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武惠妃之子,唐明皇,为了武惠妃杀了他自己三个儿子,包括太
唐明皇,为了武惠妃杀了他自己三个儿子,包括太子在内,可见她有多爱武惠妃,冤死王皇后, 自从武惠妃入宫后,唐玄宗对她十分宠爱,并且一度想立她为皇后。但因为武家当时名声不好,而且当时的太子李瑛的生母是赵丽妃,武惠妃也有儿子,她的儿子就是杨贵妃的第一任老公寿王。如果立她为皇后,太子的位置会不稳。武惠妃才没有当成皇后,但她仍然把太子当成眼中钉。 武惠妃之前,唐玄宗曾经宠幸的三位妃子生下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武惠妃出现后,三人都失宠了。于是李瑛、李瑶与李琚三兄弟常因为母亲失宠而有怨言。武惠妃女儿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想讨好丈母娘,就每天观察太子的动向,向武惠妃报告并且加以诽谤。 武惠妃于是向玄宗哭诉太子李瑛结党营私,对她和唐玄宗不满,想要谋害她和儿子寿王。玄宗听了枕边风,竟然想废掉太子。经张九龄苦劝,此事才作罢。 张九龄罢相后,李林甫主动向武惠妃示好,愿意帮她完成心愿。开元二十五年,驸马杨洄再次向丈母娘武惠妃诬陷太子和二王,说他们与太子妃哥哥薛锈共谋造反。 武惠妃就派人去召三人入宫,说宫里有盗贼,请他们带兵来帮忙追捕。武惠妃又告诉唐玄宗:“太子和二王要谋反,他们竟然穿铠甲进宫。”唐玄宗派人察看,发现三人确实穿了铠甲,便找李林甫商议。李林甫向着武惠妃说话,唐玄宗下决心废太子和二王为庶人,把薛锈赐死。十几天后,三人都被赐死。 唐玄宗竟然一日之内杀了三个亲生骨肉,由于武惠妃陷害三人后,武惠妃常见到他们的鬼魂,一病不起。最后武惠妃也因害怕而死,年仅三十八岁。 李隆基和武惠妃是近亲吗? 李隆基和武惠妃是远亲,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 武惠妃(699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宠妃,与其姑祖母武则天一样工于心计。 其名无载,父恒安王武攸止,母郑国夫人杨氏。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因父亲早逝,得到武则天庇荫自幼于宫中长大。 唐玄宗即位后,武氏得宠。史载开元十二年(724年),玄宗废王皇后,特封武氏为惠妃,而根据其母杨氏的神道碑,武氏在开元十年(722年)之前已获封惠妃,宫中对她的礼节等同皇后。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武惠妃去世,唐玄宗追赠其为皇后,葬于敬陵,谥曰贞顺。武惠妃碑为玄宗御制、御书,天宝十三载立。子夏悼王李一、怀哀王李敏、寿王李瑁、盛王李琦,女上仙公主、咸宜公主、太华公主。 武惠妃的儿子下场如何 开元廿三年(735)年,不到17岁的杨玉环被选纳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因为母亲武惠妃正受宠,所以小两口恩爱大约生活了5年时间。后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上,抢走。爱妃的李瑁在极度委屈和万般无奈之中,鸾孤凤单地默默等待了4年半。 天宝四载(745)年七月下旬,他才在他的父亲作主下,重新娶了一位姓韦的王妃.仅仅10天后,他的父皇就把自曾祖爷唐太宗时代就已废置不用的"贵妃"名号,赐给了那楚楚动人的杨玉环.正史记录,寿王李瑁在王妃杨玉环离开后的第二年,就替刚刚死去的伯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以后虽被父皇疏远冷淡,但他还是与另娶的韦妃相依为命,生有5个儿子,其中3人封王.李瑁本人到大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长眠.。 唐玄宗与武惠妃的关系 武惠妃的儿子是谁 在唐玄宗的整个偌大后宫之中,能真正做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恐怕只有两位女子,分别是武惠妃和杨贵妃。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她出现在唐玄宗李隆基的身边要早远远于杨贵妃。