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二桃杀三士文言文,二桃杀三士 翻译

时间:2024-06-16 03:14:39 编辑:阿旭

1,二桃杀三士 翻译

原文载于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谏下》,比喻借刀杀人。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辅佐齐景公,他们都是凭着能以勇力搏杀老虎而在天下扬名的人。
有一天,晏子从他们身旁经过时,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这三个人却不站起来,晏子便去进见景公,说:“这些是祸国殃民之人,不如赶快除掉他们。”景公说:“这三个人,与他们硬拼,恐怕拼不过他们,暗中刺杀,恐怕又刺不中。”晏子说:“这些人都是力大好斗,不惧强敌的蛮勇之人,他们从来没有长幼之礼。”于是便请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说:“你们三个人为什么不凭自己的功劳来吃桃呢?”因此,三个人都开始谈论自己的功劳来争抢桃子,最后三个人都交出了自己的桃子,自杀了。
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2,二桃杀三士? 翻译。~

晏婴是齐国宰相,当时齐国有三个武功很高的人,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那种,很拉风。齐王也很赏识他们,而这三个武林高手就仗着和齐王关系好,经常违法乱纪,不干好事。晏婴于是决定除掉他们。有一天晏婴宴请他们三个到家里来作客,席上就和他们说苹果手机已经过时了,现在最时髦最拉风的手机叫桃子,这三个一听,都凑过来看,只见晏婴从怀里掏出一部手机,背面赫然印着一个大桃子,三个武林高手很高兴,就拿过来玩,发现切水果这个游戏很过瘾,很给力,三个人轮番玩了起来,晏婴说,我这里有两部桃子手机,你们可以一起玩,结果就有一个分不到桃子手机,分不到的那个就很生气,看看自己的苹果手机,觉得自己很老土,跟不上时代了,于是就决定卖肾去买一个桃子手机,但是肾移植手术没做好,结果他就挂了。另外两个武林高手听说了觉得他们三个是好兄弟,他们霸占着手机不让那个死的玩,才造成了现在的结果,于是很惭愧,也自杀了。这就是著名的晏婴二桃杀三士

3,二桃杀三士文言文翻译!!!急!!!!!!

春秋列国时,齐景公朝有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接,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这三个人个个勇武异常,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但他们却恃功自傲。当时齐国的田氏势力越来越大,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而田开疆正属于田氏宗族,相国晏婴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而危害国家,屡谏景公除掉“三杰”,然而景公爱惜勇士,没有表态。
适逢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由晏子执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晏子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这三个心腹之患。
当两位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子说:“园中桃子已经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一会儿的功夫,晏婴带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6个桃子。众人一见,只见盘子里放着的6个桃子,个个硕大新鲜,桃红似火,香气扑鼻,令人垂涎。齐景公问:“就结这几个吗?”晏婴说:“还有几个没太熟,只摘了这6个。”说完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和齐景公一人一个桃子。鲁昭公边吃边夸奖桃味甘美。景公说:“这桃子实在难得,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当吃一个。”叔孙诺谦让道:“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相国内修国政,外服诸侯,功劳最大,这个桃子应该他吃。”齐景公见二人争执不下,便说道:“既然二位谦让,那就每人饮酒一杯,食桃一个吧!”两位大臣谢过齐景公,把桃吃了。
这时,盘中还剩有两个桃子。晏婴说;“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如何?”齐景公同意,于是传令下去。话音刚落,公孙接率先走了过来,拍着胸膛说:“有一次我随国君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接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景公说:“当时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斩鼋除怪,我的命早就没了。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桃。”晏婴忙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开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入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5000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桃子熟了,再请您尝了。先喝酒吧。”,田开疆手按剑把,气呼呼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我南征北战,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两位国君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说罢,竟挥剑自刎了。公孙接大惊,也拔出剑来,说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将军功大倒吃不到。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也自杀了;古冶子沉不住气了,大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亲如骨肉,如今他俩人已死,我如何苟活,于心何安?”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鲁昭公目睹此景,目瞪口呆,半天才站起身来,说道:“我听说这三位将军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为了一个桃子都死了。”齐景公长叹了一声,沉默不语;这时,晏婴不慌不忙地说:“他们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智勇双全、足当将相之任的,我国就有数十人,这等武夫莽汉,那就更多了。少几个这样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请继续饮酒吧!”

