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国大奖赛的2011年赛况
2011年F1中国大奖赛将于4月15日到17日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七届F1年度总冠军得主舒马赫、F1最年轻世界冠军维特尔、两夺F1世界冠军的西班牙选手阿隆索以及英国“双子星”汉密尔顿和巴顿等名将将登场。2011年2月16日,F1中国大奖赛组委会正式宣布,本项赛事将在上海续办7年。同时,组委会还宣布已经启动票价结构改革,将推出更切合中国观众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票价体系。 北京时间4月16日14:00,2011F1中国站排位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最终红牛车手维泰尔取得杆位,这已是他本赛连续拿到了第三个首发。迈凯轮车队的简森-巴顿和路易斯-汉密尔顿分列二三,两人的差距超过半秒。F1中国站排位赛成绩表(107% = 1:41.941 ): 名次 车手 车队 Q1 Q2 Q3 圈数 1 维泰尔 红牛-雷诺 1:35.674 1:34.776 1:33.706 14 2 巴顿 迈凯轮-梅塞德斯 1:35.924 1:34.662 1:34.421 13 3 汉密尔顿 迈凯轮-梅塞德斯 1:36.091 1:34.486 1:34.463 11 4 罗斯博格 梅塞德斯 1:35.272 1:35.850 1:34.670 19 5 阿隆索 法拉利 1:35.389 1:35.165 1:35.119 18 6 马萨 法拉利 1:35.478 1:35.437 1:35.145 18 7 阿圭苏阿里 红牛-法拉利 1:36.133 1:35.563 1:36.158 16 8 迪雷斯塔 印度力量-梅塞德斯 1:35.702 1:35.858 1:36.190 17 9 布埃米 红牛-法拉利 1:36.110 1:35.500 1:36.203 16 10 佩特罗夫 莲花雷诺(黑) 1:35.370 1:35.149 无成绩 11 11 苏蒂尔 印度力量-梅塞德斯 1:36.092 1:35.874 14 12 佩雷兹 索伯-法拉利 1:36.046 1:36.053 16 13 小林可梦伟 索伯-法拉利 1:36.147 1:36.236 11 14 舒马赫 梅塞德斯 1:35.508 1:36.457 16 15 巴里切罗 威廉姆斯-考斯沃斯 1:35.911 1:36.465 15 16 海德菲尔德 莲花雷诺(黑) 1:35.910 1:36.611 11 17 马尔多纳多 威廉姆斯-考斯沃斯 1:36.121 1:36.956 17 18 韦伯 红牛-雷诺 1:36.468 8 19 科瓦莱宁 莲花雷诺(绿) 1:37.894 7 20 特鲁利 莲花雷诺(绿) 1:38.318 10 21 丹布罗西奥 维珍-考斯沃斯 1:39.119 8 22 格洛克 维珍-考斯沃斯 1:39.708 8 23 里尤兹 HRT-考斯沃斯 1:40.212 9 24 卡斯基延 HRT-考斯沃斯 1:40.445 9 2011年4月17日 在刚刚结束的F1上海站中,汉密尔顿依靠比赛尾声的连续超车获得本赛季的首个分站冠军,他也打破了上海站“冠军年年不同”的魔咒,维特尔虽然杆位出发却因为轮胎问题屈居第二,韦伯从第18位起步在比赛尾声连续超车获得第三,巴顿没能守住红牛的攻击仅列第四。排名第5至第10的车手分别是:5罗斯伯格、6马萨、7阿隆索、8舒马赫、9佩德罗夫、10小林可梦伟。以下是本次正赛具体成绩表 : 名次(积分) 发车顺序 车手 车队 成绩 1(25) 3 汉密尔顿 迈凯轮 1:36:58:226 2(18) 1 维特尔 红牛 +5.198 3(15) 18 韦伯 红牛 +7.555 4(12) 2 巴顿 迈凯轮 +10.000 5(10) 4 罗斯伯格 梅赛德斯GP +13.448 6(8) 6 马萨 法拉利 +15.840 7(6) 5 阿隆索 法拉利 +30.622 8(4) 14 舒马赫 梅赛德斯GP +31.206 9(2) 10 佩特洛夫 莲花-雷诺 +57.404 10(1) 13 小林可梦伟 索伯 +1:03.273 11 8 迪雷斯塔 印度力量 +1:08.757 12 16 海德菲尔德 莲花-雷诺 +1:12.739 13 15 巴里切罗 威廉姆斯 +1:30.190 14 9 布米 红牛二队 +1:30.671 15 11 苏蒂尔 印度力量 +1圈 16 19 科瓦莱宁 莲花 +1圈 17 12 佩雷斯 索伯 +1圈 18 17 马尔多纳多 威廉姆斯 +1圈 19 20 特鲁利 莲花 +1圈 20 21 安布罗西奥 维珍 +2圈 21 22 格洛克 维珍 +2圈 22 23 里尤兹 HRT +2圈 23 24 卡斯基扬 HRT +2圈 24 7 阿古尔苏拉里 红牛二队 退出
2,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国大奖赛的赛事争议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已经连续第8年来到中国。在经历了此前7年洗礼后,这项世界上最“烧钱”的运动似乎已经走出了不温不火的尴尬。对于喜欢赛车的人来说,他们不惜一掷千金、不远千里奔赴上海,但那些不懂赛车的人却能找出很多种理由抨击这项奢侈的运动。关于F1是否赚钱的问题,在中国大奖赛第8次在上海举行期间,现场得到了这样的答案:举办F1不能只看赛场内的经济效益,还要关注这项运动给城市旅游、城市形象方面带来的积极作用。和前两年相比,今年的赛车场人气明显上升,尤其是周日进行的正赛,票价超过3000元人民币的观众席主看台竟然爆满,票价相对较低的位置更是一票难求。对于今年的热闹场面,上海组委会方面表示,经过7年的积累,F1已经成为上海的城市名片。然而就在1年前,中国大奖赛还备受质疑——为了这项比赛,上海花费了约50亿元人民币,每年还要承担上千万美金的保养费用。不少上海本地人至今都认为,举办F1是上海人最亏本的买卖。或许承办F1赛事本身的确是亏钱的事情,但根据去年专业公司对上海F1举办价值进行的评估结果来看,比起账面上的盈亏,也许比赛背后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据赛事组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7年F1为上海创造了超过百亿元的直接和间接收入,当地旅游、酒店等行业获益匪浅。负责承办赛事工作的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公司总经理姜澜公开表示,F1的经济意义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通过比赛推广城市形象。据F1官方数据显示,每场F1比赛的全球观众可达5亿至6亿人。通过电视转播,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上海,这对于提升上海的城市认知度和好感度是一件大好事。对于今年票房走高的形势,姜澜认为,中国的车迷群体在逐年递增,喜欢F1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也离不开中国大奖赛过去7年的积累。
3,为什么F1赛事没有在中国火起来?
