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潜艇的资料,"潜艇"最早谁发明的?哪个国家的?

时间:2024-06-19 17:40:33 编辑:阿旭

1,"潜艇"最早谁发明的?哪个国家的?

潜艇最早可追溯到15-16世纪的列昂纳多·达芬奇。据说他曾构思“可以水下航行的船”,但这种能力向来被视为“邪恶的”,所以他没有画出设计图。直至一战前夕,潜艇仍被当成“非绅士风度”的武器,其被俘艇员可能被以海盗论处。[5]
16世纪,真实意义的潜艇出现。1578年,英国数学家威廉·伯恩(William Bourne)著书《发明与设计》描述潜艇。1620年,首艘有文字记载的“可以潜水的船只”(submerible vehicles)由荷兰裔英国人克尼利厄斯·雅布斯纵·戴博尔(Cornelius Jacobszoon Drebbel)建成,主要即依据前者的设计,推进力由人力操作的橹产生。但有人认为那只是“缚在水面船只下方的一个铃铛状东西”,根本不能算潜艇。1620年至1624年,它有两种改良型在泰晤士河上进行实验。2002年,BBC电视节目 “Building the Impossible”播出[3],马可ㄠ德华兹公司(Mark Edwards)根据当年设计图建成一艘搭载两人的戴博尔型潜艇,并成功潜航于伊顿的 Dorney 湖。
史上第一艘用于军事的潜艇出现于美国独立战争。美国耶鲁大学的大卫·布什奈尔(David Bushnell)建成海龟号(Turtle),通过脚踏阀门向水舱注水,可使艇潜至水下6米,能在水下停留约30分钟。艇上装有两个手摇曲柄螺旋桨,使艇获得3节左右的速度和操纵艇的升降。艇内有手操压力水泵,排出水舱内的水,使艇上浮。艇外携一个能用定时引信引爆的炸药包,可在艇内操纵系放于敌舰底部。内部仅容纳一人操作方向舵和螺旋桨。1776年,海龟号企图攻击英国皇家海军老鹰号(HMS Eagle),虽未获成功,但开创了潜艇首次袭击军舰的尝试。
史上第一艘成功炸沉敌舰的潜艇在美国南北战争。何瑞斯·劳升·汉利(Horace Lawson Hunley)建成汉利号潜艇,乘员八人,手摇柄驱动。其前端外伸一个炸药包,碰触敌舰即爆炸。1864年2月17日晚上9时许,它成功炸沉北方联邦的豪萨托尼克号(USS Housatonic)护卫舰,但自己却也因爆炸产生的漩涡而沉没。

2,潜艇是谁发明的

传说意大利艺术大师兼发明家达·芬奇最早进行了关于潜艇的设计。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潜艇研究者是意大利人伦纳德,他于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体结构”的理论。1578年,英国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关潜艇的著作--《发明》。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象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
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此后百年间潜艇的发展进入了“慢车道”。直到1724年,俄国人叶菲姆·尼科诺夫制造出了又一艘潜水船,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树脂、铁条、铜皮等材料制成。此后,潜艇的发展又一次进入停滞期。

3,有关核潜艇的资料

中国的核潜艇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自行上马以来,确实经历了极为坎坷的发展历程。中国首先发展的是核动力攻击潜艇,首艘下水于70年,当时的名称为‘长征一号’,国内称为091型,国外称为‘汉’级。在海军试验接受后,编号为401艇,随后402、403、404、405 相继建成服役,海军首先将这种战略性武器部署于保卫京畿重地的北海舰队,用来守卫祖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心脏。在成功建造091型‘汉’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基础上,中国又成功建造了首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型号为092型,国外称为‘夏’级的战略导弹核潜艇406号[2]。

