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刑杀母-译文
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译文:宣和年间,芒山有一盗将要受极刑,他母亲来和他诀别。芒山盗对母亲说:“我想像小孩时吸一下母亲的乳汁,死了也感到无憾。”母亲让他吮乳,芒山盗咬断乳头,流血满地,母亲死去。芒山盗就告诉刽子手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所以怀恨把她杀了。”啊!真是与众不同啊,俗话说:“教育子女要从幼儿时就开始。”这真不假啊!
临刑杀母的译文
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小偷要行刑,母亲和他永别。小偷对他的母亲说:“我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母亲的乳汁,死了尚且没有遗憾。”母亲给他乳头,小偷却咬断了母亲的乳头,血流了满地,母亲死了。小偷于是对行刑的人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导致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因为怀恨,所以我杀了她。”啊!真是与众不同啊!俗话说:“教育孩子要从幼儿开始”,这话真不假啊!【注释】1.宋宣和:宋徽宗赵佶年号。2.芒山:山名,在河南省汤山北。3.盗:小偷。4.吮:吸。5、诀:永别。6.且:尚且。7.啮:咬8.毒:狠毒。9.检:约束,制止。10.因:于是。11.教:教育。12.少:年少13.诀:永别。14.薪:柴。15.故:所以16.喜:高兴17.愿:希望18.夫:语气词19.如:像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救母为主线而流传下来故事拍成影视剧的都有哪些?
1.宝莲灯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何其之多,其中宝莲灯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现如今从这个故事衍生出来的各种戏曲、动画、影视剧等非常之多,尽管故事的细节之处有所不同,但故事的整体情节和贯穿前后的主线却是一直不变的。 天界三圣母与凡间男子刘彦昌(有称为刘玺或刘向)相爱成婚,育有一个儿子刘沉香。然而这件事情最终暴露,三圣母杨婵的兄长杨戬将她抓走,镇压在华山莲花峰之下。沉香心有不甘,想要救出母亲,苦练本领,最终打败了自己的舅舅,劈开华山救出母亲,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2.杨戬劈山救母 沉香的故事,实际上只不过是在杨戬的故事上又虚构出来的一段剧情。“劈山救母”也不是沉香的首创,而是那个可能很多人喜欢不起来的二郎神杨戬。杨戬的故事与沉香版本的故事差别不是很大,他的母亲原本身为天界仙女,至于到底是玉帝的女儿还是妹妹,这都没那么重要,她与天上的金童转世杨天佑相恋成婚,生有二郎真君杨戬。 但是事情又被玉帝知道了,看来不管是玉帝还是王母,都比较擅长拆散别人的婚姻,以天条的名义。杨戬的母亲云华仙女被镇压在桃山之下,杨戬拜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为师,勤学苦练,十七岁就练就出了一身的神通,他劈开桃山救出母亲,喜闻乐见,皆大欢喜。 看这两个故事,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出入,而且杨戬劈山救母的故事还曾经出现在《西游记》当中,另外,杨戬版本的救母在很多古籍当中都有描述,诸如《二郎宝卷》以及前面所说的《西游记》,而沉香版本就是根据杨戬的故事演化而来,只是口头传说,并没有文字的描述。
乳母诗序文言文翻译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乳母诗序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乳母费氏,先祖母蔡太孺人之伺婢也。燮四岁失母,育于费氏。时值岁饥,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间有鱼飧瓜果,必先食燮,然后夫妻子母可得食也。 数年,费益不支,其夫谋去。乳母不敢言,然常带泪痕。日取太孺人旧衣溅洗补缀,汲水盈缸满瓮,又买薪数十束积烛下,不数日竟去矣。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视其灶犹温,有饭一盏、菜一盂藏釜内,即常所饲燮者也。燮痛哭,竞亦不能食矣。后三年来归,侍太孺人,抚燮倍挚。又三十四年而卒,寿七十有六。方来归之明年,其子俊得操江堤塘官,屡迎养之,卒不去,以太孺人及燮故。燮成进士,乃喜曰:“吾抚幼主成名,儿子作八品官,复何恨!”遂以无疾终。 译文 郑燮的乳母费氏,是郑燮的祖母蔡太孺人的侍女。郑燮四岁时母亲去世,由费氏抚养。那时恰逢荒年,费氏自己回家吃饭,然而仍来郑家干活。每天早晨,费氏背着郑燮到集市上,用一个铜钱买个饼,放在郑燮手中,然后才去处理其他的事情。间或有了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先喂给郑燮吃,郑燮吃过后,费氏夫妇及儿子才可以吃。几年过去了,费家的经济也越来越入不敷出了,费氏的丈夫打算离开这个地方,费氏不敢说什么,然而脸上常常挂着泪痕。(临走前)取来郑燮祖母的衣服缝补浆洗,又买来好几捆柴火放在灶边,过了一会儿悄悄地走了。郑燮早晨走进房间,里面空空的,只有破烂残旧的床和桌子摆在那里,环视灶台,还是温的,有一碗饭,一盘菜,藏在釜内,正是经常喂给郑燮吃的饭。郑燮痛哭,以致于吃不下饭。三年后,费氏回来了,细心加倍地侍奉着郑燮和他的祖母。过了34年,费氏去世,活了76岁。在费氏回来的第二年,她的儿子俊当上了操江塘塘官,多次提出要接费氏过去,终究没去,由于郑燮及他的祖母。郑燮考取进士后,费氏高兴地说:“我抚养的幼主有了出息,儿子也当上了八品官,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最后无疾而终。 扩展: 《乳母诗序》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 乳母费氏,先祖母蔡太孺人①之伺婢也。燮四岁失母,育于费氏。时值岁饥,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间有鱼飧③瓜果,必先食燮,然后夫妻子母可得食也。 