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蚂蚁视觉

时间:2024-07-18 03:38:59 编辑:阿旭

蚂蚁的视觉非常敏锐?

蚂蚁的视觉非常敏锐,不但陆地上的景物会被蚂蚁用来认路,而且太阳的位置和蓝天上照射下来的日光,都能被蚂蚁用来辨认回巢的方向。此外,除了依靠眼睛,蚂蚁还能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在它们爬过的地上留下一种气味,在返回时只要追寻着这种气味,就不会误入歧途。也有的蚂蚁虽然不会在爬过的路上留下什么特殊的气味,但是它们能熟记往返道路上的天然气味,找到家。

  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最近还发现了无性繁殖的蚂蚁新物种。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10年,蚁后则可存活十几年或几十年,甚至100多年。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1到10年。


蚂蚁视觉是哪里的?

看了你的问题后,我也很感兴趣,很想知道蚂蚁怎么看,后来查阅了一些资料,希望能帮到你,整理如下:
   蚂蚁的眼睛是由成百上千的单个眼睛结构构成的复眼,而每个单眼结构就像一个简单的眼睛一样发挥作用。然而这么多的眼睛并没有帮助蚂蚁更好地洞悉周围发生的一切,,因为它的视野只有3度(眼睛固定,无法旋转),而它的视力只有人类平均视力的十分之一。
   也许是为了弥补眼睛结构和功能上的这些不足,蚂蚁通过控制自身的行动来指导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它通过自身的摆动,带动眼睛把周围的图像一一扫描清楚,然后记忆,并根据光线颜色的不同来识别分析。这使蚂蚁可以分辨并区别出圆形和三角形、菱形和十字形以及圆形和椭圆形等图形,还能使它认出哪些是树哪些是草。当然,要做到这些可要费不小的力气,为了带动眼睛辨别周围的事物,蚂蚁总要左顾右盼、摇头晃脑、东张西望。也许东张西望和专注地看对它来说,从来就是一回事。


蚂蚁的眼睛能看见东西吗

蚂蚁是可以看见东西的,但是由于眼睛的构造,能看到的范围和清晰度非常低。蚂蚁的眼睛是由成百上千的单个眼睛结构构成的复眼,而每个单眼结构就像一个简单的眼睛一样发挥作用,然而这么多的眼睛并没有帮助蚂蚁更好地洞悉周围发生的一切。它的视野只有3度,而它的视力只有人类平均视力的十分之一,蚂蚁用这样的眼睛看面前的物体仍然不能得心应手,如果缺少光线的变换,无法对于它的眼睛形成不断刺激的话,蚂蚁对于面前的物体仍然可能无动于衷。扩展资料:蚂蚁要经过卵、幼虫、蛹(或茧,看具体品种而定)阶段才发展成成虫,蚂蚁的幼虫阶段没有任何能力,它们也不需要觅食,完全由工蚁喂养,工蚁要先把食物吃进去,然后再吐出来喂养幼虫;成虫之间也以这种方式交换食物,幼虫的发育需要一定合适的温度,因此工蚁经常将它们搬来搬去,维持合适的发育地点;蚂蚁一般按照不同的任务分为工蚁、雄蚁和雌蚁,幼虫发育成哪种蚂蚁完全取决于幼虫阶段的喂养条件。

蚂蚁能看见东西吗?

蚂蚁是可以看见东西的,但是由于眼睛的构造,能看到的范围和清晰度非常低。
具体分析:
蚂蚁的眼睛是由成百上千的单个眼睛结构构成的复眼,而每个单眼结构就像一个简单的眼睛一样发挥作用.然而这么多的眼睛并没有帮助蚂蚁更好地洞悉周围发生的一切.它的视野只有3度,而它的视力只有人类平均视力的十分之一,因此如果用蚂蚁的这套眼睛结构取得与人类眼睛一样的效果,它那小小的身躯上就得安装直径6米的大复眼.
脊椎动物的眼睛一般嵌在头颅颅骨内,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灵活自转以观察周围的动向,然而与像人类一样的脊椎动物不同,蚂蚁本已不“灵敏”的眼睛还被大自然特意安在了其头部的突出位置,从而形成了两个突起,这样明显的眼睛却不能转动,这不能不使人想起了不能转动的车灯,只有当车头掉转并对准目标的时候,车灯才能“发现”并“照亮”它.因此可以判断蚂蚁对待事物要么是面对面,要么是视而不见.
蚂蚁用这样的眼睛看面前的物体仍然不能得心应手.如果缺少光线的变换,或者面前图像静止不动,从而无法对于它的眼睛形成不断刺激的话,蚂蚁对于面前的物体仍然可能无动于衷,就像一个瞎子一样.因此当你看到蚂蚁在爬行,并用手放到它的面前拦住去路,静等着它绕道而行的时候,别总以为它会乖乖如此行事,如果你的手总是静止不动,它还会若无其事地爬到你的手上.
也许是为了弥补眼睛结构和功能上的这些不足,蚂蚁通过控制自身的行动来指导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它通过自身的摆动,带动眼睛把周围的图像一一扫描清楚,然后记忆,并根据光线颜色的不同来识别分析.这使蚂蚁可以分辨并区别出圆形和三角形、菱形和十字形以及圆形和椭圆形等图形,还能使它认出哪些是树哪些是草.当然,要做到这些可要费不小的力气,为了带动眼睛辨别周围的事物,蚂蚁总要左顾右盼、摇头晃脑、东张西望.也许东张西望和专注地看对它来说,从来就是一回事。