4,跪求二桃杀三士全文翻译!!!!!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


有一天,晏子从他们身旁经过时,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这三个人却不起来,对晏子非常失礼。对此,晏子极为生气,便去进见景公,说:“我听说,贤能的君王蓄养的勇士,对内可以禁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人,上面赞扬他们的功劳,下面佩服他们的勇气,所以使他们有尊贵的地位,优厚的奉禄。而现在君王所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之礼,对下也不讲究长幼之伦,对内不能禁止暴乱,对外不能威慑敌人,这些是祸国殃民之人,不如赶快除掉他们。”景公说:“这三个人力气大,与他们硬拼,恐怕拼不过他们,暗中刺杀,恐怕又刺不中。”晏子说:“这些人虽然力大好斗,不惧强敌,但不讲究长幼之礼。”于是便乘机请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对他们说道:“你们三个人就按功劳大小去分吃这两个桃子吧!”


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晏子果真是位聪明人。他让景公叫我们按功劳大小分配桃子。我们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接受桃子,却又人多桃少,这就只有按功劳大小来分吃桃子。我第一次打败了野猪,第二次又打败了母老虎。像我这样功劳,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拿起了一个桃子站起来了。田开疆说:“我手拿兵器,接连两次击退敌军。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已单吃一个桃子,用不着与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来了。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大鳖咬住车左边的马,拖到了河的中间,那时,我不能在水面游,只有潜到水里,顶住逆流,潜行百步,又顺着水流,潜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鳖,将它杀死了。我左手握着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鳖的头,像仙鹤一样跃出水面。渡口上的人都极为惊讶地说:‘河神出来了。’仔细一看,原来是鳖的头。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己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能与别人共吃一个!你们两个人为什么不快把桃子拿出来!”说罢,便抽出宝剑,站了起来。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勇敢赶不上您,功劳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谦让,这就是贪婪啊;然而还活着不死,那还有什么勇敢可言?”于是,他们二人都交出了桃子,刎颈自杀了。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说道:“他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自已活着,这是不仁;用话语去羞耻别人,吹捧自己,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又不敢去死,这是无勇。虽然如此,他们两个人若是同吃一个桃子,是恰当的;而我独自吃另一个桃子,也是应该的。”他感到很羞惭,放下桃子,刎颈自杀了。景公的使者回复说:“他们三个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给他们穿好衣服,放进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礼埋葬了他们。