可以说,武惠妃从小是武则天看着长大的。因而也正是在李隆基当上皇帝之后,武惠妃便开始得宠,唐玄宗武惠妃两人也特别恩爱。 唐玄宗和武惠妃生了儿子吗?叫什么名字? 惠妃生下悼王李一、怀哀王李敏与上仙公主。这三个孩子长得姿容端丽,却都夭折,玄宗感到十分哀伤。后来惠妃生寿王李清,因为害怕孩子夭折,玄宗命其兄宁王李宪抱养李清,并由宁王妃元氏亲自哺乳。后来不但李清顺利成长,而且颇得父母满意,後改名李瑁。而且惠妃又相继生下盛王李琦、咸宜公主、太华公主。这 武惠妃非常受宠,难道杨玉环真的是她的替代品吗? 我觉得杨贵妃应该不是武惠妃的替代品,或许当初唐玄宗是因为杨玉环神似武惠妃被吸引,但后来能够宠爱杨玉环十一年之久,这说明杨玉环本身还是很有过人之处的。开元二十二年,唐玄宗皇帝为女儿咸宜公主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婚礼仪式,也就是在这个仪式上,唐玄宗和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所生的儿子李瑁,见到了杨玉环后,对她一见钟情。 于是李瑁的母亲,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暗中帮助,所以16岁的杨玉环就嫁给了李瑁。三年后,武惠妃却因病离世了,失去了最爱的女人,唐玄宗李隆基一直郁郁寡欢。身边的贴身太监为了让李隆基开心,就告诉他,杨玉环外貌气质都神似武惠妃,唐玄宗不知真假,就千万儿子的府中去看看。结果就是这一去,唐玄宗被杨玉环的美貌给吸引了。 不过这个时候的杨玉环还是他的儿媳,他当然不能不顾皇家体面,直接把杨玉环纳为自己的妃子。于是就效仿李治对待李世民的妃子武则天的做法,下令让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同时,为了给弥补儿子李瑁,唐玄宗另外给他许配了一个绝貌女子外加很多财物。 虽然唐玄宗是他的父亲,但他同时也是说一不二的人,所以李瑁只好忍下。时机成熟后,唐玄宗秘密把杨玉环接到宫中,册封她为贵妃。从此,唐玄宗对杨玉环极尽宠爱,两人形影不离,好似民间的一对普通夫妻,朝朝暮暮。 为什么唐玄宗如此草率的杀了三个儿子? 玄宗对武惠妃宠爱始终不衰,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揣摩惠妃的心意,便每天观察太子李瑛有何短处,并向惠妃报告毁谤。惠妃向玄宗哭诉太子结党营私,想要谋害她们母子。 玄宗震怒,欲废太子。中书张九龄以骊姬、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等人故事劝谏玄宗不能废太子,此事遂作罢。不久,张九龄罢官,以李林甫取代其位。李林甫揣摩惠妃的心意,时常对她说寿王的好话,惠妃便对他相当敬重。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杨洄再次向惠妃构陷三位亲王,说他们三个与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共谋异事。惠妃便设计派人去召三王入宫,说是宫中有贼,想请他们帮忙,而他们也答应了。 惠妃接着又告诉玄宗:“太子跟另外两个王爷要谋反了!他们穿铁甲进宫了!”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便找宰相李林甫商议。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不是臣等应该干预的。”玄宗便下定决心,废三王为庶人,赐薛锈死。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 扩展资料: 武惠妃对太子的第一次攻击因为张九龄的反对而失败,只好按兵不动等待机会。结果没几年张九龄被罢免回家,李林甫成为了宰相,这下武惠妃的机会来了,她设下了一条毒计:武惠妃先是命人假传诏令给太子、鄂王、光王三人,声称宫中出现了盗贼,让三人带着兵器入宫捉贼。 这边又让女婿杨洄诬告太子、鄂王、光王以及驸马薛锈(太子的大舅子)在作乱谋反,开始唐玄宗并不相信,这时武惠妃告诉唐玄宗,他的三个儿子已披甲执剑带着人闯进宫来了,将信将疑的唐玄宗派太监一看果然如此,气的马上命人将太子等人抓了起来,并命人传宰相李林甫入宫,商议废黜太子的事宜。
李隆基和武惠妃是近亲吗?
