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大利公投失败,有什么经济和政治影响
意大利的修宪公投,被视作英国“脱欧公投”和美国大选后全球市场面临的又一大不确定因素。如果公投成功,那么意大利既能保持政局稳定,又可走上改革之路,这一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的经济也能更上一层楼。
但是,修宪公投已然失败。分析称,这一结果有可能会造成政局和政策不稳,为经济金融带来众多不明朗因素,加剧市场波动。英国“脱欧公投”已是前车之鉴,而意大利更可能重蹈覆辙,全球经济前景面临更严峻挑战。
英国《金融时报》此前分析称,公投失利随之引发的市场动荡令投资者不敢对意大利的困境银行进行资本重组,那么,该国就有多达八家这样的银行面临倒闭风险。而意大利银行业者指出,如果公投失败,担心意大利新政府组建过程中将出现种种不确定性。
此外,公投失败后若提前举行大选,民粹主义政党“五星运动”党上台后,可能推行其一贯坚持的反对欧元及欧洲一体化的措施,从而给意大利和整个欧洲带来更深层次的不确定性。《金融时报》最新评论还指出,意大利如今是欧元区内头号“危险”国家,相比希腊,意大利更加有可能性退出欧元区。
全民公投是把双刃剑。有学者指出,发起公投的先决条件是要有十足胜算,否则结果与预期相反,个别政治人物乃至整个国家或社会都可能会承受沉重代价。
2,意大利公投 为什么主流观点错了
如果经济观察家们能从今年以来的两次政治意外中获得什么教训的话,他们中的大多数应该明白自己对国际政治并没有深入的见解。可惜,当意大利公投来临时,媒体上的专栏评论又开始一窝蜂地把意大利公投失败看作是一场大灾难,却浑然不知公投通过才更可能成为引爆欧洲的导火线。
被夸大的风险
做过金融交易的人大都知道,当大多数媒体把某事件定义为“最大风险”时,它的潜在危害就大大降低了。这里的原因有两个。首先,重大危机的发生往往来自于“黑天鹅”事件。对已经引起大家高度重视的风险事件,事件的各个相关方往往会准备危机处理预案。例如,欧洲央行已经放出话来,如果公投失败,将加大对意大利债券的购买力度。第二,大量的负面新闻对相关资产价格形成极大的压力,使风险被price in。意大利国债的收益率在近几个月里已经大幅飙升,多数投资者把公投失败看作基准情景,这暗示反向押注者享有不对称的风险收益比。
目前市场对于公投失败的主要担心在于如果意大利将提前进行选举,可能把五星运动党送上执政党的宝座。此党在目前的民调中与伦齐所在的民主党不相上下,前者宣称如果当选将发起退出欧元区的全民投票。然而,笔者认为市场高估了这项政治风险。首先,提前大选需要伦齐选择下台和过渡政府组建失败两个必要条件,因此属于小概率事件。第二,意大利宪法规定不能对国际协定进行全民公投。想要修改宪法,五星运动就需要在上议院和下议院全都取得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从目前的民调结果来看也显得并不现实。
除了脱欧公投,市场还担心政治混乱局面会挫伤市场信心,可能加剧意大利的银行业危机。
意大利银行目前坏账问题较为严重,储户为了资金安全纷纷把钱转移出国。然而,意大利目前的财政能力足以在银行业形势恶化时支持对其救助,而且无论是伦齐政府还是五星运动对此都有足够的政治意愿。虽然欧盟银行业联盟的新政限制各国政府动用公共资金救助银行,但考虑到意大利对于欧盟稳定的重要性,如果意银行业危机恶化,布鲁塞尔将不得不对罗马做出一定的妥协。因此,聪明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在市场恐慌时买入意国相关资产。
隐藏的危机
与市场主流观点不同,公投成功可能使意大利更加接近脱离欧元区。意大利经济长期不振的一大原因在于政治权力过于分散,使结构性改革的提案经常在议会得不到通过。此次公投旨在为推进改革减少政治阻碍,因此规定大选获胜政党自动在两院获得绝对多数。乍看之下,赢者通吃的模式有利于当政的民主党,但也意味着当极端政党获胜时议会中的其他力量难以对其进行制衡。
与法国类似,意大利大选也要进行两轮。在法国,极右翼的国民阵线之所以屡次在第一轮表现出色而在第二轮失败,原因在于在前一轮被淘汰的政党会在第二轮集中支持国民阵线的竞争者。而在意大利,五星运动是很多右翼选民的第二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民调显示五星党与民主党的支持率相当,但前者却在第二轮投票中有较大的领先优势。
很多经济观察家寄希望于公投后的伦齐努力推进改革改善意大利经济,而从提高民众支持率。然而,下一次大选将在2018年5月进行。考虑到在最后半年到一年,执政党的工作重心往往在准备竞选上,因此留给伦齐政府专注于改革的时间已经非常有限。再加上生产率增长缓慢等困扰意大利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由来已久,因此想在短时间内依靠改革提高经济增长率的可能性非常有限。