F1赛事是世界上很受欢迎的赛事之一,可以说和足球、篮球等齐名的,在很多国家举办赛事的时候,场面很是火爆,但是就没有在中国火起来了,这也是令很多人费解的。其实还是与中国人对于这种赛车的一种文化的认知度有关,毕竟我们国家的车文化还是属于较落后的,在世界上没有拿得出手的自主汽车品牌,更是没有像样的关于能够举办F1赛事的赛道(目前。上海已经有了F1赛道),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F1赛事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还有中国的赛车人才短缺,尤其是F1方程式赛车方面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一个人口大国,没有这样一个这样的人才,也就很难树立一种形象,这其实是一种民族的情节,如果说中国在F1方面出现一个冠军级别的人物,哪受欢迎的程度肯定会不一样的,同样也会带动F1在中国的相应的火起来。
4,F1靠什么挣钱
各个赞助商的赞助、投资~(所以,成功的车队,,在比赛时,跑在前面,摄像机会有给更多镜头,广告效应就更大,广告商自然也更爱投资)
当然,做好F1以后,名声大噪,有了名,利也自然跟着来了~~~以后作别的生意,也自然会更有利~~~~
上海虽然从赛事本身难以赢利,至少在目前的投资期如此,加上F1严格的商业控制和壁垒,投资主办赛事的企业要盈利太难。上海国际赛车场位于上海市区30公里外的嘉定区,车场是在一片草地和荒滩上建起来的,早先是一片水洼和沼泽,属典型的软土地基。为了抵抗不均匀沉降,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赛道的安全,赛道路面必须达到4米以内平整度最大误差不超过3毫米的标准,可谓“豆腐渣上建赛道”。为此该赛道和设计也花费了更多银子,设计是外国公司搞的,但施工和材料大多来源国内,相比巴林、马来西亚等F1赛道建设完全依靠欧美国家技术和材料完全进口形成对比的是,据说这算节约了。至于“上”字车场投资超过26亿元来看,造价高大概有几个原因:赛场周围的公路网,从上海A11方向(苏州)出发到车场外交通管制区域,围绕车场周围修建了环绕车场的公路网,由立交和环线组成,同样的地基上建起来,大概花了不少银子;第二是15万观众的看台,主看台周围包括发车区、新闻中心,贵宾席、包厢,准备区等,修得非常好,后面还有车队后备和生活区,一个个都是豪华独立的单元,副看台(就是荷叶状的H/K两个区)大概能容纳3万人,其它区域的看台、草地看台都修得不错,能容纳15万人,比起2008北京奥运主体育场或投资50亿的国家大剧院,我认为应该相信上海国际赛车场投资的合理性。上海市政府专门说明,“上”字车场完全是市场化运作,政府没有投资一分钱,政府主要的事就是服务和保障,从赛事运转情况来看,的确不错,为此在昨天的专门时段,上海的各个出入口都免过路收费一天,目的是促进消费和缓解交通压力,15万人在同一地点时段的聚会这在中国算头一回,所以昨天感觉除了F1正式比赛后拥堵的几个小时外,效率算高,感觉还不错。
总投资近50亿,除去赛场固定投资的26亿外,赛事转播权1亿元(3年),申办赛事资格11亿(8年),也就是说,在2004年起的8年内,每年F1的举办成本为7亿元左右。关于申办费用较高一事,我查了很多相关资料分析,因为全世界要求申办F1的城市太多,包括美国在内(04赛季美国两个城市申办成功),亚洲日本铃鹿、马来西亚雪邦、巴林包括泰国韩国都在申办,亚洲成为F1最主要发展的地区和市场,加之欧美,拉美等地申办城市竞争很激烈,上海能超过F1组织评价的“摩洛哥站是F1最重要的一站,而上海显然成为了第一”,无论起点、场地、预期都非常高。虽然个人认为F1在中国发展体现的是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的具体实例,但F1“纯商业”化后,上海能在这第一花钱运动争办到一席之地,无疑对上海经济推动作用巨大。依个人看法来说:8年内收回成本或盈利是小事一桩,F1带动整个上海或中国富人阶层的消费潜力,指日可待。而每年一周的F1外,上汽车场可以举办其它赛事,虽然市场和盈利无法和F1相比,但依现有资源举办博览会,车展等,相信国内汽车行业可以大有所为。
中国特色的“国际化”:
在上海观看F1,主办方和上海力图实现“一切向国际化靠拢”的意愿,所以到嘉定赛车场后,发现道路两旁、停车场、赛场引导标志、赛车内标志、宣传品、门票都是英文,只有少量中文,不过能很容易的找到具体位置。赛场周围的移动专营店,F1专卖,食品,展示都是国际品牌,除了中国石化花费8000万取得3年冠名权后的广告外,还有CCTV等两个国内品牌不起眼的广告,几乎见不到其它国内品牌,这体现了F1国际化的“门槛”,赛场中“松下”“TOYOTA”等日本品牌的广告最多。要在F1比赛期间在场地打上广告,这需要获得F1组织的认证,随便一个赞助和广告花费就达几十万美元,这和国内企业眼球经济短期所需不太相符,所以场地内的广告位国内企业暂时没这个实力,不过2005年起,国内大概有6-7个企业会进入F1门槛,相信除了电信等部分外,国内企业大多国际化要求达不到,但如能通过F1迈向国际化跨国化经营的门槛,相信仍有作为。赛场内奔驰,宝马等汽车界大鳄的展示,朝日啤酒、美津浓运动服、松下数码相机……全都搭起自己的帐篷和柜台。肯德基,必胜客,从汽车到食品,外资企业的产品把F1上海站的外围包得严严实实。上海国际赛车场外更像一个商贩云集的"嘉年华",鲜有中国企业的身影。盒饭是日资提供的,贵得离谱,30元一盒很难吃,最便宜的矿泉水也要10元一瓶,吃肯德基也要花平时数倍价格,且排队就要一个多小时,吃是个大问题。
不过国内习惯和“国际化”相去甚远,看台有上两点感受:国外品牌和大企业居多,观众成分也大抵如此,从H看台最右面起,日本观众占了很大一个位置,打出了太阳旗,瑞典,挪威…欧洲国家的车迷也打出他们的国旗。不过,场内最多的还是企业的标志,车迷都是临时由企业组织,我们看台下面就是“555”车队的,他们统一服装,打出旗帜,“555”车队的巴顿夺得了第二名的成绩,绕场一周时专门放慢车速向他们招手示意。看台上的车迷大多以不同企业划分,“奔驰”“嘉士多”“壳牌”“万宝路”“七星”“丰田”……等,都遣酷哥美女登场,具体作用,大抵和广告作用相同,F1看台就是大秀场,商业甚过娱乐。
国际化是国际化了,大约外在重于实际,观众习惯明显不同,懂得F1运动含义和比赛的并不多,差不多的国内观众在看台其实都在看热闹,连哪个车手领先也搞不清,法拉利车队两辆红色赛车谁前谁后也并不清楚,其它车队和车手就更说不清楚了,反正国外车迷叫好的时候,跟着大约也就明白了一二。观众习惯区别更大,我旁边有四个瑞典车迷,其中的女车迷大约40多岁,专门用袋子装食物或垃圾,他的男友拉开易拉罐啤酒的拉环,女的立即很自然双手打开口袋让他扔进去,同样另一边的几个大连车迷看完比赛后坐位下留下了塑料袋、拉罐、方便拉面等垃圾,一塌糊涂。此等“国际化”大约还停留在口头,毕竟和国情习惯差异太大。
F1能对上海带来什么?
