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在陕西故意错判一个案子,该案件背后有何蹊跷?
林则徐在陕西故意判错一个案子,是因为有个案子开始判的是绞杀缓期,后来有个官员,觉得这名犯人实在该杀,直接改成立即绞杀,但是这样一来,就说明第一次给犯人定罪有误!这样对官员的前途有影响!所以林则徐还是改为开始的绞杀缓期!故意判错!明朝有一个叫马书新的无业游民,喜欢赌博,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收得一干二净,他老婆冬天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只能睡在冰冷的草席上!马书新,妻子的哥哥,看到妹妹生活条件太苦,怕她冬天冻死了,就给了他妹妹一床棉被,马书新看到以后,又想拿去卖,马氏的妻子不同意,然后两个人起了争执,马书新就拿刀砍了妻子的脑袋,当时朝廷知道以后,立即将马书新逮捕归案!马书新故意杀人,被判处绞杀侯,就是死缓的意思!后来有个官员,看到马书新的审判结果后,觉得不合理,像这样的大恶人,应该立即处死才好,所以改为立即绞杀!陕西巡抚林则徐,刚好审到马书新的案件,提出把他改回绞侯监,当时林则徐很有耐心地解释道,如果对犯人的判处有所改变,就会被降职,而且不经过皇帝的允许都可以!所以林则徐,对这个案件要重新拟定,改回和以前一样的刑法!审判的官员还是有些不服,他将案子抄送给刑部侍郎,听听他的意见。刑部侍郎回信说:“这个案子证据确凿,确实应该判以绞立决,但是你们省里还是判处绞监候较好.这个案子看起来其实很简单,林则徐为了考虑其他官员的前途,所以故意误判了这个案子!
林则徐在陕西故意错判一个案子,背后有何蹊跷呢?
1846年4月,林则徐授任陕西巡抚。期间,林则徐遇到了一个刑事案件。案件并不复杂。陕西泾阳有一个叫马书新的人,是无业游民,却嗜赌如命。他的妻子李氏多次劝他不要赌钱,也不见悔改。由于赌钱,家里的东西输得一干二净。李氏身上连一件完整的衣服也没有,到了寒冷的冬天,也只能睡在草垫子上。一次,李氏的哥哥见到这种情况,可怜妹妹的处境,送了一床棉被给她挡寒。马书新回来后,发现了新棉被,要拿去卖钱,作为赌本。李氏当然不肯了,拉住棉被不让马书新拿走。马书新见此,对李氏一阵拳打脚踢。李氏挨了打,非常气愤,一面哭泣,一边叫骂。马书新被骂恼了,一时兴起,用切草铡刀将李氏的头给铡了下来。案子送到县里,知县初审时按照故意杀妻罪判处绞监候,相当于死缓。当年秋天,陕西全省所有判处斩决和斩监候的刑事案件都集中在一块儿,由陕甘总督、山西巡抚、陕西布政使、按察使会同审理,是为"秋审"。秋审将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拟定情实、缓决、可矜、可疑这4 种处理意见,报送刑部。刑部会同大理寺等,对上述原判死刑的四类案件集中审核,提出意见,最后奏请皇帝裁决。当时,署理按察使张集馨对马书新案的初审判决提出异议,他认为马书新的行为残忍,情节恶劣,且又是一个赌徒,便将绞监候改为绞立决,随后报送陕甘总督衙门。陕甘总督衙门同意了张集馨的意见。可是,陕西巡抚林则徐在审核马书新案时,提出把它改回绞监候。张集馨据理力争:"故意杀妻,并且将整个头都切下来了,证据确凿而且残忍至极;凶犯又是个赌匪,实在没有宽恕的理由。况且总督大人已经同意了,再想改动也难。"林则徐耐心地解释为什么要改判:"您是道员代理臬司(按察使),假如刑部认为你判决失当,你就会降职。而道员降职并不需要奏明皇上,不像正式臬司受处分必须上奏皇上——那样还可以得到皇上加恩。至于陕甘总督布彦泰大人那里,由我写信告诉他,叮嘱他将草册驳回,由臬司衙门重新拟定。"张集馨还是有些不服,他将案子抄送给刑部侍郎张兰沚,听听他的意见。张兰沚回信说:"这个案子证据确凿,确实应该判以绞立决,但是你们省里还是判处绞监候较好,这样就可以留给刑部驳回——刑部不驳回几个案子,怎么显出办案的慎重呢?刑部的权威又怎么体现呢?"张集馨把张兰沚的回信给林则徐等人看了,在场的人看了都笑起来了。秋审结果批下来的时候,少穆先生已经离任了。陕西报上去的150多个刑事案件,刑部全部批准了。只有马书新案,刑部将绞监侯改为绞立决。通过此案,我们可以看出,林则徐对于死刑判决的慎重,以及对官场权谋的熟悉。其实,林则徐虽然驳回了张集馨的判决,却很欣赏他的才华。他在转任云贵总督之前,密奏道光皇帝,推荐了张集馨。于是,第二年6月,张集馨就被提拔为四川按察使。【参考资料:《道咸宦海见闻录》等】