楼主如果是想尝试证明武惠妃和唐玄宗是当代法律所规定的近缘血亲,那我给楼主一个答案:如果按照当代法律规定,他们两个结婚是不犯法的,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计算方法,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伯、叔、姑、舅、姨、侄子 ( 女 ) 、外甥、外甥女、堂兄弟姐妹、姑舅表兄弟姐妹、姨表兄弟姐妹等。唐玄宗是武则天的第二代,而武惠妃是武则天堂兄弟的儿子的女儿,这与唐玄宗几乎是较远的远亲了。
杨玉环被誉为什么?
杨玉环被誉为“羞花”。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人物介绍杨玉环(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唐朝时期后妃、宫廷音乐家、舞蹈家、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嫁给寿王李瑁为妃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奉命出家为女道士,后唐玄宗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
杨玉环是谁的宠妃?
杨玉环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再加上天生丽质,还被誉为是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深得唐玄宗的喜爱。唐玄宗为了讨好杨玉环,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尽一切能力满足于她。相关介绍:杨玉环于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出生于宦门世家,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蜀州度过的。开元十七年,10岁左右的杨玉环因父亲去世,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描述其为: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十分恩爱。
朱瞻基是朱棣的什么
前段时间完结了的热播剧《大明风华》可谓是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啊,朱家一家子人围绕着皇位的斗智斗勇,拼得死去活来的,朱瞻基是最后的胜利者,成功的坐上了皇位,但得到皇位后却明白了原来天子都是孤家寡人。故事是从永乐大帝朱棣开始的。朱棣是朱元璋的次子,因为建文帝的削藩触及到了自己的利益,于是起兵造反,成功夺取帝位。朱棣坐上皇位后,朱瞻基的父亲也就是朱高炽成功成为了太子,而众所周知太子就是国家的储君,是下一任皇位的合法继承者。按理说立了太子后各皇子都该安分守己,可是因为朱高炽身体病恹恹的。于是汉王朱高煦便觊觎上了皇位,总是处心积虑的对付太子一家人,因为只有太子玩完了,自己坐上皇位的机会也就更大了,但谁料想中间还插着个皇太孙朱瞻基,朱瞻基虽说年轻,却也是古灵精怪的,聪明至极。从剧中不难看出太子虽然看似软弱,但实则是个满肚子主意的人,对于弟弟汉王的所作所为他心里其实知道。而汉王呢,总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内,加上三弟赵王的支持,要说皇位不到自己的手上还真该怀疑自己了。但事实却是朱瞻基成了最后的赢家,而自作聪明的汉王也因为自己一次又一次错误的决定,最后连造反的五十万大军都让朱瞻基轻而易举拿走了。兵败后的汉王被朱瞻基圈进了起来,但依旧死性不改,仍然和赵王在暗中策划谋反。本来朱瞻基是根本没想过要处死汉王的,但在最后一次和汉王的叔侄谈话中,知道了汉王这么多年计划的那些事,更让朱瞻基受不了的是自己的父亲也是死在汉王的安排下,一气之下便让锦衣卫把二叔汉王给烤了,而朱瞻基本人也真正成为了孤家寡人。
朱棣的历史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 去世后庙号原为“太宗”,嘉靖年间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 受封燕王 洪武三年(1370年),十岁受封燕王。 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十三年(1380年)就藩燕京北平,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㭎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靖难之役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之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 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自称清君侧,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他侄儿的天子宝座。 次年改元永乐(1403年)。 南京称帝 朱棣即位之初,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 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士人,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过事佛、道教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他对建文帝诸臣不服者,残酷屠杀,大肆株连,连其家族妻女都被处死、流放或者逼为娼妓,已死者也会被掘去坟墓,甚至认为对方孝孺诛九族不足,但已无亲戚可杀,所以杀死了方的师生、友人作为第十族,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诛十族的处决事件。 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亲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 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 朱棣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 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 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按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讦告。 