此外,五星运动崛起所依仗的反移民、反精英的思潮在短期难以扭转甚至正在西方世界愈演愈烈,所以一年后的民调也许对伦齐的民主党更为不利。到那时,市场对意大利将比现在更加担忧,短暂下降的意大利国债收益率也将再次飙升,与德国国债的利差可能比现在还大。同时,虽然公投成功会避免银行坏账问题的恶化,但在短期内完全解决问题并不现实,意大利银行股在上涨后依然有向下波动的可能性。
结尾
政治制衡既可能是阻碍,也可能是安全阀。公投成功会带来短期的稳定,但意大利的命运可能在一年半内进行反转。在国际政治稳定性下降的今天,多数政治风险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合理的定价。如果投资者能够找出错误的主流观点并反其道而行之,政治风险就能成为他们的朋友。
3,二战时意大利做了什么?
意大利一直以来被人们叫做“穷汉帝国主义”,意大利人全部的热情似乎全部被用来进行歌剧、足球等活动,打仗不是他们的强项。引用当时一位德国军官的话:
如果意大利是德国的敌人,那么德国只需10个师就可打败他;
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的话,那么德国需要派20个师来防备他;
如果意大利是德国的盟友,那么德国还要派30个师来保卫他。
在我的印象中,在二战战场上意大利军队从来没有过不依靠德军单独取得胜利的战例。
意大利虽然是轴心国成员,也签署了《钢铁盟约》,但它开始时没有遵守条约与德国一起开战,结束时也没有遵守条约,而是推出了轴心国。战争爆发前,墨索里尼就被告知即使全意大利的军工厂得到了全部原料,并且日夜开工,也要到1943年才能完成战争准备,因此意大利没有在德国闪击波兰时就卷进战争,只是派遣了劳工去德国,而在德国进展顺利,仿佛马上就要全面胜利的时候才仓促对英法宣战,赶鸭子上架,岂有不败之理。
宣战书还没有读完,就在地上被法国扁,在海里被英国揍,还无还手之力;《上尉的曼陀铃》中希腊人有句很经典的话“我们宁可向德国上尉的狗投降,也不向意大利人投降”,谁愿意向一个被自己打得稀里哗啦的对手投降呢;在德国人介入北非之前,邱吉尔甚至打算从北非抽出一些部队去支援其他战场,其原话是 “考虑到意大利在北非的大溃败,抽调这些兵力应无问题”……意大利投降后,意军又被德军随意虐杀,毫无还手之力,即使是被铁托改编成加里波地师的意大利军队也只是在抗击德军的战斗中做出了重要“牺牲”。
在一次北非的战斗中,一万多人的部队打都没打就像几千的盟军投降,理由是开启弹药箱的起子找不着了。
面对埃塞俄比亚的时候,一个只有二百挺机枪,四千支步枪连皇家卫队都有部分只装备长予的国家居然拖住意军半年之久,并逼得对方不得不用化学武器才能取胜,并最终付出了13万人伤亡的代价。甚至于他们的盟友德国人都看不起他们,当年在北非作战的时候,德军还未进入,而意军却有五十万人,英军组织了五万印军和由英国人驾驶的几百辆坦克对意军发动突袭,其结果是令人震惊的,五十万意军被五万英印兵所败,丢失重镇托卜鲁克,被俘十多万人,隆美尔刚到北非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副意大利人慌乱逃跑的镜头,隆帅将他的德军官兵分散到一些意军中担任指挥官,这些士兵很快就成了意军的主心骨,在反攻时取得了胜利,(德军战斗力确实骇人,最基层的士兵到意军中都能成为出色的军官,同时也可看出意军低下的战斗力),隆帅对意军评价一向很低,他说:“意大利人打仗,该他们冲锋的时候,全都趴在地上畏缩不前,而该隐蔽的时候却又都勇往直前,结果有敌军扫射死伤枕籍 ”。有一次,因为地中海上的马耳他岛对非洲军补给线构成强大威胁(该岛力量强大时2/3的轴心国运输船被送入海底,而弱小时95\%以上船只都能安全通过),在大家讨论如何对付的时候有意大利军官表示可派意空降兵却抢占该岛。隆帅当场反驳道:“凭意军一向表现这可能吗?”。
更可笑的是,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的座机在东北部港口图卜鲁格上空竟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元帅当场丧生。意军为了掩饰这一严重的事件,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可怜巴尔博成了二战中被误伤的最高军衔指挥者。1941年2月16日,德国非洲军团司令隆美尔奉希特勒之命抵达北非救援。此时,意军早已是溃不成军、仓皇逃窜。一个上校向隆美尔报告说,意军士兵把武器和弹药都扔在沙漠里,军官们正在打点行装,希望能尽快返回意大利。
