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肌病的诊断
急性类固醇肌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慢性类固醇肌病起病隐匿,容易漏诊,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1.应用类固醇治疗后出现肌肉无力,伴严重的Cushing综合征,24小时尿酸排泄量增加。2.应用类固醇治疗多发性肌炎时,肌无力症状加重,血清CK水平稳定,24小时尿肌酸增加或类固醇加量后出现肌无力。3.肌肉活检示选择性Ⅱ型肌纤维萎缩,伴Ⅰ型纤维内脂质增加。4.对疑有类固醇肌病的患者停用类固醇后,肌无力缓解,即可确诊。
类固醇肌病的病因
类固醇肌病因广泛应用皮质类固醇引起的一类肌肉病变,类似于Cushing综合征并伴发肌肉改变。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是通过影响蛋白质的代谢,使肌肉收缩成分(如肌凝蛋白、收缩蛋白)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失衡,导致临床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类固醇可以抑制RNA的合成,降低蛋白质的翻译效率,从而阻断蛋白质的合成。类固醇还可以通过泛素蛋白酶系统和碱性肌原纤维蛋白酶促进肌肉收缩蛋白的分解。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亢进的直接后果是肌原纤维的结构改变,功能下降。类固醇肌病的发生与类固醇的剂量和治疗时间无肯定关系,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如果突然增加剂量可能导致发生类固醇肌病,也有人认为剂量越大疗程越长,越容易出现类固醇肌病。此外含氟的类固醇制剂可能更容易引起类固醇肌病。急性类固醇肌病病理表现为大量的肌纤维坏死、再生和吞噬现象,也可有广泛的肌纤维萎缩,两型纤维均受累。慢性类固醇肌病主要病理改变为选择性Ⅱ型肌纤维萎缩,肌坏死和再生不明显,因而有学者提出对此类患者使用“类固醇肌萎缩”较“类固醇肌病”更为确切。超微结构观察可见肌膜下和肌原纤维间糖原和脂质轻度增加,线粒体变性。
类固醇肌病的临床表现
1.慢性类固醇肌病由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导致的肌肉病变。患者常有长达数月或数年之久的大剂量皮质类固醇用药史,药物剂量与肌无力的程度无明显相关。含氟激素较其他激素易患该病,事实上所有的皮质激素均可致病,发病机制不明。在皮质激素治疗的动物体内,发现氨基酸摄入和蛋白质合成水平明显下降。(1)肢体近端肌和肢带肌力量弱,呈对称分布。首先侵犯下肢近端,逐渐进展,波及肩胛带肌,最后波及肢体远端肌群。(2)血清CK及醛缩酶正常。EMG正常或呈轻微肌源性损害,无自发电位。肌活检发现肌纤维大小轻微改变,可伴Ⅱ型纤维萎缩,很少肌纤维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电镜发现线粒体聚积及糖原脂质沉积,伴轻度肌纤维失用性萎缩。以上病变与Cushing病的特征性改变一致。2.急性类固醇肌病由皮质类固醇所致的危重病性肌病或急性四肢瘫痪性肌病。患者常因严重顽固性哮喘或多种全身性疾病接受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也见于脓毒血症等危重患者,有时用神经肌肉阻滞药,肌松药如潘库罗宁可诱发本病,还可因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在全身性疾病好转时出现严重肌无力。肌肉在失神经支配后摄入大量皮质类固醇,可出现选择性肌凝蛋白缺失,是这类疾病的特征性表现,肌凝蛋白的恢复依赖神经再生而不是停用类固醇,但多发性硬化患者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并未发现皮质类固醇肌病等。(1)起病急骤,广泛累及四肢肌群及呼吸肌,出现严重的全身性肌无力和呼吸困难,腱反射正常或减弱,甚至消失。不累及感觉神经系统,患者停药后数周好转,少数患者肌无力可持续1年。(2)病程早期血清CK增高,严重肌肉坏死可伴CK水平显著升高、肌红蛋白尿及肾衰竭等。EMG可发现肌病特征,常见肌纤维震颤。肌活检显示不同程度的肌纤维坏死和空泡变性,主要累及Ⅱ型纤维,有明显的粗肌丝肌凝蛋白丢失。