他善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迁都北京 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 七年(1409年)在女真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 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 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 *** 封号。 同年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 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 九年(1411年)朱棣于疏浚会通河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 十三年(1415年)凿清江浦,使大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十四年(1416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后来部分宫殿被李自成放火烧毁,清初又重新修复)。 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在此基础上,对其他边疆地区的统治也得到发展。 四年(1406年)设立哈密卫,并多次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中官李达等官员出使西域 随后西域的帖木儿帝国、吐鲁番、失剌斯、俺都准、火州也与明朝多次互派使者往来,加强了政治、驻军和贸易往来,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治水与促进生产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 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 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 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 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永乐大典与郑和下西洋 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下,朱棣对典籍的整理也比较重视,组织大批人力编修了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 为开展对外交流,扩大明朝的影响,从永乐三年起,朱棣派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出使西洋,所历三十余国,成为明初盛事。 永乐时派使臣来朝者亦达三十余国。 浡泥王和苏禄东王亲自率使臣来中国,不幸病故,分别葬于南京(浡泥国王墓)和德州(苏禄国王墓)。 四年朱棣派兵征安南,次年安南内属,于其地设交趾布政使司。 去世 永乐时全国范围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但由于国家支出过大,赋役征派繁重,使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流亡与起义,十八年山东发生的唐赛儿起义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支。 二十二年朱棣崩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这是朱棣第五次出兵大漠;出征前户部尚书夏元吉以国库虚耗,曾劝他勿起战事,但他不听,反系之大狱。 据朝鲜的《李朝实录》记载,成祖晚年多疑,曾因怀疑晚年得宠的权贤妃死因不单纯,而一次处死宫女2800余人,后来又因2名吕姓的朝鲜宫人再度引发大狱。 朱棣死后葬于长陵,庙号太宗,嘉靖时改成祖。
作为杨贵妃的前夫、唐玄宗的儿子,李瑁的结局是什么?
唐朝时期的李瑁原本可以和自己的妻子幸福的过完一生,但是李瑁的一生确实非常的悲惨,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一件事情,从此他的人生也就发生了转变。他在后世最为人知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是杨贵妃的前夫,唐玄宗的儿子。礼貌的结局也是比较悲惨的,他最终是因病而亡。一、李瑁是一个比较悲剧的人物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幸福的过完一生。但是唐朝时期的李瑁就是一个非常悲剧的人,他眼睁睁的看着与自己恩爱五年的妻子,突然成为了自己的母妃,相信这件事情放在每个人身上都是非常的痛苦难堪的。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之后,他也是不敢抵抗,更是没有能力抵抗。在李瑁与杨玉环之间还有一段非常甜蜜的故事,李瑁与杨玉环可以说得上是一见钟情,而且他们两个人也是郎才女貌,十分般配。二、李瑁最终因病而亡 在李瑁与杨玉环结婚之后两个人的生活过得是非常的幸福美满。但是后来在礼貌的母亲去世之后,唐玄宗整日都是悲痛欲绝,在他见到杨玉环的时候,他就感觉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唐玄宗对这件事情做了种种的安排,最终将杨玉环立为了贵妃。从那以后杨玉环就与李瑁两个人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李瑁也是非常的害怕自己的父皇唐玄宗,所以即使是看到自己对她的思念,也是不能表露自己的神情。 在杨玉环被逼死在马嵬坡的时候,李瑁与自己的父皇,唐玄宗是彻底分道扬镳。最终礼貌是因病而亡的,在后世很多人都看来,李瑁应该是患上了抑郁症而亡,但是李瑁在所有立过处的王爷里过的生活是最好的。
作为杨贵妃的前夫、唐玄宗的儿子,李瑁的结局如何呢?