1940年5月,德国军队迅速攻入法国并逼近巴黎。6月10日,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到,命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翁贝托亲王指挥32.5万军队驻扎在意法边界待命。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会晤。墨索里尼很顺利地得到法国部分割让土地。有趣的是,墨索里尼觉得这样的胜利有失尊严,又突然决定在停战协议正式签订前的21日和22日向法军发动闪电战。结果,在阿尔卑斯山地区,意军的闪电进攻非但没有让势单力薄的6个法国师后退一步,反而遭到法军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翁贝托亲王被迫宣布停战。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前任总书记斯特拉塞不无感慨地说,停战前两天还打,让那么多人白白去送死,真是令人痛心呀。
为了改变自己在法西斯轴心国当中的配角地位,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动用8.7万兵力、163辆坦克、686门火炮和380架飞机,向希腊发起了全面进攻。可是,意军未能达到墨索里尼的预期。11月4日,希腊政府仅集结了15个师,花了一周时间就把意军赶出边境。21日,墨索里尼临时换指挥,增派 14个师,发动新的一轮总攻。希军巧妙地利用地形,顽强抗击,意军始终没有扭转败局。墨索里尼心急如焚,一面把惨败的责任归罪于总参谋部,进而更换总参谋长,一面又通过希特勒要求希腊停战。可是为时已晚,希腊军队已全线发动进攻,意军死伤惨重,王牌师全部被歼,5名将军被俘,1名将军被打死。意大利人全都被打蒙了,他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墨索里尼急切地跑到德国,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惴惴不安地坐在希特勒面前,请求救兵。希特勒同意出兵,并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向墨索里尼传授战略战术。有意思的是,墨索里尼回国后,仍然希望抢在德国之前靠本国的力量打败希腊,挽回面子。他下令急征新兵,组建一支50万人的增援部队。1941年3 月2日,他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亲自督战,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墨索里尼怎么也想不通,人数和武器都占优势的意大利军队为什么攻不破希腊的防线。希腊一战进一步暴露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虚弱和无能,也使意大利沦为轴心国集团中的二流国家,只能作“配角”随德军进行从属战。
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本想“单干”。墨索里尼认为德军必胜,如协同作战还可以分到战利品,于是,苦苦哀求希特勒答应意军参加对苏作战。结果,派往苏联的 22万意大利精锐部队同样不堪一击,一半士兵被打死打伤或被俘,另一半则早早就逃回意大利,各种武器损失大都达80%以上。
4,意大利公投会对黄金外汇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
意大利公投失败,欧元一度跌至20个月低点,不过随后很快一扫颓势收复失地。
黄金下跌0.93%至1165.91,白银下跌1.14%至16.54。
全球最大黄金上市交易基金SPDR Gold Trust GLD周五黄金持仓量与周四持平,同期全球最大白银上市交易基金iShares Silver Trust SLV的白银持仓减少0.04%。
意大利总理伦齐承认在公投中失败,意大利民众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伦齐表示,"我将会承担修宪公投失败的所有责任;我们给意大利民众改变的计划,但没有成功。"伦齐则在公投中赌上了他自己的总理职位,伦齐称将向总统提出辞职,明日将离开总理办公室。意大利总理伦齐此前承诺,如果他在公投中失败则将辞职。这也在公投前引发了针对政治稳定的担忧情绪,推动欧元波动性大幅上升,银行类股则跌至近三年低点。许多意大利人更为乐观,因该国主要政党准备好了应急方案,以确保政府可以继续运转。
意大利公投失败,行情波动不算大,金银早间高开后承压回落,目前市场恢复正常。上周非农数据表现良好,但黄金白银先跌有限,先跌后涨,行情超出预期,果然是利空出尽,大涨绞杀空头。从非农数据看,12月美联储加息概率大大增加,美元还有上涨空间,金银不过分涨。
非农和意大利的公投全部尘埃落定,非农利空在预期之内本以为会试探性的下跌,而行情并未买非农数据利空的账,只是小幅下探而已,近两个月的非农确实失去了非农的颜色,而意大利的公投也只是小幅冲高并不会延续性的上涨,而接下来的只重要的数据在下周的美联储利率决议,时隔一年之后会不会再次加息,不管是数据方面还是前期美联储主席透露的信息来看应该会加息,不过本次利率决议也相当重要,那在利率决议以前金融市场将保持比较震荡为主,一切静待美联储加息落地。
