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雨雨量是5毫米,中雨、大雨、暴雨、特大暴雨分别是多少毫米?
中雨:10.0~24.9毫米;大雨25.0~49.9毫米;暴雨50.0~99.9毫米;特大暴雨超过250.0毫米。小雨:雨点清晰可见, 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 过程。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5~15mm 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暴雨: 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种。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 50~100mm的降雨过程。大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50mm的降雨过程。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扩展资料雨量计量方法雨量是用雨量器和雨量杯来计算的,雨量器是个圆柱形的开口筒,筒口面积在我国多为314平方厘米(直径20厘米)。为了防止降水蒸发,中上部呈一漏洞型,下部放一储水瓶。为观测方便与上述口径配套有一特制量杯,雨量杯的口径为4厘米,因此每一毫米降水量在雨量杯上的长度为25毫米。为了连续记录液态降水量,水文气象部门多使用虹吸式雨量计或翻斗式遥测雨量计。它们的记录纸,不但记录了总降水量,还可以判定不同时段的降水量或降水强度。以在平面收集到的雨水深度表示,准确程度至0.25毫米或0.01寸。有时亦会以升每平方米 (1 L m-2 = 1 mm)表示。在气象统计名词上,雨量又可称为降雨量,即一定时间内之降水累积量,其中,若降水量若小於0.1公厘视为雨迹。 注意事项一定口径的量杯只能用于相应对应口径雨量器的降雨量的测定。如果专用量杯打破或专用用量杯去量另外口径的雨量器的降水量,就要进行换算。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雨量
2,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雨量科学标准是多少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雨量科学标准如下:1、小雨:雨点清晰可见, 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过程;2、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5~15mm 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3、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4、暴雨: 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 50~100mm的降雨过程;5、大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50mm的降雨过程;6、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扩展资料:降雨量等级防汛部门规定: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根据国家防办《防汛手册》规定,凡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者定为暴雨。按12小时降雨强度和24小时降雨强度划分大小降雨量等级。降雨量等级水文部门规定: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另外,人们也可以从降水情况来判定雨的等级:1、下小雨时,一般雨点清晰可辩,没有飘浮现象;落到地面、石板或屋瓦上不四溅;地面泥水浅洼形成很慢;至少两分钟以上才会润湿石板、屋瓦;屋檐下只有滴水;2、降中雨中,雨水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在硬地、屋瓦上雨水四溅;水洼泥潭形成很快;屋顶有沙沙声;3、下大雨时,雨如倾盆,模糊成片;落在屋瓦、水泥地或石板上可四处飞溅,水潭形成很快;屋顶雨水有喧闹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雨量
3,雨的特点
雨的特点:1、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2、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3、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4、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5、雨形成主要依靠凝结和凝华增大和云滴的碰并增大。扩展资料雨水的主要成分是水,有少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通常雨水的PH值约为5.6,PH值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如遇雷雨,雨水中会含有少量臭氧分子(因闪电造成),还有空气中各种各样的杂质和浮尘。雨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雨
4,广东的气候特点
广东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有夏长冬暖,雨量丰沛,雨季长,夏秋多台风暴雨,冬春有冷空气侵袭和偶有奇寒等。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省境由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全省年平均日照时数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除粤北山地以外,大部分地区在20℃-22℃之间。若以候(连续五日)平均气温≧22℃作为夏季,则粤北夏季有5个月,中部有6个月,西南部有7个月。广东夏季虽长,但无酷暑。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10℃以上。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年降水日数175-225天,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有3个降水中心,分别位于云雾山南麓的恩平、阳江一带,莲花山南侧的普宁、海丰,滑石山、亚婆髻山南部的清远、佛冈附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4-9月间降水量占全年的80%以上。风能资源较好。沿海地区全年盛行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其他地区以偏北风为主。沿海地区和近海岛屿因受海洋动力作用和海陆热力作用的影响,风能资源更为丰富,南澳岛、珠江口岛屿、下川岛等近海岛屿,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每平方米在120瓦以上,有效风速累计时数5000小时以上,平均每天15小时以上。广东是全国气象灾害最多省份之一。洪涝和干旱灾害时有发生,台风的影响较为频繁。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
5,广州的梅雨季节 一般是几月到几月?
广州的梅雨季节 一般是4月到6月。广州梅雨季节天气一般都是阴雨连连,几乎每天都下雨。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0-22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广州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气温达28.7℃。最冷月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16℃。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约为1720毫米。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7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月、11月、和3月气温适中,12至2月为阴凉的冬季。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扩展资料广州的气候特点:广州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霜日少、日照多、风速小、雷暴频繁。气温高:年平均气温21.9℃,年内以7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为28.4℃,1月份虽然气温较低,但月平均气温仍在13℃以上。气温的年较差15℃,多年来极端的最高气温为39.1℃(出现于2004年7月1日).极端的最低气温为0℃(出现于1957年2月11日)。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695.9mm。一日最大降水量的记录为284.9mm(出现在1955年6月6日),一小时的极端降水量达83.9mm(出现在1975年5月11日)。霜日少:广州虽然位于亚热带沿海,冬季气温不太低,但是仍然可以见到霜象。从市区的观测记录来看,约有65%年份有霜出现,即3年二遇。当然,郊区出现霜的机会,还会比市区多些。然而,霜期并不长,据统计,平均霜期为期半个月左右(自1月2日-19日)。全年的霜日绝大部分出现在12月和1月份,平均每年各有1天。结冰现象的出现机会要较霜日少些,其出现机会为28%,约四年一遇。至于降雪现象就更少了,只在1967年12月28日出现过一次,实属罕见。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有1800小时以上,年内6-12月份日照最丰富,平均每天可有光照5小时多,其中7至11月份平均每天有6小时多,而7月份则多达7小时以上。2至4月份日照相对较少,特别是3月份,平均每天2.3小时。风速小:通常情况下,广州市的平均风速并不大。年平均风速只有1.9m/s,10月至次年3月份的冬半年期间,平均风速稍大,各月的平均风速在1.9-2.1m/s之间;夏半年(4-9月份)的平均风速小些,为1.6-1.9m/s。但是当所热带气旋光临时,则可出现短时的大风。如1964年9月5日6415号台风登陆珠海的过程中,广州市出现了35.4m/s的阵性极大风速,风向东北。4-7月份盛行东南风,9月至次年3月份期间,主导风向为北风。雷暴频繁:自3月4日至10月12日为广州市的雷季,持续223天。当然,这是平均情况,个别年份雷暴来得甚早,如1983年1月4日就响雷了,而1972年则迟至11月15日还闻到雷声。全年雷暴的平均日数78.3天,多的年份有111天,少的也有50天。雷暴以5-8月份相对为多,平均各月有10天以上,特别是8月份,达到15.3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州 (广东省省会)
6,广东近4个月没有下雨,严重不?
广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不下雨不正常的。
广东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受地形的影响,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风坡有恩平、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
广东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
7,降雨量多少才算特大暴雨?
超过250毫米。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为5毫米~16.9毫米,中雨为10毫米~24.9毫米,中到大雨为17毫米~37.9毫米,大雨为25毫米~49.9毫米,大到暴雨为38毫米~74.9毫米。24小时内雨量超过50毫米的称为暴雨,超过10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超过25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扩展资料:气象预报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里有多少呢,每亩地面积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于每亩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这样,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50公斤水。据测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厘米~6厘米。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特大暴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降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