数年,费益不支,其夫谋去。乳母不敢言,然常带泪痕。日取太孺人旧衣溅洗补缀,汲水盈缸满瓮,又买薪数十束积烛下,不数日竟去矣。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视其灶犹温,有饭一盏、菜一盂藏釜内,即常所饲燮者也。燮痛哭,竞亦不能食矣。 后三年来归,侍太孺人,抚燮倍挚。又三十四年而卒,寿七十有六。方来归之明年,其子俊得操江堤塘官,屡迎养之,卒不去,以太孺人及燮故。燮成进士,乃喜曰:吾抚幼主成名,儿子作八品官,复何恨!遂以无疾终。 清 郑燮《乳母诗序》 【注】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②鱼飧:有鱼的饭食。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然后治他事 ( ) (2)间有鱼飧瓜果 ( ) (3)见破床败几纵横( ) (4)其子俊得操江堤塘官(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育于费氏 晋人御师必于肴 B.又三十四年而卒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C.方来归之明年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以太孺人及燮故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时值岁饥,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 (2)数年,费益不支,其夫谋去。 20.作者痛哭、竟亦不能食,主要是因为。(2分) 21.从叙事写人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色。(3分) 参考答案、(18分) 17.(4分)(1)处理 (2)间或,偶尔 (3)纵横交错的样子(形容多,分散) (4)从事,做 18.(3分)D 19.(6分)(1)那时恰逢荒年,费氏自己回家吃饭,(但)仍来郑家做活。(重点:值、介词结构后置) (2)几年之后,费家的经济更加人不敷出了,费氏的丈夫打算离开这里。(重点:支、去) 20.(2分)费氏对郑燮视如己出,郑燮对费氏感情至深,费氏的突然离开使郑燮伤心难抑。 21.(3分)(1)即事抒情,真切感人;(2)注重细节,刻绘生动;(3)文风朴实,语言质朴而情深。(结合作品内容具体分析)
追忆乳母文言文
1. 追忆乳母文言文翻译 原文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①,旁人言②之,益死之速耳.汝临③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④以激⑤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⑥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⑦之. 选自《西京杂记》 译文 汉武帝想杀奶妈,奶妈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道:“皇帝残忍而执拗,别人求情,你反而死的更快.皇帝要处决你的话,你记得回头看我,我当想办法激将皇帝.”奶妈按照东方朔说的做,东方朔在武帝旁对奶妈说:“你最好赶快走吧,皇帝现在都已经长大了,怎么会惦记着你小时候喂奶的恩情呢?”皇帝感到很悲伤,就不再提杀乳母的事了. ①愎(bì):执拗. ②言,求情. ③临:临刑. ④设奇:筹划妙计. ⑤激:激发感情. ⑥宜,应该,应当. ⑦舍,赦免.。 2. 乳母获免文言文欲什么意思 (原文)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有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译)汉武帝的奶妈曾在外面犯了罪,武帝要依法处置她,奶妈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这不是口舌争辩能办成的事,你一定想获释的话,就在要离开的时候,只是频频回头望着皇上,千万不要说话!这样或许会有一线希望.”奶妈来到汉武帝面前,东方朔也陪侍在武帝身旁,有人对奶妈说:“你太傻了!皇上难道还会想着你哺乳时的恩情吗?”武帝虽然雄才大略,性格刚强,对奶妈也有深深的眷念,于是就动了恻隐之心,马上下令赦免了她. 3. 【《东方朔救乳母》文言文翻译】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计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巳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之.汉武帝想杀奶妈,奶妈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道:“皇帝残忍而且为人刚愎自用,别人求情,你反而死的更快.皇帝要处决你的话,你记得回头看我,我当想办法激将皇帝.”奶妈按照东方朔说得做,东方朔在武帝旁对奶妈说:“你应该马上离开这里,皇上现在已经长大,怎么会想起你对他的哺育之恩呢?”皇帝感到很悲伤,于是饶恕了奶妈.。 4. 东方救乳娘文言文原文 “东方朔救乳娘”文言文原文如下: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赦免罪。 翻译: 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皇上残忍且固执任性,别人求情,反而死的更快。你临刑时,千万不要说话,只可连连回头望着皇帝,我会想办法激将他。”奶妈进来辞行时,东方朔也陪侍在皇帝身边,奶妈照东方朔所说频频回顾武帝。东方朔在武帝旁边说:“你还不赶快离开!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为什么还要回头看!”武帝虽然固执任性,心肠刚硬,但是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恋之情,就悲伤地怜悯起奶妈了,立刻下令免了奶妈的罪过。 5. 