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意义
1.太平洋沿岸带油气资源丰富环太平洋含油气盆地,可分东、西两部分。在西太平洋,最北为堪察加盆地、联接库页岛(萨哈林岛)和堪察加西北海岸在内的鄂霍次克海盆地,向南有日本列岛上的小型盆地、我国东部断陷盆地和台湾的西海岸盆地、菲律宾盆地、印尼的浮格科普盆地、澳大利亚阿拉弗拉海盆地、新喀里多尼盆地以及新西兰盆地,含油岩系都是古近系-新近系。东太平洋沿岸带的含油气盆地,最北部为南阿拉斯加盆地(含库克湾和科帕河两个盆地),目前在库克湾陆地和海上发现了20多个油气田,产层为古近系-新近系;在温哥华附近的海岸地区分布有弗雷塞河盆地和格雷斯·哈保尔盆地;在加利福尼亚地区分布着最重要的几个含油气盆地,如圣朝昆、萨利纳斯-基亚岛、圣马利亚、文土拉和洛杉矶等,其中以圣朝昆和洛杉矶盆地最为重要。近十多年来,在加利福尼亚近海勘探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在巴巴拉海峡地区发现20多个油气田,产层全为古近系-新近系;在加勒比海地区,有古巴盆地、海地盆地、马拉开波盆地、托库约河盆地、哥伦比亚盆地,在厄瓜多尔和秘鲁海岸有瓜阿基尔盆地,在阿根廷有门多萨盆地;在安第斯山以北到南有:委内瑞拉的奥利诺科盆地,秘鲁和巴西的亚马孙河上游盆地,玻利维亚、巴拉圭和阿根廷的安第斯山中段山前盆地,阿根廷的内乌肯盆地、巴塔哥尼亚盆地,智利和阿根廷的麦哲伦海峡盆地等等。在太平洋东海岸,仅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有洛杉矶盆地、文土拉盆地、文秋拉盆地,科罗拉多州有坦维尔油田、大克拉累东油田等,其生油岩都是中新世的Monterey组泥岩,储油层为上古近系沉积物重力流砂岩,已开采50多亿桶石油,这些油田的延伸方向、分布范围、储油物性、产量等,主要受沉积物重力流沉积条件、相位和岩性控制。据统计,洛杉矶盆地的产油量,浅海相占0.1%、三角洲相占0.9%、沉积物重力流占99%;文土拉盆地产油量,浅海相占7.2%,三角洲相占9.8%、沉积物重力流占83%,又如文秋拉油田,经Heeebouty(1970)估算,原油储量8.18×108t、天然气已累计产520×108m3,这是个大油气田。油气产层为上古新世Pico砂岩和下古新世Reptto砂岩,这两个单元形成一个含油砂岩、泥质粉砂岩和富含有机质的粉砂质泥岩连续层系,厚度可达3000多米。在这个连续层系里,在埋藏深300~2700m的范围内分成三个产油带:最上部带产天然气和凝析油,渗透率为(60~250)×0.987×10-3μm2;上部带产轻质油,渗透率为5×0.987×10-3μm2,下部带产重质油,渗透率仅为1×0.987×10-3μm2。文秋拉油田渗透率的大幅度降低,不是沉积物重力流沉积环境造成的,而是由于埋藏深,经过褶皱、断裂和成岩后生作用造成的。在太平洋西海岸的我国,已肯定为沉积物重力流油气藏的有辽河、大港、华北、胜利、中原、苏北、泌陷双河的沙三以及长庆油田的延长组(T3y3)等,可能还有东海、南海。这与太平洋东海岸的美国海相油气田形成了鲜明对照,一个是陆相油气田分布区,一个是海相油气田分布区。为了寻找新的油气田扩大油气后备储量,首先必须搞清太平洋东西沿岸带不同的大地构造格局。按照板块学说的新地球观,太平洋东沿岸带地层新(N)、距离扩张中心近、地温率高,因此洋壳板块俯冲角<10°,没有岛弧存在,是压扭性盆地;太平洋西海岸带地层老(T-N)、距离扩张中心远、地温率低,或此洋壳板块俯冲角可达30°~40°并发育弧后拉张盆地。无论太平洋东海岸带的海相盆地,还是太平汗西海岸带的湖相盆地,只要有足够的水深、足够的坡角度、等效水退和充沛的物源都可形成沉积物重力流油气藏,在这点上它们是有共性的。2.海(湖)底扇找油伴随大陆漂移学说的复活和板块学说的诞生,海洋学特别是海洋地质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海洋地质学的新进展,目前主要找油方向是海底扇及其海底扇连接起来的陆隆。英国石油公司1978年出版《石油地质学进展》一书,在介绍浊流沉积与油气勘探关系时,强调浊积岩呈扇状体,砂岩颗粒由内部扇向外部扇依次变小,到深海已无粗粒砂沉积也无找到油气藏的希望;美国石油地质学家Thompson(1976)指出,石油资源巨大新区可能在陆隆区的沉积物中,Moorc(1969,1973,1978)等十分强调大量石油储量来自海底扇,十余年来美国石油地质工作者在加利福尼亚州岸外Argueno、Monterey和Delgada三个巨大水下扇组成的近20×104km2陆隆区进行研究工作。这个陆隆区在水深3000~4500m以下,沉积物厚达3000m,主要由海底峡谷重力流沉积的陆源碎屑物质组成;其中Monterey扇分布面积达10×104km2,沉积物由粗粒重力流沉积物和半深海软泥组成,外流水道砂体和叠覆扇舌砂体可能成为良好储集层,半深海软泥中的浮游生物经化学实验可衍生转化为石油,这样就使Monterey扇可能成为既生油又储油的油气聚集体。