决策人黄金喊单jcr.cn发现一个并不太引起黄金行业关注,但可能会对现货黄金及外汇交易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即早已病入膏肓的意大利银行业也可能将命悬一线。
意大利银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问题重重的状态,其坏账占到整个欧元区坏账的约1/3,总额高达3600亿欧元。
而在股票市场,因为对意大利银行业未来风险的担忧,相关的股票也可能会迅速被投资者所抛售,引发股价大幅下跌。
而危机引爆点则将可能来自于锡耶纳银行。自今年夏天未能通过欧洲央行的压力测试并在测试排名中垫底以来,锡耶纳银行就急需来自私人部门的救助,以避免对银行业造成传染性影响。但是在公投失败以后,已经无法推进原先制定的银行救援计划,锡耶纳银行原先制定的50亿欧元增资计划的剩余部分也将分崩离析。该银行因此将极有可能成为引爆新一轮意大利甚至整个欧洲银行业危机的起点。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公投不会成为压垮意大利银行业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首先,意大利银行业存在的糟糕局面持续已久,失败的公投并不会带来足以颠覆全局的影响;最后,解决意大利银行业的方案并非在伦齐下台之后就会没有,只是意大利是否愿意接受、损失如何的区别罢了。
综上所述,意大利公投在公投前利好黄金,公投之后并不利好黄金,至少今年最后这段时间内并不利好黄金。不过随着美联储加息的靴子落地,在明年,弱势银行业出现动荡,意大利出现脱欧苗头,欧盟解体或将成为未来最大黑天鹅事件,这对于黄金是利好的。
5,意大利公投时间:意大利公投究竟是不是黑天鹅
意大利经济乃沉疴宿疾,市场早有预期,并非黑天鹅。
过去欧洲人只见过白天鹅,直到18世纪在澳洲第一次见到了黑天鹅,受到极大的视觉冲击。后来这个典故被Nassim Nicholas Taleb写进一本关于随机和不确定的书里,黑天鹅特指最不可能发生但总是发生的事件。
我们说的黑天鹅事件,比如英国退欧公投,大多数民调和媒体都高调支持留欧,美国大选,同样是民调和媒体一边倒,结果大相径庭。但意大利公投不同。
6,意大利周末宪法公投,会成为再次引发“脱欧”的黑天鹅吗
英国脱欧公投,让人们大吃一惊,12月还有一惊待吃,那是将于12月4日举行的意大利宪法改革公投。公投看似国内议会改革,实际影响或将重度冲击欧洲一体化大局。
这次已经被看作脱欧公投
意大利总理马泰奥·伦齐的宪法改革公投,遭遇英国前首相卡梅隆脱欧公投一样的麻烦:与设想的走向相反。他最大的对头是“五星运动”党魁贝佩·格里洛。
伦齐接受采访时暗示,如果他支持的宪法改革公投失败,他可能不会留任。伦齐提出公投,是想改变国家的政治架构。他想削减参议院人数,从315人减至100人;参议员直选,也改成中央政府从地方议会挑选。
最新民调显示,反对伦齐宪法改革的阵营优势明显。在野党都反对,批评这项改革会导致“不民主”,最激烈的人就是这个格里洛。
格里洛1948年出生于热那亚,今年已67岁,他原是喜剧明星,退隐之后,反而卷入了政坛风暴。
格里洛反对欧元。他大声呼吁,意大利得全民公投,决定是否留在欧元区内。“我认为这有助于正本清源:国家事务应由人民、而不是由其他人来做抉择。”他说。人们担心,宪法改革公投一旦失败,伦齐辞职,“五星运动”就会取代如今执政的民主党,于是意大利就会顺理成章地朝着脱欧方向行进。
近日民调显示,47.9%的意大利人将在公投中投“赞成”票,52.1%将投“反对”票。德意志银行说,伦齐公投失利的可能,已从10月19日的55%上升到了60%。欧洲又一次陷入集体恐慌。
人们早已将这次公投,看作是意大利的脱欧公投了。
7,为什么有的国家加入欧盟,有的国家要退出欧盟
欧洲联盟的组建的根本目的,在于对抗来自美国的经济压力。但英国则相对特殊,其地理位置在于与欧洲大陆分离的海岛,加入欧盟,或者保持欧洲大国的平衡对于英国来说都是可选的道路。
英国脱离欧盟是一个极为失误的决定,不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脱出欧盟,使得英国在各种经济利益方面均受巨大损失。其脱出欧盟的原因,简单来说是由于民众投票时对国家政策的一种不负责态度造成的。
8,意大利公投会成为欧洲的下一只“黑天鹅”吗
据CNBC报道,6月份的英国退欧公投,让市场瞠目结舌;11月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的胜出,让投资者大吃一惊。意大利可能是下一个给全球市场带来巨大影响的国家。
12月4日,意大利公民将就是否修订宪法进行公投。如果总理伦齐打算通过该国复杂的立法进程来推进迫切需要的经济改革,那么很有可能将不得不修订宪法。
