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如何树立正确的歌唱心理状态
闫冰雪 山东省济宁实验中学 272000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所谓唱歌,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肌肉运动的歌唱技术,一是从内心而发出的精神活动。”这就说明,一名歌者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演唱技术、表演才能,还要具有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 作为一名声乐专业的学者,在平时的歌唱表演中更应该拥有一个正确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我们在舞台上才能表演得更加自如、更加成熟。一、正确运用发声方法和充分表达歌曲情感相结合的思想观点之所以把这两点结合在一起来说,是因为它们是相互依托、缺一不可的。好的发声方法是演唱者能够顺畅表达感情的基础,而恰当的情感投入可以使演唱者的方法运用得更自如,这就是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所以说歌唱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展现,单纯地靠声音表现是远远不够的。好的歌唱技巧是演唱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为了固守这些方法而被它束缚成为它的奴隶,而是要正确地运用,让它为我们的歌唱服务。过于一味地追求声音的位置、共鸣等而忽略了情感的表达是万万不可的,要根据自己所演唱歌曲的风格特点来进行对声音音色音量等各方面的调节。举两首我平时唱过的歌曲为例:《诺言》这首歌曲是罗西尼作曲的带有炫技色彩的艺术歌曲,老师要求声音位置要统一,并且要通畅,像荡秋千一样,声音要连贯。此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爱恋,抑制不住内心的热情,流动感很强。而在演唱中国作品时要注意歌曲的韵律和情感的表达。如《春晓》要求气息稳定,要演唱出古曲的风格,像古筝的琴弦一样,字头字尾收放要恰当,做到强起弱收,要求演唱者要熟悉地拿捏住古曲的情感表达。对于演唱者来说,声音是表演的主要工具,所以一个好的演唱者的声音是可以运用自如、变化无穷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演唱时要注重情感的把握,声音的表现是为情感服务的,要在一定的情感基础上展示。只有带着情感的声音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也只有带着情感的声音才是有的放矢的声音。所以正确的情感把握可以提高声音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当我们集中于情感表现全身心投入演唱的同时,也就建立了正确的歌唱心理状态。二、要保持一种积极的歌唱态度所谓积极,就是主动、努力、向上。我们要有主动学声乐的热情、努力学习声乐的态度、向上进取的决心。我们都知道,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功的机率才会高,而消极地做一件事情只会事倍功半。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我本人来讲,我非常热爱我所学的声乐专业,所以每一次演唱都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为了歌唱而歌唱。而且我也有很高的表演欲望,把每次上台演唱都看作是展现自己的良好机会而不是负担,因此我每次考试都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正如邹长海老师在他的《声乐艺术心理学》一书中说道:“兴奋是歌唱的基础。歌唱与发声时,歌者一定要处于兴奋状态,如不能做到这一点,声音就达不到应有的力度、共鸣、振动、位置等等。”怎样才能时刻保持住这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呢?有几个方面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的:首先,每次上课或自己练习时都要让自己把心静下来,思想集中,从第一条练声曲开始就要充满感情,投入地演唱,唱出音乐的美感,体会美的音乐带给我们的愉悦和陶醉;同时结合发声技巧,保持身体和脸部表情的兴奋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习惯成自然了。而且平时我们也要注意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保持心情的舒畅愉快,使整个人随时都有积极兴奋的状态。而且我刚才提到的歌唱欲望和表现欲望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热爱唱歌才能把歌唱好。此外还有一点,就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如果当天休息好了,整个人精神很好,心情愉快,嗓子也会很舒服,那么歌唱时人就容易兴奋,声音也会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我们注意了以上几点,相信每次演出都会有好的状态,演唱自然会取得圆满成功。三、变“死音”为“活曲”变“死音”为“活曲”是指对演唱的歌曲要有充分的准备也就是说我们对歌曲掌握得越熟练,演唱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托谱唱词是为了让我们把精力集中到歌曲演唱上来,这样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我们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来实现,但不是机械练习,要注重效率。我们在练习一首新曲子时首先要熟悉歌曲的旋律即试唱练习,对歌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体会其中的含义。接下来要做一个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解每一句要表达的情感,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音色去演唱。气息的强弱替换都要不断地进行推敲琢磨,反复练习和完善,直到感觉每一个音都不用临时去想,张口就来为止。这样我们自然就胸有成竹、无所畏惧了。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就是我们有时为了考试或比赛能够取得较高的分数而选择较高难度的歌曲演唱,如果能真正完美地驾驭这些高难度歌曲当然非常好,但如果是一味地为了拔高而选择超出自己演唱能力范围的歌曲在舞台上演唱,则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情,这将更大程度地加重我们在舞台上的紧张心理,造成发挥失常,甚至高音出现破音,长音唱不足拍,最后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想在舞台上拥有一个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就必须选择适合自己演唱程度的歌曲,并且做到熟记歌词、理解其意、深入其境、把握其度、善于歌唱,从而达到变“死音”为“活曲”的功效。树立正确的歌唱心理状态,我们要有充足的自信心、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对歌曲的情感表达、积极的歌唱态度和对歌曲的熟能生巧等,它可以令演唱者摆脱紧张气虚的心理状态,发挥出自己正常真实的演唱水平。
2,如何运用心理素质表现最佳的歌唱状态
人的心理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实践的能力。歌唱艺术不仅是学习歌唱中的发音、技巧以及各项专业的技能,我认为心理因素在整个声乐学习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歌唱心理影响和支配着技能技巧及音乐情绪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上娴熟的专业技巧才会演绎出精彩的演唱。一、 调整好歌唱前的心理准备演唱前的心理准备非常重要,有的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唱得很好,无论是发声,还是情绪都很到位,具备一定的演唱实力,但一考试、一上场效果就大打折扣,这就是所谓的“怯场”。(剩余1708字)