三士冢,相传为春秋时齐国的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之墓,位于齐都镇南关村东。一坟三墓,东西并列,墓高12米,东西111米,南北55米。四周有围墙保护,南设圆门、影壁。墓前有“三士冢”石碑,影壁刻有诸葛亮的《梁父吟》,诗曰:“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还摹刻汉画像“二桃杀三士”。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记载了“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齐景公时,有三个勇士,名叫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他们都为齐国立有很大的功劳。但后来却勇而无礼,连晏子也不放在眼里。晏子怕他们将来危及国家,便去见齐景公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收养有勇力的武士,对上讲究君臣的礼仪,对下讲究长幼的人伦道理,对内可以防止强暴,对外可以威慑敌国,君主得益于他的功劳,百姓佩服他的英勇,所以使他们地位尊贵,奉禄优厚。现在君主所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的礼仪,对下不讲长幼的人伦道理,对内不能够禁止强暴,对外不能够威服敌国,这三个人是危害国家的祸害啊,不如除掉他们。”景公说:“这三个人武艺高强,要擒擒不了,要刺刺不中,如何是好?”晏子说:“这三个人都是凭自己的力量攻击强敌的,不懂长幼的礼仪。”于是请求景公派人给他们三人送去两只桃子,让他们论功而食。景公使人馈二桃,因三人分食缺一便说:“三位为什么不计算各自的功劳而吃桃子呢?”公孙捷仰天长叹道:“晏子,真是个聪明的人!他让景公用这种办法来比量我们的功劳大小。不接受桃子是没有勇气,接受吧,人多桃少,我何不说说自己的功劳来吃桃子呢?我曾有一次空手击杀一只大野猪,一次徒手打死一只母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完全可以独吃一只桃子了。”说完拿过桃子站了起来。田开疆说:“我手持武器曾两次打败敌人三军,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独吃一只桃子。”说完也拿过桃子站了起来。古冶子说:“我曾随从国君渡黄河,一头大鼋叼走左骖潜入砥柱山下的激流中。我就一头潜入水底,逆水潜行百步,又顺流而行九里,终于捉住大鼋,把它杀死了。我左手握住马的尾巴,右手提着鼋头,像鹤一样跃出水面,船夫们都说:这是河神!像这样的功劳,也可以独吃一只桃子吧。二位何不把桃子还回来。”抽出宝剑就站立起来。公孙捷、四开疆齐道:“我们的功劳不及您,拿走桃子而不谦让,这是贪心;既然这样而又不敢一死,这是没有勇气。”二人都还回手中的桃子,自刎而死。古冶子说:“二位都死了,我独自活着,这是不仁;拿话羞辱别人,而夸耀自己的功劳,这是不义,行为违背了仁义,不死,就是怕死鬼。”说完也把桃子交了回来,自刎而死。


三士死后,景公按武士的葬礼安葬了他们,葬于都城南,墓称“三士冢”。

5,详细点评《二桃杀三士》

[编辑本段]
(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
解 释 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事见春秋·齐·晏婴《宴子春秋·谏下》,比喻借刀杀人。
出 处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用 法 主谓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示 例 唐·李白《惧谗》诗:“~,讵假剑如霜。”
近义词 借刀杀人、二桃三士

典 故
[编辑本段]


这个成语来源于《晏子春秋.谏下二》,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

有一天,晏子从他们身旁经过时,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这三个人却不起来,对晏子非常失礼。对此,晏子极为生气,便去进见景公,说:“我听说,贤能的君王蓄养的勇士,对内可以禁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人,上面赞扬他们的功劳,下面佩服他们的勇气,所以使他们有尊贵的地位,优厚的奉禄。而现在君王所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之礼,对下也不讲究长幼之伦,对内不能禁止暴乱,对外不能威慑敌人,这些是祸国殃民之人,不如赶快除掉他们。”景公说:“这三个人力气大,与他们硬拼,恐怕拼不过他们,暗中刺杀,恐怕又刺不中。”晏子说:“这些人虽然力大好斗,不惧强敌,但不讲究长幼之礼。”于是便乘机请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对他们说道:“你们三个人就按功劳大小去分吃这两个桃子吧!”

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晏子果真是位聪明人。他让景公叫我们按功劳大小分配桃子。我们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接受桃子,却又人多桃少,这就只有按功劳大小来分吃桃子。我第一次打败了野猪,第二次又打败了母老虎。像我这样功劳,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拿起了一个桃子站起来了。田开疆说:“我手拿兵器,接连两次击退敌军。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已单吃一个桃子,用不着与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来了。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大鳖咬住车左边的马,拖到了河的中间,那时,我不能在水面游,只有潜到水里,顶住逆流,潜行百步,又顺着水流,潜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鳖,将它杀死了。我左手握着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鳖的头,像仙鹤一样跃出水面。渡口上的人都极为惊讶地说:‘河神出来了。’仔细一看,原来是鳖的头。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己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能与别人共吃一个!你们两个人为什么不快把桃子拿出来!”说罢,便抽出宝剑,站了起来。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勇敢赶不上您,功劳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谦让,这就是贪婪啊;然而还活着不死,那还有什么勇敢可言?”于是,他们二人都交出了桃子,刎颈自杀了。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说道:“他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自已活着,这是不仁;用话语去羞耻别人,吹捧自己,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又不敢去死,这是无勇。虽然如此,他们两个人若是同吃一个桃子,是恰当的;而我独自吃另一个桃子,也是应该的。”他感到很羞惭,放下桃子,刎颈自杀了。景公的使者回复说:“他们三个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给他们穿好衣服,放进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礼埋葬了他们。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编辑本段]

