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漳州石狮岩,漳州的云洞岩有什么特色吗?

时间:2024-06-08 03:32:12 编辑:阿旭

1,漳州的云洞岩有什么特色吗?

  云洞岩在漳州市东20里,此山是由各种玲珑奇特、各具神态的巨石,层层叠叠垒成的。岩石间隙,有数不清的幽深洞壑石室。据《漳州府志》记载:“有石室深广丈余,天将雨则云出其中,霁则云复归焉,故曰云洞。”相传隋朝开皇年间,有潜翁者养鹤于石室中,而鹤时飞鸣于山上,乡人见之,故又名“鹤鸣山”。


  云洞岩月峡

  明代嘉靖年间的蔡烈曾隐居此石室。蔡烈乃琼州太守蔡昊之子,字文继,龙溪人。《明史》说他“少而好学,老而不倦”,人品极高,归隐云洞后,在山中讲学。虽是一布衣,从学者甚多,称为“鹤峰先生”。四方学者,来访日增。云洞岩的声誉也日高,名贤题刻也日见增多,遂成为闽南一处著名的碑林。

  云洞岩最早的石刻,要数五代时怪道人许 题的“许腊寻偃月子至此”八个大字。据《名胜志》记载:“许腊自称高阳人,由荆襄抵江淮、武夷、霍童、无不遍历,到处皆于石岩人不能及处,题曰:‘许腊自峨眉寻偃月子到此’。”


  闽南第一碑林——云洞岩

  浙江鄞县人丰熙,弘治已未进士及第第二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讲读学士。嘉靖初因议礼忤旨,谪戌镇海卫(即今龙海)。从此他足不履公门,日以讲学为事。嘉靖丁亥十月,慕蔡烈名来访云洞,留连半载忘返,留下不少墨迹。山中有两处巨型摩崖石刻,其一便是丰熙的《鹤峰云洞记》,详尽介绍了云洞胜迹。另一处是考功林达的《鹤峰云洞续记》。还有丰熙的题刻“霞窝”、“仙梁”、“得朋”“风动”等处,和朱熹的“溪山第一”、“石室清隐”。两位大家的书法,已被乾隆皇帝的《三希堂法帖》选入多页。

  云洞岩寺院左近的“鹤室”,即是潜翁养鹤处,也是蔡烈隐居处,室内有篆字石碑:“蔡鹤峰先生神位”,壁上还刻有一段《易经》。离“鹤室”数十步,便是蔡烈的墓。安林仑有碑铭曰:“鹤峰千仞,龙江一曲,中有一丘,其人如玉”,极力称赞蔡烈的人品。

  据初步统计,云洞岩已发现的石刻有200几处,其中有大字题刻,诗、文、联语。从五代到清道光年间,不少名人都在此留下了翰墨,有行书、楷书,又有草书,篆书,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许多书法独具风骨,如夫子朱熹,学士丰熙、考功林达,方伯周瑛,尚书陆完,郡守张鹏,古文学家王慎中,会元陈常夏,状元马负书等,都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云洞岩确实是一个可贵的碑林。

  至于云洞胜景,前后两《记》皆有详载,不必赘写,只有“千人洞”值得一提,洞深莫测,口狭窄,匍伏始得入,是前避乱之所。胡梅诗云。“天生岩穴受千人,隐隐幽处隔世尘,不识人间经几代,洞门依旧锁闲云。”丰熙诗云:“片石千人屋,天工太泄机,海风吹不破,应待野云归。”因此,云洞岩也是一处旅游胜地。漳州民间有四季旅游谚语曰:“春游紫芝,夏游云洞,秋游白云,冬游石狮”。

2,福建省各市面积排行。

福建省各市面积排行如下:一、南平市南平,福建省地级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东北与浙江省相邻,西北与江西省接壤,东南与宁德市交界,西南与三明市毗连,介于北纬26°15’—28°19’,东经117°00’—119°17’之间,幅员面积2.63万平方千米,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 革命战争年代,福建省委曾经几度驻在闽北,被誉为“红旗不倒”的红土地。二、三明三明市,地级市,隶属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中部连接西北隅,地处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之间,全市面积22965平方千米。东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邻泉州市,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龙岩市。三、龙岩龙岩市,又称闽西,位于福建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临漳州、泉州,南邻广东梅州,西连江西赣州,北接三明。1997年5月撤地设市,全市面积19027平方公里。四、宁德宁德市隶属于福建省,别称闽东,中国大黄鱼之乡,国家园林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翼沿海、福建闽东地区,东临东海,与台湾隔海相望,西邻南平,南接省会福州市,北接浙江,是福建离“长三角”和日本、韩国最近的城市。土地面积1.34万平方公里,直接相邻的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拥有世界级天然深水港三都澳。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沿海为小平原,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五、漳州漳州,福建省下辖地级行政区域,是海峡西岸城市之一,中国“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生态竞争力位居福建前列 ,国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城区为芗城区 、龙文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厦深铁路、龙厦铁路、鹰厦铁路、福厦高铁交汇的重要枢纽地区、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 ,全市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参加资料:百度百科-福建

