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林的相关信息
著名的纪实摄影师赵铁林2009-04-29传出病危消息,情况不容乐观,各界人士都对老赵的病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虽然赵铁林堪称多产,已经出版10部著作,但在经济收入上一直处于相对困顿的状态,为了让赵铁林得到更好的治疗,热心的朋友们在送去温暖祝福的同时,还采取了义卖的方式为老赵继续筹款治疗。1996年开始正式从事摄影及文学创作,他将自己的镜头和笔触直接面向中国当代的底层社会——风尘女子、流浪儿童、贫困的艺术家、平凡的百姓……。至今已出版《聚焦生存:漂泊在都市边缘的女孩》、《另类人生:一个摄影师眼中的真实世界》、《她们》、《黑白宋庄》、《即将逝去的记忆》等10本图文著作,每部著作都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反响和关注。2000年,赵铁林曾被《摄影之友》杂志评选为2000年中国最重要摄影人物之一。朋友协助义卖作品 为病中赵铁林募捐4月26日晚,因病住院的摄影家赵铁林终于在摄影界朋友精心挑选的、自己拍摄的10张优秀作品上签完名字。这些他亲笔签名、每幅限量10张的共计100张收藏级作品,在鲍昆、闻丹青、曾璜、李欣、那日松等人协助下,以每幅2000元人民币的价格进行了义卖,义卖收入将作为赵铁林的治疗费用。赵铁林年初患病入院治疗以来,不仅病情日益严重,而且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无钱购买疗效更好的药品。针对这个实际情况,4月初,《为摄影家赵铁林捐款的倡议》出现在不少摄影网站上,号召摄影界朋友们努力帮老赵挺过这一关,并公布了汇款账号。很多热心朋友向病中的赵铁林捐款捐物,但数量仍显不够。为此,鲍昆等人提出用义卖作品的方式来筹款。义卖的赵铁林作品均选自他的《她们》系列,用收藏工艺制作,并由赵铁林亲自签名。义卖消息在网上公布后,共计100幅摄影作品很快便基本售罄:除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收藏了一套10张之外,其他博物馆和摄影界、社会各界人士也积极认购这些作品。不少摄影人认为,此举虽然不能解决赵铁林治疗的所有费用,但可以唤起社会各界对于独立摄影师命运的关注。
怎么了解历史?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了解历史的方法有:1、联想比较记忆法:没有联想比较,就没有深刻的记忆。联想比较记忆法是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记忆。联想比较记忆法不仅能使我们巧妙地获取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2、规律记忆法:规律记忆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之下,再找出个性,这样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一石三鸟的作用,还可能帮助你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许多国家发生,但各国的背景有着共同之处,主要的规律就是本国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严重地阻碍它的发展。3、学会阅读:尤其是阅读教材,在阅读教材方面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取得课堂上的主动权。在课堂上,要知道老师,讲的层次性,针对性的问题。是启发大家,什么内容需要详细的读,反复的思考。在做历史笔记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圈点批注,给历史名词概念人物,所做的补充,要做一个大概的了解,重点知识部分要重点记录。
赵铁林 阿v 的现况
赵铁林写到的三个女孩子:小竖,后来疯了;小朱在第二个男人死了以后,想过自杀也想过出家,逢庙必拜,是某种期盼,也是某种洗刷,现在她已经找了第三个男人,到最后一次打电话来说她终于过上了向往已久的正常的生活。而阿薇姑娘(即阿V),离开小吴之后,却有消息说有人看到她和一个过失杀人的在逃犯亡命天涯,再也没有消息。
求《名人传》作者简介和故事重要主要情节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悦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罗曼·罗兰》)
1.贝多芬遭遇病痛的折磨,仍不放弃音乐 .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乐派推向新的高峰,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
2.米开朗基罗遭遇的悲惨,仍然坚持雕塑.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3.托尔斯泰面对内心的惶惑矛盾,最终创作出不朽名篇.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基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这些应该能帮到你
《家》故事梗概 及作者简介
小说描述成都高家公馆的大家族。在其中,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权威,底下的五房中长房有父母早逝的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三个主角有不同的性格和个性。长子长孙的觉新,受过新思想的熏陶但仍服从传统,年轻时,他曾与梅表妹相爱,但却因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瑞珏;至于梅出嫁不久后就因夫逝而成了寡妇。觉新爱自己的妻子,却又时时忘不了梅,这样矛盾的心理带给他心碎和痛苦。梅后来回到成都,在忧郁中寂寞逝世。觉新、觉民与觉慧皆因为五四运动而接触了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觉民与觉慧比较热衷,在传统一些毫无意义又可笑的仪式中,他们窒息;看到叔叔克定在外弄了另一个小公馆,克安嫖妓,以及长辈龌龊的勾当,他们厌恶。