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希图视鼎,电视机顶盒芯片是什么

时间:2024-06-14 19:48:09 编辑:阿旭

1,电视机顶盒芯片是什么

主要分为RF射频器件、解调芯片及解码芯片。
ST半导体、NXP半导体、NEC半导体、富士通等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机顶盒核心是解码芯片,构架:
应用层(浏览器、EPG)
中间层(控件、应用API)
OS层(文件系统、各种资源、驱动)
硬件层:CPU、内存、接口
CPU分为三类:
1.基于专用芯片组(SOC+ASIC编解码芯片)
视频图像处理芯片(Video-Processor)除了处理器以外,在芯片内还集成了一些其他的IP(Intelligent Property)模块,如Video in、Video out、Audio in、Audio out等,有的还有图像压缩硬件加速模块等。从本质上讲,专用视频压缩芯片和通用视频处理芯片都属于SOC(System On Chip),差异是前者带有固定的压缩模块、固定的处理方式和固定的微码,后者需要监控产品开发商开发视频压缩算法程序。
传统的基于ASCI/SOC的机顶盒产品的基本结构中,由于全硬件芯片的实现方案使得运营商无法实现软件有效升级,另外其网络适应性也有较大问题。

2. 基于X86平台
对比基于RISC架构CPU的嵌入式系统,基于X86架构CPU的嵌入式系统有如下优势: 一是它可以对不同格式的文件进行编解码,如MPEG-2、MPEG-4、WMA等,这样用该嵌入式平台做成的多媒体音视频设备可以处理各种各样的片源。而每一种RISC架构的嵌入式CPU,只能针对一种格式进行编解码,这就给相关应用带来麻烦。例如,采用一个RISC架构CPU做成的机顶盒只能看一种格式的片源,要想包容所有的片源就要用多个RISC的CPU,这就增加了系统的成本; 二是X86架构的CPU有较齐全的应用软件,维护成本低; 三是基于X86架构的嵌入式系统可以轻松与PC资源共享。

3.基于多媒体处理器技术(MultiMedia DSP)
基于X86平台的方式在使用时要占据CPU的绝大部分处理能力。因此,在有些应用中不适合采用这种方式。于是出现了基于多媒体处理器技术的独立机型的机顶盒。目前在这种系统中,常见的媒体处理器主要有:Philip公司的TriMedia系列、美国ESS公司的LVP、Chromatic公司的 Mpact、Lucnet公司的AV4400等。此外,还有ADI公司的ADSP2106X器件、TI公司的C6X、C8X多媒体DSP芯片。这种芯片高速的运算能力完全可以实现适合不同协议的通信终端。采用这些芯片可以很方便地实现MPEG视频和音频处理、H.263视频处理,以及DVD、数字机顶盒、数字电视等。

芯片方案基本全是国外的,有ST、LSI、IBM、Philips、Motorola、富士通、Conexant、NEC等,还有些非主流的芯片,如NOVRA等可提供MPEG4解码功能,目前国内普及的机顶盒多数采用ST平台芯片和富士通芯片。

2,机顶盒现在市面采用什么芯片,构架,系统最好?

你说的应该是高清网络机顶盒吧?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大多数人对此类机顶盒的芯片厂商并不了解,但对安卓系统应该已经有了较高的认可。
从设计者的角度看,目前能支持快门式3D播放的主芯片,能力都很强,如果软件、特别是驱动软件设计的好,做到换台缓冲快、播放无卡顿,当无问题。此事与是否安卓架构,关系不大。
至于片源多、信号稳定,就不是单靠芯片、架构和系统能解决问题的了。运营商、网络质量、网络带宽,才是决定性因素。

3,中国古代神话中,传说的神州九鼎是哪些?以及来历和出处~!