3,福建有哪些城市

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下辖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级市,共有12个县级市,44个县,29个市辖区。12个县级市具体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永安市、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龙海市、漳平市、福安市、福鼎市、福清市。特别说明: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辖平潭县,其行政区域与平潭县重合,行政管理方面与9个地级市并列。平潭县行政区划仍隶属福州市,实际由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辖。福建省的金门、马祖地区,具体包括金门群岛、马祖列岛、乌丘屿等区域,实际由台湾当局管辖,并分别于金门岛设立福建省政府,其行政区划分别为:金门县、连江县、乌丘乡(乌丘村),一般通称为金马地区。扩展资料:1、福州市简称榕,辖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长乐6个区,闽侯、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平潭6个县,以及县级市福清。总面积11968平方千米。全市辖43个街道、99个镇、45个乡(含连江县马祖乡)、2个民族乡;490个社区居委会、2383个村民委员会。2、截至2016年底,厦门市有6个市辖区,26个街道、12个镇,361个社区、147个村。其中思明区辖10个街道、99个社区;海沧区辖4个街道、23个社区、15个村;湖里区辖5个街道、53个社区;集美区辖4个街道、2个镇、42个社区、21个村;同安区辖2个街道、6个镇、55个社区、81个村;翔安区辖1个街道、4个镇、89个社区、30个村。3、截至2017年,泉州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4个市辖区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金门县(待统一)5个县,代管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3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地丰泽区东海街道海星街市行政中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福建百度百科-福州百度百科-厦门百度百科-泉州

4,漳州有紫云岩,云洞岩还有什么呢?把你所知道的都写下哦~~谢谢!

  漳州人习惯称山寺为岩,实际上“岩”与“寺”都是“庙”。据漳州史志记载,漳州的七首岩有内外之分。其中,内七首岩位于龙海九湖境内,古漳州市区南郊的南岩山上,距离漳州市区4公里,有石狮岩、虎崆岩、罗汉岩、玉泉岩、普陀岩、紫云岩、日照岩等七处。
  “外七首岩较分散,内七首岩刚好都处于南岩山上,呈北斗七星布局,所以可以更好规划。”石狮岩住持释照光说,黄道周、朱熹等文人墨客,都曾游览过七首岩,并留下诗篇。

  石狮岩:该寺始建于梁朝(公元540年),是漳州市最古老的寺庙,寺中的千年石狮雕像是标志物。
  虎崆岩:在石狮岩下方北侧,有石崆(即石洞),曾是猛虎栖身之穴,相传唐时无隐法师在此讲经,有虎跪在石上听经,无隐法师常骑虎入城,买肉喂虎。有天无隐法师因事不能下山,虎饿了,他就伸出一只胳膊喂虎。
  普陀岩:在石狮岩下方南侧,有大石为屏,刻有普陀像,传说像曾放出毫光。
  玉泉岩:有泉从石上流出,状为喷玉,故名。山中有石,刻“含晖”二字,前有亭名“流玉亭”。
  罗汉岩:在石狮岩北,与鸡母石山相近。山前有石,上刻“罗汉峰”三字,从前山中有观音阁、超然亭、怀德楼、敬善堂、捧日等名胜处,黄道周先生称赞为“南岩第一”,今有部分已废。
  紫云岩:在虎崆岩附近,从前有寺庙,是宋代僧人雪庵所建,常有紫云覆盖其上,故名。
  日照岩:旧名寂照,与虎崆、石狮同座山,但转而向西,在山背后,传说明朝状元罗伦削发为僧曾住此岩,他的夫人也削发为尼,住梧山岩。

  还有一个是林前岩,林前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九湖镇南部林前村太湖山麓,又名乌石岩,建于元代,主奉观音。原建前后两殿,清乾隆间前殿祀,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重修后殿,民国26年在殿右前侧新建方形红楼一幢。庙中存有元至正九年(1349年)铁铸大香炉
  和明崇祯年间大理寺卿郑昆贞的诗匾。殿内墙壁嵌清嘉庆寺庙缘田碑记。寺院
  于2006年元月一日由天城山旅游开发公司签约开发扩建,为期50年,现已动工
  兴建山尾灵山寺、观音道场(缅甸玉观音)、三宝殿、登山路。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帮助!

