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的简介
蒙娜丽莎(意大利语:La Gioconda;法语:La Joconde)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李奥纳多·达·文西的一幅油画。它是直接画在白杨木上的。此画面积不大,长77厘米,宽53厘米。这幅画显示了一位表情内向的、微带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有时被描写为「神秘的笑容」。蒙娜丽莎被许多人认为是艺术史中最著名的一幅画,在历史上很少有其它被如此浪漫化、受赞扬和被复制的艺术作品。 达·文西从1503年起在佛罗伦斯开始画蒙娜丽莎,三、四年后完工。尽管画中人物被认为是佛罗伦斯布商弗朗西斯科·戴尔·吉奥亢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妻子,但达·文西并未将完成的画像交给委托人吉奥亢多及其妻子,151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召达·文西赴法时,达·文西将此画从意大利带到法国。 蒙娜丽莎并未如最后的晚餐般在达·文西在世时享誉盛名,一直到1519年达·文西过世后其弟子及继承人萨莱(Salai)将此画带回意大利,神秘的蒙娜丽莎画像才首度面世。至于蒙娜丽莎的首位收藏者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如何购得此画使其成为法国皇家的收藏,则不得而知。 一开始这幅画放在枫丹白露,后来移到凡尔塞。法国大革命后它被移到罗浮宫。拿破仑曾将它挂在自己的寝室,后来它被归还到罗浮宫。1870年至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它被藏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娜丽莎再次被移出罗浮宫藏起来。 1956年有人向这幅画上浇酸,画的下部被破坏严重。数月后又有人向它扔石头。今天它被保护在三层防弹玻璃后面。 从1962年12月14日到1963年3月这幅画被借出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市展出。当时为计算保险费这幅画的价格被估计为一亿美元。按健力士世界纪录蒙娜丽莎是世界上至今为止最昂贵的被保险过的物件。 2004年5月4日毕卡索的《抽烟斗的男孩》被拍卖1.041亿美元,这是首次有一幅画的画价超过了蒙娜丽莎。但出于通货膨胀以及它的著名性,假如蒙娜丽莎被售的话,它的价值肯定会超过1.041亿美元。蒙娜丽莎在它的美国展出期间没有被损,因此上述的估价只是一个假设价。 1974年蒙娜丽莎再次外出展览,这次是在东京和莫斯科。此后它没有再离开过罗浮宫。 画中人 蒙娜丽莎的画中人是谁今天无法确切考证,艺术史学家曾讨论过多种可能性。许多人相信画中的女士是一位佛罗伦斯富有的丝绸商和 *** 要员的妻子。这个理论来自于达·文西晚年的一句话,他提到过一幅「巨人朱利亚诺·梅迪契委任的一位佛罗伦斯贵妇的」肖像。 达·文西的第一位传记作者说,蒙娜丽莎确有其人,她是一位弗朗西斯科·戴尔·吉奥亢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夫人。吉奥亢多的确存在过,他是佛罗伦斯的一位富商,他在当地的政治界也是有权有势的。关于他的夫人丽莎·格拉迪尼(她1479年出生,1495年于吉奥亢多结婚)我们今天几乎一无所知。事实上没有任何历史记录说明她是梅迪契的情人或达·文西的确是指她。 达·文西后来还有一句话产生过一些混乱。在这句话中他提到蒙娜丽莎和一幅弗朗西斯科·戴尔·吉奥亢多的肖像。因此有人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理论说蒙娜丽莎是一个男人。 