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freebsd下载,FreeBSD下下载文件的命令

时间:2024-06-06 11:44:36 编辑:阿旭

1,FreeBSD下下载文件的命令

  FreeBSD下下载文件的命令是:
  1、下载FTP只读文件,用ftp登录后,输入 man ftp或man get即可。
  2、下载相同系统下的文件或工具包,期命令有:
/usr/ports/ftp/wget make ...
/usr/ports/ftp/wget-devel ...
  3、FreeBSD是一种类UNIX操作系统,经由BSD、386BSD和4.4BSD发展而来的Unix的一个重要分支。FreeBSD 为不同架构的计算机系统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如x86、amd64(x86_64)、ARM、IA-64、PowerPC、PC-98、SPARC等架构。
  而且,一些原来BSD UNIX开发者后来转到FreeBSD的开发,使得FreeBSD在内部结构和系统API上和UNIX有很大的兼容性。FreeBSD法律条款宽松,其代码被好多其他系统借鉴,苹果公司MacOS X获得了UNIX商标认证。

2,网上FreeBSD那么多超链接,应该下载哪个

首先,实体机安装选择第一列,虚拟机安装选择第二列,SD卡安装选择第三列
然后选择操作系统架构,64 位系统选择 amd64,32 位系统选择 i386,其他选项为支持的更多架构
进去以后有两个链接 一个是 Live DVD 这个提供的完整的 Live 环境,镜像比较大,但可以引导镜像直接使用类似真实环境 另一个是 Install ISO 是安装环境,镜像较小,引导进去可以安装

3,win7下如何硬盘安装FreeBSD8,详细点

具体步骤:

1: 前提:你的系统已经安装里windows的操作系统以及可以上网

2: 下载辅助软件ISOEMU,以及freebsd8的8-RELEASE-i386-bootonly 只包含启动文件

8.0-RELEASE-i386-disc1 安装盘1 8.0-RELEASE-i386-disc2 安装盘2,这三个安装文件这里可

以下载ftp: //ftp.freebsdchina.org/pub/FreeBSD/releases/i386/ISO-IMAGES/8.0/

3: 用虚拟光驱把disc1镜像文件里面的8.0-RELEASE文件夹(236MB左右)提取复制到主分区(估

计逻辑分区还不支持,最好是放在你的启动分区,支持NTFS格式),disc1的packages提取出来放

到8.0-Release,然后虚拟disc2镜像文件,复制里面的packages文件夹(500MB左右)到刚才从

disc1复制出来的5.4-RELEASE文件夹里面,提示文件名相同按覆盖就是.

4: 修改刚才复制过来的5.4-RELEASE\packages的INDEX文件,用写字板打开,查找替换目

标"||1"替换成"|"查找"||2"替换成"|",之后保存.

5: 把下载了的isoemu解压到根分区(不需放在文件夹),即含有boot.ini文件的那个分区(里面

包含了一个说明文件,详细说明了各个文件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之后编辑isoemu.ini找

到"isogrub.iso"改为你的启动镜像文件名,我这里用"freebsd.iso",保存退出.

6: 把8.0-RELEASE-i386-bootonly启动镜像文件复制到安放了isoemu的分区,并改名

为"freebsd.iso"与上面对应

7: 修改boot.ini文件,在下面加入一行c:\ieldr="Load IsoEmu Final SV"

8: 准备功夫完成,现在可以重新启动机器,选择启动load IsoEmu Final SV,isoemu就开始自动

加载freebsd.iso文件读取启动信息,接着就是熟悉的引导内核的界面.

下来的步骤相信大家都熟悉,不知道的可以去看看HANDBOOK .你可以选择从硬盘安装,如果不想

复制下载那么多文件或者你是局域网可以选择从网上安装,可以省略步骤2,3,只启动

SYSINSTALL系统安装程序从其他媒介安装系统

不会安装的,可以看看我以前的安装方法

分区的时候可以按下面的说明来

我经常建立的文件系统的次序是128M的root,1G的swap,128M的
/var/tmp,3G的/usr,其余的空间留给/home。

典型地,你应该把交换区大小定为2倍的内存大小。如果你没有很多内存,那样的话,你将需

要更多的交换区空间。不建议将交换区定在小于256M,当你确定交换区大小的时候,你要考虑

到将来可能要扩充内存。内核的VM(虚拟内存)换页算法性能是准对交换区至少是内存大小2倍

的条件进行优化的。配置太小的交换区会导致VM页面扫描的低效率,当内存扩充后,随之也会

导致问题。最后在一个有多个SCSI硬盘的大系统上(或者有多个IDE磁盘工作在多个IDE 控制器

上),我们强烈建议在每个驱动器上配置交换分区,每个交换分区的大小应该是几乎一样的,

内核能处理任意大小的交换区,但是内部数据结构放大到最大分区的4倍大小。保持交换分区

同样的大小允许内核优化地将交换空间交叉分布在N个磁盘上。不要担心这样做有点过份,交

换区是UNIX的救星,甚至于你虽然通常不用那么多交换区,在被迫重新启动之前,它也可以给

你时间去从一个出轨的程序中把系统恢复过来。

怎样为你的/var分区定大小主要依赖于你将怎样使用这台机器。这个分区主要存放邮箱,打印

缓冲区和日志文件。有些人甚至于把/var/log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区(但是除非有特别的情况,