求文言文《东方朔救乳母》的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东方朔救乳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东方朔救乳母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①,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②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③以激之。” 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④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⑤之。 [注释] ①愎bì:执拗。②临:临刑。③设奇:设计妙计。 ④宜:应该、应当 ⑤舍:赦免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旁人言之( ) (2)但屡顾我( ) (3)我当设奇以激之( ) (4)遂舍之( ) 2、与“我当设奇以激之”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何不试之以足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岁以大穰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翻译句子: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3分) 4、东方朔不直接向武帝求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这个故事表现出东方朔的 (5分) 【附答案】: 1、劝说、只、他代指武帝、于是、就 2、D 22 、你应该马上离开这里,皇上现在已经长大,怎么会想起你对他的哺育之恩呢? 3、帝忍而愎;这个故事表现出东方朔的聪明机智、言词敏捷(言之成理,答对一点即可) 6. 《东方朔救乳母》文言文翻译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 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计以激之。” 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巳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之。 汉武帝想杀奶妈,奶妈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道:“皇帝残忍而且为人刚愎自用,别人求情,你反而死的更快。 皇帝要处决你的话,你记得回头看我,我当想办法激将皇帝。”奶妈按照东方朔说得做,东方朔在武帝旁对奶妈说:“你应该马上离开这里,皇上现在已经长大,怎么会想起你对他的哺育之恩呢?”皇帝感到很悲伤,于是饶恕了奶妈。 7. 语文文言文先答先采 东方朔救乳母 葛洪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 语文文言文先答先采 东方朔救乳母 葛洪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 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 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 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 ③愍mǐn:哀怜。 13.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但屡顾帝(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B. 帝虽才雄心忍(容忍)然胡不已乎(停止) C. 至若春和景明(日光)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D.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窥谷忘反(通“返”) 14.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告之于帝 B. 旁人言之何陋之有 C. 我当设奇以激之无从致书以观 D. 乃凄然愍之乃不知有汉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分)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2分) 16. 内容把握。 (4分) (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 (2分) 开端:乳母发展:乳母 *** :东方设奇结局:武帝赦免 (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谋“奇”在何处?(2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3.B (2分)14. C(2分) 15.(4分)(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2分) (2)武帝已经成年了,怎么还会想到你哺乳时的恩情呢?(2分) 16.(4分)(1)犯事告急(2分)(2)示例: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 不失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 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谋。(2分。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近即可得全分。)。
乳母获免的文言文翻译