蚂蚁能看到人类吗

蚂蚁能看不到人类。蚂蚁是典型的二维生物,在它们的感知中,世界是一张巨大的平面,这里只有左右之分,并无上下之别。蚂蚁是感觉不到天空的,它们的行动只能通过气味来辨别方向,至于蚂蚁的视力,最多能看到20厘米以内的物体,而且还没办法分辨那是什么东西。从视力结构上说,即便是贴近蚂蚁,它们也不可能看到人类的存在;但蚂蚁可以感知到人类的存在。这种感知有区别于它们对食物的判断。或许在蚂蚁的眼中,人类只是一段笔直向前的道路,或者是一个平面图形。分布范围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昆虫。由于各种蚂蚁都是社会性生活的群体,在古代通称“蚁”。据现代形态科学分类,蚂蚁属于蜂类。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最强的生物。为多态型的社会昆虫。据估计,世界上已知的蚂蚁约为11700种。一个更大范围的蚂蚁区系研究有待进行。中国国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据较旧的统计,全地球大约有十千万亿只蚂蚁,占地球动物总数的四分之一。

蚂蚁看得到人类吗

蚂蚁不能看到人类。蚂蚁是典型的二维生物,在它们的感知中,世界是一张巨大的平面,这里只有左右之分,并无上下之别。蚂蚁是感觉不到天空的,它们的行动只能通过气味来辨别方向,至于蚂蚁的视力,最多能看到20厘米以内的物体,而且还没办法分辨那是什么东西。正是因为这样的二维属性,就算我们把一块儿食物放在蚂蚁的头上,它也完全看不见,或许鼻子能闻到气味,但蚂蚁永远都找不到食物在哪;除非它能与食物保持在同一平面内,这下蚂蚁才恍然大悟地发现,原来那食物就在眼前。


蚂蚁看人是什么感觉?跟我们看大山一样吗?

蚂蚁在看人的时候和我们看山是不一样的,因为蚂蚁只能够看到5厘米远的东西,所以当他们接触更高的东西时,他们看到的东西是模糊的。因此即使大家把它放到手上,蚂蚁也无法看到整个手心,因此即使是人体也是如此。人和蚂蚁不能比,因为人的视线非常的宽广,而且眼睛的清晰度也非常的高。我们可以看的特别的圆,无论是什么样的视角都能够看到,只要开阔了视野可以看到四面八方。我们白天的时候看到的距离大概有几百公里,但是蚂蚁看到的东西却不是这样的。而且蚂蚁本身就是3D视角,因为眼睛的大小,所以看到的场景也大不相同。不得不说蚂蚁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动物,小时候我也观察过,蚂蚁把蚂蚁放到一个高的地方,但是这个时候蚂蚁一点都不害怕,该怎么走就怎么走。蚂蚁的视觉更重要的是在高的地方上,他们还是走的非常的平稳,没有任何变化。即使在很高的地方,他们摔下来也不会有什么损伤,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会爬起来继续攀爬。而且蚂蚁对于很多东西没有一个高度和大小的分辨,在这种情况之下蚂蚁的状态反而会让人特别的好奇。相信大家在关注蚂蚁的时候,也一定会被蚂蚁的表现所吸引。好奇蚂蚁的视角而且大家小时候也一定会对蚂蚁有过好奇,好奇蚂蚁是不是像人一样有着庞大的视角,把人当做大山一样来对待。其实真正的在了解了蚂蚁是怎样的一个生物之后,大家一定会想要去研究一下蚂蚁。毕竟蚂蚁身上有很多不可能让人觉得特别的意外,而且蚂蚁在每一个细节化的表现之下,都会让人觉得特别的惊喜。相信也正是这份惊喜,大家才会特别的关注蚂蚁。

蚂蚁看人是什么感觉?和人看大山一样,还是和人看星月一样?