引言:唐朝寿王李瑁,是杨玉环的前夫,也是唐玄宗的儿子,他最后的结局如何?一、李瑁的一生寿王李瑁因杨玉环而出名,但是后来,杨玉环却成了他父亲的妃子,这也让寿王感到非常耻辱,李茂作为唐玄宗李隆基第18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武惠妃,唐玄宗继位后,武惠妃就成为了唐玄宗的妃嫔,作为武则天的孙侄女,多年前,唐中宗铲除武氏家族势力之时,留了武惠妃一条命,后来,武惠妃凭借自己的美貌成为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并且还生下了一个儿子李瑁,李瑁在七岁时就被封为了寿王,并且在他成年之后,还迎娶了美人杨玉环,但是和杨玉环结婚两年后,李瑁眼睁睁的看着李隆基一天之内逼死了三个儿子,后来,杨玉环和李隆基混在了一起,李瑁只能以一种羞辱的方式将他的王妃送给皇上,但是他却将自己保了下来,没有被皇上赐死。二、李瑁的结局如何李瑁在母亲武惠妃去世后,还被父亲夺走了自己最爱的王妃杨玉环,这让李瑁对父亲心怀怨恨,可是由于自己无权无势,唯一的靠山母亲也已经去世了,对于父亲的做法,他只能忍气吞声,杨玉环出家五年后,唐玄宗为了安抚李瑁,也为了能名正言顺的迎娶杨玉环,便册封韦氏为寿王妃,赐予李瑁,韦氏被立为寿王妃一个月后,杨玉环就被册封为了贵妃,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杨玉环逃往成都,李瑁也结伴同行,玄宗被逼赐死杨玉环,并且让李瑁安慰将士,安史之乱19年之后,李瑁便去世了。三、总结对于李瑁的一生,有人惋惜,有人嘲讽,很多人觉得她被父亲夺去了最爱的妻子杨玉环,却没有能力将妻子夺回来,但是毕竟他无权无势,怎么能够和当朝的皇帝相抗衡呢,但是他的后半生还是活的比较自在的,不仅子女众多,香火繁盛,三个儿子还被封为了郡王,可以说他的一生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十二生肖歇后语经典(2)
十二生肖歇后语经典 2、【牛】 牛蹄子:两瓣儿 牛口里的草:扯不出来 老牛上了鼻绳:跑不了 老牛拖破车:摇三摆 牛鼻子穿环:让人家牵着走 牛吃卷心菜:各人心中爱 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 把牛角安在驴头上:四不像 苍蝇飞进牛眼里:找累(泪)吃 苍蝇给牛牯抓痒:无济于事 吃了鱼钩的牛打架:勾心斗角 冲沟里放牛:两边吃(比喻两面受益,好处很多) 穿了鼻子的牛:让人牵着走 大车后面拴小牛:残毒(带犊) 登着耗子当成牛:吹的 丢了黄牛撵兔子:不知哪大哪小 躲过了老虎,又撞上了野牛:个比一个凶(比喻灾祸一个比一个严重) 风马牛:不相及 疯牛钻进死胡同:不好回头 好花插在牛屎上:真可惜 耗子钻牛角:越钻越紧 黑天捉牛:摸不着角 红头苍蝇叮牛屎:臭味相投 胡萝卜拴牛:跟着跑 花鞋踩在牛粪上:底子臭 黄牛打架:死顶 黄牛犁地:有劲慢慢使(比喻有计划地发挥作用) 黄牛拿耗子:有劲使不上 叫牛坐板凳:办不到 九牛爬坡:个个出力(比喻人多心,劲往一处使) 九牛一毛:微不足道(比喻小得不什得一提) 老虎赶牛群:志在必得 老母猪跟牛打架:豁出老脸来了 老母猪和牛打架:豁出命来摔 老牛不怕狼咬:豁出去 老牛吃青草:两边扫 老牛筋:难啃 老牛拉车:埋头苦干 老牛拉犁:有心无力 老牛拉破车:慢慢腾腾 老牛死了:任人宰割 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老牛走老路:照旧 老牛走路:不慌不忙 老牛钻狗洞:难通过 老鼠钻进了牛角:越往后越紧(比喻越来越不宽裕) 老水牛拉马车:不会套 老子偷猎几偷牛:一辈比一辈坏 老子偷猪儿偷牛:一个更比一个凶 老子偷猪儿偷牛:一辈强一辈 驴拉碾子牛耕田:各行其是(事) 驴子拉磨牛耕田:各走各的道 马嚼子套在牛嘴上:胡勒 蚂蚁抓上牛有尖:自以为上了高山 卖牛卖发娶回个哑巴:无话可说 没有笼头的野牛:到处伸嘴 免子当牛使:乱套了 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牛鼻子上的跳蚤:自高自大 牛吃赶车人:无法无天 牛打架:死顶 牛犊拉车:乱套 牛犊子扑蝴蝶:看着容易做着难 牛粪堆上的蘑菇:好看不好吃 牛给羊抵头:仗着脸上 牛角尖对牛角尖:对好(尖) 牛角上挂稻草:轻巧(比喻说得十分简单,容易) 牛龛里的虫:硬钻(比喻硬往里挤) 