看了F1,感觉还是挺值的,不过依个人看法,利弊两面明显,对于这是初次由中国举办的15万人在同时段,同地方的巨型“商业秀”,有如下看法:
1,F1的巨大商机,F1首次登陆中国,过程非常艰难,珠海国际赛车场建成当初就多次表示在积极申办F1,但由于地域,硬件,关注度因素,投入产出比不成比例。沈阳老工业基地也曾经想搞F1,前期投入都是政府主导,花了不少钱,做了预算规划在内的很多方案,不过由于好大喜功,根本拿不出钱来办比赛,修场地,最后不了了之,无疾而终。看来沈阳市的领导想从F1从捞取“政绩”一厢情愿在市场面前泡了汤。相反上海政府明智得多,F1车场修在离市区30公里外的嘉定,赛场建在荒滩涂上,资源有效利用,提高了嘉定区周边的基础建设和商业地位。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政府没投入一分钱,至于有网友置疑政府在宣传,媒体,疏导等方面上海市政府的政策倾斜,我有理由相信这正是体现了现代行政良好的服务,为商业做后备保障一面,非常成功。这在下面分析。
2,关于上海政府对F1的态度。3天的F1比赛,吸引了国外大约4万人,国外大企业近百家参与,26万人同一时间涌入上海,8万个客房一定而光,价格翻番,国内车迷企业大举进入上海(即便此次主要在于考查),F1及其相关企业在上海的花费,新闻发布,他们视上海为最重要的发展区域,在新天地和市中心黄金商业地段展示和广告,提升了上海商业层次,综合起来,就F1极其相关产业在这几天的带动来说,上海应该是赚了钱。由此看,政府行为主要以“服务”为主,非常到位,并且应该加强。F1的上海企业主办方由于未从票房和广告等直接收入在第一年赚钱回来,但由于对整个上海间接经济的拉动作用,贡献非常巨大,由此上海政府除了在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外,应该在税收,政策等方面采取倾斜措施,补偿主办方。当然如果随后主办方在8年内成功经营,对上海的贡献会更大,由此政府在当中应该是一本万利,毫无风险可言,对上海“国际化”进程和形象大有提高。
3,依个人看法,F1的上海企业主办方虽并未从中赚钱,但初期基本建设投资26亿,其它投资合计一共50亿预计8年内收回,场地组织,表演等费用投入亦非常大,今年一年票房3亿,冠名,广告,等直接收入加起来不会超过4.5亿元,但由于这是第一年投资期,要在第一年就收回平均每年7亿的回报是不理智的。其实想象让F1在中国赚钱并不是太困难的事:F1中,法拉利车队舒马赫一年车队提供的工资收入3000万美元,广告和其它收入超过8000万美元(《财富》杂志,舒马赫超过伍兹荣登体育运动类第一),算起来他一年收入就到了10亿人民币,而一个车队一年的运营成本需要1亿欧元以上,即便如最低的索伯车队一年也需要3000万美元以上,赛事中的广告,赞助达几十亿美元,F1掌门人个人资产就超过了40亿欧元(英国财富榜第一),一个最小的广告牌在F1一个分站赛场就需要10万美元。F1专卖产品和进入F1场地经营的产品都是天价,车队的旗帜,标志,车迷的贴画,车装饰,纪念品都入场经营,一顶有法拉利车队的专卖太阳帽就要400,T桖上衣一件就要600,一支有标志的普通笔就要100元,就上海车场里专卖的情况看,简直可以用卖疯了来形容,有的车迷一买就是几十件,就跟不要钱一样。市场非常广阔。
4, 上海站的比赛权获得代价太大,这是值得反思的地方,据“英国《F1商业》杂志最新刊登的数据,上海购买举办权费用每年高达3000万美元,但与上海一样在今年第一次举办F1的巴林却只付出了1800万美元。在亚洲举行的其他两站比赛中,日本铃鹿站的举办权费用只有950万美元,马来西亚雪邦站的费用为1500万美元,都比上海低。 欧美地区各个F1分站赛的举办权费用都只在1000万美元左右,有的分站甚至不需要购买举办权,如摩纳哥站和意大利蒙扎站。 ”但由于F1竞争城市多,目前的市场情况不同往年,用不同年份的数据比较并不合理。但有值得指出的地方就是:上海主办方在场地广告权,收益,转播费谈判方面急于求成,的确丧失了大好利益,上海站在广告费和其它收入方面的分成非常少,这和国内企业在投资国外经营情况一样,缺乏对F1商业运作和市场容量的全面了解,对F1的谈判规则,保护规则和壁垒了解不够,市场运作方面,按照国内规则办事,缺乏长远的商业规划和初期的市场深度挖掘,宣传还停留在吸引眼球和低层次的炒作阶段,没有针对发展起来的中国富裕人群做针对性的前期培养和酝酿,高估了国外车迷和消费能力。按照F1“商业才是F1的灵魂”这样理念,上海F1主办方还需要真正具有F1的商业意识,才能打造F1在中国的潜在巨大市场。
F1在中国的道德批判
F1在中国永远属于富人娱乐阶层,早些年,大连一位老板携子游英国的一家F1赛车场,他的儿子提出开一圈F1战车,车场老板很生硬:想开,一圈3万美元!大连人冲动拍出支票,开就开!他的儿子在陪教指导下,真的开上一圈,这里,有挑战有自尊,但没有平和及平等。
平均每张票价超过2000元。主看台分钻石区、白金区、黄金区......价格从3100-3700元一张(三日套票)不等,副看台一般在2000-2500元左右,到目前为止,主看台的黑市票价被炒到2万元/张。赛车场周围实施交通管制,近万个车位数量有限,停车证已告售罄。停车证卖到3000元一个的天价,加入中国石化富人赛事俱乐部吧,观看第一天试车赛价格2万元,观看两天比赛2.2万元,观看三天比赛2.9万元,可以享受香槟、豪华西餐、VIP休息......在中国,看F1的上海人虽然很多,但不以上海本地人为主,至少可以这么说,F1的看台的大多数位置,尤其价格在2000元以上的,并不是以上海人为主。看F1的人大多也许并不需要花钱,70%以上的票已被大企业包办,如今洋人也懂得在中国的公关策略了,F1由此也成为最好的“礼尚往来”契机,赛场上,多的是达官显贵,从北京,上海,天津,苏州,广州,成都,杭州......蜂拥而至。上海,成功的富人大狂欢吸引了眼球,4、5星级酒店爆满,房价高出平常一倍。
在不可否认的F1巨大商机背后,F1赛场在中国更本就没有所谓“平民化特色”这么一说,完全以金钱和财富衡量成为F1的唯一标准。这为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集团“本土化”提供了一个“契机”,如何和官员沟通,如何采取中国特色的“公关”,乃至提供在上海支撑消费的腐败孪生行为,伴随F1巨大轰鸣的背后,真正自己花钱到现场看比赛的少数中国车迷成了真正的冤大头,他们是其中的陪衬和花边。
