秦王朝将毁在
这个人的手里!

接下来的二十年里,赵高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对赢政表面
上的无限忠诚,坐上了宦官之首的位置。这段时间里,他曾数次想暗
杀赢政。但苦于无机会。后来,荆轲刺秦的失败让赵高顿悟,要复仇,
要灭秦,杀赢政一个人是不行的。要颠覆整个秦王朝,只有先抓住最
高的权力。因此,他像一条暗藏杀机的毒蛇,暂时收起致命的毒牙,
再次蛰伏起来。
有志者事竟成也!秦始皇三十七年,在巡游中病死河南巨鹿。
赵高说服权欲熏心的李斯发假诏逼死大太子扶苏,立糊涂王子胡亥为
帝,史称秦二世。
立胡亥后,赵高权重一时,他终于有力量向秦王朝重拳出击了!
他一方面腐化秦二世,让他穷奢极侈,造成百姓怨声载道,经常暴动,
而从根本上动摇了秦国。另一方面,他唆使秦二世,对他说:“陛下,
若要帝位稳固,必先将朝中老臣大将来个大换血,全部换上自己的心
腹”胡亥是个没主意的人,自然点头称是。接着赵高又说:“陛下的
兄弟姐妹众多,个个封王称爵,恐怕日后有变,不如尽早除之!”胡
亥心软,开始还有点不同意,但经过赵高一番解释和分析后,也就糊
里糊涂的答应了。
这下,秦都咸阳成了赵高的杀人场。他大开杀戒,对于所有的
前朝重臣,或者战功赫赫的名将统帅统统杀无赦。还杀掉了秦始皇的
十二个儿子,和十个女儿,要么车裂,要么剐刑。看到这些以往骄横
无比,盛气凌人的秦朝贵族和尊贵荣耀的王子公主们或被碾成肉泥或
被砍成一块块的,赵高内心有着说不出的痛快淋漓。在这场屠杀中,
名相李斯亦未能幸免。
一番大屠杀后,秦王朝能用得上的大臣和将军已被全部杀光。
军队管理一片混乱。朝中赵高大权独揽。遂有“指鹿为马”一事的发
生。
秦朝已乱,各路豪杰纷纷举事。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分两
路直扑咸阳。而在赵高的刻意隐瞒下,胡亥丝毫不知战事的紧急。从
而贻误了不少绝好的战机。直到起义军兵临城下,他方才听得一点风
声。
胡亥软弱之极,忙向赵高求救,但此刻的赵高,早已把那杀人
的屠刀对准了他。结果胡亥被逼而自杀身亡。
赵高见其死,就立了胡亥的侄子子婴为帝。但没多久,楚兵破
城,子婴死于项羽之手,秦遂灭。与此同时,赵高也死在乱军之中。
一代奸雄,终于在完成复仇的使命后,撒手尘寰。

综观这段历史,可以说吞并六国,战无不胜的秦朝应该是败在
了赵高之手。
且不说历史是如何评定赵高此人的千秋功过,单就从他复仇的
决心(长期忍辱负重,还引刀自宫)复仇的手段(上杀群臣,下扰万
民)和最终的结果(秦灭)等来看,他无愧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
者的复仇之雄。


秦朝的赵高真实身份是什么?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赵高与其弟赵成、女婿咸阳令阎乐发动了望夷宫政变,杀掉了秦二世胡亥。但是赵高不敢称帝,于是他就是秦宗室拉出比较德高望重的子婴。但是子婴知道自己只是赵高的一个棋子,但是他不想当傀儡,于是在家中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商量,决定发动政变。他们出其不意杀掉了赵高,并当朝廷大臣的面宣布了赵高的罪状,之后清除了赵高的党羽,赵高全家被族灭。秦王子婴在位上并没有坐多长时间,刘邦率军队入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不久项羽也入关,他杀掉了秦王子婴并火烧咸阳。好在刘邦入咸阳后,萧何直入秦朝的掌管图书的地方和丞相官署中,把大量的书籍等带走了,非则中国的文化也被项羽这个武夫一把火给烧光了。当然肯定也相当部分的图书被项羽给烧了。至于有人说赵高是宦官,本人不敢苟同。如果说赵高是宦官,请问他的子女是哪儿来的?再说了,司马迁和其他同时期的人并没有人说他是太监啊。如果他是太监的话,他就被称为阉人。而根据秦汉的制度,太监是不能担任象郎中令、中书令或中车府令这样的官职的,这些都是正常人担任官职。尤其是中车府令这样的官职,首要条件是相貌英武,其次是身手矫健,三是车术高超,三者不能或缺,因此这代表着皇帝的威严与安全。赵高的真实形象其实与我们看到的文学作品中相反的。他首先是正常人,但是出身很不好,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中说“赵高者,诸赵之疏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隐宫这种身份是很贱的,只比奴隶高点。但是赵高的家庭文化水平不错,因此他得学习律法。秦国讲究世业,也就是说一种职业是由父传子,子传孙的形式传下去。赵高为人强力,因此他成了当时秦国和秦朝一流的书法家和法律专家。秦始皇是喜欢那些律法人才的,因此赵高得到了秦始皇宠信,而且把自己最喜欢的小儿子胡亥交给他教育。赵高最后不得好死,是他个性使然。另外赵高也是有名的书法家、文字学家和当时的法律学家。赵高(?~前207) 秦朝宦官、权臣。原为赵国宗族远支。其母在秦国服刑,故兄弟数人皆生隐宫。赵高为内官厮役,因精明强干,通晓法律,被秦王政提拔为中车府令。他私事公子胡亥,教以法律。后因犯罪,秦王命蒙毅审理,被蒙毅依法判以死罪。秦王惜其才干,下令赦免,并恢复原来官爵。后以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赵高和胡亥随从秦始皇出游会稽。还至平原津,始皇病危,乃为玺书赐长子扶苏,命其将兵权交给蒙恬,返咸阳主持丧葬。赵高得幸于胡亥,又考虑到蒙氏兄弟掌权对自己不利,遂与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谋,秘不发丧,诈受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更为书赐扶苏和蒙恬死。胡亥还至咸阳,立为二世皇帝,赵高任郎中令,常居宫中参与决策。他指使胡亥更改法律,诛戮宗室、大臣。群臣、诸公子触犯秦二世意旨的,都交赵高审治。蒙恬、蒙毅兄弟等秦始皇所亲近的大臣和诸公子、公主皆被处死,相连坐者不可胜数。赵高惟恐大臣入朝奏事告发他,又劝二世深居禁中,不朝见大臣,以此进一步专擅朝政。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剧。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因谏说二世停止修造阿房宫,减省徭役赋税,结果被迫自杀。左丞相李斯则被赵高诬以谋反罪,腰斩于咸阳市。章邯也因受到猜忌,在巨鹿一战失败后投降项羽。此后赵高拜为中丞相,事无大小皆取决于其意旨。他为了巩固权位,故意在二世面前指鹿为马,凡是不随声附和的大臣,就捏造罪名加以迫害。秦二世三年八月,刘邦攻下武关后,赵高恐诛罚及身,与其婿阎乐等人密谋,乘二世在望夷宫斋戒之机,诈诏发兵围宫,逼令二世自杀。赵高企图篡位自立,但因左右百官不从,只好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九月,赵高被子婴用计杀于斋宫,夷三族。


  • 上一篇:赵德武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