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伦敦雾霾

时间:2024-07-17 21:19:00 编辑:阿旭

伦敦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

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烟尘。伦敦烟雾事件指的是,在1952的年12月,由于伦敦上空受反气旋的影响,大量工厂和居民燃煤排除的废气无法扩散,导致伦敦被浓烟笼罩,此次事件成为20世纪是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伦敦在哪里

伦敦在英国,是英国的首都,与纽约和香港并成为“纽伦港”,是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

伦敦是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金融中心,是一座全球领先的世界级城市以及全球化的典范。

伦敦是全世界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数量最多的城市,是世界上唯一举办过三次奥运会的城市。


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造成这件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1952年的时候,在英国伦敦发生了一件大事,可能大家并不知道关于那次震惊全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但是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在疑问,为什么事情发生得这么突然。伦敦烟雾事件这件事情可以说是一件灾难,因为当时事情发生的时候,对于伦敦的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情直接导致了伦敦的大部分人身体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如有很多人因为此次的伦敦烟雾事件出现了头晕,胸闷,气短等现象更严重的人还因此导致呼吸道感染而死亡。所以当时可以看到在伦敦的街道上,有很多人全都是戴着口罩或者是防毒面具出行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此次事件对伦敦居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所以他们都在反思到底是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有许多相关的科技人员也在日以继夜的研究着。 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事情的根源,与此同时,伦敦的这场烟雾也被一场大风所吹散,所以说人们成功地度过了这场灾难。不过这件事情一直到现在都让人印象深刻。大量污染的作用其实这件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当年,因为英国进入工业革命之后,并没有太在意对于环境和空气的保护。再加上建造的工厂,有很多排出的废气,自然而然的也流入到了空气当中。 当时人们还不懂得污染这件事情,所以也可以说是伦敦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人类的居住环境为代价的。就连伦敦的母亲河也没有幸免,他们的母亲河中也有着大量的废物元素。 而他们一点都没有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所以说发生这场灾难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就因为此次事件没过多久之后,英国才开始注重的环境保护问题,并且制定了相关法案,所以说这次事件应该也是给伦敦敲响了警钟。