从陕西前首富到被立案调查,高乃则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从家境贫寒的辍学少年一路摸爬滚打,从做豆腐开启了创业之路,之后又承包铁路、购买煤矿,37岁的时候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成为山西首富后一直热衷于慈善活动,也被称作陕西首善。后来因为县长助理一职引起了非议,迫于舆论的压力,他的县长助理一职也被撤了。2014年的时候因为一笔6亿的借款没有按时还款,被列入了全国失信人名单。2020年3月10日因为行贿犯罪问题被山西省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从辍学创业到陕西的首富高乃则出生于1961年,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长大。他在小就辍学回家了。他16岁开始工作。据媒体报道,高乃则节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换成化肥带回了家,因此每年能够比其他人多收6担的粮食,并在市场价格高的时候再出售。高乃则通过在县城做豆腐和卖豆腐开始了他的创业。豆腐高乃则逐渐扩大了他的积蓄。27岁时,高乃则承包了一段铁路土方工程,然后买了一个煤矿。34岁时,高乃则用他所有的积蓄买下了府谷镇第二煤矿的经营权。37岁时,高乃则创办了陕西兴茂侏罗纪煤镁(集团)有限公司。据媒体报道,十年内,他一口气收购了8个煤矿,年产量达2000万吨,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煤矿企业之一。据陕西当地媒体报道,高乃则2009年实现工业产值18.27亿元。根据201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高乃则以51.5亿元排名第198位,成为当年的“陕西首富”。县长助理的职位招致了非议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高乃则曾因“县长助理”的身份而受到非议。2008年6月,高乃则等4人被任命为府谷县县长助理。数据显示,这四名“县长助理”都是当地知名的“煤老板”。高乃则连小学都没毕业,也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高乃则名下涉及10多个煤矿,资产近50亿元。“煤老板”成为“县长助理”的消息引起了震惊,有些人甚至称之为“黑高官”。八个月后,在社会和舆论的压力下,高乃则和其他四人被解除了“县长助理”的职务。因为6亿贷款没有按期偿还,他被列入了失信名单2014年,高乃则因为一笔6亿元的贷款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2014年7月,时任府谷县县长辛姚峰主持会议,研究陕西兴茂侏罗纪煤镁(集团)有限公司在高乃则的贷款事宜。据媒体报道,高乃则的私人控股公司向府谷国有资产公司借款6亿元,贷款期限为6个月。然而,高乃则没有按期归还这笔钱,府谷县政府也没有按照担保协议处置他的抵押资产。目前,该公司还被列入国家不诚实执法者名单。因行贿犯罪被立案调查2018年6月12日晚,玉林市委书记胡志强从马上摔了下来,包括商人高乃则在内的几个人被带走协助调查。2019年8月20日,胡志强首例受贿案开庭审理。根据《起诉书》的指控,胡志强收受了相当于1亿多元的贿赂。其中,胡志强在玉林市政府办公室和金龙宾馆附近收到高乃则赠送的830万元、24万美元和价值35.65万元的纪念金币。3月10日,陕西省监察委员会表示,陕西省监察委员会近日决定对陕西兴茂侏罗纪煤镁(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高乃则涉嫌受贿一事展开调查。
郭宝成为什么必须退居二线
郭宝成由一个掌握着实权的县委书记,调任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用老郭的话来说,是平调,但傻瓜也知道,这是事实上的退居二线。老郭是在当地搞免费医疗、12年免费教育出了名的。他的理念是,虽然神木有点钱,但只要想搞,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可以搞起来。这话说得在理,也令人动心。遗憾的是,现在老郭不得不退居二线了。媒体关注的焦点是,老郭退休后,神木会不会“人走政息”。我想不大可能,郭书记调离后,原县长雷正西同志接任,雷原来就是班子的重要成员,是副班长,这个颇得人心的政策,新任的雷书记就算是不乐意,也不会冒政治风险,将这个利县利民的好政策给取消了。