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昀的即位以前
朝鲜景宗(1688年—1724年)名李昀,是朝鲜王朝第20代君主,1720年至1724年在位,为朝鲜肃宗李焞长子,生母是朝鲜历史上大名鼎鼎、权倾一时的张禧嫔。肃宗十四年(1688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昌庆宫就善堂。朝鲜肃宗三代单传,他的仁敬王后和仁显王后也一直无嗣,因此得知李昀出生的时候欣喜异常,早有意将其立为王位继承人,曾就此事以严厉的口吻对众大臣说:“国本未定,民心靡系,今日之计,不在于他。若迟徊观望,敢有异议者,纳官退去!” 肃宗十六年(1690年),三岁的李昀被肃宗册封王世子,肃宗二十一年(1695年)入学,行冠礼。李昀在世子册封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一次小小的风波。肃宗二十二年(1696年)冬,朝鲜派使臣奏请宗主国清朝,请立李昀为世子。清朝礼部沿用《大清会典》“王与王妃年五十无嫡子,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而拒绝奏请,肃宗认为“极其无理无据” ,罢免了徐文重等三使臣,并再派使臣。朝鲜以“外国与内服不同,世子虽为庶出,但是诞生后即报清朝,且告宗庙,定以嫡长子,由王妃抚养,无异嫡出,臣民属望已久” 为由,再次请封。肃宗二十三年(1697年),康熙皇帝乃允朝鲜所请,册封李昀为王世子。李昀一出生就卷入仁显王后闵氏和禧嫔张氏的宫廷斗争的漩涡中,但是他对仁显王后的感情似乎甚于生母张禧嫔,史载他“事仁显王后,慈孝两无间”。 仁显王后私下亦曾说过:“世子天性至孝,朝夕不离予侧,爱敬过于私亲(指张禧嫔),其往省私亲也,亦必告予,不敢自擅……闻其私亲或与之附耳密言,虽未知所言之何事,世子辄默然不应,以至被殴打涕泣而归,尤为可爱可矜。” 肃宗二十七年(1701年),李昀生母禧嫔张氏被赐死。大臣们担心李昀即位后会如同燕山君一般为母亲之死进行报复,西人派甚至一度请求改立世子,当时一方面延礽君(后来的英祖)与延龄君都还年幼,但最重要的是李昀心地纯善,行为仁孝,所以肃宗对此予以驳回。然而此张禧嫔之死对李昀影响甚大,此后不久他便精神恍惚,做出种种怪异行为。 肃宗四十三年(1717年)年,肃宗患眼疾倦政,李昀作为王世子,承命代理摄政。肃宗四十六年(1720年)六月八日,朝鲜肃宗薨,李昀即位于庆德宫(今庆熙宫)崇政门,是为景宗。
朝鲜的高宗是什么朝代的
李氏王朝
大韩帝国高宗统天隆运肇极敦伦正圣光义
明功大德尧峻舜徽禹谟汤敬应命立纪至化神烈巍勋洪业启基宣历乾行坤定英毅弘休寿康文宪武章仁翼贞孝太皇帝
李熙(1852-1919)字圣临,初名载晃,字明夫,号诚轩,朝鲜王朝第二十六位国王,大韩帝国开国皇帝。 高宗是李氏王朝最后一位独立的帝王。
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嫡第二子,母骊兴府大夫人闵氏。1852年壬子(朝鲜哲宗三年,清 咸丰二年)七月二十五日生于贞善坊私第(兴宣大院君第)。1863年癸亥(清 同治二年)哲宗薨,无子,奉翼宗(编者注:李熙称帝后追尊翼宗为文祖翼皇帝)神贞大妃赵氏之命入承翼宗大统,封翼成君,行冠礼。十二月十三日即位于昌德宫之仁政门。
高宗即位之后,朝鲜王朝五百年来首次出现了国王本生父大院君在世并执掌政务的局面。大院君执政后采取严格措施迫害天主教徒,全国有12万天主教徒被捕,包括12名法国传教士,其中9人被害。此举导致法国在1866年(编者注:清 同治五年)派出军舰出兵大同江寻求报复,史称“丙寅洋扰”。1871年(编者注:清 同治十年),美国驻华公使要求朝鲜开国,遭到拒绝,美国军舰前往江华岛示威,史称“辛未洋扰”。两次洋扰均以外国军舰撤兵作罢告终,大院君认为这是锁国政策的成功,于是日益颟顸固执,顽固保守,在汉城和各地树立“斥和碑”,上书“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戒我万年子孙”。
历史上的朝鲜王世子李恪的原型是什么?