类固醇肌病的介绍
类固醇肌病是指由皮质类固醇激素导致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也称为皮质类固醇性多发性肌病。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类型。慢性类固醇肌病较急性常见,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盆带肌无力,并逐渐进展,波及肩胛带肌和四肢近端肌群。主观的肌无力症状往往较客观的肌力检查重。常见肌痛,类固醇减量后,肌痛消失,表明肌痛是类固醇肌病的症状之一。临床上类固醇激素被广泛使用,本病并不少见。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导致肌肉病变是怎么回事?如何检查诊断及中西医治疗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导致肌肉病变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应与脑与脊髓病变导致的肌无力、肌萎缩等症状体征鉴别特别是在脑部疾病危象后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时。详细询问病史结合CTMRI检查等,鉴别不难。
2.注意与其他类型骨骼肌疾病相鉴别。
实验室检查:1.血清肌酶慢性类固醇肌病大多正常;急性皮质类固醇肌病早期血清CK常增高,严重肌肉坏死可伴CK水平显著升高。
2.尿肌酸的排泄量明显增加,且在疾病早期即可以出现,因而是诊断类固醇肌病的一项敏感指标。
其它辅助检查:1.肌电图检查无特异性,可发现肌病特征,常见肌纤维震颤慢性类固醇肌病EMG正常或呈轻微肌源性损害无自发电位可以为神经源性、肌源性或混合性,急性型可伴有大量的自发活动。
2.肌肉活检慢性型仅发现肌纤维大小轻微改变,可伴Ⅱ型纤维萎缩,很少肌纤维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电镜发现线粒体聚积及糖原、脂质沉积,伴轻度肌纤维失用性萎缩,这些病变与Cushing病的特征性改变完全一样可提示诊断。
急性型显示不同程度的肌纤维坏死和空泡变性,主要累及Ⅱ型纤维常有明显的粗肌丝肌凝蛋白丢失。
慢性类固醇肌病起病隐匿,容易漏诊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应用类固醇治疗后出现肌肉无力伴严重的Cushing综合征24h尿酸排泄量增加。
2.应用类固醇治疗多发性肌炎时,肌无力症状加重但血清CK水平稳定,24h尿肌酸增加或类固醇加量后出现肌无力。
3.肌肉活检示选择性Ⅱ型肌纤维萎缩伴Ⅰ型纤维内脂质增加。
4.对疑有类固醇肌病的患者撤停类固醇后,肌无力缓解,即可确诊。
一岁半的孩子白天不睡觉
冬天白天短夜里长,宝宝如果早上起迟了,中午就不想睡觉,妈妈不要勉强,晚上睡早点,过段时间,日夜差距大了,再给宝宝培养习惯,充足的睡眠会有益宝宝成长。怎样让孩子白天好好睡觉: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宝宝睡觉的房间要常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拉上窗帘,使室内光线略微暗淡些;不要在房间里大声谈话,要保持安静。要让宝宝从小养成白天独睡的习惯。在安排宝宝入睡前半小时,要设法让他安静下来,并和宝宝一起来到床前,将睡觉用的被褥准备好、并注意训练1岁以内宝宝到睡觉时愿意自己躺下睡,不要养成抱睡的习惯。培养2岁的宝宝能自动按时去睡,不需父母陪伴或拍着入睡。3岁以后能自己上床盖被睡觉,不需父母照管。有条件的最好与父母分床,让宝宝独睡小床上,较大的幼儿可睡在另一房间。 睡觉时不要把玩具带到床上,也不要摇晃宝宝或轻拍其身体,更不要讲紧张、恐怖的故事,但可以低声唱一些催眠曲让宝宝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入睡。 白天睡觉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影响晚上的睡眠效果。一般以1小时到2小时为宜。
甲强龙对四岁半的孩子会造成那些不良影响!会影响以后智力、精神、生长发育吗?