至于媒体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值得探讨的,那就是神木模式能不能复制?我只要问你一个问题,大家就会知道答案了:郭书记干得这么好,为什么会调离?有民意的拥戴,有舆论的追捧,为什么郭书记不能再前进一步?这样的示范作用,在官场上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就算你有钱,恐怕人家也未必会冒这个险步老郭的后尘。 我从来不否认,在官场上,有许多想干事、想干大事、想干好事的官员,官场上并不都是吃喝等混的庸官。没有抱负的官员、只知道搂钱的官员,肯定有不少,但未必是多数,更多的是想干事但却无法干事的官员。就是能干事、干成事的官员,未必就能够再进一步,这才是最致命的。到最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改革创新不如墨守成规,于是亦步亦趋、点头哈腰的官员就渐渐多了起来。 就郭宝成而言,他干得好好的,为什么会调离现职?一个正常的理由则是,到站了。不过,郭书记今年才55岁,就算到年龄了,为什么就不能再进一步,而是平调“二线”?当然,人大的位置也很重要,这个退居二线的说法,本身就别有意味。官方只是给出一纸通告,但为什么调动,则属于组织机密,不宜外宣的。不过,给百姓的感觉则是,为什么好官不能升官?升官的规则是什么? 不是怀疑陕西官场上有什么猫儿腻,而是说,在涉及这么一个重要人物的时候,在任免方面,恐怕也得顾及民意,不然很伤人心。如果说以前长治的吕日周改革过于激进,任免虽有争议但不至于一边倒,从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出,多数人,不,绝大多数人,对老郭的退居二线是惋惜的。就算是正常任免,官方也有必要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但是没有,似乎也不需要。 这是一层窗户纸吧。老郭自然清楚,但他不好说。我们局外人只好拼命地猜测。是触及地方既得利益者?是改革过于激进?是老郭过于高调,盖过了同级甚至上级的风头?是我们对郭宝成的认识太片面,只看到了好的一面?还是陕西的官场生态有问题?这些信息都极其稀薄。我们只知道,老郭干得不错,很得民心。 这样的一个好官,居然干不下去,不能获得重任,这真是一个待解的迷,不是吗?更奇怪的是,大家都有这个疑惑,但都不去说,不愿去捅这个窗户纸,这本身就是可怕的。
郭宝成为什么必须退居二线
陕西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退居二线的新闻,一直是这些天的舆论热点。郭宝成由一个掌握着实权的县委书记,调任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用老郭的话来说,是平调,但傻瓜也知道,这是事实上的退居二线。老郭是在当地搞免费医疗、12年免费教育出了名的。他的理念是,虽然神木有点钱,但只要想搞,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可以搞起来。这话说得在理,也令人动心。遗憾的是,现在老郭不得不退居二线了。媒体关注的焦点是,老郭退休后,神木会不会“人走政息”。我想不大可能,郭书记调离后,原县长雷正西同志接任,雷原来就是班子的重要成员,是副班长,这个颇得人心的政策,新任的雷书记就算是不乐意,也不会冒政治风险,将这个利县利民的好政策给取消了。至于媒体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值得探讨的,那就是神木模式能不能复制?我只要问你一个问题,大家就会知道答案了:郭书记干得这么好,为什么会调离?有民意的拥戴,有舆论的追捧,为什么郭书记不能再前进一步?这样的示范作用,在官场上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就算你有钱,恐怕人家也未必会冒这个险步老郭的后尘。 我从来不否认,在官场上,有许多想干事、想干大事、想干好事的官员,官场上并不都是吃喝等混的庸官。没有抱负的官员、只知道搂钱的官员,肯定有不少,但未必是多数,更多的是想干事但却无法干事的官员。就是能干事、干成事的官员,未必就能够再进一步,这才是最致命的。到最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改革创新不如墨守成规,于是亦步亦趋、点头哈腰的官员就渐渐多了起来。 就郭宝成而言,他干得好好的,为什么会调离现职?一个正常的理由则是,到站了。不过,郭书记今年才55岁,就算到年龄了,为什么就不能再进一步,而是平调“二线”?