伦敦雾霾的原因有什么

  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根据《生命时报》驻伦敦记者的报道,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治理雾霾污染的一条出路。为什么伦敦雾霾,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伦敦雾霾的原因   形成伦敦烟雾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烧煤的工厂排放的大量浓烟、汽车排放的机油废气和从欧洲大陆飘过来的污染云,都令伦敦的空气质量变得很差。当年的伦敦,工业排污量非常大,每天都有1000吨的浓烟从烟囱中飘出来,排放2000吨二氧化碳(CO2)、140吨盐酸和14吨氟化物。更为严重的是,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混合了水蒸气之后,就形成了800吨的硫酸。家庭烧煤也加剧了大气污染。在集中供暖时代之前,寒冬的伦敦,数以万计的家庭只能烧煤取暖。由于战后经济困难,政府将优质煤出口国外,而伦敦人则烧劣质煤,污染更为严重。当空气不流通的时候,这些污染严重的黄烟就被“困在伦敦上空”,便形成了浓雾。这些硫酸雾滴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伦敦烟雾事件的间接原因是开始于12月4日的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   随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等伦敦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20世纪70年代中期,伦敦的“雾日”逐年减少,1980年则进一步下降。目前,伦敦有毒烟雾已销声匿迹,并成为全球的生态之城。   伦敦雾霾的治理 措施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1953-1960)。英国政府1953年成立了由比佛爵士领导的比佛委员会(the Beaver Committee),专门调查烟雾事件的成因并制定应对方案。在比佛委员会的推动下,1956年英国出台专门针对空气污染的《清洁空气法》。该法提出禁止黑烟排放、升高烟囱高度、建立无烟区等措施,并且在控制机动车数量、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同时,清洁空气委员会(Clean Air Council)成立,负责监督空气污染的改善情况,并从对空气污染治理有 经验 、有学识或有责任的人那里获取空气污染治理建议。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由地方政府负责划定烟尘控制区,改造家用壁炉,更换燃料,禁止黑烟排放;设立奖惩机制,对控制区内进行壁炉改造的合理费用,由地方政府补贴至少70%,而对违反条例的人员则依情节处以10-100英镑罚款或最高3个月的监禁。1960年,伦敦的二氧化硫(SO2)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20.9%、43.6%,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二阶段是显著削减阶段(1960-1980年)。1968年,英国政府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了修订和扩充,赋予负责控制大气污染的住房和地方政府部部长更多权限,包括出台新的锅炉颗粒物和烟尘排放限值的权力,和可以强制要求地方政府设立新的烟尘控制区的权力。1974年,政府颁布《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规定机动车燃料的组成,并限制了油品(用于机动车或壁炉)中硫的含量。这一阶段最核心的措施,就是大幅扩大了烟尘控制区的范围。到1976年,烟尘控制区的覆盖率在大伦敦地区已达到90%。伦敦空气中SO2和黑烟的浓度在第一阶段还略有波动,但到了第二阶段,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便有了显著改观,SO2和黑烟的浓度在短期内均大幅下降,10年降幅超过80%。到1975年,伦敦的雾霾天数已经从每年几十天减少到15天,1980年降到5天。   第三阶段是平稳改善阶段(1980-2000),伦敦大气控制与治理的重点已从控制燃煤开始逐步转向机动车污染控制。政府陆续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法案,如《汽车燃料法》(1981年)、《空气质量标准》(1989年)、《环境保护法》(1990年)、《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年)、《清洁空气法》(1993年)、《环境法》(1995年)、《国家空气质量战略》(1997年)、《大伦敦政府法》(1999)、《污染预防和控制法》(1999年)。这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   第四阶段是低碳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此时伦敦的空气质量和20世纪5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SO2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84.2%和47.4%,都不再是伦敦的主要污染物。2002年,伦敦市长经过广泛咨询后发布了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其中详细说明了伦敦要如何达到国家空气质量目标。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提出将于2050年建成低碳社会。此后,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在2006、2010年进行了两次修订。目前,伦敦空气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机动车污染控制,而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氮(NO2)和PM10。低层空气中烟的污染有93%得到控制,酸雨的危害已基本消除。今天的伦敦,已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城市”,并荣登吸引全球游客最多的城市之榜首。   伦敦雾霾的经验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理雾霾   伦敦曾经严重的大气污染引起英国各界的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1)依法治霾。1956年,在著名的《比佛 报告 》 (The Beaver Report)推动下,英国颁布了世界上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在此基础上,20世纪60-70年代,英国主要采取“末端治理”来治理空气污染。除了不断完善《清洁空气法》,1968年以后,英国又相继出台《污染控制法》(1974)、《汽车燃料法》(1981年)、《空气质量标准》(1989年)、《环境保护法》(1990年)、《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年)、《清洁空气法》(1993年修订)、《环境法》(1995年)、《大伦敦政府法案》(1999)、《污染预防和控制法案》(1999年)及《气候变化法案》(2008)等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其他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以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英国根据国情,走以“立法为主,补贴为辅,全面推进,最终建立低碳社会”的模式,把建立低碳社会提升为基本国策。英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将削减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80% 的长期目标。(2)制定国家战略,指导治理雾霾。从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了符合标准,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以此来改善公交系统发展。随后英国提出《能效:政府行动计划》(2004)、《气候变化行动计划》(2005)、《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5)、《低碳建筑计划》(2006)、《退税与补贴计划》(2007)、《英国能效行动计划2007》、《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2008)及《低碳转型计划》(2009)等一系列计划与政策的出台,彰显了英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与决心。尤其是2009年低碳转型计划》勾画出英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蓝图,目标是到2020年,英国的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4%,120多万人从事绿色职业;700万栋房屋进行节能改造,150多万户家庭将得到政府资助自产清洁能源;40%的电力将来自低碳能源;新车的平均碳排放量将减少40%。由于英国的大力推动,近年低碳经济的理念在全球迅速传播,并得到广泛的认可。(3)加大财政投入。2009年英国政府拨款32亿英镑用于住房的节能改造,对那些主动在房屋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进行补偿,预计将有700万家庭因此受益。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并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上追加了104亿英镑的投资,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4)构建协同配合的政策体系。英国在利用气候变化税、排放贸易机制等政策工具及低碳交通、“清洁煤炭”、碳预算等计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种政策工具与计划的特色,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政策计划体系,低碳技术研发推广计划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已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低碳经济”互动体系,促进低碳经济转型,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5)设立各种专项基金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碳基金” 作为由英国政府利用每年大约有6600万英镑的气候变化税作为投资、按企业模式运作的商业化基金,有力地促进英国商业和公共部门减排CO2,加大投资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2008年英国政府启动“环境改善基金”,可以将政府对低碳能源和高能效技术示范和部署的支持以及对能源与环境相关的国际化发展结合起来,提供相应的基金资助。为了在绿色运输和能源项目中加大投资,2010年3月英国设立10亿英镑(7.49亿欧元)绿色能源基金,改造运输体系使用清洁燃料,提升低碳能源(如风能、海洋波浪能和太阳能)的利用,为数千人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二)利用清洁能源等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伦敦烟雾事件发生时,伦敦的烟尘最高浓度达4460 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达到3830微克/立方米。1950年代,伦敦的有关部门通过对大气污染源进行分析,发现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及家庭燃煤,因此,他们除了划定“烟尘控制区”,区内的城镇只准烧无烟燃料外,还决定增加清洁能源比例,推广使用无烟煤、电和天然气,减少烟尘污染和二氧化硫排放;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政府采用补贴的办法帮助居民改造燃具,而且要求市区和近郊区所有的工业企业都不准用煤炭和木柴作燃料,其产生的废气也均须利用物理和化学 方法 加以净化,达标后才可排出等。英国还大力发展监控技术,建立大气监测网。自1961年开始,英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个由450个团体参加的大气监测网。监测网有1200个监测点,平均每小时对烟尘与二氧化硫采样一次,每月测降尘量一次,其中伦敦、爱丁堡、谢菲尔德三个城市被列为重点监测区。再加上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对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伴随着英国空气质量的改善,英国的能源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65年燃料构成中煤炭的比例为27%,电和清洁气体燃料占24 5%,燃料油为43%;1980年煤炭仅限于远郊区工厂使用,比例进一步减少到5%,电和清洁气体燃料提高到51%,燃料油为41%。尤其是煤炭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从1948年的90%下降到了1998年的17%,而天然气的占比却从0上升到了36%。2003年,英国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将于2050年建立低碳社会。2008年英国颁布《气候变化法案》,政府承诺到2020年将削减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的排量降低60% 的长期目标。2009年英国政府公布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蓝图,大力发展新能源。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 的份额,其中40%的电力来自低碳领域(30% 来源于风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10% 来自核能)。 伦敦雾霾相关 文章 : 1. 雾霾用英语怎么说 2. 《雾霾》阅读练习及答案 3. 关于雾霾的说明文作文

