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卫子夫有几个孩子,历史上卫子夫有几个孩子

时间:2024-06-14 16:01:02 编辑:阿旭

1,历史上卫子夫有几个孩子

4个孩子即太子刘据、卫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1、刘据为感谢上苍赐予他的第一位皇子,武帝又修建了婚育之神高禖(句芒)神之祠以祭拜之。举朝臣子亦为这位迟来十余年的大汉皇长子的诞世而高兴。武帝为皇长子取名为刘据。2、卫长公主《汉武故事》的两个版本都曾写道:卫子夫新入宫,名字排在登记宫人的名簿的末尾,以至于一年多还没有轮到卫子夫入侍武帝。后来武帝挑选宫中不中用的女子释放出宫嫁人,卫子夫哭着请求出宫。武帝说:“我昨天夜里梦见子夫的庭院里生长了几棵梓树,这难到不是天意吗?”于是在这天宠幸了卫子夫,卫子夫怀孕,生了卫长公主。3、诸邑公主卫氏原本为平阳公主府内的歌姬,出身卑微,是史上著名的“草根皇后”,然则出淤泥而不染,容貌清丽,性格贤惠端庄。得刘彻一朝宠幸,怀孕后晋为夫人,尊宠日隆,后大幸,有宠,诞下皇长子刘据后册封为皇后。天下传出“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的歌谣。4、石邑公主唐玄宗时代司马贞《史记索隐》云,诸邑公主是西汉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的女儿,卫子夫三女分别是卫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石邑公主非阳石公主,也非夷安公主。石邑公主并未死于巫蛊之祸,其具体死因不详。

2,卫子夫一生有几个孩子

卫子夫的一生(上)%D%A 卫子夫人宫长达四十九年,自杀时,连重孙儿都有了好几个。感情上被遗弃,地位上受威胁,胆战心惊、风雨飘摇地活着。离霍去病和卫青驱逐匈奴、建立战功、雄霸天下的那一年,更已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巫蛊之祸起,卫青的儿子被斩,卫家被抄,卫子夫的大姐夫丞相公孙贺父子被杀,公孙家被族灭,卫子夫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被斩,因刘据遭巫蛊之祸,卫皇后被武帝没收其“皇后玺绶”无奈自杀,葬于长安城南的桐柏亭附近。汉宣帝即位后,将其曾祖母卫皇后改葬于长安城覆盎门外南北大道之东。覆盎门又称杜门,杜门南直对古杜城,故又称杜门外大道东,追卫皇后为“思后”,其陵墓称“思后园”。又“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周卫奉守。”也许因为卫子夫年轻时为歌女,所以又迁徙了“倡优杂伎千人”于陵园。“隐王母之非命,纵声乐以娱神”。思后园因迁倡优杂伎千人,故又称“千人聚”(以倡优千人乐思后园庙,故亦曰“千乡”)。思后园在汉长安城杜门外大道以东。祸起无端小人鄙,冤苦难诉天子遥。 余恨三尺绕梁布,芳华但剩素绫飘。忆昔建元初初遇,侯府有娇清音渺。一朝为后鲜擅宠,亲人功高未尝骄。谨言慎行上敬爱,四十一年绝尘嚣。渐见颜色成衰老,便闻新人新宫笑。可怜半世贤德名,一夕丧尽坟无壤。 莫怨帝王多薄幸,何曾明君重情长。“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当时的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这是卫子夫从歌女到皇后,一人得志,全家富贵的传奇。卫子夫出身卑微,原来只是一个歌女,后来跻身于一朝皇后之列,成为虎威皇帝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卫子夫的经历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自己一家人的命运,其弟卫青、外甥霍去病都是汉代历史上著名的抗击匈奴的英雄。然而,卫子夫在后宫复杂的环境中,做了38年的皇后,并不是独霸天下,而是处处小心,谨小慎微,以恭谨谦和赢得汉武帝的恩宠,赢得了大臣和后宫人等的尊敬。在后来的日子里,因为卫子夫年老色衰,汉武帝移情别恋。虽然武帝后宫宠幸的嫔妃不少,但是因为卫后小心谨慎,所以汉武帝对卫后还是很信任的。武帝每次出行,都把后宫事务托付给皇后。据记载,卫子夫谦逊的德行,是从自身做起的。卫后对卫氏子弟的管教格外严格。如弟弟卫青的四个儿子都不成器,卫后流着眼泪向武帝报告,请求武帝削夺卫氏子弟的封赏。武帝就说:“吾自知之,不令皇后忧也。”终于有一天,卫青的少子因为罪恶极大,依照当时的法律被杀,武帝一并削夺其了他几子的封爵。之后,出于对卫子夫的尊敬,武帝对一位刘姓的大臣说,夫人肯定非常伤心,你马上到她那里去,安慰她,并代表我向夫人道歉。那位大臣回来说,夫人非常痛苦,也很感激皇上。 太子就是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比较宽厚,对武帝的酷吏的做法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经常平反冤狱,虽然得到百姓的口碑,但是武帝用的那些酷吏都不喜欢太子。所以“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于是太子誉少而毁多。卫后担心儿子这样做会违背武帝的意思,得罪武帝,常劝诫儿子:“作为太子,你要经常揣摩父亲的心思,理解父亲的意图,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而不能擅自作主,做一些与父亲的想法不一致的事,比如平反冤狱。这本是你父亲制造的冤狱,你却给予平反,不是否定你的父亲吗!”然而,武帝听说后,虽然不喜欢太子的“仁政”,但是认为太子的做法正确,卫后不对。这事就把卫后谦虚谨慎的态度显示出来。卫后和太子的关系很好。太子每次去见卫后,总会多待些时间,这是很正常的事。汉武帝身旁有个宦官叫苏文,喜欢挑拨是非,他知道汉武帝不喜欢太子,竟然挑拨起汉武帝、皇后与太子之间的关系。武帝不听,反而增加太子东宫侍女二百人。太子知道是苏文胡说,对其不满。苏文不肯善罢甘休,与小宦官常伺机寻找太子的过失,添油加醋向武帝报告,甚至颠倒黑白。卫后对此也是非常痛恨,让太子禀报武帝。太子心地善良,说:“皇上明察秋毫,不会听信谗言恶语,不必担忧。”武帝有次生病,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就此大做文章。武帝暗暗不乐。太子来见,脸上带着泪痕,但为了让父亲高兴,又强装笑脸,强打精神。武帝就问常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常融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武帝知道是常融从中作梗,杀常融。武帝晚年,卫后太子因为武帝的宠幸渐渐少了,常常不安,甚至有性命之忧。汉武帝知道后,叫卫青传话,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卫后知道后,感激得热泪盈眶,马上脱去头上的簪饰去向武帝请罪,表现得非常谦恭。