4,寻二战日本“超级潜艇”详细点资料

伊-65型潜水舰(海大5型) 伊-65型潜水舰资料水上排水量:1705 吨水下排水量:2330 吨水上引擎功率:6000 马力水下引擎功率:1800 马力水上最大航速:20.5 节水下最大航速:8.2 节水上续航距离:10.0 节 ~ 10800 海里水下续航距离:3.0 节 ~ 60.0 海里推进机构:双轴推进乘员数量:62 名安全巡航深度:75 米鱼雷发射管:舰首533mm × 4,舰尾533mm × 2鱼雷携带量:533mm鱼雷 × 14甲板火炮:L50身管100mm单装高射炮 × 1,13mm单装高射机枪 × 1潜舰载机:无首舰竣工日:1932年12月1日同型舰:共3艘、伊-65(伊165)~ 伊-67 备注:大型远洋舰队决战潜艇,设计主要用途是攻击敌水面舰队,1940年训练时伊-67发生事故沉没。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所有该型潜艇的编号都变为3位数,在原编号前加了个百位数1,由于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潜艇使用战略错误,该型潜艇未能发挥太大的作用,战争中2艘参战该型潜艇全部战沉 伊-68型潜水舰(海大6型a) 伊-68型潜水舰资料水上排水量:1785 吨水下排水量:2440 吨水上引擎功率:9000 马力水下引擎功率:1800 马力水上最大航速:23.0 节水下最大航速:8.2 节水上续航距离:10.0 节 ~ 14000 海里水下续航距离:3.0 节 ~ 65.0 海里推进机构:双轴推进乘员数量:68 名安全巡航深度:70 米鱼雷发射管:舰首533mm × 4,舰尾533mm × 2鱼雷携带量:533mm鱼雷 × 14甲板火炮:L50身管100mm单装高射炮 × 1,13mm单装高射机枪 × 1潜舰载机:无首舰竣工日:1934年7月31日同型舰:共6艘、伊-68(伊168) ~ 伊-73(伊-173) 备注:大型远洋舰队决战潜艇,设计主要用途是攻击敌水面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所有该型潜艇的编号都变为3位数,在原编号前加了个百位数1,由于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潜艇使用战略错误,该型潜艇未能发挥太大的作用,战争中该型6艘潜艇先后全部战沉,但也不乏经典战例,其中以伊-68(伊168)号击沉美军约克郡号重型舰队航母的战例最为出名。 吕-33型潜水舰(海中5型) 吕-33型潜水舰资料水上排水量:940 吨水下排水量:1200 吨水上引擎功率:2900 马力水下引擎功率:1200 马力水上最大航速:19.0 节水下最大航速:8.2 节水上续航距离:12.0 节 ~ 8000 海里水下续航距离:3.5 节 ~ 90.0 海里推进机构:双轴推进乘员数量:61 名安全巡航深度:75 米鱼雷发射管:舰首533mm × 4鱼雷携带量:533mm鱼雷 × 10甲板火炮:L40身管76mm单装炮 × 1,13mm单装高射机枪 × 1潜舰载机:无首舰竣工日:1935年10月7日同型舰:共2艘、吕-33 与 吕-44 备注:中型远洋舰队决战潜艇,设计主要用途是攻击敌水面舰队,水下运动性能强,但由于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潜艇使用战略错误,该型潜艇未能发挥太大的作用,战争中该型2艘潜艇先后全部战沉 伊-6型潜水舰(巡潜2型) 伊-6型潜水舰资料水上排水量:2243 吨水下排水量:3061 吨水上引擎功率:8000 马力水下引擎功率:2600 马力水上最大航速:21.0 节水下最大航速:7.5 节水上续航距离:10.0 节 ~ 20000 海里水下续航距离:3.0 节 ~ 60.0 海里推进机构:双轴推进乘员数量:68 名安全巡航深度:80 米鱼雷发射管:舰首533mm × 4,舰尾533mm × 2鱼雷携带量:533mm鱼雷 × 17甲板火炮:L40身管127mm单装高射炮 × 1,13mm单装高射机枪 × 1潜舰载机:侦察机 × 1首舰竣工日:1935年5月15日同型舰:唯一1艘 备注:大型远洋舰队决战潜艇,并携带有侦察机,设计主要用途是单舰大洋巡逻,寻找对方主力舰队进行攻击,同时也负担对海上与陆地目标的航空侦察与骚扰,该型潜艇威力巨大可跨洋作战,但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潜艇使用战略错误,该潜艇未能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过战争期间该潜艇曾有过重创美军萨拉托加号重型舰队航母的经典战例,1944年7月该潜艇战沉 伊-7型潜水舰(巡潜3型) 伊-7型潜水舰资料水上排水量:2525 吨水下排水量:3583 吨水上引擎功率:11200 马力水下引擎功率:2800 马力水上最大航速:23.0 节水下最大航速:8.0 节水上续航距离:16.0 节 ~ 14000 海里水下续航距离:3.0 节 ~ 60.0 海里推进机构:双轴推进乘员数量:68 名安全巡航深度:100 米鱼雷发射管:舰首533mm × 6鱼雷携带量:533mm鱼雷 × 20甲板火炮:L40身管140mm联装炮 × 1,13mm单装高射机枪 × 2潜舰载机:侦察机 × 1首舰竣工日:1937年3月31日同型舰:共2艘、伊-7 与 伊-8 备注:大型远洋舰队决战潜艇,并携带有侦察机,设计主要用途是单舰大洋巡逻,寻找对方主力舰队进行攻击,同时也负担对海上与陆地目标的航空侦察与骚扰,该型潜艇威力巨大可跨洋作战,但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潜艇使用战略错误,该潜艇未能发挥太大的作用,战争中该型潜艇全部损失,其中伊-7号因遭重创难以修复退役报废,伊-8号1945年3月战沉。 伊-74型潜水舰(海大6型b) 伊-74型潜水舰资料水上排水量:1810 吨水下排水量:2564 吨水上引擎功率:9000 马力水下引擎功率:1800 马力水上最大航速:23.0 节水下最大航速:8.2 节水上续航距离:16.0 节 ~ 10000 海里水下续航距离:3.0 节 ~ 65.0 海里推进机构:双轴推进乘员数量:68 名安全巡航深度:85 米鱼雷发射管:舰首533mm × 4,舰尾533mm × 2鱼雷携带量:533mm鱼雷 × 14甲板火炮:L45身管120mm单装炮 × 1,13mm联装高射机枪 × 2潜舰载机:无首舰竣工日:1938年8月15日同型舰:共2艘、伊-74(伊174)与 伊-75(伊-175) 备注:大型远洋舰队决战潜艇,设计主要用途是攻击敌水面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所有该型潜艇的编号都变为3位数,在原编号前加了个百位数1,由于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潜艇使用战略错误,该型潜艇未能发挥太大的作用,战争中该型2艘潜艇全部在1944年战沉