5,漳州石狮岩寺是谁的道场?

漳州石狮岩的传说很多,不知你说的是指哪个。
石狮岩是漳州城区南面约5公里处一个自然风光秀丽、文化蕴含深厚、历史悠久的名胜,石狮岩也称石狮山,远望如一头蹲伏的石狮,因为地处漳州城南,所以古称南岩。石狮岩实际上包括多个岩,因为石狮岩的名字为人所熟知,所以成为这些岩的总称。其中特别有名的是石狮岩、虎崆岩、罗汉岩、玉泉岩、普陀岩、紫云岩、日照岩等七处,统称为内七首岩。地处城东的云洞岩、瑞竹岩等七处则称为外七首岩。岩的原意是岩石、洞穴或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但民间习惯上把山寺称为岩,称某某岩常既指某座山,也指某座寺。
  千年石狮雕像当然是石狮岩的标志物,威武的姿势和精美的雕饰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相传石狮本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石狮会出米,每天的出米量刚好山上寺僧和香客够吃,但有一个小沙弥性急,挖大出米口,想让它多出点米,结果石狮不出米了。这个故事让人反省深思。山上有株树龄500年的大树,是明朝高僧容朴实禅师种下的。树高10多米,树干笔直粗壮,枝繁叶茂,看似两株,实则一株,有一个共同的根系,两根树干并肩紧依,如同相恋的伴侣。许多年轻恋人在这里默默许愿,要如同这株古树一样琴瑟和鸣,相敬相爱,直到永远,因此把它称为和合许愿树。最具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是有关虎崆岩的传说,说的是唐朝无隐法师在此讲经,有虎跪在石上听经。无隐法师常骑虎入城,买肉喂虎。有一天,无隐法师因事不能下山买肉,虎饿了,无隐法师就伸出一只胳臂喂虎。无隐法师的墓地就在石狮岩山上,有登山小路可通。
  石狮岩周边的景色也独具魅力。北面的鸡子峰上有一块天然巨石,其状如鸡,当地农民称为鸡母石,雅称凤凰石,上面建了一个仅容一两个人站立的瞭望台,在此可以眺望漳州最有特色的景点之一——万亩荔枝海。凤凰石上的“荔枝海”三个大字是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题写的。
  由于石狮岩风光秀丽,距离城区很近,又当城区南面的交通要道,因此自古以来就成为文人墨客、远近民众登临赏景和佛门僧侣营造清净世界的绝佳处所。朱熹、黄道周、庄亨阳、蔡世远等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足迹、题刻和诗词。仅据《漳州府志》、《南岩志》等史书记载,吟咏石狮岩的诗词就有上百首。黄道周曾题写“南岩第一”四个大字,赞美这里的自然人文景观。宋郡守李弥逊有诗云:“翠合峰峦万叶稠,云擎佛屋出岩幽。秋光不到庭阴树,晓日先明竹外楼。户牖高低分世界,川原远大失汀洲。杨休示我真消息,更在灵山最上头。”
  最引人注意的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张燮晚年就在石狮岩的万石室里隐居。张燮是漳州市石码人,被称为“万历间作手”,著述达15种700卷之多,其中特别是《东西洋考》记载东、西洋40个国家的沿革、事迹、形势、物产和贸易情况以及国人长期在南海诸岛的航行活动、造船业和海船的组织等情况,也是记载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的历史文献。1980年1月31日,中国外交部发表的《中国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无可争辩》一文,其中就引证《东西洋考》中大量古代史料,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中国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自古就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东西洋考》的文献价值可想而知。此外,传说明朝状元罗伦削发为僧曾住在石狮岩背后的日照岩,他的夫人削发为尼,则住在日照岩下方的梧山岩内。

6,漳州有什么历史文化古迹?