Rupkeep(1978)在总结深海碎屑环境时指出,在北美东西海岸外的深海底有巨大区别,在大西洋模式中深海平原被认为是碎屑沉积作用的主要深海环境,经JOIDES(地球深部取样联合海洋学会)考察证明,深海平原之下的充填物是由浊积岩成因的陆源砂组成的,即浊积砂沿海槽分布;在太平洋模式中,强调的是海底峡谷、水道和海底扇,即浊积砂呈扇状分布。这可能意味着不同成因和大地构造背景的海(湖)盆地,具有不同的找油方向。英格兰北部的谢尔格里特扇,是典型古海底扇油藏,根据Walker(1978)的研究,谢尔格里特扇属于晚石炭纪地层,陆源碎屑扇体沉积在两个比较老的石灰岩“高地”之间的深水盆地里,物源来自北部或东北部,整个扇层序由新至老(表7-4)。表7-4 谢尔格里特扇岩性及沉积相相解释以谢尔格里特扇地层的发育史不难看出,深水盆地最先接受黑色生油泥页岩相,在海退背景条件下依次沉积外部扇或平原相的末端浊积岩、沉积中部扇分流水道的块状砂岩和卵石砂岩、沉积大陆斜坡的粉砂质泥页岩,最后沉积浅水三角洲复合体的粗粒沉积物。这是一个向上变粗变厚等效水退的典型序列,中部扇的颗粒流沉积的块状砂岩和卵石砂岩成为油气储集的优质层段。图7-64 鄂尔多斯盆地浊积岩沉积模式我国湖底扇油藏极为普遍,根据文应初(1982),陈全红(2007),付强(2008)等对鄂尔多斯盆地的三叠系延长组湖底扇研究(图7-64),赵汉清(1986)大港油田沙三期的研究(图7-65)等等,有工业价值油气产层都是重力流沉积的含砾砂岩和块状砂岩中。因此,不难看出,我国湖底扇沉积模式中具有不同级次的扇状体,在较浅水有近岸水下扇或水下冲积扇,在较深水才是湖底扇,无论近岸水下扇或湖底扇都是重力流沉积物,并在大港油田近岸水下扇中已开采石油,湖底扇油藏屡见不鲜。这一特征,很值得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重视,这是扩大找油领域,增加石油后备储量的方向问题。图7-65 湖底扇沉积背景图(据赵汉清,1986)3.海(湖)槽找油许靖华教授和壳牌(Shell)公司的地质学家们完全不同意海底扇找油方向,他们批评指出在现代海洋地质学家和石油地质家眼里,“浊流即海底扇,找油就在海底扇”,熟不知第四纪以来灾变事件少了,发洪水多了,以大陆带来的沉积物只能形成海底扇不能形成与岸线平行的槽状沉积物;在古代沉积物中找油应在浊流盆地轴向方向,那里沉积走向与构造走向一致,粗粒沉积物分布与整个沉积物走向一致。海槽找油,是许靖华教授经过100多个浊流盆地研究得出的宝贵理论,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文土拉油田是许靖华教授(1955~1957年)得出海槽找油最早的实例。文土拉油田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大油田之一,盆地范围小、油层厚、产量高,可采储量约为1×108t。油田产在新近纪海盆沉积物里,生油层是中新世上部的Monterey组泥岩,储集层是始新统深海“浊积岩”相,中新统为滨浅海砂砾岩相,这也是个典型海退沉积序列。文土拉盆地的地质研究工作是以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以30年代初期开始钻探到50年代中期已有1500余口钻井,他们当时的勘探程序也是沿长铀、占高点,钻井成功率很低,往往在构造较高部位都是水层。这样的勘探部署是基于当时流行的传统地质学观点,按照这种理论,文土拉地区的沉积模式是,一条北来的河流流入文土拉海盆后,将砾石、砂和黏土分别沉积在滨海、三角洲及其海盆里。由于文土拉油田的一半产量(约5万桶/天)属于壳牌公司,因此该公司对盆地沉积相极为关心,于1955年派许靖华先生到文土拉研究沉积学。许先生根据地面露头和测井资料对比,认为砂岩体形态并不是南北向而是东西向,接着许先生利用介电导向仪测定了1000多个砂岩样品的长颗粒分布,结果也是东西向。在此基础上,许先生推算了海岸线、海底位置,以及不同深度带的古生物和沉积相。历时3年的研究成果是个极大发现,沉积物重力流最先经过海底峡谷并在内部扇沉积含砾泥岩和岩屑砾岩,遇到海底山脉使流向转为东西向的平坦海槽并沉积颗粒流和浊流砂岩,这套含油砂岩体可延伸10~50km。这是沉积相研究应用于油气勘探、扩大石油储量的第一曲凯歌,它极大震惊了壳牌公司。然而由于资本家技术垄断,致使这项科研成果到1978年才获准发表。
2,石油企业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现状分析