5,元级潜艇的具体资料

  一派观点认为,“元”级应该是俄罗斯“基洛级”的弟弟,从基洛级演化而来。主要证据有二点:
  首先,元级潜艇排水量与基洛级基本相当,并具有基洛级略微突起的K型梁,且突起轮廓更为明显,这样可以判定元级潜艇内部空间结构和布局基本与基洛级相同。
  其次,指挥台位置和尺寸有调整。原宋级潜艇的指挥塔尺寸过大,水下潜行时上、下面的阻力差过大,似乎必须依靠首舵来抵销上仰力矩,同时还会增大潜艇水下潜航的阻力;而新潜艇的指挥塔围壳的各种比例与基洛级相当接近,显示中国军工设计人员已经意识和弥补这种缺陷。如此,俄罗斯基洛级和国产039宋级潜艇的技术特长相互综合,性能肯定更进一步提高,可以称为“超级宋”[注1]潜艇。
  也有一派观点认为,元级潜艇应该属于俄罗斯“阿穆尔”级的改进型。俄国军方是这种言论的始作俑者。俄海军技术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元级潜艇在设计上参考了阿穆尔级的概念。元级的外轮廓采用了水滴型设计,而舍弃了原039级潜艇的鲸型轮廓,并且继承了基洛级和阿穆尔简练的外形。通过判读元级船体升降舵和尾舵的位置,还认为元级已经装有被动声纳系统和拖拽声纳系统。而且,通过已经证实的039潜艇消音瓦和吸音橡胶层技术,元级潜艇继续使用毫无问题,甚至可能使用更为先进的整体橡胶覆盖技术。这样降噪水平可能已经接近俄式潜水艇。因此,俄罗斯人兴高采烈的把中国的潜艇称之为“中华阿穆尔”级
  武器系统: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声称,早在2000年,俄罗斯革新家设计局已将3M54俱乐部型潜射导弹技术转交中国,该导弹可从水面舰艇或基洛877EKM/636型柴电潜艇上发射,随后引进的基洛级潜艇更是掌握了先进的潜射导弹和鱼雷,这些威力巨大的“大规模杀伤技术”,毫无疑问的将用在元级潜艇上。
  3M54E这种系统主要发射3M54E(E1)、3M54E和91RE1(E2)等三种型号的导弹执行反舰任务,其中3M54E1装备在小型舰船和潜艇,91RE1(E2)用于反潜,有一个配备寻的传感器导引头的可分离水下火箭,三种型号的导弹在系统基本结构和助推方式相同,制导方式和发动机等处有细微差别。这套用于攻击地面、海面和水下的导弹系统,可由弹上飞行控制系统精确保持飞行高度;地形匹配和卫星导航系统确保导弹有较高的命中精度,能极大提高潜艇的攻击能力。
  动力系统:
  美国媒体在报道时直接揭露,中国肯定会对潜艇的推进系统进行升级,如把电动机轴速由500转/分降至250转/分,用单轴螺旋桨代替传统的双轴或三轴螺旋桨,桨叶由6叶增为7叶。同时采用双层弹性垫座、发动机加装软垫等措施,大幅降低潜艇的噪音强度。由于中国一直有“引进技术胜过购买技术的”传统,当中国从俄罗斯购买了877EKM、636型基洛级潜艇后,必然对潜艇的推进系统进行消化吸收。从购买至今的研究和日常维修,中国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消化和提高,通过运用这些静音措施,使元级潜艇噪音大幅降低,直逼有“黑洞”的绰号基洛级潜艇。鉴于美国海军目前仅有一种主动式声纳能捕捉基洛级潜艇反射回音,因此对元级潜艇的噪音指标高度关注是意料之中的事。
  AIP系统:
  常规潜艇为追求最大水下航程,不知愁煞了多少才华横溢的天才设计师,终于进化出相对完善的AlP系统这个好东东。
  AIP系统就是不依赖空气的推进系统。最早萌芽于二战期间,苏联和德国几乎同时开始研究。苏联采用液态氧和柴油驱动一个闭式循环发动机,德国是利用高浓缩的过氧化氢,产生蒸汽驱动涡轮机,这些艰苦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宝贵经验。二战后至今,经过不断努力,这项技术逐渐进入实用阶段,以至于现代新式常规潜艇要是不装上AIP系统,简直都不好意思开出去。
  这次对于中国的元级潜艇,国外众媒体是异口同声滴坚定滴毫不含糊滴指出中国已经拥有了AlP技术,理由是中国的盟友巴基斯坦已经从法国获得阿戈斯塔90B型潜艇的AIP技术。法国这项AIP技术被称之为MESMA(独立潜艇能量模型)蒸汽涡轮机系统,以乙醇和液态氧为能源,驱动一台涡轮式发电机,系统功率指标16PA4V185VG。这项技术可以把潜艇水下续航力增加3到5倍,通过加长一段艇体。可以方便的装到许多现役潜艇上。所以,很多专家的眼珠激动的发红了。