如今,这个世界最项昂贵的运动和人均较穷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走到一起,F1正如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差异和特色——————“让一部分人先玩儿起来”吧!
F1赛车尖啸着驶过耗资26亿元人民币建造的上海国际赛车场,除了10多万的各地观众以及纷至沓来的达官政要、社会名流之外——F1上海站的“辐射力”到底有多强
一名出租车司机评价F1说:
“F1比F4伟大。”尽管他并不清楚F1伟大在何处,但他知道F1是花了很多钱搞起来的,一定差不了。F1是否伟大暂且不论,但F1在上海留下的浓墨重彩,足以让我们津津乐道好些天。世界上最烧钱的运动F1身上从此烙上的中国印,则可以让不少人多了几分自豪。
耗资26亿元人民币建造的上海国际赛车场在过去的3天里,俨然是一个盛大的节日舞台。20辆顶尖赛车、超过10万人的各国观众,还有纷至沓来的达官政要、社会名流,这样的壮观场面,即便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是难得一见。但在歌舞升平、飞车狂飚的景象之下,我们也不会忘记上海主办F1的初衷,那就是展现上海的国际形象,更好地发展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以及促进中国的赛车运动发展,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等等。那么,F1上海站真的能做到吗?
游客为上海带来四五亿美元
比赛刚一结束,记者便致电公务缠身的上赛场某权威人士(采访对象要求匿名),这位官员告诉记者,根据已有的统计,这次因为F1而前来上海的境外游客约有5万人,而原先估计的只在3万人左右。游客平均在上海逗留3天,在上海的酒店住宿、交通、餐饮、门票、商业等方面的总花费约在四五亿美元,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数字,而在F1马来西亚站的相关收入是在2.6亿到3亿美元之间。这位官员解释说,当然,我们接待的游客数量也是马来西亚站的两倍左右。
这位官员还告诉记者,在F1上海站比赛期间,世界排名前500位的大企业中有120家公司在上海举办了各种推广活动,或者把上海站的门票作为待客礼物,上海对大企业、大公司的影响和吸引力继续扩大。这位官员也表示,正在打造上海汽车中心的嘉定也将因为F1比赛的进行进一步完善汽车城的设施,这对于上海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将十分有利。
在这位官员看来,F1上海站的成功举办,不管是对进一步提升上海的知名度、树立国际化大都市形象,还是对上海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F1落沪并非上海之福?
与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并称世界三大运动的F1可以为上海提高知名度,招徕大批观光游客,对刺激上海的经济发展有利。这样的说法正在政府与民间广泛流传,但经济学家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中国需要F1,并不代表上海需要F1,上海选择F1并不利于上海经济的发展,举办F1的现实结果并非是上海之福。
“大批游客涌入上海,宾馆、酒店生意兴隆,房价高涨,但F1期间给上海带来的高朋满座不过是一个假日经济现象。游客改变的不过是时间流量上的组合,在旅游方面的意义可能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样大。”
谈到城市知名度,张军指出:“上海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吗?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再举办一个F1又能为本已光亮的上海形象再增色多少呢?”
上世纪80年代,上海市政府曾提出发展服务型的经济,计划到上世纪末要将服务业在上海GDP的比重提高到70%。但据上海市发改委今年6月公布的数字,2003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4%,比2002年的51%下降了2.6个百分点。在2001~2003的3年中,上海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变慢。此外,与江苏、浙江两个周边省份相比,上海引入外资的优势也在不断减弱,从制造业中心向服务业中心的转变将是上海的必由出路。张军指出:“计划经济时代打造的上海是个制造业中心,但符合上海人力资本、适应上海生产力发展的应该是服务业,诸如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等行业,上海目前正处于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要打破计划经济时代30年的结构模式,重建上海的基本经济结构,上海要付出巨大代价,此时弄来F1这样一个一次性投入很大,利用率不是很高,需要社会去消化它的工程,会给上海增加一定负担。”
但就F1来说,它应该能够牵涉到旅游等相关的产业,这难道不符合上海发展服务业的愿望吗?张军认为,这还有一个投入产出的对比。
在现今的F1分站赛中,只有极少数国家是为F1专门兴建赛道的,绝大多数赛道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赛道,都是利用现有的公园、城市道路,或是汽车公司的试车场。“毫无疑问,F1一定会带来游客,促进旅游业。但我们的投入呢?26亿元仅仅是第一期投资,根据官方的预计,上海站收回投资成本要10年到12年,我们一没有赛车运动传统,二没有自己的品牌赛事,一旦F1赛事7年后离开上海(这并不是没有可能),那么谁能保证赚钱?到时候我们又该怎样处理这个如同庞然大物的赛车场?”