大禹涂山御座开,诸侯玉帛走如雷。
防风谩有专车骨,何事兹辰最后来?
此篇言语,乃胡曾诗。昔三皇禅位,五帝相传;舜之时,洪水滔天,民不聊生。舜使鲧治水,鲧无能,其水横流。舜怒,将鲧殛于羽山。后使其子禹治水,禹疏通九河,皆流入海。三过其门而不入。会天下诸侯于会稽涂山,迟到误期者斩。惟有防风氏后至,禹怒而斩之,弃其尸于原野。后至春秋时,越国于野外,掘得一骨专车,言一车只载得一骨节,诸人不识,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防风氏骨也。被禹王斩之,其骨尚存。”有如此之大人也,当时防风氏正不知长大多少。
古人长者最多,其性极淳,丑陋如兽者亦多,神农氏顶生肉角。岂不闻昔人有云:“古人形似兽,却有大圣德;今人形似人,兽心不可测。”
今日说三个好汉,被一个身不满三尺之人,聊用微物,都断送了性命。
昔春秋列国时,齐景公朝有三个大汉,一人姓田,名开疆,身长一丈五尺。其人生得面如噀血,目若朗星,雕嘴鱼腮,板牙无缝。比时曾随景公猎于桐山,忽然于西山之中,赶起一只猛虎来。其虎奔走,径扑景公之马,马见虎来,惊倒景公在地。田开疆在侧,不用刀枪,双拳直取猛虎。左手揪住项毛,右手挥拳而打,用脚望面门上踢,一顿打死那只猛虎,救了景公。文武百官,无不畏惧。景公回朝,封为寿宁君,是齐国第一个行霸道的。
却说第二个,姓顾名冶子,身长一丈三尺,面如泼墨,腮吐黄须,手似铜钩,牙如锯齿。此人曾随景公渡黄河。忽大雨骤至,波浪汹涌,舟船将覆。景公大惊,见云雾中火块闪烁,戏于水面。顾冶子在侧,言曰:“此必是黄河之蛟也。”景公曰:“如之奈何?”顾冶子曰:“主公勿虑,容臣斩之。”拔剑裸衣下水,少刻风浪俱息,见顾冶子手提蛟头,跃水而出。
景公大骇,封为武安君,这是齐国第二个行霸道的。
第三个,姓公孙名接,身长一丈二尺,头如累塔,眼生三角,板肋猿背,力举千斤。一日秦兵犯界,景公引军马出迎,被秦兵杀败,引军赶来,围住在凤鸣山。公孙接用铁阕一条,约至一百五十斤,杀入秦兵之内。秦兵十万,措手不及,救出景公,封为威远君。这是齐国第三个行霸道的。
这三个结为兄弟,誓说生死相托。三个不知文墨礼让,在朝廷横行,视君臣如同草木。景公见三人上殿,如芒刺在背。
一日,楚国使中大夫靳尚前来本国求和。原来齐、楚二邦乃是邻国,二国交兵二十余年,不曾解和。楚王乃命靳尚为使,入见景公,奏曰:“齐楚不和,交兵岁久,民有倒悬之患。今特命臣入国讲和,永息刀兵。俺楚国襟三江而带五湖,地方千里,粟支数年,足食足兵,可为上国。王可裁之,得名获利。”
却说田、顾、公孙三人大怒,叱靳尚曰:“量汝楚国,何足道哉!吾三人亲提雄兵,将楚国践为平地,人人皆死,个个不留。”喝靳尚下殿,教金瓜武士斩讫报来。
阶下转过一人,身长三尺八寸,眉浓目秀,齿白唇红,乃齐国丞相,姓晏名婴,字平仲,前来喝住武士,备问其详。靳尚说了,晏子便教放了靳尚,先回本国,吾当亲至讲和。乃上殿奏知景公。