3,如何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音乐教学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自上个世纪中叶开始,音乐教育心理学成为音乐教育中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开始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得到很多人的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发展的需要,更是音乐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那么,什么是音乐教育心理学呢·音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和分析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和学的心理活动的学科。它是一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对教音乐与学音乐的心理和大脑反应的学科。其对受教育者的品质形成的影响和作用做出了心理分析,为音乐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正如赵送光老师在主编的《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中所说:“它是音乐教育学和音乐心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渗透的产物。它既汲取了与音乐学相关的诸学科的丰硕研究成果,又受到教育学与心理学深入发展的影响,并在学科的构建中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使之既具有一定的整合性,又有相应的独立品格。”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师不仅仅要有专业的技能和渊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音乐教育心理学知识,把握了解学生在心理上的规律和发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很大的作用,又有助于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阶段。新的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发展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断贯穿这一理念和思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前提是知道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音乐教育心理的方法作为指导,这样教师才能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设计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下面我谈谈几种以音乐教育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态律动教学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学习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通常根据年龄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教师要对每个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心理特征等方面有所了解,掌握施教的分寸,以使教学活动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玩是他们的主要特点,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习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吸引注意力,以音乐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激起学生形体动作的反应,在肢体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流动,这也是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活动,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训练学生。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都把律动教学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比如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倡的体态律动的教学法,他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体态的律动把内心听觉和肌肉感觉记忆结合在一起,体态律动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必须使用新鲜的、有趣的和审美上令人满足的音乐,教师要指导鼓励学生动起来,体验音乐流动的美。
二、情感的体验,内在的乐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抓住体验是关键。学生心灵的陶冶和审美观的确立,必须以审美体验为基础,以丰富的审美经验积累为前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听觉是学生探索音乐的手段。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上,抓住“听”这个重点,学会倾听,亲身体验,使教育者的审美情感不断深化。这也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强调的培养学生内在的乐感。例如:我在一年级的音乐课上,让学生们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在欣赏前我引导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体验音乐带来的感受。有一个小朋友听了一会儿就躺在了地上,对此我并没有立刻叫起他。音乐结束后,他站起来说:“听这段音乐我好像快要睡着了。”我并没有批评他刚才的举动,他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感受,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感受体验最重要,我表扬了他。这就是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更多的是大胆地用具体的动作把感受表现出来。传统的音乐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感觉,更多的是枯燥的机械的技能训练,结果是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慢慢地学习兴趣渐渐消失殆尽。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沿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的趋势发展。正是因为音乐不具象性,使得我们更加注意培养学生具有音乐感的耳朵,这对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和音乐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三、探究创造教学法
新课标提出:音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人跨进艺术殿堂的敲门砖。比如,课堂上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一些特别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不知不觉地开始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在探究中发掘创造力,发掘创造力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一个发掘者,要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发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使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发展。要摆脱以教知识技能为主的传统教育,转入以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新知识为主的现代教育。比如,课堂上,我们让学生在探究声音的过程中总结,老师更多的是引导补充,多给学生鼓励,重视创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性创造思维,使学生充分沉浸在音乐体验中,得到美的享受。当然除了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方法值得教师去思考,去研究,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我们研究、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在于应用这门学科,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正如达尔克罗兹所强调的音乐课最重要的是唤醒儿童的音乐意识,这不仅仅是音乐学习的需要,更是儿童本能的需要。相信有了音乐教育心理学作为理论指导,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会更加生动、活泼,音乐课堂一定会硕果累累、百花齐放。