这个问题估计跟人看大山一样,因为蚂蚁视力不好且颜色分辨能力很差,它看人,跟人远远看茫茫的大山一样,几乎看不到啥,没法知道在1米多高的地方有个头,更别说有一双眼睛了。

虽然蚂蚁的眼睛相对于蚂蚁的身体很大,但是由多个复眼组成,相当于常见的交通灯是由多个LED 灯组成,所以蚂蚁看到世界是通过一个一个小眼孔的组成的。它的视力也将受制于这些复眼的个数。



一些科学家通过特殊方式把蚂蚁的眼睛复制下来,得到一个蚂蚁“视网膜”模板,并在适当位置进行拍照,并与人类的视野进行比较,得到图像大概如下,蚂蚁的视野几乎是模糊的。同时也对蚂蚁进行障碍物分辨实验,发现大的蚂蚁在距障碍物17厘米的地方就可分辨出来,而小的蚂蚁要到5厘米才能分辨出障碍物。也就是说蚂蚁根本没法160厘米外人类的头部。



此外蚂蚁对颜色也不敏感,研究表明,蚂蚁只会对一些红光有点分辨力,其他颜色几乎无感觉,科学家猜测主要是蚂蚁主要生活地下,出外觅食时基本靠化学物质来导航,不需要太好视力来寻找回家的路。



蚂蚁和大部分昆虫一样,头上是一对复眼。因此从结构的角度来探究功能,蚂蚁看人不可能是像人看大山,或者说是看星月一样。而是只能看清楚面前几厘米的东西,而且还是黑白的,再远就像一层厚厚的毛玻璃遮住了我们的视线,如云里雾里。



其次,蚂蚁在生物学里面,很多人的研究证实蚂蚁是二维生物,即在蚂蚁的世界,一切物体都是平面的,即使你离蚂蚁足够近,在它眼中也只是一张纸上的平面画一般。




下面我贴一张蚂蚁视力研究的照片,两种不同眼睛数的蚂蚁视野图:分别是650对复眼和150对复眼的,以及和人类视野的对比。

我们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三维的,因此我们可以很立体的看待这个世界。但是蚂蚁作为二维动物,它眼中或许就只有前后的概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见的蚂蚁不会抬头或者左右行动的原因。

当然也不排除有四维生物的存在,就比如说有的动物可以看见我们人类看不见的东西。因此,继续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吧,自然盛宴从不缺席。




蚂蚁看人是什么感觉?和人看大山一样,还是和人看星月一样?




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蚂蚁的体积与人的体积比值,这个可以通过纯理论计算得出;另一个则涉及到人的眼睛与蚂蚁蚂蚁眼睛有何异同,只有这两个小问题解决了题主的这个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人体的密度与水差不多,即1.0×103kg/m3,按照人的一般体重为65千克计算,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积可以根据密度公式(ρ=m/V)的变形公式(V=m/ρ)求出,即V人体=0.065m3。

将一只蚂蚁丢入水中无论如何都是漂浮的,说明蚂蚁身体的平均密度比水小,为了计算方便取0.9*×103kg/m3,而一只蚂蚁的平均体重约为0.005g(5e-6千克),一通计算之后可得出V蚂蚁=5.55556E-09m3。



通过上述求得的数值可以计算出人的体积约为蚂蚁体积的11700000倍。计算出了这样的倍数关系,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判定蚂蚁看人就如同人看山或者星月呢?下面且看另外一通计算。

按照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且起伏较大的高地被称为山地的话,同样为了计算方便,这里假设某一山体的相对高度为500米,底面半径为1000米,根据圆锥形(山体看做是锥体)体积公式V=1/3HπR^2,可求得假设山体的体积为V锥体=130833333.3立方米。很显然经过对比发现这座山体的体积约为人体的2012820513倍,超过了人体与蚂蚁倍数的172倍,是蚂蚁的约3.6E+17倍(即36万万亿倍)。



从以上分析来看,蚂蚁看人只有距离无限远才能勉强达到大文学家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述的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象,毕竟体积相差太过悬殊。