1. 乳母获免文言文欲什么意思 (原文)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有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译)汉武帝的奶妈曾在外面犯了罪,武帝要依法处置她,奶妈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这不是口舌争辩能办成的事,你一定想获释的话,就在要离开的时候,只是频频回头望着皇上,千万不要说话!这样或许会有一线希望.”奶妈来到汉武帝面前,东方朔也陪侍在武帝身旁,有人对奶妈说:“你太傻了!皇上难道还会想着你哺乳时的恩情吗?”武帝虽然雄才大略,性格刚强,对奶妈也有深深的眷念,于是就动了恻隐之心,马上下令赦免了她. 2. 乳母获免文言文欲什么意思 (原文)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有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译)汉武帝的奶妈曾在外面犯了罪,武帝要依法处置她,奶妈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这不是口舌争辩能办成的事,你一定想获释的话,就在要离开的时候,只是频频回头望着皇上,千万不要说话!这样或许会有一线希望.”奶妈来到汉武帝面前,东方朔也陪侍在武帝身旁,有人对奶妈说:“你太傻了!皇上难道还会想着你哺乳时的恩情吗?”武帝虽然雄才大略,性格刚强,对奶妈也有深深的眷念,于是就动了恻隐之心,马上下令赦免了她。 3. 《东方朔救乳母》文言文翻译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 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计以激之。” 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巳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之。 汉武帝想杀奶妈,奶妈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道:“皇帝残忍而且为人刚愎自用,别人求情,你反而死的更快。 皇帝要处决你的话,你记得回头看我,我当想办法激将皇帝。”奶妈按照东方朔说得做,东方朔在武帝旁对奶妈说:“你应该马上离开这里,皇上现在已经长大,怎么会想起你对他的哺育之恩呢?”皇帝感到很悲伤,于是饶恕了奶妈。 4. 文言文东方朔智救乳母翻译 原文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①,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②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③以激④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巳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⑤之。 译文 汉武帝想杀奶妈,奶妈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道:“皇帝残忍而执拗,别人求情,你反而死的更快。皇帝要处决你的话,你记得回头看我,我当想办法激将皇帝。”奶妈按照东方朔说的做,东方朔在武帝旁对奶妈说:“你最好赶快走吧,皇帝现在都已经长大了,怎么会惦记着你小时候喂奶的恩情呢?”皇帝悲伤的样子,于是饶恕了奶妈。 5. 文言文 翻译 高祖(高欢)在信都起义,世隆等人知道司马子如和高祖有旧交,就怀疑他,把他贬到南岐州当刺史。 子如愤怒怨恨,哭着为自己陈述辩解,却仍不能被免除贬谪。高祖的军队进入洛阳,子如派使者发出祝贺,仍然和高祖叙述从前的恩惠旧事。 不久子如又追随高祖到京城,高祖任命他为大行台尚书,让他早晚陪伴在高祖左右,参与管理军队和国家的事务。天平初年,子如又被提拔为左仆射,和侍中高岳,侍中孙腾,右仆射高隆之等人共同执掌朝中政事,特别得到高祖的信任和器重。 高祖镇守晋阳,子如不时地到那里拜见高祖。高祖对待他非常优厚,和他一起入座、吃饭,从早晨一直待到傍晚。 6. 东方朔救乳母,翻译 翻译: 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东方朔求救。 东方朔说:“皇上残忍且固执任性,别人求情,反而死的更快。你临刑时,千万不要说话,只可连连回头望着皇帝,我会想办法激将他。” 奶妈进来辞行时,东方朔也陪侍在皇帝身边,奶妈照东方朔所说频频回顾武帝。东方朔在武帝旁边说:“你还不赶快离开!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为什么还要回头看!” 武帝虽然固执任性,心肠刚硬,但是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恋之情,就悲伤地怜悯起奶妈了,立刻下令免了奶妈的罪过。 原文: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 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 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赦免罪。 扩展资料: 赏析 这个故事中东方朔使用了巧妙的方法,使得残忍而且执拗的汉武帝,改变心意。 这说明东方朔机智勇敢,善于用计,足智多谋,乐于助人。 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 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 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的名篇。 亦有后人假托其名作文。明人张溥汇为《东方太中集》。
乳母获免文言文欲什么意思
(原文)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有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译)汉武帝的奶妈曾在外面犯了罪,武帝要依法处置她,奶妈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这不是口舌争辩能办成的事,你一定想获释的话,就在要离开的时候,只是频频回头望着皇上,千万不要说话!这样或许会有一线希望.”奶妈来到汉武帝面前,东方朔也陪侍在武帝身旁,有人对奶妈说:“你太傻了!皇上难道还会想着你哺乳时的恩情吗?”武帝虽然雄才大略,性格刚强,对奶妈也有深深的眷念,于是就动了恻隐之心,马上下令赦免了她.