三人大怒曰:“吾欲斩之,汝何故放还本国?”晏子曰:“岂不闻‘两国战争,不斩来使’?他独自到这里,擒住斩之,邻国知道,万世笑端。晏婴不才,凭三寸舌,亲到楚国,令彼君臣,皆顿首谢罪于阶下,尊齐为上国,并不用刀兵士马,此计若何?”三士怒发冲冠,皆叱曰:“汝乃黄口侏儒小儿,国人无眼,命汝为相,擅敢乱开大口!吾三人有诛龙斩虎之威,力敌万夫之勇,亲提精兵,平吞楚国,要汝何用?”景公曰:“丞相既出大言,必有广学。且待入楚之后,若果获利,胜似典兵。”三士曰:“且看侏儒小儿这回为使,若折了我国家气概,回采时砍为肉泥!”三士出朝。景公曰:“丞相此行,不可轻忽。”晏子曰:“主上放心,至楚邦,视彼君臣如土壤耳。”
遂辞而行,从者十余人跟随。
车马已至郢都,楚国臣宰奏知。君臣商议曰:“齐晏子乃舌辩之士,可定下计策,先塞其口,令不敢来下说词。”君臣定计了,宣晏子入朝。晏子到朝门,见金门不开,下面闸板止留半段,意欲令晏子低头钻入,以显他矮小辱之。晏子望见下面便钻,从人意止之曰:“彼见丞相矮小,故以辱之,何中其计?”晏子大笑曰:“汝等岂知之耶?吾闻人有人门,狗有狗窦。使于人,即当进人门;使于狗,即当进狗窦。有何疑焉?”楚臣听之,火急开金门而接。晏子旁若无人,昂然而入。
至殿下,礼毕,楚王问曰:“汝齐国地狭人稀乎?”晏子曰:“臣齐国东连海岛,西跨魏秦,北拒赵燕,南吞吴楚,鸡鸣犬吠相闻,数千里不绝,安得为地狭耶?”楚王曰:“地土虽阔,人物却少。”晏子曰:“臣国中人呵气如云,沸汗如雨,行者摩肩,立者并迹,金银珠玉,堆积如山,安得人物稀少耶?”楚王曰:“既然地广人稠,何故使一小儿来吾国中为使耶?”晏子答曰:“使于大国者,则用大人;使于小国者,则当用小儿。因此特命晏婴到此。”楚王视臣下,无言可答。请晨婴上殿,命座。侍臣进酒,晏子欣然畅饮,不以为意。
少刻,金瓜簇拥一人至筵前,其人口称冤屈。晏子视之,乃齐国带来从者。问得何罪,楚臣对曰:“来筵前作贼,盗酒器而出,被户尉所获,乃真赃正犯也。”其人曰:“实不曾盗,乃户尉图赖。”晏子曰:“真赃正犯,尚敢抵赖!速与吾牵出市曹斩之。”楚臣曰:“丞相远来,何不带诚实之人?令从者作贼,其主岂不羞颜?”晏子曰:“此人自幼跟随,极知心腹,今日为盗,有何难见?昔在齐国,是个君子;今到楚国,却为小人,乃风俗之所变也。吾闻江南洞庭有一树,生一等果,其名曰橘,其色黄而香,其味甜而美;若将此树移于北方,结成果木,乃名枳实,其色青而臭,其味酸而苦。名谓南橘北枳,便分两等,乃风俗之不等也。以此推之,在齐不为盗,在楚为盗,更复何疑!”楚王大惭,急离御座,拱手于晏子曰:“真乃贤士也。吾国中大小公卿,万不及一。愿赐见教,一听严命。”
晏子曰:“王上安坐,听臣一言。齐国中有三士,皆万夫不当之勇,久欲起兵来吞楚国,吾力言不可。齐楚不睦,苍生受害,心何忍焉?今臣特来讲和,王上可亲诣齐国和亲,结为唇齿之邦,歃血为盟。若邻国加兵,互相救应,永无侵扰,可保万年之基业。若不听臣,祸不远矣。非臣相吓,愿王裁之。”王曰:“闻公之才,寡人情愿和亲。但所患者,齐三士皆无仁义之人,吾不敢去。”晏子曰:“王上放心,臣愿保驾,聊施小计,教三士死于大王之前,以绝两国之患。”楚王曰:“若三士俱亡,吾宁为小邦,年朝岁贡而无怨。”晏子许之。楚王乃大设筵席,送令先去,随后收拾进献礼物而至。
晏子先使人归报,齐景公闻之大喜,令大小公卿,尽随吾出郭迎接丞相。三士闻之转怒。晏子至,景公下车而迎。慰劳已毕,同载而回,齐国之人看者塞途。