这幅画的意大利语标题La Gioconda来自达·文西1625年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说这幅作品展示了一位Gioconda的半身像。但在这里必须注明的是,在意大利语中Gioconda也是「一位宽心的妇人」的意思,并不一定是一个名字。 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说蒙娜丽莎实际上是一幅自画像。假如在电脑上把蒙娜丽莎的像与达·文西的一幅自画像重叠到一起的话,两幅像的面部一模一样。批评家认为这个结果只不过是因为两幅像是同一个画家用同一种风格画而造成的。 还有人提出一个建议说蒙娜丽莎实际上是一位米兰的大公夫人。达·文西为这位夫人做了11年的宫廷画家。画中人的深绿色衣服说明她是这个大公家庭里的一为贵妇人。而蒙娜丽莎与这为大公夫人的其他肖像的相似性是显而易见的。 法国博物馆研究与复原中心的默丁(Bruno Mottin)表示,在对安放在巴黎罗浮宫的这幅画进行了详细检视后,他们发现蒙娜丽莎的衣服外还有一层透明的薄纱。 「这种薄纱...在16世纪早期的意大利,是孕妇或刚刚生产的妇女的典型穿戴。这是前所未有的发现,因为这幅名画一向被认为偏暗,难以检视,」默丁在记者会上说。 他说:「我们现在可以说,达文西的这幅画是为了庆祝蒙娜丽莎的次子诞生而作,而且我们可以更精确地说这幅画创作于1503年。」 画中带着一抹淡淡微笑的女子已经确认是丽莎格拉迪尼(Lisa Gherardini),是一位佛罗伦斯商人的妻子,她曾养育了五个孩子。 默丁还说,与多数看法相左的是,蒙娜丽莎并不是让她的头发自然披散,而是戴着一顶无边软帽,只有几束卷发露在外面。 「众人总是写道蒙娜丽莎让头发自由地垂在肩上。这说法让很多历史学家十分吃惊,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通常是年轻女孩或者品行不端的妇女才会让头发随意披散,」他说。
《蒙娜丽莎》(义大利语:La Gioconda;法语:La Joconde;英语:Mona Lisa)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李奥纳多·达·文西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这幅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很少有其他作品能像它一样,被人审查、研究、演绎或是恶搞。它的拥有者法国 *** 把它保存在巴黎的罗浮宫供公众欣赏。它是直接画在白杨木上的,此画面积不大,长77公分,宽53公分。这幅半身肖像油画描绘的是一位表情内敛的、微带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有时被描写为「神秘的笑容」。它也是达文西的代表作。
参考: zh. *** /zh-/%E8%92%99%E5%A8%9C%E9%BA%97%E8%8E%8E
蒙娜丽莎简介 蒙娜丽莎的简介
1、《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2、《蒙娜丽莎》原作的尺寸:纵77cm、横53cm,该作品画在一块黑色的杨木板上。《蒙娜丽莎》画像没有眉毛和睫毛,面庞看起来十分和谐。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会觉得她没怎么笑;然而当看着她的眼睛,感觉到她脸颊的阴影时,又会觉得她在微笑。有研究人员利用微表情理论得出结论: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3、蒙娜丽莎,坐在一把半圆形的木椅上,背后是一道栏杆,隔开了人物和背景,背景有道路、河流、桥、山峦,它们在达·芬奇“无界渐变着色法”的笔法下,和蒙娜丽莎的微笑融为一体,散发着梦幻而神秘的气息。
蒙娜丽莎资料
分类: 艺术 >> 书画美术
问题描述:
谁有蒙娜丽莎资料
告我很急!!!!!!!!