甲强龙通用名称: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不良反应】体液及电解质紊乱 :钠潴留,某些病人有心力衰竭、高血压、体液潴留、失钾、低钾性碱中毒。 肌肉骨骼系统 :类固醇性肌病,肌无力,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脊椎受压骨折,无菌性坏死。 胃肠道 :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穿孔或出血,胰腺炎,食道炎,肠穿孔。 皮肤:妨碍伤口愈合,瘀点,瘀斑。 代谢:蛋白异化作用所引起的负氮平衡。 神经系统 :颅内压升高,假脑瘤。 内分泌系统 :月经失调,柯兴氏病,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糖耐量降低,潜伏性糖尿病的发作,增加糖尿病者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物之需求,抑制儿童的生长发育。 眼:后房囊下白内障,眼内压升高,眼球突出。 免疫系统 :掩盖感染,潜伏感染发作,机会性感染,过敏性反应,抑制皮试的反应。 用法:用于危重病情作为辅助疗法时,推荐剂量是30 mg/kg体重,以最少30分钟时间静脉注射。此剂量可于48小时内,每4-6小时重复一次。冲击疗法适用于对皮质类固醇无反应的恶化期疾病。婴儿和儿童可减量,但依据应是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反应,而不是年龄和体型。每24小时的总量不应少于0.5mg/kg。 小儿哮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尽可能避免诱发因素,例如,受凉,淋雨支气管哮喘,过度疲劳,激动等刺激以防诱发哮喘。 2、居室温度适宜,空气清新。避免吸入尘埃、油烟、煤气等。发作时枕头需抬高,可半卧位。 3、在饮方面,平时禁止吃刺激性食物和过冷过热食物。对哮喘儿童总的饮食原则是:清淡、易消化、营养平衡。可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蔬菜。发作时要给半流质或软食,以免使哮喘严重。体质较虚弱的哮喘儿,当病情稳定时,可辅以必要的食疗方法,如“核桃捣烂与蜂蜜混匀后,每日服1匙;蛤蚧去内脏及眼后与肉末蒸食,每周一次;或者食用白果炖鸭等,都可起到补虚、润肺、止喘等效果。 4、当哮喘发作时,要及时用药,如口服氨茶碱、舒喘灵喷雾等。这些药物都可及时有效地控制哮喘的剧烈发作。同时应减少对患儿的精神刺激过敏性哮喘,消除精神负担,鼓励患儿树立抗病的信心。 5、平时注意加强体格锻炼,常去户外活动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6、减少环境致敏因素:每天要保持居室清洁、通风。床单被褥及枕头要常清洗,避免使用鸭绒或化纤被褥小儿哮喘,内衣裤最好采用棉制品。家中最好不要养猫、狗及小鸟等小宠物,如果肯定花草会引起孩子过敏,就不要在室内种养会致敏的花草。尽量不带孩子去人多、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如果每年能带小孩到农村或空气新鲜的山区度假一段时间,对哮喘的控制将大有益处。另外,在感冒流行季节儿童哮喘,每隔2~3天用醋或艾条熏蒸居室,或加服一些抗病毒中药,可以预防流感引发哮喘。 7、保持良好的情绪:因为哮喘也是一种心身疾病,其发病常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因此家长应特别注意调节患儿的情绪状态。由于哮喘属慢性病而且易反复发作,家长应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多一份关爱哮喘症状,少一份训斥和恐吓,不要动辄就对孩子发脾气。总之家长应尽量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从小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让孩子的心境平和、开朗,处处感到家庭的温暖支气管哮喘,这样有助于孩子远离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对孩子身体的康复是很有好处的。 父母辛苦点,孩子也就快乐多一点。希望孩子每天都快快乐乐的。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用法用量
不能擅自乱用,必须通过检查,获得最新的数据,才能准确使用。作为对生命构成威胁的情况的辅助药物时,推荐剂量为30mg/kg,应至少用30分钟静脉注射。根据临床需要,此剂量可在医院内于48小时内每隔4-6小时重复一次。婴儿和儿童可减量,但不仅仅是依据年龄和体积大小,而更应考虑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反应。每24小时总量不应少于0.5mg/kg。扩展资料:本品40mg规格,每只1ml双室瓶上室含稀释液(苯甲醇9mg及注射用水),下室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辅料:一水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无水)、乳糖、10%氢氧化钠溶液和注射用水。本品125mg规格,每只2ml双室瓶上室含稀释液(苯甲醇18mg及注射用水),下室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辅料:一水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无水)、10%氢氧化钠溶液和注射用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血清中肌酸激酶(CK)过高怎么办?