漳州有历史文化古迹:

【芝山】

  原名登高山。在福建漳州市西北。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山上长紫芝,改称紫芝山,简称芝山。从天宝山起,有十二峰峦起伏,逶迤至此峻拔高耸,为漳州主峰。自唐以来,梵宇称盛,开元、净众、法济诸寺先后兴建。因年久荒废,仅存甘露、威镇、日华三亭。甘露亭,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天降甘露,知府孙裕乃建。威镇亭,与郡南威镇阁相望,乃以威镇名亭。始建于明弘治间,嘉靖十九年同知谢纮重建,至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郡守魏荔彤重建,改名万寿纪恩亭。日华亭,明崇祯间建,以旭日初升,丹曦满亭,故名。
  【仰文楼】
  在福建漳州市中山公园内。原是唐宋以来漳州府后楼,至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知府魏荔彤改建为仰文楼。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在此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对扩大工农武装,巩固闽南革命根据地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陈元光墓】
  在福建漳州市浦南乡石鼓山。陈元光(657—711)字廷钜,号龙湖,河南光州固始人。父陈政在绥安县辖地云霄(现为县)戍边战死。陈元光接替父职,平息绥安之乱。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上《请建州县表》,建置漳州郡,首任刺史。在任厉行法治,重垦荒,兴水利,使漳州日臻繁荣。唐景云二年(711年)十一月,陈死于征战中,就地安葬于绥安溪大峙原,贞元二年(786年)移葬今址。墓碑题“唐开漳陈将军墓”,墓前原有石牌坊,已圮,现存石羊、石虎及华表柱各一对,附近五叠石上镌刻有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漳浦蔡世远侍郎撰写的修墓记。
  【南山寺】
  在福建漳州市南郊。系闽南著名佛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历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光绪重修。寺宇宽旷,气象雄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殿。大雄宝殿内奉金身坐佛三尊,殿右挂一大铜钟,系元代延柏年间铸造,直径1.15米,高1.84米,重1,300余斤。藏经殿建于右侧坡上,收藏《三藏经论》及血书《华严经》等珍贵文物。殿中龛内有玉佛一尊,用纯白大理石雕成。殿左廊旁有净业堂,堂中有天然巨石雕成弥陀佛像,高5米亲,为唐代大型造像。1930—1931年间,陶铸担任闽南特委书记时,曾在此领导闽南革向活动。解放后陶铸重返漳州,曾赋诗云:“南山古寺规模在,含笑依然花满枝,鬓白重来千百感,江山妩媚故人稀。”
  【嘉济庙碑】
  在福建漳州市青年路旧嘉济庙中。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立,郡人林釬撰文,邑人李宓书。碑阔127厘米,高148.5厘米,字作中楷,书法精妙,乃李宓中年所作。李宓字羲民,布衣,工诸体书,为当时名书法家董其昌所欣赏。董尝具书市请书,自叹不及。漳州现存李书碑版,惟三平、嘉济二碑,而嘉济碑石质尤佳,且保护完好。此碑拓本流传甚广,为闽南金石刻巨擘。
  【漳州文庙碑刻】
  在福建漳州市文庙内。碑刻颇多,元延祐,明洪武、成化、万历等碑记,均已毁。今存者有二:一为清康熙八年(1669年)修建碑,郡人宗人府丞唐朝彝撰文,西宁道戴玑书丹;一系1924年“重修漳州学宫碑”,康有为撰并书,碑高184厘米,阔78厘米,青石,字大径寸。康有为书法渊源北魏,写此碑时年已古稀,然工力深纯,笔气雄健,拓本及真迹影印本,均为人重视。

7,漳州市有什么历史文化?

文化 美食 交通 购物 住宿 地理 地图 电子地图 天气


漳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早在1万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周划为七闽地,秦属闽中郡,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始建州冶于漳江之畔(今云霄境内),故名漳州。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迁往龙溪(今漳州芗城区),改称漳州郡。元代改称漳州路,明清两代称漳州府。民国初年并为汀漳龙道,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

漳州文化古迹悠久璀璨,人文资源独树一帜。有“闽南第一碑林”省级风景名胜区云洞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漳州明清牌坊、漳州文庙,中国十大名桥之一江东桥,“世界建筑奇观”漳州土楼等;闽南文化内涵丰富,民间艺术多姿多彩:有被誉为“海峡两岸戏曲姐妹花”的芗剧,饮誉海内外的布袋木偶戏,及木偶雕刻艺术、水仙花雕刻艺术、民间剪纸艺术等。

漳州名人荟萃,文化昌盛。历史上除了开辟漳州的将领陈政、陈元光,丁儒外,还出现了高登、陈淳、林偕春、黄道周、张燮、唐朝彝、蓝鼎元、庄亨阳、蔡新等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数学家和地理学家。清初出现了以谢琯樵、沈古松、汪志周为代表的“诏安画派”。现代诏安画家较著名的有“三沈”:沈福文、沈柔坚、沈耀初。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则有林语堂、杨骚、许地山。有誉满海内外,多次出国献艺的布袋木偶戏、芗剧、潮剧。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