黄宗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档案管理处)摘要 石油企业历经几十年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原始、实物和成果地质资料。地质资料既是各类石油地质工作、勘探开发活动形成的宝贵成果,又是完成原油生产任务的重要基础保障。各油气田企业,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管理理念,逐步探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地质资料管理模式与服务方式,为油气田主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支撑。本文以中原油田为模板,简述石油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若干方法,分析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 石油企业 地质资料 创新管理 利用服务随着勘探开发建设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企业历经几十年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原始、实物和成果地质资料。地质资料既是各类石油地质工作、勘察开发活动形成的宝贵成果,又是完成原油生产任务的重要基础保障。地质资料管理的进程与服务的方式也紧跟时代步伐,从最早的纸质化到现在的数字化档案馆,从早期的单一开采模式到如今全方位的架构,走过了从摸索到主动应对各类问题的跨跃,逐步探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地质资料管理模式与服务方式,为油气田主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支撑。中原油田经过40年的勘探开发,积累了百万件的地质资料,并在实践与理论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地质资料管理体制、标准规范、信息支撑以及服务模式,但是,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何改进、提升,成为今后地质资料创新管理的又一课题。1 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经验1.1 规范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强化集约化管理中原油田实行“专业化管理,区域性服务”的地质资料管理体制。档案管理处(档案馆)作为油田地质资料管理的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全油田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处(档案馆)下设6个机关科(室)、28个基层档案室,设有一个中心馆库,物探、测井、录井、地质、六厂、四厂、普光等8个地质资料室,负责油田地质资料的分发、保管、上交、汇交及提供利用等工作。这样,理顺了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强化了地质资料的集中统一管理及监督指导职能。1.2 开展归档控制,强化资料完整与安全油田将地质资料归档事项纳入勘探开发、科研项目的合同内容,规定未见地质资料归档清单财务部门不得进行项目结算。地质资料管理人员根据生产科研计划提前介入,主动参与,强化材料归档的前端控制,促进了地质资料及时、完整归档,提高了地质资料的归档效率。油田各地质资料室强化涉密地质资料管理,严格落实“谁借阅、谁负责”和“两次承诺三级负责”制度,即由基层单位、业务部门和保密部门进行三级审批,借阅时签订《保密安全责任承诺》,归还时由使用单位主管领导、监管人、使用人共同签署《使用安全承诺书》,一并归档,确保了涉密地质资料的全过程安全,杜绝了失泄密事件的发生。1.3 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资源共享油田于2008年开始推广应用《中国石化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原油田数字档案馆系统》,2011年应用《石油天然气地质资料委托管理系统》,2013年安装《全国地质资料监管平台》、《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信息报送系统》,2014年启用《油气钻井数据库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系统均架构在中原油田信息中心企业级虚拟平台上,油田网与中国石化系统用户可通过中原油田企业网1000兆接入。经过授权的互联网用户,可通过中原油田VPN服务器登录系统。油田已基本实现了地质资料接收、分发、著录、整理、统计、借阅、上交、汇交等各环节的网络化办公,在全油田建立了规范统一的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平台和目录数据库,为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1.4 拓宽服务渠道,强化主动意识中原油田积极开展员工思想教育,树立以油田发展为己任的思想,激励员工工作热情,强化首问负责、绩效考核等各项管理规定,强化服务意识的培养。