市场广泛认为此次公投将决定伦齐的政治命运:倘若公投中投反对票的选民居多,他可能被迫辞职。民调显示,绝大多数的意大利人反对修宪公投提议。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意大利想要精简政府和刺激经济增长,就迫切需要对宪法进行修订。
美国大选过后,在写给客户的报告中,汇丰银行警告称,全球反建制情绪攀升——英国公投和美国大选是典型——可能会助涨意大利本已很普遍的民粹主义情绪。
意大利呈现上行轨迹的政治风险,已开始给股票和债券市场带来影响。
今年,意大利股市一直处于下行轨迹,主要归因于该国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银行体系身处困境。年初至今,意大利基准FTSE MIB指数已暴跌了大约23%,而欧洲STOXX Europe 600的跌幅在7%左右。FTSE MIB指数当前交投于八周来的低位附近,受累于投资者对意大利公投结果的担忧情绪加剧。
意大利裕信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Banca Poplare di Milano和西雅那银行的损失最为明显,年初至今的跌幅都已超过60%。
鉴于不良贷款数额处于高位,以及对于是否能够进行资本重组的担忧,意大利银行一直身处压力之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数据,意大利银行也持有约400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眼下,欧洲银行指数中表现最差的6只个股来自意大利。
倘若公投中“反对”票占了上风,那么负债累累的意大利银行也的状况可能会变得更糟。真若如此,欧洲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被削弱,致使意大利银行也更难转危为安。资产管理公司Algebris Investments全球宏观策略部门负责人Alberto Gallo指出,“若反对者在公投中获胜,那么意大利银行业的筹资之路会变得更加艰难。”
Atlantic Council总裁、IMF前执行董事Andrea Montanino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政治稳定性或许会伤害意大利的金融系统,尤其是对那些正试图清理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来说,更是如此。”
不过,Montanino认为,反对者胜出的公投不会导致意大利银行部门崩溃,但投资者信心的进一步下滑或妨碍银行获得外部金融支持。
意大利是否会迎来意大利版本的“英国脱欧时刻”,已经引发热议。据报道,意大利下一次国家选举定于2018年。不过,如果伦齐在12月4日的公投中失败,选举可能会提前举行。
Reuben Brothers投资基金负责人、Metro Bank UK创始成员之一的Jamie Reuben指出,意大利12月份的公投“可能会催生出一轮更广泛的欧元区危机。‘英国退出’和特朗普胜选之前,人们或许没有考虑过这一点,但在今年接连的意外之后,他们现在肯定会有所考虑”。
9,独立公投的社会评价
民意操纵不少人也担心公投中的民意其实是被操纵后的结果。比如台湾学者谢瑞智在《公民投票:政治学的解释》中就曾提过,希特勒于1938年为合并奥国,而表演得淋漓尽致、相当成功。和平分手当然,如果是和平分手,“一别两宽,各自欢喜”,那又得另说了。著名的例子是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分手,既然如此,国际社会也爽快承认新国家的地位。此外,还有一些由于联邦国家解体而产生多个独立国家的例子就另当别论了。地区影响2014年9月18日,决定苏格兰以及英国未来命运的公投如期举行。公投结果显示,反对苏格兰独立的比例超过支持独立者10个百分点,为55%,苏格兰全部32个地区中,有28个地区反对独立。根据《爱丁堡协议》,英国中央政府和苏格兰地方政府都表示尊重这一结果,英国的统一得以保持。公投结果无异于给市场和各大公司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英镑也将恢复稳定。而从国际方面来看,苏格兰继续留在英国也是一个利好消息。首先,这有利于英国继续留在欧盟,因为苏格兰支持欧洲一体化的比例历来高于英国的平均比例,同时,一个统一的英国也有利于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稳定。 民族裂隙分析人士认为,无论苏格兰此次独立公投的结果如何,走到这一步表明苏格兰地方与联合王国政府之间的裂隙已经达到相当深的程度,这种隔阂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绝非一时一事、一朝一夕能够轻易弥补的。要消除这种离心力,联合王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0,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