不过,蚂蚁的身体结构也比较复杂,虽然在它头部有一对突起的眼睛,但其视力不仅模糊而且视距也很短,视力不到人的十分之一,视距也只有约3寸左右。由于蚂蚁视力和视距有限,因此它不可能看清视距以外较大物体,并且在人不注意的时候,经常还有蚂蚁从脚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过路或寻找食物。

而且蚂蚁寻找食物和辨别路线主要是靠嗅觉来进行的,也就是经常看到的蚂蚁头上经常晃动的两根触角,实际上就是位于触角上的嗅觉器官在捕捉食物或同伴弥散到空气中的味道。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蚂蚁看人的感觉。应该是我们人类看大山的感觉差不多,但是说的也有点不全对。因为大山是不动的,我们人类也是动物活动的。在我们人类不伤害她和攻击伤害他的时候。它对我们人类应该是和平的心态对待的,因为我们人类有时候也会出现在他们的视线内,没有伤害过她,当我们走进它的巢穴的时候碰到他的朝鲜,它也不会攻击人类,所以这个时候蚂蚁的思维意识他们的天地是与我们人类共存的。蚂蚁虽然个子很小,活动范围也比较小,但是有时候会爬到树上其他比较高的地方观看地球远方的物体和天上的月亮。有的时候也会迁途比较远的地方,小时候我经常蹲在蚂蚁窝边上看蚂蚁,但是看见他们没有一点惊慌进进出出各忙各的工作,蚂蚁看我们人类就像是我们看着,大山里的,飘着的云雾一样习以为常。和睦以共。

虽然蚂蚁的眼睛相对于蚂蚁的身体很大,但是由多个复眼组成,相当于常见的交通灯是由多个LED 灯组成,所以蚂蚁看到世界是通过一个一个小眼孔的组成的。它的视力也将受制于这些复眼的个数。

一些科学家通过特殊方式把蚂蚁的眼睛复制下来,得到一个蚂蚁“视网膜”模板,并在适当位置进行拍照,并与人类的视野进行比较,得到图像大概如下,蚂蚁的视野几乎是模糊的。同时也对蚂蚁进行障碍物分辨实验,发现大的蚂蚁在距障碍物17厘米的地方就可分辨出来,而小的蚂蚁要到5厘米才能分辨出障碍物。也就是说蚂蚁根本没法160厘米外人类的头部。

此外蚂蚁对颜色也不敏感,研究表明,蚂蚁只会对一些红光有点分辨力,其他颜色几乎无感觉,科学家猜测主要是蚂蚁主要生活地下,出外觅食时基本靠化学物质来导航,不需要太好视力来寻找回家的路。

其次,蚂蚁在生物学里面,很多人的研究证实蚂蚁是二维生物,即在蚂蚁的世界,一切物体都是平面的,即使你离蚂蚁足够近,在它眼中也只是一张纸上的平面画一般。

下面我贴一张蚂蚁视力研究的照片,两种不同眼睛数的蚂蚁视野图:分别是650对复眼和150对复眼的,以及和人类视野的对比。

我们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三维的,因此我们可以很立体的看待这个世界。但是蚂蚁作为二维动物,它眼中或许就只有前后的概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见的蚂蚁不会抬头或者左右行动的原因。

当然也不排除有四维生物的存在,就比如说有的动物可以看见我们人类看不见的东西。因此,继续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吧,自然盛宴从不缺席。

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蚂蚁的体积与人的体积比值,这个可以通过纯理论计算得出;另一个则涉及到人的眼睛与蚂蚁蚂蚁眼睛有何异同,只有这两个小问题解决了题主的这个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人体的密度与水差不多,即1.0×103kg/m3,按照人的一般体重为65千克计算,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积可以根据密度公式(ρ=m/V)的变形公式(V=m/ρ)求出,即V人体=0.065m3。

将一只蚂蚁丢入水中无论如何都是漂浮的,说明蚂蚁身体的平均密度比水小,为了计算方便取0.9*×103kg/m3,而一只蚂蚁的平均体重约为0.005g(5e-6千克),一通计算之后可得出V蚂蚁=5.55556E-09m3。

通过上述求得的数值可以计算出人的体积约为蚂蚁体积的11700000倍。计算出了这样的倍数关系,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判定蚂蚁看人就如同人看山或者星月呢?下面且看另外一通计算。