一般推断王世子李恪的原型是 景宗李昀(1688年-1724年),他是李氏朝鲜的第20代君主,1720年至1724年在位。
理由:
1、剧情交待是300年前发生了穿越,而且王世子25岁,所以王世子年龄按虚岁算的,出生年应该是1688年,正好是景宗出生的年份。而且景宗即位是在1720年,25岁时正是世子身份。
2、第二集中他们被关在**局时候曾经被问到出生年月,结果分别是庚午年,辛未年,戊辰年,在300年前,这三年分别对应的是1690、1691和1688年,年龄与世子相仿,佐证了世子原型是景宗这样的说法。
3、历史上的景宗,在位时间只有4年,英年早逝,无子嗣,这样才会像结局交待的一样,死后灵魂穿越回到泰瑢身上。
4、关于景宗的真实史料,也在剧情中得以体现。
史料一:根据历史记载,景宗生母是肃宗时代权倾一时的张禧嫔,肃宗二十七年(1701年),禧嫔张氏被赐死,大臣们担心景宗即位后会如同燕山君一般为母亲之死进行报复,所以一度请求改立世子。这个史料和剧情最后一集中王世子同反臣的对话十分吻合。
史料二:关于景宗的死因,根据《英祖实录》记载,英祖(景宗的弟弟延礽君)三年1月16日,在祭拜景宗陵墓归反的路上,某人李天海当众指控英祖轼君,称英祖通过仁元王后殿中的厨房,以有毒的酱螃蟹毒死了景宗;或说因为当时景宗违反了医学上有关食物相克的学说,同时进食蟹酱与柿而身体不适,延礽君在医师反对之下,仍然为景宗奉上参茶,结果令景宗病情恶化而死。这段史料与剧中交待的王世子不能吃酱螃蟹也完全吻合。
史实三:景宗曾娶过两任王妃,第一任是在肃宗二十二年(1696年)册封世子嫔,肃宗四十四年(1718年)二月七日去世,终年三十三。这段史料表明,景宗在即位之前,他的世子妃就去世了,和剧情所讲述的又是一个吻合。
5、景宗死后,清朝赐谥恪恭大王,这也可以看作是剧中给王世子起名李恪的缘由。
古朝鲜王世子李恪的具体资料
出自《屋塔房王世子》,一般推断王世子李恪的原型是景宗李昀(1688年-1724年),他是李氏朝鲜的第20代君主,1720年至1724年在位。理由:1、剧情交待是300年前发生了穿越,而且王世子25岁,所以王世子年龄按虚岁算的,出生年应该是1688年,正好是景宗出生的年份。而且景宗即位是在1720年,25岁时正是世子身份。2、第二集中他们被关的时候曾经被问到出生年月,结果分别是庚午年,辛未年,戊辰年,在300年前,这三年分别对应的是1690、1691和1688年,年龄与世子相仿,佐证了世子原型是景宗这样的说法。3、历史上的景宗,在位时间只有4年,英年早逝,无子嗣,这样才会像结局交待的一样,死后灵魂穿越回到泰瑢身上。4、关于景宗的真实史料,也在剧情中得以体现。史料一:根据历史记载,景宗生母是肃宗时代权倾一时的张禧嫔,肃宗二十七年(1701年),禧嫔张氏被赐死,大臣们担心景宗即位后会如同燕山君一般为母亲之死进行报复,所以一度请求改立世子。这个史料和剧情最后一集中王世子同反臣的对话十分吻合。史料二:关于景宗的死因,根据《英祖实录》记载,英祖(景宗的弟弟延礽君)三年1月16日,在祭拜景宗陵墓归反的路上,某人李天海当众指控英祖轼君,称英祖通过仁元王后殿中的厨房,以有毒的酱螃蟹毒死了景宗;或说因为当时景宗违反了医学上有关食物相克的学说,同时进食蟹酱与柿而身体不适,延礽君在医师反对之下,仍然为景宗奉上参茶,结果令景宗病情恶化而死。这段史料与剧中交待的王世子不能吃酱螃蟹也完全吻合。