上海当地媒体曾大幅报道过赛车场对周边地产的提升作用,赛车场附近的地价据说上涨了10倍,但张军认为对土地的过度开发于经济有弊无利:“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会认为地价上涨是件好事,地价提升加重了商务成本,结果只能不断开发新土地,但每个城市都是有边界的,土地是有限的,上海一个区的区政府就曾经询问我们,区里的土地都批完了,下一步的经济靠什么发展?”
张军认为,F1落户上海并非纯粹的市场选择,“F1是一个纯商业化的赛事,它选择中国我认为是必然的,但可能放在中小城市反倒更有积极作用”。
F1对中国汽车工业几乎无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大学汽车工业研究专家告诉记者,F1对汽车工业的影响是显著的,但要说到F1上海站的举行对中国汽车工业有何推进作用,那就非常牵强了。
“除了像我这样的F1车迷之外,高校研究汽车的专业人员或是中国汽车厂商的专业人员几乎没有人来上海看比赛。F1的特征是高油耗、高污染,这是与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车蓝�鄣摹!?
在汽车专家看来,F1既有的特质已经为先进的汽车工业所摒弃,“虽然F1的很多技术设计都被民间采用,不过,从汽车工业的发展大方向———低能耗和环保来看,F1已经失去它有利的一面”。
对整个汽车工业无利,对中国本地汽车工业就更没有多少推动作用。“汽车工业实际上是第二产业中处于末端的行业,所以,不要以为汽车工业代表的是高新产业,汽车工业实际上是大工业、劳动密集产业。世界上很多大汽车公司设厂于中国,这是必然的。因为中国劳动成本低,技术人才也不匮乏。中国目前的年汽车产量已经突破400万辆,未来几年,随着各大厂商不断加大在华投入,中国的汽车产量还会大幅增加,这一趋势显然和F1落户上海无关。”
当然,很多研发与技术中心也会落户中国,不过代表汽车工业最先进的部分,如电动力、混合动力等汽车的研发仍然会留在发达国家,而这种先进技术目前还无法在F1身上看到。
汽车专家也指出,汽车运动在很多方面影响着汽车工业,许多尖端技术的应用最早都是从汽车运动开始的。但无论F1还能否代表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中国都有一个天生的缺陷,那就是没有本地汽车商投身到F1中,无法利用F1为自己的汽车工业做试验。如果说F1上海站对中国汽车工业有什么积极影响,那应该就是F1能更直观地刺激中国观众,或许对中国的汽车销售有利。
F1门票红火的可持续性如何?
虽然上海赛车场内部分看台上仍有些许空座,但观众总数应该达到了组委会赛前公布的数字15万人。然而,这里面又有多少观众明年还会来呢?
由于今年是上海站的首度F1演出,F1门票也就成了热门的公关道具,在赛场内最贵的主看台区,真正私人购票的除了台、港、澳人,以及国外的车迷外,国内观众持有的大多是赠票。记者的一位朋友在上海市某区体育局工作,单位给像他这样的普通员工都发了价值超过3000元的主看台门票。他告诉记者,在主看台上一片片着装统一的方阵中,多数都是像他这样的,要么是企业、单位买票当福利发给员工,要么是公司大量购买后送给自己的客户,有些单位则是直接接受上海赛车场的赠票。
按照国际汽联的规定,F1各分站赛的门票收入都是上缴国际汽联的(但据上海赛车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郁知非介绍,上海站门票收入均归上海所有)。这一次,中国的不少企事业单位都为上海站3亿元的门票收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今年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明年门票销售不知还能否如此红火?
主看台上多数是看热闹的中国观众,而价钱最便宜的草地看台上却集中了不少真正的中国车迷。烈日之下,这些车迷没有太多的怨言,只是希望上海赛车场明年能够开放宿营区。
把上海站当作中国的铃木赛道?
当F1赛车尖啸着在赛车场内高速疾驰时,这种刺激很可能将促使中国第一代亲身感受过F1的车迷诞生。在中国汽联主席石天曙看来,中国的赛车运动也将因此获益。
石天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一个赛车运动发达的国家都离不开群众基础,“要有群众基础,就要培养群众对赛车的兴趣,F1如此强烈的刺激,一定会让不少中国人,特别是来到现场的人,开始喜欢赛车运动”。
虽然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来赛场观看的中国观众都是F1运动的门外汉,不少女观众更对赛车尖啸的声音很不习惯。不过,很多观众还是表达了对F1的极大兴趣。在石天曙看来,国内的汽车运动已经具备了许多必需条件,比如大城市中家用汽车的普及、国内众多级别的汽车赛事安排等,但中国赛车运动始终缺乏一种强力催化剂,F1的到来正好起到了这一作用。
赛车原本是欧美的传统项目,但亚洲的日本也是世界赛车运动的强国,除了与本国发达的汽车工业有关外,石天曙认为,20年前F1在铃木赛道的举办,为日本民间形成赛车热潮起到了关键作用。从中国的赛车运动来说,石天曙希望上海站也能充当一回铃木赛道的角色。
然而,不管各方的评价如何,F1已经在风驰电掣中完成了在上海站的处女秀,F1上海站的比赛也以其独特的舞台吸引着世人的瞩目。而且“演出”才刚刚开始,舞台还会不断扩大,参与者还会不断增加,机会也会不断增多。如何在接下来的6年里,不断地完善自已,迎接挑战,把握机会,对于正在蓬勃发展中的上海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意义。
5,f1中国大奖赛的举办场地在哪一个区
f1中国大奖赛的举办场地在上海奥迪国际赛车场,上海国际赛车场位于上海嘉定区。
嘉定区是上海西北部,上世纪50年代起,嘉定被命名为上海科学卫星城,其东与宝山、普陀两区接壤,西与江苏省昆山市毗连,南襟吴淞江,与闵行、长宁、青浦三区相望;北依浏河,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建县于南宋嘉定十年,是名副其实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有教化嘉定的美称。区内还拥有上海国际汽车城、嘉定新城。
6,今年F1的大奖赛19站分别在哪里比赛
2010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赛程 日期 分站 3月14日 巴林 17:00 3月28日 澳大利亚 13:00 4月4日 马来西亚 14:00 4月18日 中国 14:00 5月9日 西班牙 20:00 5月16日 摩纳哥 20:00 5月30日 土耳其 20:00 6月13日 加拿大 3:00 6月27日 欧洲大奖赛(瓦伦西亚) 20:00 7月11日 英国 20:00 7月25日 德国 20:00 8月1日 匈牙利 20:00 8月29日 比利时 20:00 9月12日 意大利 20:00 9月26日 新加坡 20:00 10月10日 日本 13:00 10月24日 韩国* 13:00 11月7日 巴西 1:00 11月14日 阿布扎比 17:00 ... http://f1.sina.com.cn/schedule/ 这是正赛时间,排位赛一般会提前1个小时,不过有时不提前要具体看地方赛会的安排,电视转播正赛一般会提前30分钟开始,排位赛10分钟,具体要看各电视台安排 !