镇国宝器九州鼎

  据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
前 17 世纪),禹王以九州进贡的青铜铸了九只鼎,鼎上分别雕铸九
州物产、奇禽异兽的图象,精致无比,代表当时的冀州、兖州、青州
、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州。《拾遗记》中解释
道:“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象征天下九州方园
尽归于夏,九鼎就是镇国之宝,王权之象征。
  约在公元前17世纪初,夏桀失道,众叛亲离,汤王伐桀,商朝取
代夏朝,取桀之九鼎为镇国之宝。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叙道:“桀
有乱德,九鼎迁于殷。”公元前 1088 年,武王伐纣灭商而建周,在
洛水之北营建城廓,取名洛邑,并把象征国家政权有重器--九鼎从
商朝国都朝歌迁于洛邑,史称“定鼎郏× ( 辱 + 耳 ) ”。
  公元前 606年,周王室权力衰微,诸侯争霸,楚庄王“伐陆浑之
戎,遂至于×(名 +隹),观兵于周疆。”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
。楚王故意向王孙满打听九鼎的大小和轻重,流露出有取而代之之意
。后世称其有“问鼎之心”。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莫不觊觎周王室的九忐鼎。秦国最有条件并
吞六国统一中国,天下尽归,自然要占有国宝九鼎。公元前 258年,
秦国灭周,秦昭襄王就把九鼎迁到秦国国都咸阳去了。这标志着秦国
完全取代了周王室的地位。相传迁鼎途中,船过泗水时,豫州鼎(即
洛阳鼎)突然由船上飞起,化为巨龙没入水中,寻而未果。秦始皇登
位时鼎只有八只了。九是数中之最,秦始皇希图自己的权力达至无以
复加的程度,自然要极力寻回那只失落的鼎。《史记·秦始皇本纪》
中说:秦始皇“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于泗水,使十人没水求
之,弗得。”秦始皇终于没能寻回那只鼎。另外的八鼎秦以后也渐渐
失传,不知所以了。九鼎的下落终成千古之谜。
  秦以后,鼎的象征意义不再那么被人重视,仅仅存在于人们的语
言中。唐代女皇武则天在洛阳重铸九鼎耗铜56万斤,其中神州鼎最大
。九鼎落成后,宰相、诸王率南北牙宿卫兵 10 万人簇拥入城,置于
通天宫。看来,第一个女皇和第一皇帝总有一些是相通的。
  历代王侯垂青九鼎,但九鼎并没有护住他们的江山社稷,历史按
照它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而铜鼎的光泽却长久地垂照着人类的历史。

前面说起过,九鼎与和氏璧之间存在着奇妙的关系。
  大禹铸九鼎后,九鼎便成为权力及天下的象征,延续夏商周三代
,有历史记载1700多年。
  秦始皇将和氏璧雕琢为玉玺,成为新的象征,从秦延续到五代十
国,有历史记载1600多年。
  如果将夏商周与秦及秦以后视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春秋战国则是
新旧交替的时期。
  西周亡,东周,春秋始于前 770年,和氏璧,“新”的象征,现
世于前757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琢璧成玺,“新”象征完全登上历史舞台。九
鼎消失的具体时间说法众多,但可肯定是在战国后期,随着转变的完
成,九鼎,“旧”的象征也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在两种新旧社会交替的春秋战国时代,九鼎与和氏璧,这两个“
新”“旧”的象征也完成了一次交替。

  九鼎失落的说法,以下是我在网上查到的:
  