扩展资料:《屋塔房王世子》是韩国SBS电视台2012年制作的水木剧。由申尹燮执导,李熙明编剧,朴有天、韩志旼等主演的一部穿越题材的爱情喜剧。剧情简介:该剧为朝鲜时代穿越到现代首尔的素材。讲述的是朝鲜时代王世子李恪(朴有天饰)和三位臣子度智善(崔宇植饰)、于龙戌(郑锡元饰)、宋万宝(李敏豪饰)在调查世子嫔的死因时,意外地穿越了300多年的时空,来到21世纪首尔朴荷(韩志旼饰)居住的屋塔房里;同时也在现代遇到与逝去世子嫔相貌相同的洪世娜(郑柔美饰),从而展开的一系列诙谐感人奇幻浪漫的故事。王世子和这两姐妹之间的感情纠葛错综复杂,并且这种宿命在300年后也没能结束。时空的齿轮转动,奇幻的命运让他们再次相遇。21世纪的大韩民国,在这里骑着白马的古代王世子和开着一吨卡车的现代灰姑娘相撞。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否也能相撞呢?穿越时间的宫廷罗曼史拉开了序幕,爱情很多时候也是需要运气和缘分的,要把握住才可以拥有最重要的感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屋塔房王世子
思悼世子死亡真相是?
思悼世子死亡真相是罗景彦:告发世子的腐败被判诬告而被斩首,然而罗景彦的告发让英祖对世子私下的事更为清楚,对世子失望到了极点。最终在闰5月13日,英祖将世子废为庶人并关入柜(??)中。据史料记载,思悼世子被禁于其中9日后死亡。扩展资料:思悼世子虽然很聪明,但却具有强烈的武人气质,世子自小就爱玩行军打仗的游戏,喜读兵书和谋略。身体很健壮,武艺也不俗。孝宗曾经使用过的青龙刀和铁棒,普通武夫难以提起,而世子15、16岁时就能提起并挥洒自如。然而英祖让世子代理听政多是出于好意,是为了让世子能够在即位前得到锻炼,性情也能经此有所调整。然而可以预想到,其过程并不顺利。英祖也自此对世子处理政务的能力和修养更为不满。英祖的举措让世子的压力越来越大,英祖也将对世子的不满发泄出来,两人的矛盾逐渐升级。世子对英祖的惧怕也在英祖反复让位中达到新高,据说他得到进见的命令就会害怕得发抖,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没办法立即做出回答,甚至曾在面见英祖后昏死过去。世子对英祖的惧怕成了心理病,他因为不想去见英祖,甚至还讨厌穿衣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思悼
朝鲜李氏王朝历史上的两位被废黜的君主?
共两位
燕山君(1494年-1506年)——朝鲜的第10代君王。在中宗反正中被废黜王位,并被赶出皇宫,因病于1506年结束了惨淡的一生。朝鲜历史上一共有两个废主,燕山君是第一个。他有着充满阴影的童年,这使得他后来有点心理变态,倒行逆施。内心扭曲的燕山君即位之后,疯狂地否定一切礼法制度,随心所欲地建立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得知了生母废后尹氏真正死因后,坚持要按照佛教礼仪重新安葬自己的母亲,为其恢复名号,并杀害了大批劝谏的大臣。同时为了报仇,杀死先皇的几个妃子,甚至杀死了劝说自己的祖母仁粹大妃。历史上给予燕山君的评价——暴君。
15世纪末,李朝的政治腐败,党争不绝。在朝的功臣勋旧官僚集团称「勋旧派」,在书院接受儒家教育的两班子弟和靠科举入仕的新官僚称「士林两班」或「士林派」,两派相互斗争不已。成宗不满勋旧派的飞扬跋扈,利用士林派加以遏制,士林派势力膨胀。