这样做不值得,只会浪费一个分区ID)。如果你这台机器主要用做邮件或打印服务器,或者运

行一个大访问量的WEB 服务器,你应该考虑把这个分区建的更大一点,可能1G或更多。很容易

低估日志文件的存储需求。

确定/var/tmp的大小依赖于你将需要怎样使用你的临时文件。128M是建议的最小的尺寸。注意

sysinstall将建立一个/tmp目录,但是通常把/tmp作为/var/tmp的连接是个好注意。为临时文

件建立一个分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首先,它减少了系统崩溃后文件系统损坏的可能性,再就

是减少一个出轨程序填满[/var]/tmp时影响其他重要子系统(mail,logging等等) 的机会。填

满[/var]/tmp是经常发生的问题。

在以前/tmp和/var/tmp是不同的东西,但是引入/var(和 /var/tmp)是被程序员引起的大迷惑

,今天的程序间或使用一个或另一个,它们两者变的没有区别。所以把它们变成一个临时目录

是有道理的.然而,当你处理/tmp时,有一件事情是你不想做的,就是把/tmp驻留在根分区上

,导致根分区被填满或崩溃后重启时文件系统损坏.

/usr分区存放大量用于支持系统的文件,子目录/usr/local存放大量从ports(7)安装的文件.

如果你不那么多使用ports,也不将系统源代码 (/usr/src)存放在机器上,你可以为/usr节省

1G的磁盘空间.相反,如果你安装大量的ports(特别是窗口管理和Linux仿真)建议你至少2G的

/usr,如果你还要将系统源代码放在机器上,我们建议你3G的/usr,不要低估所需的空间,它

会慢慢爬起来,让你大吃一惊.

/home分区存放用户自己的数据,可以把余下的空间留给这个分区.

为什么要分区? 为什么不建一个大的/分区就行了? 那样我就不需要考虑分区大小问题。有几

个原因显示这不是个好注意。首先,每个分区都有不同的操作特征,分开它们有利于文件系统

准对这些特征调整它自己.例如,根和/usr分区主要是读操作,只有少量的写,而大量的读和

写可以发生在/var在/var/tmp。把小的但是具有更繁忙的写操作的分区分开,就不会影响读操

作居多的分区.再就是,把写操作居多的分区靠近磁盘外侧(例如,不是在一个大分区前,而

是分区表后)有利于对你经常需要的分区增加性能。你可能也需要在大分区中的I/O性能,但是

它们是那样的大以至于把它们移到磁盘外侧也不会显著增加性能,但是把/var移到磁盘外侧会

有显著的不同.

5.4默认使用xorg,而且安装过程不会提示安装和设置桌面环境,完成安装重启系统,再运行

sysinstall程序进行安装桌面,也可以通过port来安装,由你喜欢.另外还要运行xorgcfg -

textmode配置x.

4,如何在安装Freebsd后新增加网卡

在 /etc/rc.conf 里添加一行网卡信息,格式类似:
ifconfig_em1="inet 183.0.0.2 netmask 255.255.255.224" (注意网卡设备要对应)
如果有必要,添加静态路由,格式类似:
defaultrouter="183.0.0.1"
static_routes="ed0"
route_ed0="-net 10.0.0.0/8 10.1.1.1"

保存后重启动网络,就会生效了:
/etc/netstart restart (注:此命令只在BSD上才有,Linux下没这个命令)

5,请问freeBSD里边的bootonly disc1 dvd1 livefs四个文件我需要下载哪个?这四个都是干什么用的?谢谢

最常用的是下载disc1,其它的等你对这个操作系统熟悉了再说。
如果上网是不是自动分配地址(DHCP)的话,那要有人帮你配置拨号上网(PPPoE)了。如果是采用非标准协议的``神州数码''等,那你就别想在FreeBSD里上网了。
建议你看一下FreeBSD手册先
http://www.freebsd.org/doc/zh_CN/books/handbook/

6,下载FreeBSD的BT文件中,bootonly.iso disk1 dvd1 livefs.iso memstick.img 五个文件

第一个是可以引导的光盘,只能引导系统,通常用于网络安装。基本没用。
第二个是系统光盘的第一张。用这张就可以安装一个基本的系统。其他的软件,在系统安装完之后安装。
第三个是系统盘的DVD版本。包括的软件比上一个多一点。不过这些软件通过网络也可以安装。看你的网速了。快的话,没用必要用这个。
第四个是LiveCD。可以用它启动计算机进入系统。用来进行系统的演示,而不用进行硬盘的改动。当然了,也可以用它安装系统。
最后一个是U盘镜像。用相关工具写入U盘就行。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