按照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且起伏较大的高地被称为山地的话,同样为了计算方便,这里假设某一山体的相对高度为500米,底面半径为1000米,根据圆锥形(山体看做是锥体)体积公式V=1/3HπR^2,可求得假设山体的体积为V锥体=130833333.3立方米。很显然经过对比发现这座山体的体积约为人体的2012820513倍,超过了人体与蚂蚁倍数的172倍,是蚂蚁的约3.6E+17倍(即36万万亿倍)。

从以上分析来看,蚂蚁看人只有距离无限远才能勉强达到大文学家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述的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象,毕竟体积相差太过悬殊。

不过,蚂蚁的身体结构也比较复杂,虽然在它头部有一对突起的眼睛,但其视力不仅模糊而且视距也很短,视力不到人的十分之一,视距也只有约3寸左右。由于蚂蚁视力和视距有限,因此它不可能看清视距以外较大物体,并且在人不注意的时候,经常还有蚂蚁从脚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过路或寻找食物。

而且蚂蚁寻找食物和辨别路线主要是靠嗅觉来进行的,也就是经常看到的蚂蚁头上经常晃动的两根触角,实际上就是位于触角上的嗅觉器官在捕捉食物或同伴弥散到空气中的味道。

会像垃圾山一样。几十万只螨虫将有老鼠那么大,在每一棵灌木(汗毛)上蠕动;皮屑像漫天的破报纸一样到处飘落;地上冒出酸臭的汁液,冒着热气,还裹着沙粒(化妆品粉粒)粘住蚂蚁的脚。

会不会宇宙其实是有自己的意识,只不过我们理解不了?就像蚂蚁努力观察也不会理解人类 社会 的运转,它们看人跟我们看星体其实挺像:都是一堆巨大的、神秘的、有时会带来毁灭的……更高层的意识是什么呢?感觉无法正面叙述,一直希望有作品能塑造一种“反派”,从侧面描写出真正超出我们的“意志”。 ?

应该是一样!

蚂蚁看人根本就没感觉,也许它根本就看不见人。蚂蚁的眼睛不是用来看人的。

蚂蚁看人,人看蚂蚁……区别在于它看人,人看它而已


科学家发现了蚂蚁的秘密是什么

化学信息在蚂蚁识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九月,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蚂蚁能够将“几何信息学”有效地“应用”在认路上。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群体生活的蚂蚁经常独自外出寻找食物,有时走很远的路。从很远的地方回到蚁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小小的蚂蚁却有一套杰出的认路本领,即使浓云密布,或者地面上被破坏,它们仍旧会找到蚁巢,只不过要多走些弯路而已。为什么蚂蚁能够准确寻找归途,这个问题像谜团一样,长久吸引着动物学家的兴趣。在探索过程中,研究者也找到了蚂蚁用来辨别方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比方说,发挥超常的记忆力,利用气味信息等。不过,最新的研究发现令人意想不到———蚂蚁能够将“几何信息学”有效地“应用”在认路上。蚂蚁的这个特点是由英国科学家发现的,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扩展资料:白蚁与猛蚁的秘密社会性昆虫如白蚁、蚂蚁、蜜蜂等,往往具有丰富的巢群内外的交流信号,并可被捕食者窃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注意到了捕食者和猎物信号的复杂性对捕食成功率的影响,越是复杂的信号被捕食者利用得越精准。如捕食蛙类的一些蝙蝠可以通过感知青蛙鸣叫时产生的水面波纹,准确地定位猎物,而这种波纹其实也是猎物青蛙有效求偶的必需信号成分。土栖的高等培菌白蚁是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土壤动物、分解者和猎物。白蚁复杂多样的巢群内信息交流信号也为捕食者蚂蚁提供了多样的猎物线索。猛蚁亚科 Ponerinae 和蚁亚科 Formicinae 的一些热带蚂蚁种类可专性捕食白蚁。虽然蚂蚁捕食白蚁的现象极为普遍,几乎遍布全球的热带地区,但是两类群的捕食关系中的化学通讯机制并不清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蚂蚁

蚂蚁看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是和人看大山一样吗?