3,卫子夫的儿子是谁?

卫太子刘据,汉武帝刘彻嫡长子,汉昭帝刘弗陵异母兄。母为卫皇后。刘据生于元朔元年(前128年)春,于元狩元年(前122年)夏立为皇太子。刘据成年后,汉武帝每每巡游天下,便以国事交付太子刘据。太子为政宽厚,屡屡平反冤案,深得民心。征和二年(前91年),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被江充、韩说等人诬陷,因不能自明而起兵反抗诛杀江充等人,汉武帝误信谎情,以为太子刘据谋反,遂发兵镇压,刘据兵败逃亡,最终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杀。冤案平反后,汉武帝建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寄哀思。

4,汉朝卫子夫有儿子吗

卫子夫与武帝生下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男为戾太子刘据,女为卫长、诸邑、石邑三位公主。随着卫子夫逐渐年长色衰,失去汉武帝欢心,相继有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赵婕妤受宠,加以卫青、霍去病先后去世,卫氏地位日益可危。征和元年,公孙贺一家、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伉等人皆因巫蛊牵连而被杀,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在朝中的盟友损失殆尽。征和二年(前91年),卫子夫因其在巫蛊事变中支持起兵诛杀江充的太子,被汉武帝下令收缴了皇后印玺,卫子夫绝望自缢而死。葬于长安城外的桐柏。她唯一生还的曾孙宣帝刘询即位后,追谥卫子夫为思皇后,重新以皇后礼仪安葬她,置园建周卫奉守,在宣帝势力稳固之后又升了陵园规格,守墓人由原来的三百扩充为千人。桐柏即长安城覆盎门外南北大道之东,汉书所写的改葬只是指重新以后礼安葬,并没有改变安葬地点。刘据(前128年—前91年),又称卫太子。元朔元年(前128年),刘据出生,年近三十始得长子的武帝兴奋异常,即命人为刘据作《皇太子赋》,等于提前昭告天下这个刚出生的婴儿就是太子,并将他的母亲卫子夫由夫人立为皇后,并大赦天下。因此刘据既是武帝的长子,也是其唯一的嫡子,武帝此举愈发巩固了刘据的地位。6年之后7岁的刘据被立为太子,他的三个异母弟随后纷纷就国,刘据的太子之位异常稳固。  在刘据的成长过程中,武帝灌注了特殊的心血。为太子建博望苑,允许他招收门客是武帝的创举,显示了武帝将其视为接班人的迫切心情。但随着太子的长大,却形成了和汉武帝并不一致的政治观,这点让武帝始料不及。刘据性格“仁恕温谨”,但武帝“嫌其材能少”,认为与自己不相似。太子经常劝谏武帝减少跟外族的战事,武帝却说这样做是为了太子将来可以安享太平。  随着卫皇后年老宠衰以及太子据的长大,武帝对卫皇后和太子的关爱减少,皇后太子“常有不自安之意”。武帝察觉此事,曾对太子之舅、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说:“太子宽厚待人,是合适的守成之君。我现在帮他把仗打完,正是为了他的将来。”太子宽厚,虽然得到民心支持,但是也令一些主张严刑峻法的官员不满。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病逝,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就失去了最有力的后援;随着卫子夫年老色衰,汉武帝的移情别恋。卫子夫皇后的名位虽在,但想见武帝一面却十分困难。从而导致他们父子关系疏远进而生疑,并且太子与武帝在许多问题上不一致,如武帝“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武帝坚持以武力征伐四夷,太子则主张用怀柔之策缓和彼此关系等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江充等人的“不懈努力”寻找甚至不惜散布谣言的情况下,外加武帝晚年愈发残酷多疑,最终发生了征和二年父子相残的悲剧。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