牛拉汽车:怪事一桩 牛栏里关猪:靠不住 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没你开曰的份儿 牛郎约织女:后会有期 牛郎织女相会:年一次 牛奶里掺墨汁:黑白混淆 牛皮袄子反穿:逗虱子走穹路 牛皮鼓:声大肚子空(比喻声势大,但没有实际内容) 牛皮鼓,青铜锣:不打不响 牛皮鼓湿水:不响 牛屁股缝里的牛蛇虫:叉会钻空子,又会吸血(比喻极坏,既会投机钻营,又到处吮别人血) 牛屁股后的苍蝇:一哄而散;盯(叮)上不放 牛屁股后面念祭文:说空话 牛身上拔根毛:无伤大体(比喻不损害到整体) 牛身上拔根毛:不在乎 牛死日也落:祸不单行 牛蹄子两瓣:合不拢 牛蹄子上供:就显你角(脚)大 牛王爷不管驴的事:各管各的 牛向上爬蚂蚁:不显眼 牛眼看人:高瞧了你 农村的老黄牛:苦了一辈子 骑老牛追快马:望尘莫及(比喻别人进步发展快,自己赶不上) 骑牛找牛:老糊涂 骑牛追马:望尘莫及 牵牛过独木桥:难过 牵牛花儿当喇叭吹:闹着玩 牵牛花讨好:顺杆爬 青草喂牛:有嫩的咬了 劝牛不吃草:白费口舌 三个饯买个牛肚子:尽吵(草) 杀鸡用牛刀:小题大作(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含有不值得的意思) 晒于的牛粪:文制制(制制) 生成的牛角:直不了 生成的牛角:拉不直 水牛背树时:轻而易举 水牛吃了萤火虫:肚里明白 水牛打架:勾心斗角 水牛过小巷:转不过弯来 水牛身上拔根毛:毫不在乎 死牛拉木马:动不动 唐三藏撞见牛魔王:舌头短截 天生的牛性:古怪 铁打的耕牛:动不得力(犁)(比喻不能用力。有时表示气力不足。有时表示无能为力或有力使不出) 铁铸黄牛:开不得犁 兔子驾辕牛打套:乱套了 温火爆牛肉:慢工夫 瞎牛撞草堆:碰着就吃 鲜花插在牛屎上:不配 小牛架大辕:光蹦得欢拉不上套(比喻只能指手划脚,来真的就不行了) 野牛闯进火海里:有命没毛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真可惜(比喻真值得惋惜) 一根牛毛破八瓣:分的真细(比喻一点也不疏忽大意) 一口吃个牛排:贪多咽不烂 硬牛皮:看你咋吹 找擀杖摸到牛犄角:别扭出穹儿来了
2017年十二生肖歇后语经典有趣(2)
2017年六合生肖歇后语
第001期:高台上的灯-----照远不照近
第002期:隔年的金子-----抵不上现铜
第003期:哭了半天不知谁死了-----自作多情
第004期:风吹墙头草-----哪边硬往哪边倒
第005期:海里的虾米-----掀不起大浪
第006期:锯子锯掉烂木头-----摧枯拉朽
第007期:狗熊捧刺猬-----遇上棘手事
第008期:二分钱买个猪头-----脸面不值钱
第009期:木匠推刨子-----专管不平事
第010期:飞机上跳伞-----很快就有着落
第011期:黑瞎子骑脖领-----熊到头上了
第012期:灯笼壳子-----外头好看里头空
第013期:捏着槌子舂海椒-----有点辣手
第014期:美丽而不遮体-----华而不实
第015期:尿壶打掉把儿-----光剩一张嘴
第016期:雕塑匠手里的泥巴-----随心所欲
第017期:开会呼 口号 -----异口同声
第018期:房檐上的大葱-----叶枯皮焦心不死
第019期:牛郎配织女-----天生一对儿
第020期:高个子走到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第021期:糯米团滚芝麻-----多少沾点儿
第022期:背门板上街-----好大的牌子
第023期:六十岁学吹鼓手-----赶时髦
第024期:肚子疼滴眼药-----点不到痛处
第025期: 年画 上的鱼-----中看不中吃
十二生肖的起源
古文献记载未解决十二生肖的 文化 源头,古今学者对此众说纷纭。
星宿说
古人将黄道与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宿也分别代表一种动物。古代将周天等分十二分,用十二支表示,而十二支配属生肖,生肖与二十八星宿存在对应关系。明代大学士王鏊认为,二十八种动物配属二十八星宿,并“以七曜统之”,成“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子也”的格局。 清代李长卿在《松霞馆赘言》认为,二十八宿配动物“即前十二属加一倍者也“,“亢金龙,辰官也,角木蛟附焉。蛟,龙类也”,体现十二生肖为基础凑齐二十八种星宿动物。但该说难免有附会,二八星宿配动物的记载要晚于十二生肖。