因为逆全球化就是封关锁国,就好像清末时期中国的GDP世界第一,和其他殖民地国家同样被其他西洋列强打的像狗一样,落后就要挨打,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多数国家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开放融合的历史方向,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大潮流。然而,经济全球化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发展、呈螺旋式上升,在一些时期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倒退。
11,为什么全球化会发生逆转
全球化其实是新自由主义里面的一种做法了。
新自由主义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为商业尽可能开绿灯,期望商业发展来带动经济增长,甚至不惜干预别国内政,反对最低工资和标准工时,尽可能让商人多赚钱。不过一两句话不能完全概括,有兴趣可以百度其他资料。
说白了全球化有其一定的问题,比方说工厂、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那么发达国家原先的就业岗位就没有了,刚开始可能数十家转走没所谓,但是后面越转越多,造成了很多职位流失。其实说白了,随着工业技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商人发现一些操作不需要太高学历的人都能完成,好像汽车制造等工业,完全可以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去做,再加上WTO等国际组织把关税调低,政策开绿灯,可以肆无忌惮的将工厂搬走,人力资源开销减少了,那么赚的就更多。而原先的,如美国人,你也不可能叫他们去第三世界国家去住,而且公司正是因为觉得他们工资高,所以才转走的,所以造成了很多发达国家的职位流失,职位流失意味着税收减少,税收减少意味国力也会出现问题的。。。
还有正如前面所说,全球化也是新自由主义的一种手法,可能会干预到别国内政,举个例子,商人希望搬去的国家是符合他们经商条件的,可能对一些环保法案啊,希望当地能尽可能开绿灯,做一个有利他们经商的环保法,或者是对其他如贪腐、政治制度、法律等给出一定的要求,比方说TPP里面就有要保护知识产权啊,好像WTO里面也有要求加入的国家在多少年之内要开放某些市场给其他国家的人加入,当然也会给保护期,还有比方说对知识产权法律有要求等等。。。
还有有的商人赚了钱就胡来,如08年金融海啸,说白了就是一群资本家乱卖债权,搞房地产,结果出事了,影响了一般的美国国民,最后还要奥巴马先救他们(因为他们手握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旦倒闭就更严重),结果一般民众得勒紧裤头带过日子,他们继续奢华生活,导致矛盾产生,类似的事情世界各地都有,所以有的国家的民众对商人并不怀有好感,所以逆全球化他们不心疼,反而他们最关心还是就业岗位的问题。
国情不同,也不可能全给你满足吧,所以全球化有其好处也有弊端。。。。所以说发生逆转一点也不稀奇,不过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政策思维的进步,一定会解决的,大趋势是全球化,但是小逆转无可避免。。。。
12,意大利公投失败对黄金有什么影响吗
意大利脱欧对欧盟产生的经济影响可能会波及中国的出口,特别是一旦欧盟倾向于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将影响中欧双边贸易。
其实不论是英国退欧,和意大利脱欧,对中国都不是直接的影响,而是其脱欧之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对中国可能产生巨大影响,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欧盟解体。
欧盟垮掉后,世界上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还是政治,会出现一个大范围的真空区,而未倒下的国家就会开始抢占这些范围。中国作为海外投送力量贫弱的新兴大国,在抢地盘上是明显吃亏的。多极化世界对中国的发展来说才是有利的,但若是欧洲一体化这个“一极”倒下,美国恐怕就要乐不拢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