多数蚂蚁是看不清楚人的,因为蚂蚁长时间居住在巢穴里,不需要拥有一双穿透空间的眼睛。蚂蚁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这对复眼是蚂蚁的主要视觉器官;而单眼只起到蚂蚁感光的作用。复眼越大,视力就越发达。由于蚂蚁群中也分不同的蚁种,有的称为雄蚁、有的称为蚁后和工蚁。雄蚁的复眼比蚁后和工蚁的复眼大。为此,雄蚁的视力就比蚁后和工蚁的视力发达。由于蚁后只负责产卵,长期呆在巢穴里而视力减弱;工蚁也只是偶尔出来搬运雄蚁发现的食物,视力相对比蚁后强,而又逊色于雄蚁。在蚁群当中,雄蚁负责寻找地盘和食物,承担的责任重大,不得不练就了一双慧眼。因此,如果要谈蚂蚁看人,非雄蚁莫属。那么,雄蚁看人是什么感觉呢?和人看大山一样或与人看星月一样吗?抑或两者都不是!由于人的眼睛会像照相机一样自动调节,人眼放眼望去,可以看得见1.5亿公里的太阳。因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1.5亿公里,这时候,就可以把人的视力称之为远点。人的视力不仅能看远点,还能看近点;缘于此,人的眼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光学体,除了能拥有远、近的视力功能以外,还具有了分辨物体大小和五颜六色的感知。然而,蚂蚁的复眼不能自动调节,原因是蚂蚁的复眼只能产生聚焦作用,它们的视线不能散开,只能看见某一个点。再说,蚂蚁的复眼与人眼不一样,人眼既可以散视,又能聚焦;蚂蚁只能聚焦而不能散视。签于此,得出的结论是:蚂蚁看人是聚焦的感觉;它既和人看大山不一样,与人看星月也不一样。因为,人看大山和星月是散视。那么,蚂蚁看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就好比人打靶时瞄靶心、以及和人穿针的时候瞄针眼一个样。

蚂蚁明明是三维生物,为什么说它是二维视觉?

一维磁单极;二维冷热存;三维太湖边;四维互作用;五维电温磁;六维定基础;天维死物基;得维活干支。没人说蚂蚁是二维生物,只是通过跟人类比,来比喻低维度的生物的视野受限。所谓二维生物、四维生物只是理论推测,没有实锤。因为它身高太矮,最小的蚂蚁不足两毫米高,它看到的是平面世界的物体。但是蚂蚁没有眼睛,靠触觉嗅觉探明食物吧。想当然地认为呗。蚂蚁虽然个体微小,但也有长短高低的区别,可以感知的区域也有一定差别,但还是实打实的三微生物,生活在三维世界怎么会是二维呢?蚂蚁感知世界的方式和人类有很大区别,不同蚂蚁个体之间可以靠信息素交流,而感知外部世界也是靠化学物质或震动等因素,由于个体微小,它们感受到信息就像是位于一个无限大的“面”上,对行进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信息感知要差一些,但毕竟不是没有,不管它们怎么活动,也确实只能在一个“面”上,它们运动的方向就是气味传播的方向,气味分子在空气中无规则的热运动,传播面向四面八方,这也还是“三维”的,只是因为蚂蚁是没有高低长短、方向等概念,一些人有了蚂蚁是二维生物的看法。二维说简单点就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内容,只有左右、上下,没有前后,也就是只有面积没有厚度。而蚂蚁也是大量的物质分子构成的,分子虽然小,也还是有厚度的,也还有前后左右上下,也能爬高上低的,那它就自然也还是三维世界的生物,这没什么可争议的。说蚂蚁是二维生物就是主观的判断,二维的世界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存在,二维中要想产生生命估计也是挺难的。

蚂蚁有眼睛吗

蚂蚁有眼睛。蚂蚁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复眼有一对,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单眼有3个,只能感光,而触角的作用是触觉和嗅觉,蚂蚁回家就是靠触角感觉自己分泌的蚁素来找寻回家的路的。蚂蚁眼中的世界长什么样:有一个有趣的说法是:如果一个人站在了蚂蚁的面前,挡住了蚂蚁前进的道路,那么,蚂蚁并不会知道自己面前站着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生物,而会认为自己是遇到了一座高峰,会爬上人体,然后想要越过这座“高峰”。从这个说法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意味着,在蚂蚁的眼中,我们似乎是不可见的。根据研究显示,蚂蚁的眼睛,是由上百个单个眼睛组成的复眼结构,这意味着,蚂蚁眼睛的分辨率,事实上要比我们眼睛的分辨率差很多。研究者认为,蚂蚁的视力,大约只有人类视力的10%左右,这也意味着,在我们的眼中,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清晰的,而在蚂蚁的眼中,它们看到的事实上不过是一个个模糊的物体。所以,当我们站在蚂蚁面前,巨大的身高差距,再加上蚂蚁本身就看不清我们,自然将我们看做是一个个“高峰”也就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