晏了辞景公回府。次日入宫,见三士在阁下博戏。晏子进前施礼,三士亦不回顾,傲忽之气,旁若无人。晏子侍立久之,方自退。入见景公,说三士如此无礼。景公曰:“此三人常带剑上殿,视吾如小儿,久必篡位矣。素欲除之,恨力不及耳。”晏子曰:“主上宽心,来朝楚国君臣皆至,可大张御宴,待臣于筵间略施小计,令三士皆自杀何如?”景公曰:“计将安出?”晏子曰:“此三人者皆一勇匹夫,并无谋略,若如此如此,祸必除矣。”景公喜。
次日,楚王引文武官僚百余员,车载金珠玩好之物,亲至朝门。景公请入,楚王先下拜,景公忙答礼罢,二君分宾主而坐。楚王令群臣罗拜阶下,楚王拱手伏罪曰:“二十年间,多有凶犯。今因丞相之言,特来请罪,薄礼上贡,望乞恕纳。”
齐景公谢讫,大设筵宴,二国君臣相庆。三士带剑立于殿下,昂昂自若,晏子进退揖让,并不谄于三士。
酒至半酣,景公曰:“御园金桃已熟,可采来筵间食之。”
须臾,一宫监金盘内捧出五枚。齐王曰:“园中桃树,今岁止收五枚,味甜气香,与他树不同。丞相捧杯进酒以庆此桃。”
上古之时,桃树难得,今园中有此五枚,为希罕之物。晏子捧玉爵行酒,先进楚王。饮毕,食其一桃。又进齐王,饮毕,食其一桃。齐王曰:“此桃非易得之物,丞相合二国和好,如此大功,可食一桃。”晏子跪而食之,赐酒一爵。
齐王曰:“齐、楚二国,公卿之中,言其功勋大者,当食此桃。”田开疆挺身而出,立于筵上而言曰:“昔从主公猎于桐山,力诛猛虎,其功若何?”齐王曰:“擎王保驾,功莫大焉。”晏子慌忙进酒一爵,食桃一枚,归于班部。
顾冶子奋然便出,曰:“诛虎者未为奇,吾曾斩长蛟于黄河,救主上回故国,觑洪波巨浪,如登平地,此功若何?”王曰:“此概世之功也,进酒赐桃,又何疑哉?”晏子慌忙进酒赐桃。
公孙接撩衣破步而出,曰:“吾曾于十万军中,手挥铁阕,救主公出,军中无敢近者,此功若何?”齐王曰:“据卿之功,极天际地,无可比者;争奈无桃可赐,赐酒一杯,以待来年。”
晏子曰:“将军之功最大,可惜言之太迟,以此无桃,掩其大功。”公孙接按剑而言曰:“诛龙斩虎,小可事耳。吾纵横于十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力救主上,建立大功,反不能食桃,受辱于两国君臣之前,为万代之耻笑,安有面目立于朝廷耶?”
言讫,遂拔剑自刎而死。田开疆大惊,亦拔剑而言曰:“我等微功而食桃,兄弟功大反不得食,吾之羞耻,何日可脱?”言讫,自刎而死。顾冶子奋气大呼曰:“吾三人义同骨肉,誓同生死;二人既亡,吾安能自活?”言讫,亦自刎而亡。晏子笑曰:“非二桃不能杀三士,今已绝虑,吾计若何?”楚王下坐,拜伏而叹曰:“丞相神机妙策,安敢不伏耶?自今以后,永尊上国,誓无侵犯。”齐王将三士敕葬于东门外。
自此齐、楚连和,绝其士马,齐为霸国。晏子名扬万世,宣圣亦称其善。后来诸葛孔明曾为《梁父吟》单道此事。吟曰:步出齐城门,遥望汤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旧疆顾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又《满江红》词一篇,古人单道此事,词云:齐景雄风,因习战、海滨畋猎。正驱驰、忽逢猛兽,众皆惊绝。壮士开疆能奋勇,双拳杀虎身流血。救君危、拜爵宠恩荣,真豪杰!
顾冶子,除妖孽;强秦战,公孙接。笑三人恃勇,在齐猖獗。只被晏婴施小巧,二桃中计皆身灭。
齐东门、累累有三坟,荒郊月。