种种“叛徒”的行径,遭到爷爷的训斥惩罚。而觉新仍服从传统,顺着长辈的意去做自己不愿的事。觉慧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好感,因为高老太爷想要把鸣凤给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不愿便投湖自尽,觉慧感到在这家族待不下去了,便一直找机会脱离家族。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为了逃避爷爷为他定下的亲事,觉民离家出走。觉新虽然认为弟弟们没有错,由于身为长孙以及对于礼教的不敢违抗,仍不得不站在爷爷的那一边。办高老太爷的丧事时,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把即将临盆的瑞珏赶到郊外生产。瑞珏难产而死,觉新因习俗礼教无法见她最后一面,在悲痛之下转而支持觉慧离开这破碎的家前往上海及不可知的未来。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作品久被翻译成各国文字,1949年之后再无长篇小说面世。妻子萧珊,1944年5月结婚。1983年3月起,巴金连续五次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任职直到去世为止。扩展资料:《家》以作者巴金青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为基本素材,带有自传性质。巴金曾说:“要是没有我的最初十九年的生活,我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但《家》又不单纯是一部自传,而是对中国当年典型的旧父权制家庭败落史的现实主义的再现。《家》的主题是,通过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三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为主干,揭露了封建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和新的道路的追求和探索。其矛头不仅针对旧礼教,而且更集中只想作为封建统治和新的专制主义;其意义不只是单纯地主张自由恋爱,而且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制度,投入社会革命洪流之中。巴金出生在一个封建家庭中,他在《自传》中说:“在自私伪善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的生命的痛苦的呻吟。”他希望用小说来揭示这些现实问题,号召青年与旧家庭决裂,走向社会,征服“生活的激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
写社会中最底层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作文)300字左右
我敬佩的人有很多很多,解放军、医生、……但我最敬佩的,还是那每天默默无闻清理卫生的清洁工。
每天早晨,当人们还在熟睡时,辛勤的清洁工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动,他们有的不到五点钟就起床了,拿起扫帚,劳动起来。他们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一如既往地清扫街道,从不会有怨言。
有一次,我到学校去值日,火辣辣的太阳焦烤着大地,射的我睁不开眼睛,正看见一个清洁工阿姨在打扫学校卫生,她拿起扫帚,一下一下扫起来,灰尘扬起来到了她的眼睛里,她揉揉眼睛,继续扫起来,一滴一滴晶莹的汗珠从她的脸颊上流下来,汗水把她的衣服湿透了,她也不在乎,我被这种精神所感动了,待着迟迟不肯离去。地扫完了,她的身上早已是布满灰尘,慢慢地往回走去。
还有一次,我下楼跟伙伴玩耍,正玩得开心,突然看到一个穿着清洁工制服的阿姨在扫着马路上的垃圾,只见他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拿着垃圾盒,边扫边不时望着两路来的车辆,我在心里问:为什么阿姨这样危险还去打扫?我带着这个疑问去问那位阿姨,那位阿姨说:“现在的人们太不讲卫生了,开车时乱扔垃圾,使满条马路全都是,如果不扫开,其他车辆就会压到。”就在这时,一辆车从车窗飞速扔出一个易拉罐,马上,在另一条道的车一下子“刺啦”一声,易拉罐被压得稀扁,清洁工阿姨只好上前扫开,望着她那一去一回的背影,我想:现在的人们太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了,清洁工阿姨辛辛苦苦地打扫,而很多人却乱扔垃圾,让清洁工阿姨冒着生命危险去清理。
后来,我明白了:清洁工人们为的是我们大家的环境,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他们不求回报,而是换来大家美好的生活环境。宁可一人脏,换来万家洁。他虽然不平凡,可是他的那种精神很让我敬佩,牺牲自己,奉献别人。在我眼里,他们就是高尚的人!
生活意味着什么?
生活是枯燥的,是乏味的,也是幸福的.但幸福往往意味着痛苦。因为每一个人都想自己幸福,自己的生活充满乐趣,但是幸福不会自动找上门来的,你要努力去拼搏,有大的成就才会幸福。所以说,幸福也意味着苦和痛。但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也会拼命的干,因为人们知道“不经风雨,哪来的彩虹”这句话的含义。“生活”二字难道就是黄宏嘴上的一句“生活,生活,生下来就得干活”吗?有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多少的麻烦,真实数也数不清啊!所以人们一致认为生活是让人烦恼、忧虑、枯燥、乏味一个东西。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的负担与压力了。但人们还是有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念的。但我劝人们还是不要那样想,不要认为生活是负担、是压力,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变的更有趣、更有意义、更幸福。生活就像一碗醋,我们要往碗里的醋中加点糖,这样才会更甜美。别忘了,要给生活加点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