6,介绍核潜艇有关知识

核潜艇,是核动力潜艇的简称,核潜艇的动力装置是核反应堆,其原理是通过核反应堆产生的高温蒸汽,驱动蒸气涡轮机,带动螺旋桨或者是发电机产生动力。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1957年1月17日开始试航,它宣告了核动力潜艇的诞生。目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有5个,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核潜艇最多。核潜艇的出现和核战略导弹的运用,使潜艇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装有核战略导弹的核潜艇是一支水下威慑。扩展资料潜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使用经验暴露出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潜艇可以在水面下持续航行的时间。潜艇在水面下操作的时间受到电池蓄电量的严重限制,即使以最低的速率航行,也必须在一段时间之后浮出水面进行充电,在充电的过程当中 潜艇非常容易受到攻击。另外一个限制是潜艇上的电池能够发挥的最大航速以及持续的时间,尤其是水面下的最大航行速率远低于水面上的速率,若是要追随高速航行的船舰时,潜艇必须浮出海面以柴油引擎输出动力,才能够勉强追上航行速率较慢的快速船舰。可是这样一来,潜艇就失去海水对他的保护以及作战上的优势。因此,为了扩大潜艇的战术价值,大幅提高海面下持续操作时间,研发替代动力来源一直是潜艇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潜艇

7,介绍一下核潜艇的简单知识

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由于这种潜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来源。核潜艇水下续航能力能达到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
核潜艇在军事战争中,因为其强大的续航性备受关注。在一些国家的军事思想中,核潜艇是应对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最有力武器。作为战略打击力量,核潜艇可以装备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核潜艇是一国潜艇中的战略力量,弹道导弹核潜艇(也称战略核潜艇)为当前军事理念中军事核能“三位一体”中海基核力量的主要实现形式。
核动力潜艇一般分为两种:攻击型核潜艇与导弹核潜艇。
按武器装备可以分为鱼雷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
按照不同潜艇作战任务的不同,分为战略导弹核潜艇/弾道导弹核潜艇(SSBN)、攻击型核潜艇(SSN)、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

8,潜水艇资料

潜艇是一种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也称潜水艇,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潜艇在战斗中的主要作用是:对陆上战略目标实施核袭击,摧毁敌方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消灭运输舰船、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艇和潜艇;执行布雷、侦察、救援和遣送特种人员登陆等。能利用水层掩护进行隐蔽活动和对敌方实施突然袭击;有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作战半径,可远离基地,在较长时间和较大海洋区域以至深入敌方海区独立作战,有较强的突击威力;能在水下发射导弹、鱼雷和布设水雷,攻击海上和陆上目标。扩展资料:潜艇最早可追溯到15-16世纪的列昂纳多·达芬奇。据说他曾构思“可以水下航行的船”,但这种能力向来被视为“邪恶的”,所以他没有画出设计图。直至一战前夕,潜艇仍被当成“非绅士风度”的武器,其被俘艇员可能被以海盗论处。16世纪,真实意义的潜艇出现。1578年,英国数学家威廉·伯恩(William Bourne)著书《发明与设计》描述潜艇。1620年至1624年,它有两种改良型在泰晤士河上进行实验。2002年,BBC电视节目 “Building the Impossible”播出,马可ㄠ德华兹公司(Mark Edwards)根据当年设计图建成一艘搭载两人的戴博尔型潜艇,并成功潜航于伊顿的 Dorney 湖。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