一是加大中国石化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全部实现网上查询以及条形码扫描登记,设立档案服务咨询热线、建立“地质资料查询”平台、开展预约查档服务、实施档案代查服务、推行跨室查档服务、开通档案服务监督热线,使得服务渠道更加通畅便捷,为科研生产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每年在全油田开展年度重点档案资料编研项目选题征集工作,与地质技术人员联合编研,提高了地质资料编研成果质量。例如:利用库存的白音查干区块、锡林好来区块、古旗区块、乌力吉区块等10多个内蒙古探区测井底图资料及测井组合、标准、校直、胶片等进行汇编,完成了《中原油田内蒙古探区测井资料汇编》,为外围生产单位提供了更加准确、及时有效的地质资料数据。三是注重地质资料利用效果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对地质资料需求方向,提前做好地质资料提供利用的准备工作,并以利用效果反馈为线索,对利用者进行追踪调查,不坐等信息上门,而是主动介入服务。四是坚持开展“建功兰台,服务油田”服务创效竞赛活动,评选和表彰优秀服务创效项目,为地质资料人员提供一个展示服务成效的平台。中原油田2013年被服务单位认定的服务创效典型案例40个,其中“利用单井档案部署新井喜获高产油流”、“利用单井档案科学研究实施多层分段压裂”等10个项目被评为服务创效优秀项目,真正体现了地质资料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促进了利用服务的良性循环。1.5 重视队伍建设,强化人员素质提升地质资料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地质资料管理知识,更要了解、掌握石油地质、工程等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知识。中原油田地质资料管理部门通过发放学习材料、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开设“员工大讲堂”等多种形式,狠抓地质资料管理人员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知识的学习培训,使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地质资料形成过程、形成种类及形成时间,为地质资料管理奠定基础。同时,开展“互助互学”、“互评互看”等劳动竞赛,组织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有效地提升了地质资料管理整体水平。2 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2.1 资金投入不足,原文数字化加工需要加快油田主业的资金预算绝大部分用于地质工作和最终成果的编制,对后期地质资料的长期保管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馆藏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加工资金不足。油田自投入开发以来的几十年,积累了大量的原始地质资料,由于早期没有条件产生电子文档,致使如今数字化工作量巨大,而且扫描需要一页一页地进行操作、修正,基本上可以称作海量。因为受资金投入的限制,导致大批馆藏地质资料的原文数字化严重滞后,也就无从发挥地质资料信息化的应有效果。2.2 地质资料结构化数据不全,需要尽快补充完善中原油田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录数字化基本上已经实现,图文数据也得到一定的重视,正在有计划地开展。但是结构化数据仍然处于低谷,有待进一步加强,因为地质资料的真正应用最后还是要落实到结构化数据上,地质研究应用软件真正使用的是结构化数据。比如,对一个区块进行静态研究,画地层剖面图时,需要的是地层数据和已有井的井斜数据等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是在2005年以后才开始研究和推广,后期产生的井资料还比较多,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缺项,早期很有价值的探井、评价井、参数井等对区块有重要价值的关键井结构化数据几乎是空白。因此,加快补充结构化数据势在必行。否则,搭的再好的架子如果没有内容,利用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2.3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需要进一步推进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首先要整合地质资料信息,确保地质资料的数字化、标准化、动态化。