  “司马迁在他撰著的《史记》一书中,对九鼎的记叙,就有出入
,前后不一。如:在周、秦二“本纪”中说,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
前二五五年),周赧王死,秦从雒邑掠九鼎人秦。但在《封禅书》中
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由后者分析,九
鼎在秦灭周之前,即“宋之社亡”时,已经不见;那么,前者所述秦
照王五十二年,秦从锥邑掠九鼎归秦,岂不是自相矛盾,令人费解!
司马迁之后,东汉的著名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中,对九
鼎之下落,采取兼收并蓄之法,收录了司马迁的上述两说,同时,又
补充了一条史料,说是在周显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 327年,九鼎沉
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泅水之下。后来秦始皇南巡之时,派了几千
人在泅水中进行打捞,毕竟是江水滔滔,元从觅处,只得徒劳而返。
到了清代,九鼎之下落更加难以考察寻觅。后代史家只能随意加
以揣测了。王先谦在《汉书补注·郊把志》中认为:东周王室在衰落
的过程中,已元力量保护自己。而战国时期各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国,
却虎视眈眈,力图统一中国,取周而代之。因此,象征王权和“天命
所归”的九鼎,自然成为各诸侯必欲夺之的稀世国宝;加之此时周王
室财政困难,人不敷出,于是销毁九鼎以铸铜钱,对外则诡称九鼎已
不知去向,甚至说其中一鼎已东飞沉人泅水之中,免得诸侯国兴兵前
来问鼎,自找麻烦,王光谦的说法虽似有理,但提不出任何一点史料
加以证实,因此,是难以使人置信的。
  纵观中国历代史籍,关于九鼎下落的材料虽多,但往往自相矛盾
,提不出充分可靠的依据,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在地下埋藏的古物中
,九鼎今天究竟是否还存在?在历史上,根据历代史书记载,它确实
曾作为夏、商、周三代的镇国之宝。相传了二千年;并且,从未发现
过古人关于它已销毁的历史记载。因此,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
谜。或许,今后会有揭破这个千载之谜的一天,那可能也是九鼎重见
天日之时。”

4,谁知道中华九鼎九个鼎分别的名字

九鼎复原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科学家郑光先生在揭幕仪式上表示:中华九鼎系大禹时期所铸,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复原中华九鼎一直是全球炎黄子孙多年的夙愿,九鼎复原专家委员会,先后查阅资料2000多万字,整理各门类专家手稿500多万字,历时数年论证,终使九鼎得以重见天日! 揭幕仪式现场的历史学家王老向记者介绍: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 据悉在国外考古学界,中国的“鼎”一直都是学术热点,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司母戊”大方鼎、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等,都是享誉世界的“华夏瑰宝”。 同时,由于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周志强介绍:目前国内号称“华夏第一、中国第一的鼎也有很多:如灵山大佛脚下的神州第一鼎、殷墟内的中华第一鼎--司母戊鼎、以及落成黄帝故里的“天下第一鼎”等等。 而九鼎重现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必然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而结束这种混乱局面,成为当之无愧的“华夏第一”;并同国家博物馆目前的四大“镇馆之宝”:全世界最重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最精美青铜器“四羊方尊”、最著名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和最昂贵的“金缕玉衣”一道,让中国国家博物馆未来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祖庙圣殿,十三亿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而倍受景仰。

5,请问匈奴被大汉王朝打败后,后来怎么了?

一直向西到了欧洲 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也曾有一时荣耀 终因文化而衰落
匈牙利是其后裔

一、北匈奴退出蒙古高原

汉武帝对匈奴的猛烈反击,大伤了匈奴的元气。到西汉晚期,匈奴发生了分裂,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而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也被汉将陈汤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理由消灭掉了,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东汉初年,在匈奴贵族中反汉的势力重新抬头,导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归顺汉朝,而北匈奴则坚持与汉为敌,经常发动对南匈奴和汉人的掠夺。而当时东汉刚刚建立,国力还属于恢复期,因此,直到汉明帝时,才发动了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73年,汉军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耿忠的汉军一直追击到天山一带,并夺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汉和帝时,又发动了针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89年,窦宪、耿秉率领汉军大败北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公元91年,汉军再次出击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只得向西逃窜。至此,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与汉为敌的北匈奴,则受到汉与南匈奴的合击,已无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窜。

二、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伊犁河流域

与其说是西迁,还不如西逃贴切一些。在公元91年北单于战败后,率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杀死了汉将索班。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开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三、北匈奴西迁的第二站:锡尔河流域

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动,因为缺乏史料记载,就不得而知了。

四、北匈奴西迁的第三站:顿河以东、里海以北

大约在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现在顿河以东的阿兰国,这段历史在我国《北史.西域传》和罗马帝国的《历史》中,都有过记载。北匈奴杀死了阿兰国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