《窦娥冤》全名是什么?
《窦娥冤》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感天动地窦娥冤》对后世文学、戏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仅就改编之作来说,明代即有叶宪祖以《感天动地窦娥冤》为题材,改编成三十二出的传奇《金锁记》,其中的《羊肚》《探监》《斩娥》等出,直至近年来还在舞台上演出。时代背景: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冤的作者是谁?
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窦娥这一人物出自元代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以下简称《窦娥冤》),剧目作者是"曲圣"关汉卿。关汉卿与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出生于金末,成长在颠沛流离之中,所以才能有丰富的创作素材来源,能抨击黑暗,向往美好。简介《窦娥冤》讲述了弱小的寡妇窦娥,被人诬陷,之后屈打成招,成为杀人犯的故事。她在被斩首前愤懑的许下三桩誓言,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最终窦娥的冤屈感动天地,三桩愿望一一实现。作为关汉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首,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这部作品揭露了封建社会黑暗的政治面貌,讽刺了当权者的残暴统治,塑造一个个小人物,从而反应尖锐深刻的社会矛盾。在对社会黑暗表示不满的同时,他也表现出了对真善美的赞扬,对人民反抗精神的歌颂,对清明政治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卡米洛·何塞·塞拉的个人经历
塞拉从小酷爱文学,早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写作,一九三五年出版诗集《踏着白日犹豫的光芒》。一九四二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 ,一举成名,引起文坛轰动。这部作品被誉为西班牙文学一个新的里程碑,在西班牙小说中,影响仅次于《唐吉诃德》 ,一九八四年被评为十部西班牙语最佳小说之一。诚然,小说中的某些描写,显然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因而被人称为“恐怖主义”,这不能不说是这部小说的不足之处。在这以后,塞拉又陆续出版了反映肺病患者悲观绝望生活的长篇小说《憩阁疗养院》(1943年)、讽刺当时西班牙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小癞子新传》 (1944年),短篇小说集《飘过的那几朵云彩》(1945年),诗集《修道院与语言》 (1945年)、《阿尔卡里亚之歌》(1948年)和游记《阿尔卡里亚之旅》(1945年)等。1951年,塞拉花五年时间写成的长篇代表作《蜂房》出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塞拉还相继出版了用内心独白描写一个发疯母亲给死于海难的儿子写信、表现内战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考德威尔太太和儿子谈心》(1953年),用美洲西班牙语写成、反映委内瑞拉风光和人情的《金发姑娘》(1955年),以西班牙内战为题材、实际上是对内战进行反思的《圣卡米洛》(1969年),再现西班牙偏僻山区家族矛盾的《为亡灵弹奏玛祖卡》(1983)、《寻找阴暗面的职业》(1977年)、《圣安德列斯的十字架》(1994年)和《黄杨木》(1999年)等。其中《为亡灵弹奏玛祖卡》为塞拉晚年的重要作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塞拉还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说集,其中主要有《关于发明的争执》 (1953年)、《风磨》(1955年)、《十一个有关足球的故事》(1963年)等。
卡米洛·何塞·塞拉的简介
卡米洛·何塞·塞拉(Camilo Josê Cela,1916~)西班牙小说家。出生于西班牙加利西亚省的小镇帕德隆。父亲是西班牙人,母亲是英国人。塞拉在马德里念完中学后,先后学过医学、哲学和法学。当过军人、斗牛士,也做过官员、画家和电影演员。1957年当选西班牙学院院士,稍后又担任国会参议员。60年代曾在英、法、美大学作巡回讲学。
张扣扣因被辱母杀3人被执行死刑,案件的原委有何详情?