7,F1有哪几个分站?那些分站的赛道叫什么名字的?
1、阿尔伯特公园赛道
澳大利亚大奖赛
2、雪邦赛道
马来西亚大奖赛
3、上海国际赛车场中国大奖赛
4、巴林国际赛车场巴林大奖赛
5、加泰罗尼亚赛道
西班牙大奖赛
6、蒙特卡罗赛道
摩纳哥大奖赛
7、伊斯坦布尔赛道
土耳其大奖赛
8、银石赛道英国大奖赛
9、纽博格林赛道
德国大奖赛
10、布达佩斯赛道
匈牙利大奖赛
11、瓦伦西亚赛道
欧洲大奖赛
12、斯帕赛道
比利时大奖赛
13、蒙扎赛道
意大利大奖赛
14、新加坡街道赛道
新加坡大奖赛
15、铃鹿赛道
日本大奖赛
16、英特拉格斯赛道
巴西大奖赛
17、亚斯码头赛道
阿布扎比大奖赛
8,F1每一站赛道的名字各是什么???
澳大利亚阿尔伯特公园马来西亚雪邦国际赛道中国上海国际赛车场巴林萨基尔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赛道摩纳哥蒙特卡洛赛道加拿大蒙特利尔赛道欧洲瓦伦西亚街区赛道英国银石赛道德国霍根海姆匈牙利亨格罗林赛道比利时斯帕-法荣科尚意大利蒙扎赛道新加坡新加坡日本铃鹿韩国韩国印度Buddh阿布扎比亚斯港赛道美国Americas巴西英特拉格斯赛道
9,F1什么时候开始
1950年第一届的F1是1950在银石举行的
在之前的还没有叫F1,那个时候叫世界汽车大奖赛
二战结束后1947年,规则进行了更合理的修改:允许1500cc排气量的超级改装赛车参赛,随后4.5升的引擎出现。而国际方程式比赛也更名为“一级国际方程式比赛”(International Racing Formula No.1),后来赛事被正式更名为F1,即一级方程式大奖赛。相应地F2赛事也在战后兴起,F2的存在是为了给无法参加F1大奖赛比赛的车手和车队缩短与国际顶级赛事的距离提供的一个舞台。
然而,还是在1950年国际汽联(FIA)真正宣布取消F2的比赛后,F1才真正成为国际赛车运动界的最顶级品牌。目前F1面临的状况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赛车环境,在战乱纷飞的几十年间,技术规则面目全非,车手成为主导比赛结果的最根本主因。随后,就有了一系列我们所熟知的名字——阿斯卡里、方吉奥、摩斯——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了F1历史上的英雄。
1950年4月10日,阿根廷车手胡安-曼纽尔-方吉奥驾驶玛莎拉蒂赛车赢得了波城大奖赛的胜利,这是国际F1大奖赛历史上的第一场比赛。一个月后,银石在一个废弃的军用机场举办了第一届英国大奖赛,则是第一场注册批准的F1大奖赛,从此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正式诞生。
银石大奖赛的获胜者是F1历史上的首位年度冠军法里纳,他驾驶的是阿尔发-罗密欧158赛车。虽然错过了巴里和多宁顿两站,法里纳却赢得了当年比利时、瑞士和意大利比赛的冠军。
然而随着F1的发展,F1的关键词已经从提速变成了如何减速,确保车手的安全,技术进步但是削减开支。车手总冠军的竞争成为车手技术竞争的平台,而车队冠军的争夺却始终是法拉利战群雄的局面
10,F1赛车规则
F1赛车是世界上最昂贵、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是商业价值最高,魅力最大,最吸引人观看的体育赛事。包含了以空气动力学为主,加上无线电通讯、电气工程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很多新的科技都是在F1上得以最初的实践的。F是FORMULA的缩写,即方程式;1的解释有很多,可以理解为顶尖车手,顶级赛事,奖金等等。(其实这是历史上一个翻译错误,后来就约定俗成了,根本不是什么表示像数学方程式一样精确!事实上,数学上的方程式并无“精确”的意思。 正解:Formula在数学领域意为方程式,这也是翻译错误的原因。而在F1中,本意为“规格”,即统一规格的赛车,因级别最高,固称F1).
F1,中文称为“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是英文Formula Grand Prix的简称,目前这项比赛的正式全名为——“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锦标赛).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英文拼写为Formula One,简称为F1。 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赛车比赛。 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世界三大体育”。年收视率高达600亿人次。 我们今天欣赏的F1比赛可以说是高科技、团队精神、车手智慧与勇气的集合体。 现在F1是赛车中的顶级赛事,全年的统筹安排,每站比赛的赛事组织,车队工作,电视转播等各个方面都井井有条,可以说现在的F1世界已经非常健全。但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F1也有它的起源、发展过程,在前进道路上也有不少曲折。1950年国际汽联第一次举办了世界锦标赛(First FIA Drivers’ World Championship),而且一直举办到今天。这段时间,是F1稳步发展的阶段。 目前F1共有11支参赛车队,每场比赛最多只有22位车手上场,每年规划有16至17站的比赛,通常约在三月中开跑,十月底结束赛季。 除了大量的特别是与安全、空气动力学有关的规定外,目前的"方程式"限定是发动机气缸总容积为2.4升、禁用增压器、最小车重600公斤(包括车手及比赛装备)。从历史上首次汽车比赛的1894年(巴黎到里昂)到 1900年间没有出现"方程式"(Formula)一词。当时的汽车比赛很简单,只是按燃烧方法(汽油机与蒸汽机)、座位数来分组比赛。在那时,汽车至少有两个座位,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单座赛车才出现。
编辑本段【比赛制度】
因为F1比赛的时间不是跨年度的,所以F1使用的是单一年度联赛制度,积累全年积分来决定车手和车队的成绩,以便产生冠军。
在F1大赛举办过的所有比赛中(1950-2008),.其中举办最多的是欧洲,多在意大利的蒙扎,接下来就是摩纳哥,赞德沃特,斯帕,银石和纽伦堡.最少的是大洋洲只有11次。
以前的车赛常借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作为赛道,而且比赛规则也不完善,选手也由此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随着专业赛道的出现,而比赛规则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使车手有了更好的发挥.