五、北匈奴西迁的第四站:顿河以西、多瑙河以东

凭借着在阿兰国的休整和补给,北匈奴彻底恢复了元气,掠夺、贪婪的本性让他们对顿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单于巴兰姆伯尔的率领下,渡过了顿河,向东哥特人发动了进攻,东哥特人哪里是匈奴人的对手,经过奋战,依然惨败,一部分东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窜,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尾随其后,追击到西哥特人居住地。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经今天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摆下军阵,准备迎击匈奴,而匈奴人则趁夜晚偷偷从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后抄袭西哥特人军阵背后,西哥特人惨败,只得向西逃窜至多瑙河。后经罗马帝国皇帝的批准,东、西哥特人得以渡过多瑙河,进入到罗马帝国避难。此后,由于罗马帝国对哥特人残酷的压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公元378年,罗马帝国皇帝瓦连斯亲征哥特人,结果被哥特人杀死,帝国遭受到沉重打击。而此时的匈奴,由于占据了南俄罗斯大草原,暂时稳定了下来。

六、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后,匈奴人的活动

在打败哥特人,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后,匈奴人得以休整,人口开始急剧增加,同时,小部分的匈奴骑兵仍然在骚扰临国:一股匈奴骑兵渡过了多瑙河,与哥特人一起骚扰罗马帝国;另一股匈奴人,于公元384年进攻美索不达米亚,攻占了爱德沙城;还有一股匈奴人于396年,侵入了萨珊波斯帝国。整体而言,匈奴人这段时期,基本是以在南俄罗斯草原休整为主,为下一步的大规模入侵积蓄力量。

七、匈奴乌尔丁大单于的活动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而此时的匈奴正处于乌尔丁大单于的统治。乌尔丁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曾对东罗马帝国色雷斯省总督说过,凡是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愿意,他都能征服。公元400年,匈奴在乌尔丁大单于领导下,又开始向西大规模入侵,一举夺得了整个多瑙河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这一事件的连锁反应就是逼迫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为躲避匈奴人,只得向西罗马腹地进军,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了西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西罗马帝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乌尔丁大单于的宏图大志还未实现就一命呜呼了,公元408年,乌尔丁率军骚扰东罗马帝国,在抢得大量财物准备撤退时,遭罗马人的袭击,乌尔丁大单于就这样战死在沙场。

八、匈奴帝国的建立

在疆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以匈牙利平原为统治中心的匈奴帝国,在奥克塔尔大单于时已基本建立起来,单于王庭稳定在今天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附近,这个军事帝国成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最严重的威胁。乌尔丁大单于死后,匈奴帝国沉寂了一段时间,而在奥克塔尔大单于率领下,匈奴帝国又开始兴盛起来,奥克塔尔死后,他的兄弟卢加继承了王位。卢加大单于在公元422年和426年两次蹂躏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和马其顿,逼迫东罗马帝国皇帝向匈奴帝国年贡350磅黄金,此后,东罗马帝国又被迫在边境向匈奴帝国开放互市,来确保边境的安宁,匈奴人的荣耀终于在西方找了回来。

九、阿提拉大单于统治的确立

434年,卢加单于去世,他的两个侄儿阿提拉和布列达共同继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领土。两位单于即位不久,便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要求东罗马皇帝交出匈奴的叛逆,还要年贡翻番,由350磅黄金上涨到700磅黄金,东罗马皇帝受武力胁迫,只得答应。445年,布列达单于神秘的遇刺身亡,阿提拉成为匈奴帝国唯一的大单于。阿提拉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在他的率领下,整个欧洲都沉浸在对匈奴的恐惧之中,匈奴帝国的鼎盛时期来到了。

十、鼎盛时期的匈奴帝国

阿提拉大单于独自掌权后,马上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不过战争的矛头却指向了北欧和东欧。在北欧和东欧,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英伦三岛,而许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战败,纷纷向匈奴投降。在巩固了东方和北方后,阿提拉大单于在447年大举进犯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军队接连战败,匈奴的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温泉关,严重威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东罗马帝国皇帝被迫求和,双方在448年签定和约,东罗马除了马上向匈奴支付赔款6000镑黄金,年贡也由700磅黄金涨到2100磅黄金。至此,匈奴帝国的疆域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盛极一时。而东罗马帝国经过匈奴的长期劫掠和年贡的沉重负担,财富已基本耗尽,于是,阿提拉大单于又将目光投向了西罗马帝国。