张扣扣因为22年前母亲辱杀一直心怀恨意,他一直都把报仇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当年两家本是很好的朋友关系,之后因为对方不守信用导致双方关系恶化,张扣扣的母亲在对方失手的情况下致死,由于对方还未成年,所以当时法院最后只判了王正军七年有期徒刑,并向张家赔偿9639.3元,这些都让年幼的张扣扣无法忍受,他一直都把这些仇恨铭记在心,所以他毕业后参军就是为了练就一身好本领,他才会选择在除夕夜这天选择打击报复,事后他主动自首,对于他来人生已经圆满,他的内心也依旧被仇恨所蒙蔽。张扣扣因被辱母杀3人被执行死刑的消息公开后引起了不少人的热议,以往我们面对这些杀人犯的时候都嗤之以鼻,也觉得他们被执行死刑就是罪有应得,但是张扣扣的结局让很多人都觉得不忍评价,并不是觉得他杀人的举动应该得到支持,而是觉得他的命运也很悲惨,很多人都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张扣扣因为母亲之死彻底心性大变,他活着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复仇。想必大家对于当年张扣扣的案件也有所了解,张扣扣的母亲因为和对方发生争执被打,张扣扣母亲被打倒地后他们也没有及时将对方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导致张扣扣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原本性格开朗的张扣扣也因此性情大变。张扣扣行凶当晚还吃了个去看过自己的父亲,还给父亲留下一笔钱,直言要给父亲养老,随后他拿着凶器来到了对方的家里,毫无疑问将对方砍倒在地,张扣扣对于自己的结局早有预料,唯一觉得遗憾的是对不住自己的老父亲,其实张扣扣的本性不坏,只是当年的杀母之仇让他彻底改变自己。
张扣扣案件在早年间引发社会关注,这起案件的全过程是怎样的?
张扣扣案件在早年间引发社会关注,这个案件引起社会关注就在于案件触犯了道德与法的交叉,这让人没有办法分清什么时候才是正确与错误。在张扣扣杀人案的过程中,其实张扣扣的母亲被当着张扣扣的面打死是起因,而后张扣扣杀王家三人则是其深思熟虑的后果。张扣扣杀人案在出来的时候曾经引发社会轰动,很多人都对此事直接评价说恶因出恶果,但很多时候却忽略了张扣扣的社会属性。不管张扣扣从法律和对他人生命的尊重来说如何邪恶,但对于自己来说却是完成了20多年的精神救赎,毕竟张扣扣一直接受不了自己母亲在自己面前被王家人打死的事实。张扣扣案件全过程:少年的为母复仇张扣扣的案件起因可以追溯到其小时候,在张扣扣小的时候,由于张家人与王家人有着宅基地纠纷,于是王家人便对张扣扣的母亲进行殴打。尽管张扣扣在小的时候很快就将父亲叫来,但父亲的后者并没有让王家人住手,王家人的父亲叫着两个未成年人的儿子继续殴打张扣扣的母亲,最后将张扣扣的母亲当着他的面当场杀死。当时法院只判了两个打人的未成年人7年有期徒刑,而对于指使两个少年打人的王家父亲没有判刑。这在张扣扣的内心种下了邪恶的因子,张扣扣在成年以后就到部队当了兵,之后也就退伍在外打工,而且过年基本也不回家。随着张扣扣得知,王家三人将会在过年回家祭祖,张扣扣拎着一把刀就到王家去接连捅死了王家三父子。张扣扣最后复仇成功,但是却因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而被判处死刑。张扣扣案备受争议的原因很多人对张扣扣案表示同情并不是完全因为张扣扣为母报仇,而是因为张扣扣在小的时候母亲就在他面前去世,而且母亲的死法院也没有按照相应的法律程序处理并没有处罚王家的主谋,也就是王家父亲。随着法律裁判错误的延伸,再加上张扣扣是一个对母亲的情感极深的人,于是张扣扣最后也就为母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