由于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开展时间比较晚,把原来各单位不同的标准完全统一也是一个比较烦琐和细化的工程。地质资料的数字化仍需加强,实现信息实时上传的动态化还需完善,源头数据库更需要逐步规范,这样才能为资源共享提供基础保障。其次,地质资料的服务窗口还没有达到按照需求实现个性化,不同的生产单位对地质资料的需求重点是不一样,应当针对不同的需求开设不同的服务窗口,实现“自助餐”式的服务。3 对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建议3.1 完善地质资料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尽管中原油田及中国石化等企业都制定了一些地质资料管理方面的制度、标准,但是操作性、实用性、普及性还不够,应当及时补充有关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制度标准,细化完善已有的地质资料制度,使得地质资料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找到可参照的标准制度。比如,地质资料鉴定销毁制度、地质资料归档控制制度、地质资料分发制度等。3.2 健全地质资料的源头数据库健全地质资料的源头数据库,建立地质资料的集群化信息化平台,在地质人员所工作的范围里实行集群化、数字化,使资源共享成为切实可行的事情。一个地区从开发到现在,石油地质工作是由多个单位合作完成的,所产生的大量石油地质资料也是由各个单位产生。从物探、录井、测井、试油、化验等,针对一个区块的地质资料应该自动地汇集在源头数据库,真正实现集群化,这样地质资料才能最充分地发挥作用。3.3 建立长期稳定的地质资料管理投资政策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已有的信息化系统的维护、源头数据库的建立,需要得到专项经费的支持,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有一个固定的资金支持,需要建立一个稳定长期的投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为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3.4 实现各系统数据利用的无缝连接石油地质工作类别很多,使用的系统比较复杂,对数据的需求量也比较大,特别是在不同系统中需要共享的数据也是非常多的。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新的问题、新的环境,需要不断创新、完善,完善石油地质资料数据资源管理,实现统一规范的地质资料数据,搭建现代化的存储、管理软件和硬件支撑环境,使得能共享的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真正地无缝连接、畅通无阻,全面推进石油地质工作乘上网络高速快车,实现地质资料的有效开发利用。3.5 开启全方位地质资料服务通道保存地质资料的目的是利用,做好地质资料服务则是每个地质资料工作者最终的目标。石油企业对地质资料的依赖不亚于鱼和水的关系,通过地质资料的利用率便可判断勘探开发的效益,资料出库量大说明又有新发现、新突破,反之勘探仍在摸索之中,其重要性也由此可见。因此,各企业要不断创新地质资料的服务方式,建立介入式、保姆式、一站式的高效快捷服务通道,开启大数据管家模式,最大限度地为地质研究人员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使之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为石油企业创造更大更多的财富。
3,地质专业都有什么软件?比较常用的又有哪些呢?请详细介绍每个软件在各自哪个方面应用比较多?谢谢
surpac、sufer、mapgis、fefllow等等。专业方向不同,软件应用的方向也不同。以上主要介绍的是三维矿山建模、地质建模、地理信息系统、地下水数值模拟的软件。
不可能把所有的地质软件都学会。也没必要都学会。因为地质的方向很多你不可能都做。学精其中一门就足够。将来你从事具体哪方面的地质工作就对应的学那方面的软件。
4,测绘工程学那些软件?
你好,
测绘工程所学习软件基本如下:
1、CAD基础软件;
2、CASS软件,这个是以CAD为基础开发的软件,是测绘工程专业学习用到最多的软件;
3、GPS数据处理软件,这个种类就比较多了,有外国的leica、trimble等,国产的南方、中海达等,这几款软件一般都是配套自己公司的GPS接收机的软件;
4、测量平差软件,这个用的比较少,是针对平差处理用的软件。
谢谢,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