十一、阿提拉的高卢战记

450年,阿提拉大单于在完成了对东、北、南的征服后,将矛头指向了西罗马帝国。该年,阿提拉派使者来到罗马,要求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并要求西罗马帝国拿一半的国土作为嫁妆。如此过分和羞辱的要求,自然遭到西罗马皇帝的拒绝,于是阿提拉大单于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当年,阿提拉集结了大批匈奴战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仆从军,号称50万,渡过莱茵河,向西罗马的高卢(今法国)发动进攻。高卢的城市就如同草原上猎物一样,被匈奴人一个接一个地摧毁,最终匈奴军主力又围攻高卢重镇奥尔良。此时,面对共同的敌人,西罗马人和西哥特人暂时放下他们的争斗,组成联军来救援奥尔良。面对联军,阿提拉放弃了对奥尔良的围攻,开始机动迂回,寻机与敌决战。公元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在今天的巴黎市郊展开了大决战。战斗打得非常惨烈,仅过了一天,双方战死者就达15万人,最终,西哥特国王战死,余部也撤离战场,而匈奴也损失惨重,无力再进攻,只得退回莱茵河,重新积聚力量。

十二、上帝之鞭对西罗马的惩罚

452年,得到休整的匈奴帝国再次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被称做“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开始了对西罗马的惩罚。阿提拉率领的匈奴军队翻过了阿尔卑斯山,攻入了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区遭到了匈奴人疯狂的攻击,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毁。此后,匈奴人攻占了重镇阿奎莱亚,挥师直捣帝国的首都罗马城。西罗马皇帝万分惊恐,只得派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匈奴人议和。此时,匈奴军中突发瘟疫,而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也快到达罗马城,因此,阿提拉便答应议和,但在撤军前仍扬言,如果西罗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送到匈奴,他还会来攻打西罗马。就这样,罗马人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满载着抢夺来的财物扬长而去,只留下意大利北部的一片废墟。

十三、阿提拉神秘的死亡与匈奴帝国的瓦解

453年,阿提拉大单于又娶了一名少女为妃,然而在新婚之夜,阿提拉却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大单于之位,打起了内战,匈奴帝国在瞬间瓦解崩溃了。匈奴帝国的内战,给了被奴役民族以机会,454年,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人被迫又退回了南俄罗斯草原。在461年,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发动了对多瑙河流域的东哥特人战争,遭到失败。468年,他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自己战死沙场,从此匈奴人逐渐沉寂了下去,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

后记

匈奴帝国崩溃不久,深受匈奴摧残以及匈奴引发的蛮族西迁影响的西罗马帝国也彻底走向了绝路,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攻占了罗马城,末代皇帝、6岁的罗慕洛被俘虏,西罗马帝国自此灭亡,标志着欧洲封建时代的开始。