伦敦如何治理雾霾

1、《清洁空气法》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2、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3、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4、冬季采取集中供暖。5、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扩展资料1、雾霾天气少开窗,但别把窗子关得太严,短时间开窗换气。2、外出戴口罩,在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出门;3、多喝茶,适量补充维生素D,饮食清淡多喝水,多吃蔬菜;补钙、补维D,多吃豆腐、雪梨等。4、开车注意车速5、避免雾天锻炼,出门时佩戴专门防霾的PM2.5口罩、防霾鼻罩。6、尽量远离马路。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洁空气法

1952伦敦雾霾出现的原因

伦敦雾霾产生原因:
1、地面的空气温度相对于高空总会稍微高一些,但是在冬天夜里,地面温度可能会发生骤降,反而可能冷却接近地面部分的空气,造成空气的温度反转。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小颗粒就会相互结合形成雾气。

2、供暖采用燃烧煤炭,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污染物,在空气中无法挥散,造成严重后果。

伦敦雾霾事件:

1952年12月5日开始,伦敦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而且这几天又准备下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被厚厚的云层盖住,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
造成后果:

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而在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伦敦如何治理雾霾

1、《清洁空气法》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2、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3、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4、冬季采取集中供暖。5、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扩展资料1、雾霾天气少开窗,但别把窗子关得太严,短时间开窗换气。2、外出戴口罩,在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出门;3、多喝茶,适量补充维生素D,饮食清淡多喝水,多吃蔬菜;补钙、补维D,多吃豆腐、雪梨等。4、开车注意车速5、避免雾天锻炼,出门时佩戴专门防霾的PM2.5口罩、防霾鼻罩。6、尽量远离马路。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洁空气法

曾经造成1万多人死亡的伦敦雾霾,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1956年,英国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案》。政府劝导同天然气取代煤炭,采用集中供暖政策。将那些发电厂和其他重度污染的工厂全部搬离到远郊,同时全面降低火力发电站的数量。其他企业尽可能寻找清洁能源,限期关停了很多污染大户。为了达到目的,英国建立了专门的空气质量督察部门,这一部门权力很大。经过10多年的治理,到了70年代,英国的雾霾天气一年只有几次。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汽车数量开始大幅度增长。汽车尾气又成为了主要凶手,伦敦城的雾霾天再次增多,英国政府还必须继续出手。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1993年,英国政府命令所有飞汽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英国用这样强硬的手段,终于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量。这毕竟治标不治本,英国大力兴建城市公共交通,地铁和公交车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角落。为了防止堵车,对限制很多车辆进入市区,连政府机关用车也在限制的范围内。由于不怎么堵车,民众们也很乐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私家车数量的大幅度减少,直接造成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的降低。对于空气质量,英国政府每天都会公布真实的数据,接受民众和媒体的批评。为此英国还专门出台了《自由信息法》,杜绝主流媒体为其粉饰太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英国治理雾霾的经验,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最早雾霾到底出现于何时?有多严重?