成宗的皇后尹氏即燕山君的生母,因宫廷斗争被废为庶人,后被赐毒药而死。她的儿子燕山君因为受到祖母仁粹大妃的庇护而没有受到影响,并在其母死后一年被立为世子。1494年成宗去世,本来正室贞显王后有机会扶正自己的儿子晋城大君,但因为仁粹大妃的权威,按照长幼顺序立燕山君为国王。1494年继位的燕山君因要为生母废后尹氏立庙并举行隆重的佛教招魂安葬仪式,从而与士林派发生矛盾,转而依靠勋旧派清洗士林派。
1498年,因士林派名臣金宗直的一名学生在编写《成宗实录》时将金宗直的文稿《吊义帝文》收入,曾被金宗直得罪的勋旧派有名人物柳子光、李克墩指责该文影射世祖篡位。勋旧派大臣利用国王的愤怒,怂恿燕山君把士林派全部驱逐出政府,并诛杀相关者三十多人,酿成「戊午士祸」。六年之后又发生了「甲子士祸」。燕山君生母尹氏因嫉妒太甚而在1479年被成宗废位,1482年赐死。燕山君一直想了解其内幕及参与人,以寻机报复。他命令春秋馆上奏尹氏赐死的详细过程和有关人员名单,春秋馆被迫如实报告,燕山君从中选出26名「奸臣」,逐一处决。其中成宗恭惠王后的父亲韩明浍等已故者8人被剖棺戮尸,「碎骨飘风」。被认为当年诬告的淑仪严氏?郑氏,以及郑氏所育两子——安阳君和凤安君也被赐死。根据李朝实录中《光海君日记》及《中宗实录》的说法,指责其暴行的仁粹大妃(燕山君祖母)亦被燕山君下令药杀于昌庆宫景春殿。
燕山君除了迫害士林派之外,又因为有大臣用训民正音文字写招贴批判其暴政,所以燕山君下令禁止使用正音。刚创建不久的朝鲜民族文字发展因此陷入了停顿。李朝实录称燕山君还将成均馆改为游宴场所。在宗教方面,李朝太祖、世祖崇佛,而太宗、世宗废佛。燕山君原本随顺祖母仁粹大王大妃崇信佛教,仁粹大妃去世后,态度一转,开始和太宗、世宗一样对佛教加以破坏。他撤去三角山藏义寺佛像,赶走寺内僧侣,将教宗首刹兴德寺的佛像废去,寺院改为官用。1504年,他还废掉朝鲜禅宗首刹兴王寺,移佛像至桧岩寺,改圆觉寺为妓院;自高丽以来所举行的僧科制度也被迫废止。不久,兴天、兴德寺相继被焚,禅、教二宗本寺俱毁,宗务转移他处。
1506年,燕山君再度掀起丙寅士祸,试图将戊午士祸及甲子士祸中遗漏的士林再度查找处理,掀起了全国的恐怖气氛。燕山君的种种悖离传统的做法让朝臣们感到恐慌,终于在1506年九月决定举事。九月一日(阴历),吏曹判书柳顺汀、知中枢府事朴元宗、副司勇成希颜等人发动政变,组织军队扑杀外戚慎守勤和任士洪,随后包围昌德宫,驱散宫中卫队后迫使燕山君退位,并以慈顺王大妃(成宗王后,晋城大君生母)的名义命令燕山君交出国王印玺。燕山君先是百般抵赖,但最后不得不于九月二日清晨交出玉玺。政变发起者随即赴晋城大君私宅,将其迎入景福宫,在勤政殿即位,是为中宗。
燕山君退位后与其妻、子一同被流放到江华岛的乔桐,当年十二月被赐死,终年三十岁。
2,光海君
除了两班和士林的党争外,李朝的王位更迭也令人眼花缭乱。先后发生过第一次王子之乱(太祖退位)、第二次王子之乱(定宗退位)、乙亥靖社(世祖篡位)、中宗反正(废黜燕山君)、仁祖反正(废黜光海君)等多次政治变动。每一次政变都会带来被成为“士祸”的诛戮和贬斥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98794.html?si=2
朝鲜时期的崔氏同伊生下的英祖大王是怎样登上皇位,有着怎样的政纪?