解析:
art *** ig/monalisa/20004-1
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 蒙娜丽莎》
s 佛罗伦萨的人民,确切地说,整个意大利人民都知道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个天才。他是画家中能使人的肖像看去既栩栩如生,又美丽漂亮的第一人。
s 这就是为何一个叫佐贡多的富有商人,请他为他年轻美貌的妻子蒙娜.丽莎,或叫拉.佐贡多绘一幅肖像的缘故。
这幅肖像花了达.芬奇四年的时间,当他完成这幅肖像之后,不愿把它交给佐贡多或其他任何人。当他受到法国国王的邀请时,便带着这幅肖像离开意大利去了法国。
达.芬奇是在法国去世的,这就是为什么《蒙娜.丽莎》这幅画在法国的缘故,它是法国人民为之骄傲的财富。
为什么《蒙娜.丽莎》如此著名呢?多少世纪来,人们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她的微笑的确神秘:它似乎在变化。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象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艺术家是如何获得这种效果的呢?比如,在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的作品《赫耳墨斯》中,我们已见过雕塑中人物脸部的表情是如何变化的。圆形的表面那样微妙地反射出光线,使雕塑看去似乎在微笑,或者另一种严肃的神情,这完全是根据光线的变化而产生效果。
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象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陷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关于这幅画有一个故事。达.芬奇在为蒙娜.丽莎绘画时,请了位乐师在她旁边弹奏,以便她能象个模特儿那样耐心平静地坐着。她眼中的神情告诉我们她正在倾听。而现在,如果我们看她那双美丽的手,并把它们与她的脸联在一起考虑,我们会觉得那神情更诚挚。她的右手轻轻地放在左手上,中指根本没有任何依托,我们感到它正和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打着拍子。
当我们看着这幅如此逼真的肖像画背后的景色,我们会为那不真实的背景吃惊。山峰、道路、小桥、流水都在一种梦幻般、飘拂不定的气氛里出现,仿佛以此证明蒙娜.丽莎的思绪沉浸在一个梦的世界里。
蒙娜.丽莎梦幻般的肖像与她周围梦的世界,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天才创造,这解答了为何《蒙娜.丽莎》这幅肖像会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使人难以忘怀的一幅肖像的问题。
1507年 《蒙娜丽莎》创作完成。
1514年 达·芬奇接受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邀请移居法国,《蒙娜丽莎》与他同行。
1519年 67岁的达·芬奇于法国安博瓦城去世,《蒙娜丽莎》在此前后为弗朗索瓦一世购得。
16世纪30年代 弗朗索瓦一世在枫丹白露宫一个半公开的画廊内首次向世人展示《蒙娜丽莎》。
1789年 法国大革命开始,《蒙娜丽莎》被藏在货仓中躲过了劫掠。
1800年 《蒙娜丽莎》落入拿破仑之手,拿破仑把她挂在了自己的卧室之中。
1804年 《蒙娜丽莎》被请进了今后的长久栖身之地———卢浮宫。
1911年8月21日 发现《蒙娜丽莎》失踪。
1913年12月11日 盗窃者试图将《蒙娜丽莎》卖给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并因此而被捕。 12月 《蒙娜丽莎》在意大利巡回展出。
12月31日 《蒙娜丽莎》被运回巴黎。
1956年 有人向《蒙娜丽莎》投掷硫酸,画像的下半部分被损坏。修复工作持续了数年。
上世纪50年代 卢浮宫通过技术手段去除了画作上的一些陈年污斑,此举被认为对画作本身也有损害。
1963年 《蒙娜丽莎》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
1974年 《蒙娜丽莎》最后一次出国,在东京国家博物馆和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展出。
传说中的蒙娜丽莎是一个悍妇
斯福尔扎是米兰公爵的私生女,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位既漂亮又勇敢的传奇女子,有“悍妇”称号。1462年,15岁的她嫁予教宗西
克斯图斯四世的侄儿,再获教宗赠弗利和伊莫拉两座城。此后,其丈夫、情人和第二任丈夫先后被杀,1500年因不敌博尔吉亚家族,城邑被吞
后坐牢一年,八年后逝世,享年46岁
蒙娜丽莎的身份之谜50字