最早的雾霾出现在英国伦敦,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工厂和居民大量燃烧煤炭,造成雾霾,伦敦也被称为“雾都”。伦敦的雾霾大多在冬天,因为冬天需要依靠煤炭取暖,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硫化物,这是雾霾的主要污染物。“当时,伦敦上空受高气压带控制,大气湿度增加,风力微弱。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污染物难以扩散,整个城市都被‘乌黑的、肮脏的、刺鼻的’雾霾笼罩,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 ”这场灾难过后,英国政府痛定思痛,制定了严格的治理空气污染的法案,规定了家庭采用天然气取暖、将发电厂搬出大城市、禁止使用多种烟雾排放燃料等措施。法案颁布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伦敦的雾霾还是“阴魂不散”,直到1965年,伦敦才开始云开雾散,这个治理过程用了13年。

雾霾一般出现在几月份

雾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的常见,特别是在城市里,雾霾天气已经大大的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应对雾霾就是要改造空气环境,那么本期的雾霾文化,为你解析。

雾霾发生的季节

通常情况下,一年中雾霾最严重的是11,12月,雾霾高发期主要是秋冬季,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出现的机率最高,更加严重。但气象专家表示:雾霾天的发生不受季节限制,虽然秋冬偏多,但在春季、夏季还是会出现。

雾霾发生原因

雾霾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秋冬季,秋冬季由于气温低、地面气压场较弱;近地面风力小,如果没有冷空气活动,大气层结就会比较稳定,近地面存在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稀释和扩散,此时如果湿度较大,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因为现在大气污染物一直在快速增加,所以总体来看,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雾霾会一年比一年严重。

雾霾的含义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雾霾会有怎样的危害

1、雾霾天气极易使哮喘复发。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等,多与近期气温下降、雾霾天气有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尘螨也可能悬浮在雾气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这些过敏原,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闷气、呼吸不畅等哮喘症状。人们每次呼吸,往肺部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中,吸入的微粒比这多100倍。
2、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3、事实上,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近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国内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遭遇类似的情况,当中虽有一定的气象因素,但最主要还是粗放式无序发展带来的恶果。应该看到,雾霾并非一般空气污染,它可能对公众生活和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952年伦敦大雾中,据官方统计就有逾4000人丧生,有环保专家分析,灰霾很可能取代吸烟成为肺癌头号致病“杀手”。
4、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另外,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 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心脑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小心应对
专家指出,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影响,从心理上说,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北京雾霾跟伦敦烟雾事件有可比性吗

1952年12月5日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和前不久发生在北京以及中国广大地区的雾霾相比,有相似,也有不同。相似的地方在于季节,都发生在冬季。冬季的扩散条件不好,容易形成逆温层(简单来说就是地表温度低、上面温度高,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多发生于冬季),污染物扩散不出去,都沉积在地表附近。伦敦的那次烟雾事件也是在冬季,气象条件类似,而且那次更加极端,逆温层极低,不足500米(也有人说150英尺,约76米),且持续数天,据统计伦敦烟雾事件短时间内就造成了约一万人死亡。而北京前不久发生的雾霾天与伦敦烟雾事件不同的是,污染物的种类不同。伦敦那次是煤烟型污染,而现在中国东部地区基本都是复合型污染,也就是说,既包括煤烟污染,也包括通过大气化学过程形成的二次颗粒物等等。由于连续发生的雾霾天,很多人认为现在的空气质量正在恶化,污染愈发严重。其实不是这样,从监测数据来看,近三五年内的空气质量都没有明显恶化。之所以公众感觉恶化,主要是因为现在我们对雾霾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描述,也有了相应的国标;而以前大家冬季看到起雾都以为是正常的,不知道它是雾霾,不知道是一种污染
天猫美国普卫欣提示:雾霾天气出行记得做好防护。


当年雾都伦敦和如今北京的雾霾一样吗

伦敦当年的雾霾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黑烟,和现在北京雾霾的成分并不完全一样。具体对比情况如下: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成因:
冬季大雪、天气异常寒冷
静风、被逆温层笼罩
市民为取暖而使用了大量的煤炭
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黑烟等废气
主要污染物:
SO2
黑烟
主要污染源:
以煤炭为燃料的家用供暖燃烧(其排放量是工业排放的两倍)
工业煤炭燃烧
北京雾霾污染
成因:
大气稳定、逆温层
无风、高湿度
大量煤炭燃烧所产生的污染排放
由周边区域传输至北京的空气污染物
主要污染物:
PM2.5
NOx
主要污染源:
机动车排放
工业排放
煤炭燃烧
扬尘
(温馨提示:出行戴京@东有美国进口普 卫欣可以减少雾霾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