李昑(??),字光叔(??),号养性轩(???),庙号朝鲜英祖(?? ??),朝鲜人。登皇位:因为长兄景宗无子,所以在金昌集、李颐命、李健命、赵泰采等人的拥立下,于1721年辛丑(朝鲜景宗元年)被册封为王世弟,以辅政的身份临朝听政(时景宗年33岁,但自幼身体孱弱,而李昑为肃宗六子中三名成年的王子之一,且是当时唯一活着的王子)。1724年甲辰,景宗去世,李昑于八月三十日即位于昌德宫仁政门。是为英祖大王。英祖大王是李氏朝鲜第21代君主。政纪:英祖采取的政策,旨在坚持儒教治国,发扬世宗大王时代那种开明君王的人道主义的统治,但是却阻挡不住社会变革的潮流。18世纪,朝鲜的国内和国际商业活动量迅速增加,通过经由行会组织扩大的垄断和批发销售,出现了资本积累。许多从事贸易的商人集中在汉城。政府核准的商店即领有执照的贡物供应商与街巷小店主之间的传统分野,被融合到一种垄断和批发体制的结构之中。英祖将向全国平摊征收的兵役税削减一半,减收部分由渔业税、盐税、船只税和土地附加税来补足。英祖还通过会计制度来整顿国家收支的财政制度。他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允许边远的庆尚道用粮食纳税,交到附近的港口,在山区允许缴纳棉花或现金来代替粮食。英祖在朝鲜历史上是以俭朴著称的国王,即位之初,就关注清鲜贸易对朝鲜国内经济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影响。崔氏同伊:根据《肃宗实录》和闵镇远(仁显王后的兄弟)的《大南漫录》记载,崔淑嫔向肃宗告密,揭发了张禧嫔以巫蛊之术诅咒仁显王后,导致张禧嫔被赐死。1718年崔氏逝世,享年49岁,因为身份是御嫔,崔氏在病危时候离宫,于私宅度合上双眼。同年农历五月十二日葬於杨州高岭洞瓮场里卯向原。扩展资料:第21代李朝国王英祖将世子关入米柜,活活饿死的真实历史事件,史称“壬午祸变”。英祖对世孙所言,“王不是一直具有权威,臣也不是一直效忠卖命。如果没有实力,王也会失去权力。”英祖深知如何玩转权力:依当日凶吉过不同的门,听到恶语要洗耳,是为塑造一个行为世范的礼法形象;而喜怒无常,正是要让臣下难以揣度何为真心;屡次宣称退位,也不过是一种试探臣心和巩固权威的手段,而臣子们亦对这种把戏早有默契。1762年壬午(英祖三十八年)闰五月十三日世子因没有迎接来祭奠贞圣王后的英祖而彻底触怒英祖。这是壬午祸变的导火索。同年十五日,英祖宣布废世子为庶人,李愃被囚禁在昌庆宫通明殿的米柜中,于同年闰五月二十一日活活饿死,终年二十八岁。史称“壬午祸变”。世子无辜惨死后,英祖也渐觉其冤,于十二月赐谥“思悼”。思悼世子之子朝鲜正祖即位后谥为庄献世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昑
?古代有姓河的名人吗,答案合理给采纳
河,姓氏。渊源有三:一,源于风姓,出自伏羲氏裔孙的分封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二,源于地名,出自唐朝时期的古河州,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三,源于古高丽族,出自朝鲜半岛高丽国康州河道总管大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源于古高丽族,出自朝鲜半岛高丽国康州河道总管大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公元十八世纪初李氏朝鲜景宗李昀执政时期(公元?~1724年在位),朝鲜半岛灾荒频乃,贫苦民众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压榨与饥饿之苦,开始不断违禁越鸭绿江、或破违海禁迁入中国的东北、山东境内。
到了公元十九世纪中叶,朝鲜半岛人民更是多批次、大规模地迁入中国,在与东北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东北边疆,长期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朝鲜族。河氏,即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境内的一支。该支河氏的始祖为汉、唐时期的古新罗国人,原籍晋州(今韩国庆尚南道晋州市),在高丽显宗(元文大王)王询执政时期(公元1009~1031年在位),其先为河道总管的,后因功晋升为工部侍郎、康州河道总管大臣,官至尚书。“河拱辰”本不是人的姓名,而是王氏高丽时期河道总管的官职称谓,主管漕运以及相关的工务,其后代子孙分衍为江陵(今韩国江原道江陵市)、江华(今韩国江华郡)两支,本贯均为晋州。朝鲜半岛历史上各势力原来一直使用汉字,自明正统十一年(李朝世宗荘献大王李祹六年,公元1446年)起,李氏朝鲜世宗荘献大王李祹开始创建高丽文,“河拱辰”的高丽文为“??????”。
进入中国后,在河拱辰的后裔子孙中,有取先祖官职称谓的汉义字为姓氏者,称河氏(???),世代相传至今。
屋塔房王世子中的李恪在朝鲜历史中真有此人吗?