编辑本段【F1超级驾驶执照】
就像一般的道路驾驶一样,F1也需要驾照。那是一张由FIA(国际汽联)发给的“超级驾照”——FIA Super Licence,这张车手执照只发给在F3000,F3或CART系列赛事表现杰出的车手。通常一位车手要花8年的时间从小型卡丁车(karting)逐步晋级到F1,但事实上仅有极少数人能够有能力与机会登上赛车金字塔的顶端。
2008年的超级驾照的起征点是10000欧元,另外获得积分起征点为2000欧元每分。而去年这一数字分别是1725欧元和456欧元。
编辑本段【2008年F1比赛赛程】
日期 国家或地区 赛道 冠军
3月16日:澳大利亚站(墨尔本) 汉密尔顿(迈凯轮)
3月23日:马来西亚 (雪邦) 莱科宁(法拉利)
4月 6日:巴林 (麦纳麦) 马萨(法拉利)
4月27日:西班牙 (巴塞罗那) 莱科宁(法拉利)
5月11日: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马萨(法拉利)
5月25日:摩纳哥 (蒙特卡洛) 汉密尔顿(迈凯轮)
6月 8日:加拿大 (蒙特利尔) 库比卡(宝马)
6月22日:法国 (马尼库尔) 马萨(法拉利)
7月 6日:英国 (银石) 汉密尔顿(迈凯轮)
7月20日:德国 (霍根海姆) 汉密尔顿(迈凯轮)
8月 3日:匈牙利 (布达佩斯) 科瓦莱宁(迈凯轮)
8月24日:欧洲 (瓦伦西亚) 马萨(法拉利)
9月 7日:比利时 (斯帕-弗朗哥尚) 马萨(法拉利)
9月14日:意大利 (蒙扎) 维特尔(红牛二队)
9月28日:新加坡 (市政赛道)[夜间比赛] 阿隆索(雷诺)
10月12日:日本 (富士山)
10月19日:中国 (上海)
11月 2日:巴西 (圣保罗)
F1大赛每年都要选择地理条件迥然不同的赛场进行比赛。他们有的现在高原上,那里空气稀薄,用以考验车手的身体素质;有的则是街道组成的赛道,那里路面相对狭窄曲折,车手操作不当就会撞车;有的赛车场就显得路面宽阔,但也有上下坡考验车手的技术;还有的赛车场建在树木葱郁的森林中,那里跑道起伏大,车手很难控制赛车。由于赛车经常出现意外,FIA要求所有主办国的赛车场必须有足够的草地缓冲区。各赛场的救护人员也必须分布在全场的每一个角落,争取在出事的一刹那,跑进现场,进行抢救。
编辑本段【F1比赛时间分布】
【2008年】/【2000年】
【星期五】
【第一次练习赛】90分钟/60分钟
【第二次练习赛】90分钟/60分钟
【星期六】
【第三次练习赛】60分钟/45分钟
【第四次练习赛】60分钟(2005年终止)/45分钟(限制测试圈数10圈)
【排位赛】
【2008年排位赛规则】
【第一节排位赛】:20分钟(2006-2007年为15分钟)
【第二节排位赛】:15分钟(2006-2007年为15分钟)
【第三节排位赛】:10分钟(2006-2007年为15分钟,由于时间减少,所以在第三节排位赛消耗的燃油在比赛不再补回)
注意一点的是:2008年规则规定,更换一颗引擎要退后位发车,而更换一个变速箱将退后位发车。但每位车手有一次免罚机会(一个赛季)
【2006年-2007年方式】实行三节排位赛制度,每节排位赛分别为15分钟,每轮淘汰6部赛车,即:22进16,16进10,竿位争夺战
【2005年方式】实行两圈积累时间制度,后来在法国站被废除,实行一圈排位制度
【2003-2004年方式】实行两圈排位制度,2003年的第一次排位赛的时间在星期五的下午2点,2004年规定两轮排位赛的时间都在星期六,FIA规定,第一节排位赛的出场顺序由上站比赛的倒序出发,第二节排位赛的出场方式由第一次排位赛的成绩的倒序出发
【1991-2002年方式】实行1个小时排位赛的制度,但是限制效率单圈的圈数为12圈,但是连续效率单圈的圈数不能多余4圈
【1990年方式】实行1个小时排位赛的制度,不限制圈数
【星期日】
【正赛前练习赛】20分钟/30分钟(这个阶段在2008年将有可能被取消或者限制)
【正赛】FIA规定,每站比赛的正赛的距离不能少于305公里,不能大于320公里(摩纳哥260公里除外)时间不能少于1小时10分钟,不能大于2小时
编辑本段【F1总冠军】
F1的年度总冠军分为两种,车手总冠军及车队总冠军。在很多F1专家的眼中,车队总冠军的价值大于车手总冠军。计分方式是采积分制,车手与车队的积分都是累积的。车队积分则以两位车手积分累加。假如比赛在未达全部赛程75%时被迫中止,则积分必须乘上1/2,通过各赛站积累计分,方可决出本年度车手及车队的世界冠军。若最终积分相同,则比较分站冠军数,亚军数,季军数……直到一方比另一方多为止。如果依旧相同,还要比较正赛最快圈速的多少、杆位的多少,终级的方式将通过抽签决定。
编辑本段【2008年F1积分系统】
2008年的积分系统没有改变,仍然是
第一名:10分 5分(折半之后的积分)
第二名:8分 4分
第三名:6分 3分
第四名:5分 2.5分
第五名:4分 2分
第六名:3分 1.5分
第七名:2分 1分
第八名:1分 0.5分
注意:比赛赛程未过,积分折半
编辑本段【2008年F1参赛注册车队】
1 法拉利车队 Scuderia Ferrari
2 宝马索伯车队 BMW Sauber F1
3 雷诺车队 ING Renault F1
4 威廉姆斯车队 AT&T Williams
5 红牛车队 Red Bull Racing
6 丰田车队 Panasonic Toyota Racing
7 红牛二队(米纳尔迪车队) Scuderia Toro Rosso
8 本田车队 Honda Racing Team
9 印度力量车队 Force India
10迈凯轮车队 Vodafone McLaren Mercedes
- 超级亚久里车队 Super Aguri F1(2008年5月6日退出)
注意:超级亚久里车队的2008年车队排名清空。
编辑本段【2008年F1参赛车手】
F1车手大都是从各级卡丁车赛事,经过F3000,GP2等等一系列赛事脱颖而出,进入F1的。但现在也有一些厂商车队乐意自己挑选、培养人才(因为钱的关系)。FIA规定全世界拥有超级驾照的只有100人
【2008年车手编号】
1 吉米·莱科宁 Kimi Raikkonen
2 菲利普·马萨 Felipe Massa
3 尼克·海菲尔德 Nick Heidfeld
4 罗伯特·库比卡 Robert Kubica
5 费尔南多·阿隆索 Fernando Alonso
6 内尔森·皮奎特 Nelson Piquet Jr.