关于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几百年来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说她是达·芬奇的母亲,或者是达·芬奇的秘密情人,还有人说她是当时佛罗伦萨城的一个名妓,更加离谱的是,有人说蒙娜丽莎根本就是达·芬奇本人的自画像……在诸多猜测中,16世纪著名的艺术史家瓦萨里曾提出过一种说法,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一名姓乔孔达的富商的妻子,但这个平淡的观点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兴趣。一直到2005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手稿研究专家阿明·施莱希特博士,在图书馆的故纸堆里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一本1503年的古书。这本书的主人是达·芬奇的好朋友、当年佛罗伦萨地方官员奥古斯蒂诺·韦斯普奇。在书的空白处,韦斯普奇写了一段潦草的文字:“莱昂纳多·达·芬奇就像古希腊画家阿佩利斯,他正在创作三幅画,其中一幅是格拉迪尼的画像——韦斯普奇。”
这和16世纪瓦萨里的说法不谋而合。他所说的“富商乔孔达的妻子”就是叫格拉迪尼,全名是丽莎·格拉迪尼·乔孔达——格拉迪尼是她的父姓,乔孔达是她的夫姓。
在两年之后,德国海德尔堡大学图书馆发表声明,认为施莱希特博士的这一发现,让过往所有关于蒙娜丽莎身份的猜测全部被排除,为延续数百年的蒙娜丽莎身份之谜画上了终止符。
蒙娜丽莎是哪国人?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人。蒙娜丽莎是丽莎·格拉迪尼(1479年-1542年),意大利人,她曾经是佛罗伦萨丝绸富商弗朗西斯科的妻子,在丈夫死后就做了修女,并在圣厄休拉修道院度过余生。多年来,历史学家们一直为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原型争论不休,最后得出结论:《蒙娜丽莎》原型是达·芬奇父亲一位朋友的妻子丽莎·格拉迪尼,她是一名有5个子女的家庭主妇。《蒙娜丽莎》创作背景在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到处都弥漫着反宗教的氛围,提出人是生与自然并非神创造。在14到17世纪也就是中世纪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被像达芬奇这样的艺术家教化,人的思想脱离神宗教的束缚,文艺复兴也是思想大解放的时期。蒙娜丽莎也充分展现了中世纪时期人们对美的自由向往,对女性不同的看法,思想上的自由。关于蒙娜丽莎这幅画的传说有很多,对于蒙娜丽莎的“脑洞”也不少。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时是为一个新贵族所创作的个人画,也仅仅是拿来做个纪念。中世纪那个新贵族为了感谢妻子丽莎夫人而邀请达芬奇为其创作一幅画像,这也引起后世的众说纷纭。
蒙娜丽莎是哪国人?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人。《蒙娜丽莎》(Mona Lisa)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简介《蒙娜丽莎》原作的尺寸:纵77cm、横53cm,该作品画在一块黑色的杨木板上。《蒙娜丽莎》画像没有眉毛和睫毛,面庞看起来十分和谐。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会觉得她没怎么笑;然而当看着她的眼睛,感觉到她脸颊的阴影时,又会觉得她在微笑。有研究人员利用微表情理论得出结论: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蒙娜丽莎,坐在一把半圆形的木椅上,背后是一道栏杆,隔开了人物和背景,背景有道路、河流、桥、山峦,它们在达·芬奇“无界渐变着色法”的笔法下,和蒙娜丽莎的微笑融为一体,散发着梦幻而神秘的气息。
蒙娜丽莎指的是谁?
《蒙娜丽莎》原型是达·芬奇父亲一位朋友的妻子丽莎·格拉迪尼。500多年来历史学家们一直为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原型争论不休。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教师吉乌塞普·帕兰蒂提出,蒙娜丽莎是一位有5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帕兰蒂对佛罗伦萨市档案进行了长达25年的研究,得出结论:《蒙娜丽莎》原型是达·芬奇父亲一位朋友的妻子丽莎·格拉迪尼,她是一名有5个子女的家庭主妇。衍生作品1919年,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20世纪的艺术家马歇尔·杜尚开启了带胡须《蒙娜丽莎》肖像的无限重复创作。并且,这一改造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杜尚也成了“恶搞”《蒙娜丽莎》的“始作俑者”。1965年,马歇尔·杜尚在作品《拉西》中去掉了蒙娜丽莎的小胡子,以这种方式宣称“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和杜尚跨越文艺复兴和20世纪两个时期,在新艺术史中共同创作的作品。
蒙娜丽莎的资料 关于蒙娜丽莎的资料介绍
1、《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