6,卫帼如何平定大汉与匈奴的

首先,卫帼是个什么东西?你的问题有问题。
其次,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谁敢、谁有能力、谁吃了豹子胆去平定大汉和匈奴?
第三,你是不是要问汉朝的卫青是如何平定匈奴的?
具体地说,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大举入侵上谷、渔阳,先攻破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武帝派李息从代郡出击,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而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区。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春,朝廷命令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命令卫尉苏建做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当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当骑将军,代国之相李蔡当轻车将军,他们都隶属车骑将军卫青,一同从朔方出兵;朝廷又命令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从右北平出兵。他们全都去攻打匈奴。匈奴右贤王正对着卫青等人的大兵,以为汉朝军队不能到达这里,便喝起酒来。晚上,汉军来到,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大惊,连夜逃跑,独自同他的一个爱妾和几百个精壮的骑兵,急驰突围,向北而去。轻骑校尉郭成等追赶了几百里,没有追上。汉军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1.5万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春、夏,卫青为大将军两次领十万骑兵出击匈奴。歼灭匈奴军过万。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以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授与卫青与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步兵和运输物资的军队十万余,兵分两路,跨漠长征出击匈奴。
卫青大军出塞一千多里,却与匈奴单于主力遭遇。卫青命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自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对抗单于主力。卫青下令让武刚车排成环形营垒,又命五千骑兵纵马奔驰,抵挡匈奴。匈奴也有大约一万骑兵奔驰而来。恰巧太阳将落,刮起大风,沙石打在人们的脸上,两军都无法看见对方,汉军又命左右两翼急驰向前,包抄单于。单于看到汉朝军队很多,而且战士和战马还很强大,若是交战,对匈奴不利。因此,在傍晚时单于就乘着六头骡子拉的车子,同大约几百名壮健的骑兵,径直冲开汉军包围圈,向西北奔驰而去。这时,天已黄昏,汉朝军队和匈奴人相互扭打,杀伤人数大致相同。汉军左校尉捕到匈奴俘虏,说单于在天未黑时已离去,于是汉军派出轻骑兵连夜追击,大将军的军队也跟随其后。匈奴的兵士四散奔逃。直到天快亮时,汉军已行走二百余里,未追到单于,俘获和斩杀敌兵一万九千余人,到达了窴颜山赵信城,获得匈奴积存的粮食以供军队食用。汉军留住一日而回,把城中剩余的粮食全部烧掉才归来。大军回营时才遇到迷路失期未来支援的李广赵食其部。
这就是他的主要功绩,没有完全的平定匈奴。

7,关于鼎的成语有哪些?

大名鼎鼎、钟鸣鼎食、一言九鼎、三足鼎立、人声鼎沸、群情鼎沸、金黎鼎盛、三分鼎立、五鼎万钟、鱼游沸鼎,燕巢飞幕、负鼎之愿、天下鼎沸、九鼎不足为重、匡鼎解颐、商彝周鼎、刀锯鼎镬、鼎力相助、鼎铛玉石、调和鼎鼐、牛鼎烹鸡、击钟鼎食、山林钟鼎、大烹五鼎、笙歌鼎沸、鼎铛有耳、一语九鼎、列鼎而食、春秋鼎盛、香火鼎盛

8,关于关于理想的成语

求志达道 至死不渝 天下为公 雄心勃勃 壮志凌云雄心壮志 有志之士 志在四方 抱负不凡 长风破浪 登高望远 步月登云 鸿鹄之志 大展宏图 非池中物 高飞远翔 豪情壮志 宏图大志 弘毅宽厚 鸿业远图 凌霄之志 凌云之志 千里之志 任重至远 四方之志 桑弧蓬矢 胸怀大志 志在千里 志美行厉 人各有志人穷志短 志同道合 有志竟成 壮志未酬 矢志不移生死不渝 矢志不渝 心想事成 梦想成真 梦寐以求励精图治 闻鸡起舞 鹏程万里 云中之鹤 老当益壮 壮心不已 励精图治 自强不息 老当益壮 非池中物 自强不息 老骥伏枥

9,历史记载的九州鼎有多大?

估计不会太大,太重。因为秦武王赢荡此人争强好胜,见别人把鼎举起,他不服气,他也举鼎,最后鼎举起来了,却是两眼出血,放下时砸断腿骨,后来久之不好病死。这个史记有记载。可以查之。尽然有人举过,那鼎也就大不了哪里去了。我认为秦武王的身高不会超过1米8,手张开抱起鼎,说明鼎的直径应该在一米6以内,高度应该不会超过1米5,除去腿的高度应该在1米2,因为鼎的腿最少30公分总是有的。鼎应该最高也只是在人的胸前这么高,太高太圆根本拿不起来。也就是说鼎的容积0.8*0.8*3.14*1.2=2.41152立方,最多也就是3立方。而鼎的重量估计也不会太重,以当今最新的举重110以上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为266kg。这已是20年前的事了,迄今无人能够打破。也就是说鼎应该不会超过266kg。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