7 尼克·罗斯伯格 Nico Rosberg
8 中岛一贵 Kazuki Nakajima
9 大卫·库特哈德 David Coulthard
10 马克·韦伯 Mark Webber
11 雅诺·特鲁利 Jarno Trulli
12 蒂姆·格洛克 Timo Glock
14 塞巴斯蒂安·布尔戴斯 Sebastien Bourdais
15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Sebastian Vettel
16 鲁本斯·巴里切罗 Rubens Barrichello
17 简森·巴顿 Jenson Button
20 安德里安·苏蒂尔 Adrian Sutil
21 吉安卡罗·费斯切拉 Giancarlo Fisichella
22 刘易斯·汉密尔顿 Lewis Hamilton
23 海基·科瓦莱宁 Heikki Kovalainen
-- 佐藤琢磨 Takuma Sato(由于超级亚久里车队的退出而暂时失业)
-- 安东尼·戴维森 Anthony Davidson(由于超级亚久里车队的退出而暂时失业)
注意:超级亚久里车手佐藤琢磨和戴维森的2008年车手排名清空。
编辑本段【F1车手的体能特质】
F1车手是体魄最强健的运动员之一,因为F1赛车的驾驶方式和车手所必须承受的强大离心力,和驾驶一般车辆有天壤之别,不仅要体能状态优于常人,更要有沉着冷静分析的头脑!
观察F1车手你可以发现他们都有看起来几乎与头部同样宽的粗壮颈部,因为在驾驶F1赛车时戴着安全帽的头部是外露于驾驶舱之外的部分,除了在过弯时必须承受4个G的横向离心力之外,在刹车时往前的减速力道更超过5个G,在那样的高离心力状态之下,头部和头盔的重量会变成原来的5倍,约25公斤,因此需要有特别强壮的颈部来抵抗离心力,并保持头部在一定的位置。
其次他们的手臂及手腕肌肉是极度发达的,以往操作F1的方向盘需要约30公斤的力量,即使今日的F1可使用动力方向盘来减轻车手负担,但是在高速时空气下压力的作用之下,转动方向盘仍是相当费力,过弯时更需要强壮的手臂来把赛车维持在车手想要的行进路线上,在300公里的比赛过程中,强壮的手臂与手腕是必须的。
此外在过弯时强大横向离心力,会让体内血液流向单边,但此时车手仍需有冷静的思考才能面对下一个弯道。而起跑时心跳高达每分钟190下,比赛过程中的心跳都在160下,因此赛车手的心肺功能必须异于常人的强壮。
而身体的耐热性对F1车手也是重要的,在凉爽的欧洲地区赛站比赛时,驾驶舱内的温度就可高达摄氏50~60度,虽然不断补充水分,但将近2个小时的比赛下来身体脂肪的消耗及脱水总和将超过4公斤,若是一般人在那样大量脱水的情况会造成休克,而F1车手在下车后却还能谈笑自若。
编辑本段【F1旗语介绍】
【黄旗】黄旗代表前方车道上有障碍物,比如一辆撞坏的或者出现故障的赛车。提醒车手要小心驾驶。如果障碍赛车停在赛道一侧,或者障碍物不在赛道上,那么黄旗会静止不动。如果障碍物在赛道上,那么黄旗就会来回摇动,以提醒车手做好准备改变方向。如果赛道被彻底堵赛,那么会摇动两面黄旗。出现黄旗的时候不允许超车。如果一名车手没有认真读取黄旗的信息,而仍旧以比赛速度开车来到赛道的事故发生地段,那么这名车手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甚至会被取消比赛资格。
【红黄竖条纹旗】红黄竖条纹旗代表赛道前方路面有油,或者路面较滑,车手应该小心驾驶,直到信号旗收回为止。 如果比赛官员挥动该旗帜,代表着前方不远处有所谓的湿滑地带。
【白旗】当出现白旗的时候,表示前方有慢速行驶的车辆。这可能是一辆救护车,一辆拖车,或者是赛会安全车辆。当看到白旗的时候,车手应该小心驾驶,甚至应该适当减速。
【红旗】红旗表示比赛或者试车因某种原因提前结束或暂停。红旗会在整个赛道各个位置同时出示,这个时候车手应该回到维修站,并在那里原地待命,以得知是否恢复比赛,何时恢复比赛。正式比赛中,赛程超过75%后出示红旗,则比赛结束,比赛最终成绩以挥动红旗前两圈的成绩为准。
【蓝旗】蓝旗表示后方有准备套圈的车辆正在接近,并且准备超车。被出示蓝旗的车手应该减速让行,必要时要让出赛车线。如果一名车手被出示挥动蓝旗3个弯内还没能够及时为快车让出线路,这名车手可能受到处罚。
【绿旗】绿旗表示比赛、排位赛开始或赛道存在的障碍已经得到清除,比赛恢复正常。
【黑旗】如果车手的号码显示在出发线,同时旁边有黑旗出现,这表示车手在跑完这一圈之后需要向维修站汇报。当一名车手因为比赛行为不当而需要对其进行调查,或者当车手在比赛中犯规的时候,需要向车手出示黑旗。出现该旗帜时,车手被取消比赛资格.
【黑底红圈旗帜】如果车手的号码显示在出发线,同时旁边有黑底红圈旗出现,这表示车手需要立即与检修站取得联系。当比赛官员怀疑车手的赛车存在机械问题而需要检修的时候,会出示黑底红圈旗帜。
【黑白方格旗】当出现黑白方格旗的时候,表示比赛或者练习赛结束了。这个时候所有车手都要返回检修车道或者集中到出发区。从这里车手们需要将他们的赛车开到赛前检录处,赛车在这里需要被检测以确保符合比赛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每次比赛的冠军,将会为他挥舞黑白方格旗;对于冠军之后的车手,黑白方格旗将会静止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