朝鲜景宗(1688年-1724年),名
李昀,是李氏朝鲜的第20代君主,1720年至1724年在位。生母是肃宗时代权倾一时的张禧嫔。 肃宗十四年(1688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昌庆宫就善堂,肃宗三代单传,得知李昀出生的时候自然是欣慰异常。十六年(1690年),三岁的李昀被册封王世子,二十一年(1695年),入学,行冠礼。 肃宗二十二年(1696年),朝鲜奏请清朝,请立李昀为世子。清朝礼部沿用《大清会典》“王与妃年五十无嫡子,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而拒绝奏请。朝鲜使臣以“外国与内服不同,世子虽为庶出,但是诞生后即报清朝,且告宗庙,定以嫡长子(估计是禧嫔的手段),由王妃抚养,无异嫡出,臣民属望已久”为由,再次请封。二十三年(1697年),康熙皇帝乃允朝鲜所请,册封李昀为王世子。是年肃宗患病倦政,李昀作为王世子,承命代理摄政。 肃宗二十七年(1701年),禧嫔张氏被赐死。大臣们担心景宗即位后会如同燕山君一般为母亲之死进行报复,所以一度请求改立世子,但当时一方面延礽君与延龄君都还年幼,一方面肃宗一直十分疼爱这个长子,而且景宗心地纯善,所以并未废立。 肃宗四十六年(1720年)六月十三,肃宗去世,李昀即位于庆熙宫崇政门,是为景宗。 大概是因为生母作恶多端的缘故,景宗自幼体弱,无子,不得不把弟弟李昑封为王位继承人。景宗在位仅有四年,但是朝中也不免权贵党争。景宗年间,朝鲜人首次发现了日本海中的独岛(日方称竹岛)。 景宗四年(1724年)八月二十五,景宗病逝于昌庆宫环翠亭,享年三十六岁。庙号景宗(??),谥号德文翼武纯仁宣孝大王(清朝赐谥恪恭大王),葬于杨州懿陵。有传言说,景宗是被他的弟弟英祖杀害的。
编辑本段辛壬士祸
景宗二年因为立储问题发生辛壬士祸,由于景宗有痼疾,一直没有子嗣,便有大臣上疏请立延礽君(即后来的英祖)为王储,由于当时党争极为激烈,立储问题也分为两派,最后景宗采用老论派提议,将延礽君立为王世弟,后来又有大臣上疏请王世弟代为听政,老论派群体赞成,少论派则大加反对,最后老论派失败,被罢黜多人,后来有承旨金一境和宦官朴尚俭通谋,意图杀害王世弟,事被泄露,于是少论诬告老论派有弑逆企图,而起大狱,金昌集、李颐命等人处以谋逆死罪,白望、郑麟重等数十人被诛窜,此次并牵扯出景宗元年延礽君之妾昭训李氏(孝章世子生母)遭人毒杀一事,连累达数百人,正史谓之“辛壬士祸”(????)。
编辑本段暗杀疑云
有关景宗的死因,根据《英祖实录》记载,英祖三年1月16日,在祭拜景宗陵墓归反的路上,某人李天海当众指控英祖轼君,称英祖通过仁元王后殿中的厨房,以有毒的酱螃蟹毒死了景宗[1]。一番调查之下,发现谣言起源于端懿王后沈氏之弟沈维贤。原来景宗病逝时,沈维贤正在左右,他声称景宗临死前曾剧烈呕吐(连胆汁都吐出来了),并且死状古怪,疑是中毒身亡[1]。此说法广为流传,并且在英祖执政期间多次成为逆党起兵的口号(为此,英祖于1775命人撰写《阐义昭鉴》 ,刊印中谚两版,发放给大众,澄清下毒事件,力证自己的清白)。 另有说因为当时景宗违反了当时医学上有关食物相克的学说,同时进行蟹酱与柿而身体不适。延礽君在医师反对之下,仍然为景宗奉上参茶,结果令景宗病情恶化而死。亦有一说是老论派为免少论派成功废除延礽君,所以先下手为强。 但暗杀说法被英祖完全否定,而今看来,此说的可信度也值得怀疑,毕竟景宗的身体确实一直十分孱弱,而且当时已是延礽君在代为处理国事了,似乎没有必要暗杀自己的兄长,况且景宗无子,延龄君又早死,当时仅剩延礽君一个弟弟在世,景宗驾崩后王位也只能传给延礽君,延礽君又有何理由暗杀兄长?而且据实录记载,景宗与英祖兄弟感情颇深,景宗驾崩后英祖可说悲痛欲绝。 景宗死时颇年轻,只有36岁。他的陵墓位于今日首尔特别市城北区石串洞的懿陵。