岁星说
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从木星位置可确定年度支序。《玉函山房辑佚书》认为每十二年,“三岁穰,三岁毁,三岁康,三岁旱”,另说是“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几十二岁一饥”。植物兴衰和动物生活环境存在周期,食草动物(鼠、牛、马、羊)和肉食杂食动物在不同年份的生活条件大不相同,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能模仿当年生长旺盛的动物,从而形成生肖动物,以此推定动物兴衰与木星年有关,十二生肖和十二辰相统一。
图腾说
原始社会的先民常用某种动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标志,即图腾。《山海经》诸如人和野兽的混合形象形象就是远古各地的图腾神。夏族的图腾是熊或鱼,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周族的图腾则有龙、鸟、龟、犬、虎诸说。十二生肖除龙为虚幻之物,其余皆是日常可见。其中可分两类,即“六畜”(马牛羊鸡狗猪)和“六兽”(鼠虎兔龙蛇猴),前者是人们为了经济目的而驯养,后者则一定程度骚扰人类生活,先民对其心生畏惧的动物。因此这些动物被作为本氏族的名号标记来崇拜。
民族学者刘尧汉从彝族的图腾遗迹,反推“十二兽历”的来源,桂西彝和毛道彝的十二兽历法将人与纪历十二兽同列,“是原始人人兽不分的思想意识在现实的遗留”。至今彝族仍用十二兽历纪日并用于集市之名(如虎街、兔街)。 《史记·五帝本纪》记述黄帝“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文中所言是各部落图腾,绝非真有降龙伏虎本领。十二生肖来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成令人信服的学说。
外来说
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认定生肖的外来性质。
郭沫若在《释干支》中,认为生肖源于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汉代西域诸国仿十二宫而造十二生肖。古希腊、古埃及、巴比伦等古国也有类似的十二生肖,仅动物不同,由此中国的生肖也许并非首创。但秦简的出土推翻此说,世界各国都有类似的动物崇拜,反加强图腾说的合理性。
猜你喜欢:
1. 2017年1至153期歇后语
2. 2017年歇后语1一155期
3. 十二生肖歇后语精选
4. 有关十二生肖的歇后语大全
5. 描写十二生肖的歇后语
6. 十二生肖歇后语大全
歇后语歇后语
歇后语有下面这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蚕豆开花——黑心。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打破砂锅——问到底。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虎落平阳——被犬欺。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井底青蛙——目光短浅。大海捞针——没处寻。竹篮打水——一场空。打开天窗——说亮话。船到桥头——自然直。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百米赛跑——分秒必争。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芝麻开花——节节高。新官上任——三把火。瞎子点灯——白费蜡。兔子尾——长不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老虎屁股——摸不得。老虎拉车——谁敢(赶)。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猫哭耗子——假慈悲 。饺子破皮——露了馅。扁担挑水——心挂了两头。
歇后语!!!!!!!!!!!!!!!!!!!!!!!