当然,人大的位置也很重要,这个退居二线的说法,本身就别有意味。官方只是给出一纸通告,但为什么调动,则属于组织机密,不宜外宣的。不过,给百姓的感觉则是,为什么好官不能升官?升官的规则是什么? 不是怀疑陕西官场上有什么猫儿腻,而是说,在涉及这么一个重要人物的时候,在任免方面,恐怕也得顾及民意,不然很伤人心。如果说以前长治的吕日周改革过于激进,任免虽有争议但不至于一边倒,从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出,多数人,不,绝大多数人,对老郭的退居二线是惋惜的。就算是正常任免,官方也有必要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但是没有,似乎也不需要。 这是一层窗户纸吧。老郭自然清楚,但他不好说。我们局外人只好拼命地猜测。是触及地方既得利益者?是改革过于激进?是老郭过于高调,盖过了同级甚至上级的风头?是我们对郭宝成的认识太片面,只看到了好的一面?还是陕西的官场生态有问题?这些信息都极其稀薄。我们只知道,老郭干得不错,很得民心。 这样的一个好官,居然干不下去,不能获得重任,这真是一个待解的迷,不是吗?更奇怪的是,大家都有这个疑惑,但都不去说,不愿去捅这个窗户纸,这本身就是可怕的。
《官场现形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作者以晚清官场为描写对象,着重揭露封建社会摇摇欲坠之际旧官场的种种丑态和恶行。1、买官、晚清时官场僧多缺少,补不上缺的人人往往生活潦倒,为此很多人花费重金来买实缺,而没钱的则求助于高利贷。2、卖官。从内廷到外朝,从中央到地方卖官之风盛行,可以说无人不与。而且官位买卖完全是卖方市场,一个官位是肥是瘦,是明肥还是暗肥,有多少油水都是明白的,该卖多少都据此定价。角色介绍1、赵温:陕西同州府朝邑县秀才,会试落榜后在京城里捐官。2、黄道台:升了道台后,因为之前案子被人告发,花钱疏通安然无恙。3、何“荷包”:江西代理巡抚何某,爱钱,买官山东胶州知府。4、陶子尧:山东候补通判被往上海购买机器,结果被骗去几万两银子,弄得狼狈不堪。5、胡统领:领率官兵从水陆两路驶向浙东剿匪,其一路上花天酒地,烧杀抢掠。胡统领为了领赏受爵,把严州一带土匪猖狈夸大一番,结果上下官兵个个立功受赏。6、羊紫辰:统领,好色,家中有八位姨大太。7、冒得官:船哨官,为保官职,逼迫亲生女儿给羊统领做第九个小老婆。
清末小说《官场现形记》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
引言:清末小说《官场现形记》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下面一起来和小编了解一下吧!一、《官场现形记》是晚清文学家李伯元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最早在陈所发行的《世界繁华报》上连载,共五编60回,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并取得社会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它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下至佐杂小吏等,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二、李伯元生于世宦之家,他祖父、父亲、伯父都是科第出身,有的在地方任牧令、监司,有的在京城官居枢要。伯元生在山东,三岁时,父亲去世,由堂伯李念仔抚养。当时念之任山东道员、东昌府知府,伯元从小随伯父在山东长大。伯父对他督教甚严,母亲只此一个儿子,更是把全副心力放在他身上。伯元自幼聪慧好学,兴趣广泛,每当夜深人静之际,淡月孤灯之下,攻读不止。他擅长制艺诗赋,善于绘画篆刻,懂得金石考据,可谓多才多艺。少年时期就考取了秀才,名列第一,但始终未能考中举人,仕途失意,这对他后来思想的变化,痛感官场黑暗,敢于起来加以揭露鞭挞,是有重要意义的。三、主要内容从内廷到外朝,从中央到地方卖官之风盛行,可以说无人不与。而且官位买卖完全是卖方市场,一个官位是肥是瘦,是明肥还是暗肥,有多少油水都是明白的,该卖多少都据此定价。在卖官之前还要走通路子,卖官的过程中还要各种勒索敲诈。如某中堂自己开了一家古董店,凡找他买官的人要到买这家店的古董送礼,而后古董又留回到古董店,甚至出现了某买官者被勒索买了两次同一件古董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