6,“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出自哪本史料?

在汉代墓室壁画、汉画像砖、画像石中,经常表现二桃杀三士的画面。故事出自《晏子春秋》,讲的是,齐景公有三位开国武将——公孙接、古冶子、田开疆,居功自傲,目无长上。有一次晏子遇见他们,三人大模大样的坐着,谁也不站起来同晏子打招呼(晏子名晏婴,齐国宰相,照礼武将是宜该对宰相行礼的)。晏子入宫觐见齐景公,说:臣闻明君蓄勇力之士,要他们懂得上有君臣之仪,下有长幼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御敌。上表彰他们武功,为的是使下属佩服他们的勇敢,故给以高官厚禄。可您现在所豢养的几名武士,全不懂君臣上下之礼,实为国家大患,不如除掉他们。齐景公说,这三个武士,武艺高强,别人难以战胜他们。晏子说,不要以武力对付他们,请陛下馈我两只桃子。晏子把两只桃子放在盘中对三勇士说,你们何不按功劳大小分享美桃?公孙接首先仰天而叹曰,晏子,我若得不到桃子,则是无勇,我先打死了野猪,再刺杀了猛虎,我的功劳无人可比,我应该食桃。于是拿走了一只桃。田开疆接着说,我在战场上屡挫敌军,我的功劳也无人可比,也应该食桃。于是又拿走了一桃。见盘中已无桃,古冶子急忙上前说,我曾护驾渡河,遇鼋要伤害主公,我虽不会游泳,但靠潜水,顺流九里杀死大鼋,我一手拽住马尾,一手提鼋头,鹤跃而出。渡河的人都夸奖我是“河伯”!论功劳,我应为头功,应该食桃,二位壮士还不把桃子放回盘中!遂抽剑而起。公孙接和田开疆说,我俩论勇敢不如人家,论功劳也不如人家,先居功取桃而不谦让,是为贪;贪而不死是无勇。于是马上放回桃子,刎颈而死。古冶子说,二勇士已死,冶独活,是为不仁;用言语耻笑别人,自我吹嘘,为不义;我悔恨自己的言行,不死,是无勇。虽然,二子分食一桃是合适的;我一人食一桃也是相宜的;但二子为保持气节已返桃而死,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于是,古冶子也放回桃子,自刎而亡。齐景公闻三勇士已死,便以土礼埋葬他们。晏子未费吹灰之力,耍了一个小小的阴谋,就除掉了景公的心腹之患。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