1. 苍蝇会蜘蛛-自投罗网 2. 豺狼披羊皮-充好人 3. 耗子钻进字纸篓-咬文嚼字 4. 猫不吃鱼-假正经 5. 蜗牛赛跑-慢慢爬 6. 乌龟打架-硬碰硬 7. 啄木鸟飞上黄连树-自讨苦吃 8.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1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2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3叫化子拾黄金,乐不可支 4三水佬睇走马灯,陆续有 5老公拨扇,凄(妻)凉 6王羲之看鹤,渐渐消磨 7老虎戴念珠,假冒伪善 8梁山兄弟,不打不相识 9牛头马面咬耳朵,鬼声鬼气 10棺材里伸手,死要钱 11奶妈抱孩子,人家的 12张飞战岳飞,杀到满天飞 13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碴 14寿星公吊颈,嫌命长 15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16雪地里滚球,越滚越大 17牛赵牡丹,唔知香定臭 18一三五七九,无双 19半天云挂口袋,装疯(风) 20老和尚看嫁粧,下辈子再说
牛皮灯笼 船头尺 床下底破柴 老公拨扇 老婆担遮 单眼佬老婆 亚兰嫁亚瑞 太公分猪肉 年晚煎堆 冬钱腊鸭 隔夜油炸鬼 番薯跌落风炉 湿水榄核 水瓜打狗 无掩鸡笼 偷鸡唔到 白鳝上沙滩 火烧旗杆 飞机着火/爆炸 潮州音乐 结他无线 醉酒汉数街灯 非洲和尚 卖鱼佬冲凉 泥水佬开门口 秀才遇着兵 光棍佬教仔 财到光棍手 阿崩叫狗 亚茂整饼 王羲之看鹅 (猜一歇后语) Q21 老虎戴念珠 (猜一歇后语) Q2 小和尚念经 (猜一歇后语) Q22 梁山弟兄 (猜一歇后语) Q3 叫化子拾黄金 (猜一歇后语) Q23 猫哭老鼠 (猜一歇后语) Q4 姜太公钓鱼 (猜一歇后语) Q24 牛头马面咬耳朵 (猜一歇后语) Q5 泥菩萨过江 (猜一歇后语) Q25 棺材里伸手 (猜一歇后语) Q6 肉包子打狗 (猜一歇后语) Q26 奶妈抱孩子 (猜一歇后语) Q7 狗拿耗子 (猜一歇后语) Q27 张飞战岳飞 (猜一歇后语) Q8 螃蟹过河 (猜一歇后语) Q28 寿星公吊颈 (猜一歇后语) Q9 鸡蛋里挑骨头 (猜一歇后语) Q29 半天云挂口袋 (猜一歇后语) Q10 八仙过海 (猜一歇后语) Q30 和尚担遮 (猜一歇后语) Q11 十张牛皮蒙个鼓 (猜一歇后语) Q31 土地公放屁 (猜一歇后语) Q12 大水冲了龙王庙 (猜一歇后语) Q32 十八罗汉抢劫 (猜一歇后语) Q13 大姑娘坐花轿 (猜一歇后语) Q33 灶君爷上天 (猜一歇后语) Q14 黄连树下弹琴 (猜一歇后语) Q34 四两棉花 (猜一歇后语) Q15 湿手找面 (猜一歇后语) Q35 稻草人救火 (猜一歇后语) Q16 老和尚看嫁粧 (猜一歇后语) Q36 刘备借荆州 (猜一歇后语) Q17 老虎头上拍苍蝇 (猜一歇后语) Q37 王小二过年 (猜一歇后语) Q18 抱着元宝跳井 (猜一歇后语) Q38 两个哑巴吵嘴 (猜一歇后语) Q19 猪八戒照镜子 (猜一歇后语) Q39 狼父猪母的儿子 (猜一歇后语) Q20 死了的乞丐张大嘴 (猜一歇后语) Q40 西施出天花 (猜一歇后语)
小学生常用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蚕豆开花--------黑心、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打破砂锅--------问到底、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虎落平阳--------被犬欺、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井底青蛙--------目光短浅;大海捞针--------没处寻、竹篮打水--------一场空、打开天窗--------说亮话、船到桥头--------自会直、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百米赛跑--------分秒必争、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芝麻开花--------节节高、新官上任--------三把火;瞎子点灯--------白费、兔子尾巴--------长不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老虎屁股--------摸不得、老虎拉车--------谁敢、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学生常用的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蚕豆开花--------黑心、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打破砂锅--------问到底、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虎落平阳--------被犬欺、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井底青蛙--------目光短浅;大海捞针--------没处寻、竹篮打水--------一场空、打开天窗--------说亮话、船到桥头--------自会直、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百米赛跑--------分秒必争、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芝麻开花--------节节高、新官上任--------三把火;瞎子点灯--------白费、兔子尾巴--------长不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老虎屁股--------摸不得、老虎拉车--------谁敢、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