4,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音乐心理学是音乐学与心理学交叉的学科,它研究音乐与人类心理、反应、行为的关系。它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听觉对诸如音高、音长、音色、音强、调式、调性、协和程度等音乐要素的认知,对音乐完形结构的感觉;音乐的心理功能,即音乐对人的情感和智力的作用,音乐环境对劳动效率的调节作用和对疾病的治疗作用;音乐创作的心理规律、音乐表演的心理特征、音乐对不同欣赏者的心理作用过程;音乐才能的构成、检测与培养等。过去把音响与心理关系的问题也作为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例如噪音和孤立存在的音乐的物理属性与感觉的关系;音程对听觉所产生的融合、遮蔽作用;联觉问题;噪音对人的心理影响等。随着学科的进一步分化,现在一般已经把音乐心理学与与音响心理学作为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领域来对待。
5,我学钢琴的进度是不是太慢了
还好吧,不算很慢。
你的车尔尼是每一首都弹过么?我倒觉得没必要每首都弹,应该拣些有针对性的条目来练。
哈农其实是基本练习的一种,不一定练了很多条就是好的,但是你每练一条哈农都不能把之前弹的丢掉了,哈农是需要持之以恒地练,哪怕你总是从第一首练起,一定要注意手指手型,哈农主要就是训练手指的,所以不要求快,一定要弹好。
小巴赫里的曲子都很好听,你可以在练小巴赫的时候训练乐感;我建议要多弹些小奏鸣曲,而且如果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去分析一下曲子的结构。
反正时间还很长,加油吧!
6,考深圳大学艺术设计研究生需要考哪些科目
您好!此类信息可以在深圳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查看的:
http://zsb.szu.edu.cn/619.html
这是深圳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可以直接点开看的。
130100艺术学理论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710艺术概论
(4)929艺术评论写作
1.复试笔试科目:
文化产业概论
2.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希望可以帮助您!
7,深圳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考试初试要看哪几本参考书,分别是谁编写的?谢谢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1.初试笔试科目 ①考试科目:法语 指定参考书:《公共法语》(上、下册)作者:吴贤良、王美华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年 ②考试科目:日语 指定参考书:《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新版)(初级上、下册) 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合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4月 ③考试科目:英美文学及语言学 指定参考书1:《美国文学选读》上、下册(下册至Ernest Hemingway) 作者:常耀信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2:《新编英国文学选读》上、下册(上册从William Shakespeare, 下册至T.S.Eliot) 作者:罗经国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3:《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作者:戴炜栋、何兆熊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 ④考试科目:综合英语 指定参考书:无 2.复试笔试科目 ①考试科目:英美文学 指定参考书1:《美国文学选读》上、下册 作者:常耀信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2:《新编英国文学选读》上、下册 作者:罗经国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初试笔试科目 ①考试科目:法语 指定参考书:《公共法语》(上、下册)作者:吴贤良、王美华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年 ②考试科目:日语 指定参考书:《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新版)(初级上、下册) 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合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4月 ③考试科目:英美文学及语言学 指定参考书1:《美国文学选读》上、下册(下册至Ernest Hemingway) 作者:常耀信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2:《新编英国文学选读》上、下册(上册从William Shakespeare, 下册至T.S.Eliot 作者:罗经国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3:《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作者:戴炜栋、何兆熊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 ④考试科目:综合英语 指定参考书:无 2.复试笔试科目 ①考试科目:应用语言学综合知识 指定参考书1:《语言学教程》(修订版) 作者:胡壮麟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年2:《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作者:胡文仲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年3:《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作者:许建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年 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 考试科目: 法语 一、考试基本要求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深圳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第二外国语入学考试。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李志清为总主编的“新大学法语”1、2、3;王文融主编的“法语教程”I、II;以及马晓红主编的“法语”1、2、3等法语教材,较熟练地掌握法语语法和词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阅读理解法语文章。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考试内容为:1.法语基础语法,包括:直陈式现在时、复合过去时、越过去时、简单进来时、最近过去时、最近将来时、未完成过去时;条件式现在时、过去时;虚拟式现在时;命令式;分词式;副动词;主动态;被动态;各种句型结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的正确理解和使用;2.法语基础词法,包括:名词、冠词、代词、介词、副词、形容词等的用法;尤其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间接及物动词和代词式动词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三、考试基本题型主要考试题型可能为:填空、选择题、问答题、翻译等。 还要考试大纲,比较多,很麻烦,你需要的话也可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