2、当今,世上有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数百部,而有近百名学者将此画作为终身课题。时间的推移不会使疑团得到解决,只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更多的疑惑留给后人。人们过分地喜爱她。无止境地探讨她那难以觉察的、转瞬即逝然而亘古不变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那端庄沉稳的姿态,高贵而朴素的装束,以及无懈可击的完美构图。人们惊叹:列奥纳多,惟有列奥纳多,上帝一样的智慧,才能采集那么多美的元素,将众多美好合为一个完美。于是,美、智慧、永恒,三位一体,极致的搭配,再无超越的可能。就这样,蒙娜丽莎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想,也给人们无限沉重的压力。人们既愿意栖身她的庇荫,吸取滋润的营养;又渴望走出她的阴影,呼吸自由的空气。多少年了,无数醉心绘事的人,都为这一重矛盾所困扰。这是一个神话,它与达·芬奇无关,完全是后人制造的。神话像雪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滚动,无限膨胀,最终连神话的制造者也被吞没。如今,蒙娜丽莎坐在卢浮宫一处显要的位置,隔着厚厚的防弹玻璃,每天以我们熟知的、神秘而永恒的微笑迎候数以万计的来访者。这些朝圣般的观众心中装着各式疑问,他们渴望通过这一张温柔娴静的脸庞读出答案,然而离开时却将更多的问题带走。问题是五花八门,许多与蒙娜丽莎并无关系。
蒙娜丽莎什么也不是
杜尚在1919年时买了一幅蒙娜丽莎印刷品,然后在蒙娜丽莎脸上画了一个胡子。命名为《LHOOQ》这幅画被当时评委认为,超出了人们能忍耐限度的一幅作品。
LHOOQ是法语里一个快读的谐音,直接翻译是她的屁股很火辣。隐喻这个女性的欲望很强烈,是一个坐立难安的女性。
当时人们觉得这是对经典名画的玷污。
据说在1939年,杜尚“画”了一幅蒙娜丽莎的作品,不过这一次,连蒙娜丽莎的脸都没有了,只剩下胡子。这一次他把这幅作品起名为《LHOOQ的翘胡子和山羊须》
1965年,杜尚又买了一幅蒙娜丽莎的画,这次什么都没画,包括胡须。杜尚将其起名为《LHOOQ的翘胡子和山羊须剃掉了》
由此构成了杜尚的蒙娜丽莎三部曲。
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首先是为什么要给蒙娜丽莎加上胡子?
杜尚的“画作”有一个特点就是公然藐视大师的作品,甚至不把大师的经典名画放在眼里。
细细琢磨,杜尚的做法有一定的深意。
杜尚加上的胡子和胡须,不画在蒙娜丽莎的脸上,也会画在所谓的贵妇人的嘴上。当时的很多贵妇人完全看不懂这幅画,但是在嘴上谈论着这幅画。
从某种程度上讲,杜尚的蒙娜丽莎三部曲有反美学的意味。
什么是“美”?很多人都看不懂,贵妇们都拿经典名画作为一个“终点”。所谓的“美”,不过是特定的人,特定的阶级,标榜自己身份的一个工具。
只不过在标榜的过程中,越来越精致,使其看上去好像很美一样。
人们的审美趣味,往往都是被培养起来的。而培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标准化,不断建立标准,不断将标准细分的过程。
事实上,所谓“天然的美”根本不存在。
因此,杜尚的蒙娜丽莎三部曲的反讽,不仅是反美学,更重要的是反标准。
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谁
蒙娜丽莎的作者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后三杰“。达·芬奇在少年时已显露艺术天赋,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师从韦罗基奥,逐步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同时是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公国后,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受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礼遇。1519年病逝。达·芬奇思想深邃,学识渊博,擅长绘画、雕刻、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是人类历史上少见的全才。人文背景《蒙娜丽莎》创作与1503年至1517年,当时正是文艺复兴的盛行,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欧洲源自对基督教统治下中世纪的批判,产生了世俗价值观念,人的观念在达·芬奇等艺术家的观念里居于核心的地位,《蒙娜丽莎》也展现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辉,肯定了人从自然状态脱离而存在的意义。在对《蒙娜丽莎》的创作之前,达·芬奇还创作了一幅《艾尔沃斯·蒙娜丽莎》油画,这幅画人物的面色清新红润,不沾岁月痕迹,有着与蒙娜丽莎非常相似的长相、服饰、手势和神秘笑容,只是更为年轻。有专家还曾利用碳定年法对《艾尔沃斯·蒙娜丽莎》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幅画创作于15世纪。