血清酶中哪项最能代表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我了解的信息是患者血清中的肌酸磷酸激酶(CPK)、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b)、谷草转氨酶(GOT)等多种肌酶含量明显增高,高于正常人几十,甚至是上百倍。肌电图显示多项电位增加,证明肌原性损害。肌肉活体检查显示在破坏的肌肉纤维中发现脂肪细胞和结缔组织的沉积。这些加上医生的临床诊断基本可以基本确诊是否患有肌营养不良症。有人说血清酶都降了下来直至正常有可能吗?有可能,但是那不重要,因为随着疾病的发展,在不能行走以后大多数病人即使你不治疗,血清酶会自动将下来。很多病人还会反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跟其他疾病不一样,不是说血清酶高,降下来疾病就好转,即使降下来疾病也未必好转。那只是个指标而已。有关肌病时肌肉酶活性改变机制目前科学家还不太清楚,多数认为是肌浆膜对酶的通透性有变化,酶大量漏入血中。有人用同位素掺入法研究酶的转换率,发现肌病时酶蛋白合成率下降,降解率常增高。还有人认为,营养不良的肌肉酶活性与发育期胎儿肌肉酶活性相似,说明由于运动神经对肌肉的冲动减少所造成的后果。目前科学家认为可能由于肌细胞膜形态结构异常,肌膜通透性及转运功能改变,使肌酶从胞浆中大量经肌膜“漏出”并使血清中有关酶相应增加,肌酶的外溢导致核糖体代偿性合成更多的肌酶,对于一个肌肉细胞来说,由于这种代偿作用相当有限,一定时间后肌细胞即遭受破坏,为增生的结缔组织取代。这时也就血清酶自动降低的原因。那么为什么还要降血清酶呢?酶是什么,就是一种催化剂,打个不恰当的例子,就象发面的面碱一样,碱不能改变面这个物质,但是碱能改变面的形态,碱大了馒头苦,碱小了酸,酸碱合适馒头才好吃。降血清酶的目的在于保护那些没有受损和新生的肌肉细胞,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和减缓他们的损害,达到延缓疾病发展的作用,这个指标经常由于病人的变化而变化,即使感冒也会影响他的变化,不要太在意指标的变化,他不能和疗效挂钩。
什么叫生活节奏快?
快节奏生活是指时间观念强,办事效率高,生活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现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想在现实生活中打拼出来,就必需要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比别人多的知识,就要比别人更能有效地处理好事情。如此必然导致你的生活节奏变快,有很强的生活紧凑感,时间久了,也就成了快节奏的生活,要想在这个大氛围中立足,就必需适应这种快节奏生活。扩展资料:快节奏生活是种社会现象,农业社会时代,由于农民种地个人间协作关系不是很大,且种地时早一天,晚一天对自身产能影响不是很大,所以农民生活节奏相对就比较慢。随着我们进入工业时代,特别是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更要注重团队精神,更要注重团队间的协作,且在工业生产,信息产业的升级中,大量的技术知识的涌现。有限的资源下,在单位时间内个人间,团队间,公司间,甚至国家间必然会加强竞争,必然会以提高效率为己任,必然会营造一种快节奏生活的氛围。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快节奏生活
什么是“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是指一定社会人们的精神生产、思想传播和精神享受过程的总称。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受社会物质生活特别是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的社会精神生活是一个历史地发展的过程。进步的社会精神生活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消极的颓废的社会精神生活则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扩展资料:精神生活与物质的关系精神生活和物质文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精神文明反过来又成为物质文明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不同程度地规定和影响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精神文明的发展既依赖于物质文明的发展,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两个文明在总体上是相适应地发展的,但也会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精神生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