编辑本段家庭婚姻
景宗曾娶过两任王妃,无子嗣。 端懿王后(????)沈氏,本籍青松,青恩府院君沈浩之女。肃宗十二年(1686年)五月二十一日生于汉城好贤坊。二十二年(1696年)丙子册封世子嫔,行嘉礼于于义洞本宫(孝宗潜邸)。肃宗四十四年(1718年)二月七日去世于昌德宫之长春轩,终年三十三,葬杨州惠陵。景宗继位后,追封为恭孝定穆端懿王后。 宣懿王后(????,善闻周达曰宣,温柔圣善曰懿)鱼氏,本籍咸从,鱼有龟之女。肃宗三十一年(1705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汉城崇姚坊。四十四年(1718年)戊戌册封世子嫔,行嘉礼于于义洞本宫(孝宗潜邸)。1720年庚子进封王妃。英祖即位后尊为敬纯王大妃,英祖六年(1730年)六月二十九日去世于庆熙宫之鱼藻堂。终年二十六,葬懿陵。谥为敬纯孝仁惠穆宣懿王后。
朝鲜景宗的父亲是谁?
朝鲜肃宗李焞(?? Yi Sun,1661年-1720年),幼名龙祥,字明普,李氏朝鲜第十九代君主,公元1674年-1720年时在位。父亲为朝鲜显宗李棩,母亲明圣王后金氏,继位者为世子李昀,即朝鲜景宗。
李焞为显宗李棩独子,继承王位较为轻松,后长期执政达46年。李焞善于权术,为了社会安定,通过改革放缓了对良民和贱民的掠夺。但在李焞朝,困扰朝鲜王朝百年的朋党政治也达到最高峰,为平衡各方势力,肃宗不断转换执政派系,通过扶弱抑强的方法强化王权,但由此使党派斗争空前激烈,内耗了大量国力。
韩剧《大扑》里面的白大吉是不是剧情虚构的一个人物啊?
韩剧《大发》里面的白大吉是一个虚构人物。《大发》剧情简介:朝鲜大王肃宗的后宫淑媛出生六个月就被遗落民间的王子英秀(张根硕饰),被身为赌徒的养父抚养长大后成长为朝鲜第一欺诈师。养父无故的死亡让他发誓要为父报仇,无意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秘密后,为了复仇和找寻遗失的亲情卷入政治斗争,与朝臣主宰李麟佐对抗周旋帮助亲弟李英祖(吕珍九饰)夺得王位还给百姓一个清正盛世的男子励志传奇,期间上演了主人公们各自找寻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扩展资料:1、李英秀/狗蛋/白大吉是王室血统的继承者,虽然在赌场流连过着没有节制的生活,可是天生的王者气质是藏不住的。尽管那个如同锋利的剑一样的朝鲜第一剑客、只为复仇而活的那个女人并没有对他敞开心扉。2、英祖/延礽君本名是李昑,顾名思义,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着清醒和冷静,直到登上宝位的那天为止,从不发出自身的光芒。隐藏自身的光芒等待时机。想要成为君王的君王之心,同样也不能被任何人察觉。3、谭书和两个男人错综纠缠的关系动摇了谭书那股复仇的炽热之心。她忽然想通了一件事。与其让自己成为仇恨的化身,她更想要成为一个男人心中思念的那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